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回来了乔任梁结局:红旗渠:传奇与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11:02

    红旗渠:传奇与尴尬


  • 文章提交者:xshxing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在水利学家看来,河南林州红旗渠最大的特点是“悬挂”在南太行的悬崖陡壁上,在不能修渠的地方修了渠;而美联社评论员则认为,“红旗渠的人工修建,是毛泽东意志在红色中国的典范”。事实上,对当今林州人而言,红旗渠里流淌着的不仅仅是灌溉土地的甘露,还有父辈们的汗水以及挥之不去的干旱的记忆。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引水渠,能够折射出中国人的水利梦想,而它所遭遇的尴尬现实,也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一个缩影。

  • 守着河流的干旱中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桃园渡桥是著名的红旗渠上相对高度最高的一座建筑。红旗渠水经过渡桥,继续沿着南北走向的南太行山麓向南延伸,直到“红英汇流”(一干渠与林州的一条老水渠英雄渠的交汇处)方转折向东,流进广阔的田地里。4月天,油菜花正黄,小麦正青,土壤微微发红,整齐的田垄划出方方正正的色块。

    记者问红旗渠修成那年出生的《安阳日报》驻林州记者站站长刘剑昆:“如果当初不修红旗渠,对你们林州人究竟有多大影响?”

      他笑了:“那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相遇。”

      他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没有举世瞩目的红旗渠,也就不会有记者的探访;其二,没修这条渠,从那个村庄出生的他可能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不会有今天的境遇。

    人工天河的引水狂想

      为了对抗严苛的自然环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早就想了不少办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手段就是修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公元前422 年,西门豹发民力在漳河右岸,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附近开凿水渠12道,旱时可引漳水灌田,水大时又可排涝,这就是著名的“西门豹治邺”。三国初期,曹操曾开渠引漳水过邺入白沟(卫河),名“利漕渠”,如此不一一赘述。

      林州境内的渠尤其多。明朝时,即有谢公渠;民国年间,修建了峪门口渠和古城渠;抗战期间,有抗日渠;新中国成立后,在红旗渠之前,曾修建了英雄渠、天桥渠。这些渠,有的引河水,有的引泉水,解决了不少村落的吃水和灌溉问题。

      就是修这些工程的经验,为红旗渠的修建提供了灵感。但即便有这么多经验在先,修建红旗渠,仍不得不称为一个“狂想”。

      决策既然是个狂想,实施就必然是个奇迹。在那样一个年代,先后有十几万林县农民完成了若干项当代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饿着肚子,利用极少量的简单机械和无数凝结着智慧的“土办法”,苦苦奋斗了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建成了这条“人工天河”。

      “人”的因素在这项传奇般的水利工程中的确起了重要作用,许多事情放到今天不可想像。因此,当年的美联社给予了这样的评论:“红旗渠的人工修建,是毛泽东意志在红色中国的典范,看后令世界震惊。”

    渠水引来的幸福生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红旗渠给林州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好处,还有无形的财富。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影《红旗渠》在全国公映,红旗渠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样板工程。据统计,从1971年至1980年的10年间,共有11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领导人和友人参观过红旗渠,每年来的国内考察团多达十几万人次。

      也是因为红旗渠的名气,林州红旗渠“美女”讲解员李蕾才奇迹般地出现在了央视《百家讲坛》里。红旗渠甚至被开发出了商业价值。如今走在林州的大街小巷,从喝的酒到抽的烟,再到水泥、汽车配件,到处都可以看到“红旗渠”的招牌。

    传奇面临的尴尬

      水是农业的命脉,水也是人生存的命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原山区干旱状况日渐严重,水成为必争的资源。这种状况,日益显现出当初修渠决策者的先知先觉。

      红旗渠修成之后,相邻各县也意识到修渠的好处,分别修了跃进渠、大跃峰渠和小跃峰渠,这些渠的规模大都不逊于红旗渠。像建于1976年的大跃峰渠,是河北省邯郸市重要的引水工程,承担着涉县、磁县、武安等3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和12万人的饮水任务,每年还要向邯郸市区供水;1972年建成的跃进渠是林州隔壁安阳县的动脉,灌溉着11个乡镇30多万亩农田。这几条渠都从漳河引水。

    山西也加入到争水行列,处在上游的他们有着地理条件上的优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省在漳河上游修建了大大小小100多个水库。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漳河两岸争水导致的械斗和破坏行为就接连不断。1992年8月22日,红旗渠遭遇了自建成后最大的一次人为破坏。数十米渠墙被炸毁,村庄被淹,直接损失近千万元。这一事件使争水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再也无法回避。当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专门成立了漳河上游管理局,作为超越三省局部利益、统一管理漳河上游的主管机关,负责河道管理和分水方案的实施,对漳河水量实行统一调配。年水量分配河南48%、河北52%。

    然而,上游来水量的不断减少令争水问题仍然不断激化。进入90年代后,每逢灌溉季节,漳河上游河道径流不足每秒10立方米,而沿河两岸工程的引水能力却超过每秒100立方米。想分水,却无水可分。

    林州当地人对此非常感慨,红旗渠灌区管理处的周锐常副主任介绍说,红旗渠已不能全部实现建成当时的功能。林州人不再喝红旗渠水了,县城生活用水由建于淅河上游的弓上水库来解决,而农村靠打机井,现在打井的技术、设备都好了,而归根结底,红旗渠水的到来使得林州的地下水得到了有效补充。“20年前站在红英汇流的渠边,飞溅起来的水雾能将衣服都打湿”。而现在我们站在同一个地方,只看到浅浅盖住渠底的一点水流。

    2001年,在漳河上游管理局的支持下,红旗渠开始跨省调水,从山西省漳泽等5座水库引水3100万立方米。为此,林州市政府出资94万元买水,解决了林州市30多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

    只是当年红旗渠水多,慷慨来得容易,而现在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