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天二过九:铜城白银,青山作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6:08:51

        愚公移山,这个比喻人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的寓言故事,原本同其它寓言一般,鲜为人知,但因为毛泽东主席的一篇著作《愚公移山》,变得家喻户晓。几千年来,这个寓言故事,这个愚公坚韧不拔的移山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开拓进取,不断地把中华文明的历史推向前进。

新中国第一个建设的大型铜工业基地——铜城白银的数万名职工,正是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搬走沉睡了亿万年的凤凰山和火焰山两座大山,造就了铜城白银五十年的辉煌,累计为国家生产了530多万吨的铜铝铅锌和黄金白银。

曾经高耸的凤凰山和火焰山,如今已变成了两个东西各长1320米和1030米、南北各宽600米和560米、相对深度各为284米和270米的深凹巨坑。铜城人骄傲地说,巨坑是碑,是白银厂矿业开发的丰碑;巨坑是塔,是铜城铜魂凝聚的金字塔;巨坑是灯,引来火焰山上的天火,凤凰在焚毁中涅槃,白银厂在浴火中新生!

今天的铜城人可能无法想象,白银厂地下亘古造化的超大型矿藏让人瞠目,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发初期这里地面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却令人生畏。2000年第十七期《大地》杂志发表的赵秉森、徐剑铭先生的《中国西部大爆破》一文中,对当时白银厂的自然环境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这里水源几近于零,老百姓常年饮用的是苦水、窖水;这里干旱多风,一般风力都在七级以上,风搅狂沙,天昏地暗,全年平均温度仅在7度左右,秋冬春三季气温总是在零下8-10度徘徊。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民的生存异常艰难。方圆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户不过千,人不逾万。当地有民谣曰:‘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十年九不收,吃穿犯忧愁’。这里的狼比人多,蝎虎子比鸟多,黄羊、野兔比庄稼多,风沙比树草多。老百姓说这里是:白天风嚎,夜里狼嚎,吃了苦水肚子嚎……用不毛之地来形容白银,毫不夸饰!”

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数万名创业者以移山填海、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岁月——李子奇传》一书描写当时的建设情景时说:“大批建设者进驻白银现场,面对的是原始荒丘。没有住房,没有水源,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有的只是创业者吃大苦、耐大劳的拓荒牛精神。大家住帐篷、吃干粮、喝咸水。夏日,烈日炙烤;冬天,寒风刺骨。风沙吹打,露宿风餐。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无论干部、技术人员,还是工人,共同艰苦奋战,开出了一条条平坦的公路,盖起了一座座雄伟的厂房。”

仅仅在大爆破两年另九个月后的 195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礼炮声中,露天矿比计划提前一年多正式投产出矿。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露天开采的铜矿山横空出世,那两座在这个地球上生活了亿万个春秋、历史上曾“日出斗金”的凤凰山和火焰山,承载着深厚的古矿底蕴,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又焕发出了青春的朝气和希望的活力。

群山环抱的露天采场内,高耸的钻机隆隆作响,巨型的电铲挥舞着铁臂,与钻机、电铲并称露天采矿“三大件”的重型载重汽车来回穿梭;采场外,通往选矿厂和市区的长达30公里的矿山自备铁路在群山中穿行,一列列蒸汽机车牵引着矿工通勤客车和运载矿石的自翻列车呼啸而来,伴随着采场内雄壮的轰鸣声,奏响了一曲铜城矿业开发的交响曲。

随着两个矿山采场的生产日益兴旺,铜城白银进入了辉煌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全国每生产出四吨铜,其中就有一吨多是铜城白银生产的,而铜城白银的铜冶炼尾气制硫酸的产量就占了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百分之七十,铜硫的产量、产值和利税连续十八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大自然的厚爱,赠予了白银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然而,无论大自然多么慷慨,任何不可再生的资源都有穷尽之时。1988年4月25日,露天矿二号采场采完闭坑。而在此前四年,一号采场已经闭坑转入深部井下开采。至此,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白银公司露天矿,在为铜城白银服务了三十二年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三十二年中,露天矿两个采场累计采出铜矿石6577万吨,铜金属量82万吨;采出黄铁矿436万吨。矿山建设投资1.55亿元,获取的经济效益却高达21.77亿元。

三十二年中,两个采场采出(剥离)的矿石和岩石总量近一亿二千万立方米。一亿二千万立方米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把它堆成截面积为一平方米的堤墙,可绕地球三圈!

四年前,在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评审会上,甘肃省申报的以已经闭坑的露天矿两个采场和目前还在开采的深部铜矿和小铁山矿两个矿山为主体矿业遗迹景观的“白银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因其典型的硫化矿床地质剖面、独特的矿业遗迹资源、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与精神文化价值,在全国申报的28家矿山公园中以总分排第4位入选。

不久以后,青山环抱中的白银国家矿山公园将以崭新的面貌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那两个巨大的露天采矿场将通过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向人们展示白银厂悠久的矿业开发史和铜城白银辉煌发展的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