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栗子何:怎样正确认识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历史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9:43:29
怎样正确认识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历史地位江苏如皋市如城第一中学 冒锦华 江苏如皋市教研室 刘炜平

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的百余年间,从法兰西到沙皇俄国,从普鲁士到奥地利,欧洲大陆涌起了封建国家经久不息的改革大潮。在这场席卷欧洲大陆的改革浪潮中,改革各国无一例外地都加强了封建专制,为什么我们还说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呢?

第一,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早在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就成为一股显见的历史潮流。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各国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即使是欧洲最落后的俄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与经济上的进步相反,其时欧洲大陆在政治上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封建专制和地方割据织成了强大的封建势力。这不仅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削弱了各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甚至在有些国家(如奥地利)还危及到了封建政权的巩固。因此,调整乃至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成为欧陆各国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大陆一批具有明智头脑和长远眼光的封建统治者,推行了以重商主义为核心的社会改革。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各国在一定程度上都实现了富国强兵。这说明,改革后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坚持生产力的标准,还是坚持实践的标准,欧洲大陆封建国家的改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都是不容质疑的。

第二,变革生产关系的条件还不成熟,调整生产关系是当时欧陆各国惟一正确的选择。17至18世纪欧洲大陆封建国家的改革在政治上都维护了封建专制,自然也就没有使改革各国实现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历史清楚地表明,17世纪下半期的法、俄,18世纪的普、奥,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可以铲除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18世纪晚期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德两国经由改革和王朝战争才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在17至18世纪。发展还不很充分的欧陆资本主义只是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产生了相对的不适应,欧陆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并未完全僵化,还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这种情形下,封建统治者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前提,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适度调整以求得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对适应,不管其动机如何,都不失为一种明智而正确的选择。超越时代,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而苛求甚至指责,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三,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是以改革方式实现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萌芽,在总体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全程考察,实现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总括起来,不外乎革命和改革两类方式。与革命方式相比,改革方式具有缓进、温和的特点,且大多先从经济领域入手,一时间极少涉及政治方面。因此,以改革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必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17至18世纪,在欧洲大陆还缺乏变革生产关系条件的情况下,欧洲封建国家的“开明君主”们锐意进取,奋力改革,努力排除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竭力发展最具活力的商品经济,在客观上促进了改革诸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前进。虽然改革各国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路途还十分遥远,但改革却早已成为转变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17至18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是以改革方式实现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萌芽形式,它在整体上不自觉地追踪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2002-11-27 《历史学习》2001.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