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9越狱删除自带软件:西葫芦常见病的鉴别和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26:15

西葫芦常见病的鉴别和治疗  

2011-03-27 11:09:29|  分类: 植物病害 |  标签:发病  西葫芦  粉剂  孢子  药剂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 、是西葫芦上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危害严重。
      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绿色斑点。病斑扩展迅速,由于受叶脉限制,面呈多角形,一、二天后病斑颜色变黄褐色至褐色,此时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病重时病斑布满叶片,故使叶缘卷缩干枯,最后叶片枯黄而死。
      病原 Pseudoperonospora cubeneis (Berk et cort )Rostuv.称古巴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子囊梗无色,单生或2-4根束生,从气孔伸出,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顶端具乳状突起,单胞,淡褐色。孢子囊可萌发长出芽管,或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变为圆形休止孢子,萌发芽管,侵入寄主。卵孢子球形,黄色,表面有瘤状突起。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壤中越冬,病菌可来自温室种植的瓜类,通过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病菌喜温湿条件,萌发和侵入需叶片有水滴存在。发病适温为15-22℃,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发病。多雨、多露水、多雾和昼夜温差大,阴畦交替等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温度大,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较易。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合理密植,并注意加强通风透光等措施,降低保护地内空气湿度。
      ②高温闷棚。发病期,晴天中午关闭风口,利用高温闷棚2小时,气温掌握在45℃左右。
      ③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
      (2)药剂防治。
      ①烟雾熏治。每667m2每次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g分堆放置,点燃后闷棚,一般于傍晚开始,次日早晨结束。
      ②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9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抗灵(克露、克霜氰、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m2用1.5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67g加水50L,每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常用药剂 甲霜灵、三乙膦酸铝、甲霜灵锰锌、甲霜灵、杀毒矾、乙磷铝锰锌、克抗灵、百菌清、 
      2 、 菌核病是西葫芦上重要病害,各栽培区均有发生,危害严重,另外病原菌还可危害黄瓜。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及茎蔓。果实染病,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后长出白色菌丝,继而菌丝纠结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茎蔓染病,初呈水浸状,后变褐色,软化收缩,患部以上的叶片萎垂,病征与果实上的相同。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初白色,后表面变黑色鼠粪状,大小(1.1-6.5)×(1.1-3.5)mm,由菌丝体扭集在一起形成。干燥条件下,存活4-11年,水田经1个月腐烂。5℃-20℃,菌核吸水萌发,产出1-30个浅褐色盘状或扁平状子囊盘。子囊盘中产生很多子囊和侧丝,子囊盘成熟后子囊孢子呈烟雾状弹射,高达90cm,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大小(10-15)×(5-10)μm。一般不产生分生孢子。0℃-35℃菌丝能生长,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0℃,最高35℃,50℃经5分钟致死。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核留在土壤里或夹在种子里越冬或越夏,随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条件适宜时菌核产生子囊、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孢子侵染衰老的叶片或花瓣、柱头或幼瓜,田间带病的雄花落到健叶或茎上,又引起发病,如此重复侵染。条件恶化时形成菌核落入土中越冬、越夏。北方3-5月份,南方2-4月份、11-12月份适于发病。
      子囊孢子在0-35℃条件下都能萌发,最适宜温度为15-20℃,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8-100%,子囊孢子萌发不要求叶面有水膜存在,子囊孢子耐干旱,干燥条件下放置6天萌发率仍达30%,菌丝在0-30℃的温度条件下均可生长,以20℃最适宜,菌丝不耐干燥,相对湿度要求在85%以上。菌核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所要求的一致。菌核在水中泡30天即死亡。相对湿度65%以下一般不发病。但在连茬、茄茬或十字花科蔬菜茬地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与水生蔬菜、禾本科及葱蒜类蔬菜隔年轮作,有条件的进行水旱轮作或病田夏季泡水浸半个月。
      (3)加强栽培管理。
      ①可进行地膜覆盖。
      ②合理密植,控制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棚内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注意合理控制浇水量和施肥量,浇水时间放在上午,并及时开棚,以降低棚内湿度。
      ③及时打掉老叶和摘除留在果实上的残花,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剪去病枝病果,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20cm,防止菌核萌发出土。
      (4)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可用10%盐水漂种2-3次,以汰除菌核,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在50℃温水中浸种10分钟,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即可杀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
      (5)药剂防治。
      ①土壤消毒每m2用50%多菌灵粉剂8-10g,与干细土10-15kg拌匀后撒施,消灭菌源。或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每667m2用药lkg,加细土15-20kg,施药土后播种。
      ②温室大棚用10%速克灵烟剂或30%百菌清烟剂,每667m2每次250g,或5%百菌清粉剂或10%灭克粉喷粉,每667m2每次lkg,7-10天1次,视病情连续3-4次。
      ③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在病部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超微粉剂分别与面粉以l:l的量混合加水50倍涂抹。
      常用药剂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百菌清、速克灵、扑海因、农利灵
       3、灰霉病是保护地西葫芦上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多,危害加重。此病除危害瓜类外,还危害番茄、茄子、菜豆、辣椒、韭菜、洋葱、菜豆和莴苣等作物。      

症状主要危害花和幼果,严重时危害叶、茎和较大的果实。

残花先发病,进而使果实脐部部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叶片发病多以落上的残花为发病中心,病斑不断扩展,形成大型近圆褐色病斑,表面附着灰褐色霉层。茎和叶柄染病后,常腐烂,易折 断。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由菌丝体或菌核生出,丛生,有分隔,灰色后变褐色,上部浅褐色,顶端树枝状分枝,大小220-480×10-20(μm);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形,生于枝顶端,单胞无色至灰色,大小10-17.5×7.5-12(μm),呈葡萄穗状聚生于分子孢子梗分枝的末端。此外,还可形成无色球形的小分生孢子,长3μm。该菌寄主范围广。
      发病特点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越冬,借气流传播。病菌喜高湿和低温条件,温度在18-23℃,相对湿度在90%以上,弱光,适宜发病。保护地栽培,冬喜连阴天多,气温低,再加上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故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控制保护地内湿度,可采用滴灌栽培或高畦地膜覆盖暗灌方式;加强通风透光排湿,及时清洁棚面尘土,增强光照强度;合理密植,防止徒长,适时摘除下部老叶、病残叶及花和果实;不要大水漫灌,切忌阴天灌水,防止湿度过大;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采收结束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掉。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防治。烟雾法用10%速可灵烟剂,每667m2每次用药200-250g,或45%百菌清烟雾剂,每667m2每次250g,或10%棚灰灵或15%灰霉速清200g-250g/667m2,熏棚3-4小时,连续2-3天。
      发病时也可用灰灭、好园、爱卡每喷雾器兑一小包,新植霉素半包,金绿叶一小包。每隔5-7天喷一次。
      常用药剂速可灵、百菌清、灰霉速清、棚灰灵 
      4、西葫芦病毒病又称花叶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是大棚春夏季栽培西葫芦的重病害。病除危害西葫芦外,还为害南瓜、笋瓜、甜瓜、西瓜、冬瓜等瓜类蔬菜。     

 症状植株上部叶片沿叶脉失绿,并出现黄绿斑点,渐渐全株黄化,叶片皱缩向下卷曲,节间短,植株矮化。枯死株后期花冠扭曲畸形,大部不能结瓜或瓜小而畸形。或苗期4-5片叶时开始发病,新叶表现明脉,有褪色斑点,继而花叶,有深绿色疱斑,重病株顶叶畸形鸡爪状,病株矮化,不结瓜或瓜表面有环状斑或绿色斑驳,皱缩、畸形。
      病原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南瓜花叶病毒(SqMV)、甜瓜花叶病毒(MMV)等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此外,也还有少数烟草环斑病毒(TRSV)、烟草花叶病毒(TMV)、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马铃薯Y病毒。
      发病特点 田间主要借助蚜虫和汁液传毒。通常高温干旱日照强的天气有利于发病;病害重,露地育苗易发病;苗期管理粗放,缺水,地温高,西葫芦苗生长不良,晚定植,苗大均加重发病;水肥不足,光照强,杂草多的地块病重;矮生西葫芦较感病,蔓生西葫芦抗病性强。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畦种植,注意通风透气;坐瓜前采用小弓子简易覆膜栽培,可防病早熟;科学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铲除田间杂草,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4)药剂防治。
      ①及时防治蚜虫 蚜虫迁飞前铲除瓜田周围的杂草并治蚜。苗期开始喷药,直到定植后继续防治蚜虫。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0%菊·马乳油20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等。田间可铺挂银灰膜避蚜。
      ②发病初期喷洒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常用药剂  菊·马、复方浏阳霉素、病毒A、植病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