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牌坊图纸:蝉年代判定(图组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32:28

玉蝉年代判定(图组3)

 

 红山文化玉蝉蛹

 

新石器时代 玉蝉

 

新石器时代 玉蝉 湖北荆州博物馆藏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代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雕刻粗放。所用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战国、汉代玉蝉的制作及造型有了很大发展。汉代玉蝉刀法虽然简单,但粗犷有力,刀刀见锋,因此有汉八刀之称。表面琢磨得平整洁净,线条挺秀,尖端见锋,锋芒锐利,其边缘像刀切一样,没有崩裂和毛刀出现。尾部的尖锋有扎手的感觉。宋代、明代玉蝉翼端稍稍圆形,尖锋没有扎手的感觉。这是区别真假的主要特点。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此时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清代玉蝉刻画特别精致,眼睛细长,翅有脉纹,足爪屈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商代 白玉蝉形佩

 

    商代玉蝉佩玉质呈灰白色,玉内有褐红色悄悄,尾部钙化为鸡骨白,但头部、身上有几处在强光下仍能看到微透明的原初玉质。表面有蚀坑与蚀孔,有玉质晶体晰出现象,整体造型为极其像生的蝉形,用一对象鼻穿表示眼、嘴、额、腹纹、羽翅均精心刻画,造型生动。此蝉为生坑,未经过人为盘摸,所以表面有一层白璞状皮壳。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蝉是古代先民普遍的推崇物,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宿露,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中说:“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记载,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商代 玉蝉

 

 

周代 玉蝉

 

    周代玉蝉颈部有宽带状图案装饰,尖头玉蝉到西周末期消失,平头、圆头成为主流。眼形有圆方眼、长方眼,位置多在头部框内两侧,两翼成斜坡状,翼上有叶脉纹,器型头宽、尾尖、背拱,立体感强。此蝉新疆和田白玉质,玉质温润细腻光洁,局部有褐色沁斑,深入肌理。双目外凸,造型简洁,风格独特,具有写实性强烈的显著特征。线条简扑有力,寥寥数笔,表现出概括、夸张、生动的艺术特点。

 

 

战汉时期 玉蝉

 

  玉蝉的历史渊源及生动寓意


  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于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玉蝉一般可分为三种:一、佩蝉,顶端有对穿眼;二、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三、含蝉,在死者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

 

修高速公路挖到的 战国末西汉初 玉蝉

 

汉代 玉蝉

 

  历代玉蝉的重要特征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商代至明清大量出现。商代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雕刻粗放,所用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蝉头眼大,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头部中央有孔,用来穿绳。蝉身用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纹饰简单。西周、春秋时期玉蝉发现较少。战国、汉代玉蝉的制作及造型有了很大发展。

 

汉代 玉蝉

 

汉代玉蝉

 

汉代玉蝉


  汉代玉蝉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一、刀法虽然简单,但粗犷有力,刀刀见锋,因此有“汉八刀”之称。蝉形比战国时期薄而大,重视选材,玉料大量使用,玉色以白为上。二、表面琢磨得平整洁净,线条挺秀,尖端见锋,锋芒锐利,其边缘像刀切一样,没有崩裂和毛刀出现,尾部的尖锋有扎手的感觉。宋代、明代玉蝉翼端稍稍呈圆形,尖锋没有扎手的感觉。三、线条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形线,但都是两线交锋而成。四、一般说玉蝉呈平头形的,以西汉早中期为多;圆头形的以西汉中晚期为多。西汉中晚期玉蝉眼珠多跳出轮廓外。五、尾部的横线是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一般以4~7条为多见,但是最多的有12道。六、有的玉蝉颈下呈“)”状,光整平坦,不起波状。七、抛光技术非常先进,两翼打磨光整、平滑,像玻璃一样闪闪发光。

  

    西汉玉蝉主要特点是表面琢磨得平整洁净,线条挺秀,尖端见锋,锋芒锐利,其边缘像刀切一样,没有崩裂和毛刀出现。其尾部的尖锋有扎手的感觉。“蝉王”尾部的尖锋和双翼尖端均有扎手的感觉就是实物例证。宋代、明代的尖锋没有扎手的感觉。因翼端稍稍圆形,这是区别真假的主要特点。

 

 

东汉 玉蝉 现藏亳州市博物馆

 

    长5.4厘米,宽4厘米,厚0.8厘米,1973年出土于亳州市谯城区白果树汉墓,东汉时殓葬用品,放在死者口中。   

 

    线条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形线,但都是有两线交锋而成,最精致的地方就是推磨。两翼都是光整、平滑。 一般说玉蝉呈平头形的,以西汉早中期为多。圆头形以西汉中晚期为多。西汉中晚期眼珠多跳出廓外。尾部的横线是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一般以4——7条为多见。但是最多的有12道。有的玉蝉颈下呈“︶”,光整平涌,不起波状,这也是鉴别真假的主要特点。抛光技术非常进步,打磨光滑,像玻璃一样闪闪发光。

 

唐代 白玉蝉

 

宋代 玉蝉

 
  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此时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了。宋代仿古风气盛行,玉蝉当然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佩饰,玉蝉形象有形无神,线条弱不见锋,软而呆滞,蝉形短且宽,抛光不佳。


元代 玉婵

 

  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纹饰线条雕刻又粗又深,双翅雕得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好似透明的一般;蝉腿部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清代玉蝉刻画特别精致,眼睛细长,翅有脉纹,足爪屈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清朝乾隆时玉蝉制作用料特别严格,多用籽料制作,雕琢工艺极为讲究,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蝉身有回纹、勾云纹装饰。清晚期玉蝉线条常有崩断现象,刀法软弱无力,阴刻线细而深,常用岫岩玉烧成红色或黑色仿古蝉。

 

明代 玉蝉 


  玉蝉拍卖行情也在一路飙升


  近年来,玉蝉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2002年中国嘉德拍卖的一件长6.8厘米的清代白玉蝉,成交价为13200元;2003年北京翰海拍卖的一件长7.5厘米的清代白玉蝉,成交价为20000元;2004年天津拍卖的一件长5.5厘米的清代白玉蝉,估价为4000元,成交价高达22000元;2006年北京翰海拍卖的一件清中期白玉蝉,估价60000元,成交价高达90200元。

  从古到今,在中国的各类工艺品里,蝉都占有一席之地,石蝉、骨蝉、铜蝉、木蝉、玉蝉,似乎所有雕刻品种里,都有蝉的份儿。真蝉聒噪,假蝉却叫人神往,在这一点上,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清代仿汉 玉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