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是否喜欢一个人:防止精神懈怠危险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浙江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8:49:19

之江平

  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党直言“四种考验”、警示“四大危险”,充分体现了党对自身方位和现实状况的科学把握,充分体现了党对执政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清醒认识,充分体现了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四种考验”着重从党和国家面临的客观环境来分析,而“四大危险”侧重从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的主观层面来阐述。

  所谓“精神懈怠”,简而言之,就是由于理想信念动摇引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由此而产生信仰缺失、理想淡化、道德滑坡和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的一种思想态度和工作状态。这次党中央鲜明地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提出来,并把它摆在“四大危险”之首,既显示了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也说明精神懈怠的危害之大,与其他三种危险密切相关,是形成其他三种危险的思想源头。精神懈怠、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疏于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就会导致能力不足;精神懈怠、信念动摇,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公共利益和组织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就会导致脱离群众;精神懈怠、目标迷失,进取精神衰退,消极情绪滋生,就会导致消极腐败。这样看来,与其他三种危险相比,“精神懈怠的危险”是更加典型的主观性危险和本源性危险,因此把它放在执政党面临的所有危险之首。

  二

  看问题必须看主流、察本质、观大势。从当前情况看,我省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好的,是昂扬奋发、积极有为的,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是勤于创业、善于创新的。这是主流和本质,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充分肯定。

  人有两只眼,凡事看两点,观大势还要察小疖。在当前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受思想观念多变、价值取向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等影响,精神懈怠的情况在极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还是存在的,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如果专门为患上“精神懈怠症”的人画像,那就是:有的理想淡化、信念动摇,在党不言党、在党不为党、在党不忧党,“党”的观念不强;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职不尽其责,当“太平官”,甚至是“庸官”、“昏官”,“忧”的意识不强;有的谋待遇多、挑担子少,讲享受多、担责任少,“干”的劲头不足;有的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干得好,“拼”的胆气不够;有的保守封闭、思想僵化,怕这怕那、无意创新,“闯”的魄力不大……凡此种种,都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不相符合,与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不相对称,与我们所履职的岗位不相适应。

  精神懈怠是一种“慢性病”,是一支“麻醉剂”,是精神上的“侏儒症”。它虽然不像能力不足那样表现得一目了然,不像脱离群众那样表现得尖锐可怕,也不像消极腐败那样表现得触目惊心,但是,它会慢慢蒙蔽你的双眼让你失去判断力,会渐渐消解你的激情让你失去执行力,它可以让你陷入温水煮蛙的困境而不自察,让你沉耽于灯红酒绿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让你失去知觉敏锐还误以为浮肿是丰满健康,患了这种病照样可以拖垮一个人,拖垮一个组织,拖垮一个地方。

  最大的危险,是意识不到危险!对精神懈怠的危险,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熟视无睹,决不能任其发展。

  三

  五年如弹指,又到关键时。当前,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大幕,徐徐铺开在浙江大地,渐次展现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的是,如何以气壮山河的气势、如何用浓墨重彩的画笔,去描绘一幅浙江人民幸福生活的最新最美画卷!

  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各项准备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全省范围的集中换届,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些都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这重要时刻,如何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如何保持和发扬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每一个党员干部要认真对待和切实践行的重大问题。

  形势催人又逼人。发展的要求不容我们有丝毫的松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也不容有一丝懈怠。要保持浙江的先发优势,持续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就必须在实践中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当前情况看,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是顺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现实需要;是扎实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开创“十二五”时期发展新局面的现实需要;是切实做好集中换届工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一句话,开好党代会,迎接十八大,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迫切需要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和发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决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真正做到坚定清醒有作为。

    四

  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取向,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尤其如此。

  古人讲,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言行及其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精神风貌、道德情操、理论水平和实际才干,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起着表率示范作用,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党风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风气的航标,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起着表率示范作用,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世情、国情、社情、党情和省情的发展变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同积极适应当前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同认真研究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棘手难题紧密联系起来,同正确对待集中换届中个人的进退留转和加强党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同自身的思想作风、精神状态紧密联系起来,保持清醒头脑,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开拓创新,拿出艰苦创业的胆气,拿出开拓进取的勇气,拿出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投入到全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去,投入到推进浙江科学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去。

  五

  精神源自理想,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来保持和发扬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精神懈怠源自信仰危机、对未来失去信心,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和人生理想。所以,理想信念是精神状态之根本。一个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懂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员干部,什么时候都有那么一股精气神;相反,和一个理想萎靡、信念滑坡的人谈精神状态,犹如对牛弹琴、缘木求鱼,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坚定理想信念,最紧要的是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重点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作为夯实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的基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心和决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洗涤自身的暮气惰气和骄娇二气,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创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六

  精神体现党性,要以无私的党性原则来保持和发扬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俗话说,党性强则作风正,作风正则精神好。如果没有正派无私的党性官德,就不会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昂扬的工作激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秉持公仆之心,奉守爱民之意,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有了执政为民的理念,有了亲民爱民的情怀,有了大公无私的操守,就能做到聚人聚心聚力,就能做到勤政廉政善政,就能做到岗位调换干劲不减。

  今年明年都是换届之年。有换届,就有班子的调整,就有干部的进退留转。最近省委对一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作了调整,一大批年轻同志走上重要领导岗位,走到了前台,有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不管是进是退、是留是转,都应本着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展示一种好的精神状态,形成一种好的新风正气。只有这样的领导干部,才会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勇气,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惠民情怀,也才会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进者,要珍惜机遇、奋发有为,牢记宗旨、敢于担当,在新岗位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退者,要豁达坦然、愉快服从,坚持党性、永葆本色,退得心平气和,退出风范境界。留者,要斗志旺盛、激情不衰,再接再厉、干劲不减,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与新进班子的同志共同开创工作新局面。转者,要进入角色、尽快适应,虚心学习、深入调研,做到因地制宜谋发展,脚踏实地干事业。总之,进退留转是对领导干部党性观念、政治觉悟、纪律意识、精神状态的现实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选择与监督,切实走好人生关键处的这一步。

  七

  精神连着事业、牵着责任,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保持和发扬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事业心和责任感决定工作姿态,反映个人心态,彰显精神状态。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作风上就会“知不足”、干事创业上就会“不知足”、而老百姓就会“很知足”。

  经过这些年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站在了一个新起点。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不少。今天的浙江,处于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特别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既要铺摊子,更要攻难关。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解放思想上切实破除不合时宜的种种束缚,敢闯敢干、大胆实践;在深化改革上不为任何困难和风险所惧,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推进工作上杜绝空谈、摒弃花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切实以争创一流的志气、百折不挠的勇气、奋力开拓的锐气,开创浙江“十二五”发展的新局面。

  八

  精神系于生活,要以健康的生活情趣来保持和发扬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生活情趣的高低影响精神状态的好坏。很难想象一个生活情趣低下、意志消沉的人,能有蓬勃奋发的精神状态。

  往近一点说,现实的警示就在眼前。这些年查处的一些违纪违法分子,他们有的沉醉于灯红酒绿而无心工作,有的不顾道德廉耻而意志消沉,也有的陷入权钱色交易而自毁前程……一个人一旦生活情趣转轨,随之而来,他的思想作风、精神状态就会转向。这样的同志,会有一种忘我的工作热情吗?会有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吗?会有一种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吗?当然不会有!

  往远一点说,历史的启迪犹言在耳。60多年前,毛主席就提醒过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60多年后的今天,历史条件变化了,但是,我们党“进京赶考”的要求依然没有改变。我们每一届领导干部其实也都面临着“赶考”的状况,岗位就是考场,工作就是考题,百姓就是考官。领导干部丝毫不能懈怠,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时时处处以党员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警醒考问自己,时时处处以人民群众的期待来鞭策激励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干出一番事业。

  九

  精神需要激励,要以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来保持和发扬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健全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是培养良好精神状态必不可少的环境需求。工作偏松、管理偏软,监督机制不健全、激励制度不完善,必然导致风气不正和各种“精神懈怠症”。如何以有效的制度来激励和保证好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得以持续,如何以有效的机制来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这是进行制度设计和机制建立必须考虑和研究的。

  这些年,省委对每一项大的工作安排,从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强调自身作风建设,到历次省委全会分别研究民生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都出台了专门的文件,并从机制建立和制度建设上明确要求,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针对一些重要的专项工作,也从机制和制度层面加以考虑。譬如,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方面有“一个意见、五个办法”,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方面有“实施意见”,在加强作风建设和组织纪律方面有一系列“规定”和“禁令”等等。这些制度和机制在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也对党员干部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从组织上来说,要关心爱护各级干部,就必须使机制和制度的设计更科学合理,使机制和制度的激励更管用有效,使机制和制度的惩戒更直接有力。这些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都需要加以强化。特别是在选人用人上,要把精神状态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选拔那些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始终经得住各种考验、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的人,切实形成科学的选人机制和良好的用人导向。

  十

  古往今来,统治者因精神懈怠、不思政事而至丧邦亡国的历史悲剧不胜枚举。66年前,黄炎培先生同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窑洞纵论“历史周期率”时谈到,“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历史从正反两方面不断给我们以人亡政息的深刻警醒和启迪。

  面临历史的重大机遇,应对时代的严峻挑战,各级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锻炼,提升道德修养,始终保持和发扬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浙江日报(2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