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容为什么要出家:民主到底是什么 - 罗大放的博客 - 精英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57:16
  民主到底是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  文化    发布者:罗大放 |  浏览(889) 评论 (13)  | 发布时间:2009-03-10 17:06:46 最后更新时间:2009-04-05 08:38:46     本作品所属分类:社会 文章类型:独家 推送到圈子 | 推荐给好友|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民主初探

罗大放

民主从其字面上来看,代表着由人民主权,不同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民主一般可分为人们直接投票决定政府政策的直接民主制和选出民意代表来参与政府实体或立法机关的代议民主制,如今民主通常以称呼代议民主制的其中一种形式——自由民主制。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为民作主、代民做主或替民作主。民主不仅包括民主宪政制度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民主观念、民主思想和民主生活深入人心。

从实现民主最早期而又最知名的雅典到现代,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但民主也不是十全十美,实现民主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

公民享有基本权利是实现民主的重要保障。公民在民主社会中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集会自由以及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等。这些权利的存在与政体无关,不能通过立法加以废除,也不能任由多数选民凭一时心血来潮来决定其命运。言论自由是民主的生命线,是民主的根本。民主就是交流,即人们谈论共同的问题,为共同的命运做出安排,人们在能够实现自治之前必须有机会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公开交换思想和意见,真理最终会战胜谬误,加深对别人价值观的了解,进一步明确界定妥协的范围,并开辟前进的道路。这样的交流越多越好,道理愈辩愈明。同独裁主义国家相反,民主政府既不控制支配也不评定书面或口头的言论。民主社会依靠的是有文化知识、有头脑的公民。这些公民能够接触到范围尽可能广泛的信息,使他们得以尽可能地参与社会的公众活动,无知导致冷漠,民主的蓬勃发展必须有自由无阻的思想、信息、意见和判断等方面的交流。如果新闻媒介或其他组织滥用言论自由使大多数人认为是虚假、令人厌恶、不负责任或甚至品味低劣的信息,一般来说只要不侵权(否则承担法律责任),对付自由言论的灵丹妙药是更加自由的言论。因为公开辩论,最终会使真理更鲜明,政府行为更明智,人们对真理的理解和追求也只有在真理同谬误的斗争中获得。个人行使基本的或不可剥夺的如言论、集会、宗教自由等权利,会对经民主程序产生的政府构成束缚,从这一点来说,个人权利是一道屏障防止政府或短暂的政治多数派滥用权力,民主政府要增强个人权利,使民主国家公民承担自己的公民义务和责任。这些责任促使公民参与民主进程以确保民主顺利运行,没有公民积极、自由、广泛而持续地对社会和国家公众事务的参与,民主就会枯萎从而成为少数筛选过的团体和机构的避风港,民选政府就可能变质,民主就可能倒退。但如果有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积极参与公众事务,民主国家就能经受得住席卷整个社会的不可避免的经济和政治风暴,并在此过程中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矛盾的路径。

小政府大社会是实现民主的基础。在民主社会中,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人民,政府只不过是在多样性、多元社会中与许多不同的机构、组织和社团在一个社会结构中共存的一份子。政府的权力是由法律清楚界定和严格控制,政府不是万能,政府不能操控社会的各个方面,因为控制太多,效率低下,易出现权利寻租,抑制社会的活力,阻碍公民和社会的自治。在民主社会政府规模较小,控制的资源较少,依法提供服务是其本分,不能用纳税人的钱和子孙后代的资源瞎折腾。而其他组织不受政府控制并在法治范围内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传达民意的桥梁,是社会自治的基础,独立于政府但承担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人民的存在不是为了服务政府,人民是国家的公民而不是国家的臣民。公民有权参加自己所选择的独立于政府的组织,并通过这些组织自由参与社会公众事务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民主需要宪政的保驾护航。好的制度特别是宪政可以加快民主的进程,但在民主社会中民主并不只是一套确定政府功能的宪法条文和一套法治程序那么简单,在自由民主制里被选出的民意代表以及多数人的民意在行使决策权力时必须受到法治的限制,通常是用一套宪法加以管制,以强调对于个人和少数派的自由和权利的保护,从而根除民主社会可能出现的多数暴政、舆论司法等弊病。

民主需要公民文化的高度发达。民主是一个过程,是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方式。民主社会需要公民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全体人民的合作、妥协和容忍。民主所追求的自由意味着承担责任,不应有不负责任的自由。民主体现了自由和自我表达的理想,同时也照顾到人类的本性,民主并不要求公民在各方面都道德高尚,只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因为人类能够接受正义,所以有可能实行民主,但又因为人类往往有非正义的倾向,所以必须要民主。但实行民主是件难事,并非轻而易举。民主并不仅仅是其内部各项体制的总和,一个健全的民主政体主要取决于民主的公民文化的发展,取决于人民自治能力的那些行为、习惯和规范。因此在民主社会中,要培育的公民都是具有独立见解、抱怀疑态度、具有分析能力用合理的论点及审慎的研究来挑战传统思想,并且深入了解民主规律和惯例的。各种社会冲突都不是容易处理的问题。民主的广泛原则只提供了阐述及分析这些问题的指南,实际答案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正因如此,发展民主的文化是很重要的个人及群体必须至少愿意容忍彼此的分歧,认识到对方有确凿的权利及合法观点,争论的各方都应以妥协的精神相见,寻求一个基于多数人裁定并照顾少数人利益的普遍原则的具体解决方案,通过正式投票或透过辩论和妥协达成非正式的共识或和解。在这些处理冲突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各方建立解决日后问题所需的信任,培养利于弘扬社会正气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和道德体系。“互相合作”是民主的要义,意见分歧的群体透过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学会如何以和平方式进行争辩,怎样以民主的方法追求目标并最终学会怎样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生活,否则偏重任何一方都可能破坏整个社会的均衡,社会就可能从内部分裂。

民主需要观念的创新。民主不是一套天启的不变真理或教条,而是一个寻求真理的机制,是一种实践活动。由于这个机制,人们可以透过思想的冲突与妥协来找到真理。民主是重实效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靠僵化的意识形态来检定,而是在现实世界中试验,对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讨论、更改、接纳或摒弃。民主在演进,并非静止不变,观念也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民主生活的要求。

民主是个渐进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民主之路极不平坦。民主所追求的自治不能保障人民不犯错误,不能结束民族磨擦,也不能保证经济繁荣,但它容许那种能够辩明错误的辩论及验证,准许群体聚首解决分歧,改良社会,并提供改革和投资的机会,而这种民主纠错机制正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现民主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但这些条件并不是实现民主的必备前提。因为人类能够接受正义,所以有可能实行民主。历史的门枢能否使自由与机会的大门继续开启,取决于人民自己的献身精神和集体智能,而不取决于铁的历史法则,也肯定不取决于那些自封的领袖所虚构的善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自由民主呼声响彻全球的时代。不谈现在已成为一个民主化的南北美洲,就是从来不知民主为何物的东欧或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正努力建立新的民主秩序;非洲已经进入史无前例的民主改革的时代;新型的、生气勃勃的民主政治开始在亚洲扎根。怀疑论者一直坚持说现代自由民主是西方独有的人工制品,绝不可能在非西方文化中复制成功。上述的世界性现象证明了这种论调是错误的。既然情况迥异的国家如日本、意大利、委内瑞拉都实行民主政治,甚至朝鲜也在尝试民主化选举,那么,可以合理地断言:在这个世界上,民主制度定能满足全人类对自由和自治的渴望,而不论国情如何、历史文化传统怎样。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有过灿烂的文明也存在很多社会弊端,甚至有些糟粕到现在还根深蒂固,缺乏民主的传统和土壤。但这种国情是不需要民主吗?

现在国人一谈起中国人就有点自暴自弃,因为具有劣根性。虽然有人认为这是西方列强妖魔化国人,但客观上劣根性确实存在,如奴性、懒惰、贪婪、懦弱、窝里斗等,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劣根性是人性的弱点,是人性所具有的缺陷在专制统治下的产物。中国人的劣根性可以最终归结到自私,缺乏公共意识和协作精神,一盘散沙。这符合专制时期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思想钳制,实行分而治之,但在现代法治时代显然不合时宜。劣根性必须也可以加以改造,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法制建设,通过民主政治培养团结、合作、妥协、容忍的精神和独立人格。对国民的性格、思想和观念的改造,这也是民主的价值和目标所在。民主是重塑国民性格、克服内耗的一剂良方也是必然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有大量精华但在专制流毒之下也有很多糟粕。这些糟粕大多数都是为专制制度服务,因为专制统治只发展对已有利的文化,压抑危害自身统治的其他思想文化,不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是引进的西方文明都难以发扬光大。因为即使是文化中精华如果没有民主土壤,仅于专制之用,作为统治工具、愚民之术,留在本土就是劣种之根(即使引进再好的制度实施起来也会变质、变调、变形),而祖宗的东西到了日、韩、港、台、新加坡,经过当地的改造融入民主社会之中,就成了宝贝,就能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几千年反映基本人性,但毕竟是在小农经济时代、封闭环境形成,具有很大局限性,缺乏开放、协作、独立精神,在专制统治下谬种流传畸形发展。要实现强国之梦,必须重塑中华的强国文化。要在传统文化中去除或改造糟粕,必须进行民主启蒙,以开放、质疑、包容民主精神重塑传统,吸收西方文明的精髓,相融共生,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造福人类。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避免“人亡政息”的覆辙,只有依靠民主。当前社会发展由于改革不到位社会积弊较多,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如果不继续进行政治改革,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仅靠经济发展不可能消除、化解社会矛盾,只可能暂时掩盖矛盾,推迟社会矛盾的爆发,但最终粗放式、掠夺式、透支未来型的经济发展只会加剧矛盾甚至以更激烈、更具毁灭性方式使矛盾爆发,而导致社会动荡甚至人亡政息。而民主社会要求协作、协商,允许以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民主要求全民参与,要求建立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民主是化解调和社会矛盾、改良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良方,民主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是推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动力。

民主是培养社会正气的助推剂,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建立个人及社会诚信的基础。由于国人没有民主传统,各人自扫门前雪,缺乏公共意识和协作精神,社会正气很难形成,良好的高尚道德氛围很难确立,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与邻为壑,怎能建立诚信?这与缺乏民主传统有极大关系。没有全民的积极、广泛参与,没有有效的言论自由和争论,就不能形成共识,不能揭露丑恶,弘扬真善美,就难以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因此必须进行民主启蒙,允许人质疑、争辩,开放言论自由,在质疑争辩中形成共识,达成妥协,弘扬正气,树立社会新风。只有社会正气上升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才可能提升,个人及社会诚信才有立足之本。

民主还是改善民生的关键、反腐利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官本位的克星。一谈起民生就认为是拿国库财产救济穷人,劫富济贫来改善民生,陷入拉美式民主的怪圈。其实这是对民主肤浅的理解,缺乏对民主精神实质的领悟和把握,是对民主的误解和误导,只会阻碍民主的进程。民主要求公民积极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对任何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在质疑争辩中达成妥协、共识。这看似程序烦琐,反反复复的协商和讨论好像使简单问题变得相对复杂,增大政治和行政成本,实质从长远来看,协商和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更利于实行,更有利于兼顾各方面的利害关系。通过民主实现民治,制定的政策法律更利于实施,民众对规则自觉自愿的遵守更利于降低执法司法的成本;通过民主实现民治,更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随着行政水平的提高和行政成本的降低,可以少花钱多做事,减少征税藏富于民,民生焉有不改善的道理?民主重过程、重决策,避免政策打摆子,摸着石头过河。从某种程度上讲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比贪污浪费更严重,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拍脑袋决策。没有民主只能是瞎折腾,没有民主只能导致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保护,人为造成对人的各种不公平待遇,甚至各种特权横行,怎能改善民生?只有公民积极、广泛参与各种公共事务,具备民主理念,富有质疑和妥协精神,民主政治生活才可能走上正轨,公开、公正、公平的社会氛围才能形成,政府官员置于民主的公开监督之下,即使是坏人也不可能有作恶的机会,官员的腐败也就没有藏身之地。民主反腐,通过信息公开、全民参与方式反腐成本最低,反腐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即使有些奸滑之徒欺骗一时也不可骗过一世,最终难逃历史的审判。在民主社会要求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强调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政府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民主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前提,在民主社会中设立政府的目的是为公民服务,各级官员同工人、农民一样只有职业、专业分工和差别,而没有身份上特权和不平等,就像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离任后回家当农民一样。我国官本位的历史遗毒几千年,学而优则仕,享尽等级特权。正是因为官位特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社会向官位靠拢,卖官鬻爵现象历朝历代屡禁不绝,权力寻租贪污腐化成风。官本位是民主社会、民主政治的天敌。在民主社会中各级官员由公民选举产生,对公民负责,官员的一言一行置于民主政治的监督之下,进入政府机关只是社会职业的一种,并且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产生,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可以选择。

民主是国富民强的基础。要实现强国梦想,必须要有一流人才,必须有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和人才培养土壤。在专制社会中,一言堂,万马齐喑,官本位盛行,人性扭曲,内耗严重,人才被极大的压抑和浪费,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到了“不服不行”的时候,“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庸才误国,落后挨打在所难免。民主社会致力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机会均等,为人人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舞台。民主有利于培养专业人士和专家团队,营造人才辈出、后浪推前浪的环境,克服用人唯亲,为德才兼备之人提供舞台。

谁能说我国国情不适合民主?在一百年前国父孙中山就提出过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理论,曾艰难地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探索运动,在国人的心中已撒播了民主的种子。许多仁人志士也为了国家民主和富强付出了智慧、心血乃至生命。在对外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习惯、社会风气、社会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民主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但民主还需要启蒙、引导,民主不是文革时期的群众运动或政治运动,也不是一谈民主就是上街游行示威或推翻政府。民主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耐心和宽容。民主也需要和平的社会环境,在你死我活的血统时期民主就很难实现。民主是对社会进行改良,需要人民自己的献身精神和集体智能。建立民主制度容易,但民主观念、民主思想、民主生活的提升则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加强民主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以人为本,大力提升国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推进民主的基础,参政议政的前提。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可能克服愚昧和偏见,才可能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因此应优化完善现行教育体制,大力发展独立的民办高校,降低教育费用,加大高校扩招,保证人人特别是穷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此提高国人素质。

进一步推进言论自由,把媒体打造成为弘扬正气、树立社会新风的平台。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来表达民意,特别重视网络的双向互动作用,提供传达民意、质疑、争辩、沟通的平台(如有侵权言论可通过追究法律责任方式来处理)。如人肉搜索、网上质疑、网络反腐、网上探索和交流,网络己成为传达民意的最简便、高效而又非常重要的渠道。

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扩大直选范围,鼓励竞选,实行问责制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完善保障民主的相关制度,扩大民主的影响,从上至下实现增量式、示范性民主,夯实民主的基础,避免剧变造成社会的剧烈震荡。

鼓励设立社团和其他中间组织。这些组织是传达民意的桥梁,是社会自治的基础,是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前提。这些组织应当独立于政府,具有自律性质,承担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这些组织是公民结社自由的需要,是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方式。

加快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在引导公民民主意识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和优秀道德品质,同时大力宣传、介绍西方文明(不仅仅是船坚炮利技术,更需要介绍西方制度和人文精神)。在东西方文明融合中,比较、取舍、发扬光大,让真正优秀人类文明成果造福干人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氛围。

虽然民主的价值观今天重现光芒,但是,从过去人类历史长程来看,民主之路极不平坦。民主的实现,不仅仅是制度的变迁,而且更需要国民性格的重塑,社会结构的重建,需要整个社会的推陈出新。推进民主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这一事实面前,我们不必悲观,更无需绝望。面对这一场挑战,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实践民主。凭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奋,一定能够找到也一定能够实现一条民主之路,也一定能够利用民主来推进世界的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