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假期何丽戴的手链:社会建设的三个层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8:17:01

第一,社会建设顾名思义,首先要求社会事业的建设,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公共财政中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和发展与GDP的高速增长不够适应,相对于生产性投资的增加还有所下降。一方面我国的财政能力空前地强化,而另一方面民生福利的支出和积累滞后。这说明,近年来财富的积累很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生产性积累,经济增长的利益尚未充分用于社会事业和公共福利,而为社会多数群众所共享共有。

因此,社会建设的第一个层次的体制建设就是如何能够完善对各种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有效的供给体制。这些供给体制要计算需求的总量和供给的总量,要估算财政供给能力,估算分级财政体系的相应配合和不同的安排。以社会事业的条线为部门来推动相关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社会事业运行的监督机制,以保证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真正落实到民生福利的改善,而不是被挪作他用。

总体来说,各种社会事业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性公共服务的提供直接关系到民生福利。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社会事业制度建设是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的保证,是公共服务供给公平性的依托。

第二,社会建设要求加强对社会空间的组织和管理,及社会管理制度的建设。随着单位制度逐步瓦解,社会领域开始逐步发育和成长,基层社区开始发育,公共生活的空间开始扩大。但对社会领域如何加以组织和管理还缺乏手段,社会整体的组织化还比较弱,社会建设需要能够有效地将社会生活组织起来。

社会体系得到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一个重要的途径是社会组织要得到发展并得到规范管理。我国当前的社会组织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府性很强的社会组织,一种是从政府的部门脱胎出来或者依附于政府的各种中介组织,还有一种是比较草根性的独立性的民间组织。这三类社会组织都存在各自的问题,需要区别地采取对策,但总体上都是要促进其自主发挥社会管理作用,政府对此提供支持和监督。如果社会领域的社会组织发育薄弱,整个社会领域就会缺少骨干力量;同时,社会领域的运行缺少法律、规则,也难以形成社会合理运行的机制。社会难以得到组织化,就会过分依赖政府的行政管理,不仅加重政府负担,也难以对政府发挥作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社会建设的基础是要有社会组织和社会运行的规则,要学会培养民间组织,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保证良好的社会运行,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社会空间的管理和运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性体制建设是要培养从事社会事务的工作人员,也就是与企业家和企业雇员类似,要有一个社会部门的“社会企业家”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他们能够提供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居民的需求。这样的一个人力资源队伍不能仅仅依赖志愿者,也需要有相应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配套。

第三,社会建设也包含着社会治理结构的改革和突破,即在新时期,政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社会建设突出提出党要加强领导社会的能力,意味着党要从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力量源泉,及加强执政的能力。政府的利益也要向社会回归,不是单单追求经济资源的扩充,以及不断扩展官僚化的行政体系,而是要从社会共同利益中寻找自己的公共行政的目标,不是靠命令、管制来控制社会,而是要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要求重新思考、加强和改善党和社会的关系、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关系,社会民主、公共决策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关系,并重新从变化的治理结构中寻找发展的生命力,寻找更加充分的多元利益的表达机制,实现行政管理体制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

这样的社会建设的过程,是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结构的整体变化的脉络一致的,也是延续的,是进一步推进了改革开放。我们党提出要形成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需要推动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的深化。社会治理结构的调整变化,是理解从改革开放到社会建设的一个理论视角,这样的变化和改革,也有助于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并从根本上为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和谐发挥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