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充电屏幕不灵敏:特色学校之思(终结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21:48

特色学校之“特”在何处

 

摘  要:特色学校建设是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千校一面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进行办学模式改革的的一项举措。特色学校一般都是建立在创新精神引领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着力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以彰显特色,文化育人,力争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培养国家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特色学校;创新;内涵式发展;校园文化;优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学校发展的现状,就像顾明远先生认为的:“当前,教育界出现最频繁的两个词就是“特色学校”和“创新人才”。这说明人们已经把增强办学特色,创办特色学校作为增强学校活力、提供办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特色学校?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特色”包含“独特”和“出色”两层含义。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特色”就是事物表现独特的形态、色彩和风格。古人曰,“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根据这种理解,所谓“特色”,也就是某事物呈现与众不同而且特别优异之处“特色”的本质在于“独特”和“优质”两个方面。”[①]那么特色学校就应该在遵守共同的办学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化独特特征,所给学生提供的一种优质教育。优质性是特色学校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质,如果一个特色学校提供的不是一种优质的教育,那么特色学校就名不符实,那就只能称为特长学校。特色学校究竟“特”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是许多想举办特色学校校长的困惑。

一、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特色学校的核心就是创新,有了“新”才有“特”。创新意识是孕育特色学校的温床。一个毫无创新精神的校长就不会具有深入抓好学校工作的激情,根本不会想到办学校特色或特色学校。创新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谈起,首先从心态上说,不简单重复传统观念、行为和方法,总想在新思想的基础上有所作为;其次从行为上分析,对新政策和新理念高度敏感,愿意研究和接受,敢冒风险,在自己生活实践中进行尝试。创新伴随着特色学校创建的始终。

创新精神有时来源于危机感,之所以有危机感,就是害怕自己不适应于社会。创新精神也可以间接来源于人们对环境的适应。学校发展要了解和顺应社会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如国家在新时期提出的关于教育发展的新政策、新主张、新理念等。这些新政策、新主张、新理念对于学校发展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当前,国家在科技战线提出的创新工程和在教育战线提出的创新教育,给学校工作指出了新方向。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形势并不明朗,事情正在发展中,政策并不健全。这时就需要学校管理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大胆进行前瞻性分析,判断教育工作可能的发展方向,大胆创新。”[②]

人类已经迈入了二十一世纪,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有更高和更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和个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创造性也来源于个性和多样性,个性和创造性相互依存。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个性,当然也就要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是时代发展所决定的。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时代能够像现在这样对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如此急切的呼唤。然而长期以前,我们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生学习、生活单调刻板、枯燥无味并过于强调统一,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难以培养出具有自由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的只是些惟命是从、循规蹈矩的人。

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特色学校是素质教育推动下的产物,素质教育就是针对过去统一、僵化的应试教育的改革,要求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个性完满发展。特色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完善个性,提供给学生自由自在发挥自己潜能的学习环境。因此,特色学校能够完善人的个性和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

二、内涵式发展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相对于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

特色学校寻求将学校特色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人的兴趣和特长开展教育培养合格+特长人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特色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追求自己的特色,以个性创特色,以特色求质量,以质量促发展,其实这些都是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所以特色学校发展之路走的是内涵式发展道路。

创建特色学校走的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即依靠学校实行自主的改革、挖掘本校所具有的潜在优势,合理而又充分的利用学校即有的资源并最终形成名校。事实证明,我国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质量,提升了学校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例如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2006年以前是一个普通的薄弱学校,学校的生源基础、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都无法与安徽省宣城市中学和宣城市第二中学相提并论,2008年市区两级政府将宣城市第五中学和宣城市第七中学并入宣城市第三中学,校址也迁到宣城职业技术学院(老宣城师范学校)。宣城市第三中学利用老宣城师范学校在艺术和体育方面的设施,招收艺术和体育的特长生。目前,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正在以十一五规划课题“艺体特色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契机,走“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三、独特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本校文化的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厚重的学校传统、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丰富的人文和格调高雅的校园熏陶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规范科学的校园制度约束人,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

“学校是文化的园地,办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铸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③]就特色学校的内涵应该就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对教育教学的校本化的理解和实践,并由此在学校整体风貌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真正的校园文化应该是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本来就有校本化和特色化的一面。特色学校应该是文化性和整体性的;能够体现为学校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能够上升为学校精神和价值观,能够融会贯通并弥散扩展于学校各方面工作。

特色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学校精神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和自然生成,创建特色学校要与原来的学习文化整体协调,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相一致;要围绕师生共同认可的学校愿景,表现为师生日常的、基本的、普遍的行为;应在学校环境和氛围中能够感觉和体验到的。在特色学校中特色应该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中区别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点,是最能够表现学校个性和独特性的方面。例如: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1937年建校原名“启智小学”顾名思义即明理启智,兴我中华。20世纪80年代学校开始举办棋类活动,成立了中国象棋兴趣小组,随后改成了国际象棋兴趣培训班。从90年代开始,在历年的重庆市的棋类比赛中成绩卓著。从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兴趣班走进国家少年队的有:章钟、黄茜。能够从一个学校走出两名国家少年队队员极为罕见,2007届毕业的邓思渝,已经顺利进入国家少年集训队。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以历史传统国际象棋作为学校特色文化与精神引领来创建特色学校,提升了教育的档次与品位,树立了特色学校的一个亮点。任何特色校园文化都不应抛弃学校原有的文化和传统,肆意变化、人为打造、突击创新所谓的特色学校,最终将导致学校价值观和方向感的失落以及学校历史和文化记忆的遗忘。这样下去,学校就会趋向平庸,特色学校只是名不符实。

四、优质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质的规定性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另一种事物的依据。“特色”是指优质事物的规定性,它是区别于优质事物与非优质事物的依据或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完善和发展方向。高鸿源先生认为:“特色学校就是优质的学校行为过程中及活动的良好结果。” 特色学校的优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色学校本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二是办学育人整体水平有一定的质量。特色学校从它的孕育发端到成果显示,应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有理论的依据,有推广的价值,否则特色就缺乏生命力,难以让人信服。

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及教育总供给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意义上,优质教育多指一些名校。这些学校有着良好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科学的管理水平,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良好的校风,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久负盛名,形成了名校。

特色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上的“优”,而且还提供“特”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有需要,使得有某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

特色学校不是为特色而特色,而是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特色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应该是一个优质的教育,或者说办学水平应该是高水平的。“如果说独特性是从特色学校的多样性角度来说,那么优质性主要是指特色学校是办学质量的优质,办学特色成功为外界所认可;主要能够得到上级行政部门、各类兄弟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并作为成功范例加以宣传。”[④]

总之,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它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色学校创建应以此为指导方向,在本校传统文化和现实物质基础上,做到理念新颖,思路清晰,着力于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培育合格+特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另外特色学校建设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特色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才能形成永恒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高洪源.如何创办特色学校?(下)[J].中小学管理,2000(5).

2.胡方,龚春燕.学校变革之特色学校发展战略论[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3.李保强.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6(5)

4.李剑.论普通中学特色学校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5.夏向东.如何创办特色学校[J].教育发展研究,2002(2).

 



[①] 王伟. 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条件、问题与途径[J]. 中国教育学刊,2009(6):31.

[②]高洪源. 如何创办特色学校?(下)[J]. 中小学管理, 2000(5):27.

[③]顾明远. 也谈特色学校[J]. 人民教育, 2003(9):15

[④]李剑. 论普通中学特色学校建设[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