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睡着打呼噜:龙应台:“官员是球员,知识分子是裁判”(南方都市报 2010-5-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2:03:27

龙应台到访羊城,与读者互动

“官员是球员,知识分子是裁判”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86   版次:AA08   版名:城事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5-31
作者:方谦华 刘黎霞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龙应台(右)在中山大学与广州读者互动。 南都记者 方谦华 摄

    知识分子的身份其实更类似裁判,掌权者更像是球员。知识分子可以快意恩仇,但体制中的掌权者却要默默做事,而非指点江山。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如果想要进入体制,必须认清自身角色的转换,放下原有的身份,变成一个忍辱负重、耐心协调、任人批判的人。

    ——— 龙应台谈知识分子从政

    南都讯 记者刘黎霞 因文笔泼辣而被称为“龙旋风”的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前晚携纪录片《目送》到访羊城。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大陆首映暨交流会上,曾担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龙应台,被问及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从政后如何处理与官员错位的关系,她打了个比方称:“官员是球员,知识分子才是裁判。”

    谈纪录片:历史有太多被深锁的抽屉没打开

    一身简单装扮的龙应台手插裤兜走上台前,语调温婉,但言辞依旧犀利,三个小时里,现场多次掌声如雷。

    龙应台说,这是她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场合在大陆与读者见面,是纪录片《目送》第一次在大陆放映,也是自己第一次在广州和读者见面。

    广州也是纪录片和巡回的最后一站。龙应台感言,她最大的感触是:历史有太多的被深锁的抽屉没有打开;当你试图超越原来自以为是的成见,你很容易能看到你的敌人伤在哪里,你一旦看到,马上会发现有很多深层的东西是完全一样的。

    纪录片《目送》中有不少台湾人的视角。她提醒观众,台湾人的记忆与经历和大陆人不同,影片的表达也会跟大家习惯的方式有落差。她希望有志气的年轻人,看片时能够不急于“审判”,不急于捍卫自己的既有观点,而是“带回家想一想”。她说,青年人的勇气,不在于用力勇敢维护你原来相信的东西,而是表现在用力勇敢推翻你原来相信的东西。

    谈知识分子从政:知识分子进入体制须放下原有身份

    曾担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龙应台,其经历也颇受关注。有读者问: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你如何看待知识分子从政,如何处理文化局长与具有批判公共知识分子立场矛盾的关系?

    “龙旋风”直爽地回应道:“我不认为两者之间有矛盾。知识分子的身份其实更类似裁判,掌权者更像是球员。知识分子可以快意恩仇,但体制中的掌权者却要默默做事,而非指点江山。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如果想要进入体制,必须认清自身角色的转换,放下原有的身份,变成一个忍辱负重、耐心协调、任人批判的人。裁判不能兼球员,球员也不能兼裁判,两者各有职责,不宜混淆。”

    对话

    “你一定要做那个有思想的螺丝钉”

    昨日下午,龙应台接受记者采访。“龙旋风”快人快语,在谈国家机器与个人命运时,她的言语果决、坦率,但提到广州这座城市时,她又流露出温婉的一面。她说广州对她来说是一座特殊的城市,50多年前她的父母就是从黄埔码头离开大陆,从此与亲人咫尺天涯。在台湾、香港定居过的龙应台说,不排除会在广州住下来,把这里作为观察大陆的一个窗口。

    我想告诉年轻人,个人是有责任的

    南都:你的新书《大江大海1949》关注国家机器下的个人命运,但读者也会问,他为什么会被卷入,是否他自身的抉择和缺陷会导致命运是这样,这些在你的写作中考虑过吗?

    龙应台(以下简称“龙”):战争中的巨大罪行的审判,在我以前的书都有提到过,比如在柏林墙脚射杀平民的士兵,他个人应该负多少责任,他的长官该负多少责任,这是非常复杂的命题。在写《大江大海》这本书时,我想做的是把不同的国家机器盒子打开,让大家看看是什么。本来在其原有价值观,他是属于正义的一方,不正义的一方,胜利的一方,失败的一方,但现在天平打翻了,机器打开了。

    但是,不处理不代表问题不存在,恰恰在这本书里,我想告诉年轻人的是,个人是有责任的,你一定要选择你自己的位置,你一定要做那个有思想的螺丝钉,否则你会被这个机器所吞噬。

    台湾的“混乱”是最好的公民教育

    南都:你的书中多次提到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你怎么看待两岸三地的公民教育差异?

    龙:以公民教育来说,我觉得台湾应该是做得最好的,香港现在比较麻烦。台湾的公民教育不能理解为一门课,其实它是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对陈水扁审判,每天电视上各种名嘴进行分析,让你知道原来起诉不只是相信检察系统一面之辞,还要律师辩护,还有很多程序,这就是活生生的演出。

    大陆媒体可能觉得台湾如何混乱,但你如果真正懂的话,你会知道这是公民教育渗透在每天的生活里。

    有些事情需要社会持续讨论,越讨论辩论程度越高,不同的视角会出现越多。

    记者:比如大陆的“屠童事件”,没什么讨论空间。究竟媒体报道是利是弊,争议很大。

    龙:这就是很遗憾的东西,剥夺大家一起上课的机会。包括富士康的事情,菲利普(注:龙应台在德国生活的小儿子)对我说,30万人的厂,相当于德国一个城市人口,照正常人口比例来算,这根本不是事情。我提醒他,你有没有考虑原来的自杀率是多少,把事实弄清楚后再评判。

    在台湾从没人问我如何青春永驻

    南都:昨晚提问环节在网上引起争议,有人认为有些提问不够水准?

    龙:我的感觉是提问的年轻人表达不够清晰,语言运用能力不像我想象中好,有问题但表达得有些混乱,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紧张吧。在我印象中,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应该是大陆的学生,昨天呢,给我的感觉是,这些学生怎么和台湾香港的学生很像呢!

    南都:关注的视角有何不同?

    龙:(笑)在台湾,我还没碰到有人问我是如何青春永驻的。

    黄花岗墓是华人世界最美好墓园

    南都:听说你上午去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龙:黄花岗墓园大概是我见过在华人世界最美好的墓园!它的庭院设计一点都不阴森,白兰花树下有老太太在打牌,但并不显出对逝者的不尊重,我还没见过这么活泼的、和人的生活结合得这么好的一个墓园。

http://gcontent.nddaily.com/d/09/d095a94d20dcaf7a/Blog/90f/0832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