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的丑女变漂亮了: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独特的提问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00:20
作者:高新民 发布时间:2009-2-20 点击: 254 次 发表评论
尽管各人各派所研究的心灵哲学在方法、角度、侧重点和内容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仍可以说,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中心是清楚明确的,是一有自己固定对象和领域的独立的哲学分支学科。因为在长期的演化发展中,尤其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心灵哲学形成了它的一些具有独特的提问方式和意蕴的、相对稳定的问题和问题域。概括地说,有如下几类问题。
第一,本体论问题——心身或心物问题,即心理的东西(themental)的本质以及与身体的相互关系问题。具体地说,它包含这样一些子问题:(1)人有没有“心”(mind),有没有民众心理学所说的那些现象如相信、愿望、思维、情绪、意志等?(2)如果有,它们的结构、形态和本质是什么?是独立存在的实体、现象,还是可还原为物理实在、现象的东西?(3)心理的东西与生理的东西之间是什么关系?能否相互作用?如果能,怎样相互作用?(4)心灵、心理的东西在肉体死亡之后能否续存?(5)心理学理论与生理学理论、民众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前者有无自主性?最终会不会被还原为、归并为后者?会不会像民众物理学、民众化学那样被淘汰或取消?如果前者能还原为后者,那么还原的根据是什么?
第二,认识论问题,有两个特别令人困惑的子问题。(1)他心知问题。如果我们相信“我”以外还存在有“他心”,那么如何予以证明?从认识上说,我们能否认识自己以外的、他人的心灵或心理活动、过程、事件和状态?如能认识,是怎样认识的?其基础、根据、过程是什么?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何确定自己以外的某东西——机器人、他人、其他动物——是不是一能思维、有感情、有意识的存在?如何判断一种无意识的自动机,它的行为是来自于不同于真正的心理状态的某种东西?怎样把这种行为与人的行为区别开来?由于我们每一个人没有接近他人内心世界的通道和手段,因此他心知问题上的怀疑论便得以产生,并早已有之,且影响大而广。近现代特别是当代的他心知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克服怀疑主义的问题上。对这一问题。通常的看法是罗素所作的“类比说明”,而当前的争论则是围绕着这种说明而展开的。(2)内省与自我意识问题,即有意识的存在是怎样得到关于自己的思想、情感、信念、愿望等的直接知识的?这种知识如何可能,有什么价值?内省能不能作为认识自己心理的方式和途径?如果能,内省又是怎样进行的?怎样回答“意识流”之类的责难?如果不能,人又是怎样得到关于自我的意识的?
第三,语义学问题,即日常心理概念的意义问题。它包括:(1)我们通常关于心理状态的常识术语在什么地方获得它们的意义?(2)我们运用于我们自己和其他有意识、有智能的造物的那些心理概念的恰当定义是什么?对它们可作出什么样的分析?
第四,心理现象学问题,即诸心理现象的分类、表现形式与本质问题。主要包括:(1)心理现象的表现有哪些?(2)如何给它们分类?传统的“知情意”三分法是否合理?如果按三分法,信念、期望、后悔等应包括在哪一类?(3)诸心理表现形式的关系和本质是什么?(4)心理现象的基质或主体是什么?是人、身体、大脑、心灵、精神实体?
第五,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问题。超心理学或特异现象学(psiology)是以超感官知觉(如遥视、透视、思维传感等)和心灵致动(如意念拨表、意念断物、意念搬运等)这类特异心理现象为对象的学科。心灵哲学作为以心理现象及其本质为对象的哲学分支不可避免地要反思批判超心理学,必然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特异心理学是否存在?若否认其存在,其根据是什么?怎样解释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那些现象?如果特异心理现象是真实存在的,那又应作什么样的解释?是否应在充分考虑特异心理现象的基础上重新规定心理、精神之类的概念?
最后一类问题是方法论问题,即建立心灵哲学所应遵循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案或方法论是什么?是传统的思辨方法还是语言分析方法?抑或是科学的方法或从有关科学中移植过来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方法能否在心灵哲学中并存或结合?其次,心灵哲学把什么样的材料当成是合理的、有用的?是内省的材料、行为,还是神经生理学所提供的材料?还是认知心理学、计算机模拟和人工智能研究所提供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