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不宁静评价:【哲理故事一千篇】<123>第421--425篇: 虎和狗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6:32:06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目录:
421、 虎和狗
422、啄木鸟与病树
423、与人交往,要懂得含蓄和回避矛盾
424、德西效应
425、最后的幸存者


虎和狗
一只老虎小的时候就被人逮住了,人把它关在铁笼子里。
人的家里有一只狗,自小就勤勤恳恳地为人看守门户,深受主人器重。
没想到,有一天晚上,狗因为太累睡得太沉,让贼偷走了一袋麦子,受到人的批评。
笼中的老虎笑道:“我说狗呀,你平时一直尽职尽责,没想到也会犯错误。你看我,从来都不犯错误,人也从没骂过我,这多好。依我看,你以后也像我一样什么事也不做,这样你就不会犯错误了。”
“你确实没犯过一点错误,”狗一脸的不屑,“可是,这正是你一生最大的错误。记住,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改不了错误。”
【感悟】是 的,狗说得对:“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改不了错误。”虽然因为狗的失职让贼偷走了一袋麦子,但狗知错能改,主人还是会原谅它,继续器重它的。像老虎那样什么也不做,是可以不犯错误,但仔细想一想,它这样子,有谁会看重它呢?这样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正是它什么事也不做,没犯过一点错误,造成了它终生最大的错误。
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他知错能改,仍然会受大家欢迎,仍然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但如果一个人害怕犯错误,什么事都不敢去尝试,等待他的只能是碌碌无为、虚度此生。
啄木鸟与病树
一只啄木鸟从草原上空飞过,看见一棵病树。于是它就爬在树上,决定在这里充充饥。正当啄木鸟张嘴舞爪准备把树皮啄开吃虫子时,一个念头在它心里打转:“这么点虫子还不够一顿,不如留着它,以后虫子足够多了,我不是可以饱吃一顿了吗?”
于是啄木鸟在病树旁筑了巢住下,想等些天把树里的虫子清理了再离开。平日里,啄木鸟在树的周围找找食物,没事就在草地上晒太阳。草地上的虫子原本就不多,啄木鸟经常饱一顿饿一顿。
一天天过去,病树的叶子慢慢变黄,飘落。啄木鸟也逐渐消瘦,毛比任何时候长得都快。但它看着越来越黄的叶子,一天比一天高兴。每天早上起来,它揉揉眼睛看一看病树,对着朝阳自言自语:“病树呀病树,你里面的虫子就快快多起来吧!”下午回来,它看一眼夕阳,对着病树默默地说道:“病树呀病树,我怎么就觉得你这叶子早上跟现在就一个样呢?”
终于有一天,啄木鸟觉得树里的虫子足够多了。它起了个大早,一切准备之后开始爬在病树上啄皮了。它啄了几下,树皮连裂开的迹象都没有,于是又使劲啄了几下,树皮还是没有一点裂开的迹象。可怜的啄木鸟现在才意识到,不是树皮太坚硬了,而是自己太瘦弱太没力气了。
【感悟】机遇对任何人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手里。良机只有一次,一但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做事一旦错失良机,将会留下永久的遗憾。啄木鸟的教训,值得我们每个人记取。
如果你在时机成熟前过急行动,你将必得去擦抹悔恨的眼泪;而如果你放过一次成熟的时机,你将永远抹不干懊丧的眼泪。
与人交往,要懂得含蓄和回避矛盾
中世纪时,有个埃及国王接连打败了几个王国。但他连年用兵,国库快空了;此时,又急需一笔巨款,却发现再也拿不出钱了。他的主意打到了犹太富翁麦启士德的身上。但他知道犹太人决不会轻易出钱,得做个圈套让他钻才行。国王思索了好久,总算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把麦启士德请进宫,摆上山珍海味盛情款待。酒过三巡,国王喷着酒气向富翁请教道:“麦启士德先生,听说您学识渊博,过人,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讨教一个问题。”
麦启士德见国王那副故作谦恭的表情,怀着戒备的说:“不敢当,不敢当,我麦启士德不过是个酒囊饭袋而已。”
“不必谦虚。”国王继续说,“听说您对宗教很有研究,所以我想请教一下,在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中,到底哪一种才算是正宗呢?”
聪明的麦启士德一听此话,就知道国王在耍弄阴谋诡计,假如自己偏袒哪一方,而贬低另外一方,说不定会中他的圈套。这问题不能直接回答,不妨同他兜个圈子再说。他想了一会,沉着地说:“陛下所提的这个宗教问题,真是太有意义啦!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假如陛下允许我讲完那个故事的话,就一定能得到一个美妙的答案。”
国王点点头说:“那您请讲。”
麦启士德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大富翁,家里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特别有一件稀世珍宝,是一枚闪烁着异彩的戒指,连城,富翁特别珍爱。临终前,他在遗嘱上写道:得到这戒指的便是他的继承人,其余的子女都要尊他为一家之长。遗嘱要后代永久保存好这个传家之宝,不能让它落到外人的手里。
得到这戒指的子子孙孙,都用同样的方法立遗嘱教后代们遵守,谁得到戒指谁便是一家之长。后来,这戒指传到某个后代手里,他有3个儿子,个个受到他的钟爱。在临终前,他拿不定主意,到底把戒指传给谁
当时,3个儿子都向他请求得到戒指。他想不出好办法,只得私下里请来一个身怀绝技的匠人,仿造两枚戒指。临终前,就把这3枚连匠人也难分真假的戒指,私下里分别传给了3个儿子。这下可好,待一闭眼,3个儿子都拿出戒指作为凭证,要求以家长的名义继承产业,可是谁也分辨不出哪只是真品。于是,究竟谁应该做真正的家长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无法解决。
麦启士德讲完故事后,微笑着对国王说:“尊敬的陛下,天父所赐给三种民族的三种信仰,难道不是和这三种情形一样吗?你问我哪一种才算正宗,其实,大家都以为自己的信仰是正宗。他们都可以抬出自己的教义和戒律来,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教义、真正的戒律,以为自己是天父的真正继承人。这个问题之难以解决,就像是那3枚戒指一样,实在叫人无从做出正确判断。陛下您说对吗?”
国王面对聪明机灵的麦启士德,一时无言以对……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懂得含蓄和回避矛盾。知道什么问题最好不回答,也是一种
德西效应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破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一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弱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如果人才觉得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都不尽如人意,即使外在报酬不断增加,也无法达到他的预期,转投他处是必然的结局。
最后的幸存者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过一个收视率极高的王牌节目—《幸存者》。节目内容是这样设计的:16名来自美国各地的参赛队员被送到南中国海的一片海岸丛林里,要与世隔绝地度过39天。他们被分为两组,在一系列团体竞赛中每3天进行一次对抗。每次对抗结束后,胜方会得到豁免权或需求的物品,而负方将举行投票淘汰他们中间的一员。当只剩下8个人的时候,两个组合并为一个组,继续淘汰赛。比赛不停地进行下去,直到最终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就是最后的获胜者,也就是“幸存者”,他将拿走100万美元的奖金。
第一轮比赛是火炬运送,看哪个组最先把火炬从海上运送到岸边。一个63岁的医疗志愿者比赛前就把腿磕伤了,不仅行动不便而且还要别人照顾,导致他所在的小组首战失利,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被淘汰的队员。
第二轮比的是克服恶心的能力。两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最先把两条约10厘米长、3个手指粗的热带丛林肉虫吃下去(虽然有点儿恶心,但这绝对是纯天然的,无毒)。失败的那组并没责怪自己的代表面对虫子张不开嘴,倒是把一个犯了众怒的家伙轰走了,他视周围的同伴如无物,一上岛就不经允许用别人的脸盆洗自己的衣服,并且说谎。
第三轮比赛后,被淘汰的是一个终日喋喋不休而又肆意诽谤同伴的家伙。结果他自己被大家投票赶走了。
第四轮比赛淘汰的是一个黑人化学药剂师,他不仅公开声称自己“没有白人朋友,不喜欢白人学校”,在刚刚上岛的几天时,还借口身体不适而不愿和其他组员互相沟通,甚至很少聊天。
从前四轮比赛来看,被淘汰的首先是能力实在有限,无法适应今后艰苦竞争的人;随后是那些爱说谎的人,显然没有人愿意和这种人在一起;接下来是不愿与团队中的成员充分沟通和交流的人,由于大家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所以对与这些“不合群”的人合作没有耐心。相反,如果你做事的能力差,但愿意和其他团队成员充分沟通,你就有可能在与大家的沟通中“碰撞”出火花,从而为整个团队找到好办法,至少大家会知道你是个有用的人,不会早早地将你轰出团队。
第五轮比赛淘汰的是终日躺在树杈间看《圣经》的牧师。
第六轮比赛淘汰的是一位功臣,他在比赛中创造了出色的成绩,帮助小组赢得了比赛,但却对本组的女成员表示出了轻蔑。
这两轮淘汰的都是有能力的人。可是他们要么不肯工作,终日懒散而妄图坐享其成,要么认为自己有过出色的成绩,于是藐视同伴,把整个团队的竞赛看成是个人英雄的表演。显然,作为团队的竞赛,这种人在初期是有用的,是不可能被淘汰的,而当整个团队开始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这种人便会成为整个团队的桎梏。
令观众大感意外的是,有一个31岁的黑人篮球教练十分懒散,整天什么都不做,属于那种“吃嘛嘛不剩,干嘛嘛不成”的人,至今没有被淘汰出局。原来他跟谁都能说上话,整天甜言蜜语。在任何团队中都会有这样的人,他们的地位通常会比人们想象的稳固得多,或者说,一旦当整个团队出现问题时,这种人反而不会被淘汰。
经过几轮比赛之后,两个小组产生了自己的领袖。一个组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长期负责捕鱼,为大家提供食物,更重要的是别人数次尝试都没有捕到鱼。在越野比赛中他也是领军人物,在好几次组合中他也能机智地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这为他赢得了人心。另一个则是幼儿园教师,她出色的组织使本组在数次竞赛中获胜,从而赢得了很多工具和食品。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团队的领袖,首先必须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另外必须能够协调整个团队在竞争中获胜。
当每个小组都只剩下4个成员的时候,两个小组被合二为一继续完成一个又一个团队任务。现在形势变得很险恶了,每一个组员都在考虑如何淘汰别人,保全自己。
那个小伙子领袖马上与自己原先的组员结成“四人联盟”,通过联手投票的方式逐一淘汰掉原来另一个小组的成员,然后只剩下他们4个再去争夺那100万美元。在新团队的第一次投票中,他们意外地以5∶3将最具威胁力的幼儿园教师淘汰出局。谁投了关键的第5票呢?是没参加“四人联盟”的31岁神经科医生。这是一个“愚蠢的老好人”,干活很用心和卖力,而且为了表示自己的公正,他明确表示不参加任何联盟并公布了自己的投票策略:按照字母顺序依次投票。恰好这天他应该把票投给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输在反应太慢,尽管意识到了对方的阴谋,却没有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时建立起自己的联盟,让自己人统一步调,结果别人先下手为强。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团队中,你必须有敏感的洞察力,并时刻警惕危险的出现,对于哪怕是潜在的危机,也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并立即制定有效的对策。而如果你的动作慢了,或者犹豫了,你将面临危险。要想避免被人暗算,必须有自己的同盟军,并且在对手行动之前做好准备。
神经科医生愚蠢的投票方式,后来再次被“四人联盟”利用来铲除对手,而当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时,他已经没有任何反击和自救的机会了,他被全票淘汰。很多时候在团队的勾心斗角中,你必须站在一个队伍中,不是支持,就是反对。如果你想走第三条路,结果通常是如果你不站在我这一队,你就是我的敌人,我不仅要防着你,而且迟早要“铲除”你。
就这样,幼儿园教师的手下们一个一个被“四人联盟”除掉,最后只剩下4个人。既然没有了对手,联盟也就不存在了,4个人又开始彼此厮杀。这4个人的竞争似乎让人难以预料,他们要么经验丰富,要么拥有年轻的优势,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最终那个机智而又年富力强的小伙子领袖成为了胜利者。很大程度上,他在最后PK中能获胜是因为运气。这恐怕就是一个想要幸存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后一个要素了。
20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