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青梅小说:责任高于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5:39:45
当太阳爬上拉萨的东山,跨越千年的布达拉宫便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早上8点,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6名官兵在大队长旦增欧珠的带领下从后山阔步前行,为布达拉宫送去又一天的平安。

  日前,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布达拉宫模范消防大队”荣誉称号。这份荣誉实至名归。透过布达拉宫消防大队荣誉室里那一面面锦旗和一块块奖章,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全体官兵们崇高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守护:靠技防更靠人防

  布达拉宫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建筑为土木石结构,耐火等级很低。2000多间房屋回环曲折,结构复杂,且通道多为仅容一两个人通过的木质楼梯;里面的酥油灯、香炉都是明火,这些使得布达拉宫时时处于火灾的威胁之下。

  1984年6月17日,在布达拉宫的强巴佛殿发生了一场由电线短路引发的火灾。虽然最终火被扑灭了,但强巴佛殿的损失让人痛心不已。

  第二天,一个消防班便正式进驻布达拉宫,开始了27年的守护之旅。灭火器、水枪等灭火器材陆续配置,长达万米的电线也被绝缘管包裹得严严实实,电子监控设备和感温、感烟系统先后安装到位。

  防火技术员祝晓手中的监测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种智能型光电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能快捷、准确地检测出烟雾浓度和温度高低,做出是否给出报警信号的决策。”祝晓说。

  先进的灭火装置陆续应用在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官兵们却不敢掉以轻心。“布达拉宫的防火措施是人防和技防的结合,但以人防为主,每个防控点都有专人执勤,一旦发现火情保证能第一时间扑救”。大队长旦增欧珠说,即便有先进的灭火设施,但他们的原则是“不使用”。

  责任:融入在每分每秒

  每天早上7点,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官兵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打扫卫生、洗漱、早饭都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然后执勤官兵迅速到达各自的岗位,有的负责检查消防安全,有的协助管理处维持朝佛群众和游客的进宫秩序……

  每半个月,会有14名消防官兵轮流守护在红山之巅,没有特殊情况他们不下山,吃住都在布达拉宫上的消防班里。夜晚的拉萨温度常在零摄氏度以下,为减少火灾隐患,驻守在布达拉宫的战士们即使是冬天,也不在宿舍里生火,甚至连电热毯都不用,有时夜里盖两三床被子仍然会被冻醒。

  每天两次的防火巡查是雷打不动的。配电室里,祝晓和同伴正在例行检查电路情况,线路、温度测量、灯泡数量等被一一记录在册。下午4点,大队官兵会同布达拉宫管理处、灯香师查库,官兵们爬楼梯、穿回廊,检查设备和器材,巡查完毕时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他们主要负责查看酥油灯是否熄灭和香炉中是否仍有火星等,在查看香炉时他们要用手触摸香灰表面,为此经常有官兵的手被烫伤。

  布达拉宫内部结构复杂,但每个官兵对宫内的所有通道和装备的准确位置都牢记在心。为了加强体能锻炼,他们每周二、周五在布达拉宫的石阶上锻炼。为了提高现有装备战斗力,官兵们每天坚持车辆、器材交接班制度,以期达到人与装备合一。

  “大队现有40人,其中有20多人患有腰肌劳损、关节炎等,这同队员们长期站立和湿气过重有很大的关系。”旦增欧珠说,布达拉宫采用藏族传统的建筑材料“阿嘎土”夯筑而成,这种材料极易吸水,湿气侵蚀着队员们的健康。

  罗布林卡是大队的辖区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日里罗布林卡的游人众多,遇有重大节日更是如此。每天,布达拉宫消防大队都会派出至少3名队员,到罗布林卡指导防火工作并协助维持秩序。“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对我们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并帮助组建了义务消防队,他们是一只作风优良、忠于职守的队伍。”罗布林卡管理处处长尼玛旦增说。 

  奉献:总在默默无闻时

  “我们队里,很多官兵的孩子都是从照片、电话里来认识自己父亲的。”布达拉宫消防大队指导员褚兴旺说。

  老家在陕西的杨成献,曾担任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第一任教导员,他结婚后的第二天,便接到紧急任务赶回拉萨。直到女儿7个月大时,他才在老家的火车站与妻女匆匆见了一面。女儿渐渐长大,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伴,总是问爸爸在哪里。妻子只能告诉女儿:“爸爸是消防兵,在西藏,在布达拉宫呢!”女儿就常常拿着50元人民币,指着后面的布达拉宫图案告诉小朋友们,爸爸就在这里。女儿4岁那年,杨成献回家探亲,女儿拉着他的手到了幼儿园,告诉小朋友们:“我有爸爸,我爸爸回来了!”

  曾任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大队长的洛泽登,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还时常关心僧人的生活状况。僧人生病了,他不仅送医送药,还经常为他们买来营养品和点心。官兵们经常教育僧人学习消防知识,指导僧人熟练使用消防器材,有的僧人还成为了义务消防员。27年来,消防大队的官兵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真谛,也逐渐赢得了布达拉宫僧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大队官兵是消防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灯香师洛桑顿珠的一番话道出了心声。

  千百年来朝佛群众手持酥油灯朝拜的习俗,成为布达拉宫流动的火源,也考验着消防官兵们的智慧。为了消除火灾隐患,官兵们耐心细致地向信教群众讲解防火知识。起初,有些群众并不理解,为了和群众拉近距离,消防官兵们设置爱心驿站,招呼信教群众休息,免费提供茶水,借机宣传消防知识。现在,信教群众已经习惯了向灯池添加酥油的朝拜方式,帕巴拉康殿的千盏酥油灯也被成功地安置在位于雪城的集中供奉点,大大降低了明火带来的火灾隐患。

  “我们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卫布达拉宫。”副大队长罗桑念扎说,27年来,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全体官兵始终坚守着那一份责任,奉献着那一份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