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微陈孝正 月光:文化差异小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2:30:23
有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发生在中国的古时候,中原地带的一个村子里。当时不知是哪条大江河决了口,大水把那个村子淹没了,在紧急的逃生之中,财主拿上了他家里那块最大的金锭,爬上了村中那棵大树。而一个穷人却拿着他家中那个最大的红薯也爬上了同一棵树。看着被淹没了的村子与房屋,两人都把拿在手中的自家的宝物作为逃生中唯一的自我安慰。第一天时,财主还一直嘲笑穷人拿的那个红薯,但三天以后,财主便改变了原来的态度,要把手中的金锭与穷人换红薯,但那位穷人始终没有换给他。到了第四天,那位穷人将红薯吃了,看着穷人吃红薯,财主只好将口水往肚子里咽。到了第七天,财主昏迷过去,从大树上掉下水里,被淹死了,第八天大水退时,浮在水上的尸体也漂得无影无踪了。那位穷人便从树上下来,拾起了财主留下的那块金锭,到别的地方重新谋生去了。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西方,好像是在中世纪的战争年代里。在一场战争逃亡的路上,有一家贵族和一家穷人,贵族带在身边的是一箱金银珠宝,穷人带在路上的是一箱苹果。在荒无人烟的逃亡路上,金银珠宝同样换不到吃的东西。而那位穷人的苹果,不是自己独用,而是分一半给有钱的那家。一箱苹果却用来维持两家人的生命,在艰难困苦的逃亡路上,他们共同战胜了饥寒与死亡,到达城里后,那位贵族感激不尽,为报答救命之恩,把那箱金银珠宝分一半给穷人。故事唱出了穷富两家人在困境中友爱与博大的精神,是一首人类博爱的赞歌。
一、吃饭无人理的尴尬
我在上学的时候,和另外几个不错的同学去一个希腊餐馆吃饭,有一个中国同学,因为女朋友也来了,想单独和她聊聊,所以就和他女朋友单独坐了一个桌,我们坐定之后,叫了侍者,很快菜就点完了。可是旁边我中国同学的那个桌子,好像就没人理。他也觉得很奇怪。我过去问他,他说叫了侍者,而且也过到柜台上问,人家说一会就来,可就是不来招待他,他都有点着急了。我和其他的同学于是问侍者是怎么回事,侍者很礼貌的告诉我们,你的朋友叫他的时候态度有点问题,不是很尊重他。我们于是问我的同学,他说他没说不好听的话啊,就是象港台电影里面的明星潇洒地象柜台打了一个响指,叫侍者过来点餐,这在中国很正常的。说到这,我们才发现真正的原因,在北美,绝对不能象别人打响指招呼人,这样特别的不礼貌,如果碰到脾气不好的,还会引起争吵和打斗,这个事給我的中国同学和我很多跨文化方面的启发。
二、买酒和喝酒
加拿大对酒精管制的很严,有的省。例如安大略省买啤酒或者烈酒还要到专门的地方去买。 在买的时候,如果售货员觉得你太年轻,不到买酒法定年龄,那么就要你出示证件,确认年龄超过之后,才会把酒卖給你。我有一个朋友,都快30了,但是好像是因为长的太年轻,每次买酒都被别人查,心里很烦恼,而自己又是一个酒鬼,还必须要去买。有一次,我在买酒的地方碰到了他,他正在和售货员争论,因为他没带任何的证件,而售货员又认为他看上去太年轻,就是不卖。他看到我来了,可算是找到了大救星,说那让我朋友給我买了吧,售货员很不信任的看了我一眼,但是因为我出示了证件,也就把酒卖給我了。
出了门,我的朋友因为刚打完球,正热,所以迫不及待的拿出一瓶啤酒,就开始对着自己的嗓子灌了起来,还没等我劝,旁边的一个刚好路过巡查的警察就过来把他制止了。这次我朋友的麻烦可大了。因为加拿大不能在公众场合饮酒,只能在家里或者餐馆里面。而我朋友出超市公开喝酒,又没有证件,这正被警察逮了个正着。经过频繁的解释,警察最后还是把他和我放了,让我们以后注意一些。加拿大买酒和喝酒这么麻烦,没办法,在这个社会人家这么规定,还是得遵守。
三、“POTLUCK”的食品
“POTLUCK”中文的意思是大家聚餐,各带自己的拿手食品供大家一起品尝。我99年那时刚进学校,学校组织”POTLUCK”, 我和几个同学商量,那得显示一下中国美食的魅力啊,所以煎炒烹炸,做了不少好菜,例如西红柿炒鸡蛋,鱼香茄子,红烧肉等,觉得洋人肯定是对我们的食品赞不绝口了。可惜,到了POTLUCK,才发现我们的想法错了,洋人很少吃这些食品,相反,对比萨,寿司却情有独钟。按说,这么地道的中餐洋人吃不到,应当很感新区才对,为什么是后面无人问津呢。后来我们分析了一下才发现,洋人吃饭不喜欢汤汤水水的, 也不喜欢油腻的,特别是在POTLUCK的时候,人们拿着盘子去盛,如果太麻烦了,人家就宁愿吃点简单好拿的,所以比萨,寿司等一块一块的食品就受欢迎,而且洋人喜欢吃奶制品,食品中放点奶,那么就更好了。所以下次的POTLUCK,我们就做了点加了奶的红豆糕,甜甜的,切成小块,还做了点糖醋里脊,这下洋人可欢迎了,吃的高兴还说中国美食真好,如果天天能吃到就好了。我心想,这哪到哪啊,这菜只是你们喜欢而已,才不能算中国的美食呢。难怪中国的很多菜在外国都变味道了,原因是要适应当地人的口味啊。
四、学习的自觉性
我在McGill念书的时候,我有一个邻居念本科,英语非常好,就是不爱学习,有时候我们在走廊里面经常会聊聊,我也提醒他要好好学习,他说没事没事,都不难不难,老师也挺和善的。结果过了三个月,他慌慌张张的来找我,说:“杨哥,麻烦了,有两门课没过,怎么办啊。”我说你考试成绩怎么样,他说不错啊,背了两天考试基本都考了,但是原来有几个作业没交,没成绩,老师说我总分不够及格的,就把我废了。我问你为什么不做啊,他尴尬的说,这作业我在中国也不做,考试过了就完了,没想到这还把这当成这么大一回事。而且老师和同学也不提醒你,中国还有个辅导员和你谈谈话,这边都没有,真倒霉。我回到屋里,差点没笑出来,原来我这个小邻居还等着老师提醒呢,这边可没这个,老师才不管你学习如何呢,交不交作业完全是自己的事情。',1)">
曾经有两个美国人来中国旅游。其中一名外国人是“中国迷”,另一位自称“准中国迷”,因为前者对中国文化非常熟悉,而后者一窍不通。
一天,几个中国朋友邀请两位外国人晚上聚餐。晚上在饭店,大家一致决定,每人点一个菜。第一位外国人由于去过中餐馆,很知道些规矩,便摆出副很在行的样子,捧着菜谱,点了个“宫爆鸡丁”。而第二个外国人一点也不懂,在旁人怂恿下,点了个榨菜汤。
说说笑笑又过了十来分钟,上菜了。第一道当然是那人点的“宫爆鸡丁”了。谁知第二个外国人突然问:“这个是我点的吗?”大家没弄清他的意思,只好说:“是的,是的。”那外国人一听,就伸手把那盘菜径自端到跟前,大块朵颖。在座各位这才明白过来,他是不懂得吃中餐的规矩,以为和西餐一样了。大家也只得“主随客便”,各自端着自己点的菜吃起来,而点“宫爆鸡丁”的外国人就只能把一大碗榨菜汤给咽下去了。
来美国不久,女儿的一位朋友来电话说,她的小孩正在中文学校学习,想请我帮忙检查一下她本周做的家庭作业。我欣然应允。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她把女儿带来了。女孩名叫Isabcl,今年才9岁。我看了看她已经完成的作业,觉得她中文还是学得不错的,只是还有几道较难一点的题目没有做完。我于是一边给她讲解,一边指导她动手完成。最后一道题是:下周请Isabcl等四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希望家长帮助她作好准备。
讲个什么故事好呢?我想了想,就让她讲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吧。于是我先把这个故事讲一遍给她听。
当我讲到孔融在妈妈端来的一盘梨中挑了个最小的时,她瞪大眼睛满脸疑惑地注视着我说:“爷爷,您是不是讲错了?那个孔融为什么要挑个最小的梨呢?”
我说:“爷爷没有讲错,因为他年纪小嘛。”
“年纪小就该吃小的吗?我可不会把小的留给弟弟吃哩!”
“这说明孔融从小就懂得谦恭礼让啊。”
“哥哥姐姐就不要爱护弟弟妹妹吗?再说了,妈妈也不对。她为什么不选出个头一样大的梨呢?都是自己的孩子,她偏心谁呀?”
Isabcl的一番话,倒让我一时找不着说词来。我反问她:“那你说怎么办?”
“我要是孔融,就拿大的。要不,我可以和哥哥姐姐们比赛,替妈妈擦地板,或扫园子里的树叶,谁干得又快又好,谁就吃大的!”
想不到小家伙竟然说出这样带挑战性的话来,令我瞠目结舌。都说美国的孩子个性张扬,性格开朗,喜欢独立思考,我算是见识到了。
我拍拍她的肩膀,竖起大拇指对她说:“Isabcl的想法很好,明天,你就照着自己的想法,编一个'Isabcl挑梨'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好吗?”
“好的,谢谢爷爷啦!”
送走Isabcl后,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常常听说某个人是吹牛大王,其实在吹牛这个领域无人可以封王。牛皮是无极限的,无论谁吹得有多么厉害,总还是有人超过他。且不说某大都市多不胜数的吹牛家,随便把镜头拉到一张乡下的酒桌前,甲乙两人就已是胜负难分。据我来看,吹牛只能以境界等而分之,最高的境界是吹得连自己都相信。但是,其致命缺陷是除了吹牛者自己相信,别人全都不信。
这样的吹牛纯是病态,不在寻常之例。寻常吹牛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见,就像流行感冒,因此也算不得什么大毛病。我现在之所以要说说寻常人的吹牛,是想看看中国人吹牛与美国人吹牛有何不同,或许还可以从中嗅出两种文化的不同味道。
先说中国人的吹牛。大而论之,分作“四吹”。
其一是血缘之吹。所谓血缘,不只是祖父母、父母和兄弟姐妹,也不只是所有的近亲。父母无可吹,就吹祖父母,祖父母无可吹,就吹老祖先。上可通两千年以前的祖宗,远可达九个弯以外的亲戚。家族再衰落,也可以从古代找一个了不起的祖宗,从远方找一个做小官的亲戚。只要是同姓,即使相隔两千年,而且根本没有族谱可查,似乎也可以找到一条清晰的血缘。这种吹牛在中国源远流长,汉朝的皇帝自称是为夏朝驯龙的刘累的后代,北周皇帝则以炎帝神农氏的后人自居,唐朝皇帝说他们的老祖宗是老子李耳,连品节高尚的屈原和志趣高远的陶渊明也未能免俗,屈原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陶渊明说“悠悠我祖,源自陶唐。”韩愈看不惯这种祖传的风气,写了篇奇文叫做《毛颖传》,以游戏笔墨给毛笔尖作传。他仿效司马迁《史记》的笔法,一开头就说:“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毛笔尖乃兔毫所做,韩愈由此而为兔子兔孙们寻找光荣的祖先,把它们的祖宗追溯到五帝三王。文章的最后更把圣人的后代与兔子兔孙等而论之,极尽讽刺之能。但韩愈大概没有想到,几百年后他也成了后人妄加攀附的祖宗。“文价早归唐吏部,将坛今拜韩淮阴”,这是许多韩姓人家特别喜欢的春联。你看,姓韩的可以找到汉王朝开国的名将韩信和唐代的文学领袖韩愈,一文一武,何其了得!依此类推,姓赵的可以找到赵匡胤、赵子龙,姓谢的可以找到谢安、谢灵运,姓李的只要能追溯到唐太宗李世民那里,就可以再往上追溯上千年,直至春秋时的老子李耳。我们姓朱的,虽然发音难听,却是朱明王朝的皇家姓氏,宋朝还出了个朱熹。中国人聚会闲聊,常会说到姓氏,说到姓氏常会说几个光荣的祖宗,有人是嘻嘻哈哈说笑,有人是认认真真吹牛。曾经有个姓陈的说他是陈后主的后代,还曾经有个姓郑的说他是郑和的后代。陈后主荒淫好色,乃亡国之君,却也曾是一国之主,因此有姓陈的以他为傲;郑和是个宦官,就算有后代,那也不会有血缘关系。
其二是名片之吹。内地近年兴起名片热,无奇不有。名片本是名字之片,不少人却把它当做出名之片。小小一张纸片,恨不能把平生得过的所有头衔或荣誉都塞上去,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有个笑话说,某村庄的党支部书记兼村长印了张名片,头衔大略如下:“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地委地政府××县委县政府××乡委乡政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前年岁暮我回内地,有两张名片砸得我头晕眼花,张口结舌。有张名片是成都一位老先生的,正反两面都印满了微雕般的小字,除了“副主席”、“副会长”和“理事”之类的头衔之外,还有一份近乎履历的光荣史,连曾经与某某名人共宴之事也罗列其中。另一张名片是昔年某位熟人的,名片上有一个总公司和几个分公司的名称,有十多个电话号码,其中美国分公司的电话号码我越看越似曾相识。略一追究,对方笑了:“这就是你在美国的电话号码呀,我从你老同学那儿要来的。别见怪,我这是唬人的,反正不会有人往美国打电话。”老天哪,这还是我刚到美国时的电话号码。那时我住在贫民区,如果有人打这个电话,或许会听到大街上传来的警车的鸣叫声。
其三是师朋之吹。中国人说“名师出高徒”,因此吹捧自己的老师多么出名,好像就显出自己的不平凡了;中国人又说“物以群聚,人以类分”,所以吹捧朋友多么出色,好像就抬高了自己的身价。有人听过哪个大师一节课,就终生托庇在大师门下而自豪;有人与哪个名人说过几句话,尽管这位名人早就忘记了他,他还是到处炫耀某某某是我朋友。与人初次见面,仅仅三句话,就把所谓的名师名友拉入话题。这样一说,自己的个头都似乎长高了许多。
其四是同乡之吹。实在没有什么可吹的了,就吹自己的故乡出了什么名人。小到方圆十几里,大到方圆几百里甚至上千里,总能找到名人的。现在找不到,历史上总会有。千古流芳的找不到,遗臭万年的也可以。从前在火车上遇到一位河北人,他一开口就说:“我是霸县人,韩复榘就是我们那里人。”小乡镇的历史上没有状元,没有举人,前清某位迂腐的秀才居然也被拿出来炫耀。
除了那些特大号的吹牛家之外,中国人一般不直接吹自己的能耐和本事。一种情况是自己没什么可吹的,只好拉大旗,做虎皮;另一种情况是不敢直接吹自己,因此用别的方式婉转地吹牛。
与中国人不同,美国人很少吹父母兄弟、亲戚朋友,更很少夸耀他的家乡出过什么人物。要吹就吹自己,吹得不加掩饰。有个美国人潇潇洒洒地告诉我他会说汉语,最后我才知道他只会说“你好”和“谢谢”,数数只能数到“6”,“7”是什么就不知道了。还有一个美国人说他乒乓球打得不错,于是约他打了一场,原来他的“不错”就相当于中国人刚学乒乓球时的水平。你把球很柔和很缓慢地送过去,他能接住就是“不错”。
美国是一个广告世界,美国人很会宣传自己。申请新工作的时候,美国人特别善于给自己编写履历,能把一丁点儿的经历编写得十分辉煌。譬如说学过几天汉语,会说几句日常话,履历里就可以吹自己熟悉中文。曾经做过什么工作,哪怕只做了一两个月,但他能让你相信他是非常胜任这种工作的。在高科技公司,中国人通常只是埋头从事科技尖端的研究,有些美国人在这方面或许不如中国人,但他们擅长推销,懂得跑外交,善于宣传造势。有位中国人是美国一家电脑公司的高级主管,当电脑市场最热的时候,他跟着公司总裁去华尔街寻找投资人准备上市。白人总裁在几个银行家面前介绍公司产品,畅谈本公司发展前景,眉飞色舞,气壮山河,华人主管听得心惊肉跳。事后他问总裁,有些产品还没研究出来,怎么就说即将上市?有些领域从没涉及,怎么就说正在研发?总裁微微一笑说,这里边的文章你不懂,放心便是。后来他们公司上市,股票大涨,主管对总裁敬服之余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再后来,公司的股票又大掉,总裁还是能把公司的发展前景讲得灿烂诱人。
美国人直接吹自己,中国人含蓄婉转,绕着弯儿吹自己。看起来只是民族性格的不同,其实也与文化的不同颇有关系。美国社会注重个体生命,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要Kao自己,夸耀自己家人和亲友如何了得没什么用处,况且美国人也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仰仗着什么背景什么人物才获得成功的。要找到好工作把握好机会就得推销自己,推销自己就常常是广告化的吹牛。还有些美国人,自我膨胀而自视过高,自吹而不自知。中国社会是群体化社会,中国人特别注重血缘关系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个人与亲朋好友组成一张网。《红楼梦》里四大家族有一张大网,一般人也有自己的小网,哪怕这张网脆弱得如同一张蜘蛛网,没有网那就是无依无Kao、孤家寡人了。活得滋润的人,通常都有一张坚硬的大网做背景,网里边那些有权有名的人物就是后台。说我舅舅是县长,你就不敢欺负我,你就得给我留点面子。吹我舅舅,实际上也等于在夸耀自己的势力。又因为特别看重血缘关系和乡土关系,吹我先祖是什么举人,就似乎证明了我的聪明;吹我们燕赵出了什么人物,就好像我也带着燕赵之气。
写到这里,忽然有些惶恐。吹牛乃人类生活中的寻常之事,我自己同样不能避免,为何竟做出高人姿态?
中美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差异
来到西雅图不久,我就感受到了中美之间文化上的明显差异,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差异也处处可见,有些差异还挺有意思的。从今天开始,我将在博文中列举一些,可供国内的博友们增进对美国的了解。
一、打勾与打叉。我们填表时,都是在表示同意或赞成的栏目打“√ ”,在反对或不赞成的栏目打“ ×”。可是,在美国却是在赞同或认可的栏目里打“ ×”。关于这一点,我在飞往西雅图的客机上填写报关单时,就已深深感悟到了。这个报关单里有七、八个选择项目,比如你近期是否到过农场与牲畜有过密切接触,你是否携带了违禁的食品、种子和药品等等。在这些项目后面,都有是或否的选择项。你在填报时,一定要在自己认同的项目里画上“ ×”,这样才符合美国的入关申报要求。倘若习惯的打个“√ ”, 也许就会遇到麻烦的。后来在美国时间长了,发现凡是你认同的,都要打“ ×”。比如上超市结帐时,送货上门验货时等等,你认同了,就可打个“ ×”。你看,这老美和咱的习惯就是不一样,怪不得挺简单的事老是和咱们拧着劲儿,呵呵,敢情从打“√ ”还是打“ ×”这就是两拧了。
二、绿灯与白灯。在我们国内过人行道时,只要看到绿灯闪烁就可以通行了。大城市的人行道指示灯,还会有“小绿人”飞快地步行,那是催促行人加快脚步快速通行。当然,也有一些行人不走人行道,随意穿越马路或翻越路障的。在美国行人过马路是一定要走人行道的,如果随意穿行马路,后果将由行人全部承担,而且美国人过马路已经习惯于走人行道了,很少有随意穿行马路的。开车的司机们,除非遇到路边警示牌的提示,否则也没有防范不走人行道的行人的意识。在西雅图的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的提示牌,大多是提示注意穿越马路的黑熊、野鹿等野生动物的。因此,行人若是不走人行道是很容易出事故的。行人过人行道时也和我们国内不一样。一般在人行道的路口都设有一根立柱,上面设有按钮。行人要先选择自己要通过的方向按下按钮,等待可以通行的提示音响过以后,人行道上的红灯会变成白灯,灯里会有一个“小白人”闪烁,同时会显示通行的时间,一般都是18秒,也就是在灯光里先出现18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个递减,行人要在这18秒钟之内穿过人行道。不晓得人行道的灯光里为啥会出现个小白人,也许美国还是个以白人为主体的社会吧。
三、交人与交家。在国内投递物品时,一般都要交给本人,并由本人出示有效证件和签字;或者是将邮件包裹单交给本人,再由本人带有效证件到邮局去领取。美国却不是这样。刚到西雅图的一天清晨,我外出散步时发现,许多住家门前都放着纸箱或成卷的邮寄品。回来和女儿女婿提及此事,他们告诉我,那些东西都是速递公司或房主人购物的其他公司送来的,除非是特别贵重的物品,或者主人有特别要求的,一般都是送到家门口即可,也无需本人签字。这让我大惑不解,如此一来被人顺手牵羊怎么办?或者送来的物品不合格又如何投诉?女儿女婿又告诉我,美国的私人住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到人家院里偷东西,与入室抢劫是一个性质的;何况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一般都较高,犯不上办这种不上算不道德又犯法的事,因此顺手牵羊的事是很少发生的。美国有名的购物公司,特别是网上的一些信誉高的购物公司一般是很讲诚信的,若有合理投诉就会产生不良记录,这种记录多了,公司就丧失了信誉,当然只有关门大吉了。因此,他们送来的物品是很遵守承诺的。对此,我还是将信将疑。可是过了不久,我发现女儿女婿买来的家用物品,也都是由购物公司送到家门口的,甚至一些比较贵重的物品也没用我们签字。往往是打开门才发现,然后把这些东西搬进屋里就是了。经过捡查或组装后,样样齐全,件件合格,这一点真的让人很感动。看来,在这方面咱们还是真有差距。
四、私人垃圾桶与公用垃圾桶。我国居民区内的垃圾桶一般都是公用的,常常是一栋楼房共用两到四个垃圾桶。近几年,垃圾也开始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了,并且要求居民自觉地将垃圾分类投入到不同的垃圾桶内。从结果看,虽然有进步,却远未达标。美国居民区的垃圾桶,除了公寓区外,一般都是属于私人家的。每家一般有3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装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庭院垃圾的。最有意思的是,每家的垃圾桶平时是看不见的,每周规定一个垃圾回收日,头一天下午,家家户户就把垃圾桶搬出来了,摆在门前,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线。第二天,清运垃圾的人员驾车来回收了。3个垃圾桶分别由3辆车来回收,可能分属3个不同的公司。每辆车都由一人负责,也就是司机兼垃圾回收员。当然回收垃圾也自动化了,到时候回收员只要将垃圾桶推到合适的位置,垃圾清运车上就会伸出机械手,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到入车厢内。清运垃圾当然是要收费的,包括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大小纸箱,甚至还要将上面缠着的胶带之类清理干净,如果不合格,也是要罚款的。看来,美国是很难产生发垃圾财的破烂王了。当然,这种垃圾管理办法责任分明,无论哪家违反规定乱装垃圾,一看便知。因此,家家户户对垃圾分类装桶都是很重视的,久而久之,也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了。我看这个思路,对咱们有关管理部门也许会有一些启发,当然全部照搬是不对的,必竟国情不同吗!
五、公交车与自行车。一天,女儿和女婿开车载着我们去超市,在路上看到一辆公交车的前面伸出一块探板,上面放着两辆自行车。在国外,经常可以看到自行车“骑在小轿车”的车棚上,公交车前驮着自行车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寻问了女儿才知道,在西雅图待长了,这种“奇景”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如今,美国人提倡低碳生活,外出也倡导骑自行车或做公交车。如果骑自行车的人外出骑累了,也可以就便搭上公交车。每辆公交车都配备了搭载自行车的装置,到时候人到公交车里面坐,自行车就可以在公交车前面站了。听了女儿的介绍,我又注意观察了一下,果不起然,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公交车前面也常常可以看到载有自行车。我们中国曾被称为世界第一自行车大国,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原来也是我国国民的主要出行工具。而今,买小轿车已经成了中国人的时尚和潮流,中国小轿车的销售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小轿车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也经常可以听到老百姓抱怨居民小区停车位不足了。当然,出行塞车,尾气污染等等,也是国内媒体不知疲倦的报道话题。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不到三十年的奋斗,中国普通公民就能够拥有小轿车,不能不说是一个梦幻般的变化。我记得一位朋友移居国外后,她嫁给老外时提的唯一要求就是给她买辆小轿车,这仅仅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不足二十年,小轿车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里已经连成一片了,乃至各地政府又开始动员居民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了。这原本就是我国公民的主要出行方式,现在又成了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的时尚,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由此我又想到,“文革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原本比较配套,后来我们丢掉了,反倒被西方国家捡去了。结果到了今天,我们又来重新构建。看来学习先进,也要头脑清醒,既不要盲目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六、88与99。女儿和女婿带我们走进一家大超市,就像走进了一个大仓库。这里的货物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其摆放的方式也和仓库别无二致。如果说还有一点不同的话,就是每样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价格标签。我在这家大超市转了一大圈,从小轿车到大家电,从服装鞋帽到日用杂品,从动物食品到植物食品,看的我真是眼花撩乱。看来,这里除了军火、飞机和火车、轮船外,几乎全有了。转了半天,我忽然有了一个新发现,就是美国各类商品的尾数,几乎都是“99”,多到上百万零“99”美元,少到一美元零“99”美分,反正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国商品价格尾数都是“99”,不是“99”美元,就是“99”美分。看来美国人偏爱“99”这个数字。这使我连想到咱们中国人,普遍都喜欢“88”,因为“8”与“发”是谐音。一度车牌号、手机号等等连着是“8”的。还得公开拍卖。似乎谁得到“88”,谁就保准能“发发”了。当然百货商场的商品以“88”为尾数的也就占主流了。不过,让我想不到的是老美居然对“99”这样感兴趣,莫不是想自己的生意能长长“久久”的兴旺?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女儿,女儿笑着告诉我,美国人没有咱们那么多说道,他们这样定价,只是从消费心理学上来考虑的,因为只要差一元,或者差一分,就可以少进一位数。比如,你花1.99美元买了1磅菜,也是花了1美元多买点菜,如果加上1美分,那可就是2美元了,无非如此。呵呵,老美可真逗,这种消费心理学好似“阿Q消费心理学”,用中国的成语来形容那就是自欺欺人,或者是掩耳盗铃。不过,老美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倒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许他们的历史太短了,也就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当然也少了不少历史说道。我们则不然,常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连这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也让我们加上了许多说不清的含义······咳,真的很累人!
七、放家里与带身边。在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年轻的妈妈们把自己的小宝宝放到购物车里。购物车靠近推手这边特意设计了一个活动的小筐,小宝宝放在里面正合适。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又是一个开放国家,大超市往往也是美国人与外国人大聚会的地方。购物车里的小宝宝也是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不同国家的都有,不管是白色的、黑色的、还是黄色皮肤的小宝宝,一个个都那么可爱,成了超市里最耀眼的风景线。我在国内很少逛超市,尤其是大超市,还真没见过这样的情景。女儿告诉我,像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大超市里,这样的情景也是可以看到的。女儿还告诉我,美国的孩子从下生起直到成年前,必须在监护人的监护之下。每个将要有婴儿出生的家庭,事先都要在私家车上给婴儿安装好特制的座椅,产妇出院后就要把婴儿放在专用座椅上带回家。在孩子特别需要监护的婴幼儿时期,是不准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的。如果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即使是邻居发现了,也有权将你告上法庭,你可能因此就会丧失监护权,并且还会受到其他处罚。女儿在讲这一段的时候,特别强调如果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我一听就明白这个丫头至今仍对小时候的事耿耿于怀。我记得那是女儿四、五岁的时候,她妈上班的地方远,每天都由我送女儿上幼儿园。有一段时间,我所在的单位工作特别忙,天天得加班。没办法,我只好把女儿先接回家,捧出她早已玩够了的一些玩具让她自己玩,然后把她反锁在屋里,我再去加班。有一天我加班回来,刚走到院子里就发现一地的碎玻璃,抬头一看家里的窗户漏了一个大窟窿,吓得我急忙打开门锁冲进门里,发现女儿一个人若无其事的玩得好好的,屋里反倒没有碎玻璃。这个案子很好破,一问女儿就如实交待了。原来她一个人玩的实在厌倦了,想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又出不去,就在屋里找了一个罐头瓶,把窗玻璃砸开了,可还是出不去,只好死心了。当时,听了女儿的讲述,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一次,我没有责怪女儿,而是紧紧地把她抱在了怀里。也许是有了这段经历的这个缘故吧,如今我对农民工留守儿童的新闻特别留心。每当看到或听到农民工留守儿童让人心酸的故事,我就特别难受。实实在在地说,咱们国家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还很大,为了谋生,许多农民工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外出打工。我们国家还难以制定一条监护人必须把孩子带身边的法规,让天下所有的孩子始终在父母的监护下成长。从带身边与留家里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咱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国人那,仍需努力呀!
八、小球与大球。咱们中国人的精巧是举世公认的。比如魔术、杂技、尤其是武术,美国人也叫中国功夫,这些讲究技巧的咱们中国人总能拿第一。又比如打球,像乒乓球、羽毛球这些以技巧为主的小球,咱们中国人也玩的最好,几乎界界拿世界冠军,还常常包揽全部冠军。美国人在这方面不如咱们,不过他们的大球打得比咱们好。咱们中国人爱玩乒乓球,美国人最爱玩橄榄球,可见个头比咱们的大。另外,足球踢的也比咱们好,似乎每届世界杯都有份,这次又进了16强。当然,在世界上最有名的还是篮球了,尤其是美国的NBA篮球赛,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弄得许多人以为篮球就是美国的国球了。当然,他们的篮球的确玩得好,世界冠军的头衔好像常挂在他们头上。没到美国之前,我总觉得美国人会玩大球,主要原因是他们个头高、劲头大,来到这里之后,发现他们篮球的普及面还真是广。我女儿住的这个社区,几乎三分之一的家庭都有篮球架子,每当雨过天晴,或者下小雨的时候,你就能看到孩子们出来打篮球。有这么雄厚的群众基础,出现乔丹那样的篮球巨星也就不足为怪了。看来世间万物,事出必有事因。咱们要想打好大球,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当然,咱们也不是一定打不好大球,比如咱们的女排虽然有些起起伏伏,总的来说还是比美国女排强。用小球推动整个地球,更是咱们中国人的创举。想当年,咱们中国用乒乓外交敲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从而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时至今日人们谈论起来,也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高深智慧!
九、大土豆与小土豆。我们中国人大多喜欢吃大土豆。用大土豆切土豆丝又细又长,吃起来也爽口;做其他菜品也省事,就连打土豆皮也方便。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大土豆的价格总要贵一些,小土豆的价格要便宜一些。而美国恰恰相反,大土豆便宜,小土豆却很贵。我和老伴去过几次西雅图的超市,也买过几次土豆,发现大土豆1磅的价格不到一美元,小土豆的价格却将近3美元。看来似乎美国人特别喜欢吃小土豆,不喜欢吃大土豆。思来想去,也许这小土豆是原生态的绿色产品,大土豆是改良后的变基因产品。要不是这样,以美国人的聪明,不会专拣小土豆吃吧?如果是这样,由于美国的老百姓喜欢吃原生态的绿色产品,所以小土豆的价格也就贵一些,那就和咱中国老白姓的口味对上了。你看,在这差异中还是有共同点的。
十、正房与偏房。我们中国人是很讲究风水的,尤其是盖房子的时候,都要选“风水宝地”。据说,这风水学说正在考虑“申遗”。当然,真正弄懂风水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正房与偏房之别还是人人都懂得的。就拿北京的四合院来说,坐北朝南的上房为正房,两侧的为偏房,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当然谁住正方,谁住偏房也是有讲究的。追根朔源,都跟我们孔孟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等级森严的礼教有关。而美国没有咱们那么长的历史,也没有孔孟之道那么多说道。他们建房主要是从地质条件出发,顺其自然,依势而建。特别是西雅图这个地方,由于长年是阴雨天,也不分什么正房与偏房。不过,他们防地震、防垮坡、防飓风、防泥石流的意识倒是很强的,盖房子无论选址、选材还是其结构与质量都能体现这些意识。虽然美国没有咱们古老的风水学,也许这一点还是值得借鉴的。
十一、社区的标牌与墓地的墓牌。来到西雅图的第二天,我还没有倒过时差,就起早在住地周围转了一圈,发现我们住的这个社区的几个出口都有标牌。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居民小区和我们的居民小区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开放式的,既没有围墙,也没有保安,甚至没有监控设备,为居民服务的管理人员倒是有的。话又说回来,我看到的这个社区的标牌特别不顺眼,似乎有些像咱们墓地里的墓牌。后来住的久了,外出时我也留意看别的社区的标牌,发现大多数都是如此。仅有个别的,上面还画个图形。不但如此,这里的居民还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松柏。进入居民小区,好似走人松林一样。要不是有一栋栋整齐的公寓或造型别致的别墅,真好像走进皇家墓地。呵呵,看来咱们和老美的审美观念真的不一样,或者说还有很大的隔阂。他们在活人住的地方立的标牌,在我们看来好像在死人呆的地方立的墓碑,这差距实在太大了。再加上他们依松柏而居,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审美观念的不同,也引发了价值观念的不同。如此说来,中美之间的磨擦和矛盾也是难免的。看来大千世界确是多元的,我们不能强求一律,他们也不能强求一统,还是求同存异,多样并存为好。
十二、借钱与攒钱。咱们中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会过日子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要能够保证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余下来的钱就要攒起来。会攒钱,也就是会过日子的象征;攒钱多,也就是日子过得好的象征。可是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对此是无法理解的。他们挣了钱是要用来消费的,讲究的是如何会花钱,甚至是如何会借钱。许多美国人买房买车等贵重物品,靠的就是去贷款。为此,他们还要专门聘请律师,帮助他们想办法,出主意,规避法律的限制。反正是只要能把钱借到手,先住上好房开上好车再说。有一则笑话流传很广,说是有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一同去了天国。中国老太太说,谢天谢地,我总算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我的儿子可以住新房了。美国老太太说,我的贷款还完了,上帝保佑,住了一辈子好房子。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可超前消费恐怕是大多数美国人的共同理念,年轻一代更是如此。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美国的国债为啥会高达13万亿,美国人均负债为啥会大大超过四万美金之多。当然你也就不难理解,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源地,为啥又偏偏是在美国。最近,奥巴马在G20峰会闭幕时表示,“数年来的大举借债,已经使得美国民众无力也不会再采用‘借钱以购买’进口产品的模式去实现美国的经济繁荣”。奥巴马还表示,美国的消费者为全球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现在美国民众已是负债累累,这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世界上的出口国家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向其他地区的那些身挂鼓鼓钱袋的消费者。但愿美国人能向奥巴马说的那样!当然,中美两国人民在对待钱的问题上,也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想靠自己的劳动多多挣钱,挣多多的钱,用以改善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未完待续)
据说还有两次连载,但是到上周能够打开时还没有发表。目前没有能够打开这个博客,因此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并且能够打开,请補充完整,并且盼望能够再寄给我,谢谢。第一篇的链接为:http://www.sinovision.net/blog/index.php?act=details&id=35667&bcode=mmyy528719
2010-09-30发现了四,特补上。
20100930  中美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差异(四)    银梦
十三、抱娃娃与戴塑条。去年11月,西安某医院丢失了一个婴儿,查看监控视频后发现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偷了婴儿。后来经过全力追查,盗婴犯终于落网。此案当时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跟踪报道,也曾引起大家对此类问题的反思。西安这家医院有《防止婴儿抱錯或倒錯的预案和措施》,还设计了“母婴分离卡”,仍然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案件。其实,近些年来,我国的许多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医院由于粗心大意等原因,将婴儿抱错,以致孩子长大以后才发现错抱了孩子,造成了许多家庭的闹剧。这样的案例还被当成了素材,创作出了电视剧和小品。可见,这类问题的关注度有多么高。其原因就是这类问题总是“前赴后继”,难以杜绝。不过,这样的事情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也可以说是难以发生的。我在美国西部一家妇产医院了解到,新生儿出生后经过医生检查,第一时间就给婴儿和其父母的手上戴一个白色塑料带,就像小手表一样,上面记录着孩子及其父母的有关信息。婴儿出生后,就和父母共同在一个房间里。也就是说,从出生到出院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婴儿和父母是不会分开的。到出院的时候,只要走出妇产科病房,“护士站”(医生助理站)就会发出提示音,这时必须经过护士核对,婴儿与其父母手腕上戴的三个塑料带完全一致,才能放行。如此严密的工作程序,再加上严格执行和落实,怎么还会发生抱错娃娃的事情呢?在我看来,这件事并不难推行,咱们中国人只要动心思,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十四、老年人与年轻人。来美之前,听说老美让金融危机闹的,就业率大幅下滑,失业率已达百分之十以上。来美之后,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走进超市到处可见60多岁的营业员和收银员;走进医院也是处处可见60多岁的医生和医助;坐在家里也能迎来60多岁的投递员,翻开媒体还能看到7、80岁的主持人刚刚离岗、90多岁的议员才去世······看来美国老年人似乎不受年龄限制,能上岗工作就不下岗。其实也不是这么回事,和知情人聊起这个话题,他们告诉我,美国也是有退休年龄的,平均是62岁。不过,出生的年龄段不同,退休时间也不同。法定退休年龄也称为正常退休年龄,它的设计是按人口出生时间动态设定的,而且男女退休年龄统一。根据现行规定,1943至1954年出生的人可以领取十足社保福利的退休年龄是66岁,以后每晚一年出生,退休年龄延长两个月,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必须满67岁才能领取十足的福利。除此之外,美国的退休金数额低也迫使很多人决定继续工作。如果一个人在62岁退休,那么他每个月能领到1245美元的退休金。如果是在66岁退休,退休金则是每个月1778美元。而假如一个人70岁才退休,那么他每个月拿到的退休金就有2400美元。也就是说多工作8年,养老金几乎可以涨一倍。最近,为了应对联邦政府空前的财政危机,美国国会正拟将退休年龄延至70岁。当然,一些特殊岗位或拔尖人才还可不受退休年龄的限制。如今美国的失业率这么高,照我看来,也可以像我国那样,让老年人退下来,让年轻人顶上去,就业率就会大大提高。可是,在美国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其原因是他们是法制国家,就要依法办事。咱们国家的退休年龄基本上是统一的,一般是男60岁、女55岁。可是,中国人自从思想解放以后,头脑再也不僵化了。为了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老年人可以提前退下来,在企事业单位叫“内退”,在机关叫“退二线”。这“内退”和“退二线”的年龄可就灵活多了,一般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可视实情而定,而且是经常“一刀切”了再“一刀切”,听说有的县里刚40多岁就“内退”或“退二线”了。这“内退”或“退二线”可以不受法规的限制,其原因它是“变通”的。退休年龄的“变通”,带来的好处是给年轻人上岗或就业创造了条件,毛病是一些正当年的人早早就回家抱孩子去了,既造成了人才或人力的浪费,也增加了财政或企事业及社保的负担。更主要的是,使咱们中国又增加了一个族群----啃老族。这啃老族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只会啃老恐怕不是一件好事。还有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既然法规可以“变通”,带来的弊端是不管是党纪党规、准则规定和政策制度等等,也就没有不可变通的了。一位美国华人朋友说的好,咱们中国如今有个很大弊端就是“变通”,这个“变通”让一些有钱人或有权人有机可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公平难以实现,影响社会稳定。
十五、喝咖啡与饮茶水。咖啡是美国人的主要饮料,尽管也有人喝茶水;茶水是咱中国人主要饮料,尽管也有人喝咖啡。这里面的门道是:美国人喜欢喝咖啡,也千方百计让外国人喜欢咖啡,还想方设法推行美国的咖啡文化,把咖啡产业做强做大。说到美国的咖啡产业,不能不说到西雅图的星巴克咖啡。这个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打造出星巴克品牌的小咖啡馆,现在全球的连锁店已达1万8千多家,有11万7千多员工(伙伴),还跨入了全球五百强企业的行列,收益之高已经超过了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乃至微软等知名企业,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星巴克之名原本来源于美国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名著《白鲸》,这个名字是这部名著中极富个性的轮船大副的名字。当年西雅图美人鱼咖啡馆借助这个名字,为不起眼的咖啡插上了翅膀,登上了大雅之堂,开发出了一系列产品,还包括咱们的茶水,从而在全世界叫响。说起来我国的茶艺文化那才叫历史悠久,近代北京排演的《茶馆》更是蜚声中外的千古绝唱。可是,咱们的经营理念确实有差距。要么打内战,名茶之间互相挖墙角;要么卖假茶,自己砸牌子;要么打乱仗,搞恶性竞争。因此,至今也弄不出个世界知名的品牌,还不如日本的茶道在国际上有影响。我想如果咱们能扎扎实实地下一番苦功夫,把“北京茶馆”的品牌立起来,不但在全国来个大连锁,也如同咱们的中餐馆一样,也来它个开遍全世界,那时候咱们中国的茶艺文化起码也能和美国的咖啡文化弄个旗鼓相当。弄好了,咱们的茶艺文化在全世界会叫的更响,收益更大,那也是理所应当的!
十六、睡午觉与睡早觉。不少中国人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尤其到了夏季,党政机关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午休的时间都比较长,其目的就是让大家都能打个盹儿,下午好更有精神的工作。我也有睡午觉的习惯,那还是当年在北京当兵时养成的。那时候,我们负责修北京地下铁道,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可是到了夏季,虽然可以起早贪晚的加班加点,午睡的时间可以说是雷打不动的。因为那个时候修地铁,完全采用的是“揭盖式开挖法”,烈日炎炎下根本干不了活。于是,作息时间就改为早晚施工,中午休息。午休时必须老老实实睡觉,连排长还来查铺,这样就养成了睡午觉的习惯。改革开放初期,睡午觉的习俗还一度受到批判,认为这个习俗不符合大干快上、早日实现四化的节奏,当然后来也不了了之了。前几年,听说有些外国专家还对中国人睡午觉的习俗进行了专门考查研究,结论是这个习俗是大大的好,似乎中国人的聪明、能干和长寿都和这个习俗有关。美国人和我们的习俗不同,据我观察多数美国人更喜欢睡早觉。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夜生活太晚,经常是零点以后才能入睡。同时,也和他们的作息时间有关。通常他们大多数是上午9时以后才上班,因此上午9时之前车辆和行人也比较少。如果是双休日,上午10时前若没有急事,最好不要给人家打电话。最近,美国的专家又提出,学生还应退迟半小时上学,据说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学习。这项提议得到广泛赞同,看来真正实行已为期不远。当然,睡午觉与睡早觉只不过是不同的生活习惯。正如一位伟人说的那样,不会休息也就不会工作。说白了,休息好了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当然好好休息本身也是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和干好工作都是人们的基本权利。我看这一点,中美人民之间还是有共同语言的。
http://www.sinovision.net/blog/index.php?bcode=mmyy528719&act=bloglist&totalNum=113&pageNum=1   到今天(2010-10-25)为止,没有看到(5)的内容,请到上面的链接查阅。
因为增添了不少附录,本文就转发到此为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
2010-11-16竟然在银梦先生的博客中找到了(5),赶快补上:
http://www.sinovision.net/blog/index.php?act=details&id=45945&bcode=mmyy528719   2010-10-31
中美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差异(五)
十七、土豆与牛肉。记得小时候,土豆主要还是东北人的食品。我的老家是河北的,那时候家乡来人都吃不惯土豆,总觉得地瓜比土豆好吃。如今土豆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遍布全国各地了。这几年,各种媒体又大力宣扬吃土豆的好处,土豆的价格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今年5月份的时候,北京的土豆就已经是3.5元一市斤了。过去我小的时候,顶好的土豆也不过3至5分一市斤。牛肉的价格始终是较高的。过去凭票供应的时候,只有穆斯林才能领到牛肉票,汉族人是很难吃到牛肉的。现在牛羊肉人人都可以买到了,但牛肉的价格还是偏高一些。美国则不同。一般说来,土豆算是比较便宜的蔬菜了,西雅图6月份大土豆才79美分一磅,最好的也不过99美分,还不足1美元。牛肉的价格也相对便宜,甚至比猪肉还便宜。普通的牛肉一磅不足2美元,也可以算作最便宜的肉了。在美国吃土豆烧牛肉,可以说是最合算了。不过,每当吃老伴做的土豆烧牛肉时,我常常哑然失笑。因为一看到这个菜,我就爱想起赫鲁晓夫当年提出的“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没想到这样的共产主义在美国倒成为现实了。呵呵,真是有趣。
十八、120V与220V.咱们国家的照明用电是220V的,美国和欧洲一样,照明用电是120V的。120V与220V的功能似乎是一样的,但要安全的多。不过听内行的人说,120V的电网要比220V的电网耗电大,也可以说是对能源的损耗也比较多。相反,220V的照明电不大安全,但节省能源。看来两者之间各有利弊。如果要转换照明用电的V数,那就要改造电网,那可是一笔数目惊人的投资,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难以承受。至于照明为啥有120V和220V的,那可是历史形成的,看来还得延续下去。不过这也没有多大麻烦,到美国后买个电压转换器,咱们的手机、相机或录像机的电池照样可以充电。当然,美国人到中国来也会如此。看来,这事也得尊重历史,凡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也只能在历史的演变中转换。
十九、北京时间与美国时间。咱们中国尽管横跨5个时区,统一用的却都是北京时间。近几年,我西到喀什东到台北,尽管时差约有3、4个小时,由于用的标准时间都是北京时间,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倒时差的问题,感觉很方便。来到美国西雅图就不一样了,时差有15个小时,过了一周才算倒了过来。后来,我在美国中文网也开了一个博客,不久就成了这家网站重点推荐的博客。这本来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可是让我不解的是每次发出博文,网页上显示的时间和西雅图的当地时间都不一样,博友们来评论显示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后来才知道,这个网站是在纽约开的,上面显示的是纽约时间。美国时间和咱中国时间也不一样。美国本土48个州共有4个时区,从西往东依次为太平洋时间、山地时间、中部时间和东部时间,另外还有阿拉斯加时间和夏威夷时间。因此,美国的标准时间大体上可分为以上6个时间。具体到每个州、每个城市,时差也各有不同。这与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体系,每个州都有自己的立法权是密切相关的。海内外某些华人总是喜欢和老美对表,似乎普天之下只有老美的表才是准的。其实,老美的表是最不好对的,即使对上了,和咱们北京时间还有很大的时差。依我看来,中国人还是应该按照北京时间生活,以北京时间为自己一生的标准时间。
二十、招手与再见。咱们中国人叫远处的人过来,习惯动作是招招手;美国人看到招手的动作,反而以为是再见,因为他们与别人告别时,总是习惯地招招手。那么,他们是如何招呼别人过来呢?美国人是先用手指向自己,然后以中指和食指朝着自己,轻轻地拨动二、三下。看到这个动作,你就可以到他身边去了。美国人指自己时,要用手指向鼻尖;不像我们指自己时,往往是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咱们要是指胸口,美国人就会莫名其妙,弄不好还会想入非非。哈哈,看来这手语弄错了,也会闹出笑话。
中美在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差异还有很多。比如,买东西咱们论克(斤),他们论磅;温度计咱们用的是摄氏,他们用的是华氏等等,真是举不胜举。说了这么多差异,无非是说大千世界千姿百态,芸芸众生千差万别。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得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绚丽多彩,妙不可言。归根到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还是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谐共处,多元发展!
附1:初来美国的20条提示
作者:银梦
来到美国20天的时候,终于和一位在美生活20多年的老同学取得了联系。老同学现在是美国某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听到我的声音显然十分高兴。不过,我们一个在美国西部,一个在美国东部,还是远隔千山万水,要想见一面还得等他休年假的时候到西部来旅游。无论如何现在打电话要方便多了,今后也可以经常联系了。放下电话前,老同学要去了我的电子邮箱地址。放下电话后,一份电子邮件就打入邮箱里了。我打开一看,细心的老同学给我寄来的是20条提示。我看了看,还真是大有收益。
一、切勿随意搭乘便车。在美国切不可随意搭便车,这是由于美国社会治安情况造成的。搭便车而被抢去钱财或遭到凌辱之类的案件在美国屡见不鲜。有些歹徒看到路边步行的女性,就主动停车,殷勤地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误以为他是好意,无异于羊入虎口。碰到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冷言拒绝,不要多费口舌。不仅如此,遇到要求搭便车的人也不要轻易答应。因为有些歹徒(包括年轻姑娘),专门等候搭乘便车,上车后以威胁等手段抢掠钱财。
二、深夜不要乘地铁。纽约的地下铁道极为脏乱,夜晚时更成为黑社会成员聚集之地。吸毒犯、盗窃犯、流氓、贩毒者齐集于此,气氛令人不寒而栗。如果对此不在意,那么出事之后,纽约的警官不但不会同情你,可能还要责怪你。因为深夜乘地铁,就等于在鳄鱼聚集的水中游泳,出了差错那是难免的。
三、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Negro”是英语“黑人”的意思,尤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你对他的蔑视。说到黑人,最好用“African Americans”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
四、不能随便说“I am sorry”。“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对不 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语气较重,表示承认自己有过失或错误。如果为了客气而轻易出口,常会被对方抓住把柄,追究实际不属于你的责任。到时只有“哑巴吃黄连”,因为一句“对不起”已经承认自己有错。又如何改口呢?
五、谦虚并非美德。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但是美国人却把过谦虚视为虚伪的代名词。如果一个能讲流利英语的人自谦地说英语讲得不好,接着又说出一口流畅的英语,美国人便会认为他撒了谎,是个口是心非、装腔作势的人。所以,同美国入交往,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谦虚客气,否则反而事与愿违。
六、学会同陌生人打招呼。我们在路上、电梯内或走廊里,常常与迎面走来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这时美国人的习惯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视线移开,或把脸扭向一边,佯装不见。只有对不顺眼和不屑一顾的人才这样做。美国人清晨漫步街道时,若碰到擦身而过的人,会习惯地说一声“Good morning/ Morning”。当然,在行人较多的街道上,不必对所有擦肩而过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七、交谈时要会选话题。参加美国人的聚会时,切莫只谈自己最关心、最拿手的话题。谈论只有自己熟悉的话题,会使其他人难堪,产生反感。谈论个人业务上的事,加以卖弄,也会使其他人感到你视野狭窄,除了本行之外一窍不通。在谈话间,应该寻找众人同感兴趣的话题。医生可以大谈文学,科学家畅谈音乐,教育家讲述旅行见闻,使整个聚会充满轻松气氛。应该注意的是,基督徒视自杀为罪恶,在美国,“自杀”这个话题不受欢迎,不论何时何地还是少谈为妙。
八、别忘了问候小孩。美国人讲究大人、小孩一律平等。到美国人家中做客,他们的小孩也一定出来见客,打个招呼。这时,千万不要只顾大人冷落了小孩。那样势必使他们的父母不愉快。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亲亲脸。如果小孩子亲了你的脸,你也一定要亲亲他的脸。
九、同性一般不要一起跳舞。同性一般不能双双起舞,这是美国公认的社交礼仪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责备的目光,或者认为他们是同性恋者。因此,即使找不到异性舞伴,也绝不能与同性跳舞。
十、莫在别人面前脱鞋。在美国若是在别人面前脱鞋或赤脚,会被视为不知礼节的野蛮人。只有在卧室里,或是热恋的男女之间,才能脱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脱鞋子,那就表示“你爱怎样就怎样”;男性脱下鞋子,就会被人当作丛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样受到蔑视。无论男女在别人面前拉下袜子、拉扯袜带都是不礼貌的。鞋带松了,也应走到没人的地方系好。
十一、女性不要单独喝酒。女性不可单独喝酒,如果单独喝酒或几个女性聚在一起喝酒,都被视为“正在等男士的女人”。不谙此情的妇女可能受到男士的骚扰。
十二、不可在别人面前伸舌头。美国人认为在别人面前伸出舌头是一件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行为,给人以庸俗、下流的感觉,甚至可以解释为瞧不起人。小孩子犯了错,可以吐吐舌头,显得天真可爱,成年人千万不可这样做。
十三、不可随便微笑。微笑可以带来友谊。但是,在某些场合微笑往往代表对某种事物的允诺。尤其是女性,最好不要随便地微笑。因为暧昧不明的微笑,有时候会被误认为是“耻笑”,有时会被误认为“默认”,结果造成很大的误会。
十四、座前通过要弯腰。在狭窄的场所,如在电影院,从别人身前走过时,必须道一声“Excuse(me)”。这时候,美国人的姿势是背对坐着的人,低头弯身而过。这同欧洲人的习惯不同,欧洲人必须面对坐着的人,低头弯身而过。
十五、宴会上切忌喝醉。在宴会上喝酒要适量,始终保持斯文的举止,这是欧美人士共守的礼节。在美国人的宴会上,很少看到烂醉如泥的人。即使喝多了,也要坚持到宴会结束,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才可倒头不起。如果当场酩酊大醉,惹是生非,会招来众人的鄙视。
十六、不乱送礼物。送礼必须送得有意义,例如朋友生日、同事结婚可以送上一份礼物,以表心意。但不能动辄送礼,这样对方不但不会感激,还会疑心你另有所图。不知送何礼物为宜时,可以送鲜花。做客或参加宴会,鲜花总是得体的。香水和威士忌等也受到普遍欢迎。
十七、外出前别吃大蒜。美国人一般对气味很敏感,尤其讨厌闻到大蒜的气味。外出之前,如果吃过蒜,最好先刷牙漱口。否则蒜味熏人,会让对方不快。
十八、不要轻易为别人付账。中国人的习惯是,几个好友一道出门时,总是抢着付钱买车票、门票等。但如果对美国人这样做,不仅不会得到他们的感谢,反而会使美国人觉得欠了人情帐,心理上很难受。美国人一起外出,总是各付各的费用,车费、饭费、小费无不如此。
十九、使用洗手间后别把门关严。中国人的习惯是随手关门,厕所没人时最好关严。美国人则习惯厕所门开道小缝,表示里面没人。如果关严,意味着里面有人,别人只好在外面苦等。
二十、自行驾车也要有防人之心。开车前,要注意看是否有人隐藏在车内。一上车,要养成锁车门的习惯。开车时,必须严格遵守系安全带的法规。如果发现有人跟踪,可将车子开到警察局、消防队或加油站。物品无论贵重与否,一律勿置于车内,以免引起歹徒砸窗行窃。停车时,勿把车子停在幽暗人稀的地方。万一遇上警察查问,不可与之言行冲突。若不服罚单,可依法另到法院申诉。
中国有句老话:入乡随俗。老同学寄来的这20条提示,可谓是老美的一些习俗。来到人家的国度,当然要遵守人家的规矩,必竟咱是来自中华礼仪之邦的,哪能让他们小瞧了呢。同时,我也想到博友们读读这20条也是有益的,于是就把它发给大家吧。
用户名: 银梦 性别: 男 生日: 1952-05-05 出生地: 中国 所在地: 西雅图
附2,中美文化差别
我的一个老朋友在美国退休后去中国教英文,经我妹妹介绍,认识了一个跟他年龄相当的中国女性,也就是说也五十多岁了。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了。我今年夏天回中国,三个人见面。他对我说:“我很喜欢她。可是她总是开玩笑或严肃地认为我将来会找一个年青的女人,还常常对我说,你去找让你幸福的人玩吧。我完全不理解她在说什么。我以为我们彼此使彼此幸福,可是她似乎不这么认为。她总是要替我想,她认为我喜欢年轻的女人。我的确喜欢年轻的女人,不过那是年纪成熟的男人对年轻的女人的欣赏,并不意味着我要爱她们不可,更不意味着我要跟她们做爱。我已经五十多岁了,没有愿望去教导一个年青的女人长大。我要的是一个长大的,跟我年纪相仿的女人;我要一个也有生活阅历、懂得人生的、不年青的女人。可是为什么她不理解这点呢?”
我对我的老朋友说:“哦,这是文化的区别。你们两个有不同的文化。中国人大多相信女人五十岁以后就不可能有幸福和性福了。她是用中国的文化在揣测你,她大概也有试探的意思,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她以为你跟很多中国男人一样呢。”
我的老朋友很沮丧:“可我不是中国男人。再说,难道中国男人都只爱年轻女人吗?他们不可能爱一个女人的成熟、阅历、宽阔、善良吗?再说,我觉得女人什么年龄都很美,特别是成熟的女人,她们懂得生活,也渴望浪漫”。
我不说话。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我觉得只有中国男人才能回答他,因为作为女人,我看很多成熟的女人很美,我也同意他认为女人都渴望浪漫的观点。这个中国女性,我见到的时候,就觉得她非常美。她身材挺拔,因为过去练过芭蕾舞;皮肤光滑美丽,眼睛炯炯有神。她的整个人都透出健康,真、善而美。她离过婚,原来的丈夫跟她在同一个大学的同一个系里工作。结果,如陈词滥调似的,那位大学男教授找了年轻的女人去了。现在她的女儿大学毕业了,带着八十多岁的母亲,祖孙三代一起过。明年她就要退休了。
我猜就是这种经历让她不相信一个外国男人,一个好男人可以爱她,爱得就是她。她好像潜意识地要破坏这个关系,她也对我说:“我猜他将来会再找一个年青的女人。他一定喜欢年轻的女人。我只是一个驿站。”听她说这个话,我楞了,差点想打她一巴掌,让她猛醒。我说:“他找到你,是他的福分。我看他是真心诚意的。我多年跟外国人的交往知道,男人喜欢你就是喜欢你,他不会装喜欢你。这些事情是不能装的。我们中国人喜欢试探,很多外国人不玩这个游戏。喜欢就是喜欢。他已经不是玩的年龄了。他要安顿下来了。你不能这样替他感觉。爱情不需要谦虚或自卑自贱,爱情需要诚恳,诚实。你要是真喜欢他,就试着发展关系,要是不喜欢他,就算一次经验。”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听进了我的意见。我真希望她幸福,希望她获得她渴望的爱情。可是爱不是玩猜谜或所谓的替他着想,爱是诚恳和诚实地建立一个互相帮助的生命的伴侣关系。
我是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却不知老之将至的女人。我想任何一个我这个年龄的女人可能内心里都仍觉得自己年轻,甚至都渴望爱情,渴望爱人臂膀的围拢和拥抱。可是在中国,你必须装得你服老了,装得你真的老了,装得你对幸福和性福都不感兴趣了。我为这种文化悲哀。在美国我不觉得有这个问题,因为男人不都是趋之如鹜地找嫩女。在美国什么年龄的男人和女人都觉得自己有幸福的权利,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就是八九十岁也不例外。
中国文化歧视中年女人,她们的幸福权利似乎都不必考虑。在中国男权文化的鼓励下,中国男人更是得意洋洋,因为很多年轻女人为了利益也很愿意抢入中年男人的生活。这样的爱情是彼此利益的交换,一个要身体,一个要地位和金钱,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文化让女人个个焦虑。年青的女人焦虑自己会老了,不值钱了;年中的女人焦虑自己已经老了,不值钱了,年老的女人干脆就死心了。一半中国人活得如此焦虑,这个社会如何健康呢?
我的老朋友对我说:“我觉得她和我年龄正合适。因为我们都有差不多的人生经验,有很多共识。至于外表,她在变老,我也在变老。我们一起变老,会多么好啊!”
来源:萧萧落木
链接: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65/25385.html
附3,你知道多少美国的习俗与社交礼仪?
美国有许多礼俗与中国人不尽相同, 为了入境随俗, 尽快打入美国社会, 新来美国的华侨同胞, 都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美国的习俗与社交礼仪. 在此谨将美国人平常的一些重要礼俗择要简介如下, 希望能对新移民同胞有所帮助.
说话有礼貌
美国人从小就养成说话要有礼貌的习惯,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即使与家中父母, 兄弟姐妹说话, 也都会使用"Hi" (你好), "Please" (请)及"I am sorry" (对不起)等客套话.
尊重个人稳私
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个人稳私的国家, 美国人不会问新结识的朋友任何有关个人之经济、宗教、婚姻状况及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如:「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家里都有些什麽人?令尊在哪工作?」、「你这房子是多少钱买的?」、「这次总统大选你会选谁?」
礼让妇女
美国人通常不会问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的年龄. 有教养的男士通常都会抢先一步去为女士开门、请妇女先行上下车或进出电梯, 若与妇女在街上同行时, 男士都会走在靠近有车辆行驶的那边, 以保护同行妇女的安全.
守法与公德
在美国开车, 人人都得遵守交通规则, 绝对不能闯红灯、乱呜喇叭, 也不应过度超速驾车, 而且一定要礼让行人穿越马路.
美国人有事得排队办理时, 都是以到达的先後次序站队等候, 如果有人不守规矩插队时, 只需说句「对不起,我在这儿排队呢!」(Sorry, I think that I am the next in the line. ) 对方便会很不好意思的说"Oh, I am sorry" (对不起)并且大队伍後头排队.
看场合穿衣服
美国人穿衣服是因场合而异, 与身份无关. 达官贵人去参加野餐或爬山等聚会时, 一定也是着便装、球鞋, 相反的即使是清洁工人去参加正式的宴会时, 也都会穿西装打领带的. 所以, 美国人在应邀参加应酬时, 事先一定都要问清楚这个场合应该穿什麽衣服. 值得中国人特别注意的是, 在美国,「睡衣」是只能在室内穿着的衣服, 睡衣万万不能穿到室外去.
宴客重气氛
美国人在家里请人吃饭时, 特别重视宴会的气氛, 餐桌上的刀叉、盘子及餐巾等都会排列得非常漂亮, 可是客人却不一定真能吃到什麽好吃的东西. 美国人的烹饪不是生吃、水煮, 便是放进烤箱里去烤, 既简单方便又容易控制时间, 所以当客人抵达时, 女主人早已万事俱备, 菜饭全已准备妥当了.
此时, 女主人的主要任务便是要周旋在众宾客之间与大家寒喧话家常了, 如果这时还得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的话, 依照美国人的规矩这是很失礼的. 正因为如此, 所以, 应邀去美国人家里做客吃饭时, 最好能故意晚到十分钟左右, 如此可以多给女主人一点儿时间做准备工作.
大人聚会,小孩免请
美国虽是儿童的天堂, 但是绝大多数的大人聚会却都不欢迎孩子参加, 所以美国年轻父母参加社交应酬时, 都得提早在好几个星期以前就找妥看孩子的人(Baby Sitter ), 届时好来家里看顾孩子.
Baby Sitter 的工资都是按钟点计酬的.
偶尔如果主人说这一次的聚会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时, 做妈妈的在出门之前一定都会对孩子一再耳提面命,再三叮咛孩子在人家家里做客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言行举止, 要听话, 要有礼貌. 所以, 美国孩子在外头做客的时候, 都表现得非常听话和有礼貌.
礼轻情意重
美国人不流行送厚礼, 但应邀去美国家庭吃饭做客时, 如能选购一份小礼物, 如一棵小植物盆景(有根的植物或花卉)带去给女主人, 是非常受欢迎的.
喜爱宠物
美国人喜欢养宠物, 特别是狗和猫, 但是在未经主人同意时, 最好别随意逗主人家的狗. 美国人带狗出去在住宅区散步时, 会带着为狗清除粪便的工具和袋子. 有责任心的美国人会将家中养的猫狗带去兽医那儿做节育手术的. 另外, 无论你多爱狗, 都不可以与为盲人服务的导盲犬表示友善, 以免干扰了牠的导盲工作.
美国人的称谓与签名
美国人平常都喜欢彼此互相以名字相称, 不带姓、不带先生、小姐或太太等客套的称谓. 不但邻居、朋友、同学、亲戚之间如此, 在办公室里同事之间, 即使是上司与部属之间, 亦均以名字相称. 不过若是上司称其部下为某先生、某小姐、某太太时,那麽这些部属就应该也称呼他们这位上司为某先生、某太太、某小姐或某经理才行.
在美国经常都得签名, 正确的签名方式应该是同时签上姓氏与名字, 但是不要加上职称与学位.
付小费表谢意
美国人在餐馆吃完饭付帐时, 一定会给侍应生至少15% 的小费(即帐单金额的15% ). 如果服务特别好的话,则付20% 的小费, 同样地美国人去美容院或理发厅烫发、剪发, 付帐时也付至少15% 的小费. 美国人也会给在旅馆替他搬运行李的服务员及在停车场为他停放车辆的服务生两、三块钱小费表示谢意. 花店派人来送花或披萨店来送披萨时, 也会支付两、三块钱的小费.
乐捐与义工
美国社会贫富悬殊很大, 有很多贫困无依的美国家庭及个人极须救助, 所幸美国很盛行乐捐及做义工. 有钱的人或公司常会捐款供医学研究, 设立奖、助学金及资助贫困家庭等, 普通的老百姓也都喜欢出钱、出力, 做些量力而为的捐献或定时到学校、医院、养老院或慈善机构做义工服务. 美国的高中学生也会定时参与各种的社区义务服务工作. 政府为鼓励人民乐善好施, 无论是捐给公私机构或个人的任何慈善性的捐款, 每年在报税的时候都可以获得宽减额的优待.
体贴主人的访客
美国人是不会做不速之客的, 去任何亲友家前, 一定会先打个电话去问问人家是否方便, 即使是去父母、公婆或成年子女家亦不例外. 要是有所不便接受来访, 也会直言相告, 希望改成其他时间再来.
美国人家里多半舖地毯, 但是美国人在家里是不脱鞋的, 所以他们是绝对不会要求来访的客人脱鞋入室的. 美国人认为要访客脱鞋是不礼貌的, 但是在美国的许多东方人家里, 女主人会希望访客先脱鞋再进入客厅的, 所以去东方人家, 大家会自动脱鞋.
美国人如果在亲戚或朋友家过夜, 走时一定会把床上的被单、褥单及枕头套撤下来, 将床罩拉整齐, 并且也会将已经用过的大、小毛巾拿下来放在浴室地上.
其他应注意事项
A. 有人打喷涕时, 美国人就会异口同声地对他说"Bless you" , 打喷涕的人也都会说"Thank you" 致谢.
B. 在公共场所避免打嗝, 如果不小心打了嗝, 就得赶快说声"Execuse me ".
C. 不在公共场所使用牙签剔牙.
作者:dex.    原稿请点击:http://www.sinovision.net/bbs/viewthread.php?tid=68452&extra=page%3D1%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filter%3D2592000
附4,[趣闻] 中美之间的男女差异有多大?
以前我卖家具,有一个大概两米高的书架,锯木压成的板子做的,说重不重,说轻不轻,但是也得两个中国男生抬,而且我住二楼,楼道很窄,必须得双手居高才能抬过楼梯。所以还是很有挑战的。
我把消息放到网上,收到一回信,问我何时有空。我说下午6点吧,你来看好了,觉得好就拿走。于是6点来了一辆很大的van,没成想下来一位大约30多岁的白人妇女。身高也就1米6吧,不过看着挺强壮,还穿着带高跟的靴子。我过去迎接,跟她道歉说不好意思我没在邮件里提我住二楼,而且我以为你得叫你家人帮忙来抬,这书架有点重呢。
这一边女人一挽袖子,一遍跟我笑着说,是么?我年轻时也做不少lifting。于是回头打开van,里面居然作者两个可爱的小女孩,都三四岁的样子,应该是她女儿。她跟女儿讲:不许走出车子,要听话。旋即跟我上了楼。看了书架,很满意,给了钱然后说咱们抬下去吧。我问你确定可以吗?她脑袋捣蒜:小意思。
确实牛逼,她和我一起都双臂高抬着就把书架抬下楼梯,而且还是她走前面。到车跟前又发现van的长度还是不够把书架放到里面,于是又两个人一起抬到车顶上。从车里拿出绳子一遍捆一边跟我聊天,告诉我她来自德州(发现德州女孩真是彪悍,这不是第一个了),跟随夫婿到这里落户,她也上过大学,学的是生物,不好找工作,一会儿要去教会参加一个学习班。期间车上的小女孩很淘气,互相打架。这女人就在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跟我聊天时绑完了书架,说了声谢谢然后开车而去。
-------------------
之前还有一次,几个人打车去超市买东西,其中有一位白MM,还挺漂亮。我们当中有人买了两箱30瓶装的deer park,和其他的很多东西。 回来时这女生跟我们聊着天就从车上搬起一箱,往楼上运。我看了过意不去,要帮忙。对方毫不在意,示意我小case,于是说笑着就上了楼。看到她臂弯上露出的三头肌,才想起经常在gym遇到她练器械。于是自己就去搬其它的东西去了。
-------------------
还有好多其它的例子,什么老美女生跟我们踢足球,打篮球,比赛喝啤酒...就不多说了
-------------------
个人感觉老美除了与性相关的事物之外,其它的都在淡化性别的差异。男人能做的女人差不多都能做。也是因为和老美处久了,后来有点忘记国内的礼仪习惯。带中国女生去买东西时,不像其他男生那样对国产美女殷勤周到,看到她们抬东西时没主动上去接手而被批评, 算是很失职了。
不过每次想起见过的几位美国的彪悍MM,还是心中不由得佩服。我也算是崇洋媚外了一把,惭愧。
http://www.sinovision.net/bbs/viewthread.php?tid=69267&extra=page%3D1%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filter%3D2592000
附5,初次赴美常会遇到哪些感觉新鲜的事
初次来到美国,常会遇到一些感觉新鲜的事。特别是一些初次来美探亲的老人,他们大多数是来看望自己孩子的。这些老人大多不会英文,对有些感觉新鲜的事一时难以适应,提的问题还挺有趣的。
一、美国门窗为啥大多是落地式玻璃门窗,而且还不带防护栏? 刚来美国的老人们对儿女的房子总是赞赏不已。每人都有自己的房间,厨房大,冰箱大,还有前院、后院和车库,卫生间也有好几个,感觉方便、舒适。但他们对落地的玻璃门窗总感到不习惯。一位从中国南方大城市来探亲的老妈说,她老是担心要是有人打破玻璃门进来怎么办?儿女给她解释,这个小区几十年来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即使有人进来,又能偷走什么?所有东西都已经保险,也不用担心有很大的损失。(唯一的担心是有人偷走笔记本电脑。倒不是电脑有多贵而是里面的数据太重要。)另外未经许可擅自闯入私人住宅在美国可是非常严重的犯罪,很少有这样的亡命之徒,小城市尤其如此。不管怎么解释老人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其实,美国是允许私人持枪的,而且几乎家家都养护院狗,入室抢劫的事是很少发生的。
二、美国人为啥很少要免费续杯的饮料?如果带老人去快餐店吃饭,他们会发现无论是在麦当劳还是肯德基,饮料一律免费续杯。他们多数不爱吃快餐,但免费续杯这一点让他们颇感新鲜。他们不能理解的是,既然可以无限制免费续杯,为什么多数美国人愿意多花钱买中杯甚至大杯饮料?可能是小杯,中杯和大杯之间的价钱差别不大,不过就是39或49美分。要不就是美国人都懒,续杯嫌麻烦?这好像也不太对。快餐店的饮料机都放在柜台外面,喝什么饮料喝多少都随便取。这个问题平时还真没有细想。一个中国朋友讲了一个故事也许有助于理解美国人的心态。他和自己的美国女友去餐馆吃饭时,女友要了一杯他从来没有喝过的英国茶,他好奇表示要尝尝。尝过之后,觉得又放奶又放糖的茶味道还真不错。茶当然是免费加开水的,但他多喝几口后,女友觉得特别难为情,提醒他这样做对餐馆不公平。如果他要喝茶,应该再去为自己买一杯。他的观察是美国也有人占便宜,但比较少,多数人觉得这样做心里会感到不安。
三、美国人过节送礼为啥大多送给收入少的人?过节送礼在美国也很普遍,不过在美国送礼与中国有些不同,在这里送礼的对象大多是收入比较低的人,例如送礼物给小孩的校车司机,打扫大楼的清洁工,公司负责收发邮件的人,大学院系的秘书、职员等,但很少听说给领导送礼的。多数情况礼品也不贵重,无非是一张15-20美元的购物卡或者一盒巧克力等。过节邻居间也互相送礼,如自己烤的糕点或一瓶葡萄酒(10美元左右)。我们这个小区邻居们的送礼情况大体就是这样。这是咋会事呢?这是因为送礼的概念在美国不太一样,送礼主要是表达送礼者的感谢之意。中国人也讲“礼轻情意重”嘛,不一定非要贵重的东西才是“礼”。另外,领导们工资比我们高,为什么要给他们送?其实想想过节给领导送礼,自己都觉得怪怪的,而且他们也觉得不自然。如果为了谋点私利,去给某位领导送礼,这也解决不了问题。无论公司,大学或政府机关,能够一人独断你命运的领导很少,领导很难因为收了礼而改变自己的决定。换句话说,美国领导的权利其实也很有限。因此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给领导送礼绝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这还很可能是下下策。它会把你自己和你领导的关系复杂化,把两者都绑定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没有在美国工作的经历的确很难厘清美国雇员与领导的关系。
四、美国人对陌生人为啥主动打招呼?咱们中国有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实际生活中,老人也总是告诫你对陌生人要多加小心。可是,一些来美探亲的老人外出总会遇到素不相识的人向他们报以微笑或致以问候。有一位来探亲的老爸,每天在自家前门外的草坪上打一套陈氏太极拳,早晚都坚持锻炼。过往的行人、邻居都主动跟他打招呼,有的还停下来看看他的一招一式。他问儿女说,你们不是说刚搬来这里不久吗,为什么这里的人都认识你们?儿女回答说,住这个小区他们多数还不认识,但这里的陌生人见面都会问一声好。据说老人在国内就性格腼腆,无法听懂别人的问候他也觉得很过意不去。他后来不再单独在前门打太极,而是到后院去锻炼了。还有一次,儿子带他开车去附近山顶看风景,半路上看到一片彩色的树林就要求儿子停车观景。儿子把车停在路边后,他们一起下车站在路边的空地看远山那片红黄相间的森林。不久后面经过的车都会停下来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他们担心这对父子可能是迷路或者汽车抛锚,得知他们是在观景才又继续上路。老爸困惑地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停下车来关切地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其实,陌生人见面打招呼或相视而笑,在美国是民间习俗,儿子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老子还不习惯。
当然,在美国住长了还会遇到许多不解的事。其实,美国的老百姓也是很善良的,与咱们也能很融洽地相处。相互来往多了,沟通多了,也就能够增近理解了。
http://www.sinovision.net/blog/mmyy528719/details/41018.html
附6,[趣闻] 在美国遭遇的种种文化碰撞
刚来美国的时候,就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心找了个美国室友。
第一个美国室友也是个在读博士。不过她搬家的第一天,就和我遭遇文化碰撞。看着她搬家进来,我感觉既戏剧化又娱乐。原因是她的家私里面,居家过日子该有的东西她都没有,不该有的她都有。她来来回回搬的就是这些不该有的东西。我们住的小小的两室一厅,小房间里放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小书架基本上就满登登了。她这些都没有。先搬上来的是一盆植物,再搬上来的还是一盆植物,三盆、四盆、五盆……一盆两盆在我看来还比较正常,三盆四盆有点多。看她搬到五盆以上,我的好奇心就爆炸了。从窗户里去看她的小车,里面盆盆罐罐的,竟然全都是植物。搬了几个回合到三楼,她也有些气喘吁吁,大汗淋淋了。
我跟她因为租房子的事情见过几次,算是比较熟,以后又要同住,所以干坐着看她忙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再说她的植物家私也很轻巧可爱。于是就动身给她帮忙。“让我帮你吧?”我说道。她很客气地说:“不用,不过真的很谢谢你。”我觉得她只是客气一下。一边跟她下楼,一边说“没关系,我反正也没什么事。”然后就准备去拿一盆植物。不料一直十分客气十分温婉的她突然火山爆发起来,冲着我大声嚷:“我说了不用,你知道‘不'的意思吗?‘不'的意思就是‘不'!”我一下子呆住了,根本没有料到自己的一番好心会是这样的下场。后来,她送我一本图画书,算是赔不是。
搬家来后,她房间的一半都给了上百盆的小植物。角落里铺着个孤岛般的小床垫。再加上一个神秘的大盒子,就是她全部的家当。不过她没住多久就被房东下了逐客令。原因出在她那个大盒子上。里面偷住着一只猫。我们公寓禁止养动物。思想单纯的她竟然去和房东商量猫的事。房东就说,要不她的猫搬走,要不她和猫一起搬走。结果她就和猫一起搬走了。
后来还和几个美国人做过室友。发现美国人个体之间的差异大到让我有点无法相信。相比之下,中国人共享的东西就要多得多,大到职业观,爱情观,价值观,世界观;小到美貌标准,学历情结,车子房子票子孩子面子等等,似乎都有一个量化的,能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标准。而美国人的标准就像一个万花筒,看着像什么的都有可能。当然美国人也有一些共享的东西。相比中国方圆几十里就变化一下的方言与菜谱,英语与快餐在美国就显得很有普世价值。虽然美国南北的口音不同,但大家竖起耳朵还是能听懂彼此。另外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美国观念是对个体的尊重与个人空间的保护。因为太过注重,有时候就走极端,或者显得过分敏感脆弱。
我后来和另一个关系很好的美国室友吃饭,自己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她尝了一个,连说好吃。我便说,那多吃点。她说“不了,谢谢。”我又按中国人的思维多劝了一句:“再吃点吧。真的很好吃。”她的脸色立刻晴转阴,似乎受了很大的侵犯。我马上想起来以前那个室友的植物以及她嚷出来的“No means No!”该死的英语单词No。为什么它的意思连一个GRE、托福都考高分的中国博士生也无法明白?这边厢,我一片好心天地可鉴;那边厢,她们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无视他人感受的坏蛋。后来我领悟出来,这不是我的错,也不是她们的错,这实在就是文化差异的错。
再后来的一个美国室友更加神奇。起因是有一天她妈妈来访。听到门铃后她从门眼里看到是她妈。并不开门,而是转向我,有点气愤地说:“是我妈。她怎么来了?为什么没有和我预约呢?”接着就蹑手蹑脚地走来了。我就问她,“既然是你妈,你不想让她进来?”她瞪大眼睛:“干嘛让她进来?她又没有和我预约。”她妈妈按了一会门铃就离开了。几天之后,我的室友还对她妈妈开车几十分钟贸然来看她感到生气。看来,个人空间的观念是不分生疏的。美国人大义灭亲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
http://www.sinovision.net/bbs/viewthread.php?tid=70637&extra=page%3D1%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filter%3D2592000
附7,搞晕老外的几个华人姓名
http://www.sinovision.net/bbs/viewthread.php?tid=69819&extra=page%3D1
随着中国崛起,越来越多的老外得勉为其难地拼读中国人的姓名,其中最难的是字母X。一碰到这个字母连伶牙俐齿的外国新闻主播都变结巴了:中国人姓名中的这个X到底怎么念?
关于这个话题,我先从尼克松说起。这位打开了中美关系大门的美国总统,却是一辈子不顺的倒霉蛋。在1960年的总统大选中,尼克松以10万多票(0.2%)的些微差距输给了肯尼迪。此后,尼克松退而求次,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居然大比数输了30万票而败北。此后尼克松虽然咸鱼翻身两次当选总统,却因“水门”丑闻黯然下台,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此职下台的总统。接任的福特总统虽然赦免了尼克松,却从此用“我的前任”(mypredecessor)来指尼克松,似乎这个名字很不吉利。事实上,尼克松的竞选班子一直对如何炒作尼克松的这个名字感到棘手,因为打出的竞选标语上Nixon名字中的X太乍眼,给人以不安全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认为尼克松在1960年输给肯尼迪,一定与这个X有关。
X在英语26个字母中排行24,在西方文化中代表未知数、不确定性。美国有部电影叫MalcolmX,Malcolm是个黑人,他认为自己原有的非洲姓氏已经被剥夺,美国黑人的姓氏其实是不清楚的,所以在重新找到自己的“灵魂的姓氏”之前,黑人的姓应该是X,所以他宣布自己姓X。
X这个字母在英文中的发音也很别扭,在单词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发音也不同。比如xylophone(竖琴)这个词词首X的发音是[z];在exam(考试)这个词处在第二位的x发音是[gz];在luxuary(奢侈)这个词处在第三位的x发音是[ks],而在一些外来词如faux(赝品),处在最后位置的x则根本不发音。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其间曾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国务院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与国际接轨。但是既然要接轨,就有一个接谁的轨的问题。汉语拼音方案所用的字母既然与英语字母完全相同,那么在英语成为强势语言的大环境下,外国人见到汉语拼音的时候就必然会按照英语的发音规则来念,汉语拼音无论如何躲不开西方人定下的国际规则。昨天在博客文章中谈到的清华大学的译名Qinghua中的Q,外国人往往念成“柯”而不是“期”,所以清华保留了Tsinghua的老式音标。不过,比起字母X来,Q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老外见了X实在不知道怎么念:[z]、[gz]、[ks],还是不发音?这些发音当然都是错的,在汉语拼音中X念“西”。X的尴尬,也给了台湾当局不采用汉语拼音的借口。在台湾推行的“通用拼音”方案中,没有采用X这个麻烦字母,“西”这个音是用[si]来表示的。
我在海外20多年,阅人无数,包括很多因为名字中有X而露出苦恼的人笑的国人。比如我的朋友一位朋友叫李星(LiXing),名字和人一样帅,但是老外偏偏把Xing念成“克星”,所以李星成了“李克星”没商量。最近一位中国同事和我提起他在美国的时候,另一位中国朋友姓“邢”,用汉语拼音写出来就是Xing。结果接到美国人来信的时候,人家把他的姓改成了Crossing。原来,在美国Xing是一个常用的简写字,大街小巷到处都是Xing(提醒车辆小心过街的行人或者动物)。X在英语还可以读为Cross(“十字”),所以这个Xing用英语读就是Cross+ing等于Crossing。这位邢姓朋友的美国朋友以为Xing是Crossing的简写,出于尊重他把Xing扩展成了Crossing,“邢”鬼使神差成了“十ing”。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海外中国人所遇到的最尴尬的X问题是一位“习”姓朋友。“习”字用汉语拼音写出来是Xi,而姓氏在英语常常会大写,所以Xi在银行文件中写成了XI。这位习先生在美国的银行办事,轮到他的时候,美国银行职员照着文件上的姓氏吭哧了半天,随后喊了一声:Mr.Eleven(“11先生”)!XI怎么成了“11”?Well,在罗马数字中,XI就是11啊。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崛起了,中国人出名了,老外好好学着点——X他念“西”。
转发者注:
难怪我到外国去,外人不知道Xie,后来讲笑话,说:Mr. Thanks。也难怪我的爷爷(翻译家)要把我们的姓翻译成:Zia(吴语的谢)。
附8,老移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全)
1. 房价
美国的房价与人口分布相关。一般而言,东西两岸(主要是纽约及周边的城市,还有加州)贵一点,中间地区便宜。另外,美国几乎人人有车,所以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很多,买房时候的选择余地也很多。
美国房子的中间价目前在20万美元左右。前面说过,东西两头贵,所以美国中间大部分地方的房价,都不到20万美元。我今年到过美国的两个中部城市,一个是底特律,一个是堪萨斯城,就人口而言,这两个城市在美国排在10-50位之间,算是二线城市。但是人口100万都不到,中国大一点的县城都比它大。房价也便宜,一个楼都只要10几万,甚至不到10万,20万出头都是很好的房子了。
但是这些城市恐怖的一面,就是人口少,根本看不到中国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睡觉,外面路上一点响动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夜生活。事实上,住在这些二线城市的美国人也是挺无聊的,所以年轻人还是会往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跑。
2. 收入
美国是一个大企业主导的国家,每个城市大同小异。买东西,都去沃尔玛;吃饭,都去subway;买家电,都去Bestbuy;买衣服,都去GAP;买鞋子,都去Nike......这些大企业几乎垄断了美国人所有的日常消费,是个无处不在的巨无霸,因此自然也要在每个地方聘用当地的员工。再加上电信、银行,小城市里的美国人有很大比例都是在这些大企业工作,收入也都很均衡,大约在3-4万一年,这就构成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
一年收入3-4万,除去税和保险,也就2-3万,再除去生活费用,算一半,一年存下1-2万。买个15万的房子也要10年。但是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很多在当地就有房子,因此买房的需求都没那么强烈。
什么行业工资高?多是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比如医生、律师、金融、技术。在美国,你有一门别人不会的手艺,收入总是相对会高点。微软的工程师,最底层的,年薪基本上在10万美刀左右。而白宫的秘书,放在中国,肯定是高级公务员,但是前段时间新闻说,也就3万多一年。
微软公司总部所在的西雅图,房价比一般的二线城市高很多。除了微软的原因,还因为它靠海,房价有炒作的价值。数据显示,西雅图房价的中间数从1989年的22.1万飙到2006年的最高时候的44.7万。但是现在金融危机,中间数又跌回了34万。如果你是微软的工程师,一年有10万收入,税和保险大概占到1/3,到手6-7万,一年可以存4-5万,那么大概需要将近10年的时间买一个房子。当然这只是中国人思维,美国人可能存不下这么多。
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够在微软得到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如果你在星巴克做服务员,收入也就在3-5万的范围。那么要买西雅图的房子的话,压力就大很多了。
3. 大学
相比房价,教育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美国最好的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8所常青藤大学,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不是常青藤,但是完全是一个档次的,比如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这些学校加起来总共20个,都是私立的。所以要评判美国学校档次,排名前20的算一个档次。美国人稍微有点钱的,都是想挤进这些学校。在那里,四年下来基本上都要20万美金,一般人都负担不起。
这20个学校之后是州立学校,每个州1-2所。构成了美国大学20-100名的学校。但是加州例外,加州有10所,而且每所排名都不错。大家都熟悉加州伯克利,在我们看来都是大牛校。但是在加州,只要稍微能读书的,基本上都能考进去----这是一个伯克利的哥们跟我说的。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前面已经有20 所大学了。
州立学校对本州的学生便宜点,像加州学生进加州系统的这10所大学,一年学费大概7000-8000。要更便宜的,是社区大学,一年只要几百块钱。当然也是一分钱一分货。
4. 洛杉矶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很多人以为应该高楼林立。但是事实上,洛杉矶的高楼没有几幢,更大面积的地方是小楼。这里有很多原因。有的说是洛杉矶处于地震带,不宜建高楼;有的说美国人本来就不喜欢高楼,洛杉矶有的是地方,自然都建小楼了。
的确,洛杉矶是个巨大的城市,加上周边的区县。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开车的话,从东到西要一个小时,从北到南也要一个小时。
洛杉矶是块状结构。每个区定位不同,有一些好区,比如好莱坞、比佛利、靠海的santa monica,房价动不动就是上百万,几百万几千万也不少见。
总体而言,在洛杉矶买房要比在美国的二线城市贵很多,但是选择余地同样还是大很多。如果是个年轻人,您首先可以买公寓,美国人叫condo,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以洛杉矶市中心金融区为例,一个比较新的公寓楼售价30-40万美元,面积在70-150平米不等。对照美国人均4-5万的收入,这个价格其实算高了。
pasadena是白人聚居的区,环境要好很多,房价大概就接近了100万。地段更好的hollywood, santa monica几个区,同样100万左右的房子,面积就要小很多,院子也没那么大。
洛杉矶房子的均价,现在是40万左右,那么40万以下的房子都在哪里?其实这些便宜房子都在洛杉矶很外延的地方。过去几年,美国房地产业发展,也是造城运动。但是美国不像中国,无法拆迁。因此只能在城市外沿造新城。所以洛杉矶外延乌压压一片全是房子。再往外可能就是牛场了。这些房子都很新,而且款式也差不多。但是没有人气,卖不出去。现在价格跌到20万,也没人买。因为毕竟工作不方便,虽然房子是便宜,但是每天开车来回要两个小时,实在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
5. 移民
涌进洛杉矶的人五花八门。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墨西哥人和其他亚非拉底层人民。
美国有500万非法移民,绝大多数都是老墨。而洛杉矶是离墨西哥最近的城市之一,因此很多老墨都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墨西哥人吃苦耐劳,几乎所有脏活累活全是他们包了。老墨对生活要求不高,只要有份工作就满足了。
美国政府对这500万非法移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也不能没有他们。把他们都赶走了,谁来干脏活累活。更何况他们的工钱都很低,老板们愿意用他们,只是表面上装傻。
所以在洛杉矶,你去沃尔玛,工作人员清一色的老墨老黑。只有在堪萨斯城,沃尔玛才是白人当服务员。
6. 纽约
纽约市由五个区组成,最核心的区是曼哈顿。曼哈顿长什么样呢?它其实是一个狭长的半岛。曼哈顿5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住着163万人。如果再往上看,整个纽约5个区790平方公里,人口827万。
曼哈顿岛上基本都是高楼了,有些楼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外表可能显得十分陈旧,好在美国人注重维护,内部的装修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里面住着还是很舒适的。你看看《老友记》就有大致的感觉了。
曼哈顿的房价自然也不会便宜了。一般2室2厅100平米多一点(使用面积),至少都是100万美元了,折算面积的话1万美金一平米起,高不封顶。
有没有便宜的,也有。就是面积小一点。类似于那种单身公寓,一个卧室的,价格也是1万美金一平米,总价50万也能买到。
美国有物业税。如果你在曼哈顿有一个100几十万的房子,一个月大概要交1000块钱。这只是一个大概数,根据房子的不同而不同。
那么曼哈顿居民的收入是多少?美国官方数据说,曼哈顿人均收入10万一年,号称美国首富区。我前面说了,在美国大部分地区,10万一年算高薪了,微软、Google给工程师才这个价。但是注意,曼哈顿因为富人太有钱了,因此普通居民也就"被平均"了,其实在曼哈顿,3-5万也是普通人的工资。很多行业,比如新闻、比如广告、甚至于金融行业底层非核心的岗位,也就是3-5万的收入。要在曼哈顿买房,压力在美国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更何况,曼哈顿的消费要比美国其他地方稍微高一些。
当然,普通人即便在曼哈顿上班,也不会在曼哈顿买房。房价贵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高楼挤在一起,生活太压抑了。所以,很多人跑到岛外的其它区或者新泽西买房。出了曼哈顿,房价会立即便宜很多。同样档次的公寓楼在曼哈顿要100万,隔了一条河的布鲁克林价格可以差一半,50-60万就能拿下。如果还是觉得贵,你可以去皇后区,价格还可以便宜一二十万。同时,纽约的地铁十分发达,上下班也十分方便。
7. 物价
以下是一些常用商品的大概价格(美元)----
* 355毫升罐装可乐,4元/12罐
* 橙汁,3-5元/2升
* 鸡蛋,2元/12个
* 鸡,3-5元/只
* 烤鸡,5-8元/只
* 猪肉,2-3元/斤
* 牛肉,2-4元/斤
* gala小苹果,1元/斤
* 香蕉,8毛/斤
* 葡萄,1-2元/斤
* 卷心菜,3-5毛/斤(蔬菜水果价格随季节小幅波动)
* 土豆,2-3元/10斤
* 黄瓜,0.5-1元/根
* 食用油,4-6元/升
* 西红柿,1-2元/斤
* 曲奇饼干,2-3元/个
* 小蛋糕、面包,<1元/个
* 20厘米直径的Cheese蛋糕,3-5元/块
* 万宝路香烟,3-5元/包
* 啤酒,1-2元/小瓶(酒吧价格5-6元)
* 星巴克咖啡,2-4元/杯
* 固定电话+无线网络,40元/月
* 手机,40-50元/月(包月)
* 煤气,10-20块/月(冬季近20元)
* 电费(含垃圾清理、扫街费),90元/月
* 高露洁牙膏,2-3元/支
* 海飞丝洗发水,6-7元/瓶(750毫升)
* 毛巾,5-7元/条
* 保鲜膜、锡箔纸,2-3元/卷
* 笔记本电脑,500-1000元/台
* 打印纸,5-6元/500张
* 圆珠笔,1-2元/10支
* 一般办公桌/电脑桌,100-300元/个
* Levis牛仔裤40-60元/条
* GAP T恤,15-30元/件
* GAP 外套,30-60元/件
* Guess,CK的衬衫,裤子,60-120元/件
* Nike,Adidas鞋子、运动服、40-80元/件
* Converse帆布鞋,50元/双
* Polo羊毛衫,30-60元/件
* Armani男士夹克,100-300元/件
* 西装,400-2000元/套
* Coach的背包,200-400元/个
* UGG的棉鞋,120元/双
* 肯德基/麦当劳套餐(汉堡+薯条+可乐),5-8元/套
* 一般的餐厅,10-20元/人
上面列出的那么多,有些东西的价格,可能会因为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另外,美国有消费税,大概为8%-10%,每个州不一样。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8元。吃饭要给小费,一般是税后10-20%。
总体而言,美国人月入2000-3000的话,日子还是过得去。你拿100元钱去超市,能够买上一推车的东西。过年过节去买衣服,你拿1000元钱也可以买不少。
美国的蔬菜水果相对要比鸡肉猪肉贵,因为蔬菜水果有季节性,无法按需大规模生产;再一个原因,就是有保鲜期。所以美国的沃尔玛很少卖蔬菜水果,因为无法实现全国物流调配。蔬菜水果一般都在一些地方性的超市卖。而且美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farmer's market。就像中国的赶集,都是定期定点的,农民拉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市中心来卖,很受美国人欢迎。新鲜而且品种多,当然价格也比超市里面的高。这些农民就是看到了大型零售商做不到的市场。
8. 税
美国人认为税很重,这也是他们骂政府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美国个人一般要交多少税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有一个返税制度。老百姓每年都要报税,向政府说明自己一年收入多少,该交多少税,已经交了多少税,然后政府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返回一部分税款。
就个人所得税这一块而言,一般3-5万年薪的人,1/3-1/4的收入都要用来交税(具体包括联邦税、州税等不同种类)。收入越高,个税越高。
在返税的环节,总体而言就是家庭负担越重(供房、有小孩),返税越多,有的甚至能够全部返回。而刚毕业的没家产的单身小青年,负税最重。
除了个人所得税,美国还有一个消费税。你买任何东西,都要交消费税,每个州税率都不相同。比如拉斯维加斯所在的沙漠地带的内达华州的消费税在7%左右,好像是美国最低,你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7块钱。而隔壁的加州则为10%,得付110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州都调高了消费税,调高1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税的收入就能增加10%还多,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目。当然,每调高一次,美国老百姓就骂一次,毕竟是在你身上拔羊毛。
除了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个人税负还有一块大头,就是物业税。物业税也是根据地区和具体住房条件不同而不同。同样有冗长的法律对住房的用途和档次就行分类,不同州的税率不一样,豪宅物业税最高,一般的住宅大概1-2%,2007年美国全国平均物业税率为1.38%。前面提到过的,你在曼哈顿有100 万的一套100平米房子,每个月大概要交1000多元的税。
物业税能够抑制投资购房,但是还是有钱可赚的。一套曼哈顿100平米的房子如果有2-3个卧室,一个月能够租2000-4000元,税后还赚1000-3000的样子。
美国的税是重的。算上企业税转嫁到个人头上的那部分,美国人收入的接近一半用来交了各种税费。
9. 中小学
美国的中小学阶段,都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当然也有私立中小学,质量也不错,不过一年可能要好几万学费,除非特别有钱的,一般人不会考虑。
公立学校按学区招生,所以美国人为了小孩的教育,也买学区房。美国虽然没有人为设立的重点高中,但是只要知道学校是在哪个区的,好不好大家都是明白的。
美国的中小学不要学费。但是其它杂费还是有一些,一年大概几百块钱。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那种黄色的大巴,美国电影里也很常见。而且小学生读书基本上没什么压力。
美国学生高中毕业考大学,都是自己申请的。每个人会申请好几所学校,有时会被它们同时录取,自己选择一个。申请的时候主要提交这么几个材料。一个是高中的成绩单、排名,第二个是SAT考试,相当于我们的高考。SAT在美国一年考7次,学生到了高二、高三都可以去考,只要在申请之前拿到分数就可以了。考砸了还可以把成绩取消掉重考。这两个是最主要的。美国的大学招生主要也是看分数,看排名的。某个大学如果要说我们录取新生的素质高,就拿出SAT成绩来比,或者说我们百分之多少的学生的高中成绩是排在前10%的。此外还有推荐信,你得过什么奖之类全都一起附上,这些就有一些水分了。
10. 交通运输
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有车,每年到DMV(相当于我们的车管所)去登记一下,几十块钱;每两年做一次尾气排放测试,也是几十块钱。此外没有政府方面其它的费用。考驾照,也是几十块钱,无需任何强制的培训,只要觉得自己会开了就可以去考。另外就是保险,就看你自己了,一年500-1000的车险都在正常的范围内。
油价也相对便宜,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大概600公里的路程,按照现在的美国油价,开600公里左右的油费大约在5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350元。而且美国高速公里几乎没有收费站。
飞机票也相对便宜,从东北角的纽约到西南角的洛杉矶,横跨整个美国,往返机票加上税费大约在30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2000元。所以即便是一个月1000-2000美元的低收入人群,出门旅游都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
11. 国土
美国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中国相当。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不太适合居住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天寒地冻的阿拉斯加,这个只有60几万人居住的州,面积比新疆还要大一点。
其次,美国西南地区,内华达、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大部分都是荒漠地带。西部其它的一些州,像犹他、科罗拉多西部、蒙大拿、怀俄明,很大一块是山地。那里除了部分地区有一些矿物和木材资源,或者适合搞一些旱地农业及畜牧业,居住环境也是不太理想的。这一块面积加起来(美国西部11个州,除了靠太平洋的加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以外的8个州)达220万平方公里,略少于西藏和内蒙古的面积总和(230万平方公里)。这么一大块地的人口总数却只有2100多万,与内蒙古相当。其中一半人口集中在凤凰城、丹佛、盐湖城、拉斯维加斯的四个大城市及其附近。
不难发现,美国广阔的西部地区,其实跟中国的西部也有几分类似。气候干燥,缺乏水资源。像拉斯维加斯就是建立在沙漠中的城市;实在生存不下去了,只好开赌场。不过这一大片地区有着大量的国家公园,像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公园都在这个区域内。美国人大概因为没什么历史,没有什么太多的名胜古迹,因此这些国家公园成为美国人旅游的首选。旅游业是这些地区很大的一笔收入。单单黄石公园一年的游客数量跟中国入藏游客相当。
那么美国哪些地区适合居住?或者说美国人住在哪里?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美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州为加州、德州、纽约州和佛罗里达州。这四个州人口总共大约1亿。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这四个州。如果再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其实十分集中。纽约州大约2000万人口,其中1300万是生活在纽约市及其周边的八个县当中(不包括邻近的新泽西等州)。加州70%人口集中在北加州的湾区和南加州的洛杉矶----圣地亚哥一线。德州的2/3 人口分布在休斯敦、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和奥斯丁四大城市圈。佛罗里达30%的人口住在迈阿密。
这里顺便附带说说美国的土地制度。美国从政府到个人都可以拥有土地。比如国家公园,就是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州公园(State park)就是州政府拥有的土地。这些公园无论是山区还是沙漠,都是政府所有;而政府一般会把路修通,对公众开放。有些土地是丘陵、森林、荒漠,没有使用价值,连观光价值都没有,政府也会把这些地圈起来,算作"国有土地"。所以像犹他、内华达这样"穷山恶水"的州,70%以上的土地都为政府所有,这样的地就叫做公共土地(public land)。
12. 拉斯维加斯
20世纪初,拉斯维加斯还是一个沙漠小镇。周围几百里没有人烟。气候十分恶劣,干燥,稍微呆上几个钟头,就能马上感觉到嘴唇和皮肤干裂。
真正让拉斯维加斯发家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在拉斯维加斯的边上建了胡佛大坝,形成了一个人口湖,这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胡佛大坝吸引了不少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二个是赌博业在内华达州的合法化。很多赌徒开始跑到山高皇帝远的拉斯维加斯去赌钱。所以拉斯维加斯在1940----1950年间开始了第一轮的发展。1900年的时候拉斯维加斯的居民只有25个人,到了1960年,拉斯维加斯的居民达到了6万多人。
在赌场正规化之后,拉斯维加斯进入了第二轮的发展。现在,市中心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一些大酒店,都是在这之后开始建造的。人们去拉斯维加斯玩,基本上就是逛这条大道,也不是很长。大道两边的酒店上面是客房,下面都是赌场。此外还有一些吃饭、洗澡等服务行业。另外一个就是演出。脱衣舞依旧是有的,但是拉斯维加斯估计考虑到长远发展,这些年一直在提升整体的文化层次,所以现在一些大酒店基本上都是正规的秀,不少都是挺有文化的东西,门票都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美金。脱衣服的场子基本上被挤到小巷子里去了。
发展到了今天,拉斯维加斯有50万居民。整个城市几乎没有实业,主要靠旅游、博彩和会展业。因此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去那里玩,住酒店、赌钱、看秀、吃饭;但是当经济不好的时候,赌场就空空荡荡了,很多公司的会展计划都压缩了。
除了旅游和赌博,不得不说拉斯维加斯的房地产。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维加斯也造了大量房子,相当一部分是酒店式公寓,吸引外地投资客。2001 年的时候,拉斯维加斯房价的中间数在12万美元,然后一路攀升,到了2006年最高点的时候接近30万美元。然后开始掉头,现在中间数跌到13万美元,而且下跌的趋势还没有停止。拉斯维加斯也是美国这次次贷危机的重灾区。
所以像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城市,本身几乎没有资源。走出靠旅游、赌博这样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应该是成功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行业,包括房地产,都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抗风险性非常弱。经济下滑的时候,人们可以不去旅游,但是吃饭的钱不能省。这就是此次经济危机为什么给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城市一个沉重的打击,而沃尔玛却能够在此波危机中,一支独秀,销售额稳步增长的原因。
13. 图书馆
美国每个地方,从城市到乡村都有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是属于地方上的,一般是属于一个县(county)或者一个市,由地方政府办。本地居民可以免费使用,只要出示身份证,证明你住在这里,就可以得到一个图书证,很快只要5分钟。一本书可借三个星期,还可以延期。图书馆在本地区有多个分馆,你可以在任何分馆借书,如果你所在的分馆没有你要的书,但是其他分馆有,你可以预定,他们会把书从别处调来。你借的书可以在任何分馆还,没有限制,很方便。
图书馆有各种书籍,较多的是小说,传记,其他的书多贴近生活需要,比如旅游攻略书,世界各地的都有,当然也包括中国。也有知识性的,历史地理,科学等等。
特别好的是,都有一个少儿图书部,里面的书适合各个不同年龄的孩子,从一两岁的孩子到十几岁,图文并茂,各种各样,种类繁多。
除了书,一般还有报纸杂志。多数有录像带,如今是DVD。主要是一些艺术性比较强,比较严肃的电影,以及科教文化等内容的记录片。有的还有音乐CD。图书馆有电脑,主要用于查寻图书,但是也可以上网,免费的。还有的图书馆出借地图,甚至小型雕塑,用于家庭装饰。
另外,有的大学图书馆也对公众开放,虽然要收费,但费用很少。
14. 绿卡
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读书和工作是比较可行的定居美国的两条道路。80年代、90年代来美国读书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理工专业。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相对比较穷,只有靠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过来读书。而美国大学里面,往往只有理工专业才会有充裕的资金招研究生。而且招的几乎都是博士。
中国人要留在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身份问题。学生身份结束之后,必须转成工作签证,它需要公司帮你申请。所以你不能像美国人那么潇洒地可以先不找工作,或者做个体户。你必须先要找到工作,而且公司要愿意帮你申请工作签证。否则就是黑户口。
有了工作签证,如果有人打算长久呆在美国的话,就可以考虑申请绿卡了。绿卡也是由公司帮你申请。所以你必须老老实实呆在公司,不能给老板发脾气说不干了,否则工作签证以及绿卡申请都会失效。所以对中国人而言,进大公司是理想的选择,大公司如果不裁员,基本上不会有不太开心的事情。而一些小公司,帮你申请了工作签证或者绿卡,就让你卖力干活,还压低工资,你有苦也说不出。不过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美国人公司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好一些;有些过分的老板往往是华人或者亚洲人。
申请绿卡有排期,就是申请的人多,排队等。但是每个国家都不一样。发达国家很快就可以拿到。需要等待时间最长的就是中国、印度、墨西哥这几个难兄难弟。911之后美国收紧移民政策,大概中国人要4-5年才能等到。所以现在从你来美国读书,到工作签证,再到拿到绿卡,将近要10年。
对于大部分靠读书来美国的人而言,走的都是这样一条类似的道路。有些人可能觉得太辛苦,那些也有捷径,嫁个美国人或者有绿卡的直接解决问题。
除了读书之外,如果有钱,可以通过投资移民过来。
附9,刨根问底:美国人不注重“拉关系”吗
现在随着中国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普通中国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来自各个国家的形形色色的老外。更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移民到国外居住和生活。这其中,很多人普遍认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勾心斗角,“拉关系”现象太过普遍,破坏了中国社会的公平竞争环境。而国外的人情世故相对简单,“老外”比较单纯,为人处事不像中国社会这样处处“讲关系”。其实这种看法却是着实看错了美国社会和“老美”为人处事的方式原则。美国人“讲关系”,“拉关系”的能力一点也不输给中国人。
中国人叫“关系”,美国人叫“network”,翻译过来就是“关系网”。其实有的时候,直接和老美说汉语拼音的“Guanxi”,美国人也听得懂。“guanxi”已经作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代名词被吸收进英语里面了,这道理就和日语中的“kawai(可爱)一样”已经成为了世界通用语言。不过有趣的是,中国人总是还会多多少少把“关系”看成一个贬义词,如果谁找工作是通过“关系”找到的话,总是会扭扭捏捏,讳莫如深;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概念完全不一样。在英语的语义表达和美国人的日常生活里,“network”绝对是一个包含积极意义的褒义词。美国人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光明正大的告诉别人自己是通过network才做成某某某事情,或者找到某某某份工作。而实际上,在美国找工作,尤其是想找到很理想的工作,network往往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这一点其实和中国倒也颇为相似。
哈佛商学院曾经开过一门叫做“Doing Business in China”(在中国经商)的课。课程节数不多,但是却很火,吸引了大批的有志于来中国经商投资的哈佛MBA学生精英们。连着旁听了将近一个月,发现这门课几乎没有将任何和business相关的东西,讲的几乎完全是中国的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哈佛的MBA课程是完全采用的Case Study形式,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称的案例分析。只不过最后,所有选取的案例和进行的分析都归结于一个结论,就是想要在中国经商投资,就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和中国政府的关系,和中国民众的关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课堂上也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学生,往往不免会觉得有些脸上无光和不好意思,不过课堂上的美国学生反而倒是对此不以为然,反而津津有味,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个人能力和个人奋斗固然重要,network和人际关系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美国,有句经典的话,叫做“智商决定是否被录取,情商决定是否获得成功”。放在这里的话,如果说个人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商的话,人际交往能力和“拉关系”的能力恐怕就要看情商了。而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学生的刻苦钻研能力只是综合能力的一方面而已,不懂得“拉关系”的“书呆子”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社会或许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在美国社会将意味着大量机遇的丧失。说起来也很讽刺,在“人情关系至上”的中国社会,“拉关系”往往被人所不齿;而在鼓励“个人奋斗”的美国社会,“拉关系”的社交能力反而往往是被高调宣扬和鼓励的。
美国人对于“拉关系”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的重视体现在很多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哈佛商学院了。绝对不是开玩笑,连美国人也都承认,哈佛商学院之所以世界顶尖,不仅仅是因为其教学水平,也因为哈佛商学院咖啡厅和休息室里的校友资源及network的机会。再拿美国大学来说,从校方到院系,从院系再到各种非官方组织,每年都会为学生创造形形色色的“network”机会。学期初,有各种方便学生快速互相认识的“Orientation”(说明会)和聚餐旅游活动。学期中,会组织各种校友返校聚会、以院系为组织的聚餐,或是干脆各个实验室、各个seminar(讨论组)的小型party等等。到了期末,往往还有最终的年度总结会。而所有的这些活动,几乎都是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的,你可以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可以仅仅是为了轻松休闲,甚至还可以仅仅是为了蹭一顿免费的晚餐。
听过一种说法,说美国大学教授的时间安排大概如下:1/3的时间从事各种network,1/3时间拉赞助跑项目找资金,最后1/3的时间用来做研究。有些华人教授正是因为难于融入美国主流社会,network的能力不及本土美国教授,往往导致了项目资金方面的短缺,因此才不得不以更加辛苦的科研工作弥补network方面的不足。所以才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学生在找导师时往往不愿意找华人教授,原因是在华人教授下做科研太累太辛苦。可见,即使是在美国学术界,network的功用也可见一般。
不过,中国的“关系”和美国的“network”虽有相似之处,其最大的不同点来自于中国学生的“关系”往往都是来自于家庭、父母的“关系”,而美国人则更加提倡通过发挥个人社交能力,积极外向地建立起自己的“network”。中国年轻人往往都是吃“父母饭”,被动的享受家庭内既有的社会关系网。美国的年轻精英们反而是利用各种朋友资源,特别是校友资源,积极的架构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网,这种努力本身也是对于自己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锻炼,这恐怕是中国学生亟待加强的。
附10,华人在美国拎不清吃大亏的几件事
由于文化差异,初来乍到,在美国的华人很多事情拎不清,吃亏不胜其烦。
1,出车祸也不敢迟到
黄太太开车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一早正在路上等红绿灯,不想她的车被一个20岁的愣头女撞了。本来这事应该等警察来处理,可黄太怕迟到,于是她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对方后就急急忙忙走了。事后,对方保险公司找黄太要她赔偿。黄太急了,明明是对方撞她,怎么要她陪。保险公司说不是你撞的干嘛要跑啊。黄太想不通她认认真真工作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对方不说实话。她哪里知道就算对方造事者实话实说,保险公司也会想办法逃避赔偿。再说,公司老板都会理解出车祸迟到这玛事。
2,生大病不敢告诉老板,怕被炒鱿鱼
某女在大公司实验室工作几年。忽一日查出得了红斑狼疮。她害怕公司知道后不要她了,干脆自己辞职悄悄在家调养。几个月调养的差不多了,她又换了一家公司,找了一个低档低薪工作减轻压力。后来她从朋友处得知她受美国法律保护,公司不但不能开除她还要允许她带薪养病。但是她错过了买保险的机会。美国保险公司不保生过的病,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只给没有病的人上保险。当然,她现在在等待奥八马的医疗改革。
3, 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
在中国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是的孩子。在美国正好相反,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华人父母打孩子陋习这些年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传统孝道还是有些影响。不要说打,即时有些父母训孩子口气过重,造成孩子情绪反常,学校发现后都会要求家长改进。严重者甚至闹上法庭与父母分开过。
4,怕离婚被老公甩后没人要
很多在美国的华人老公甩老婆,他们的底气是因为国内有个无穷大的女子候选群。但是被甩的老婆不知道美国有个无穷大的男子候选群。美国白男是接受华女的,近些年华女还很吃的开。白男也不在乎女的年龄婚龄有无孩子。还有一条,男人以为一离婚就把老婆“甩”了。岂不知美国婚姻法让你离得了婚离不掉责任。离婚后照样付抚养费,除非你跑回中国,美国管不着。注意,很多老外知道东方女子不在乎男人年龄,他们专找年青亚女谈朋友结婚。
5,  滥用的隐私权
华人邻居突然患癌,已是晚期。附近的几家华人动员起来,这个帮着送医院,那个帮着熬鱼汤。患者的老公忙着感谢帮忙的人,当然不忘了打声招呼不要告诉他人他太太患病这件事,他说这是隐私。乖乖,都病入膏肓没有几天了,他还要破密。该不是没有享受过隐私权,这个时候享受。要命的是几家邻居根本忙不过来,他们自己还要上班。有人把这事告诉了附近的中文学校校长,校长说“多傻,这事还保密”。中文学校马上联合华人教会介入,最后几个月的弥留之际,还有后事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估计还有很多事情,请大家补充。
附11,什么是美国文化的象征?
本帖最后由delic 于2010-10-22 19:55 编辑
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国哥特式》,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美国人还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的精神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

下载 (34.81 KB)
2010-10-22 19:53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自从自由女神像于1886年屹立于纽约湾起,它一直是对新到达的移民美国梦的许诺。
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坐落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附近的自由岛,是美国重要的观光景点。自由女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钢铁为骨架,80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据说塑像美丽的手臂来源于艺术家的妻子,而其沧桑刚毅的脸则取材于艺术家的母亲。

下载 (43.14 KB)
2010-10-22 19:53
芭比娃娃
玩偶王后芭比娃娃几乎是所有女孩,甚至成年女性心仪的玩偶。
创作芭比的灵感来源于美国一家玩具公司合作创始人handler夫妇的女儿芭芭拉,他们在一个德国的成人用性感洋娃娃的基础上于1959年推出了一个体面地道的美国娃娃芭比。具有讽刺意义的是,handler夫妇的女儿喜爱芭比,但他们的儿子ken却讨厌它。
第一批芭比娃娃是在日本制造的,参展的名目是“芭比少女的榜样”。但出乎露丝意料的是,“芭比”并没有被抢购一空,而是遭到了玩具经销商的冷遇。毕竟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一种冒险,经销商不愿意这样做,只是勉为其难地进了寥寥几个。
但市场证明了露丝的判断是正确的,摆在经销商货架角落里的“芭比”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买这种清新可喜的玩具,尤其是小女孩,对此更是极为热衷,第一年就卖出了35万个。

下载 (15.75 KB)
2010-10-22 19:53
《美国哥特式》
《美国哥特式》也许不那么出名,但画像中老屋上的哥特式窗户,尤其是那个农夫庄重的表情,还有那个长脖子的妻子使画家于1930年一夜成名。该幅画表现了美国农民庄重的自豪感。

下载 (19.87 KB)
2010-10-22 19:53
野牛镍币
野牛镍币1911年,由美国著名艺术家詹姆斯厄尔弗雷泽开始设计,1913-1938年间成产的一种硬币。也是艺术家对美国西部开发的牺牲品野牛和印第安人的纪念。镍币上的野牛和印第安人都以真实的原型进行创作。弗雷泽在创作野牛画像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大草原上已不再有四出现散漫步的野牛,只好到纽约中央公园的动物园里素描一只年迈的野牛,两年后,这只野牛以仅100美元出售,然后被宰杀取肉制皮,牛角也被制成了墙饰品。野牛镍币是当今很多钱币爱好者最想要收集的硬币之一。

下载 (13.07 KB)
2010-10-22 19:53
山姆大叔
美国人的别名,是一个大高个,白头发,留一小撮白胡子,身着深蓝色外套,头顶星星点缀的高帽的形象。
“山姆大叔”这一绰号产生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纽约州的洛伊城有一位肉类包装商,名叫塞缪尔。威尔逊。他诚实能干,富于创业精神,在当地很有威信,人们亲切地叫他“山姆大叔”。战争期间,他担任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军需检验员,负责在供应军队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
1812年1月,纽约州长带领一些人前往其加工厂参观,看到牛肉桶上都盖有E.A. U.S。的标记,便问是何意思。工人回答,E.A。是一个军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国的缩写。凑巧的是,“山姆大叔”的缩写也是U.S.,所以一个工人开玩笑地说,U.S。就是“山姆大叔”(Uncle Sam)。这件趣事传开后,“山姆大叔”名声大振。
美国人还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的精神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从此这个绰号便不胫而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出现过“山姆大叔”号召美国青年当兵的宣传画,流传很广。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
附12,纽约和上海房价试比高
纽约和上海房价试比高(一)
有很多国内的“大款”,出国进入LV或爱马仕等奢侈品店,习惯的开场白是“这个、这个、这个......还有那个,都给我包起来”,听到感觉很吓人。最近和朋友吃饭,碰到一个朋友的朋友,据说是进了爱马仕店,手一挥,“全部给我包起来”,着实把我吓着了。那天看到他点菜的那个样子,我估计此言不假。“把最贵的都给我上来”,以表达对所请对象的尊敬。我真想提醒他一句,这里是纽约,您老能不能悠着点儿。
暴发户,这些国内的暴发户相信很多海外朋友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触。海外朋友们看到这种行为所想到的可能跟暴发户们认为的有所出入。也许更多的人会看不起他们,会觉得这些人实际挺可怜的。他们为钱所害,注定生活不会幸福。我和我老婆都很欣赏本网博客里的黑老大和卓玛,因为我们都觉得他们是我俩见过的最懂生活的有钱人,很值得敬佩。反感暴发户心态,不是说钱不重要,也更不是嫉妒人家有钱,是看到那些所谓暴发户的有钱人过的猪狗不如的暴富生活,渐渐忘记了除了填饱肚子为什么赚钱。豪车洋房给人带来的是让人迷失了生活的意义。有了钱,应该像黑老大那样多读书,有点思想;或者象卓玛那样,有很多的爱好,让钱把生活打扮的更多彩。说实话,看到他们两位,让我和我老婆恢复了不少赚钱的动力。

纽约夜景(转自美国中文网网“起而行”博客)

上海夜景(转自美国中文网wjsdxtd博客)
今天要谈房产,从暴发户谈起,感觉比较贴切。因为目前很多或者说大多数国内暴发户,是因房产而暴发,并在暴发之后以上面买LV、买爱马仕还不如买白菜认真的心态买房。因为他们坚信,房价决不会跌,即使跌了,大家要死一起死。在那天看到爱马仕“全包起来”老兄的那个饭局上,听另外一个“大款”高谈阔论:中国的房价绝对跌不下来,你看看浦东,你看看陆家嘴,没有地了,除了填黄浦江,否则地价只会越来越高,所以我现在仍然买房,决不恐高。上海要建国际金融中心了,以后去上海的人会越来越多,你等着吧,再过几年肯定觉得现在的房价便宜得太离谱了。
我到纽约后看了很多房产,如果按照国内逻辑,太多房产值得投资。比如位于长岛城的一套全新公寓,宽大露台可以饱览曼哈顿中城全景(联合国、地国大厦、克莱斯勒尽收眼底),尤其夜景更是无以伦比,乘地铁距离大中央火车站只需一站路。房屋售价差不多900美元一平方尺(约9000美元一平米<套内面积>),17年免税。这种景观的房子在上海暂时还找不到,即使有类似的,售价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且面积是世界独创的“建筑面积”。曼哈顿中城的房产,三居以下均价在900-1100美元每平方尺(约7-8万元人民币一平米<套内面积>),三居以上就基本不是按平方尺来衡量了,没均价的概念,已经进入奢华的范畴。曼哈顿是个狭长的岛,南北100多条街(因为超过110多街再往上就不是好区了,可以不算曼哈顿),东西十四个大道。每条街步行约1分钟,每条大道步行约2分钟。因此整个曼哈顿步行一圈也就需要4小时。这里面还包含了大约占地面积有1/8的中央公园,也包括不算发达的中国城周围地区。也就是说这步行4小时一圈的区域里面大概也就剩下4/5的面积是有效的。其中,至少一半以上是写字楼。
以上分析可见,曼哈顿实际可开发利用面积非常有限,三面被河包围,北面区域已将曼哈顿框死。由此,曼哈顿已无多余土地可用。如果上海要建国际金融中心,那曼哈顿已经就是国际金融中心;如果浦东是中国经济之星,那曼哈顿就是世界经济之星;如果有人说全国的人都往上海挤,那可以不夸张的说,全世界的人都往纽约挤。如果说上海人收入高,那纽约的平均收入是上海的5-6倍,且生活成本越来越接近。现在上海和曼哈顿房价的绝对值已经非常接近了。而且纽约人正在担心房价会进一步下探,因为止赎危机似乎正在加剧。上海人似乎还觉得房价会继续上涨,所有调控都是纸老虎。
这种现象是为什么?为什么中国人不管有钱没钱都要玩儿命买房?即使注定要死,也都抱定了一同赴死的决心呢?今天没空了,下次继续说。欢迎大家讨论。
http://www.sinovision.net/blog/index.php?act=details&id=45821&uid=9789
纽约和上海房价试比高(二)
今天早晨岳母推开阳台门,马上又关上了。她没想到室内外温差那么大,问我是不是把房间里的空调打开了。我一直没开过空调。岳母觉得房子隔热效果太神奇了,一定是房子墙体特别厚,问我得房率的问题,觉得这么多电梯加上一楼大厅,算下来得房率肯定非常低。我说这里只算套内面积,所谓的“公摊”区域条件好,房子会更值钱,但面积只算套内的。开发商不可能盖一个50层楼不装电梯,要是楼道很窄或没有大堂,自然也卖不出高价格。
我和妻子来到美国后看了很多房产,和国内也说了很多美国房产的情况,岳母越听心里越没底,去年年底咬咬牙干脆把投资性质的那套房子卖了。虽然她特别喜欢这套房子的地理位置和户型,但还是最终决定卖掉。早晨谈到房子质量,岳母突然想起算笔账。把去年年底卖掉上海那套房子拿到的钱在股市里打新股(中签上市当天就全部脱手),不到一年,粗算收益大概已经超过10%,再加上去年年底上海的税收优惠(购买5年以内房产的收益税优惠),岳母估计加起来跟现在这套房子的实际价格比应该还是亏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她这一年打新股打得不亦乐乎,坚决不进二级市场,上市就立刻回收资金。没新股就存7天定期存款,这样几乎是零风险收益,不管卖房子是亏是赚,至少人很高兴,每次新股上市都很兴奋,也免去天天担忧房价的烦恼。自己住那套反正是不会卖的,所以价格高低根本就无所谓。
岳母卖掉的那套房子是95年建的,是一个国家机关盖的福利房,商品化之后几乎都卖出去了。据说质量还不错,听说这套房子过去住的是原来某单位什么级别干部。这套房子到现在不足二十年,状态已经不太好了。水管堵了很多次,墙皮也掉下来过。当初租给别人的时候隔不多久就会接到房客的电话,说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要修一下。只是因为房子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所以出租很容易。她不知道这套房子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会是什么样。比较我们现在这套快三十年的房子,岳母很感慨。她说看过我们的下水管道,很粗,而且是铜制的,别说三十年,再过一百年也不会有问题。
比较上海和纽约的房价,会越来越感觉不可思议。上海二手房均价已经超过2万/平米,而徐汇、卢湾、静安等都在三万以上,即便是长宁、普陀也都逼近三万,淮海西路地区的均价更升至5万。汤臣一品已飙至15万/平方米,动辄一套上亿。在全球最繁华发达的纽约,即便各路富豪名流聚集的曼哈顿地区,房价中位数为每平方米约为$1.2万,折合人民币其售价中位数为七百万人民币左右。而曼哈顿最贵的地段,著名的上东区其平均挂牌价格为$200万,每平米售价为$1.4万,折合为九万多元人民币,远远比不上汤臣一品。相比曼哈顿地区,纽约市其他地区如布鲁克林,皇后区,布朗克斯等价格则低得多。例如近年来发展非常好,广受年轻白领及艺术家等热捧的布鲁克林,目前的平均每平米售价为$3583,为人民币两万多元,房屋的售价中位数$524,744,大约350万人民币。而在皇后区,其住宅平均每平米售价仅为$2141,房屋的平均挂牌价格300万元人民币。如果算上15%-20%甚至更多的所谓得房率损失,房价之差一目了然。


举个例子,上面两张图是曼哈顿中城的一栋楼,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交通非常便利。室内健身房把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分开,每天免费健身课,空中游泳池甚至分大小两个池,独占一层外面跑道环绕,如果不想去中央公园跑步,在楼顶一圈塑胶跑道跑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所有健身设施,对住户和住户带来的朋友免费开放。一楼大厅富丽堂皇,大厅高度相当于3层楼。可以说完全是一个超豪华五星级酒店标准。目前每平方尺在900-1100美元之间。这栋楼里面的180度观景房,1400尺,约套内面积130平米,售价135万美元,约900万元人民币,每月税加维护费1850美元(除了电费,其它冷、热水,煤气等费用全包,不限量使用),约人民币12500元,每月房租5500美元,约3.8万人民币,净收益3650 美元,约2.5万元人民币,年净收益率为3.3%。据说在上海陆家嘴的中粮海景壹号,一套将近六千万的豪宅每月的租金为八万元,其年租金收入不过一百万,投资回报率在1.8%左右(没有扣除任何费用情况下)。
有一点要注意,在美国买房每年需缴纳房地产税,买公寓楼要每个月交维护费(相当于上海的物业费,不过一般含冷热水和煤气费,让你使用无顾虑,且华人用煤气一般比其他族裔多),这样算下来在纽约养一套房子费用不菲。如上面所叙,一套135万美元的房子,每年成本达到了2.2万甚至3万美元或更多。在美国如果你有钱,你可以住好房子,你可以租好房子,但您老人家可绝对不会空关着一套好房子。算得上豪宅的,每年各种费用一般不下5-10万美元,您即使有钱,空着心里也疼吧!如果不是什么豪宅,空在那坐等升值,您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哭了。
在纽约如果讲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应该是我们华人比较多见的自己有一套house,自住一层或半层,把其它房间全部出租的。一套80万美元的房产有华人能每个月租出5500美元,而且自己还住在里面,这种收益率是一般房产达不到的。而且很多华人只收现金,所得税也可以逃掉,真是会算啊。
在美国,即使你是家底不错的“富二代”,如果你没有继续使资产增值的办法,一般是富不过二代的。假如富爸爸在纽约给儿子留下一套类似汤臣一品的房产。儿子如果每年收入达不到300-500万元人民币,连税加房屋水电加维护费都交不起。如果想住这么一套房子,年收入550万元都得省吃俭用,500万元给房子了,您一般还得旅个游,住汤臣一品了,您老人家出去不好意思开夏历富康吧,好歹奔驰宝马,坐飞机您老也不好意思做经济舱吧。用不了多久就会搬出来,活得踏实啊。美国社会里面出现中国社会现在的看谁家有房才嫁女儿的情况非常少见。你现在家里有白宫那么大房子,如果你没有很强的赚钱能力你就只能搬出来,而且甚至连遗产税都不一定交得起。如果第二代不争气,“富二代”生出“穷三代”指日可待。不管穷人、富人,想手里拿一笔钱什么都不干,那你最好不要住太好的房子,否则用不了多久就破产,当然,太有钱除外。
后半夜续写,缓解牙痛:
今天是来美国一周年,晚上和全家搞了个简单庆祝活动,可能是吃上火了,睡觉前突然牙痛,疼得实在没法睡了。爬起来写点东西分散一下注意力,也许写博客比看电影管用。本来这些东西是要等到以后有时间再写的。
前面把纽约和上海房价进行了横向比较,还没有说完,下面把房价做一下纵向比较。纽约的房价在过去15年间实际也是涨得相当夸张的,尤其是曼哈顿地区,不能只认为上海的房价疯涨了。
还是以上面那个房产为例,我所说的那套位于6层现价135万美元的180度观景房,目前有据可查的1996年一套位于31层的成交价格是50万美元,97年30层56万美元(10层为50万美元),98年33层65万美元(19层55万美元,22层57万美元),99年32层67万美元(53层77万美元),2003年21层88万美元,2004年5层107万美元,2005年31层150万美元(16层130万美元),2009年27层150万美元。
以上数字应该可以出15年来纽约曼哈顿地区大致的房价变化,而且层高不同价差非常明显。金融危机之后房价收到影响,从数据看基本回落到了04-05年水平,但还是较96年上涨了2倍,31层的那套房96年至05年整整上涨了100万美元。下图是全美的房价走势图,与我上面举例中的数字基本吻合。

从图中可见,自动1991年1月之后,美国房价一直是一路上涨的,一直到发生金融危机才开始回调,但回调有限,基本回归05年水平。

上图是上海99年以来的房价指数走势图,因为98年开始房改,所以本图基本可以说明上海整体房价走势情况。可以看出上海房价上涨了4倍,这个数字就旧的,估计最新数字应该是上涨了4.5-5倍。

黄金价格从2000年至2009年增值将近3倍,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上海你拿着黄金而不投资房产那10年下来你亏了,如果在纽约你赚了。
忽然发现写着写着牙不疼了,就到这。
最后转载一段纽约和上海生活比较:
注:这里的价格比较是以汇率1:1为基准的。相对的是两个城市平均收入,纽约大约$50K;上海大约RMB50K。
吃:上海〉纽约。
吃的品种没法比,上海几乎各地小吃都有,外国餐馆也比比皆是,但说到高档次的外国餐厅,纽约还是有一定优势。价格:以收入为基准点的话,其实纽约的中餐馆是很便宜的,人均30刀的消费,在上海几乎吃不到什么。
穿:纽约〉上海。
应该说上海的时装业也是相当发达的,各类正装,休闲服,体育运动品应有尽有。但论其价格来就没有谱了,即使连班尼路这种牌子,一件T血也能卖好几十。而在纽约,CK牌子的内衣,10刀就搞定了。
住:纽约> 上海。
租赁:曼哈顿中城的一房一厅也不会超过4k/m,住河对岸的更用不了3k/m。而上海像样点的市区公寓都不只这个价。要是节约点的,jersey city, harrison那里的apt,都在1k以内。
买房:这个最没铺了:俺现在拿着美刀的工资都买不起上海的房子。上海市区二手房子,100m2均价大约需要300万。曼哈顿3mm可以买最高级的新式公寓的顶层了(100m2)。
气候:纽约〉上海。
上海冬天冷死,夏天热死,春天被黄梅雨折磨死。纽约的气候相当于大连,比较适合居住。
工作:纽约〉=上海
不比较汇率的话,两个城市的工资水平旗鼓相当,几乎都没有上限。但比较工作环境的话,纽约远好于上海。公司里的人事斗争少很多,工作时间相对宽松,即使对外来人口也相当包容。
(以上图片和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房子诚可贵猪肉价更高

“孩奴”继“卡奴”、“车奴”、“房奴”之后成为80后的又一重身份(图片转载)
(原创)前面两篇关于纽约和上海房价的文章,很多朋友参与了讨论。和网友的交流也是对我自己思路的梳理。下面我把我在上篇文章的留言串一下,把自己零散的思路顺一遍,希望能得到更多网友有价值的反馈。我这里想跳出房产,跳出为了生存而奔波的束缚,跳出周围人给予的思维定式的限制来探讨一下如何解决房奴,孩奴,卡奴等“奴”问题。个人认为,持有财产的成本变化是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资产的主要参考项。
各种“奴”的问题当然都是钱惹的祸。上篇留言中一位网友提到受教育与懂得赚钱的问题。不知道大家经验如何,我接触的多数有钱人还真不是受过多高经济学教育。说得难听一点,学经济的基本是给人打工的。如果有人想多赚钱问我大学学什么专业,我会劝他们学什么都别学经济(没有贬低和攻击经济学的意思,我这里讲的是普通人发财致富,不是学术研究)。因为经济似乎不是去学校里学出来的,如果要赚钱,知道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则就可以了。
管理学更是空的,我发现越高端的管理班越学不到东西,聘请老师超过每节课2000美元的,基本就已经是牛人的Party,上课是小,认识人是大。“同学”这个词在国内已经变成了牛人俱乐部虚假交际圈中所剩不多的真实,尤其是在异地或异国他乡的学习,互相了解可以达到一个高度,一期课程下来谈成几件大事不是梦想。赚钱不要求太高的经管知识,甚至懂的越多越赚不到钱。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放到中国会是玩笑。其实我一直也不相信巴菲特投资美国股市真的是完全看年报,每天在小城奥马哈吃点难吃要死的牛排(有朋友特意跑去吃过巴菲特必点牛排后的反馈),开一辆旧车按时上下班看看年报,就可以连续几十年多数时间立于不败之地。人成名以后,他接触的核心信息就会越来越多,很多别人不可能知道的信息在金字塔坚的人可以知道,我觉得在成功之后,巨额资本,人脉和信息的极大优势才是支撑他多年不败的要因(我本人非常敬重巴菲特,但不想神化他)。在近20年的中国,你要是只懂知识,你会发觉太多投资是在“博傻”。太重视看经济数据的人,会畏首畏尾,相反,一直勇往直前不懂思考的“老总”们如今早已是大亨。
包括我在内的多数人,没有在“博傻”中成为最终的大赢家,其实原因并不在于懂不懂经济,而是在于懂不懂时事。像任志强这些人,其实早把事情看透。说实话,就那么点事儿。还在为生计奔波的人也不必怨天尤人。把事情看透了,谁都知道房价怎么走。真看懂房价的人,不是对经济数据感兴趣的,而是能看懂时事,看懂近现代史的人。
可能很多人觉得眼看着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一心只想把钱投向房产,认为房产最踏实。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只想着投资房产。房子在世人眼中越来越重要,自己不一定也要一定有房。看着中国的世道是没房越来越难娶到老婆,也不要只想着要有房。这种阿Q精神不是麻痹,而是一种真正的“曲线救国”。如果你眼睛只看到房,你最后只会有最多1-2套房,或什么也没有。
像我一样刚从国内来美国不久的人,可能都对我们过去对一致性的强调和美国社会对个性强调的反差感受很深。我们从来都太强调一致性,文科考试要有标准答案,不这么答就考不上大学。慢慢所有人都一起向左或一起向右。所以多数人总感觉自己总是错过某一波机会。要生孩子都赶猪年,看股市好全进股市等等。房子是一个好的投资,但实际真正的远超过房子的投资都隐藏在人的“特质”性中。我有三位国内的朋友,都不炒房,但多年前已是富豪级。一位是玩古董相机的,这是他毕生的爱好,文革后期就开始收藏相机,有点钱就省吃俭用的买相机,生活非常简朴,他从来没想过要那相机赚钱。可是后来,他没想到他的这个爱好让他95年就在北京开上了跑车。还有一个朋友玩红木,收藏家具多年,开始也是省吃俭用,看到好的明式家具就想搬回家,开始没有钱,就拼命的写书赚稿费,拿到稿费就去买家具,最后实在没地方放了,就把增值很多但不是那么喜欢的家具卖掉,买房放家具。他做梦也没想到,金融危机前,他存了很多的海南黄花梨会比黄金还值钱,很久不联系不知道高点抛了没有。最神的一个朋友是玩石头,八十年代初开始收藏奇石,家里破破烂烂,唯一干净的就是他的藏品库,06年和我一起到挪威,看到一块石头觉得很好,他当时钱没带够,从我这借钱买下来,前段时间这块石头已经增值100倍,他增值万倍的石头有很多块。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喜欢什么,财富往往隐藏在你与众不同的追求中。对于普通人,如果你还是只看到房产和股票,那说明你也就是小财发到此而已了。

猪肉价格走势图
在国内很多人觉得除了房产不知道投资什么,如上所叙,实际房子在众投资中涨的属于中下水平,10几年平均长了5倍。只要是存在“稀缺性”的任何东西,都随着各路资金的大举进入而不断升值。如果10前买了一块猪肉留到现在仍然新鲜,你可能发现它的投资回报不一定比房子低。更何况猪是可再生的非稀缺性物资,假如再多一点点稀缺特质,投资回报当必然超过房产。老百姓苦于房价太高不敢投资,或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就是被限定在了除了房子和股票没有其他投资的框框中。股市二级市场风险太高,严重不透明,越懂股票可能越被套,因为庄家玩的就是那些受过“统一”训练的“行家”,这些人有共同的弱点和吸入抛出点。比如97年你有一笔钱,你不用来买房,而是拿这笔钱打新股,也就是一级市场,那97年一年就是将近平均70%的无风险收益。由于复利的强大作用,到今天,如果你只打新股不进入二级市场,相信总收益不会少于房价,而且几乎零风险(我所知道的,只在中国适用)。
有朋友看到国内有钱人多了,好车多了,觉得物价就相应高起来了。我觉得好车多少和物价高低没有正负相关关系,在美国想开好车绝不是梦想,最实惠你还可以买二手的。只要愿意吃苦,很快就可以满足很基本的生活。除了最高级的“金领”和“白领”,多数坐办公室的和政府工作人员工资比体力劳动低很多。快递公司开卡车的比大学教授赚得多很多是正常现象,管道工历来就是高收入阶层。好车多和房价高可能是间接联系,根源还是保护富人财富的基本政策在刺激经济和追求GDP的驱动力之下没有改变,资产持有几乎零成本。这个市场里面就看你能不能贷到钱,圈到钱,骗到钱,捞到钱,总之弄到钱,并投到市场里面去。因为资产持有零成本,所以资产就越来越值钱而没有上限。同样道理推广至石头和红木家具,推广到大蒜和绿豆,推广到古董字画。
美国在征收房产税的情况下,房价总体也是一路上涨,可能有人怀疑资产持有成本会真正对房价有深远影响吗?从上一篇文章的数据看,15年上涨了2倍,中国上涨了5倍。美国房价涨了很多,但没有黄金价格涨的多,这就说明了问题。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是大趋势,人类在出现金融这个罪恶的工具后,在初中期发展生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必然引起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不断下降。全球全面的国际贸易甚至会引起货币战争。在我看来,美国最近6000亿美元购买国债,就是货币战争的第一战,向国际市场抛出美元,强迫其他货币升值,一举解决政府缺钱和出口贸易两大问题。钞票是不会拿回来烧掉的,所有的动作就是“印”,看谁狠。中国还有一个办法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就是继续调整国内财富分配,国更进民更退,让政府更有钱,而实现这一步的可行方法是以实现公平为由征收财产税。国家聚集更多力量后,不管是在国际市场上抛出人民币还是抛出美元,只要手里的实际持有货币不远逊于美国,就好比拥有了和美国对抗的核武器。一般谁也不敢先动用核武。
时间有点晚了,今天草草收尾。有钱人有三条成财路线,一是为了生计,艰苦拼搏打出自己一片天地的;二是突然有点积累不知道往哪放,一不小心投对了地方;第三是自己对某种事物有追求,纵然碰壁也不断进取的。我们多数人是草根,每天生活着就想平平安安过过小日子,但你越是只看到钱,你就离钱越远。要把自己的热情释放出来,不管你是做小生意的,也不管你是政府国企的还是身居高位但身不由己的,把思维从枷锁中释放出来,你才真正的离财富越来越近。
纽约和上海房价试比高(三)
(原创)昨天的博友会,一位博友提到了我前段时间写的纽约和上海房价试比高(一)和(二),让我想起有的话还没说完。对比纽约和上海的房价,不能不说社会和人口结构发展的不同阶段。因为房子是超级耐用消费品,多数人买房是想留给子孙的,所以谈房价还得看的“远”一点,只看眼前或短期历史,那结论只有一个“买”。
从一个现象差异说起:上海的房产一般是按照“平米”为单位计算的,也就是在同一楼盘同一楼层同一朝向的大小不同的房子,基本是总价和面积正相关;纽约的公寓楼(尤其是曼哈顿)套内1300平方尺(约120平方米)以下的零居室一居室或两居室,同一楼盘同一楼层(美国不讲究朝向)总价和面积正相关,不过一旦到了三居室的大户型,面积就会立刻飞跃,比同一楼层的小户型单位面积价格可以高出甚至一倍。比如前面介绍的1928年建成的中央公园5大道的价值7000万美元的美东最贵房产,单位价格比平均高出甚至10倍。这种现象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
解释上面的问题,要从经济和社会变迁说开去。谈纽约和上海的房价,我首先把中国和美国浓缩到上海和纽约。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再过30-40年,老龄化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下,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短期看不会一直持续,甚至必须人为强力抑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进入老龄化社会,说得凄凉点,就是我这一代(勉强算是70后)已经老去,我们这代人的子女已经成人,他们甚至也已经有了子女。我们这代人中有很多是大半辈子房奴奴过来的,我们结婚的年代正逢房子暴贵,房产奇缺,无房不嫁女的时代。我们老去的时候,我们的子女到了结婚的年龄,我们还会是无房不嫁女吗?    我祖父那辈人,基本没有给我的父辈留下太多房,即使有房产,也因为孩子太多(少的3-4个,多的10来个)怎么也不够分。父辈们拼命努力拼得了一套房,但一不小心,我这辈长大了,我这辈人也要去拼一套房,奴了几十年,我的下一辈也长大了。假设我们的房产质量不错,都挺到了我们老去子女结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孩子面临的情况和父辈和我们有很大不同,因为孩子的总数大大小于早已老去的父辈和正在老去的我们的数量,我们的孩子再结婚,男女双方祖辈父辈留下或即将留下4套房将成为正常现象。那时会发生什么?我想至少应该不会出现无房不嫁女了。
我这辈人多数为房所困,就是因为我们这辈人一路上都处在变革的浪尖,可以说我们是被一路的巨变赶着向前走,但多数人都没有抓到点子上,没有乘风破浪而是被浪拍的晕头转向。
说回到纽约房产的公寓楼大户型单位面积价格远高小户型价格现象,可以推理上海的房价几十年后可能出现的小户型面临的压力问题。老龄化后,上海的我这代人的子女们会有相当多的人坐拥多套房产,现在的富二代生出富三代长大成人的时候不知拥有多少套房产了(如果国人投资房产劲头持续的话)。房产随着老龄化导致的人口自然结构变迁和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不断开发,中间必有一个拐点,这个拐点不用国家控制,国家也无法控制。
从房产这个层面上,我是失败者,至少没占到什么便宜。好不容易公司要分房了,我还辞职来了这片陌生的土地。我唱衰房地产已有多年,但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是错的,我现在变聪明了,不再唱衰短期房产了,我唱衰40年后房产,因为那时谁还会想起五楼今日留有这么一篇博文呢?
来了美国才知道牙齿多重要
其实也不是一来了美国就知道牙齿保健的重要。开始的时候只是看到美国人一口洁白的牙齿,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开口”。最近开始犯牙疼,疼得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才想起保护牙齿的重要。从7月份就感觉一颗牙有点不舒服,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今天牙疼得实在忍不住了,才去看牙医。
在曼哈顿中城找到了一个牙科诊所,因为从来没有建立过牙科档案,医生为我做了全面的X光检查。看到片子,医生问我是不是刚从国内来,明显是极度不注意保护牙齿造成现在的结果。
牙疼那股劲又上来了,写不下去了,转载两篇文章吧,希望大家能够拥有健康的牙齿。
转载一:保护牙齿,分享我几十年的人生心得
我几十年与蛀牙(龋齿)艰苦斗争的宝贵经验和痛苦教训证明,只有含氟牙膏和含氟漱口水才有防蛀作用。不含氟的牙膏,例如各种药物牙膏、木糖醇牙膏、含钙牙膏,都没有半点防蛀作用。使用不含氟牙膏,哪怕每次餐后都刷牙,刷得认真正确,用处也不大。口香糖更加没用。
人的牙齿是否容易蛀,在恒牙长出时就注定了的。有的人很少刷牙还常吃甜食,一颗牙齿都没有蛀;有的人每天都认真保护,从来不吃甜食,却仍然会蛀。这是由于前者的遗传基因好,身体容易吸收钙质,在长恒牙时,牙齿钙化很好,质地细密,牙细菌无法附着到牙齿表面上。后者牙齿钙化不好,本来表面就有细微的缝隙,牙菌斑很容易附着上,通过牙膏中的摩擦剂几乎不可能刷掉。甚至,你把牙齿刷得都磨损了,牙菌斑仍然无耻地牢牢粘在牙齿上。
老天从来就是不公平的。生为后者,天生就倒霉,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护好牙齿。如果你属于后者,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吃甜食零食还远远不够的。因为我本人原来就是这样严格自律,每天牙齿都干净得不得了,可是照样会蛀!必须使用含氟牙膏或者漱口水才能搞定!
氟化物防蛀原理(比较深奥,可以不看):口腔细菌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机酸。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粘附着的菌斑,细菌制造的酸能够长时间地跟牙齿表面密切接触。牙齿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它容易被有机酸溶解,生成磷酸氢根离子和钙离子向齿外扩散,被唾液冲走。氟离子被吸收后,通过吸附或离子交换的过程,在组织和牙齿中取代羟基磷灰石的羟基,使之转化为氟磷灰石,在牙齿的表面形成极为坚硬的保护层,使硬度增高,抗酸腐蚀性增强,抑制嗜酸菌的活性。
独家奉献我自己总结的保护牙齿的技巧(个人秘笈),这些秘笈,牙医是100%绝对不会告诉你的。
防蛀秘笈:
1、含氟牙膏刷牙后,含着泡沫漱口两三分钟,让泡沫在唇齿间流动,再吐掉。此时氟离子溶解于泡沫中,极易被牙齿吸收,尤其是微小蛀斑处。不要误吞。我靠这种方法,以前满口的牙菌斑,现在都没有了,而且可以巩固脆弱的牙齿。
2、刷牙方式,对于咀嚼面用横刷法,对于牙齿的内外两面(即舌面和颊面)用竖刷法。
3、每隔3天使用一次含氟的漱口水,漱口水可以深入到牙膏难以企及的牙缝深处,清除牙垢和牙菌斑。无需多用。
4、餐后刷牙。若无法做到,餐后用温水漱口,不能随便漱一下就吐掉,而是在口中用力漱100下,这样才有作用。吃零食后也要漱口。
5、含氟牙膏选用名牌的就可以,中华、高露洁、佳洁士均可。质地呈凝冻状的。注意看含氟量,国标规定:总氟量要大于等于牙膏总重的0.04%,并小于等于0.15%;可溶氟或游离氟则必须大于等于0.04%。一般用0.11%的即可,牙菌斑很多很严重的用0.14%到0.15%的,刷一个月,牙菌斑就会明显消失,坚持3个月,牙菌斑就看不见了。不要用增白牙膏,会使牙齿变脆!
6、对牙膏的使用体会:我以前用中华、两面针、黑人、高露洁,现在只用佳洁士了。以前牙齿还是有一点黑色的蛀斑,用了佳洁士后,一点蛀斑都没有了。网上有文章说佳洁士的氟泰配方,氟成分吸收率高。不过这只是我的个人体会,仅供你参考。
7、牙菌斑、很微小的蛀斑、很浅很浅的龋洞,用含氟牙膏完全可以彻底搞定,不需要填补!
防止牙齿磨损秘笈:
我只用极细毛(细丝毛)的牙刷,对牙釉质损伤小。
预防牙齿松动和牙龈保健秘笈:
1、每次刷牙时,用手指按摩牙龈,可以促进牙龈血液循环,有效防止牙龈萎缩和牙齿松动。手指是很软的,完全不会对牙龈造成伤害。方法:漱口后将干净的右手食指置于牙龈粘膜上,由牙根向牙冠作上下和沿牙龈水平作前后方向的揉按,依次按摩上下、左右的内外侧牙龈约数分钟。
2、多吃水果蔬菜,补充VC,对牙龈生长有好处。刷牙用温水,牙龈萎缩的速度慢很多!
当然,如果已经蛀成洞了,一定要及早填补!不然食物残渣在龋洞内产酸,牙刷又刷不到,会进一步腐坏你的牙釉质和牙本质,还可能引发牙髓炎。现在的填充物是高分子树脂材料,不传导冷热,照吃照喝。填好后,再用含氟牙膏。
很多人反映龋洞填充物过不了几年就掉了。这是因为,龋洞周围的牙齿由于脱矿严重,质地脆弱易碎,所以填充物容易掉出来。
让龋洞填充物不掉的秘笈:
1、含氟牙膏能够显著增强脱矿部位的质地,使它重新矿化变硬,补牙的材料就不容易掉。
2、不要吃太硬的东西。
对于氟的说明:
符合国标的含氟牙膏只要不吞入,只会被牙齿吸收,不会被骨骼吸收。国际医学界数十年的研究证明,牙齿局部氟化是防止龋齿的最有效手段,而且很安全。氟进入骨骼才会导致氟骨病。因此,含氟牙膏是很安全的,完全不必担心。吞咽功能不完善的幼儿不要用,高氟地区不要用,其它地方都可以放心用。五十年代美国的调查数据,每个美国人平均有15颗龋齿,后来大力推广含氟牙膏,现在几乎没有了。香港全民使用含氟牙膏,香港的牙医几乎没有蛀牙可以补。
关于美白牙齿:
牙齿健康就好,不要追求过分美白。大部分美白产品都是化学药物,会使牙齿变脆。健康的牙釉质本来就是淡黄色的,过分洁白反而有害。广告和电影上的皓齿都是假的。有些明星拍电影前使用了洁白牙贴,几个月内能够保持洁白。更多明星满口都是烤瓷牙。
希望我的这些秘笈能够帮助到你。我自己被蛀牙困扰了几十年,如同梦魇,看过无数次牙科,医生从来没有准确告诉我应该怎样做。我从小就非常重视牙齿保护,极少吃零食,每天都认真刷牙,饭后都漱口,却还是蛀,所有大牙都有牙菌斑和龋洞。2001年以后,自我摸索,才逐步摆脱了龋齿的折磨。我深刻认识到,医生只会给你治病,永远不会教你防病。
一口好牙,可以增寿10年,更能提高生活质量。真诚希望每一位中国人都没有蛀牙,笑容永远,国泰民安。
转载二:美国人是如何保护牙齿的
中国人说:“牙好,胃口就好”;而美国人说:“牙好,形象才好”。美国人经营挂在嘴边的话是:“护牙和洗手一样重要”。不少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反映,他们初来美国时,对美国人“烦琐”的护牙程序不习惯,但久而久之也学会了“美式护牙法”,受益非浅。
父母教孩子从小爱牙
对于美国人来说,爱牙护牙是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是从娃娃抓起的。美国的多数孩子从两岁起就建立了牙齿健康要案,记录日后每一次护理或治疗情况,这一档案将伴随着主人的一生。在美国,父母是孩子牙齿的第一责任人。按照美国牙齿卫生协会的规定,娃娃出牙前,父母必须要经常清洁他们的口腔,在每次喂食后,用儿童湿纸巾或专用指套清洁儿童的牙龈,刺激牙龈组织,同时清除食物残余;当孩子开始长牙时,父母应该用一把小的软毛牙刷轻轻为他们刷牙;当娃娃长到两三岁时,父母可以开始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甚至到孩子长到七八岁前,父母仍需教孩子如何刷牙和使用牙线,直到孩子具备独自护牙的能力。此外,规定还要求父母保证孩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让他们吃不健康的零食,避免孩子含着奶瓶上床睡觉,以防止产生蛀牙或者口腔内滋生大量细菌。
孩子上学后,可参加学校不同的牙齿保险项目,学校会定期对学生的牙齿进行检查和保健。关于费用,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规定,有些提供免费的牙齿保险,如纽约州;有些州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比如在人口最多的加州学习每学期交纳数十美元的保险费,就可享受多种护牙服务。
对保护孩子的牙齿,美国还有一些很具体的做法,比如帮助孩子及时矫正不整齐的牙齿(在美国很难看到牙齿不整齐的人);要求参加剧烈运动的孩子带上牙齿保护器,以免牙齿因意外撞击而受伤。
洗牙每年至少一次
在美国,爱护牙既是“硬性规定”,更是长期养成的自觉习惯,其中有两个好习惯可以说是终身坚持。一是使用牙线,每晚刷牙后,许多美国人还要用牙线清除牙刷不能的牙缝里的污垢;二是洗牙,许多美国人把洗牙当成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至少一年洗一次,条件好的半年洗一次。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是最早研究应用氟化物预防龋齿关成功付诸实践的国家。1944年,美国通过法律允许饮水加氟化物预防龋齿,目前已有2亿多美国人从这一项目中受益;另外,还有1300万在校儿童接受以学校为基础的氟水漱水项目。以氟防龋为主的口腔公共卫生措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美国1980年和1987两次全国性的口腔健康调查,5--17岁儿童、青少年无龋率已经从36.6%上升到49.9%。其实95%的5至6岁儿童没有龋齿。
为了拥有健康的牙齿,美国人每年要花不少钱护牙看牙。据统计,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牙齿保健上的儿大概在1000—1500美元之间,这还不包括牙齿的美容修复。美国大多数家庭购买的医疗保险通常包括看普通牙医的费用,涵盖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疾病,但牙齿美容一般不在保险之列。
牙套最低600美元
在美国,拥有整洁健康的牙齿是身份的象征,但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前段时间记者牙痛,去了洛杉机一家华裔牙医开的小诊所,先交了50美元的挂号费。牙医诊断说,造成牙痛的原因是牙齿破损,可以破损处安装一个牙套,最便宜的一个牙套600美元。牙医补充道:“请不要嫌贵,你要到美国人诊所,价格要翻倍”。由于在美国看牙昂贵,许多中国留学生就怕有牙病,有小病只能忍着,实在忍不住了才去就医。难怪不少留学生回国时往往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看牙。
看不起牙医的还有不少经济拮据的美国人,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些美国忍受不了牙痛的折磨时,只能跨越国境到墨西哥的4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去墨西哥的边境小镇护理牙齿。
除了投入大量金钱外,美国人看牙护要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公立医院看牙时往往需要排长队。记者的美国朋友查理说,他最近牙痛难忍,不得不去一家公立医院就医,下午3点去医院,到了第二天晚上7点才回家,整整用了27小时,另外一个朋友利丽说,她去看私人牙医时,往住要提前几天预约,如果正遇到牙痛,也要强忍到预约的那一天。有一回她实忍不了了,要求牙医提前给她诊治,牙医说:“我这病人太多了,忙不过来,你先吃止痛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