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air2 删除软件:精妙绝伦的苏州灯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25:29

张 雷

苏州灯彩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造型优美、品种千奇百出而闻名中外。2008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扩展名录。

苏州灯彩,史称“苏灯”。它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宋代苏州灯景之盛已不逊于汴。据《苏州府志》记载:南宋乾道癸已和咸淳戌辰,都是闰正月,苏州百姓两度重庆元宵。据《石湖乐府序》中说:“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前一月已卖灯,谓之灯市。”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云:“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上元赏灯风俗的盛行,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官邸、私宅陈设布置的需要,促进了苏州灯彩工艺的发展。

宋代时苏州灯彩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据《乾淳岁时》记载:“灯品之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又称:“禁中元宵张灯,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种种奇妙,俨然着色便面也。”足见当时苏州灯彩制作技艺,已成为全国各地灯彩的佼佼者。

到了明清两代,苏州灯彩更加丰富多彩,特别在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和明代“吴门画派”艺术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自已的独特艺术风格。苏灯融扎糊、剪纸、绘画、装饰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以亭、台、楼、阁为主要造型,结合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等,加上五彩缤纷的套色剪纸,独具一格,绕有情趣。最具巧思的可称得上走马灯,它的造型犹如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亭台、灯壁使用双层暗花,灯的内壁画上人物、走兽飞禽等图案走马似的循环往复,色彩透明鲜艳、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将动与静、亮与美和谐地融于一盏灯彩中,苏州人称这种走马灯为“有来哉”灯。当时苏州的灯节更盛。吴趋坊、西中市、吊桥、南濠街一带,灯市兴旺,蜿蜒十数里,悬挂各种灯彩,供人观赏,同时出售。开市之日,商贾云集,勋臣权贵,官宦豪门还租用街楼搭起的氍毹帘幕,作为眷属们观灯的所在。尤其是正月十五上元节,(灯节)先数日,街市卖灯,谓之灯节。灯有“龙灯”、“马灯”、“谜灯“、“狮子灯”、“莲花灯”、“明角灯”等巧丽精致,引人入胜,争奇斗艳。十三试灯,结彩棚於街巷,悬灯争胜,白昼游观,称为看彩色;夜则燃灯,击锣鼓,辉煌火树,金鼓达旦,称为闹元宵,那时城开不夜,月丽中天,红男绿女,倾城出游,一派热闹景象。在农村,村民们迎土地神,联结百千盏灯笼,并旋转球灯为珠,亘街穿巷,导以胜旄,金鼓齐呜,以迎神而祈水泽,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灯彩兴旺,带来了相关的灯文化活动,有灯市、灯社、灯谜、灯游、灯宴、竞灯等。苏州灯品众多,据《姑苏志》记载的就有荷花灯、栀子灯、葡萄灯、鹿犬灯、走马灯、栅子灯、夹纱灯等。制灯店铺主要集中在阊门沿线一带。

民国初年,苏州灯彩仍然比较兴旺,1925年成立灯业公所以来,大小灯铺有117家之多,其中著名的有“小云飞”、“老祥征”、“巧云斋”、“振源祥”、“许龙飞”、“同源祥”、“朱同茂”、“朱顺兴”等。后由于战乱频频,民不聊生,一直兴盛的灯彩业逐渐萎缩。至解放前夕苏州城内的制灯店铺仅剩三十多家,且只靠制作殉葬用的纸扎冥器苟延残喘。

解放后,每逢庆祝节日,各机关、团体、商店门口张灯结彩,苏州灯业才有所复苏。1951年,全市有灯彩店铺28家。1956年成立了新艺灯彩合作社,后又并入苏州民间工艺厂,建立灯彩车间,职工近40人从事灯彩生产。先后在拙政园、网师园和南京玄武湖、北京等地多次举办苏州灯展。1959年在全国花灯比赛中,苏州的《亭台楼阁灯》造型优美、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被专家一致评为全国第一,再次正式命名为“苏灯”。苏灯因此而誉满神州,名扬国内外。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州灯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扩至大型组景灯彩,(称为第二代苏州灯彩)如《武松打虎》、《红楼梦》、《济公活佛》等,并借鉴影视舞台艺术,配上光、电、声、以逼真的形象,优美的姿态,形象的动作,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地。苏州灯彩先后到新加坡、泰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深受各国友人的好评。进入新世纪,苏州灯彩还参与苏州国际旅游节“水上游船”的制作,被称为“流动灯彩”,为节庆日增添了光彩。

苏州灯彩,是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它可分为挂灯、座灯、壁灯、大型艺术灯彩、人物灯彩组景五大类120多个品种。其中代表作品是仿制苏州园林亭台楼阁的走马灯,最具特色。

苏灯的制作技艺以丝绸、纸张、竹木、铅丝等为主要材料,是“扎、糊、剪、绘”四种纯手工技艺。苏灯制作技艺是艺人用灵巧的双手表现灯彩工艺美的技艺,艺人需全面掌握造型设计、裱糊灯体、套色剪纸、绘画装饰等工序技巧,手脑并用,融会贯通,才能制作出精妙绝伦的苏州灯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唐宋以来的灯彩店铺到新中国诞生后的灯彩合作社,苏州民间工艺厂,及至当代的民间灯彩工作室,苏州灯彩代代相传,名人辈出:明代有顾后山、赵萼、盛某;近代有浦锡山、章仲甫、吴仁昌、吕泉福、浦海泉、杨锦昌、沈天龙、蒋玉泉、陆晨、李水泉;当今有汪筱文、顾晓东、周其星、张继锋、李坚、何美萍、俞莺、周军、张建国、倪巧云、汪丽秋、黄晓东、李明达等。

苏州灯彩制作技艺当今代表性人物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筱文。

汪筱文,男,1945年7月出生于苏州,从事灯彩设计、制作近48年,苏州市高级工艺美术师。1963年,进苏州民间工艺厂学艺,得益于周公度、沈彬如、吴仁昌、杨锦昌等老一辈画家和工艺家的指导,学艺进步很快。在掌握苏灯四技(扎、糊、剪、绘)的的基础上,逐步研究开发了“绢衣泥人”动态人物组合景灯彩,是第二代苏州灯彩创始人。其代表作品有大型灯彩《亭子式花篮灯》、《双龙戏珠》、《猴国乐队》、《武松打虎》、《百鸟朝凤》、以及戏曲灯彩《追鱼》、《桃花扇》等,作品多次获奖,并分别在国内外展出六十余次(届),尤其在新加坡、泰国举办的苏州灯会都好评如潮,泰国的诗琳通公主,观灯赏彩后赞叹不绝,还收藏了《亭台楼阁灯》,以作留念。他与广州市东方乐园联合开发的《古灯奇观》大型游乐项目,填补了国内游乐项目的空白,并得到迪斯尼游乐协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2004年被评为苏州市高级工艺美术师、2005年荣获首届“苏州民间工艺家”称号、2008年被批准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灯彩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州灯彩已成为中国灯彩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与民族审美情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如今灯也面临继承与出新的创新课题。一些制作灯彩的老艺人年事已高,有的已不在人世。目前民间虽有几家苏灯制作店,但制灯高手却廖廖无几,灯彩制作技艺后继无人。苏州灯彩濒临失传。

为抢救、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苏州灯彩。传承人汪筱文已在苏州山塘街开设了集研究制作、店铺销售于一体的灯彩工作室,开始着手搜集、整理苏州灯彩资料的汇编工作;挖掘明代已失传的苏州灯彩品种,进行复制、展示;积极培养苏州灯彩制作接班人;逢年过节举办苏州灯彩展,展示苏灯艺术的魅力,从而扩大苏灯知名度。

 

 

 

(作者系苏州吴文化研究会理事、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