搭错车演员表小浩子:关于金钱,我们该教会孩子些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9:48:46
    同事的儿子11岁,元宵节还未到,他的500块压岁钱就花了个精光,大多买的是尝尝就再也不闻的零食和玩玩就再也不摸的玩具。同事两口子都是作家,对于金钱,确如他们自己所言:“没什么概念”。如何对孩子进行金钱观的教育,他们是一筹莫展。

  带着朋友的问题,我最近研究了一些西方国家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发现他们有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花钱。
   英国政府规定,儿童从5岁起学习钱的来源和用途;从7岁起学习如何管理和利用自己的金钱。

  这也让我有了自己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社会,金钱观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说。我想说的是,金钱观的教育不只是理财教育,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它还包括着品德和人格等方面的教育。那么,如何进行这种教育呢?我认为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鼓励孩子亲身体验钱是怎么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大多习惯于理论上的说教。实际上,这种教育是空洞无力的。孩子们是感性的,他们体验了劳动挣钱才明白钱是靠自己的劳动所获。英国家庭的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人口远少于中国,但每年却有50万报童,很多是富人的孩子。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钱由劳动获得,还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的品德。我的外甥女在上海,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家务活哪怕是扫地也不愿干。上初一时当了班干部,暑假组织同学们上街卖报纸,烈日烤了一整天才挣到两块钱,还不够自己的半天零花,自那以后,她就完全变了。

   二、要求孩子通过劳动合法挣钱。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是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课余打工。而在英国,年纪稍大的中学生业余打工就像我们吃饭穿衣一样自然。美国的家长更是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劳动挣钱。孩子做了家务,家长付给相应的报酬。“不劳动就不能获得。”这成了美国的“金科玉律”,家人也不例外。市场经济社会,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依靠勤劳挣钱,还要鼓励他们通过智慧赚钱。一个做副食批发生意的朋友家在长沙郊县,那年冰灾,电网遭到破坏,他的老家断电。他给孩子100块钱,启发上中学期终考完“赋闲”在家的孩子做蜡烛“生意”。孩子以每支5角的价格购进200支蜡烛,孩子赶到爷爷所在的村里,以每支一块的价格销售蜡烛,两个小时,蜡烛就被抢购一空,还获得乡亲们的好评,因为村里商店的蜡烛已经卖到一块五一支了。除去来回共10块钱车费,孩子这档“生意”净赚了90块钱。孩子也发现了市场运作的“奇妙”。

  三、引导孩子管好用好自己的钱。有的家长朋友,不给孩子一点钱,因为“孩子没有金钱的概念和欲望,他要什么,我们做父母的给他备好就是了。”我觉得这样不好,孩子们终究得融入社会走向市场当家作主的。我们不如从小就引导他们积累一些管钱用钱的经验。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家长不妨给孩子立一个账户,存上给孩子的零花钱和平时添置学习用品的经费,让他们自己管理这个账户。我有好几个朋友的孩子上小学高年级了,他们都这样做,结果发现,孩子们比过去精打细算多了。有个孩子为了买个书包,跑了好几家商店,她发现,同一品牌的价格却完全不一样,最后,她买了最便宜的。

  四、帮助孩子模拟成人生活。现在,大多数的孩子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经济状况”对他们来说,还是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一旦成人,走上社会,独立地面对和解决经济问题,有的就显得特别紧张和焦虑。如果,在他们走向社会之前模仿成人的一些生活,或许能帮助他们尽快自然地适应成人世界。我有个朋友是某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她让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模拟炒股并坚持了3年,孩子也由此了解了股市风险,学了点股海搏击本领,更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朋友夫妇的做法更令我耳目一新:他们从孩子6岁开始,就每年给孩子一笔虚拟钱币,让孩子设想自己作为一个独自面对社会独立生存的成年人,如何计划支配这笔款项,如房租、水电、煤气、交通、吃饭的支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