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和郑微浴血奋战:万亩菜篮子遭价格寒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7:55:19

10月中旬的一天,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永全路过距七顶山不过10公里的金州三里批发市场,发现这里停着一车一车的大白菜、萝卜待售,车牌全是“鲁”、“吉”等外地牌照,而菜价每公斤约0.5元左右,明显低于去年同期。“这下完了,本地菜卖不出好价了。”杨永全心想。因为此时,金州当地特别是作为大连菜篮子的七顶山秋菜还没有大面积采收上市。

    果然,从10月25日秋菜上市开始,其价格就一路普跌,至11月14日左右,以大白菜为代表的秋季蔬菜价格再现暴跌。七顶山街道这个万亩“菜篮子”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菜农期盼

    有个计划和指挥就好了

    11月14日,记者来到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梅家村。此时,这里的大白菜基本收完,偶尔还看到几个五六十岁的农民在地里“扫尾”,也就剩下一两亩地的样子。

    在田地里,记者遇到了67岁的菜农关圆恒和与他一起干活的侄女婿,他们正在往农用三轮车上装卖剩的大白菜。据关圆恒介绍,今年从3月下旬至7月初,这“头一茬”他种的是土豆,今年土豆价格不错,每公斤卖了2元钱。“下一茬”从夏天开始到秋天,他种了一半花菜一半大白菜。花菜开始价格不错,每公斤4元多,但过了“十一”每公斤只能卖1元。大白菜今年每公斤只卖了0.25元。关圆恒今年这两亩多菜地共收入12000元。

    谈起大白菜价格,关圆恒表示,往年也出现过大白菜低价的时候,“这大白菜动不动说扔就扔。”由于受韩国大白菜绝收、其他产地产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去年全国大白菜价格一路走高,达到历史最高点每公斤2元。于是,今年春天我市很多蔬菜产地都种植了春季大白菜,暴增的产量让大白菜跌回每公斤不到0.5元。

    七顶山街道朱家村的蔬菜种植示范户周芙华是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她种植的茄子品质好,销路不愁。但是,往年能卖到每公斤3元的茄子今年也只能卖到1.6元。周芙华听村里来自黑龙江的菜贩说:家乡的茄子都往大连这进呢。“尽管我们的菜质量好,但人家的菜比我们上市早,就把价格压下来了。”周芙华说,今年只有线豆价格还不错,一直保持在每公斤4元,“这种蔬菜种植面积很少”。

    “要是有统一的计划,大伙儿规划一下,你种什么,我种什么。统一指挥,让外地的菜少往这里拉一些,让车轻快点,少费些油,菜贩子少赔点。咱们这儿还能多卖两个钱。不像现在,他们赔钱,我们的菜也卖不出去。”关圆恒说。

    市场脉搏

    农民想把准很难

    在七顶山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广大农民其实已经有了市场意识。菜农关圆恒就表示:“明年不敢种土豆了,今年市场土豆库存太多了。现在种菜必须看电视、看报纸,研究市场,不研究你就是白玩儿啊。”但是,一个普通的菜农能够判断出市场前景、选择正确的种植品种吗?

    梁明全是梅家村的种植技术推广员,他告诉记者,由于看到相邻的老虎山村今年卖黄桃挣了钱,梅家村当地有很多农民打算种植黄桃。原本块八毛一株的桃树苗今年变得很抢手,卖到了5元一株。“可谁又能保证几年后黄桃还能像今年这样价格高呢。”

    同在一个村,有人种地不挣钱,有人种地能挣钱。梁明全今年种了20多亩地,其中十多亩大樱桃,三四亩桃子,5亩五味子,两三亩大棚葡萄,全年收入约15万元。据记者所知,这在七顶山地区还不是收入最高的农民。

    梁明全认为,很多人是“老脑筋”。梅家村有3000亩耕地,平均三口之家可有10亩地,在当地算是地多的,很多人都觉得种什么都能收些钱。再加上现在农村以五六十岁老年人为多,不能承受种蔬菜大棚的高强度劳动,因此村里3/5的地都是大田菜地,只能种白菜、萝卜、土豆等大路菜。

    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七顶山街道的几个村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模式——付家村以种反季的大棚葡萄而闻名;老虎山村以黄桃和大樱桃为主;朱家村以种植黄瓜和茄子最为知名……而梅家村目前只有三十多个蔬菜大棚,大部分地都是大田菜地。

    11月18日,梅家村村委会组织村民到邻村朱家村学习蔬菜大棚种植,希望村民能尽快转变思想,调整种植品种。不过,菜农关圆恒也表示,“农民没指望菜价一直高下去,只希望不要大起大落,菜农只管种地不用为种什么操心就行。”

    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看透的,指望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八亿农民把准市场的脉搏,很难。

    地方政府

    做好百姓做不好的事

    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大甸子位于七顶山街道中部,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市政府投资6000万元兴建的全市当时规模最大的“菜篮子”基地。

    带着菜农们的期盼,记者找到了身为七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杨永全。他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价格暴跌的问题,应该从全面、系统的角度,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现在是物资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流通。因此,解决农产品价格问题,这绝不是一个乡镇、一个市甚至一个省的问题,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农业信息平台。”记者在网上发现,真正全国意义上的农产品信息平台还未建立,不过,山东寿光等一些地区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信息平台。

    作为管理者,杨永全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百姓做不好的事”,比如农业基础设施的配套,防灾减灾等。至于其他,他觉得,“首先我们也不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第二我们也不能控制市场;第三对百姓种什么我们无权也不敢干涉。”

    据了解,今年,七顶山街道针对“卖菜难”实施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引进大商集团,与朱家村建立了“农超对接”,建立蔬菜直采基地。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蔬菜产量不断提升的状况下,“农超对接”只能解决部分蔬菜的销路,而对于价格他们也只能随行就市。

    杨永全说,蔬菜是菜农收入的支柱产业,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必须突破销售瓶颈才能让农民和市民共同受益。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建好“菜园子”,保证蔬菜的质量安全。目前街道对已经实施的大甸子万亩专业菜田综合治理工程计划进行了调整,以排涝、蓄水、灌溉、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努力把“菜篮子”打造成“铁篮子”。工程完成后,可以保证四季有鲜菜上市。

    眼下,最让杨永全耿耿于怀的是万亩“菜篮子”大甸子的综合治理工程所需约2亿元资金。对于这个每年只有1000多万元可支配收入的农业街道来说,这笔钱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在杨永全心中有一张“蓝图”,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菜农、果农和市民都受益:在七顶山地区成立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配送合作社、仓储合作社、批发合作社,直接把包装好的七顶山果菜配送到市内的社区菜店,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但这一切需要资金和土地的支持,还需要有好的合作社带头人。他说,要实现这张“蓝图”,并不容易,需要上级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

    大连农业

    前有“狼”,后有“虎”,中间还有个大市场

    大连所处的农业格局并不令人乐观,可谓前有“狼”,后有“虎”,中间还有个大市场。今年10月,全市蔬菜在田面积28.6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0.3万亩,设施蔬菜18.3万亩。秋季大白菜种植面积4.13万亩,大萝卜2.6万亩,大葱1.1万亩,甘蓝0.15万亩,其他蔬菜2.32万亩。截至三季度末,全市蔬菜产量达到196万吨。而与周边地区相比,大连蔬菜产量似乎“小巫见大巫”了。

    离我们最近的“威胁”就是山东省,这里已经连续十年蔬菜生产能力领跑全国。一海之隔,几乎每天都有蔬菜源源不断运到大连。2010年山东省瓜菜播种面积达3145万亩,同比增加99万亩,总产1.07亿吨,同比增加500万吨。去年秋冬至今年春季全省蔬菜产量625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40万吨左右,其中省内消费1500万吨,调出4750万吨。

    即使是在东北地区,大连蔬菜也承受着日益增加的产量压力。自从2009年吉林省颁布《关于加快推进棚膜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12年,全省暖棚蔬菜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年均6万亩的速度推进,大棚蔬菜产量达到500万吨。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吉林省棚膜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棚膜蔬菜园区。目前,全省大棚蔬菜生产专业村、专业乡发展到近500个,50亩以上的规模小区超过1300个。仅一个榆树市,截至2010年,全市集中建设了46个棚膜蔬菜产业园区,棚膜蔬菜大棚发展到40000余栋,面积2667公顷,其中普通大棚28500栋,温室11500余栋,覆盖15个乡(镇),年产棚膜蔬菜20亿斤。另外,还有露地菜31万亩。全市蔬菜年总产量达到225万吨。今年哈尔滨市郊区秋菜种植面积44万亩,比去年增长18%;总产量130万吨,比去年增长28%。

    蔬菜的定价权掌握在全国蔬菜产量最大的山东省手中,后来者吉林或辽宁其他城市对大连市场也虎视眈眈,再加上部分大连蔬菜上市时间晚于其他地区,即使品质再好也只能因“势单力薄”难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