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先天混沌之体:弘一大师语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5:12:52

 

弘一大师语录

一、

1、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要时日。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取。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静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8、“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1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经常被外物所扰动,可见定性之差。

11、“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感觉意粗和性躁的性格特征随着诸多经历增多而逐渐趋于心平气和,也许一事无成的态势会得到些缓解。

1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正,诚实的品德还需要不断精进,从容不迫的心态还需要加以苦练。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志虽苦,但有意趣所乐相弥补;仍然需要扩大气度,在言行举止上更需要谨慎、周密。

14、“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做事情倒是经常能够获取满足,心灵也常常能够得到慰藉。如果说到无求的境界,确实相距甚远。至今,我还没有拥有过任何值得一道的东西,没有拥有,何谈无求?也许,将来能够倾其所能,创下一番业绩,再谈论无求的高境,或许还有资格,说不定到那时候,品德还会自然上个台阶。

1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能够做到知足常乐,但是我感觉到自己还没有到应该停止前进的地步,因此,我仍需努力、精进。

16、“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谦虚退让做得还不错,待人也还有容,恬淡能够沾边,处事还不能够达到安详、圆融的层次。

17、“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

不喜欢别人以术待我,也很少以术待人;喜欢直来直去,不浪费宝贵时光。不想与人争斗,如果别人欺我太甚,则喜欢以刚克刚,往往搞得两败俱伤,实为失败之举止。未来欲成大业,还要学习水的品德,善于以柔克刚。

18、“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事业来衡量自己的心胸,但人生毕竟会有那一天的。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情,看来一是要抓住良好的机遇,二就是要修炼心胸,那种有忍乃大而后能成大德性的天下容器。

二、选摘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大着肚皮容事,立定脚跟做人。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 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  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
  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