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灵精探百度云资源:中国人为何或多或少都有“状元情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8:49:12
广东高考近日放榜,14名青年才俊成为新科状元,和往年一样他们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与民间的竞相追捧不同,此前,教育部曾针对一些媒体和网站对高考状元的炒作发表意见:希望各媒体和网站停止此类宣传,已在网站上公布的请立即删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状元情结”,笔者也不例外。老百姓讲人生四大幸事,金榜题名时便是其中之一。对状元的炒作,你说它助长了教育功利主义也好,说它是商业利益的驱使也罢,但它至少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于读书学习的崇尚与认同,其中有益的因素还是占了大多数。笔者一直认为,对于状元不是不能报道,关键要看如何引导。

尤记得这些年有些地方为高考状元行状元礼、树碑立传、重金奖赏……还真有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不妨从科举时代的状元说起。古时科举以八股取士,特别到了后期已弊端尽现,甚至成为禁锢思想,制约进步的文化武器。从隋唐初创到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产生过那么多的状元,可是有几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过点滴痕迹?中华民族历史上建立过不朽功业的伟大人物,又有几个是状元出身?许多状元的产生有很大偶然性,慈禧七十大寿,为了制造祥和喜庆的气氛,殿试要取一个名字中有“寿”字的状元,山东人王寿彭三个字,念起来就像“万岁万岁万万岁”,于是他因名得福高中状元。说白了,状元就是在特定的游戏规则内赢得游戏的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并非什么长着三头六臂的“超人”。科学时代的状元如是,如今的高考虽不像清末科举那么儿戏,但要高中状元同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对于状元近乎顶礼膜拜的追捧完全没有必要。

当然,状元们既然能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内做到最好,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值得大家借鉴。拿今年广东的14名高考状元来说,就能给同龄人许多启示:陈雨然喜欢打电玩看球赛调整心态,孙贝贝不但学习成绩了得还弹了一手好钢琴,黎嘉慧考试状态放松,笑称“状元”是“撞元”……从中不难看出高考状元都不是只知啃课本的“书呆子”,心态放松豁达、兴趣爱好广泛或许正是高中的秘诀。如果能从状元的报道中读出这些,则恰恰与所谓的“教育功利主义”相反。

因此,要理性看待高考状元。所谓理性看待,就是要把状元从神坛上拉下来,让他们做回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如果媒体的报道能朝这个方向对民间长期积聚的“状元情结”加以修正,那么“状元情结”则大有可取之处。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