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恩微博:葛根芩连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03:17

作者:张步桃

【出处】

《伤寒论·太阳病上篇》第35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

【组成】

葛根半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甘草二两。


概说

本方出自〈太阳病上篇〉第35条,原条j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痢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桂枝汤证理应以解肌发汗法治疗,但医者却“误下”,即以攻下泻下法,所以造成下痢不止。而桂枝汤证出现的是缓脉,但出现“脉促”是因为用攻下法,造成心脏跳动加快,产生代偿性的反应。“表未解也”就是表证仍在。“喘而汗出”是因为误下,脉搏跳动快,造成喘又出汗,表示邪热已进入阳明,所以纵使仍有桂枝表证,也应用葛根芩连汤治疗。以攻下泻下法,就会导致治疗错误的情形 。

本方在《伤寒论》只出现一次,在本方前有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的变方:“太阳病,外澄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这种表里不解,就用桂枝解表、用人参汤解里。所以我们从葛根芩连汤与桂枝人参汤两个方剂对比,就可以提供临床上辨证的依据。如果表未解,而脉缓无力,即使有下利而喘的里证,就以桂枝人参汤以治利,或以桂枝杏子厚朴汤以治喘。但是误下造成下利不止,脉促有力,汗出而喘,表证未解,又不恶寒,是热陷阳明,即使有桂枝之表证,也应从葛根芩连汤治疗。

本方用葛根为君药,黄芩、黄连、甘草为臣药。用在解阳明肌表,兼清胃中里热。吴谦先生特别加按语:“协热利二证,以脉之阴阳分虚、实,主治固当矣。”也就是以阴脉阳脉辨别病的虚实,是非常恰当的方法。但他接著说:“然不可不辨其下痢之黏秽,鸭溏,小便或白或赤,脉之有力无力。”即黏秽的大便臭不住可闻,像鸭子大便软软地就不臭,鸭子的溏便是因边吃边拉,在肠管停留时间短。小便亦同,通常小便前段不臭,后段沉淀的味重,桂枝汤证的小便通常是清白,葛根芩连汤的小便是红赤。另外脉有力用葛根芩连汤,缓而无力用桂枝人参汤。有人治疗几个月、几年未好,就是辨证不清。本方也告诉我们,若误下会造成脉促现象。为何会脉促?除误下之外,食物消化不良、积囤于肠胃也会造成促脉,在临床上还有另一原因就是心脏瓣膜闭锁不全,二尖瓣脱垂所致。所以辨证要谨慎。

《伤寒论》是热佳传染病专书,告诉我们疾病的发展过程,例如桂枝汤症处理不当,会演变成葛根汤症;葛根汤症处理不当,会演变成葛根芩连汤症,再处理不当就变成承气汤症 。

 

主治病症

1.急性肠胃炎或传染性肠胃病症

有一位学员的公子是台大化学系毕业,服兵役休假返家,饮水不当上吐下泻,送三总急诊,打点滴。因当日是星期假日我休诊,学员来电找到我。我要他当晚九点半来诊所配药,拿回三总服后,上吐下泻止,只剩腹痛,症状缓解很快。

病盖头的“痢”是有细菌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见证为口渴、腹痛、尿赤短少、大便臭秽黏滞、发热等等。如阿米巴菌感染、痢疾杆菌感染、金黄葡萄杆菌感染等属之。至于没有病盖头的“利”,是由于本身肠胃功能虚弱所致。临床见证为口淡、唇白、腹微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手脚冰冷,很容易辨证。

2.肠病毒

一位苏姓中医同道小孩肠病毒,也用本方很快就缓解。但是方中黄芩、黄连都是大苦大寒的药,难以入口,所以如何改良方剂口感,可能有待专家研究也。

3.目赤、眼睛红肿

通常西医会诊断为角膜炎。板桥海山国中杨姓同学,眼角膜炎,病发三个月就诊眼科未瘉,我们给本方服用后,很快痊愈。回眼科复诊,眼科医师纳闷,为什么三个月没好,又突然痊愈。这位小朋友更感好奇说:“中医竟然也可以治眼睛的疾病!”我告知早在《内经》时代就已对眼睛有了相当认知。《灵枢经·大惑论》就提到:“五藏六府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且到了唐朝有位孙思邈先生就已经写了一本眼科专书叫做《银海精微》。这表示我们中医宣传或推广不力。但治疗目赤的前提是要有肠胃系统造成的症状才可以。阳明经痛就有“目痛”症状,而目痛就曾伴有目赤。

4.口腔糜烂、吞咽困难、头痛

因为睡眠障碍,排便困难,造成秽气上逆而口腔溃破。西医通常会给维他命B和C服用,但没效果。用本方合甘露饮加连翘、远志、竹茹,搭配外用药如冰硼散,效果很好。

5.酒糟鼻

一位国中杨老师,酒糟鼻,鼻端皮下血管膨胀,所以鼻子显得红红的。我以“阳明经上升头面”,尤以大肠经走到鼻子的迎香穴,经络辨证方法,用本方冶疗,很快就痊愈。多年来,累积治癒这种病案数字可观。

6.失眠

阳明经病“身热烦渴,目痛鼻乾不得眠,不恶寒反恶热者,阳明经病也。”又《黄帝内经》有“胃不和则卧不安”。通常胃是处于亢奋状态,用本方加安神药,也有相当疗效。

7.呼吸、神经系统疾病

本方徂成,其实就是消炎抗生素。有因腹痛、呕吐吞酸进而头痛,是因阳明经上升头面,用本方可缓解阳明经病。另有神经炎脑膜炎精神病等症状,也可使用。但因本方黄芩、黄连味苦,很多小孩或大人不愿接受,如果改善剂型,如用胶囊再浓缩倍数,减少吞服苦感,相信更能让大众接受,这种构想有赖学者专家研发。


站长补充:

  • 本文摘自《张步桃解读伤寒论--方剂篇》远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