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事件簿小北照片:换一种视角看教育(zhua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40:53

换一种视角看教育(zhuan)

(2009-05-04 13:27:17)转载 标签:

教育

换一种视角看教育

学校组织听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一场题为《以人为本,调整教育观念》的专题报告,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从列举普通的事例开始,陶西平以犀利而深邃的眼光透析、解读了当前系列教育观。下面就陶先生的讲座整理而成,以为共享。

(一)根雕原理与教育观问题
    弃之荒野的树根是无用的废料,然而到了根雕艺术家手里,经雕琢却成了艺术品。这种加工,不仅使树根的艺术价值得到挖掘,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也提高了。从某个侧面说,教育也像一位根雕艺术家加工一个根雕艺术品的过程。对教育来说,好的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能力上。以前,我们看一个学校的好坏,大都看它的毕业生情况。其实毕业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结果,它不一定能完全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能力。优质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高水平的教育能力,即具有高水平促使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眼光。根雕艺术家拿到树根,会先看它的优点。可我们看待学生时,往往先看学生的缺点。缺点不是不能看,而是要把它看作是发展的起点。教育任务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

(二)过河原理与主体观问题
    一个学者要过河,当小船来到河中央。学者询问船夫到对岸的距离时,他发现船夫的语言有基本的语法错误,就很看不起船夫,说:你这半辈子白活了!船夫没说话。船继续往前走,忽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船夫问学者:你会游泳吗?掉在水里能辨别方向吗?学者回答不会。船夫说:我的船就要翻了,你这辈子真是白活了!” 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注重的是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实践中,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想,如果让那个学者坐在教室里设计游到对岸的方案,我想他能设计出十几个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现在提多元智能论,我想各种智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因此每个人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应该说,那个学生在哪一个领域里更聪明。

(三)  钉孔原理与发展观问题
      每个图钉都有相对应的一个孔,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满意而能干。人才是坚实的素质基础和良好的个性特长的统一体,

(四)饮茶原理与教学观问题

一个人非常口渴就去了一个茶吧,服务员先给他的是一杯温开水,接着又给他一杯有一点温度的开水,最后才给他泡了一杯热的浓茶。这人奇怪了,问服务员为什么这么做。回答道:“因为看你一到时很渴,一定很想大口喝开水,于是我就倒了温开水,你一口气就喝光了,接着我再给你有一点温度的开水让你再解渴,最后,才给你热的浓茶,这时你才能慢慢地品味出茶的味道。”教学活动应当从实际出发,为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服务。

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结合,推进大班化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五)蛙跳原理与动力观
      两只青蛙掉到一个坑里,因为坑很深,上面的青蛙们就对它们喊:别跳了,坑太深了。”  一只青蛙果然没跳,趴在坑底,太阳出来时被晒死了。另一只青蛙却一直跳个不停。外面的青蛙越喊,它跳得越欢,最后一跃出了坑。青蛙们问它为什么能跳出来?这只青蛙回答:我误会了。因为我的耳朵有点听不清,以为你们这么多人给我加油呢!” 我想,最能给孩子前进动力的是形成一个激励机制。几个月前,我接待过一位澳大利亚中学的校长。他谈起学校有个残疾学生一直努力学滑雪,在一次有名的比赛中得了冠军。这个学生上台讲自己的体会时说:我和其他人在比赛中都不只一次地跌倒过,但我的成功在于不是滑得最快,而是爬起来最快。一个人总是会有失败的,但关键是要鼓励他(她)能够迅速爬起来。

(六)木碗原理与过程观问题
      这是个阿根廷的故事。一家人吃饭,父母、孩子和爷爷。因为爷爷手指颤抖,经常把碗摔在地上,父母不耐烦了,就弄来一个小木碗,让老爷爷在旁边小木桌上吃饭。一天,父母回来看到孩子正拿一块木头刻着什么。他们好奇地问孩子,孩子回答说:我在刻木碗,将来给你们老了用。孩子的话让父母很震动,晚上又重新把老爷爷请到大桌上吃饭了。故事中,父母一句话没说,但孩子从他们的行动上学会了父母的价值观。我们讲教育过程,特别是德育过程,要避免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形,尤其在现在社会上诚信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必须重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北京某所小学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家长向校领导反映一位教师推孩子,还把桌子推倒了。校领导开始调查时,那位教师马上对班里的孩子说:你们是不是看到我无意中推倒桌子的?我是不是当时向那位同学道歉了……”事实面前,这位教师不肯承认错误,还在掩盖。
    我想,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教师有勇气承认自己不懂、不会或者做错了,那么对孩子来说,教师对自身的矫正行为是具有巨大教育震撼力的。

(七)苹果原理与教育价值观
      美国《时代周刊》调查过两组人,一组有犯罪记录,另一组事业有成。面对同样的问题:在小时候,母亲做的哪件事情对你一生影响最大?有两人讲到同一件事。有犯罪记录的人说,母亲端来一盘苹果,其中苹果有大有小,有青有红。弟弟抢着说要大的,遭到母亲批评。其实我也想要大的,但这样说会挨批评,就反着说。结果母亲很高兴,把大苹果奖励给我。那件事给我印象:要想得到最多,就得说假话。另外一组有人却说:母亲端来苹果,我想要大的,可母亲说:你们都去除草,谁除得多就可以得到大苹果?最后,我除草最多得到大的。那件事给我印象:要想得到最多,就得付出最多的劳动。
      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不能说讲假话的孩子智商低,但他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价值的最重要体现,教育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过去,我们重视对知识点的把握,而对于加强德育体系中的德育点和德育场的研究不够。往往在有意无意间扭曲了学生价值观。有一些孩子学会了看教师脸色行事,回答问题时看教师,教师微笑就是答对了,瞪眼睛就是答错了。当学生的回答接近教师所期待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就表现得特别高兴。这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
      实际上,价值观是我们的一个教育目标,不是一个教育工作。一提到德育就会想到班主任、德育干部,这种想法还是把德育看成工作,没有看成正确目标。看成正确目标,就要增强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让全体教师成为德育的骨干力量。
   (八)穿越玉米地原理与方法论问题

第一队人穿越玉米地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往前冲,极短的时间就穿越了过去。第二队人穿越玉米地时,一路掰下玉米到了目的地。第三队人小心穿行,尽量使自己的身体避免被玉米叶子割破。第一队人代表了速度,第二队人代表了效益,第三队人代表了安全。

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调整方法论问题,必须整体优化思想,推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以整体优化确立发展目标,以求真务实推进教育改革;以提高素养把握和谐进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远与现实相结合,现效与后效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