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无敌完美季22集:鄧聿文:財政政策要有成本意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0:26:09

鄧聿文:財政政策要有成本意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2011-11-24 06:09:05 最近有報導說,部分單位存在年底突擊花錢現象。其實這并不是個新問題,每到歲末年關,那些財政盈余的單位一大“愁事”就是怎樣把年初的預算用完,否則,來年預算就要削減了,這是中國財政體制的痼疾所致。

我不想分析其中原由和解決辦法,而是欲借此事說說政府施政的成本問題。顯然,人們關注“突擊花錢”,很大程度上是擔心這錢怎么個花法,政府部門會不會把它拿來發獎金搞福利,或者買車、蓋樓、中飽私囊等。這就說明,政府在做某個事情、處理某個問題、實施某項政策時,要考慮其后果和影響。這里的后果或影響,用經濟學的語言說,即是成本的意思。換言之,以最少的成本或代價,取得最大的收益,應該成為對政府施政的基本要求。

在政府的各種政策工具中,財政政策最能體現政府的意圖,熊彼特曾經說過,政府所有的功能都需要財政支撐,所有行為都會反映到財政上。而在政府施政的各種成本中,我認為要特別關注政治成本。一項政策的實施,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在內,是有代價的。直接成本指的是實施該政策的各種物質和資源投入;間接成本指的是政策的實施對象為此所受的影響,間接成本中還包括機會成本。例如,在投資決策中,放棄次優方案而損失的“潛在利益”,便是選取最優方案的機會成本。

財政政策的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機會成本有多大,取決於財政政策所要實現的目標以及為達此目標而選擇的財政工具。一般而言,政府的財政政策要達到的目標主要包括社會穩定、經濟增長、物價平穩和充分就業四個方面。財政政策的目標是通過其職能來實現的,中國的財政有兩個基本職能,即收入分配與資源配置。前者是財政本質最直接、最具體的反映,是國家為了實現自己的職能,把財政作為一種分配手段,從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籌集一定數量的物質資料,然后供應安排出去的客觀功能;后者則是在我們目前的體制下財政所特有的職能,也就是國家通過財政對經濟運行中的資源進行直接干預,影響資源的流向和流量以達到符合意向的資源分布狀況,以彌補市場失靈所造成的資源浪費。

由此來看,財政工具如何運用,如何在不同的項目中分配財政資源,不僅僅關係到該項目本身的經濟效用,還涉及項目背后的群體力量的大小。嚴格來講,財政政策是帶有政治性的,服務於某一政治目標,只不過一些財政政策的政治性更強或更顯明,一些更隱晦罷了。那些政治目的性很明確的財政政策,其產生的成本自然歸之於政治成本。還有些財政政策沒有政治目的,或政治目的看似不明確,但如果其在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影響經濟發展、政府聲譽甚至社會穩定,即事后從政治角度看很“劃不來”時,也可把它看成是政治成本。

以此審視近年來我們的財政政策,可以說,付出的政治代價很大。其中,最普遍也是人們最為不滿的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急劇擴大。本來,控制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方面的差別等,是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目的。但是,由於一定的時期內,我們的財政政策主要服務於經濟建設,政府財政收入大多投入到了拉動GDP增長、顯示政府政績的項目中,還有一部分被政府自身消費掉,民眾收入增長較慢,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也弱。這么多年積累下來,就造成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導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影響社會穩定。

要想建設和諧社會,就要正確處理、主動化解矛盾,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作為以政府為主體、具有公共性的政策,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都會與財政相聯系。財政發揮作用的方式主要是稅收、支出以及轉移支付等政策工具和手段。應該利用近幾年財政大幅增收的時機和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加強政府的公共品供給能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以促進社會協調發展。

因此,要保證財政真正急民之所急,用於解決民生,就必須對目前的財政體制進行重構,建立起公共財政體系,引進并強化外部力量對預算的監督,將政府預算過程納入政治控制過程,實行預算的民主化改造。在中國現行制度下,預算的民主化改造主要表現為加強人大對政府預算編制、執行情況的實質性審查和批準,并讓公眾廣泛地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年底突擊花錢,或者即使突擊花錢,民眾也不用擔心用到不當的地方去的情況。

世界上幾乎沒有國家不是從政治方面來運用財政政策工具,而財政政策的溢出效應,無論好壞,也少有與政治無關的。所以,我們應該多從政治的角度通過制定和實施各種財政政策來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以使財政政策發揮最大功效,政治成本最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