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困就是睡不着:犬宜——中国农村的矛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24:26
犬宜——中国农村的矛盾
  筑思|文
  
  我看科林-琼斯著的《剑桥插图法国史》,说人类出现于公元前10000-9000年间气候变的较暖和的间冰时期,接着就是旧石器时代,也称狩猎者时代,驯狗就此出现,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样就给了我们一个信息——没有人类,就不会出现狗,出于打猎、警卫的需要没有发明“火耕流种”前的猎人把它们当作了伴侣。
  在此后漫漫的人类历程中,狗一直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忠实是它存在的条件。那么狗如果离开了人类会怎样?论语里有孔子累累若“丧家犬”,就是神会的描述。恐怕人人都不想做“流浪狗”乞尾街头,觅事荒野,也许对于它们来说同样是“‘活着’是一种最真实的信仰”,为了舒服的睡觉、快乐的奔逐,它们只得向主子摇尾乞怜。
  在狗的世界里,强食者只能一则够狠,俗话叫“人不怕死,鬼见愁”,但这是要搭上性命本钱的;二则仗势,对于彻底无产阶级的狗,除了牙齿也许就剩下巴结主子换来的气焰。狗若遇狗,便能压则压,不能压就仗势——唤来棍棒和砖头。
  哎,哥们,都是为了活着,多讨口狗食,无奈的权宜之计啊!谁愿意“狗仗人势”呢?但“大树底下好乘凉”“朝里有人好办事”,平头百姓就是被“带高帽”的欺负,做人如此,做狗不是?故称“犬宜”。
  
  总有人嗔责中国的“亲亲相隐”“关系网”,但不正是老百姓为了“活着”的“犬宜”之计吗?他凭借关系为难你,你不找点关系,靠自己的单手缚鸡可以吗?那你要问他为什么要找关系?问题是除了人性的那点贪婪外,他不找关系就永远抬不起头,没有起跳的平台,同时谁又跟你公平竞争?所以有棵大树为什么不躲雨、乘凉?挺而走陷,投机倒把,即便被雷打死,也总好比漫漫的雨淋日洒。
  熊培云《我的故乡因何沦陷》中投机资本结合无束权力,砍伐百姓乘凉的百年大树,某人痛斥村民“现在每家都有电扇如何还需要大树乘凉?”而这个“诽谤”却未免荒唐,试想如果真的是家家都有了电扇,还何需大树乘凉?
  但真的有电扇了吗?真的不需要大树了吗?恐怕不是。除非狗有了“神灯”,它才不会去向主人乞怜!
  
  补记:
  余英时在《西寻故乡》序中有《漂流:古今中外知识人的命运》说:“在近代以前的中国文学史上,作家的漂流主要有两大类型:乱离与流放。前者由於战争,後者则出於朝廷的贬斥。在第一流的文学家中,庾信、杜甫、陈与义代表第一类,屈原、韩愈、苏轼则代表第二类。”其实醒觉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知识分子一开始就因不吃“嗟来之食”,而被流放和抛逐;也正因为此,他们才能独立于管束之外,而时时敲打着醒世的木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08年9月6日星期六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