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发歌定位:我國反壟斷調查須先突破體制保護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47:19

專家稱我國反壟斷調查必須先突破體制保護傘

收藏 發給朋友 來源:京華時報   發布者:lancaofengge 瀏覽34次 時間:2011年11月22日 13:41

 加入WTO的十年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其中,建立反壟斷的法律體系是完善市場競爭機制、保護公平競爭的重要制度保障。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自2008年中國的《反壟斷法》正式出台以來,主要的審查對像僅局限於外國資本對內資企業的併購,而廣為民眾所詬病的國內企業壟斷問題,則幾乎沒有受到審查的典型案例,更遑論為此而接受應得的懲罰。

 不過,這種情況現在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臨近年底的時候,國內突然刮起了一股反壟斷的新風,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出手,對山東濰坊順通醫藥有限公司和濰坊市華新醫藥貿易有限公司的壟斷行為處以罰款。事實上,這也是自我國《反壟斷法》正式實施以來對企業首次開出罰單。

 平等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而壟斷則是平等競爭的大敵。正是意識到壟斷對市場經濟的破壞性,美國早在1890年就制定了反壟斷的「謝爾曼法」,對壟斷者施以重刑。比如該法規定,任何一種以壟斷形式的聯合與共謀,都是一種嚴重的犯罪,並將被處以高達100萬美元的罰款,或者3年以下的監禁。這樣的處罰在120年前無疑是十分嚴厲的。

 反觀我國的反壟斷進程,不但起步晚,而且長時間處於有法不依的狀態。從目前的執法環境來看,實在難以示人以明確的價值導向。正是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下,中國市場經濟中的壟斷現象愈演愈烈,並日漸成為影響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創新能力不足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諸多問題的根源。

 不僅如此,中國的壟斷企業大多數並不是依靠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所形成的,而是依靠行政保護和政策傾斜等體制性的「保護傘」而不斷膨脹起來的。這與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壟斷現象有著顯著的區別。事實上,中國廣泛存在的壟斷現象,正是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不成熟的一個重要體現。

 一些企業利用政策上賦予的壟斷權力,肆意破壞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並以此作為攫取巨額壟斷利潤的法寶。國有企業無疑是體制保護下形成壟斷的主要群體,也是超額壟斷利潤的最大受益者。數據顯示,102家央企去年資產總額達244274.6億元,淨利潤總額達8522.7億元。

 壟斷至少造成了以下兩種惡劣後果。一方面,在眾多進入壁壘的重重保護下,國企在資源的獲取、政策的扶持等方面都存在著絕對的優勢。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即使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勵和扶持政策,眾多民營企業也難以進入國企壟斷的勢力範圍,且不少經營困難,利潤微薄。另一方面,廣大消費者又必須為壟斷付出更高的價格,卻不能享受到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不僅如此,在壟斷的保護下,許多國企缺乏創新動力,疏於管理和組織混亂,腐敗叢生,而且壟斷也並未改善他們的虧損命運。比如中國聯通去年就巨虧41億多元,排在全部央企的最後一名。

 中國的反壟斷終於開始動真格的,這是應該值得慶賀的事情,也是加入WTO以來的一件標誌性事件。但要根除壟斷產生的根源,還必須從體制改革的角度出發,徹底剷除打著各種名義對某類企業進行保護的土壤。儘管壟斷勢力強大,但要完善和建立真正的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就必須痛下決心,突破重重阻力,依法治國、依法治企。只有壟斷徹底根除,各種類型的企業才能站到公平競爭的舞台上一顯身手,中國經濟的活力才能得到再次的迸發,經濟長期持續的發展才有可靠的保證。

 李長安(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中國社科院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