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猫朗月笑长空剧透:丝瓜病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26:23

绵腐病

1)症状 首先在接近地面一侧的果实上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状,圆形或不整形,周缘不明显。以后逐渐蔓延到整个果实,病部下陷、皱缩,颜色暗绿至暗褐色。环境潮湿时,病部上面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内部组织腐烂。

  (2)发病条件 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以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或流水传播。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寄主体内。气温高(25-30℃),雨水多,湿度大有利于本病发生。

  (3)防治方法 ①不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栽植。 ②栽植密度不宜过大,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③发病时及时喷药防治。可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0.5%的波尔多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每10天左右喷1次,共喷2-3次。

霜霉病

【症状】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产生不规则形的褪绿枯黄斑。潮湿时,叶背产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叶片正面发生水渍状淡绿色或黄色的小斑点,后渐扩大,由黄色变成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的病斑,在叶片背面病斑处生成紫灰色霉层。在潮湿的条件下,霉层变厚,呈黑色。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全株叶片枯死。 发病后,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霉层易消失,病斑迅速枯黄,病情发展较慢。

  【发生条件】

  ①温、湿度 霜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是15-24℃,低于15℃,高于28℃不适于发病。病菌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以上,湿度在60%以下时孢子囊不能产生。孢子囊萌发和侵入一定要在叶面上有水滴或水膜存在的条件下,否则不会发病。露地栽培在20-24℃时,加上雨水多、雾大、结露多时,病害才能大流行。华北5月下旬-6月中下旬发病较多。温室内的丝瓜一般在11-12月和2-3月发病严重。

  ②品种 不同的品种间抗霜霉病有明显的差异。

  ③生育阶段 丝瓜植株不同的生育阶段抗病性有一定差异,结果初期和盛期发病较重。气孔已充分发育的叶片,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易染病。

  ④栽培管理 在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不良、肥料不足、浇水过多的情况下,均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防治方法】

  ①品种 尽量选用抗病品种。

  ②栽培管理 培育壮苗,苗床增施有机肥料,尽量采用营养钵育苗,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提高幼苗的抗病力。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减少传染源。深翻和平整土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生育前期多中耕少浇水,提高地温。生育期适当控制灌水,忌大水漫灌,雨季注意排水,最好利用滴灌暗灌。及时摘除病、老叶,加宽行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大棚、温室内的丝瓜要加强通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在90%以下。铺设地膜,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空气湿度。利用无滴薄膜,减少大棚薄膜结露滴水落在叶片上。

白粉病1)症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亦可危害茎蔓和叶柄,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叶片正面或反面产生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来连成片,上面布满一层白色的霉。白霉边缘不整齐,后变成灰白色。有时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叶片逐渐变黄,发脆,失去光合功能,干枯而不落与叶片相似,只是病斑较小,白粉较少。病害在生长中后期发病为多。

  (2)发生条件 为真菌病害。病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0℃,以20-25℃为最适宜。其抗逆力较低,30℃以上,-1℃以下很快失去生活力。发病适宜温度为16-24℃。病菌适宜的湿度范围很广,在25%的相对湿度下,分生孢子亦能萌发,75%时为最适宜,萌发时不要水滴或水膜存在,否则会因吸水致细胞破裂。总之,白粉病的发生需要适中的温湿度条件。在保护地内条件适宜,发生较严重。此外,在空气不流通,管理粗放,施肥、灌水不当,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枝叶过密,株间湿度大、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①品种 不同的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有差异,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 ②栽培管理 保护地栽培中注意通风透光,注意加大行距。摘除病老叶,合理浇水,铺盖地膜,降低空气湿度。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③药剂防治 熏烟防治:保护地内可用有菌清烟雾剂防治,方法同霜霉病防治法。在播种定植前,在棚室内可用硫磺熏蒸,以消灭环境中的孢子。方法是: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0.3-0.5千克,加锯末适量,点燃后闭棚熏闷24小时,后通风播种。 生物防治:发病初期,用农抗120或农抗B-O等生物药剂,浓度100单位,发病初每7天1次,连喷2-3次即可。 物理防治:发病初期,用高脂肪膜或京2B,浓度30-50倍,喷在叶、茎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白粉病菌缺氧而死,每6-7天1次,连喷3-4次。 小苏打防治:发病初,用小苏打的500倍液,每3-4天1次,连喷4-5天。 化学防治:发病初可用25%粉锈宁2000倍液,或45%硫磺胶悬剂500倍液,或40%敌菌酮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0%敌唑酮胶悬剂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拜雷顿4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疫病

1)症状 整个生长期都能受害,叶、茎、果、生长点均可发病。幼苗期生长点及嫩茎最易受害,初呈水烫似的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最后干枯呈秃尖状,很快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多从近地面茎基部开始,先呈水渍状暗绿色,病部软化缢缩,其上部叶片逐渐萎蔫下垂,以后全株枯死。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展很快。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发展很快,从叶柄蔓延到茎节部,病叶很快腐烂。干燥时,病斑发展较慢,边缘较明显为暗绿色,中部为淡褐色,或是青白色,常干枯脆裂。果实被害,一般先从花蒂部发生,开始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的病斑,后瓜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灰白色稀疏霉状物,果实迅速腐烂。病株维管束不变色。 

  (2)发生条件 为真菌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其发生的条件如下。 ①温度、湿度 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9-37℃,最适温度为28-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湿度是发病的决定因素,雨季长而持久,雨量大则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高温多雨是发病的有利条件。因而,北方以7-8月为发病严重期,南方以4-5月为发病盛期。 ②栽培管理 在老菜区、连作地病菌积累多,发病较重。平畦栽培比垄作发病重。灌水多,雨季排水多不及时,地势低洼等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①品种 选用较抗病的品种。一般抗疫病的品种常常不抗霜霉病和白粉病。 ②种子 尽量在无病田块,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育苗前可用药剂消毒,杀灭种子带菌。常用的方法有: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4%;或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或用瑞毒霉6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捞出后清洗再催芽。 ③整地 选地势高地,采用垄作,以利排水,整地要细、平。 ④轮作 实行非葫芦科作物2-3年的轮作,重病区实行3-4年的轮作。由于苗期易感病,露地播种期应适当提早,尽可能使生育期躲过雨季。 ⑤合理灌水、施肥 生长季注意适当灌水,雨季应少浇水,浇水量不宜过大。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地内积水,湿度过大。增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料,及时追施化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⑥覆盖地膜 通过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田间湿度,还可减少雨水反溅,减轻病害传播。 ⑦药剂防治 发病初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M8的400倍液。上述之一,每5-7天1次,连喷3-4次。也可用25%瑞毒霉与50%福美双1:1混合剂的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200-250毫升,每7-10天1次,连灌2-3次。

 细菌性角斑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偶然也在茎上发生。幼苗发病,子叶上发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凹陷病斑,后变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乳白色粘液即菌脓。茎、叶柄、瓜上的病斑,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产生裂纹,潮湿时病部产生菌脓。果实上的病斑常向内部扩展,果实后期腐烂,有臭味。幼果受害,易腐烂早落。 

  (2)发病条件 细菌性角斑病是细菌性病害,由假单孢杆菌属的细菌侵染致病。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种子上可存活2年。种子萌发时,附着的病菌侵染子叶。土壤中的病菌越冬后,由雨水或灌溉水溅到茎、叶或果实上侵染发病。病斑上的菌脓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病菌从气孔、水孔及伤口侵入。 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在75%以上。在降雨多,湿度大,地势低洼,管理不当,多年重茬的地块病害严重。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高,结露时间长的情况下病害发生多。 

  (3)防治方法 ①品种 不同的品种抗病力不同。 ②种子 在无病田块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催芽播种前,应行种子处理,以消灭种子带菌。常用的方法有: 温汤浸种:用50℃的温水浸种20分钟。 药剂浸种:用新植霉素200×10-6浓度浸种1小时,后捞出洗净催芽;或用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小时,后捞出洗净催芽;或用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后洗净催芽。 ③轮作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④育苗 利用无病的田土育苗,有条件时可用无土育苗技术,防止幼苗染病。 ⑤栽培管理 保护地内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防止发病。栽培中尽量利用半高垄栽培,铺设地膜,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田间湿度。雨季及时排水防涝,做到地里没有积水。收获结束,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 ⑥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农用链霉素200×10-6液,或新植霉素150-200×10-6液,或DT杀菌剂500倍液,或抗菌剂“401”的500倍液,或用70%DTM600倍液,或70%甲霜铝铜250倍液,如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同时发生,可用35%瑞毒唑铜每5-6天1次,连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