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的人: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冰川,是正在加速萎缩的固体河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08:35
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冰川,是正在加速萎缩的固体河流
2010-7-12 23:58:53    5月26日-6月7日,湖湘地理记者马金辉随NGO绿色江河环保组织走进长江源冰川区。约40年间,岗加曲巴冰川平均退缩2800米,姜古迪如南支冰川退缩1200米。回到长沙后,他告诉我们——
  □本版撰文/马金辉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冰川分布图。




  各拉丹东雪山岗加曲巴冰川退缩示意图(1969-2007)




  各拉丹东雪山姜古迪如冰川退缩示意图(1969-2010)

  这是一个酷暑,但我们要提醒你,地球目前正处于“第四纪大冰期”,这个冰期从160万年前就开始了,地球的两端从那时起就覆着庞大的冰盖。

  现在的地球,1/10的陆地被冰川覆盖,4/5的淡水储存于此。

  冰川,简直就是一个“固体淡水库”。在亚洲中部干旱区,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一直依赖它——高山冰雪融水。

  名词

  长江源冰川区

  地处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西段。其中,唐古拉山脉最高峰是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621米),雪山西南侧的姜古迪如冰川就是长江正源,它发源了沱沱河;沱沱河到了当曲,与由岗加曲巴冰川发源的尕尔曲(清代叫喀七乌兰木伦河,蒙语“冰河”)汇合,成为通天河。

  6月11日,金城兰州离水更近了。西关中山铁桥上,有市民拿出手机对着上涨后愈发浑黄的河水,变换着角度拍摄。此时,正是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的汛期。

  在中国科学院位于兰州东岗西路的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其前身是冰川与冻土研究所),冰川学家蒲健辰的办公室更像是个库房。入门右手,文件柜上贴满了和冰川相关的图片。最大的一张是布满圆点的地图,“中国西部及毗邻地区冰川、积雪分布图”。五天前,我们到过的各拉丹东,在地图的西南部,很好找。

  圆点有疏密。在蒲的眼里,它们都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其间有“难以忽视的真相”。

  按流域编目,最少是嘉陵江支流涪江流域,“仅在源头有一条冰川”

  蒲健辰对长江源区的冰川进行系统监测,始于1989年。

  直到现在,他一年“至少要上去两趟”,“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是在唐古拉山口的监测点度过的。相对于“分布着长江水系一半以上冰川”的长江源区,他对整个长江水系冰川的研究开始得更早一些,1982-1983年,1986年,进行过两次系统的考察。而绿色江河在姜古迪如竖立第一块冰川标志碑,已是2005年。

  《中国冰川目录Ⅷ长江水系》,是蒲健辰1994年编著完成的一本书。他给冰川编目分类,有两条线索,流域和山脉。

  按流域编目长江水系的冰川,蒲健辰将之分级,分别是“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和嘉陵江支流涪江流域”。其中,三分之二的冰川分布于金沙江流域,冰川条数和面积分别占长江水系的70.2%和75.2%。而江源地区则是金沙江流域冰川分布的重心,分布着金沙江流域冰川条数和面积的81.6%和89.8%。这里的金沙江,是指宜宾以上(接纳岷江以前的一段),包括雅砻江和江源区(其中通天河一段,因交通闭塞,人迹罕至,至今冰川资料匮乏)。

  第二级始于金沙江和雅砻江汇合口,其中,岷江流域的冰川条数和面积较大,分别占其总数的18.5%和17.9%。雅砻江流域冰川条数和面积分别只占11.2%和6.8%。嘉陵江支流涪江流域最少,“仅在源头有一条冰川”。

  按山脉编目,长江水系的现代冰川,偏爱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若以山脉为线索,“冰川在第一地形阶梯及其过渡地带广泛发育,可以用得天独厚来形容”。蒲健辰所指的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和边缘的横断山区。

  这个区域的山川格局,多是在燕山运动(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到7000万年前左右)中遭受褶皱而形成的。随后又经历了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的多次上升运动、构造变动和剥蚀夷平。在第四纪期间的喜马拉雅运动中,这个区域和青藏高原一起强烈隆升,边缘山地遭受强烈切割,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高原山地和高山深谷地形。

  具体来说,冰川集中分布的江源地区南有唐古拉山,北有昆仑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夷平面保存完好,尽管相对高差较小(1000-2000米),但地势高峻,地形平缓。最多的是唐古拉山,北坡有520条冰川,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分别占长江水系冰川条数和面积的39.0%和53.9%,这还没有把祖尔肯乌山的冰川统计在内。唐古拉山的冰川分布以山脉西段为重,北坡的5条30平方公里的大冰川——切苏美曲、岗加曲巴、姜古迪如等,全部分布于此。

  江源区以下,四川盆地以西及西北,有宁静山、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主峰雪宝顶和北部的巴颜喀拉山等高山。尽管河谷下切强烈,相对高差较大(3000-5000米),但这里许多山脉的最高隆起部分,其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如大雪山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756米,是川西雪山之王。其周围还分布着28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很大。沙鲁里山南端的玉龙雪山,挺立于云南丽江盆地以北,海拔5596米。

  蒲健辰说,受山文格局、海拔、山顶夷平面和地形特点以及水热状况的影响,长江水系的冰川分布“很不均匀”,“但无论按哪条线索梳理,长江水系的现代冰川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上游地区,就是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和边缘的横断山区”。

  水热条件是反映冰川发育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独有、高峻的地势,特别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广大,不仅为冰川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也由于它们高耸于雪圈之中,为冰川发育创造了低温条件。

  水热条件是反映冰川发育状态的另一项重要指标。长江上游地区跨越范围大,横断山区与江源地区其实有着不同的水热条件。而水热条件的分布特点,直接影响了冰川的水循环过程。

  在通天河和巴颜喀拉山以南,每年从4月起,湿热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进入横断山区,并沿南北纵贯的各大峡谷北上,使该区域进入雨季。因为气温高,降水丰沛,冰川的物质补给量大,消融量也大,冰川的物质平衡水平高,这里属于横断山区海洋性冰川区。

  而通天河以上的江源地区,由于身居高原腹地,季风影响相对减弱,进入雨季的时间则要晚一些,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的江源地区,气温低,年较差大,降水相对较少,冰川物质补给量小,但消融也弱,冰川物质平衡水平低,属青藏高原大陆性冰川的一部分。

  在通天河西南的色的日,从山文走向讲,偏向高原内部。在气流通道上,西南和东南季风的影响都比横断山区弱,而更接近高原,这一水热条件特点决定了,分布该区域的冰川属过渡类型,为更接近高原的亚大陆性冰川。

  词解

  ○冰川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

  ○全球冰川面积为15865756平方公里,其中96.6%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其次为北美洲1.7%和亚洲1.2%。

  ○大陆冰川主要集中在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中国青藏高原是山岳冰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100平方公里的山岳冰川,全球有208条,中低纬度有84条,中国据有33条,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冰川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有46298条冰川,其中长江水系1332条(仅次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冰川),而且一半以上在长江源地区。

  现状

  我们什么时候要搬离地球?一封让秦大河无法回答的美国来信

  第一次明显注意到“冰川加速消融”,蒲健辰记忆深刻是1994年,在唐古拉山口附近的冬克玛底冰川,他和同事发现这个一直有着前进迹象(1989-1993年)的冰川竟然开始消退了,而且幅度越来越大。

  “最大的因素,还是当地气温的变化。”

  沱沱河气象站提供的气象资料,映证了蒲健辰的分析。该流域1990年代的温度比1960年代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分别上升了0.4℃、0.5℃、0.5℃。而在1980年代中后期,这三个参与值有明显的下降迹象。升温幅度最大的还是最近10年,三个参数值分别升高了1.3℃、0.8℃、0.8℃。

  “冰川几乎成了气候变化的温度计。”蒲健辰感叹。

  秦大河是蒲健辰的“同门师兄”,也是蒲所在的“冰冻圈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这个被写进兰州大学宣传册的“英雄人物”,在1990年和5位国际伙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借助机械手段横穿南极的举动。(他采集的800多个雪样,也让他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

  2007年,秦大河作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7人核心小组成员之一和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参与发布了IPCC第四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次评估报告在以比过往更充分、准确的观测资料对气候变化进行全面表述的同时,明确肯定目前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在一次采访中,这个曾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8年的科学家,说出了他的忧虑:“目前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实际上已经超过美国。2001年到2004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排放也在增加,我们占世界总体增长的59%,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数据。再看看我们国家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份额,1973年是5.7%,2004年是18%,2009年,我们占的份额更大。估计到2030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下降为18.6%,中国上升到24.5%。”

  秦大河曾经收到过一名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小学生的邮件。这位10岁的小女孩向他提了5个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第一,你有什么建议,在不影响工业生产的情况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如果全球继续变暖下去,地球什么时候会不适宜人类生存,我们什么时候要搬家?第三,你认为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实现人类从使用污染的能源转换成新能源,也就是绿色能源?第四,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够为气候变化做些什么?第五,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知道有关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最权威的说法?

  他至今也没有给这个小女孩答案,“大多数问题我回答不了”。“全球变暖是一个全世界科学家所面临的难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秦大河对媒体说。

  数据

  2010,岗加曲巴、姜古迪如冰川考察报告

  岗加曲巴是一条有着特殊退缩机制的冰川

  绿色江河观测结论:“全是退缩”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航空图片、遥感图片和卫星图片的对比分析,姜古迪如冰川在1969年至2010年间,北支冰川退缩长度超过700米,南支冰川退缩长度超过1200 米。

  岗加曲巴冰川在1969至2007年间,最大表面冰体退缩距离(冰川末端至凹陷最内侧)超过4000米,最小退缩距离(冰川末端至冰川凹陷最外侧)超过1600 米,平均退缩距离超过2800 米。

  蒲健辰分析:很难仅用一条冰川的消融态势,来解释整个长江水系的冰川

  总的来说,长江水系冰川稳定性表现出从江源地区向横断山区减弱的趋势。根据我在祁连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区域的观测数据,唐古拉山的冰川比周围地区的冰川要稳定,消融量要小一些。同一个区域,姜古迪如的冰川消融量比唐古拉山口附近的冬克玛底冰川稍微大一些。岗加曲巴冰川的情况比较特殊。

  通过2010年的这次定位拍摄,我们得出的数据是38年间(1969年-2007年)岗加曲巴冰川平均退缩了2800-3000米。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年的退缩距离超过70米。这么大的消融量其实与岗加曲巴所处的地形地势有很大关系。自粒雪线(5820米)以下,冰舌部分是摊开在宽谷里面的。恰好这个河谷又非常宽阔,这首先决定了冰舌部分的冰体很薄,加上这里气温不及高山,消融起来自然快得多。这是一条有着特殊退缩机制的冰川。

  所以,很难用岗加曲巴的消融态势来解释整个长江水系的冰川。在各拉丹东的另外一面山坡,有一条冰川叫甘沫星金(朝向西),自1986年以来一直表现出前进的态势。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冰川目录VIII 长江水系》 蒲健辰 1994

  《世界和中国的冰川分布及其水资源意义》 王宗太 2003

  《最后冰川的纵览》 詹姆士·巴劳格  2009

  《长江源去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欣等 2005

  链接

  世界冰川里的特殊分子

  1.非洲仅乞力马扎罗山有很少的冰川。

  2.惟一的赤道冰川位于印度尼西亚,海拔4884米的查亚峰冰川。但是自1936年至今,这个冰川已经失去了80%的冰层。

  3.世界上第三大现代冰川是阿根廷的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冰川(第一和第二分别是南极洲和格陵兰),已成为国家公园,面积达4459平方公里。当巨大的吊车把游客载到300米的高处时,可以看到布满裂痕的4公里长的巨大冰川。

  4.美国有13个冰川遗迹主题公园,中国的黄山、庐山、海螺沟也有冰川地质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