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音乐svip破解版:合作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20:25
合作力量周云武 向敬之 龚 媛

    农民专业合作社剪影。

    澧县农民正在采摘丰收的葡萄。

    

    三尖饲料生产基地。

    走进茶庵铺,茶香飘满园。

    三尖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远景图。

    村民正在村级图书室读书。

    本刊记者   周云武  向敬之  龚  媛 

    合作社,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合作社风起云涌,却又算得上一件大大的新鲜事!

    2006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法的高度,为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使用者,保驾护航。

    “湖南农业看常德”,农村合作社也是如此。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在全省率先创造了许多佳绩和效益,多次被省、国家予以嘉奖,其发展经验广为推介。

    1 合作社致力于体制转变

    前些年,常德农民总在种养问题上,艰难选择,尝尽苦头。有的“跟风跑”,结果先年的“俏货”,次年成了无人问津的“烂货”;有的各自为战,散兵游勇式经营,在市场大潮中损失惨重。小打小闹,盲目经营,成不了大气,必须有一种新的生产体制,来承载农民的致富热情。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成熟后的合作社,以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致富为主要目标,以入股分红、二次返利为主要形式,坚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风险共担、利润共享” 原则。团体的力量,在合作社内表现得淋漓尽致。

    常德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抓组建、抓扩大、抓发展。不久,每个合作社都有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至少有了一个合作社。

    这种体制的转变,市委、市政府功不可没。

    2010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同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主要由合作社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中,合作社被定为主体,并鲜明地写进了生产“六个一”模式。

    市委常委会议议定,每个市委常委联系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进行办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合作社调研,使全体成员深受鼓舞,睿智倾囊,全力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组成了常德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先锋队。

    市委书记卿渐伟联系的常德穗丰优质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过去简单的技术合作与服务,发展到现在跨地区、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的优质粮食生产组织。该社在优质稻引种试种、提供优良品种、生产技术跟踪服务及回收统销等方面,大胆创新,实现了跨省销售、连年增收。去年,该社向成员成功返利80多万元。

    市、县财政大幅增加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合作社开展示范创建、标准生产、创品创牌、资金互助、土地流转和技术培训等。同时,市、县二级建立了部门落实优惠政策责任制,明确把与合作社有关的登记、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各金融机构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适当放宽对合作社的贷款抵押担保条件,优先安排贷款;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合作社提供担保业务。

    市委农村工作部牵头,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基地办班,对市级以上示范性的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进行轮训,每期规模都在150人以上,每期至少有1名市领导参加跟班;还组织先进代表到中国农业大学培训,参观、考察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推动合作社由过去靠能人威信、家庭权威、大户垄断等粗放型管理,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有效地巩固和优化了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和管理方式。

    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大,质量高,逐步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至2011年10月,全市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了各类专业合作社820多家,拥有成员5万多个,带动农户35万户。其中,有76家合作社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94家合作社取得注册商标,基本覆盖所有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2  合作社致力于优质服务

    合作社按农业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带着责任和使命,打造消费者信得过的优质产品,铸造响当当的知名品牌。合作社将技术转为通俗说明,发放到每个农户手中。凡实行产销对接的农产品,都标记了品名、产地、生产者姓名、生产日期、联系电话及保质期。市、县、乡、村四级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对农产品进行编码管理和网络销售。一旦出现问题,即可通过产品上的“身份证”,查询到生产者、经营者和产出地。

    合作社管理科学,在组织管理上,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规范章程制度,依法按章运作,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之路;在财务管理上,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制订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成员间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财务运行机制;在服务内容上,统一制定和实施了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在产品营销上,统一提供品牌、包装和销售服务,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统一申报、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

    合作社规范运作,严格遵循“五有”标准,即有良好的自身形象、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有健全的服务体系、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合理的分配机制。每年,市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根据这些规范运作标准,对合作社进行考核验收,对达标的给予一定奖励。

    常德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发展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片经济,带富一批社员”的作用,对于农产品,跟踪生产,速检速测,除了对入社农民实行二次返利外,合作社主动承担原种、病疫、销售等风险。一旦遇到疫情,合作社都在24小时内安排技术员进行上门服务,及时诊断。

    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不仅仅是提供技术、信息和产品销售,更重要的是开展深加工领域的合作,让农民的产品获得增值,享受产后环节带来的巨大利润。

    穗丰优质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军介绍,为了增加农民生产的收入,保证优质稻生产质量,该社不但在原种、技术、疫病防治、优价销售上为社员服好务,还从2007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优质稻高产竞赛活动,社员申报,派员取样,抽样分析,匿名评比,评出种植新品种的优质者、高产者,在社内掀起了科学种田的热潮。

     3 合作社致力于抱团发展

    “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先有产业,后有合作”,合作社在实践中组建起来,聚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推行产业标准,提升产业水平,扩大了农业标准化的规模和实力。

    抱团就有优势。石门亚辉果业合作社运作规范,带动力强,成为省级示范社。恒园果业合作社年销售柑橘2万吨,带动周边数千家橘农受益,快速壮大为常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柑橘产业在秀坪园艺场等的带动下,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2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达到1.8万亩,欧盟全球GAP认证达到1.4万亩,美国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达到1900多亩。该县现已发展各种农民合作组织73家,拥有成员1.13万人,涉及所有乡镇,覆盖柑橘、茶叶、蔬菜、牲畜、家禽等多个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抱团就有规模。宗源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汉寿形成了4000多亩低密度放养的甲鱼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其成员统一供应纯种汉寿甲鱼;统一供应饲料和相关生产资料(以鲜活鱼虾为主,逐步取消颗粒饲料供应);统一对养殖基地的水、土、电、路等按标准建设、污染物按标准处理;统一经营“汉寿甲鱼”品牌;统一建立生产经营台账,上市产品能够追溯到成员户、到基地、到塘口;统一组织产品销售。该县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91个,基本覆盖粮、棉、油、甲鱼、蔬菜等主导产业,带动农民31510户,规模不断扩大。

    抱团就有市场。澧县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发展葡萄种质资源库78亩,每年向成员及周边农户供应种苗300万株。该县现共有3100多户葡萄种植人家,种植面积达2.7万亩,建立了以神州葡萄酒业、涔源绿色食品为龙头,以农康、涔源、黄河葡萄专业合作社为基点,以葡萄协会为纽带的网络体系,产品销往湖南及湖北、广西、江西、福建、上海等10多个省市,从7月开始上市,一直销售到10月。

    抱团就有影响。安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坚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年”,逐步形成“专业大户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农技人员引导”的发展格局,至今年9月底,已登记注册专业合作社76个,入社农民4423户,带动农民23000余户,蔬菜、水产等主导产品很具影响。

    抱团就有效益。桃源三江养殖合作社一开始就选择了“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向农户提供种鸡苗、提供饲料和技术服务、包产品回收。这样,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蛋鸡养殖业开始几何级数的增长。十余年过去,该社成为了湖南三尖农牧有限公司的主体,成就了“有了三江合作社,桃源养鸡成大业”的佳话,更带动全县蛋鸡养殖,从当时的4万只,发展到了800多万只,并辐射常德、湘西、张家界、长沙、娄底等地。公司培养了不少百万元富翁。该县枫树万亩水稻、茶庵铺万亩茶园、马鬃岭万亩柑橘及全县10万头生猪的种养,基本上是以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进行生产的。

    4  合作社致力于效益追求

    2009年8月,澧县张公庙镇黄河村隆重举行葡萄开园仪式。黄河葡萄专业合作社与湖南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葡萄包园销售协议,这是常德葡萄品牌进军葡萄高端市场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

    张公庙现开发高效葡萄产业园达8000亩,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有2000多个品种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年产3000吨的葡萄酒厂,储量500吨的气调冷库,占地318亩的葡萄休闲农庄……一个集产、学、研和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本形成。

    该镇按照“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学习培训模式,大力推广高效实用技术和高效种植模式。合作社常年聘请中共十七大党代表王先荣、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石雪晖为技术顾问,以市、县两级农业技术培训部门为依托,根据葡萄的长势情况不定期、定期举行技术培训,深入到村组、园区实地传授葡萄栽培保养技术。镇葡萄办和各村葡萄专干定期自发组织到外地拜师学艺,学选苗,学撩沟,学培管,掌握了一整套适应长江中下游葡萄栽培的种植技术,实现了合作社里有顾问、镇里有专家、村里有能手、组上有骨干、每户都精通,人人会种植。

    张公庙积极构建市场体系,大力拓宽产品营销市场,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张公和荣市2个集贸市场;又在葡萄休闲观光园中心区黄河新村,投资350万元,建成了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葡萄贸易专业批零市场,构建信息平台,规范交易行为,扩大销售网络。

    澧县原来尝试过多种农产品种植,收效不佳,好景不长。市长陈文浩到张公庙办点,鼓励和支持大力发展优质葡萄生产。该县“请一流团队,做一流规划”,实现标准化建园,配套建设院内基础设施,建起了32个百亩标准化示范园,亩平均收入1.3万元。

    今年7月,农康、涔源、黄河3家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南昌举办的葡萄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当场与多家客商签订了1万吨总金额过亿元的购销合同,创造了常德农民专业合作社追求最佳效益的一个典型。

    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合作社+社员+农户”,“产加销一体化”,双重发展,抱拳出击,扩大了生产规模,提升了种养技术,富裕了乡村农民,加速了城乡统筹,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程度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资下乡” ,“农产品进城” ,合作社是桥梁。这个桥梁,挑起了两大流通体系。

    本版照片均由常德市委农村工作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