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擦脸油什么牌子好:55龙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09:00
龙城
  龙城
国土资源部授予诸城“中国龙城”称号。 据考证,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
目录
龙城的别称龙城齐齐哈尔(因原省会和书籍得名)龙城濮阳(因出土龙形图案得名)龙城太原(因出皇帝多而得名)龙城天水(因伏羲而得名)龙城湘乡(因有龙洞而出名)龙城诸城(因舜及恐龙化石而得名)龙城常州(因城垣传说皇帝而得名)一说与常州城垣形状有关二说出自常州民间流传的一则神话三说南北朝时出过十五个皇帝
龙城柳州(因河流及历史城名而得名)龙城朝阳(因文献及龙山而得名)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北最古老的历史名城
龙城南阳(元世祖驻兵见龙于此)古地名植物名称相关古诗——出塞出塞注释译诗小说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网络家族来源组成内部
龙城泸县(因龙桥、龙舞、龙雕得名)龙脑桥雨坛彩龙
龙城的别称
龙城齐齐哈尔(因原省会和书籍得名)
龙城濮阳(因出土龙形图案得名)
龙城太原(因出皇帝多而得名)
龙城天水(因伏羲而得名)
龙城湘乡(因有龙洞而出名)
龙城诸城(因舜及恐龙化石而得名)
龙城常州(因城垣传说皇帝而得名)一说与常州城垣形状有关二说出自常州民间流传的一则神话三说南北朝时出过十五个皇帝
龙城柳州(因河流及历史城名而得名)
龙城朝阳(因文献及龙山而得名)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东北最古老的历史名城
龙城南阳(元世祖驻兵见龙于此)古地名
植物名称
相关古诗——出塞
出塞
注释
译诗
小说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网络家族
来源
组成
内部
龙城泸县(因龙桥、龙舞、龙雕得名)龙脑桥
雨坛彩龙
展开
编辑本段龙城的别称
中国有十个龙城,分别是太原、常州、柳州、诸城、濮阳、天水、湘乡、朝阳、齐齐哈尔、泸县。值得一说的是,每个城市得名原因并不相同。
编辑本段龙城齐齐哈尔(因原省会和书籍得名)
黑龙江省是中国唯一一个名称中带有“龙”字的省份,1683年清政府设立黑龙江将军辖地。1699年,黑龙江将军驻地由墨尔根(今嫩江县)迁至齐齐哈尔,自此后200余年中,齐齐哈尔一直是黑龙江省省会,直到1954年黑龙江省省会迁至哈尔滨市,故齐齐哈尔有龙江府、龙城之说。清代学者魏毓兰曾著《龙城旧闻》 一书,讲述的就主要是齐齐哈尔建城之后的历史。此外,各研究东北史的学术书籍也大多采用龙城齐齐哈尔的说法。
编辑本段龙城濮阳(因出土龙形图案得名)
  
1987年在濮阳出土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据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中华龙乡" 如今的龙乡,如同晶莹的少女睁开惺忪的睡眼茵氲着青春的芳香以欢快轻盈地脚步迎接生命的拔节。
编辑本段龙城太原(因出皇帝多而得名)
  龙兴晋阳群雕
太原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497年。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自建城以来以来,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565年(河清四年),北齐武成帝高湛因晋阳城位于龙山之下,改汾西晋阳县为龙山县,隋开皇十年(590)复改龙山县为晋阳县。
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太原是龙潜之地。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
  太原龙山道教石窟
传说中的:
帝尧曾建都晋阳 。
大禹曾建都晋阳 。
周成王桐叶封弟把叔虞封到太原建立唐。
史实:
赵简子,赵襄子以太原为基地成就战国七雄。
汉文帝刘恒八岁来到太原为代王,16年后即位并开创文景之治,成就西汉盛世。
汉景帝刘启出生在晋阳。
司马氏先被封为晋公,封于并州,晋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
李渊以晋阳为据点建立前汉。
前秦苻丕在晋阳称帝。
  太原天龙山石窟
北齐高欢、高洋父子以晋阳为基地,建立东魏、北齐。
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封晋阳。
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号称“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为晋王,封晋阳。
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从太原起兵建立后唐,李存勖是又一位“太原公子”。
石敬瑭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晋。
刘知远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汉。
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
孟知祥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后入蜀建立后蜀。
后蜀皇帝孟昶出生在晋阳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北齐的高欢、唐代的李渊、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都是从晋阳起家夺取天下的。赵宋王朝怕再有人起来与他们争天下,于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十八日放火焚烧了晋阳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水、晋水灌了晋阳城的废墟。
  龙城太原
公元 979 年宋太宗赵光义以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分兵四路再次向北汉发动进攻,宋军冒死登城 , 昼夜攻击 , 矢集太原城如猾毛。北汉主刘继元在援尽粮绝的情况下,出城投降。刘继元投降后 , 太原人民以砖瓦为武器 , 继续袭击宋军。赵光义面对愤怒的人民 , 既痛恨太原城的坚 困难攻 ,又痛恨太原人民的顽强斗志 ,再联想起高欢、李渊及五代时三主起自太原的历史, 便认定太原是出真龙天子的“龙城”, 系舟山是龙角 , 太原的存在不利于他的统治。因此下令铲平系舟山的龙角 ,焚毁太原古城 ,晋阳城烟焰熏天,葬身火海的老弱妇女不计其数。而后又引汾水灌城,把经营千年的晋阳古城彻底毁掉,广大人民无家可归 , 充分暴露了封建专制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而不惜破坏古文化以及无视人民生命财产的残忍和元道。北宋灭北汉 , 毁太原旧城之后, 宋太平兴国初,在榆次县置并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阳曲县移治唐明镇 ( 即今大南门之西 ), 我们今天的太原城, 是潘美在唐明镇一带修建的,当时为了钉破“龙脉”使之永世不得翻身,全城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
金元诗人元好问在金亡以后,怀着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 , 登悬瓮山望见晋阳故城,深深感慨于北宋统治者毁灭晋阳城在防御外患上的失策,谴责其破坏行径带给人民的灾难 ,作《过晋阳故城书事》一首。
编辑本段龙城天水(因伏羲而得名)
相传在七千年左右,帝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甘肃天水)常年活动在中原地区,以木德王建都于宛丘(河南淮阳)。伏羲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在中原地区征服了许多部落,他集中了当时人们喜爱的几种动物特征创造了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待许多动物的综合体,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伏羲的另一功绩在于,他正姓氏,自姓为风,;制嫁娶,男婚女嫁;做网罟,教民渔猎;画八卦,代替结绳;造琴瑟,功成作乐;定官职,分理海内……从此,我们的先人从荒蛮转入了早期文明。龙,是汉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汉族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天水早期名称叫上圭,上圭是由春秋时圭县演变而来的。“天水”是当地历史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三年。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3000年前,天水“山水秀丽,林木密茂”。秦末汉初这里,连年干旱,繁华,富饶的上圭县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传说,一夜红光闪耀,大地震动,天上河水倾泻而下,形成一湖“天水湖”。“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天水井”。汉武帝得知后设郡“天水郡”。天水别称秦州。秦的来源,是由种植禾(即毛谷)而来的。西周时,孝王“封其地为附庸,邑之秦”给伯益之子非子,始叫“秦地”。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秦国的开端。天水是“秦”的发祥地。唐盛世时,秦州是我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唐玄奘西去取经,曾“过秦州,停一宿”。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弃官,挟家带小,赴秦州避乱。天水另一古称“成纪”。成纪得名与传说中伏羲氏有关。称天水为“龙城”是自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汉书.地理志》也载,天水郡有成纪县,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
编辑本段龙城湘乡(因有龙洞而出名)
相传远古之时,涟水河有一条孽龙。孽龙常常作恶,每每挟风雷,掀波浪,暴虐两岸,两岸生灵为之涂炭。人们惊恐且无助,只得于每年农历二月龙抬头的日子,杀猪宰羊,祭祀水伯、河神与孽龙,以求平安。
  湘乡观音
某年端午节,人们依俗燃艾蒿,煮雄黄酒,以庆节日,午后,涟水河中龙舟竞渡,两岸观者如潮。突然孽龙又出作恶,刹那间平地突起怪风,乌云密布,天昏地暗,随即河中波涛汹涌,大雨倾盆而至,龙舟倾覆,未及上岸者只得潜水而逃,而岸上观舟者只恨爷娘少生了两条腿,狼狈逃窜,沿何遗履弃冠不计其数。河水漫灌,两岸顿成泽园,人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四野一遍号哭。危难间,天空飘来一阵仙乐,一朵祥云托着一白衣妇人,手持净瓶杨柳飘然而至。有识者曰:此南海观世音也。随着妇人手中柳枝轻佛,暴雨骤停,乌云急散,河水尽退入河床中。妇人即呼唤孽龙,要它随妇人同去南海,坂依三宝。孽龙见妇人破其妖术,恼羞成怒,不仅不受点化,反张牙舞爪,催浪而来,扑向妇人。妇人即现法身,身高三丈,肩披缨络,顶放金光,脚踏莲台,千手千眼,眉心开一慧目,“放射慈光罩定孽龙。岸上众生,见菩萨降服孽龙,皆望空拜倒,求菩萨为民除唐,菩萨以一手化成金刚杵,往下击来,地下顿现深井一口,菩萨再以腰间半根涤带化作铁链,将孽龙锁入井中,河中风浪顿息。众乡民怕孽龙冲出为害人间,集资在锁龙之井口上,塑当日所见菩萨之法身,保存至今,相传每当风雷之时,可闻到井中隐隐响声,人传言是孽龙欲借风雷而出,但被观音菩萨法身所镇住。并改湘乡为龙城。自此,湘乡风调雨顺,不旱不涝,成一方福地,皆言是观音菩萨所赐,两岸人们对菩萨感恩戴德,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期间,云集云门寺,拜佛许愿,祈求平安。
最大最久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在云门寺。欢迎大家去云门寺朝拜祈福许愿。最大最久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望大家遵守寺庙规矩,心诚则灵,入寺主动购门票,票款用于维修扩建寺庙。不得在寺内打架、吵架、闹事、吸烟、乱扔垃圾等。切莫冒犯神灵,违犯寺规。
文明敬香:不燃鞭炮不烧纸,不点蜡烛讲环保,提倡香花果供佛,菩萨更会保佑您。燃鞭炮影响寺庙清静,纸、蜡烛污染环境不提倡,要烧好香(檀香),不宜烧大支长香及大把劣质香,提倡水果、鲜花供佛,请居士带头推广。
多做好事,不做、少做坏事。佛佑善人,好人今生、来生都有好报。最大最久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望各位善男信女共同护持好千年古刹云门寺,功德无量。
另一种说法
  湘乡龙洞
湘乡是是座古城,自秦设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郊有一龙洞故又称龙城。龙洞位于湘乡市龙洞乡,境内有一条长达千余米的石灰岩溶洞。在北距韶山毛泽东旧居8公里,南距湘乡市城15公里的庵子山中有一个奇洞,传说为龙所居,故曰龙洞。现在的湘乡市龙洞乡因此而得名。
相传一条数千年卧伏于庵子山中的巨龙,耐不住深山石洞中的孤单寂寞,受不住修炼的千辛万苦,等不到修行期满便携珠强行破洞登天,终未成功。结果珠错道西北,死于现属湘乡白田镇的皂水,在那里留下一个“干杀龙”的地名。龙无珠,盲目走向东南 ,陈尸现属湘乡龙洞乡的泉湖地域,在那里亦留下一个“干杀龙”的地名。据说当时人们用30床竹簟盖龙尸,可见龙身之大。此地有块叫“龙头大丘”的稻田,顾名思义是这条龙尸头部摆放之处。从皂水和泉湖两处相同的“干杀龙”地名推测,这条龙和替它引道的珠均是因渴而死。如果此说在理,那么,这条龙的水哪里去了?当地老人云:此龙未成正果,性子又急,一出洞就把水尽数带出,冲倒洞前的一座小山,不仅造成了一条深达数米,宽达数米,长达数百米的沟壑,同时也造成了它自己的悲剧,功败垂成,令人叹惜。
湘乡龙洞的特点是洞里有洞,大洞串小洞,小洞连大洞。头洞甚大,高约10余米,宽约10米,长约在30米至35米之间,可纳数百人。洞门上方悬一吊石,舌状,约有2米多长,1米多宽,传说为龙舌。石笋如床如锅,千姿百态,令人神往。20世纪50年代两次土炮,炸去十之六七,雄伟状色减大半。四壁光滑如绸,有人说是龙舌之功,千百年来竟无有疑者。 尽管传说相当美丽动人,但从地质学的角度看,龙洞也不外乎是一种“喀斯特”现象,石灰岩的碳酸钙质,长期为水溶解而形成的“溶洞”。有人由此断定,很古的时候,庵子山大概是一片汪洋大海。
毛泽东的外婆家位于湘乡白田镇
在龙洞乡还有两处伟人旧居。
龙洞乡泉湖村陈赓旧居
龙洞乡楠香村谭政旧居
编辑本段龙城诸城(因舜及恐龙化石而得名)
诸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汉初年设东武县,隋代改称诸城,历史上曾称为密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任密州太守两年,在这里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千古名篇。苏轼曾有“至今东武汉,十万人家尽读书”形容诸城人对文化诸城名人辈出,孔子的学生、女婿公冶长,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东阁大学士、书法家、宰相刘墉(刘罗锅),《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四库全书》总裁窦光鼐等都是诸城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涌现出了王统照、臧克家、陶钝、王愿坚等一批文化名人和崔嵬、李仁堂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党的“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也诞生在诸城。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中小企业改制、110为民服务联动等闻名全国的“诸城经验”。
诸城龙文化特色鲜明,是全国甚至是世界上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市境内埋藏有非常丰富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种属繁多,门类复杂,其中有小巧的鹦鹉嘴龙、凶猛的霸王龙、高大的鸭嘴龙、笨重的蜥脚龙、原角龙和兽脚类恐龙蛋等。目前,全市已在十几个乡镇发现了近二十处恐龙化石点,以市境内西南部的“龙骨涧”最为有名。1964年至1968年,先后在此进行了10次挖掘,共采化石50余吨,至少包括10个鸭嘴龙个体。现已在北京、天津、济南和诸城等地装架起四具恐龙化石骨架,其中位于诸城市恐龙博物馆内的“巨大诸城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鸭嘴龙化石骨架。因此,诸城被称为龙城。
编辑本段龙城常州(因城垣传说皇帝而得名)
关于龙城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与常州城垣形状有关
据史料记载,明隆庆六年(1572年),常州知府施观民在今局前街小学校址建龙城书院(我就在这念小学,这个书院是江苏省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印象中学校曾用它做过生物教师和教师食堂)。书院取名龙城,可见在400余年以前,常州就有龙城之名。唐代诗人王昌龄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七绝·出塞》)之句,可见,全国有龙城之称的决不止一个,关于龙城由来,一般是依据“地有龙形,故曰龙城。”这就为考证常州龙城由来提供了佐证,常州历代为郡、州、路、府治,地位重要,但地形并不具所谓龙形。常州城墙最早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公元892年,唐时建“内子城”,城周长约2余里。五代十国时,于921年筑“外子城”,城周7里,高2.8丈,“方直雄固”,号“金斗城”,诗云“毗陵城方如金斗”。936年又增筑“罗城”,城周27里,高1丈,东从水门桥沿大运河向西,经德安桥、广化桥,延北至西新桥、青山桥、小东门桥复至水门桥。这样常州市形成了重叠的三道城墙。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大将汤和守常州。汤和守常州的第一件大事是于1369年修筑新城。五代时筑的罗城“大而难守”,汤和将东南西三面城墙缩小,置7个城门,城墙高2.5丈,城周长10余里,所谓“新城”。这样常州从晋太康年间筑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年间,先后修筑过四道城墙,即内子城、外子城、罗城和新城。常州民间曾流传这样的歌谣:“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禁城,三套环河四套城”,而常州龙城的由来很可能与城垣有关。四道城墙中,罗城、新城都十分像龟形。罗城的头部伸到朝京门外原石龙咀处,龟尾在今水门桥的通关门。而1369年筑的新城,更像一只昂首爬行的乌龟。北面青山门处似龟的头部,南面德安门处似龟的尾部,东北面的和政门(即小北门)、西面的朝京门(老西门)似龟的两只前爪,西南面的广化门、东面的通关门(东吊桥西)似龟的两只后趾。青山门外一个半月形的瓮城,似为龟的食盆,青山门附近有两口水井似龟的双眼。好一个活脱脱的龟形城垣。古人称龟为龙种,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称龟城而称“龙城”。清光绪《武阳志余》载“吾郡古号龙城”。此为常州“地有龙形,故曰龙城”之说。二说出自常州民间流传的一则神话
关于“六龙城”传说。明代邹忠颖《高山志序》曰:“六龙阴聚于毗陵。右以铁瓮诸山,左以利城诸山,若东西户屏。”这是从地形上说常州是藏龙之地。“六龙阴聚于毗陵”,出自常州民间流传的一则神话。传说在秦朝时,常州郡城西北数十里地,有一座九龙山,山上有一座古庙,庙里的当家和尚叫弘智。一天晚上,人世间独自在方丈间念经,忽然听得“吱呀”一声门响,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此人生得高头大耳,黄发、黄眉、黄须,身穿杏黄色官服,脚蹬黑色厚底靴,俨然有上界神仙风度。弘智和尚见了,连忙站起来施礼道:“仙家深夜到此,有失迎迓!”来人道:“长老请了!我乃东海龙王长江妃子所生九太子也!六百年来,我和八位兄长奉命镇守这一带群山,我是这里九龙山的山神,前些时,秦始皇赶山,把我八位兄长的山头号都赶跑了,他们不敢同始皇帝斗,却又舍不得离开这里,于是都想来打我的主意,准备抢占我的山头,看来最近必将有一场恶战。为此,今特来祁求长老,到时务必率领全寺僧众,鸣金击鼓、助我作战。切记切记,后会有期!”说罢化作一条黄龙腾空而去。
弘智一惊,睁开眼睛,才知刚才做了一场梦。尽管梦中山神的话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心想是做梦嘛,何必当真,便熄灯安息,一宿无话。次日,又是平安无事,他就更加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第三天,正是五月初五,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九龙山上百花齐放、 景色宜人。弘智和尚吃过中饭,山下山上、山前山后,四处转了一圈,一时感到有些倦意,双手仰天打了一个“哈欠”,正想回庙里午睡,突然看到天空中狂风骤起,滚滚的乌云从四面八方拥来,一下子便遮去了太阳,盖没了山峦,只见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顷刻间暴雨哗哗地倾盆而下,弘智见此光景,当即想起那天梦中山神的嘱托,心想莫非真的群龙来夺山了?!便急急忙忙跑回庙里,吩咐香火、匠工在山门中敲锣打鼓,自己率领全寺大小和尚一起集中到大雄宝殿,众僧齐声念佛诵经、击鼓撞钟,不多一会,悬挂在大殿右手的铜钟发出了“当!当 !当!……”宏亮的钟声,盖住了呼啸的暴风骤雨,震撼着山岗,持续了约莫半个时辰。突然,天空中豁然开朗,祥云驱散了乌云,巍峨的九龙山又沐浴在温暖的金色阳光之中了。
当天晚上,弘智和尚和往常一样,焚香默坐,慢慢入定,他眼睛一眯,看到山神菩萨又来到他的面前,笑嘻嘻地说:“今天中午,群龙前来攻山,我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败北,多亏你及时率众以金鼓相助,得以转败为胜。现在两条为首的恶龙已往宜兴山里,其他六龙都已逃回郡城。我今天来除了感谢你,还请你前往郡城安抚我的六位兄长。尽管他们无理,我却还是有情,希望他们在城里安居乐业、为民造福,切勿无事生非、自相残杀,每年五月初五,可在云溪相聚……”说着又化作一条黄龙腾空而飞了。
弘智睁开眼睛,觉得似梦非梦,却又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清早,他便急急忙忙来到郡城,一面化缘一面寻访六龙踪迹。他从县前转到府前、城南寻到城北,日复一日、夏去冬来,眼看将近一年,尽管勿曾寻到“龙迹”,却在老百姓中间散布了六条天龙降临常州的消息,城内云溪两岸的居民们就集资建造了一条五色龙船;东门外头的百姓听见了也不落后,同样募捐集资,建造了大小青龙船各一条;西门的群众知道了,也集资造了一条金龙船和一条白龙船;北门的百姓则造了乌龙船。到了五月初五那天,城内城外的六条龙船一字形排列在去溪中段的白去古渡,观看的百姓无法计数。看客中间不知那位喊了一句:“六条龙船真好看,为啥勿划将起来比比看!”这话提船上的水手,大家争先恐后地向前划了起来,真是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从此,五月初五划龙船,“去溪况渡”的风俗便在常州流传了下来,延续了二千多年之久,郡城便被称为“六龙城”,常州也就有了“龙城”的别名。三说南北朝时出过十五个皇帝
南北朝时期常州出了齐、梁两代15个皇帝,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传说常州古有龙气,因而出了这么多皇帝,所以又说常州为龙城。
上面各种说法,是讲常州龙城之名由何而来,但龙城之名又始于何时呢?
据史料记载,明隆庆六年(1572年),常州知府施观民建“龙城书院”,书院取名龙城,可见,常州400多年前就有龙城之名(然而仅凭一个书院之名就妄下推断是站不住脚的)。清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三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礼佛,并御笔题写了“龙城象教” 的匾额。皇帝是一国之君,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他能为常州之寺题写“龙城象教”大匾,便足可表明连当时的皇帝都对常州称作龙城给予了确认。
  
新说“龙城”
常州除了天宁寺,清凉寺之外,其实在新北区还有一寺,名为“龙泉寺”。庙无一僧,只有数居士供奉,鲜有人知,而今偶进其庙。见一石碑,上述寺庙来源。大致为“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保皇位子孙代代相传,故而担忧异人争位。军师刘伯温精通天文地理,风水卜算。一日朱元璋协同刘伯温至毗陵(常州)。见有紫气在此集聚,刘伯温曰:此处为胜地,日后定出帝王,必须掘井填龙。朱元璋赶紧差数工掘井,但每掘一半,一夜后,挖掘处又自然被水淹没。众工束手无策。于是差之,一天内井掘成,掘井工具抛入井中。次日却是血红于井。井水红,黑,白三色分明。传为三龙吐珠。 障见此处果为龙盘胜地。心想日后必大发为龙城。故而安一庙,名为'龙泉寺'奉之,以佑其皇位。因井之外型三环  
相居,故而名为三井。三井而此闻世,井相传至今。”
据此石碑,龙城之源来又新添一说。
编辑本段龙城柳州(因河流及历史城名而得名)
柳州,秦属桂林郡,唐贞观八年(634)始定名至今。清如漓江宛如玉带的柳江穿城而过,因“八龙见于江中”而被称为“龙城”;  
南朝梁代大同年间,南方的马平郡即今柳州市,始有传见“八龙见于江中”,柳江周水因此改名为龙江,于畔建龙城县即今柳州柳城县。唐贞观年间约公元634年,马平城址迁于今柳州河北半岛城中区,依柳江而建,故名“柳州”,此始,柳州称“龙城郡”,柳宗元的诗句中也称柳州“龙城郡”,上下相习,龙城柳州成为历史的凝固。宋徽宗时,柳州郡号“龙城”成为沿袭定制,《宋史》:“柳州龙城郡”。从历史的角度说,虽然朝阳或者其他地方或曾名龙城,但是绝对没有这个郡称,加上朝阳市并非地理上原来的“和龙城”“龙城县”,所以公共认可的历史和文学认为龙城是柳州的一个别称。文人骚客的诗句也似可为证,元陈孚《柳州道中》:“荒哉秦象郡,痛矣柳龙城”,不一而举。柳州的龙文化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在各个地名上面,柳州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名“龙城路”;多处名胜风景名字与龙有关,“龙潭”“老龙岩”“龙壁山”等,不难发现柳州人对龙的特别感情。至于其他的各个地方别号“龙城”,实乃牵强附会之举,缺乏历史根据和渊源,龙城柳州,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
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
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编辑本段龙城朝阳(因文献及龙山而得名)
朝阳是一座历史名城,自西汉起就设置了郡县,朝阳古代文化源远流长,鸽子洞古人类遗址证明,早在 10 多万年前朝阳大地已有人类祖先繁衍生息。境内牛河梁遗址,证明这里早在 5000 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 1000 多年。近年来,在朝阳境内发现的鸟化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大量发现的一亿三千万年前的鸟化石,填补了世界生物进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它证明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鸟类的祖先是在中国,在辽西的朝阳。朝阳人杰地灵,数以百计的宝塔古刹点缀着山河大地,使朝阳充满古文化的深邃魅力。
朝阳的历史文化在辽宁省以至于国内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独特优势。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了朝阳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如今已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朝阳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1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喀左县水泉乡大凌河畔发现的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北部最早的古人类聚居地。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和动物化石、打制石器和灰烬层表明,当时的远古人类在这里已经从事狩猎、采集并用火熟食,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在今建平县发现的古人类上臂骨及肱骨化石表明,距今四五万年前,朝阳大地上出现了与现代人体制征相似的原始“新人”——建平人。 据1979年喀左东山嘴祭坛和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牛河梁女神庙、积石冢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生活在朝阳大地上的原始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迈入人类文明社会的门坎,出现了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从积石冢群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和以玉猪龙为首的玉器看,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以及审美意识都达到了相当的文明水准。朝阳红山文化大型坛、庙、冢遗址的发现,有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古代文明社会,从而使朝阳地区成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东北最古老的历史名城
朝阳历史古城的发展及其地位,标志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独特的历史优势。位于朝阳城东南郊的柳城历史久远,战国时,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属辽西郡。至汉朝时,柳城已成为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后被三郡乌桓据为统治中心,曹操北伐乌桓曾挥师柳城,可见柳城在秦汉时期已成为东北重镇。据《晋书》及《十六国春秋辑补》记载:“晋咸康七年(公元341年),燕王慕容皩以柳城之北,龙山之西,所谓福得之地也,使阳裕、唐柱等,可营制规模,筑龙城,构宫室宗庙改柳城为龙城县。“第二年,即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皩将都城由棘城迁移到了龙城(辽宁朝阳)。文献记载:“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夏四月,一黑龙一白龙见于龙山,皩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之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西去。“历代帝王都自命为真龙天子,黑白二龙现身龙城,正预示着慕容皩也是受命于天,于是在龙山建龙翔佛寺,把新建的宫殿命名为和龙宫。而龙城作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和陪都长达百年之久。
龙城遗址的发现是在2003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对朝阳市老城区内的北大街及周边地区进行拆迁改造而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从2003年7月到2004年12月,共发掘11个地点,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揭露出多处十六国时期至清代的重要遗迹,出土了包括北燕纪年陶瓮在内的大量重要遗物。
发掘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朝阳北大街城门遗址的发掘,考古发掘表明,这座门址坐北朝南,始建于前燕,彻底废弃于元代,共经历了前燕、后北燕、北魏、唐、辽和金元6个时期的建筑和改建,历时1000余年,三燕时期的城门是首次在朝阳城内发现,其门道结构保存完好,建筑风貌独特,为研究十六国时期北方城市的城门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1600年前的朝阳十六国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在北京当选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编辑本段龙城南阳(元世祖驻兵见龙于此)
龙城遗址位于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宋岗电灌站西北3.5千米丹江口水库中。城址地处丹江东岸,西距丹江2800米,现已淹没在130米左右的水位线下。?
故城东西长800米,南北宽900米,城垣宽约8米,夯筑,夯层7~10厘米,圆形夯窝直径8~10厘米。夯土中可见到春秋时期陶罐、陶盆残片及汉代板瓦片、纹饰砖等遗物。据明嘉靖《南阳府志·古迹》记载:“龙城在县东南顺阳保,周围四里,元世祖未帝之时,驻兵于此,有龙见,故名。”经考证龙城便是丹阳,为楚国早期国都。?古地名
龙城,今名哈拉和林,属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省。匈奴汗国的王庭之一。是匈奴族祭祀龙神的地方,故中国史书,文学作品称为龙城。植物名称
龙城 Haworthia.viscosa
原产南非。植株初呈莲座状,后成圆筒状。叶宽三角形,中间凹。褐绿色,长3-4厘米。花白色。相关古诗——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飞将’指‘飞将军’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译诗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英勇善战的将军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小说
作者简介
刘一纯
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生于湖南省隆回县六都寨镇,曾在政府部门工作17年。2000年离开单位沦落江湖,干过编辑,当过记者。现为职业作家。所创小说《三色门》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相继被《扬子晚报》、《长沙晚报》等媒体连载。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表现角逐于商海中心、游走在官场边缘的现实写真小说。
故事围绕着项毅中在龙城这座省会城市的商业生涯而展开。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潜藏着的巨大利润,使得身为商场老手的项毅中也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诱惑。为了最大化地追求利润,项毅中巧妙地利用钟副省长和老同学孙晓民这层关系,想方设法地打败竞争对手,独家拿下了亥区政府旧址的开发权;在觥筹交错之间与各色人物推杯换盏,轻而易举地购置了龙城三大国有企业之一造纸厂,成就了自己的企业帝国……网络家族
来源
来自网络的一个虚拟家族,人员大约有两千左右,发起者不详,网络名称为龙神组成
内部有数十个网络热门的分组,如黑客,软件编码,游戏,动漫等等,并且有专门分工,曾经在传奇游戏中入住一阵子。内部
家族成员名字后全部加个“龙”字,并且有等级划分,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义务和待遇,入门为龙蛋,定级为神龙使,据说参考至小说佣兵天下,待遇大部分为网络收入,如QB,游戏币,高级主管有现金奖励。但有义务为家族做贡献,目前推出了几十款外挂和三款IP代理器,以及四个病毒。
编辑本段龙城泸县(因龙桥、龙舞、龙雕得名)
泸县被命名为中国龙文化之乡。泸县的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包括龙舞、龙桥、龙雕。汉代的汉棺上就有龙雕,后来有以国宝龙脑桥、顺对大桥等一批名桥为代表的140余座龙桥群体,有各种青龙雕刻为特色的国宝宋代石刻,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龙脑桥
龙脑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县龙脑桥位于县城福集镇以北的大田乡境,距泸隆公路1.5公里,横
龙脑桥(3张)
跨于蜿蜒曲折的九曲河上。该桥始建于明代洪武(1368—1398)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中央电视台于1991年在《中国桥》专题栏目中向全国和世界推崇过龙脑桥,其雄姿已载入中国古桥画册,名传中外。该桥是中国古桥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动别致,工艺精湛,艺术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国罕见的古桥。它早已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龙脑桥是一座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桥为石墩石梁式平板石桥,全长55米,高约2米,宽1.9米,整桥共15跨(含桥头堡各一跨在内),桥墩14座,桥墩由四层灰沙岩石条垒砌而成。每块条石长3.10米,宽0.8米。其最大桥墩(即最大龙体)整石重约13.6吨,最上一块墩石中部凿成凹型,以便在上面安放石板作梁。桥墩朝上游一端凿成分水架势,以减少洪水冲击力。桥梁石板共30块,每块长不少于3.6米,宽0.95米,厚0.6米。其中最长桥板(3.85米×0.95米×0.6米)单重为5.9吨。桥墩间由两块桥板并列安置在桥墩凹槽口内,不仅桥面平整,桥板也不会左右移动,稳定性能良好。平桥的所有构件,不用榫卯衔接,条石之间也没有石灰或糯米浆(古代建筑用的粘合剂)等来粘接填缝,而是利用石板自身重量垒砌,利用石面粗糙纹路增加表面摩擦力,使石料固定,体现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工艺才能。
龙脑桥为东西走向,东西两面各3座桥墩,均为素面无雕刻,中部跨河水面的8座桥墩首部(朝向上游一端),分别雕刻古代民间传说的吉祥走兽,有四条龙,两个麒麟,一只青狮和一只白象,这样的布局,是全国罕见的独特之处。其排列构思好,悦目自然,给人以气宇轩昂之感。 桥上石雕的工艺和技巧都十分娴熟,继承和发展了秦汉和唐宋的石刻工艺传统,夸张与写实相结合,并采用圆雕,使整个石桥的各部分雕刻,都浑厚刚毅,精巧规整,比例匀称,造型生动。其工艺精湛,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真鬼斧神工,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罕见之作。石雕在细部的加工处理上,一丝不苟。中间四个墩上各雕一条巨龙,龙头上的眼、耳、口、鼻、眉、髯、角,龙身上的甲、翅和流云,都线条明快,清晰流畅,整体看去栩栩如生。在龙的口内,有一颗重30多公斤的“宝珠”,是运用镂空雕刻技术从整体石上凿雕而成的石球,可滚动自如,但又不能取出,真妙趣横生。巨龙左右两个桥墩上,一雕雄狮,一雕大象,神态自如,安详宁静,亦反映古代工匠的巧思和雕技,特别是象雕处理,非常巧练,颇具匠心。如象体雕得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晰,象鼻卷曲,长牙翘伸,大耳下垂,神态自然,给人以和静、端庄的感受。外侧两头麒麟,口衔绶带,张口怒目,两只火焰纹腿匍匐墩上。牛蹄形脚,一只踏兵书,一只踏宝剑,雄姿勃勃,气势昂然。龙、狮、象、麒麟于桥的上侧露头,下侧现尾,张牙伏爪,依次排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如遇河中水涨只淹没了桥板时,这些吉祥物在流水中只显露出头和尾,恰似活生生地在河中逆水遨游,可谓又是一大奇观。雨坛彩龙
雨坛彩龙,历史悠久,是地处龙洞山的雨坛人设坛耍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圣物,曾多次参加全
雨坛彩龙(4张)
国各种大型庆典活动,并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泸州雨坛彩龙盛行于明末清初,自古以来就有设坛耍龙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雨坛乡亦因此得名,雨坛彩龙也在民间作为吉利祥和的象征,口碑甚佳。雨坛彩龙的表演重在一个“活”字。表演时,要求舞龙者“动于中而形于外”,“心有性情,手显神色”,人与龙的情感交融一体。表演中,龙与宝纠缠连绵,使观赏者不仅从中领略到巨龙夺宝的恢弘气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中国龙鲜活灵动的生命情态及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鉴于此,雨坛彩龙曾获得过“东方活龙”的美誉。雨坛彩龙表演中造型精彩,套路丰富,在连贯变化的太极图形中相继呈现“龙出洞”、“龙夺宝”、“龙拖宝”、“龙抱蛋”、“龙擦痒”、“龙叹气”、“龙滚宝”、“跳龙门”、“龙脱衣”、“龙翻滚”、“龙砌塔”、“龙背剑”、“太子骑龙”、“黄滚龙”等数十个动作。“雨坛彩龙”龙体造型也别具特色,与当地建于明代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龙脑桥”的主龙头及其相似,龙头彩绘精美,其形额高嘴短,双目纵突能动,下颌开合自如,形象雄壮憨愚兼而有之。龙身长30米,共13节,龙体浑圆灵活:龙尾是长于龙头的鲢鱼状,紧随龙身起伏摇摆,舞动之中颇含诙谐,富有情趣。以热烈并川味浓郁的锣鼓吹打乐伴奏,音乐紧密配合龙的表现情绪和动作速度,既有旋律的可听性,又增强了龙舞场面的恢弘气势。新中国建立后,雨坛彩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曾参加四川省民间舞蹈比赛获得殊荣,并参加了在京举行的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汇演。2000年9月,“雨坛彩龙”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盛装”进行表演,受到文化部及三十四个国家,十二个省、市、区表演团体及世界各大城市首脑会议市长们的赞扬和专家的好评;2000年10月,“雨坛彩龙”参加文化部在重庆铜梁县举办的“首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龙舞比赛,荣获最高奖“神龙腾飞奖”,受到舞蹈专家贾作光和梁立生的充分肯定;2001年元月,“雨坛彩龙”应邀参加文化部社图司,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第十五届北京2001年龙潭杯中华民间花会邀请赛”,获“金奖”。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龙脑桥(3张)

雨坛彩龙(4张)

词条图片(12张)

扩展阅读: 1http://www.tynews.com.cn/longchengsanjin/
2http://www.aa21.cn/bus/s/67916.html
3http://www.0772.allol.cn/map.asp
4 龙城热线http://www.ty.sx.cn/
5 诸城旅游http://www.zc163.com/travel/
6 龙城旅游 太原旅游http://www.tytr.com/
7 龙城三晋http://www.tynews.com.cn/longchengsanjin/
8 前燕贴吧http://tieba.baidu.com/f?kz=296849635
9 朝阳贴吧 朝阳历史http://tieba.baidu.com/f?kz=8811438
10 中国湘乡http://www.xiangxiang.gov.cn/zjxx/xxmr/xxmr.shtml
11 常州龙城生活网http://changzhou0519.lingd.net/article-4034615-1.html
12 泸县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3121.htm
开放分类:城市,地名,别称,地理疆界,龙城历史
我来完善 “龙城”相关词条:
绿城凤城
绿城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