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长新篇第二部下载:修真之前必读的书!!!!!!(切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28:55
  • 用户名
  • UID
  • Email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申请入住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申请入住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 首页
  • 文集Portal
  • 广场BBS
  • 群组Group
  • 家园Space
  • 应用Manyou
  • 排行榜Ranklist
  • 音乐Music
  • 赞助Music
本版
  • 本版
  • 用户
修真论坛 › 广场 › ※初识修真※ › 谈仙论道-初学 › 修真之前必读的书!!!!!!(切记) ... 返回列表 查看: 6603|回复: 54

修真之前必读的书!!!!!!(切记)     [复制链接]

我心似水 我心似水 当前离线
UID
28927
性别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26
积分
39
精华
2
威望
2 点
在线时间
3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5-20
最后登录
2009-5-21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339 个
铜币
282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26
积分
39
威望
2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 发表于 2009-5-21 00:25: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margin-right:0}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曰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一线乃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长年。 ==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群在人头之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期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为可伤。宣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北乖宜。虐下取功,诌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谬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讨,知善不为。自非引他,雍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损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窍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率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事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父,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虏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倾,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昌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真,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诿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真。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警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先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风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贵,乃殃及子孙。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忘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祝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应篇》白话译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跟着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就跟随到那里,永远都不分离啊!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是白天夜晚,时时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间过恶的神明在鉴察着;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 (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轻的就少夺,犯重的就多夺。)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的寿命,既然已经因为犯过而被减少,而且还要被惩罚生活贫苦,家庭破碎;又经常的遭逢到忧愁灾难啊!
●人皆恶之。
人人都讨厌造作恶事的人啊!
●刑祸随之。
刑罚和灾祸,也就跟随而来。
●吉庆避之。
吉祥和喜庆,都远远的避他而去。
●恶星灾之。
恶煞凶星,也同时降下了灾殃给做恶的人。
●算尽则死。
使恶人的寿算减尽之后,恶人也就死了!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这是说人的一身,行住坐卧,都有星神在鉴察着。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常在人的头上盘旋,记录各人所犯的罪恶,并且依照他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他的寿命。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又有三尸神,住在人的身体里面,凡是人的心、口、意、语,总是瞒不过三尸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决断人善恶的这一天,三尸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门,据实的报告人的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到了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灶神也是一样啊!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凡是人犯了罪过,都难逃神明的鉴察;罪过大的,就被夺除寿命十二年,过失小的,就被减去寿命一百天,这是决定不会错的。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这些大的小的罪过恶业的事情,有几百种之多,凡是想求长生的人,必须先要避免这些罪过恶业啊!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凡是要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进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凡是不正经的地方,例如赌场、妓院、舞厅、鸦片烟馆等,都要视为邪径,决定是退避不去。就是在阴暗的房间,别人所看不见听不到的处所,也就是善恶才分的界限;都能够正心诚意,丝毫都不愿意欺骗人。
●积德累功。
积德就要像积钱一样,渐渐的积,就渐渐的多了;累功就要像筑墙一样,渐渐的筑,就渐渐的高了。
●慈心于物。
凡是积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亲亲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万物啊!
●忠孝。
为人臣子的,必须要尽忠;为人子女的,必须要尽孝。
●友悌。
做人家哥哥的,必定要友爱弟弟;做人家弟弟的,必定要尊敬哥哥。
●正己化人。
先要端正自己,还要去劝化别人,共同存着善心,共同去作善事。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矜哀怜悯孤儿,要尽力的教养他,成就他终身的事业;抚恤寡妇,要尽力的保护她,成就她一生的贞节;尊敬老人,使他们得到尊养和安宁;爱护年幼的孩子,使他们得到抚育和保护。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虽然是细小的昆虫,无情的草木,也不可以伤害啊!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凶狠的人,常常作恶而招来灾祸,应该要怜悯他、劝导他、感化他,使他能够改恶向善,转祸为福。善良的人,常常行善而招来福报,应该要为他欢喜赞叹,鼓励他、成就他,使他更能积极的行善,后福无量啊!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遇到他人急切的需用,例如生病的时候,急需用医药,死丧则急需要殓葬,饥寒则急需要衣食等等;我们应该要慷慨的解囊,及时的帮助,以应急需;遇到他人发生灾难,例如水灾、火灾、车祸、家破人亡等等,我们应该要随着自己的力量,去救护、解除他人的危难,使其能够转危为安。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的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要多方的救护。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遏恶扬善。
我们应该遏阻人去做恶,以免得他渐渐的横行,那么别人就会受到他的毒害;另外应该要赞扬人的善行,使他更能够为善不倦,那么别人也都会受到他的导引。
●推多取少。
无论是兄弟分财产,或是朋友通钱财,都应该要推让,把多的部份,分给兄弟或朋友,自己则拿取那少的部份,让给别人便宜,自己甘愿吃亏。
●受辱不怨。
虽然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也只是责备自己的德行薄、功德浅,不能够感动他人;因此更应该要积德累功,决不会去怨恨别人。
●受宠若惊。
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等荣宠的时候,应该要有不克负荷,若惊若惧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福报不够,不能够长久的保持啊!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布施给他人的恩惠,绝对不求回报;赠送给他人的财物,也绝对不后悔。
●所谓善人。
把前面所说的众善,都能够奉行的,才叫做善人。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善人一生所行的善事,下顺人心,所以世间的人都恭敬他;上合天理,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使富贵长寿康宁的福报,和居官受职的财禄,都跟随着他;使他能够不用去求自然就有;许多的邪神厉鬼,都远离他、避开他,不敢侵犯他;而聪明正直的神灵,冥冥之中都在保卫他、帮助他。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使善人所作的事业,必定会成功,而且永垂不朽;并且还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想求天仙的人,应当要积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求地仙的人,应当要积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如果有人违反道义而动了恶念;违背天理而做了恶事。
●以恶为能。
反而以作恶,认为是能干。
●忍作残害。
忍心去作伤人害物的事情。
●阴贼良善。
对于忠厚善良的好人,应该要爱护他、推荐他、赞扬他,却反而阴谋的加以贼害。
●暗侮君亲。
对于君王、国家元首、和父母亲,应该要忠诚、要孝顺、要尊敬;却反而暗中的欺瞒君亲,去做不忠不孝的事情。
●慢其先生。
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应该要恭敬的受教,却反而轻慢,真是大大的有失弟子事奉老师的道理啊!
●叛其所事。
对于所应服事的长官或主人,不能够效忠,就是背叛啊!
●诳诸无识。
对于许多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说些假话来诳骗他们,使他们误信为真而害事。
●谤诸同学。
对于许多同学朋友,反而妄加的毁谤,破坏他们的名誉。
●虚诬诈伪。
用虚伪、诬陷、诈骗、欺伪种种的手段,来指责攻击他人的隐私和过失。
●攻讦宗亲。
指斥宗族和亲戚的隐私或过失,而加以攻击。
●刚强不仁。
气质刚强性情火爆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不能够仁慈温和厚道啊!
●狠戾自用。
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又喜欢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是非不当。
对于恶人做坏事,反而说他是对的;对于善人做好事,反而说他不对,这样的认定是非,就显得太不允当了啊!
●向背乖宜。
对于恶人,应该要远避,反而要心向他;对于善人,应该要亲近,反而要违背他;这样的向背,实在是很不适宜啊!
●虐下取功。
有的做官的,竟然胆敢施行暴政,虐待百姓,以贪取功劳奖赏。
●谄上希旨。
奉承在上位的长官,以迎合他的意旨。
●受恩不感。
受到人家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图报,竟然还忘恩负义。
●念怨不休。
对有仇怨的人,不思以德报怨,却要怀恨报复;而且还念念不忘,不肯罢休呢!
●轻蔑天民。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会爱国爱民;而且竟然还敢任意的轻视欺侮天下的人民。
●扰乱国政。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能爱国爱民,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破坏了社会的秩序!
●赏及非义。
不能够赏善罚恶,以彰显劝善惩恶的功能,竟然却奖赏到不义的恶人。
●刑及无辜。
刑罚到无辜的好人,使他们含冤受屈。
●杀人取财。
故意把人杀害,以夺取他的钱财。
●倾人取位。
陷害别人,以夺取他人的官位。
●诛降戮服。
贼寇若是已经投诚降服,反而把他们杀死,最是大大的违逆天理。
●贬正排贤。
贬谪正直的官吏,到边远的地方;排挤贤良的同僚,使他失去官位。
●凌孤逼寡。
欺凌孤儿,逼迫寡妇。
●弃法受赂。
做官的竟然敢抛弃法律,接受人家的贿赂。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把理直的变成理曲,把理曲的反认为是理直。
●入轻为重。
把应该判轻刑的,却把他判了重刑。
●见杀加怒。
看见有人被判死刑执行死刑的时候,不替他哀怜,反而加以嗔怒,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
●知过不改。
明明知道自己的过失,却是不肯悔改。
●见善不为。
明明看见善事就在眼前,却是不肯勇敢的去做。
●自罪引他。
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认;反而牵引他人,希望脱卸自己犯罪的责任。
●壅塞方术。
故意阻挠医卜星相或是一技一艺等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用所学的方术,来养家活口济助世人。
●讪谤圣贤。
对于古圣先贤,不能够恭敬的崇奉,竟然敢任意的毁谤。
●侵凌道德。
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亲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
●射飞逐走。
射杀飞禽,逐捕走兽。
●发蛰惊栖。
发掘蛰伏在土里的虫,惊扰栖息在树上的鸟。
●填穴覆巢。
填塞虫蚁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鸟栖息的鸟巢。
●伤胎破卵。
伤害了动物的胞胎,破坏了它们的蛋,都是杀生的行为。
●愿人有失。
常常愿人失败而幸灾乐祸。
●毁人成功。
毁坏别人成功,使他功败垂成。
●危人自安。
使人承当危险,只求自己安稳。

●减人自益。
克减别人的利益,只图自己的利益。
●以恶易好。
货物交易的时候,竟然把坏的东西,暗中换了好的东西。
●以私废公。
以自己的私心而废弃了公理。
●窃人之能。
窃取他人的技能,据为己有。
●蔽人之善。
隐蔽他人的善行,不使别人知道。
●形人之丑。
形容他人的丑事,并且还广为宣扬。
●讦人之私。
揭发他人的隐私,而且还到处的传播。
●耗人货财。
消耗别人的货财,从中谋取利益。
●离人骨肉。
使别人的骨肉至亲分离或是不和。
●侵人所爱。
侵夺别人所喜爱的东西。
●助人为非。
帮助他人为非作歹,共同去做坏事。
●逞志作威。
任意的自作威势欺凌别人。
●辱人求胜。
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胜利。
●败人苗稼。
毁坏别人所种植的秧苗稻谷。
●破人婚姻。
破坏别人的婚姻。
●苟富而骄。
苟且致富,侥幸的得到财富,就骄傲自大。
●苟免无耻。
不当免而求幸免,毫无羞耻之心。
●认恩推过。
把别人的恩,冒认为是自己所施的恩,企图讨好;把自己的过,反而推在别人的身上,企图卸责。
●嫁祸卖恶。
把自己的灾祸,转嫁给别人;把自己的罪恶,推卸给别人。
●沽买虚誉。
沽买虚假的名誉,使得别人赞扬自己。 www.taoismcn.com
●包贮险心。
表面上装出了一幅笑脸迎人和善的样子,但是骨子里,却包藏着阴险害人的心。
●挫人所长。
挫折别人的长处,使他不能发挥所长。
●护己所短。
掩护自己的短处,不知道要悔改。
●乘威迫胁。
利用威势,逼迫胁制。
●纵暴杀伤。
放纵暴行,杀伤人命。
●无故剪裁。
无缘无故的剪裁布帛,或是绸缎。
●非礼烹宰。
违背了礼法而烹宰牲畜。
●散弃五谷。
任意的浪费散弃五谷粮食。
●劳扰众生。
劳扰百姓,将百姓视同牛马一般的驱使而不爱惜。
●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破坏有钱人的家,以夺取他的财宝。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
决水冲毁,或是放火焚烧,以毁害人民居住的房屋。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紊乱他人策划的规模,以破坏他人事业的成功。
●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故意把别人所使用的工具器物损坏,使别人要用的时候,无法使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
小人看到别人荣华富贵,就愿意他被流放,或是被贬官谪放到边远的地方充军。
●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看见别人家里多钱富有,就愿意他人破家散财穷哈哈。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
●负他货财,愿他身死。
负欠他人的货物钱财,不想偿还;反而愿他死掉,就可以不用还了。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凡是向别人恳求拜托的事情,若是不能够遂心如意,就发生了咒骂怨恨。
●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看见他人有失便不得意的事情,便说这是他平日的过恶,所召来的恶报。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
见到他人四体残缺,或是形象丑陋,不哀怜矜愍保护,反而加以讥笑。
●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见到他人的才能,可以称赞宣扬,不但不称赞不宣扬,反而却阻止压抑他。
●埋蛊厌人。
刻了木头人像,在上面书写符咒,然后埋在地下,用来魇魅害人。
●用药杀树。
就是用毒药来杀死树木。
●恚怒师傅。
因为师傅的教训责备,而对师傅产生了恚恨愤怒。
●抵触父兄。
冲撞触犯了父亲兄长。
●强取强求,好侵好夺。
用强迫的方式取得财物,或用强求的方法要别人供给;或是喜欢用侵占的方式,或是喜欢用抢夺的方法。
●掳掠致富。
用强力抢夺别人的财物以致富。
●巧诈求迁。
用奸巧诈伪的手段,来求取自己的升迁。
●赏罚不平。
赏罚若是失于轻,或是失于重,就是不公平了。
●逸乐过节。
安逸快乐,应该要有节制,不可以过度。
●苛虐其下。
苛薄虐待自己的部属或奴婢。
●恐吓于他。
恐吓他人,使他人心生害怕。
●怨天尤人。
不能够安分守己,反而怪天怪地恨别人。
●呵风骂雨。
因为风雨的失时不调,而去呵斥风咒骂雨。
●斗合争讼。
唆使他人斗争,撮合别人诉讼。
●妄逐朋党。
不问是非可否,就随便的追逐,分朋立党,或是附社结义。
●用妻妾语,违父母训。
听信妻妾的话语,而违背父母的训示。
●得新忘故。
得到了新的,就忘记了旧的。
●口是心非。
就是心口不一。
●贪冒于财,欺罔其上。
因为贪图利益而冒领钱财,竟然敢欺瞒了君王长官。
●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编造了坏话,捏作了恶事,任意的谗毁好人。
●毁人称直。
毁谤好人,却称自己为正直。
●骂神称正。
辱骂神明,却称自己有正气。
●弃顺效逆。
放弃应该遵行的六顺,而去学习六逆。
●背亲向疏。
背离了自己的家亲骨肉,而厚待或心向着异姓的亲戚朋友。
●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为了要表白自己没过失,竟敢把卑鄙的心怀,指天地做见证;为了要坚固期约,竟敢把猥亵的事情,请神明来鉴察。
●施与后悔。
施与之后,感觉后悔。
●假借不还。
借人家的钱财物品,据为己有而不肯还。
●分外营求。
不依本分,分外的去钻营求取。
●力上施设。
极尽自己力量之所能,而尽意的施威设法。
●淫欲过度。
夫妇间的房事频繁,超过了正常的限制。
●心毒貌慈。
心意恶毒却又面貌慈祥。
●秽食餧人。
用污秽的食物卖人或给人吃。
●左道惑众。
用旁门左道来蛊惑众人。
●短尺狭度,轻秤小升。
私自非法使用短尺狭度,轻秤小升,来贪利占便宜。
●以伪杂真。
把假的货物,杂在真的里面。
●采取奸利。
采取奸诈的暴利。
●压良为贱。
用势力压迫良家子女,使他们成为卑贱的婢妾奴仆。
●谩蓦愚人。
使用诡计来欺骗愚人上当。
●贪婪无厌。
贪得无厌而不知足。
●咒诅求直。
在神明前告状、发誓或诅咒,求神马上证明他的道理是对的。
●嗜酒悖乱。
嗜好饮酒而常醉,违背情理而乱性。
●骨肉忿争。
父子兄弟骨肉至亲,在忿怒的争吵。
●男不忠良。
男的不忠厚善良。
●女不柔顺。
女的不温柔和顺。
●不和其室。
丈夫与妻子不和。
●不敬其夫。
妻子不尊敬丈夫。
●每好矜夸。
每每喜欢骄傲自夸。
●常行妒忌。
经常争宠妒忌。
●无行于妻子。
丈夫对待妻子不义不慈。
●失礼于舅姑。
媳妇对待公婆,不孝顺不恭敬。
●轻慢先灵。
轻视怠慢祖先之灵。
●违逆上命。
违背了上面的命令。
●作为无益。
所作所为对自己毫无益处。
●怀挟外心。
暗中怀藏着外心。
●自咒咒他。
自己诅咒自己,而又诅咒他人。
●偏憎偏爱。
所憎所爱,有了偏差。
●越井越灶。
跨越了井灶。
●跳食跳人。
跳过食物和跳过人的身体。
●损子堕胎。
损害已经生下来的小孩,堕掉仍在胎中的胎儿。
●行多隐僻。
行为多是不光明不正大。
●晦腊歌舞。
在晦腊之日,唱歌跳舞演戏。
●朔旦号怒。
在每月初一和每天清晨的时候,大声的呼号,忿怒的叫骂。
●对北涕唾及溺。
对着北方擤鼻涕、吐痰、吐口水、小便。
●对灶吟咏及哭。
对着灶歌唱和哭泣。
●又以灶火烧香。
又用灶火来点香。
●秽柴作食。
用污秽的木柴来煮饭烧菜。
●夜起裸露。
夜间起来的时候,裸露着身体。
●八节行刑。
在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日)的日子里,执行死刑徒刑,或是对犯人用刑拷打。
●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
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常常用手指着太阳、月亮、星星,用眼睛久视着太阳和月亮。
●春月燎猎。
春天的时候,焚烧山林而打猎。
●对北恶骂。
对着北方恶骂。
●无故杀龟打蛇。
无缘无故的杀乌龟打死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如前面所说种种的罪过,司命之神就会随着这个人所犯罪业的轻重,而夺除他的寿命;罪重的夺除寿命十二年,罪轻的夺除寿命一百天,一个人寿算若是夺除尽了,那么他的死期也就到了;而且死有余辜的话,就要殃及子孙了啊!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还有许多利用自己的威势而横取他人钱财的,也多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在计算;然而司命之神,也正在计算他的妻子和家人,以报应他的贪恶,使得罪报能够相当。若是渐渐到了恶贯满盈寿命尽了的时候,自身也就不免死丧;若是幸而罪恶稍轻,尚不至于死丧,就会有水灾火灾、盗贼偷抢、遗失器物、疾病医药、口舌官司等等许多的祸事发生,以当原来妄取他人钱财的总数。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又有冤枉而杀人的,就像换刀相杀一样啊!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凡是贪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鸩鸟毛浸过的酒一样;这种的漏脯鸩酒都是含有剧毒,不但不能够获得暂时的醉饱,而且死期也马上就到了啊!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这个心起了善念,善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吉神,跟随着护卫,希望他善行圆满而多方的赐福;或是心中起了恶念,恶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凶神,跟随着监察,等待他恶贯满盈而多方的降祸。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悔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若是有人曾经做过恶事,后来自己忏悔改过,并且必须要断除一切的恶事,奉行一切的善事,这样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够获得吉祥喜庆,也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啊!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所以勉励力行众善的吉人,因为他的语言善,视善,行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行;等到三年满了,他的善行也就圆满了;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他,增长他的寿命;而常做诸恶的凶人,因为他的语言恶、视恶,行为恶;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的恶行;等到三年满了,他所造的恶也到了恶贯满盈的时候,上天必定会降祸于他,减除他的寿命啊!所以人为什么不肯勉励力行众善,以转祸为福呢 ?         

                             胎息经
 
玉皇天尊曰: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
故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上清黄庭内景经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迥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明。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龠闭两扉,重扇金关密枢机。玄泉幽关高崔巍,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空无,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赤珠灵裙华前茜粲。舌下玄膺生死岸,出青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峭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字威明。六腑五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目长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巳形不滞。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键聪明始,锦披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清。百屙不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已,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坐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赢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府精,中有童子曜威明。雷电八震扬玉旌,龙旗横天掷火铃。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威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
脾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阙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孩合延生华芒。男女迥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殊途一会归要终,关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上睹章第十六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身披凤衣衔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窗。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衔玉当,灵注幽阙那得丧。琳条万寻可荫仗,三魂自宁帝书命
灵台章第十七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间关营卫高玄受,洞房紫极灵门户。是昔太上告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右有白元并立处,明堂金匮玉房间。上清真人当吾前,黄裳子丹气频烦。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三关章第十八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哭,手为人关把盛衰。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堂绛宇尽玄宫,璿璣玉衡色兰开。瞻望童子坐盘桓,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云仪玉华侠耳门。赤帝老与己魂,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面部魂神皆相存。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在前。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胞化生身。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回九道明。正一含华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金室之下可不倾,延我白首反孩婴。
琼室章第二十一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效邑,六龙散飞难分别。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但当吸气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己形。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意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得视见无内外。存漱五牙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虚无寂寂空中索,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庆。六府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天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高拱无为魂魄安,清净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帏(左巾右莫)间,立坐室外三五玄。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璿璣门。高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睹真。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求因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隐形灭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清死录除,三神之乐由隐居。倏(左焱右欠)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金辇正立从玉与。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窕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人间纷纷(上如下巾)如。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三明出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二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王旁磷)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上竹下录)佩金,驾(左焱右欠)接生宴东蒙。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叵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盼,至忌死气诸秽*。六神合集虚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玉(上竹下氏)金龠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飞仙。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坛。火铃冠霄队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太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百谷章第三十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喜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知白见黑急坐守。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飘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川气周流络无端。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二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宫。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恍惚之间至清灵,坐于飙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过数已华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即受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坐忘论
[唐]司马承祯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涸辙之鱼,犹希升水。弱丧之俗,无心造道。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行。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竭难得之货,市来生之福。纵易染之情,丧今身之道。自云智巧,如梦如迷。生来死去,循环万劫。审惟倒置,何甚如之!故《妙真经》云: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道。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言长久者,得道之质也。经云: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道人致之,非命禄也。又《西升经》云:我命在我,不属于天。由此言之,修短在己,得非天与,失非人夺。扪心苦晚,时不少留。所恨朝菌之年,已过知命,归道之要,犹未精通。为惜寸阴,速如景烛。勉寻经旨,事简理直,其事易行。与心病相应者,约着安心坐忌之法,略成七条,修道阶次,兼其枢翼,以编叙之。信敬第一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然则璧耀连城之彩,卞和致刖;言开保国之效,伍子从诛。斯乃形器着而心绪迷,理事萌而情思忽。况至道超于色味,真性隔于可欲,而能闻希微以悬信,听罔象而不惑者哉!如人有闻坐忌之法,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决定无疑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故庄周云: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是谓坐忌。夫坐忌者,何所不忌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故庄子云,同于大通。此则言浅而意深,惑者闻而不信,怀宝求宝,其如之何?故经云:信不足,有不信。谓信道之心不足者,乃有不信之祸及之,何道之可望乎?断缘第二断缘者,谓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至神至圣,孰不由此乎?故经云: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或显德露能,来人保己;或遗问庆吊,以事往还;或假修隐逸,情希升进;或酒食邀致,以望后恩。斯乃巧蕴机心,以干时利,既非顺道,深妨正业。凡此之类,皆应绝之。故经云: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我但不唱,彼自不和;彼虽有唱,我不和之。旧缘渐断,新缘莫结。醴交势合,自致日疏,无事安闲,方可修道。故庄子云:不将不迎。为无交俗之情故也。又云: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若事有不可废者,不得已而行之,勿遂生爱,系心为业。收心第三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欣迷幻境之中,唯言实是;甘宴有为之内,谁悟虚非?心识颠痴,良由所托之地。且卜邻而居,犹从改操;择交而友,尚能致益。况身离生死之境,心居至道之中,安不舍彼乎?能不得此乎?所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著。故经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若执心住空,还是有所,非谓无所。凡住有所,则自令人心劳气发,既不合理,又反成疾。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轻爽。以此为验,则邪正可知。若心起皆灭,不简是非,永断知觉,入于盲定。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元来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事,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今则息乱而不灭照,守静而不着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如有时事,或法有要疑者,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亦生慧正根。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为子伤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着,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是故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渐渐驯狎,唯觉清远。平生所重,已嫌弊漏,况因定生慧,深违真假乎!牛马,家畜也,放纵不收,犹自生鲠,不受驾御;鹰鹯,野鸟也,被人击绊,终日在手,自然调熟。况心之放逸,纵任不收,唯益粗疏,何能观妙?故经云: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夫法之妙者,其在能行,不在能言。行之则此言为当,不行则此言为妄。又时人所学,贵难贱易。若深论法,惟广说虚无,思虑所不达,行用所无阶者,则叹不可思议,而下风尽礼。如其信言不美,指事陈情,闻则心解,言则可行者,此实不可思议,而人不信。故经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夫唯不知,是以不吾知也。或有言火不热,灯不照暗,称为妙义。夫火以热为用,灯以照为功。今则盛言火不热,未尝一时废火;空言灯不照暗,必须终夜然灯。言行相违,理实无取。此只破相之言,而人反以为深元之妙。虽则惠子之宏辩,庄生以为不堪。肤受之流,谁能科简?至学之士,庶不留心。或曰:夫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今犹避事而取静,离动而之定,劳于控制,乃有动静二心,滞于住守,是成取舍两病。不觉其所执,仍自谓道之阶要,何其谬耶!述曰:总物而称大,道物之谓道,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真为大矣!实为妙矣!然谓吾子之鉴有所未明。何则?徒见贝锦之辉焕,未晓始抽于素丝;才闻鸣鹤之冲天,讵织先资于谷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末;神凝之圣,积习而成。今徒学语其圣德,而不知圣之所以德。可谓见卯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何其造次哉!故经云: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简事第四夫人之生也,必营于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于丛苇;饮河满腹,兽不吝于洪波。外求诸物,内明诸己。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当,不任非当之事。事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毙于形神。身且不安,何情及道?是以修道之人,要须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故庄子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生之所无以为者,分之外物也。蔬食弊衣,足延性命,岂待酒食罗绮,然后为生哉!是故于生无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今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人犹笑之。况弃道德,忽性命,而从非要,以自促伐者乎!夫以名位比于道德,则名位假而贱,道德真而贵。能知贵贱,应须去取。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道。故《庄子》云:行名失己,非士也。 《西升经》云:抱元守一,至度神仙,子未能守,但坐荣官。若不简择,触事皆为,则身劳智昏,修道事阙。若处事安闲,在物无累者,自属证成之人。若实未成,而言无累者,诚自诳耳。真观第五夫观者,智士之先鉴,能人之善察。究傥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得见机前,因之造适。深祈卫定,功务全生。自始之末,行无遗累。理不违此,故谓之真观。然则一餐一寝,居为损益之源,一言一行,堪成祸福之本。虽则巧持其末,不如拙戒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竞之情。是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故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然于修道之身,必资衣食。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者,当须虚襟而受之,明目而当之,勿以为妨,心生烦躁。若见事为事而烦躁者,心病已动,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者,我之船舫。我欲渡海,事资船舫。渡海若讫,理自不留。何因未渡,先欲废船?衣食虚幻,实不足营。为欲出离虚幻,故求衣食。虽有营求之事,莫生得失之心。则有事无事,心常安泰。与物同求,而不同贪;与物同得,而不同积。不贪故无忧,不积故无失。迹每同人,心常异俗。此实行之宗要,可力为之。前虽断简,病有难除者,且依法观之。若色病重者,当观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终无色事。若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妄,妄心空想,谁为色主?经云:色者,全是想耳!想悉是空,何有色耶?又思妖妍美色,甚于狐魅。狐魅惑人,令人厌患。身虽致死,不入恶道,为厌患故,永离邪淫。妖艳惑人,令人爱着,乃至身死,留恋弥深。为邪念故,死堕地狱,永夫人道,福路长乖。故经云:今世发心为夫妻,死后不得俱生人道。所以者何?为邪念故。又观色若定是美,何故鱼见深入,鸟见高飞?仙人以为秽浊,贤士喻之刀斧?一生之命,七日不食,便至于死。百年无色,芃免夭伤。故知色者,非身心之切要,适为性命之雠贼,何乃击恋,自取销毁?若见他人为恶,心生嫌恶者,犹如见人自杀己身,引项,承取他刃,以自害命。他自为恶,不遣伐当,何故引取他恶,以为己病?又见为恶者若可嫌,见为善者亦须恶。夫何故?同障道故。若苦贫者,则审观之,谁与我贫?天地平等,覆载无私,我今贫苦,非天地也。父母生子,欲令富贵,我今贫贱,非由父母。人及鬼神,自救无暇,何能有力,将贫与我?进退寻察,无所从来,乃知我业也,乃知天命也。业由我造,命由天赋。业命之有,犹影响之逐形声,既不可逃,又不可怨。唯有智者,因而善之,乐天知命,不觉贫之可苦。故庄子云:业入而不可舍。为自业。故贫病来入,不可舍止。经云:天地不能改其操,阴阳不能回其业。由此言之,故知真命非假物也;有何怨焉?又如勇士逢贼,无所畏惧,挥剑当前,群寇皆溃,功勋一立,荣禄终身。今有贫病恼害我者,则寇贼也;我有正心,则勇士也;用智观察,则挥剑也;恼累消除,则战胜也;湛然常乐,则荣禄也。凡有苦事,来迫我心,不作此观,而生忧恼者,如人逢贼,不立功勋,弃甲背军,以受逃亡之罪。去乐就苦,何可愍焉!若病者,当观此病,由有我身,我若无身,患无所托。故经云: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次观于心,亦无真宰,内外求觅,无能受者。所有计念,从妄心生,若枯体灰心,则万病俱泯。若恶死者,应念我身,是神之舍。身今老病,气力衰微,如屋朽坏,不堪居止,自须舍离,别处求安。身死神逝,亦复如是。若恋生恶死,拒违变化,则神识错乱,自失正业。以此托生,受气之际,不感清秀,多逢浊辱。盖下愚贪鄙,实此之由。是故当生不悦,顺死无恶者,一为生死理齐,二为后身成业。若贪爱万境,一爱一病。一肢有疾,犹令举体不安,而况一心万疾,身欲长生,岂可得乎?凡有爱恶,皆是妄生。积妄不除,何以见道?是故心舍诸欲,住无所有,除情正信,然后返观旧所痴爱,自生厌薄。若以合境之心观境,终身不觉有恶;如将离境之心观境,方能了见是非。譬如醒人,能知醉者为恶;如其自醉,不觉他非。故经云:吾本弃俗,厌离人间。又云:耳目声色,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老君厌世弃俗,犹见香味为怨。嗜欲之流焉知鲍肆为臭哉!泰定第六夫定者,尽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庄子云: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则心也,天光则慧也。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适今有,故曰天光。但以贪爱浊乱,遂至昏迷,澡雪柔挺,复归纯静。本真神识,稍稍自明,非谓今时,别生他慧。慧既生已,宝而怀之,勿为多知,以伤于定。非生慧之难,慧而不用为难。自古忘形者众,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者也,天下希及之,是故为难。贵能不骄,富能不奢,为无俗过,故得长守富贵。定而不动,慧而不用,德而不恃,为无道过,故得深证常道。故《庄子》云: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知而言之,所以之人。古之人,天而不人。慧能知道,非得道也。人知得慧之利,未知得道之益。因慧以明至理,纵辩以感物情。与心徇事,触类而长,自云处动,而心常寂焉。知寂者,寂以待物乎?此行此言,俱非泰定。智虽出众,弥不近道。本期逐鹿,获兔而归。所得盖微,良由局小。故《庄子》云:古之修道者,以恬养智。智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智养恬。智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恬智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有智不用,以安其恬。养而久之,自成道德。然论此定,因为而得成。或因观利而见害,惧祸而息心;或因损舍涤除,积习心熟,同归于定,咸若自然。疾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前而无惧。视名利如过隙,知生死若溃痈。故知用志不分,乃凝神也。心之虚妙,不可思也。夫心之为物,即体非有,随用非无;不驰而速,不召而至;怒则玄石饮羽,怨则朱夏殒霜;纵恶则九幽匪遥,积善则三清何远?忽来忽往,动寂不能名;时可时否,蓍龟莫能测;其为调御,岂鹿马比其难乎!太上老君运常善以救人,升灵台而演妙,略二乘之因果,广万有之自然。渐之以日损,顿之以不学。喻则张弓凿户,法则挫锐解纷。修之有途,习以成性。黜聪隳体,嗒焉坐忘,不动于寂,几微入照。履殊方者,了义无日,由斯道者,观妙可期。力少功多,要矣!妙矣! www.taoismcn.com得道第七夫道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莫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不然而然之。通生无匮,谓之道。至圣得之于古,妙法传之于今。循名究理,全然有实。上士纯信,克己勤行。空心谷神,唯道来集。道有至力,染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为一。形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与之同,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形。所以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身为滓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故《灵宝经》云:身神共一则为真身。又《西升经》云: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然虚心之道,力有深浅,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其心。被形者,则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已。身不免谢,何则?慧是心用,用多则体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散泄,无灵润身,生致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是故大人舍光藏晖,以期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故经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又云: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山有玉,草木因之不凋,人怀道,形体得之永固。资薰日久,变质同神。练神入微,与道冥一。散一身为万法,混万法为一身。智照无边,形超有际。总色空以为用,合造化以为功。真应无方,信惟道德。故《西升经》云:与天同心而无知,与道同身而无体,然后大道盛矣。而言盛者,谓证得其极。又云:神不出身,与道同久。且身与道同,则无时而不存。心与道同,则无法而不通。耳则道耳,无声而不闻;眼则道眼,无色而不见。六根洞达,良由于此。至论玄教,为利深广,循文究理,尝试言之。夫上清隐秘,精修在感,假神丹以炼质,智识为之洞忘;《道德》开宗,勤信唯一,蕴虚心以涤累,形骸得之绝影。方便善巧,俱会道源;心体相资,理逾车室。从外因内,异轨同归。该通奥赜,议默无逮。二者之妙,故非孔释之所能邻。其余不知,盖是常耳。

                                        道门语要

                                                     [清]黄元吉撰

                                        道门语要目录

              道门语要序明炼己之功
              探性命之原分火药之功用
              论精气神之实论人及早修持
              见性量之大训及门语录
              言立命之要励及门语
              详守中采取之义自解妙悟
              运小周天之法了了子自记
              行大周天之功有感而作
              重炼虚之学夜间悟道忽笑作此以记之
              明修炼之序李西月

 
    道门语要序
    元吉黄裳着
    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什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之而已。本来妙觉圆明,何事修己克己。犹目本自光明,难夹些微芥子。天地原自至宽,何恶亦何所喜。虽云有作有为,成始成终靡底。勉强亦归自然,妙入无为之理。道门语要刊成,聊序其事如此。

    探性命之原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性也,两仪者命也。名虽有二,实则性为之主,流行于阴阳之间者也。然性本无迹,而命微有迹;性无生灭,而命有生灭;性无始终,而命有始终;性无动静,而命有动静。未有命时而性之理长悬天壤,既有命后而性之理已具人身。大哉性乎,蔑以加矣。而要非命则性无由见,是性也命也可合而不可分者也。
    夫人自父母媾精之始,一点灵光藏于胞胎之内,先天元性化为离之阴汞,先天元命化为坎之阳铅,是谓元气。自此一水一火一升一降,神炁交而心肾具,温养久而胎婴成。由是脱离母腹,独辟乾坤。虽有形质之拘,不如先天一炁,然而不识不知、无作无为,其去天地也不远,所以形体日长,智慧日开,有不知其然而然者。
    迨至二八期完,一斤数足,不知返还之术,致令习俗之移,往往欲心生而贪恋夫声色,侈心起而驰骋夫荣华。志一至焉,气则随之,气一动焉,而神则因之。于是内萦外扰,神驰气散,而性命不保矣。
    学者欲还先天性命,非复后天神气不可,欲固后天神气,非复先天性命不能。试观古今来成真证圣、跨鹤登仙者,无非修性以立命而已,断未有修性不炼命,炼命不修性,各执一偏而能有成者。盖性为命根,命为性蒂,二者虽有先后之不同,而其功断不容以偏废也,胡为末学缁流,每每偏于性、偏于命,竟至终身无成而尚不知悔耶。
    夫性为一身之主宰,命是一身之运用。若不保精裕气,徒事妙觉圆明,则身命不存,性将焉寄;若不涤虑寻真,徒事烧丹采药,则心性未见,命亦空存。况天之生人也,必先有理而后有炁,若无理不犹树木之无根,其能向荣也哉;而人之修道也,必修命以至于了性,若无命不犹灯火之无油,其能辉煌也哉。总之道原一致,功必兼修,庶几不堕于一边,而有独阳不长孤阴不生之诮也。

    论精气神之实
     《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是知人身之大药,即人身之大丹也。学者于此而次第炼之,庶不堕于一边矣。
    夫论人之生也,先从虚无中一点元神而堕于胞胎之中,是谓神生炁,炁生精,于是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合五千四八之数,而始成四大一身,此顺而生人之道也。若返老还童、成真证圣,其必炼精化炁,炼炁化神,于以还虚合道,此逆而成仙之功也。要之炼精者非徒炼交感之精,炼炁者非徒炼呼吸之炁,炼神者非徒炼思虑之神。必于色身中寻出先天真精于何而生,先天真炁自何而动,先天真神自何而存,以之炼丹不难矣,否亦幻丹而已,焉能长存不坏哉。
    虽然,炼精者必先炼元精,而后天交感之精亦不可损;炼炁者必炼元炁,而后天呼吸之气亦不可伤;炼神者必炼元神,而后天思虑之神亦不可灭。盖先天者道之体也,后天者道之用也。人未生时则用在体中,人既生后则体藏用内。若不由用而复体,又将何以为凭借处。况夫淫欲无度者,则身命难保矣;私欲不除者,则天理无存矣;趋蹶不常者,则神炁多惫矣。欲完先天精炁神,非保后天之精炁神不得。其实精炁神三者,虽有先后之名,实无先后之别,不过有欲无欲之分而已。学者苟能打破尘缘,看空孽网,不但身外之物视为非我固有,即身内之身亦等作幻化之躯,不甚经意,由此而炼精必成元精,由此而炼炁必成元炁,由此而炼神必成元神,以先天之大药,成先天之大丹,不诚易易事哉。 (得其心而身可忘,得其神而心可忘。)
    然而下手兴功,必先垂帘塞兑,默默观照脐下丹田一寸三分之间。继而精生药产,始用河车搬运,将丹田所积之精,运而至于周身。灌溉久之,精尽成炁,充周一身,此炼精化炁之功也。至于精尽化炁,由是而过关服食,温养大药,此炼炁化神之事也。自此已后,则为面壁之功,还虚之道。始由下田而炼,继则中田而修,终由上田而养,所谓三田返复真生涯者是。此修养之路,学道人不可不照其理,以为修养之基也。

    见性量之大
    凡人欲见真性,必先于静定中寻出端倪。实实知得吾心之内有一真湛寂光明不昧者,然后静而存之,动而察之,于以施之万事万物无一时或违乎至善,久之深造有得,自然昭昭灵灵,无时无处而不在焉。性者何,即太虚中虚无湛寂之妙。张子云太和所谓道者是。其体则有仁义礼智之性,其用则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其存之于内则为寂然不动之中,其发之于外则为感而遂通之和。无有偏倚,无有乖戾,而所存所发,俱见性量之宏。微而德慧智术发谋出虑之初,显而视听言动衣服饮食之末,其接人也,则有亲亲仁民之度,其处物也,则有鸟兽草木咸若之怀。总之无内无外,无动无静,能知其性之真,自无一时一物之有碍。盖性中原来包天地亘古今统人物而无有或外者,特为人私欲间之,一身之内且为胡越,何况国家天下民物焉有不隔绝者乎。是以君子之学,于事之未至也廓然而大公,及事之已来也随机而顺应,前无所迎,后无所逆,因物付物,随缘就缘。物有变而己无变,事有穷而己无穷,有如明镜当空,美者自美,恶者自恶,而己毫无容心于其际,是以心普万物而无心,情顺万物而无情,有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之量焉。
    非然者拘于一偏之学,或务于静以为修,或逐于动以为行,如此纵有所见,亦是旋得旋失,又安能合内外平物我等动静人己而一之者哉。此圣贤存心养性之功,学者于无动无静时,寻得出有动有静之根本,于以拳拳服膺,极之造次颠沛而不违,斯心与理融,理与心浃,打成一片,了无内外人己之分。
    虽然,其诣岂易言哉。盖尝旷观古今,阅历人情,无一不外重而内轻。朝朝为己营私,只贪声色货利,以求一身一家之安,无有知性之最重,天下无有加乎其上者。即或知之,亦皆摹仿依稀,或静处有而动处无,或一念起而一念灭,无有的的确确寻出一点真际,如孟子所谓居广居而行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极之富贵贫贱威武有不淫不移不屈之概,如此拓开心胸,独高眼界,一任天下是非善恶贤愚,总无有入而乱我之真,此其人果安在耶。
    惟望后学者,第一先寻得者个物事,无实亦无虚,无声亦无臭,静而存之,动而察之,随事随物而虚以待之,顺以应之,未事而不先,已事而不后,佛氏所谓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三心永灭,人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皆空,如此存其虚明广大之体,涵养深纯,于以措诸天下后世而胥宜矣。总之性无涯际,无可捉摸,若要知性之真,其静也只是一个空洞无边、惺惺不昧之象,其动也即孟子所谓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是。
    但人莫不有性,性亦莫不有发之时,往往一发之后不复见矣。良以如心而出,无所计较,是为真性,一到转念之间,则种种利害好恶之心生,遂为汩没而不见。所以孔子云:再思可矣。末学者流于静中之养,亦尝洞见本原,浑沦无际,每于持身接物之时,不免打成两橛,不能合动静而一致,良由未明性中之度量,实有包罗宇宙而无有出吾性分之外者,若不于此而悟彻了明,鲜有能至于道也。
    此千圣的的心传,为学人第一要着,务要由一念之仁,充而至于塞天塞地,由一事之善,积而至于亘古亘今,觉天下万古,无一事一物不在怀抱之中,如此实实见得,又何事修丹炼汞为哉!

言立命之要
    吾道言性命双修,虽分性命为二,其实则一而已。性是命之根,命是性之蒂,无命则性无依,无性则命无主,二者是二而一也。人能明得性命之源,则一切情伪之私、知觉之运,皆是命中之障,于以修其后天炁息之命,而还乎先天元炁之命,庶不堕于实有,亦不堕于虚无,而于真仙之道得矣。否则徒养后天血气之命,而不知先天虚无之命,纵得长生不老,亦不过守尸之鬼,其究也,必至生生世世流浪于爱河欲海而无有穷期。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人受天地之元(此字原版模糊,未知是否)炁以成性,受父母之精炁以立命,由是一开一阖一屈一伸,十月胎圆,生身下地,独辟乾坤之界,则有阴阳之分,其实与天地父母仍然一般无二。若一息未至,则必死矣。夫天地之气,必絪缊于其中,而后生人生物于无穷,若但云升上降下而已,则是天地之气虽交而仍分而为二也。人身之炁,亦必絪缊于其中,而后生男育女于不息,若只云呼出吸入而已,则是人身之炁虽交而仍不能合而为一也,此亦何由成万古不坏之身哉。学者必由呼吸之息,以复夫太和之元炁,其道维何,无摇尔精,无劳尔形,无俾尔思虑营营,乃可长生。又曰:心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风生;身不动,名曰炼炁,炼炁则龙吟云起;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元精溶溶、元气浩浩、元神跃跃矣。若犹未也,必先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炁,少思以养神,迨至还精补脑,则精自不泄矣;心息相依,忘言守中,则炁自不散矣;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则神自不扰矣。若非由后天之精炁神以默会乎先天之元炁,未有不堕于一偏之学者。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造化功。旨哉言乎。又云:万籁风初起,千山月乍圆;急须行政令,便可运周天。学人必守中之候以调养乎丹田,久之精生药产,神完炁足,由此而行八百抽添之数,三百六十之爻,进阳火,退阴符,于中用卯酉沐浴之法,则丹铅现象,有六种效验,然后行五龙捧圣、七日过关之功,庶可还玉液之丹而成不死之身矣。再用炼虚一着,必至如如不动,惺惺长明,浑无半点作为之迹,而究无一物一事之不能作为,到此境也,方算得大丈夫功成道立之候。古云:这回大死今方活。又云:若要人不死,除非死过人。由此思之,无非凡心死而道心生,凡机息而真机见也。吾观世之学道者,多有炼色身不炼法身,纵得长生,亦是偶然之事;又有炼法身而不讲色身,讵知父母未生以前,此气在于空中,杳无形色可拟,及天地既生以后,此炁在于身中,实有端倪可据,而况既得人身,则浑然元气陷于气质之中,苟不先保凡身,则先天元炁从何而见,此二者皆未窥全体大用之学矣。或曰世有清净而修者,炼性不炼命,及其成功,则性复先天而命亦归夫太极,彼独修命者,恐不能有此神效也。虽然,亦视乎各人之体为何如耳。如色身毫无亏损,精炁神三者俱足,此又何待于命功为哉,若是色身不健,体质多亏,不先从命功下手,纵能造到极处,亦是一点阴炁,无有阳光。故古有修性不修命者,虽能调神出壳,游行四表,究皆恍惚离奇,一切虚而不实,皆由未能踏实,无以为凌虚之境也。后有学者,其必由粗以及精,自有以返无,庶不为孤修寂炼也。

    详守中采取之义
    炼丹之道,在身体素壮精神无亏之人,则不须守中一切工夫,若在四十五十,应酬世故已久,生男育女已多,此工断不可少,夫以破体不完,精神尪羸,不用守中工夫,则破漏之躯,神炁消散,欲得精生药产难矣。法在以眼默鼻,以鼻对丹田,将神收摄于祖窍之中,久之真炁冲足,其内也心神开泰,其外也气息悠扬。或夜卧,或昼眠,不论何时何地,忽然阳物大举,此即精生药产之明效也。道德经云: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大至。总要不着欲念才是水源之清,稍触欲念则浊,学者审此阳物之勃举,果系无欲念计较,于是乃用收摄之法,上升于丹田土釜之中,以目上视,以意上提,稍稍用意,久之外阳缩尽,外囊收尽,然后温温铅鼎,须以有意无意行之,微微观照而已。然此多在夜间酣眠之时,切不可贪眠不起,致使阳动而生淫心起淫事,以伤损乎真精焉可矣。或谓乎人自有真精,这个粗精原是生生不已,又何必区区于外精之固为耶?讵知精无真凡,必要有此凡精,而后真精有赖,苟无凡精,则炁息奄奄,朝不虑夕,虽以应酬事故亦且不能,而况成仙证圣乎。此不知精之义也。学者必先于打坐时,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将一切为身为家恩爱牵缠念头一齐扫却,务必立起志向,整顿精神:我如今年华已老,到底想为个什么人?今日应做些什么事?于此桑榆晚景,还不知猛修急炼,快快回头,吾恐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到头追悔无及,嗟何如哉!能如此自劝自勉,以离火下炤于丹田,或数息,或不数息,总要百无存想,万虑潜消,顺呼吸之来往,听炁息之自然,不可过长过短,致令大药不生,盖过长则有水寒之患,过短则有火热之弊,二者皆为身之累也。其法惟以神光下炤,则先天一点干金,自乾坤交媾之后,沉于水底伏而不起,神火一逼,则水蒸金沸,自然出现于祖窍之中。若不起而盘坐,则阳物一举,活子时来,转眼之间,必生淫欲,纵无其事,亦必出乎其位,而化成后天之精,其势不可挽回矣。若未知,阳未举而妄用升提之法,则药微无可采;阳已举而不用提掇之法,则药老而不可用。此学者下手之初,务要明觉之心,刚果之力,一觉便起,一起即坐,用一点真意微微升提,务要外阳外囊收缩尽净,庶可以生真炁焉。苟阴阳不交,而有阳物勃举之候,必有欲念以杂乎其中,此等不清之水源,虽不可用采取,然亦不可听其摇动而不已,有耗吾一身之精,此当用存理遏欲之功以窒塞之,切不可认为真阳发生,而妄用升举,以为患于一身也。更要知得真阳之生,自然而至,不由计较,于是引之归炉就鼎,又(疑作不)须片刻工夫,自然精归于鼎,身如壁立,意如寒灰,有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景况。此采一回有一回功,古仙云:积得一分精,便得一分力,积得十分炁,便得十分力。此较平时之静炤,其得力为倍也,特患人不肯猛省起坐而忽尔过之,这就可惜。况乎不用收摄,势必浸淫积累仍化后天之精也。此守中初步之功,为学者之急务焉。若论吾道始终只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炼精而化炁,终而守无形之中以炼虚而合道。此时觉得苏软如绵美快无比,有如春日融和熟睡方醒,又如新沐者之体泰,新浴者之身安,飘飘然如鸟之冲举,似鱼之游翔,任天下万事万物,无一不惬于其心、不称于其意,实有何天何地无人无我之慨,觉一身之内外无处非中、无时非中,斯可以语金丹大成之候焉。学者切勿视守中之法为粗功,亦勿以数息之法为难事,要之心无所系,神无所依,势必泛泛然如野鸟之无归,故必以数息为初学之功(二字罗君所增),然较释氏之数牟尼,若为有所归宿焉。夫释氏之数牟尼,其神摄在于外(非也,此局外之言),此虽拘于数息,然不出乎丹田之中,而况以目光下炤,以心意下引,直将狂猿烈马拴锁,则炁息归于土釜,而炁液不由此而生也耶。试观金石之上,以口鼻之息嗅之,必生成水珠焉。有将炁息返于虚无一窍之中而不生精生炁者乎!故古云:其炁油然潝然,自许精生药产,流通于一身之中,此可知炼精化炁之说为不虚矣。

    运小周天之法
    前言守中温养一法,是为钝根漏体之初功,若能精气神三宝无亏,有如童体,则又不必用守中工夫,直从河车搬运下手。然吾观世之人,幼年尘情正炽,恩爱难割,虽体无亏欠,而性又难纯。迨至中晚之年,始因尘事一切磨炼,方知人生世上,纵然荣华富贵享福不了,亦无非苦恼之场,而况乎贫贱忧戚种种拂意之事难除哉,故尔一心向道,独修先天之性,无奈命已垂危,性将何依。吾道所以言守中之一候,只是教人神凝炁穴,息住规中,会三姓于一堂,合五行而归一,无非将外之五根、内之五灵,从前为气质所拘、物欲所蔽,放而营之于外,有以耗吾之精血者,从此而敛之于内,满副精神,纯纯乎祖窍之中,久之自有真阳发现,以运用河车之功,行进退之法。若但外阳勃举,则是微阳初动,非真阳也,只可以目引之而上升,以意引之而归壶,不可遽转河车,若转河车,则一身骨节之间,精血未充,遂以意运气,势必烧灼一身精血,为害不小。而况心意未静,不能不有凝滞,倘或血气为杂妄所窒,在背则生背疽,在头则生脑痈,在肺则生肺痈肠痈单腹鼓胀之病,在肾不是滑遗精血,就生杨梅肾痈等症不一,总之无水行火,水愈灼枯而火愈炎烈,其势有不能遏者,此邪火焚身之患,学者所当戒也。纵有性纯心定之人,或不至于此极,然不目暗耳鸣,必至心烦意乱,切不可轻意乱动也。必也,丹田有温暖之气,冲冲直上,自脐至眉目之间,一路皆有白光晃发,如此至再至三,审其属实,其气冲冲,绝非虚阳显露,然后行河车搬运之法,尤要知得真阳之炁,至刚至壮,其必丹田炁突,始能开关展窍,不须多用气力引之上升而下降也。况人身血气,本来运行毫不相违,自知识甫开,私欲介之,思虑挠之,遂不能顺天之自然,运行于一身之内,所以必先收敛身心,整齐严肃,将内外五官百骸,尽藏于丹田之中,迨至心纯气静而精足,自然周身灌溉,运用不穷。若不以意摄之上升下降,又恐心有所杂,炁有所乱,不有过长之病,即有过短之忧,而真精不能归于中黄正位,色身又安能长久耶。于斯时也,只须以微微引之,一顺呼吸之常,恰与天地合度,则絪缊之气,自然养胎结丹,而成不老之身。吾道所谓返老还童者,不是本来所无,只是因其所有而利道之,以还乎孩提之初焉。然不可不知子进阳火、午退阴符、卯酉沐浴之法,自审真阳发现,果系无他,由规中少着一点意思,将此真阳之炁,从内肾偷过下桥,由尾闾夹脊双关上玉枕直至泥丸之宫,引至印堂,下至重楼绛宫,然后送归丹田,温之养之,烹之炼之,丹自结矣。虽然,周天之数,亦岂漫无度哉,又岂死死执着乎度哉。总之一日之间,一年之内,皆有十二时辰,自子至巳为六阳时,必于每时数至三十六度,合得二百十六数,自午至亥为六阴时,亦必于每时数至二十四度,然卯酉二时是沐浴之时,除却二时不数,还得周天三百之数,所以谓之小周天河车者此也。然始也,一夜或行一二周天,久之,或行三五周天,再久之,或行十五周天,如此大药将产,河车将停之候也。然亦必有六种效验,方可停工:目有金光,鼻有抽搐,耳有风生,脑后有鹫鸣,丹田有火珠之耀,腹中有震雷之声,如此方可停火,至行七日过关大周天之工夫。此所谓龙虎交而黄芽产,小河车之事也,又谓百日筑基以成不老之丹者此也。然果能心性工夫,从前养得纯粹,如曹还阳不五旬而大丹成,言百日者举其大概也,即云河车者亦举其大概如此,在智者神而明之,以行乎自然之度得矣。夫为常人言,不能不拘其度数,恐其无知妄作,万亦不能成丹。故进阳火之时,其阳尚嫩,迨至寅位,已将一百之数,势必阳气勃勃不可已矣,于此又须以有意无意行之,此所谓卯沐浴也,退符之际,以阳炁引归土釜,纯用真意,于午前午后之际,其阳不盛,迨至酉位则阳之归还必极,又必纯任自然以运之,此所谓卯酉沐浴也。又火生于寅,不可不知火墓戌,此中皆有微意,吾亦不敢一口尽泄,有志修士自家揣度其真谛可也。小河车之功如此,然亦炼精化炁之候,顾何以知其精尽化气哉,外阳收缩尽净,精窍知其已闭,若有一分精未化,必其阳不收、其窍不闭,炁不团聚,不能变化而成六种之神效,此的的口传心授,学者照此行持,勿忘勿助,斯道得矣。

    行大周天之功
    吾前言炼精化炁,行小周天之功,亦本人身之所有者,返而炼之于一身,以还夫本来之元炁。盖人之炁原自具足,特为知识甫开之时,气质锢蔽,物欲交攻,其炁因之散乱,不能归根复命,惟借浑然之炁,收摄吾身之炁,使之纯就范围,合而为一,久之精生炁化,足保形色之躯。丹经所谓水府求玄,二候得丹者是也。当此百日筑基,炼精化炁,运用河车之时,其必外无所著,内无所染,身如槁木,意若寒灰,万缘顿息,五蕴皆空,如此殷勤修炼,不差毫发,水火停匀,铅汞配合,龙虎不相争斗,龟蛇合为一体,其始真铅现象,如月之出于庚方,只有一线微明,其炁尚柔,其质尚嫩,维时但于铅阳发现时,运行进退符火之功,迨至积精累炁之日久,筑基炼己之功成,其炁油然潝然,融融似冰泮,浩浩似潮生,滔滔汩汩,直周流乎一身之内,势有不能遏者,于是乃用炼炁化神之功,行七日半过关服食之天机,用五龙捧圣之真诀,时在神知,妙用现前,阳光发动,大药呈形,于是轻轻然举,默默然运,微以意而动炁,运造化之枢机,自然水见火化为一炁。诀云:依法度追魂摄魄,凭匠手捉雾拿云。务使神冲气,气冲形,薰蒸百体;火炼铅,铅炼汞,会合三家。功到此时,如龙养珠,如鸡抱卵,念念在兹,日夜不忘,自然见先天一炁,混合离宫之阴精,化成一体,有不知神之为炁、炁之为神者。然要非有存想有作为,自然而然,有莫知其所以然也。古云:夜来混沌颠落地,万象森罗总不知。此其候矣。而要之小周天之火候,有文有武,有爻象锱两可计,而大周天之火,固非着有,亦非顽无,始似不着于有无,久则定归于大定,使汞性之好飞者不飞,炼成一块紫金霜之色,浑无动荡,所谓肘后飞金精入泥丸,抽铅添汞而成大丹,此大周天之法象也。夫从前炼精化气,实在下田炼出此先天一点真铅,此时下田已满,腹如孕妇之状,于是尽抽此铅以添汞,迨至大周天功作,惟于身前观照,听其气息之左旋,如此观照久之,铅性干,汞性足,则神与气交融和畅,此即炼汞化神之征也。功夫到此,百脉自停,胎息自住,可以长生不死而成人仙。但前过关服食之时,炁绝如死,若非多培心田,广积善因,亦多有为魔劫去而没者,此须审得自家心性,毫无一点渣滓,然后行此大功,以还玉液之丹,此自古仙家多有不肯泄露者,恐为奸邪窃效。而人第修命宝,不修性学,纵不受魔缠鬼侵,亦于尘情未空,欲习气未除,如妖狐蛇精,为害世人不少。总之欲还玉液之丹,必须明累神之事,如饱食闷神,饥餐伤神,久睡昏神,好动乱神,多言损神,多思挠神,多欲耗神,种种害神之举动言语饮食,早宜切戒,惟有此心中存一灵独运耳。一灵内蕴,眼光内观,鼻息内藏,舌华内蓄,四肢运动而有常,一心返照而清净,始焉勉强以支持,久之自然而运度,动而不动,静而不静,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浑至实,斯还丹不难矣。

    重炼虚之学
    前言炼炁炼神,是移炉换鼎于中田,以炼离中真阴,昔人所谓离宫修定是也。斯时也,精已尽化成铅,由是以铅炼汞,周围包裹坚固不泄,铅汞打成一片,融会一团,久之有阳神出现,由绛宫而上至泥丸,突然神光晃发,直冲霄汉,霎时间游行五湖四海九州万国,有莫知其所以妙。然必其人未修命时,先将心地源头十分透彻,觉得吾人未生之初,性地本是圆明,清空原无一物,及至身生人世,皆是一念之为,所以结成形质,况身外之物,有如娇妻美妾良玉精金、与夫一切纷华美丽,都是缘之外起,纵或有之,亦是梦幻泡影,不能长存,如此高着眼孔,独辟心胸,不但视物为外物,即身亦视为幻身,惟有中间一点真常湛寂,乃是我不生不灭万古长存之身。果外不染一尘,内不杂一念,常觉我清净了灵、虚无妙觉之性真,与天地同其终始,至此已造纯熟之域,而高明广大之炁,浩然充塞于古今,到此十月胎圆,一点阳神发现,上出于天壤之间,方可任其游行自如,逍遥物外。若从前本无性功,单从命宫修起而炼成阳神者,此时一出则必速速收回,盖以性地未明,尘情未断,一见可欲必喜欢,一见可惧必心怖,七情六欲,无不可以动其心,不速收回,吾恐一念之差,遂为魔魅夺其魂魄而不复返,即使不遭其害,须知一念之起,堕入于马腹牛胎,转生人世,亦未可知,不知者以为此人阳神已出,仙阶必登,岂知因念而生,被魔而劫,其为害非浅鲜也。夫人功修臻此景界,不知受了几多风霜,几多磨炼,而始得身外有身,只因未能炼虚,不免为患,岂不可惜。工夫至此,从前无性功者,尤必再修再炼,内培心地,外积阴功,将本来一点圆明之性,务认得的、把得牢,不可遽自欢喜,时将阳神放出在外,纵一无所患,然亦驰逐于外,不能为我有也。至此再安神炉,复立神鼎,直将已成之阳神,送归于泥丸八景之宫,时时温养,若有若无,以炼还虚一着,尤必将先所炼之元神化为乌有,浑不知神之为虚,虚之为神。庄子所谓蝶化周,周化蝶,不知蝶为周,周为蝶。是二是一,浑浑沦沦无可以破其际者,此方是还虚之说。若犹未知吾神即太虚之虚,太虚之虚亦即吾神之虚,神与虚尚不能合而为一,则不可轻于放出也。虽然,万物皆有象,惟虚无象,万物皆有名,惟虚无名,而实天地之大,四海之遥,无一民一物一草一木之不包罗于虚中,此其所以不可思议也。学者修炼到此,即可与大觉如来同登法座矣。有此境界,了此因缘,即迁神出舍,换形脱壳,而用金液大还之功,亦不受魔缠鬼侵焉。不然,人生旷劫以来,岂无前仇夙怨未能消灭者,若未昭昭明明,超然于尘世之外,了然于生死之关,即不障魔为祟,或化女人身,或化为恶厉状,或变成房廊屋宇、金玉绫罗,种种功名富贵,神仙兵马,到此之时,性地未了悟者,鲜不为他夺魄褫魂而去,此炼虚一着,所以为修道人不可少者也。虽然,但每日间静坐,全不理人间事务,不管世上忧劳,则亦未能充其本然之性,以至于广大无边之境,而况无功无德,漫道不成仙子,即或有成亦参不得大觉仙,上不得大罗天,以其人孤修寂炼,忍心害理,天上神仙,无有此种人材,又安肯许之同列而为仙也耶。学道者务必敦伦纪,修阴骘,以广性中之事,民同胞而物同与,以充性中之量,参天地赞化育,以建性中之功,如此庶可以配天地而立极,又何患仙之不成也哉。

    明修炼之序
    前言修炼之路径,由粗及精,由有还无。工夫一层深一层,无凌躐失次颠倒不伦之语,且将古人一切譬喻,虽未尽行扫去,却亦未似古人之多隐语而不直言指陈也。学者虽未一时遽造其巅,层层次次亲历其境,亦有不可违者,如人行路,既已离家日远,必由其远处一步一步踏实归来,未有不由其远而遂可以升堂入室也。若其人灵根夙种,生质无亏,则又如人之未离家庭,回头即到,举念即还,此又不可拘乎法之先后也。能如此之人,自古神仙,亦寥寥无几,何况凡人果能精气完全,心性洞彻,直达无上涅槃,吾宁不羡慕其人,无如三代以下,如此其选者殊难也。总之无粗非精,无有非无,分之则有三等,合之皆为先天一点真阳。如炼精化炁,不是别有个精,别有个炁,只是将人固有之精,本来之炁,汩没于声色货利之场者,敛而归之于丹田,以还童稚之真体,而要属后天炁质,不可以证无上菩提,盖以纯杂相参,清浊居半,即能功至十分,终不免于灭亡,故必从此中炼出者一点真铅,再加猛烹急锻,火分文武,法行进退,沐浴温养,务令铅炼汞,汞成丹(果圆按此即抽铅添汞,铅尽汞干而大丹成,实乃抽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久久阴尽阳纯,化为非阴非阳、即阴即阳之太极,而命立矣,是为无中之真有;竿头再进,亦空归于无极,而性圆矣,是为有中之真无。长春祖师云:初心真,久之心空,心空性见,而大事毕。即此也),养成婴儿,以复吾父母媾精之初,神炁凝成一团之象。浑浑沦沦,兀兀腾腾,虽有形色,究无思维,功夫到此,已造塔九层,然终属后天之真阳,迥非先天一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入无积聚、出无分散者可比也。故必再加精进之功,薰蒸之力,将此有形有色之胎婴,炼而至于神化之妙,不知有炁,亦不知有神,以还未生以前一点虚无元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以为非有,则机动神随,直充塞乎宇宙而无间;以为不无,则虚极静笃,实无一丝半粒之可捉摸,操修至此,由太极之蒂归于无极之真矣。不然或但执后天之精炁,不知先天之神化,其究也,必成兀坐枯禅,若但言先天之神化,不修后天之精气,其卒也,必至踏空顽无,既知先后合一之功,性命双修之学,或躐等凌节,先者后而后者先,吾恐杂乱无伦,混淆失次,无论其不能入道,即入道也,不堕于此即落于彼,不能中道而立,以跻乎仙圣之门也。吾今传此要道,并非仓卒兴工、造次妄动,实因目下旁门日炽,左道愈多,彼以分门别户,各执一说,以訾议吾道,不得已,再三恳命,乃饬吾着此《道门语要》,以为天下后世津梁,有志斯道者,其亦鉴予之苦衷也夫。

    明炼己之功
    性命二字,名虽有二,实则一也,吾道故谓之双修。如守中一节,虽说既散之炁,约而归之丹田,以炼先天一阳,若非去游思除妄想,扫却一切尘缘,亦安能息息归根、时时入定哉,又如真阳发生,采此坎中之真铅,以炼离中之阴汞,行子午升降之功,运沐浴温养之法,以炼己而筑基,若非涤虑洗心,忘情绝念,惩忿窒欲,去邪存诚,又焉能水火停匀,阴阳交会,以成黍米玄珠,而长胎育婴也哉,此修命也,而修性亦在其中焉。至玄牝相孕,丹先成象,百日筑基之候,又必行大周天之功,此时惟存神汰虑,寡欲清心,以温养薰蒸,炼成玄黄至宝,倘非以无为之神火,有作之真机,升之降之,烹之炼之,亦不能成阳神而冲破天门。迨至阳神已出,而大丹已还,必用神鼎神炉,真火真药,团炼于泥丸之宫,如但谓虚极静笃,无作无为,待其自然而冲于九霄之上,吾恐生知上哲,亦不能空空无为,而即能跨鹤登仙也。此虽修性,而修命亦在其中焉。总之性是先天原神,命是先天元炁,其原皆出于天,其实体备于己,可分为二者是为初学言其大概,而要之分之则二,合之则一也。学道人不明者个中消息,独炼一宗,即非中庸之道,而乃旁门左道之流也。或谓守中之道,先生已详言之,一在身中之中,一不在身中之中,尧舜禹相授微言惟曰允执厥中,中是彻始彻终之学,修道人终身由之而不能尽者,业已晓然于心目之间,不待再教而明,但先生所谓小周天大周天者,到底从何分别欤。予曰:小周天曰是坎离交媾之火候,是外药产之时也,一日十二时,但有阳生,皆可行之,纯阳祖曰: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是即精生药产,宜行小周河车之事,若犹未也,即不可妄作以招凶也。若大周天之道,是内药生而胎婴现,所谓阴阳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此时惟有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以绵绵密密之神,行不二不息之功,一日一夜无有间断可也,广成子云: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张仙云:终日昏昏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此小周大周之功用,各有不同。如此可知始于有作,终于无为,迨至无为而无不为,斯道得矣。第学者必先于炼己之学纯熟,然后行此无为之功,始无大危险,若炼未到十分,其危险不可胜言矣。第一要火候分别清楚,药物识得的明,无怠无荒,不缓不急,尤要勤修功德,多积善事,上感神天之降鉴,下化魔障之凶横,庶几一得永得,一成永成,而无危途焉。此性命之源,双修之道,已写得明明白白,后之学人,还有各执一偏,或修性不修命,或修命不修性,各持门户,互相诋毁,是无仙缘之结甚矣。至于小周大周、内药外药、内火外火,略书大概,学者于此反隅,可以实知其候的确不移者焉,自古神仙如张吕等大圣,积诚感神,如此至再至三,方尽命功,至于性学,二仙当日仰天大叹,连番不绝,然后得仙传授,而成一洞真仙,后之学者,亦何幸而得此真诠也,可不勉哉。

    分火药之功用
    夫未得丹之前,最难得者外火候也;既得丹之后,又难得者内火候也。盖外火候者何,即人身呼吸之息;内火候者何,即由呼吸调停之时,而天然若有若无之元息。要之外呼吸者,虽见为有,必归于无,内元息者,虽似于无,不可着有,若强无着有,不惟内之元息无以见,即外之呼吸亦不调矣。入药镜云:天应星,地应潮,此明外火候也,紫阳云: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吸嘘,此明内火候也。要知火候虽有两般,而其总归一致,不过绵绵密密絪缊之气而已。老子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崔公云:先天炁,后天炁,得之者,浑似醉。由此思之,则知内外两个呼吸,只是一般绵密而已矣。学者果得其中消息,运行于周身百节之间,其气浑浩流转,无有止息,无有间断,遍体苏软如绵,爽快无比,但见滔滔汩汩,絪絪缊缊,油然而上升,薰然而下降,一开一阖,一往一来,适如天运之不差其度。学人有此真阳之火,任他外而肢体,内而脏腑,多年顽残宿疾,真火一逼,自然化为汗液,从遍身毛窍而出,如有不能化者,只是他火力尚微,未得真阳之炁。盖阳者刚也、健也,其性原来至动,身中疾病多阳弱阴强,积成沉疴痼疾,一得真火之候,犹之冬雪坚凝,牢不可破,到春日载阳,其气温和,任他久凝而坚之冰霜,焉有不见晛日消者,人身之疾,无非阴气凝结而成,有此阳炁,亦焉有不化者哉。吾道所以能却病者,不是别有妙法,只是得天地真阳之炁而已。至于药物,亦有几般,始而呼吸粗息,调回天地元炁,收于丹田之中,积累日久,自然有真机发动,此以呼吸之火,炼出先天一点元炁,昔人谓之儿产母,即水中生出一点真金是也。须知天地之道,无非一个自然,何况炼丹纯乎法象乾坤,又安有不由自然之道而有作为之事者焉。夫自乾坤交媾之后,一点干金落于坤之中爻,变而成坎,坎水性寒,非有神光下炤,则凝阴冱寒,水不腾而金不起,一自阳火一逼,自然火蒸水沸,而真金浮而上升,先天真金藏于水中,得真火锻炼,复还无极,愈炼愈明,谓之真金,此身中本来之丹也,因人有生以后,嗜欲汩之,思虑介之,一片阴邪之气,真金为其所蔽,犹之兽炭置之冰窖之下,亦为阴寒所凝,而阳不能独出,今为真火所灼,忽然先天之金自坎归之,所以吾道谓之外药,其实皆固有之物也。自此一阳现象,不可任其自浮自沉,飞越在外,徒用于日用行习之间,以逞其聪明才气之雄,又必学仙人河车升降之法,引此真铅上升于离宫,以烹炼离中阴汞,使之和合一家,化为一体,不飞不走,久久行持,离阴自化,真阳自生,此即所谓内药也。顾离中之阴,何以必待坎中之真阳哉,盖离属火,非得坎之水则气息奄奄,发为七情六欲,做出无端怪诞来,即无怪诞之作,然无水不能制火,则终日终夜发越于外,一毫不能收敛,有如水火同居,势必烧尽而后已。世人之所以不得长生者,只是心神日发,全无真水以克之,所以发越尽而死矣,若此修炼,始也以神火下炤,而炼出坎中之金,继而以金水同归,降服离中之火,故外药是坎离交媾而产者,内药是阴阳交会而育者,实皆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阴阳配合而成者也,至此而人仙之事备矣。由是再将此阳神重安炉鼎,复立乾坤,以阴阳和合之神,再升于泥丸之宫,以炼成不坏金身,亦非别有道也,只是阴阳交会之神,都从色身中炼出,总不免于重浊夹杂,难以飞空走电,驭雾骖霞,以上升于虚空之界,久而不堕,故又必以将此有象阳神,复升于清虚之上空洞一窍之中,由是以无息之息,不神之神,由有象而炼至无象,有为而炼至无为,此即金丹大药火化药熟之候,其实皆以清空之一阳,而配合阴阳之一阴。及其大成,只是天然自有之元炁,究之何有何无,吾再申其说曰:纯任自然而已矣。夫人为学,必先明修炼之原,始不为盲修瞎炼、妄作胡为以招祸也,此自来仙师未肯轻泄者,吾今为天下后世泄之,尚其珍重焉可。

    论人及早修持
    古人筑基先明橐龠者,团神聚气之谓也。盖神不团则乱,炁不聚则散,神为气之主,炁为神之辅,不先团神,则炁浮游在外,不能凝聚于一身,势必日散日消,而疾病死丧从此生矣,又安能蕴诸内而成大丹也哉。古云:神归者,气自伏。此学人修炼之不可少者焉。至于鼎炉,无非此色身也,琴剑无非明去欲存理,玄牝无非明真机自动也,守城无非明药就范围而用火温养也,野战无非明药初生而用火采取也,名目不一,要皆借名比象,以隐藏玄中之奥,学者于此遵循不怠,修炼无差,虽不能跻于金仙之列,亦可却病延年,永享人间福寿焉。总之始终离不得炼心一步工夫,亦始终离不得积功一段因缘。夫人得入此门,幸闻真诀,不堕旁门,不入外道,不知几生勤修阴骘,广积道缘,而始有今日之遇也,否则终不得遇,遇之亦当面错过,且疑信相参,不能出信心而有定力也。人既遇此仙缘,第一要莫看轻易,勤勤修炼,一火铸成,免得另起炉灶,若遇而不修,修而不勤,吾恐善缘消而孽缘来,转瞬即不能再逢矣。而况乎时非大劫,应五百年名世挺生之数,虽屡生修得有大善,结得有道缘,时候未至,仙圣不临,则亦不能闻此大道。今既生其时又闻其法,幸处无事之秋,其间之福泽,天之所予者至矣,于此不极力造成,又待何时哉。况功善有大小,故造就有高卑,不得一样。如炼精化炁,却病延年以成人仙,炼炁化神,归根复命以成地仙,炼神还虚,调神出壳以成天仙,仙有几等,要皆天神论功升赏以为凭,非徒修炼工夫可自主持者。其次则生前一志凝神,死为灵坛法主,生前聪明正直慈惠,死为社稷神祇,再次则大修功德,广种福田,或捐躯赴难,或为国救民,虽不得为神,转世必生帝王身,又有矜孤恤寡,敬老怜贫,转世则为富家翁,排难解纷,捐资成美,转世或为贵宦子,如此良因不一,无非自作自受,天神不过因其所修而畀之,非阎罗所能为人造命也。吾劝学者,不闻道则已,一得闻道,不造其极则不已,如或有怠心厌心,转而思我今幸遇仙传,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且良辰不再,乐事不常,恐过此以后,无有好辰好会,若不急急修持,恐过此以往,千劫难逢,浪流于滔滔滚滚之世。欲翻身跳出,就难乎其难矣。如此猛省,自然神清而炁壮,其用功也不患无精力焉。务要自家时具一觉炤之心,猛省之力,常常持守不失,庶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至于其中机密之处,虽未尽传宣,然所争不过些子之间,如果内修性命,外积功善,无有怠志,自有天神指受。盖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焉有奉道勤修之士,为天神特加钟爱,起心动念,能无闻乎。人莫患道之不得真传,特患得真传而不实用其力也,后之学者,其亦凛予言而知所奋哉!
  
    训及门语录
    生等迩时打坐习静升降之法,还未到恰好处。夫升降虽是粗功,却亦有法,升之太上,必不免神炁多散,降之太下,又不免昏沉欲睡,若不知升久必降,降极必升,在上不免火起病生,在下不免火逼走泄,其为患有不可胜言者。如一呼一吸,亦有个升降在内,始而以意降入丹田,继而以意由尾闾上至泥丸,再由泥丸而降至土釜之中,此一呼一吸之升降,然而三百六十周天,运用河车之法,亦无不准诸此。始也金沉水府,陷而不起,不得不用武火以逼之,至逼之升,又不可太为用意,其必轻轻举,微微运,若有意,若无意,即孟子所谓勿忘勿助是也,到得神炁上升,斯时也,眼空世界,量并乾坤,此即春夏发扬,生育万物者是也,到此境地,不可再为升提,升提则神炁散漫而无归,势不至耗尽而不已,故道家有降下之法,降即藏也,所谓藏心于渊,合炁于漠,将一切眼耳鼻舌身意,尽入于玄玄一窍之中,此即秋冬退藏归根复命者是。如此藏之久久,或睡或醒不拘,总要知得睡炁不睡心,方能不昏沉放纵,孔子所谓寝不尸者是,世人每解孔子寝不尸但以为捐足缩首,不似死尸之象,其实非也。世人一睡如死,每唤不醒,至人睡体不睡神,其炁息不粗,其心神常觉,如无声响则已,一有声响,无不昭昭灵灵,此即吾道之睡法。生等于睡时亦能到此境地否,如未到此,不须别处寻讨者个消息,但将尔平日有急事时,一想此时虽睡,此心不能放下,故一触便觉,如此一悟,自知睡体不睡神之法矣。总之只是打起精神提撕唤醒,不令一念稍宽即是,然此不过为尔等未能具得一番惊觉者,设一个法子,其实心造其微,则又不必拘拘于此也。至藏此心于冥漠之中,虚无之窟,久之自有一阳来复之机,若是无归宿,则亦安能有阳生之候,即或有之,亦是幻象,非真阳生也。又云藏之深深,方能达之亹亹,生等此时真阳未充,不必专责乎阳炁之生,必须先从事此静养,迨至精盈气盛,而后真阳发生,其势有不可遏者,否则无秋冬之藏,又安能为春夏之发耶。要之升降之道,观诸一年春夏秋冬与天一昼一夜即悟其微矣。须知一息有升降,一周天亦有升降,在尔等善学者自己审定其中消息,或当升,或当降,不差毫厘,斯无火热水寒之患矣。及到归藏时候,则有三花聚顶,五炁朝元,和合五行,攒簇四象之景,苟未到其间,则上离下坎,左肝右肺,各不相谋,生等打坐则外之炁不调,内之炁不静,上之炁不降,下之炁不升,所谓坎离不交者是,丹田两边之炁,又如两扇交开,一撞而来,又复一撞而去,所谓龙虎不交者是。生等务将外之炁与内之炁会成一团,上下左右攒做一处,此即是三花聚顶,五炁归元,斯时离中真精与坎中元炁,中间用一点真息以媒妁之,是即三家合一,浑成一团太和,如此方算炼丹,若一有不齐,即不成丹,有如夫妇交媾,将一身四体五官百骸之神炁,无不聚积于丹田,由是而生男育女,胎能无一不具,若一有不到,即有所缺,如缺耳缺鼻独足独手者,皆由父母媾精时有一处不聚者也。生等欲修炼大丹,变出百千万亿化身,其必先聚精会神,将一身元炁尽包罗于玄玄一窍之中,自然不求丹而丹自结矣。尤要知得道有一定,法无一定,犹之士农工商,各务一业,皆可以养身保家,不必区区于一定也。惟天理良心,是吾人生生之本,固有之良,无论何人皆少不得,若不求诸内而责诸外,务要为农者同乎士,为士者同乎商,则又万难齐矣。生等既明得者个消息,则视三教圣人设法,各有不同,要皆归于一道,否则执此为是,斥彼为非,未有不互相排挤,而刺刺不休也。果能如此见明,即一切旁门小术亦无恶于志也,但尔等破漏之躯,不得不从事于修命、造命之学,以先固其精神,然后方有大智慧以烛道、大精神以任道、大力量以扶道,以下学上达之基,须自家明明确确,会得其真,方能不受他人之惑。如今人心日坏,世俗日非,皆由大道不明,以至斯极也,若欲挽回世道,救正人心,非将大道明明道破,直直说出,万不能将浇漓之世界,变而成淳厚之风俗焉。但仙佛垂书尽多,究其指出本源、抉破性命之旨者寥寥无几,此岂诸仙众圣之不务本而逐末哉,良由斯世斯人痼蔽日深,沉溺日久,即语之以下学,犹觉不能亲切有味,何况最上上乘之道哉,惟生等能明三教同源、内外合一之旨,故为师奉命前来,大泄天机,以为天下告焉。此下手之功,不过了命之学,未可遽语于了性之功,然要知吾道性命双修,虽曰修命,性在其中矣,若修命无性,则所谓先天一味大药,又从何而有哉。吾门弟子尽多,然能明得性源,又能知道命蒂,必从踏实下手,而不落于顽空者,惟生等差足语此,外此但知修命不解修性,亦有但知修性不解修命,此皆落于一边,其于中道何有哉。

    励及门语
    生等欲为上等之人,必行上等之事;欲行上等之事,必先存上等之心、立上等之志。举凡一切饮食衣服日用营为,皆须出乎群众之中,不与庸流为伍,不然心欲仙圣,而所作所为究无异于凡夫,莫说不知道妙,即使知之,亦是口头禅耳,又何益于身心也哉。况夫学仙道者,是超凡入圣,请试思之,所谓超凡者,我何以超凡乎,所谓入圣者,我何以入圣乎,此可知学道之人,虽曰不出夫天理人情之外,然而庸众之所好,我必不好,庸众之所恶,我必不恶,庸众之所不为,我必为之,庸众之所为,我必不为,如此事事自反,概不侪于流俗,方可为出类拔萃之大丈夫。如但心慕圣人之道,而不志圣人之志,行圣人之行,日徒与世往来,闹世驰逐,纵使得火得药,亦任修得非非相,亦不过五通之灵鬼耳,而况夫不返庸众之事为,而入圣之堂奥,其所炼之药亦非真药,所炼之火亦非真火,无真火真药,即欲成就凡丹以却病而延年亦不可得,又何能超然物外,而为出世之神仙也乎。生等既具此愿力,以后还要苦修苦炼,第一以忍让为先,于人所不能忍者,我必忍之,人所不让者,我必让之,由是抛其世外,鼓我一往无前之量,一心以仁道为己任,不怕艰难险阻,我总猛力撑持,努力渡过,方算打破愁城,跳出苦海,否则一心向道,一心营外,犹之一足在苦海之中,一足插彼岸之上,如此且前且却,终不能到洒然油然地位。吾劝生等,其于大道不知则已,知之必尽力而行;其于世欲不明则已,明之必撒手而去,不要拖泥带水,以自遏其修持而自阻其行踪也。况夫理欲并行,入见大道而悦,出见纷华而亦悦,不能一刀两断,安有真精真药之产也哉。夫人年华已老,精血枯涸,骤欲得药,势有不能,其必法行守中,守中既久,微阳初动,是为精生,斯时不用周天之火,但一升提收回中宫,待至阳物收缩有如童子之状足矣,若起周天之火,则药微火盛,药反随火而耗散,且用火不善,还有许多疾患在此。然精方初生,浑浑然一如童子未知牡牝之道忽而朘作,方是真精,若稍杂欲念,则水源不清,不可用矣。况精之初生,其气尚微,斯时仅有暖气,其实无精,若任其外阳勃举,久而不收,亦或知而不采与不知而随其所举,转眼之间,气必化成精,而由熟路趋走向外而泄矣。此所以下手之初,欲其阳生智长,必先积精累气,如生得一分精,即采得一分炁,久之精盈气满,方有一阳来复之象。虽然,气之长也,非长呼吸之气,乃长先天元炁,元炁无形,呼吸有形,无形必假有形者而始生也。始生(此二字原本乃如外,罗本改为始生,今从之)之呼吸似有似无,出入往来,微微而无声臭。若外之呼吸犹然粗大,了无调停之候,则元炁必为呼吸之气所挠,不能自主,随其升降而耗散于一身血肉之间,欲其凝聚而为药成丹,不可得矣。至于用火有呼吸之火、有元炁之火、有元神之火,呼吸之火能化榖精之气而生元炁,元炁之火能化呼吸之息而生元神,元神之火能化元炁之火而成大丹。始而用火只是调其呼吸之息,待呼吸一调,元炁自见,此间消息,务要认得明白,辨得的确,切不可着一躁暴之性,躁暴则元炁为其所伤,古人所以教人下手兴功,必将尘境看空,不要与之争论,尘劳看破,不要动辄仗才仗气,至于一切非礼非义之事,更无论矣。尤不可着一惰慢之气,惰慢则元炁无以团聚,又安能有药成丹,此所以书云: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他如元炁之火,即是离中之阴火、坎宫之阳火,其始兴工,则以眼光下炤丹田,即是离中之阴火,此际亦要不即不离,勿忘勿助,方合自然之道,若过急过缓,皆不能逼出水中之金,到后水中之金为离中之火逼出,于是外阳自动,丹田自暖,此时又是坎中之阳火出来行事,然而坎中之阳火躁急,学者切切提防,早为收摄,不然一转瞬间,即化为后天淫欲而随熟路而走矣,此中切不可忽也。总之火有文武、有沐浴温养,第一要用火无火,不着一用之之象,斯为得之。学者尤要以外息之调停,静观内里之消息,方可得药还丹。然又何必观内之真息哉,外之呼吸一呼而出,则内之元炁自吸而降,外之呼吸一吸而入,则内之元炁自呼而升,个中消息,非明师不能知,非有道之士不能悟得此中玄妙也。生等务于外息调停,审内炁之升降,于此辨认明白,而丹药不难成矣。此为修士第一诀窍,闻者其勿轻视焉可。 【终】

    自解妙悟
    有眼界遂有意识,有意识即有罣碍,而恐怖颠倒梦想相因而生。我心自动,我不自解,而谓他人能解乎。然幻由人生,老僧何以能解一语,以是不解之解,且是真解,且是妙解,解此则色相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依然复我先天,所谓无智亦无得也。昔五祖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六祖言下大悟,乃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识得此心妙湛圆寂,不泥方所,本无所生云云。于以知悟道不在多言,惜凡夫之闻妙谛而不解也。

    了了子自记
              学道何须要出家,清心寡欲过年华;一切营谋都不管,谁知我在学瓜瓜。
              学得瓜瓜却也佳,昆仑顶上聚三华;和气一团胎结就,后来生个怪娃娃。
              骂声老汉不公道,养得儿子学强盗;群仙会上献蟠桃,偷个回来哈哈笑。
              我笑世人颇好道,好道未必知其窍;知其窍者少恒心,只言凡夫修不到。
  
    有感而作
              古圣修真修在里,璞玉浑金同一体;达者原多济物心,天涯历尽无知己。
              异于人者在几希,世俗何能辨是非;那些者个谁能问,识得他时身已飞。
              我亦平常苦劝人,劝人修炼反遭嗔;痴心贪恋如春梦,欲问何时唤得醒。
              回心向善便回头,翻身跳入渡人舟;猛力撑持登彼岸,大劫临时我不忧。
  
    夜间悟道忽笑作此以记之
              悟透禅机我好笑,其间颇得玄中妙;谁知大道本寻常,可惜世人知不到。
              圆阳道士真游戏,访道抛官如敝屣。八年失偶梦孤栖,夜凉铁枕寒鸳被。
              看容颜,白了髭须。论年华,犹余生意。我劝你早觅黄婆,娶个娇妻。
              男下女颠倒坎离,天台仙子温柔婿。洞房不知天和地,性情交感,命共齐眉。
              浑浑沦沦那时才见你真心,恍恍惚惚才见你真意,这道情是你们初步仙梯。

    李西月
              昂藏六尺躯,笼络三千界;人号臭皮囊,我称香口袋;
              假借好修真,漫把色身坏;痴人欲弃之,跳出天地外;
              上士圆通之,自由还自在。
                                                    
道乡集》丹法纂要
一、丹法要旨
1、阴阳
2、动静
3、恍惚
4、混成
5、中和
6、至德
二、丹法要则
l、道法自然
2、动静互用
3、性命双修
4、致中和
5、潜龙勿用
6、持之以恒潜心自悟
三、丹法要诀
1、炼己
2、止观凝神
3、谨固牢藏
4、调息
5、伏气
6、配合阴阳
7、火候运用
四、炼丹步骤与方法
(一)炼精化气
1、调药
2、采药
3、封炉
4、炼药(小周天)
5、止火
(二)炼气化神
1、采大药
2、大药过关服食
3、养胎
4、万脉归源
(三)炼神还虚
1、全神
2、出神与收神
3、还虚
五、丹法常用名词术语
明堂黄庭土釜玄关天心六尘橐龠活子时筑基胎息火与药小药与大药文火与武火封炉进阳火与退阴符日月合璧降龙伏虎攒簇五行五龙捧圣芦芽穿膝折芦过江
六、其他
1、炼养生活
2、炼养环境
3、法财侣地
4、断阴魔法
5、制睡魔法
字串4


一、丹法要旨
1、阴阳
2、动静
3、恍惚
4、混成
5、中和
6、至德
二、丹法要则
l、道法自然
2、动静互用
3、性命双修
4、致中和
5、潜龙勿用
6、持之以恒潜心自悟
三、丹法要诀
1、炼己
2、止观凝神
3、谨固牢藏
4、调息
5、伏气
6、配合阴阳
7、火候运用
四、炼丹步骤与方法
(一)炼精化气
1、调药
2、采药
3、封炉
4、炼药(小周天)
5、止火
(二)炼气化神
1、采大药
2、大药过关服食
3、养胎
4、万脉归源
(三)炼神还虚
1、全神
2、出神与收神
3、还虚
五、丹法常用名词术语
明堂黄庭土釜玄关天心六尘橐龠活子时筑基胎息火与药小药与大药文火与武火封炉进阳火与退阴符日月合璧降龙伏虎攒簇五行五龙捧圣芦芽穿膝折芦过江
六、其他
1、炼养生活
2、炼养环境
3、法财侣地
4、断阴魔法
5、制睡魔法
字串1

一、丹法要旨
1、阴阳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语劈破旁门。盖造化生乎阴阳,阴阳成乎造化,举凡昆虫草木,无一不赖阴阳而生,抛劫阴阳,将何以尽天地之妙哉!如牝鸡生卵,无雄者不育雏,此即孤阴不生之明征。若虫蚊尚有阴阳,况我先天大道,至精至微,至大至刚,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离乎阴阳,更不能一朝立也。是以舍劫阴阳,别无他道;隐显莫测,神通广奥,皆从阴阳造化中得其玄妙。
吾人一身皆属阴,只有先天一点祖气属阳。未生身前,只此一点干金,叻地一声落地,先天胎息间断,后天呼吸随生,从此一点干金流入坤腹,变成坎象,故曰水中金。此一点真气受之父母,故日祖气。能将此一点祖气还归本源,即是抽坎填离,又谓之还丹。离得此干金,遂成干健之体;坎失中爻,亦成坤柔之象。坎中真金抽尽,即成马阴藏象。人无慧命,如灯无油,不灭何待!老年人尤当奋勉,先将慧命坚固,即是延年的根本。道不离乎阴阳,丹不外乎神气。神气混合,即是阴阳匹配:天人会萃,即是理气和合。讲什么龙虎,说什么汞铅,只要认得何为元神,何为祖气,常使抱元守一,便是造化真功。祖气非以神光煦照不生,元神非以祖气合之不聚,万勿流于枯寂,终自误耳。字串9
2、动静
夫道,不过动静二字。其实只一静字;静时固静,动时亦静也。如北极坐镇中央,众星环拱,静者固静,动者仍自静耳。 “静为动之基”,盖以动自静里生出,不静则不动。动非常动,有时仍归于静。动静循环不已,如二气往来于天地之间,自成造化。人不能法天,所以不能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乃不能守此一静耳。故人自为人,天自为天。若能与天地合体,与日月并明,我亦天也。人能坐到虚至极,静至笃,阴阳也自旋动。天人一理,道无二致。而旁门左道,节外生枝,背生生不已之道,作不伦不类之事,以为捷径,终自误耳。
3、恍惚
太上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倘若无物,恍惚者谁耶?修丹者修此恍惚,学道者学此惚恍。 “知君夙植英灵骨,所以教君学恍惚,含元殿上水晶官,分明指出神仙窟”。可知恍惚者,真阳发动也。第三句分明指出真阳之气即水中金一物,成道由此,得丹由此,非神仙窟而何!但先天不能与后天相抱,虽恍惚而总非恍惚。果能先后天打成一片,虽不欲恍惚,亦不可也。道是自然,非旁门外道所能知也。
何为先天?虚极静笃,无人无我之时也。因其混混沌沌,不分阴阳,故曰无极。及至静极生动,一阳发生之时,始有天地、人我之分;因其已分阴阳,故曰太极。总而言之,曰无极亦可,曰先天亦可;曰太极亦可,曰后天亦可。 “气”也有先天后天之分。静极生动,无中生有,此动气即先天气也。呼吸之气,息息归根,即后天气也。先天气为子气,后天气为母气,以呼吸养育先天气,为子生母。盖先天之气原无形象,非虚极静笃不生;后天之气本有形象,然非至无形无象则不能用。夫恍惚者,乃先天气生,后天气接,二气旋转而生者也。先天气非后天气温暖不生,亦非后天气相恋而不住。故先天气之行止,唯听命于后天也。后天气为何?若以口鼻呼吸为后天气,试问口鼻与气穴相隔甚远,何以能相恋而不相离耶?唯真息不在口鼻而在气穴。息息归根即是气穴呼吸,而不着于口鼻也。此是天机,切记。字串5
4、混成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则知此道虽然是可道的,但却非寻常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则知可以名道者,诚足以天地参矣。又曰:“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盖有名乃太极成形,阴阳已判时也;无名乃阴阳未分,鸿蒙时代也。由鸿蒙而生天地,故曰“万物之母”;有阴阳而后天地始分,故曰“有名天地之始”。此外讲也。静坐到屏除念虑,凝神于气穴,虚而又虚,静而又静,外不着声色,内不起私欲,灵明一点,照育中央,即无极时代也。因其时无形影可见,无征兆可言,故无所命名。及至静笃虚极,一阳初动,丹田暖气渐达于四肢百骸,融融然大地皆春,一身经络血脉流畅无滞,竟体愉快,心花亦开,故以万物之母名之。其实,于此时以神凝合此阳气,即是匹配阴阳也。 《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即指此也。夫混成者,即阴阳和合之谓。独修一物,万无混成之理。既阴阳成象始有太极,指为天地之始,诚不谬也。然而,不第为天地之始,亦可为结丹之始。
5、中和
《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之变,失于中和;人事之扰,失于中和。夫中者,不偏不倚;和者,无燥无湿。一有偏倚则失于中,一有燥湿则失于和。故静坐时,执其中,用其和,而大道之全功毕矣。
6、至德
《易》曰:“诚性存存,道义之门”。孔子亦曰:“苟无至德,至道不凝焉。”盖以道为浩然之气,欲使直养无害,必先全其天理。理全则欲静,欲静则喜怒哀乐合于中节,不至害道也。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芸芸,吾以观其复”。虚极静笃,非私欲尽乎。 “未炼还丹先炼己”,亦此意耳。圣人千言万语,不过说明理气二字。后世真仙亦不敢明言窍妙,此言动静,彼说有无,比龙虎以言其性情,喻水火以言其虚实;日月合璧即理气之混融,坎离抽填即理气之运行,千比万喻,总不出此二字。
二、丹法要则
1、道法自然
金丹之道无他,“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行无为之化而万物生,人行无为之功而一身健。天地之旋转,是谁使之旋转耶?日月之运行,是谁使之运行耶?均出乎自然。不劳其心,不居其力,是以天地日月得其长久。人之所以不得其寿者,不能法天也。日月舒光,孕育万物,出于无心也。我能静观,心目之光亦自下施,是以观至虚极静笃,造化亦生。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之神与气,即我之阴阳也。气生有时,即虚极静笃之时也;气行有路,即云梯漕溪路也。气之外耗,因情欲外诱也。天无情欲,故天得长久;人为情欲诱尽此气,故不得其寿也。人能去尽情欲,常以神光静观此气,则气不为外诱所耗,自然渐积渐旺,阳气日增,阴气日消,欲净理存,内药有象矣。
字串9

《易》日:“物极必反”。静到极处,自然生动;动到极处,自然复归于静。困久必亨,否极泰来,皆是自然而然者。得其自然之机,顺其自然之势,听其自然之运,任其自然之止,总教合乎自然,顺其机缄,无一点强制勉强。静时固静,动时任其自动,我但凝神气穴而矣,此清静无为之大道也。待其机动颇大,我方将元神凝入气根,神与气结合一团,渐渐归于定静,而呼吸之气亦自与神气相依,渐渐入定,而不为外物所诱也。机发则任其发,机息则任其息,我但凝我之神使不外驰,朗我之神使其内照,则机来自然为神吸收而返,机息则受神寂照而安,正所谓“无功功里施功”也。明明无为而实有为,虽有以为而实无为,故曰:“道向无为为处为”。学人不知天机活泼,一味枯禅,是以终落空亡。夫禅,无形无色,无声无臭,只空空洞洞一太虚境界;及静极生动,乃曰“机”矣。只信习禅而不信有“机”,是以流入顽空,仍不免生老病死之患。禅与机相互为用,故能以道全形。禅定机来,机患禅静。 《道德经》谓“有无相生”,丹经谓“动静互用”,自初功以至结果,总是二字往一来为用,无他道也。
吾身以心肾比天地,以神气为日月。故修丹之士,以天地为鼎炉,以日月为金丹。其下手妙诀,只将心中之神凝于肾气之中。正如天道三十日,日月合璧,月受日之阳光,渐有阳气,故三日现于庚,犹是蛾眉。渐渐阳气充足,由半轮而成团圆,正《悟真》所谓“药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之义。夫“望远”者,距望日稍远也。如十五日是望,十六日即望远也。一到望远,月即亏损,故丹家不用,必待日月再合壁,阳气再发生。如此周而复始,以至采无可采,舍利成矣。字串9
夫孙道人采四方气以助大道,此犹未焉者耳。吾道片刻用功以夺天地一年气候,较之采四方气不啻霄壤。 《道德经》云:“归根复命”,由复至坤,正一年气候。是以吾能运一周,即如日行三百六十五度,片刻峻功,一年气候在我矣,岂不胜采四方气为更妙乎。
道法天地,以静观为主体,以调和阴阳为作用,只是个凝神入气穴,便如日映月窟,造化由是而生,舍利由是而结,总是个自然而然,毫无勉强掺杂其间,行之既易,收功亦巨。而世人或视为难途,或以平淡忽之。傍门小道,非吞津咽液,即吐故纳新,或强行闭气为伏气,或硬自搬运为周天愈行愈远,愈悟愈迷,行将累及一身,仍不自觉,良可悲悯。
2、动静互用
“高以下为基,有从无中生,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静乃动之基,不静则不能生动。不静而动,便非真动。因其水源不清,不足以结丹,故虽动亦不用。必至虚极静笃之时,忽然一动,方是真动。要识动静原是一物,静时为体,动时为用。静而生动,正玄关辟发时也。倘不从动中认宗祖,静时无声无色,何以辨别。动既从静中得来。乃知动是宗祖,静亦祖宗也。何谓宗祖?因此动机乃生人生物之根本耳。然而,动时因知宗祖所在,而静时则一片真空,虽欲强动,亦不可也。 “无事更寻谁”,乃对有事而言。动时凝神于气根,乃有事也。然而,有事几同无事。设惑于有事,妄自搬运,反碍活泼之机,非清静无为之大道也。有事若行无事,无事但观其妙,更有何物之可寻哉。此二句包括天机,慎勿轻视。总而言之,动时可觅宗祖,静时无物可寻,但守其静,以待再动可也。动则观窍,静则观妙,金丹之全旨备矣。字串2
3、性命双修
大道有本有末,有体有用。初下手凝神于气根,本也;了手时粉碎虚空,末也。以性为之体,以命为之用。初时以性就命,如日蒸海水,久而云气上升,此炼精化气之正功也;中间以命合性,名曰抽坎填离。离得坎中一点真金,转成干健之体,坎失中爻,化为坤象,仍归干南坤北先天方位,纯是天道。性命混合,还丹可结;独修一物,万无混成之理。若偏重于性,而不知命应速修者,是以难见效验。要知先命后性,三教一理。不将此命还归本源,更无修性之必要。故达摩面壁,是命功以后之事。能先从命功上讲求,自能步步脚踏实地。古人云:“欲教灯不灭,须识添油法”。夫油者,精也;灯光,性也。以精合性,即是添油之法。或曰“精是后天渣滓之物,保之何益?”岂知保后天即所以固先天也。老年人尤以救护命宝为第一要着。因老年人此宝最少,生发也迟,再加生而不知采,采而不知炼,炼而不知归炉,生气日耗,死机不远矣。丹经云:“竹破须竹补”,精若消耗,非精不能补也。人年过十六,阳精外耗之后,必须以精补精。精能补足,而后方可练精化气。补之之法,总在“和合凝集”。此种功夫虽系炼命,然亦不可顷刻离性。盖以命居深宫,倘无求之之法,则不能自出。故丹经云:“有人识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须知月本无光,必借太阳温煦之力始有光彩。人能将此灵性返照于命宫,即是日照月宫;照之既久,先天一气始从虚无中来。盖以神栖于目,而目又为心之先锋,目到何处则心到何处,此和合凝集之妙法也。故必先澄清心地,轻轻回光返照,凝神降心于气穴,不可使心外驰,驰则心火不聚;亦不可思虑,虑则水源不清。灵光常常朗照,静到极处,自有动机。此动机乃吾身之生机也。此机非静极不发,非虚极不生,非回光返照、凝神气穴不动也。此机一动,万勿妄动,须将我之真意寻气根旋动处,放此心在气根。动气亦自旋回。此时我之呼吸亦渐渐归到此处,息息归根,绵绵不绝,口鼻之呼吸可无用矣。此息既与神气留恋,自然三家结合成团,心不必定而自定,息不必调而自调,融融然一身轻暖,真“三十六宫都是春”也。今之学佛者轻视双修,独重性道,未闻可以延年者。瞑目而逝,便谓超升天界,欺人而终自欺耳。

4、致中和
元气,水也;气穴,炉也;内窍,釜也;元神,火也;真息,风也。心息相依,即以风吹火。心急则火燥,火燥则水沸;性孤则火微,火微则水寒,必冲而用之,方为合宜。 《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神虽凝于水乡,更须用这“和”字。神不可燥,燥则水枯;火不可寒,寒则炉冷。必须不燥不寒,一团和气,方生造化。
5、潜龙勿用
初下手凝神于气穴,神凝则气生,气生则机发。要知此动乃微阳耳。 《易》曰:“初九,潜龙勿用。”学人不明此理,往往一遇动机,便去运行周天,徒戕真机。更有稍觉下部发热,便去强行搬运周天,宁不太可笑乎!微阳发生,只可以神逆归原处,以涵养之。时来时凝,适至阳气充足,自然有药产之景。见此景象,正好将药采归玉炉。采药归炉后,移时炉中火发,此乃升降之真机耳。倘若神气不足,药未归炉,万勿先行搬运。盖欲养其精,蓄其锐,待时而动也。若一遇机来,便运周天,失之于嫩,难结丹也。此间不容毫发,非有心人不能明晰也。道本自然,冬至阳升,不期升而自升;夏至阴降([注]这里所说的阴阳,是就升为阳,降为阴来说的,而不是指阴气与阳气本身。),不期降而自降。此乃天然之机。我能升降一任天机,方为法天也。昧者妄自搬运,乃违天也,以致有虚火上升,双目失明者,真可叹也。
字串9

刻下旁门,皆以运行周天为拿手好戏,不明次序,一味胡乱搬运,言之津津,听之怡怡,害人真不浅也。
6、持之以恒潜心自悟
修道一事,非大英雄、大豪杰,具百折不回之志,有闻一知十之慧,方可不为次序所紊,歧途所误。否则,一见效验,便自矜夸,未肯低心下气,问难晰疑,行致歧途,反以为是,其不为群魔所噬者几希。道虽简易而悟有深浅。悟之深者,不为境限,不为幻诱,性命混合,还丹可结;悟之浅者,不能降伏尘劳,偏去无味摸索,挨时耐坐,反有之损。求益反损,何如不求!  
道在自悟,亦须师传,一有不合,即当请教,明辨笃行,道无不成之理。
三、丹法要诀
1、炼己
古仙云:“未炼还丹先炼己”。凡坐必须放下心身,去除凡相,推开妄念,勿为六贼所扰,莫任七情放纵,居尘出世,住世超世,事来则接,事去仍静;过去事莫追忆,未来者莫远虑,现在者须放下,虽处纷扰广众之中,如入无人无我之境,始为炼己熟也。慎勿常与人谈,《道德经》云:“闭门塞兑”。闭门者,闭目静观也;塞兑者,忘言守中也。门常闭则神不外驰,兑常塞则气不外耗。故慈氏以清静六根为入手第一步。况年老人精神原不甚畅,非善养之则不能充足,非充足则不能结丹。故须爱惜精神。而爱惜精神,则必须外有闭塞之功,内加凝合之妙,自入不可思议之境界矣。字串8
总要牺牲一切,专心调养,静坐禅榻,不假一点思索,而证无为大道。一陟较量,便是有心;一有心便失于自然。不能常静,则流于声色货利之中;不能常寂,则迷于贪嗔痴爱之属;不从死里求生,究难由枯返荣。果是真豪杰,一刀斩断葛藤,两目静观窍妙,观到是处,心定息调,念止身轻。观不到是处,非入于沉迷,即败于执着。譬如我心看水,此念即在水上;我心看月,此念即在月上。设将此眼光专看气穴,我心即在气穴矣。目光一散乱,心亦随之外驰。故《大学》谓“知止而后有定”,诚知本之学也。能将此心目止于此穴,心目有所归依,自然定于气穴。心目定于气穴。而后始归大静。此入手最要紧之诀也。初坐无有不昏沉者,但昏沉任其昏沉,待昏沉过去,自然清醒,再行寂照,自能得其所也。能于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之间得其微奥,自有一番妙处焉。
要知人生如寄,转瞬乌有。总要得失不累清心,荣辱不夺高操,襟怀洒脱,勿为尘浊沾濡。行径似白云出岫,来去无心;养心如泉水在山,清澄可爱。机来则凝神,勿令当面错过;息定则伏气,且须听其自然。但悟我玄理,自然妙义环生;莫问他运数,定能福缘凑集。学痴愚便是大道,露峰芒便失天机。人生于世,焉能事事如意。处顺境固能适然,处逆境尤当如是。得之不足喜,失之不足忧,放下心作事,立定足徐行,但学个行云流水,野鹤闲禽,自然合乎天机,处得人事矣。否则,坐破蒲团,亦无是处。
字串3

2、凝神气穴
初步功夫在于凝神,入手要诀唯属观照。白玉蟾云:“昔逢师传真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明明说破天机,惜乎学人轻轻看过。倘不知凝神,虽坐到老死,亦丝毫无益也。夫凝者,聚也;神者,心中之正念也;气者,先天之真气也,无形无象,生于虚极静笃之时;穴即先天气之本根。所谓凝神气穴者,即将我心中之正念凝聚于气穴,不令神往外驰,所谓太阳移在明月中也。神凝则火聚;火聚于下则水自上升,此水火既济之要诀,亦凝神气穴之妙谛也。故曰:保精要道惟在常常煦照,化气奥旨全赖息息归根。夫息者,呼吸也;息息者,绵绵不绝之义也;归者,返回也;根者,基本也。息息归根,即呼吸不离生气之根本,若存若忘,似有似无,所谓胎息者是也。盖朗照下田,神自凝集,神既凝于气穴,与气混合一处,息也定于根本,神凝气伏,大似口鼻无息;非无息,乃息归于气根矣。元气发生于气根,呼吸之气亦根于气根。元气动时,原拟外出,然神一凝于气根,元气自不向外,仍与神融合一处,神恋气,气抱神,息为神气所吸收,亦同神气相依相抱,三家相见,五行攒簇,此结丹之正功,亦和合凝集之要道也。
“凝神须识窍“。故凝神气穴,首要得着玄关。此窍平时原无形迹,非坐到静极生动时,此关不开。此关不开,无以炼精化气,不能见本来面目。故欲识此窍,须于入坐时放下身心,闭目先视眉间。稍静,再将两目从眉间缓缓下移,朗照脐下,不必定其地处,但以下田作一虚空境界即可。要紧识这个朗字。朗则神清,如月映秋潭,虽有而实无,虽无而实有;朗则气爽,而不至渐入昏耗。清空明月,无云翳遮蔽则朗,凝神也应如是。学人不识朗字之妙,一入蒲团,神即驰去;初坐禅床,念竞纷来,此无他,失朗照力也。要知目光朗彻下田,性光也随之聚于气穴,如宝镜高悬,一切阴魔无不顿化为无有。能朗彻其光,静坐不过半点钟,丹田自生暖气,此即春讯。朗照到至虚至静,忽然一动,心中为之一觉,正玄关开辟时也。乘机以目光下照气机动处,便是得着玄窍,自觉恍恍惚惚、似醉如痴,丹田发暖,耳后生风,虚室生白,皆一阳初动之征机也。一切玄妙,皆基于此。然亦须俟精力充足时去坐,方为有益。否则,群魔用事,慧剑无所用其力,足以受魔一柄矣。故高哲之士每于睡足之际一神清之候,正襟危坐,先令神蛰于内,不使光泄于外,自然一片清虚之气细缊于两间。如此凝神,自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亦无益也。

夫天机在目,目到心亦随之,心目所在,息也大定;心息相依,息定心亦定也。然息定乃自然而定,非勉强使定也。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夫知止者,心有所归也。初坐时心不能定,念不易止。必有所归依,而后始臻于定。譬如写字,则心必定于字;读书,则心必专于书。倘无所止,犹如逐风柳絮,将见飘无定所矣。故若入坐时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孤阴独处,安望造化生乎!是以古之学道者虽重无为,而无为中尚知有为。譬如妙心澄彻而有时念生,必从无为中寻其空洞洞天,光灼灼地而止之,即止于至善之地也。既止于至善之地,则心有专向而不外驰也。 《道德经》中“有欲观窍“、“无欲观妙”之说,已将修身要道和托出。有欲观窍,即回风混合,有作之时也;无欲观妙,即无人无我,无山川草木,混然不知不觉之时也。有欲观窍为无心观妙之用,无欲观妙为有心观窍之体。经云:“致虚极,守静笃”,即无欲观妙也,无为也;又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此即有欲观窍,有为也。然有为者,非有所为,不过使目光常顾至善之地,不令其昏沉,不任其驰骤,如一轮皓月印于澄泉之间,便得之矣。性光凝于真气之中,即如皓月印于澄泉之间。万物并作以观其复,即言阳气发生,万物皆借以生;观其复,即是遇此阳生,以神光紧对玄窍,神返气亦自回,此有欲观窍之神功也。能将虚灵不昧之神凝于气机动处,即是配合阴阳。阴阳既合,两不相离,我之真息亦随之伏矣。凝聚既久,真种发生,冲关荡窍,皆是自然之机。太上曰:“金玉满堂,莫能守之”,盖言后天精足,最易露泄,必常常观照,时时凝神,精受神光吸收,不第无漏泄之虞,久而反化成气,与神合为一体也。神不凝则元气不生,故我道以凝神止观为唯一无二之妙旨。一离了观,火即散矣;火散,炉则寒矣;炉寒,丹则耗矣。故曰:“保精要道惟在常常煦照,化气奥旨全赖息息归根。知此则丹无不成。
字串6

道之始终,全在静观。非观不静,非静莫观。只观不静,观亦无用;只静不观,静也徒然。一部玄功,观为主体。一离乎观,即遇魔。矣;一经正观,万魔即退。不静观则神不朗,而观一着迹,又生燥也。止者何?将我之真意止于至善之地也;观者何?将我之目光温煦至善之地也。目光与真意常止于斯。观而后止,其止也固宜;止而后观,其观也合道,自然真息得定,身心得静耳。否则,终是水底捞月而矣。
静观时,心要虚,神要明,光必朗彻。神。光明朗,则无昏沉之虞;心虚念止,则有天然之乐。倘念不能止,则观不能正;神不能收,则止不得所,是以不入昏沉,即生烦燥。入昏沉则神无所依,颠倒梦想,无所不至矣;生烦燥则性不耐久,旋坐旋起,不得真定矣。神朗则光彻,如皓月印寒潭,一片清光令人心畅神怡;神一不朗,光也散乱,心即他逝,即入昏沉,睡魇缠绕,主人降伏,六贼乘机打劫,七宝尽为所掠矣。故学道无他求,只在凝神寂照,须臾莫离,自然命基坚固。稍放空则入于荒渺,稍着迹则败于凝滞。非如秋月印澄泉,不足以朗彻其妙性;非如旭日映红梅,不足以融和其祖气。苟能神光鉴察维严,六贼不得入,七宝自永固,一旦牟尼发生,乘机采取,还归固有,命补性固。诚心行之,不但精神日进,智慧日圆,常有乐境,而且不过二年,即证六通。字串3
3、谨固牢藏
坐时心放下,背当直,莫昏睡,要清醒,凝神于神室,伏气于气根。照时心中湛然,虽照也忘;忘时性光朗彻,虽忘亦照。如此用功,玄机未有不动者。动机初来,我以元神就合动机,呼吸亦自移至动处,这就是“呼吸元气以求仙“的要诀。即使平时不坐,也不可离了这个,事来则接,事去仍如此用功,这就是谨固牢藏之法则。须知火原无所谓火,真意凝聚而团结不散之谓也;药也无所谓药,一点生机积累成团,与真意合而为一,谨固牢藏,使不外驰之谓也。一不封固牢藏,则火散丹飞,可不慎哉!但封固牢藏之法,只有神不离舍,守之于内,目射慧光,防之于外。是以能慧观,即紧箍咒也。诚能临机不误,得一点凝一点,凝之日久,神气转旺,天机自然频来。若阳生不知凝集,或知凝集,而不知保守,一曝十寒,不唯前功尽弃,更是虚度岁月。
4、调息
炼精最紧要,调息也急切。精不炼不固,息不调不定。息息归根为炼精之妙诀。绵绵不绝乃调息之要道。息息归根,非强制也,神凝气穴,息自归根;绵绵不绝,非有意也,心息相依,息自绵绵。但能将吾心目隐藏气穴,息自调也。心目所在,须不粘不脱。粘则执着,执着则气不顺;脱则顽空,顽空则气无依。惟能不粘不脱,方入佳境。倘若心胸狭窄,不能对境无心,此即一大障碍也。总要平心静气,不可存速成之心。静坐时心目凝于气穴,无思无虑,顺其自然,息自调匀。息调则药生,此即不传之秘诀。字串2
5、伏气
“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人知服气为妙,安知伏气为更妙。服气虽不采而采,伏气乃无为而为。不采而采,其采耶无深旨奥义;无为而为,其为耶有妙用玄功。盖服气乃吐故纳新之流,故不能长生。夫伏者,藏也;气者,呼吸也,非先天祖气也。常人呼吸以口鼻,真人呼吸以胎息。但此胎息非勉强使然,乃自然而然者也。常人不知静观,未能凝神,故此气从口鼻出入。知道之士,静观窍妙,神亦随之定于此处。神为一身之主宰,神定于此,息也随之定于此,所谓心息相依者此也。神不依息必外驰,息不依神难自伏。是以神以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归大定。但能静观凝神,即能得此效验,决非有奇法也。神息依恋,腹自温暖,先天祖气受此煦育而后始发生也。此气一生,气机先动;机一动,神即觉,丹经所谓“时至神知”,即此时也。此机既动,气也随之外涌,我以元神寻其动处,即得着气根矣。便以此处为安乐窝可也。神即以此为家,息也相伴不去。神息既合,元气受息之吸收,亦自返回根本,二气相接,常自絪缊恍惚,故《入药境》曰:“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神者火也,火生于木;气者水也,水生于金;意者土也,神为之体,意为之用。其实,神与意,一也。三家相见,即是五行攒簇之义也。五行既合而为一,真息也相依而不离,此即伏气之真功。丹经云:“息息归根”,亦即伏藏之义。 《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不伏而欲结胎,未之有也。
字串7

总之,伏气之伏,非勉强降伏,乃自然服帖也。学人不明此理,或以数息为伏,或以闭气为伏。闭气以伏气,急则杀人;数息以伏气,滞则碍道,均有百损而无一益。果能凝神入妙,神与气自相团结。息之定止,随乎心之定止;定不住心,即定不住息,亦即伏不住气。总要从根本上讲求,切勿向邪路上行去。丹经云:“心息相依”,旨哉斯言!
6、配合阴阳
配合阴阳乃不传之秘。初以目光煦育气穴,即以神就气也。观照既久,其机发现,我又以神寻觅气根,使动气返回本穴,与神相依,即阴阳配合之妙法也。阴阳不合则真种不生,如夫妇不合则不生婴儿,同一理也。是以下手必先观照下田,如月印秋潭,虽有而实无,虽无而实有,照到虚极静笃,忽然一动,恍惚似有征兆,玄关开辟,乘机缓缓以目光下照气机动处;我之神凝于气机动处,动气为神吸收,亦自返回玄窍,与神融合一处。神气相抱,二物细缊,即是真阴真阳配合。
夫天地合而后雨泽降,夫妇合而后家道昌,神气合而后真种产,同是一理,即天道也。如阳光下照而生育万物。设云常蔽日而阳光不能下舒,万物即不能生。是以雨乃阳光蒸腾使水气上升而化者。我能常常温照,精气亦自上升,变为甘露。又如月本无光,须借日光以为光。犹如人之祖气,原不自生,必借神光煦照而后气机发动,同此一理。
真气动时不以觉应,即当面错过。必须时至神知,遂动遂以觉应,方为感而遂通。能以觉合动,动觉融化一处,即是水火既济,金木交并。动而后静,有归于无,必待再动,而后凝合之。凝之既久,精神备足,不第智慧丛生,而且一切旧疾恍然若失,真是三十六官都是春也。
字串6

得着玄关,常常凝神于此,自然命基坚固;以此作为丹基,行住不离这个,便是真诀。若闭目枯坐,不辨阴阳,安识造化!无怪乎徒劳精神也。
6、火候运用
何为文火?初坐寂照丹田,不离而守,不有而存,此文火也。遇有动机,凝神寻着动处,将动气逆归玄关,息息归根,即鼓动巽风也。神光煦照,即以火烹炼。精不经火炼,不能化气。故必以武火锻炼。此一段乃武火作用。少时机息。仍然寂照,此又文火也。俟其再动,仍用武火。一熏一炼,少时机息,仍以文火寂照。似此悟入,少年不过数日,壮年不过两旬,四五十岁不过二月,六七十岁大约三月之久,准见真种。真种产后,摄入玄关,仍以息息归根之法炼之,此武火也。少时机息,寂然而照,以待发火之机。吾之元神与之同行同止,而以吸机缓缓吹之,使之上升;吹之之法,但用吸机,稍加以意;吸机虽向下,而先天火受其逼,自上升耳。此亦武火也。行到中间火炽,故有息火沐浴之事。然而,息火者,非神离气也,不过不用吸力耳。不第此间为之沐浴,用吸吹火时,呼任其自然,则呼亦为沐浴耳。迨升至绝顶,缓缓而下,此时当用呼机,吸机大可不用矣。然有呼则不能无吸,但稍着意于呼机,吸则听其自然,吸亦谓之沐浴。及降至中间,稍梢休息,而后方降入玄窍,又归根矣。总而言之,静则为文,动则为武,一周如是,周周如是。能炼到外阴自缩,自然得阳光三现之景,方可止火,即不行周天火候也。此时宜静观七日,以待来复之机,方是过关服食之正功。
字串1

总之,药升药降,沐浴归根,均有自然之机。吾当顺其机而行,金丹之道毕实。

四、炼丹步骤与方法
(一)炼精化气
(1)调药
调药是最初一步,药不调则真种不生。是以佛经有“和合凝集,决定成就”之语。和合者,合神气二者为一也。神栖于心,气寓于肾,不能自相和合;必神入气穴,始能神气相抱为一,而后始有真种发生。故一忌念动,念动则神驰;一忌昏睡,昏睡则气散。神驰气散,虽坐七日,不如静观一时。故初坐时须放下心身,大静一场,即先以两目视鼻端,如木匠之标线,总要不偏不倚。然后返照两眉中间,俟眉间稍热,即用意从眉间运两道金光上至绝顶,再由绝顶双分左右,从耳后绕至喉间,下重楼、入气穴。此穴在脐下一寸三分。目照于斯,神凝于斯,心目不离这个,行住莫忘此间,一念不起,万虑俱寂,念止神凝,神凝气回,既不着相,又不落空,坦坦然然守我真如,融融和和调我神气,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神气相抱,心息相依,而后入得大定,自有真动,以正所谓“冬至子之半,一阳来复时”也。此机虽动,我仍主静,仍凝神于气穴,呼吸也移到此处。我主于静,彼必愈动;彼愈动,我愈静,动气为神吸收,自与神混合,久而阳气充足,自有真种发现,产药景至。但年老精气衰残,必须二六时中常常回光返照,药始发生;一有间断,即不可得矣。
(2)采药
字串6

药产景至,如光透帘帷,火球上驰,耳后生风,暖溢四肢,恍恍惚惚,外肾勃然而举,此即采药归炉时也。当以神宰之,使不外驰;以息摄之,使归炉内。宰是以神探其动处,坐镇丹田,不沉昏,不散乱,主宰其间,动气自转而相依。摄是用呼气之法([注]按采药当用吸机摄之归炉。此言“摄是用呼气之法”,疑属排印错误。因为,呼气时内气是下降的,而吸气时内气却是上升的。真种产出时,真气下冲阳关,外肾勃起,理当用吸气之法使其“逆归玉炉”。《大成捷要.采小药天机口诀》说:“先天真一之气以动,且不可出静,速凝神气穴,目光照定,心力提起,一意不敞,万虑俱宁,用吸字往上提,用舐字舌舐上腭,用撮字紧撮谷道,用闭字闭住三关,耳目口是也……用吸不用呼,呼乃后随之而已”,可供参考。),即稍用意于呼,吸则仅随之而已。当此之时,呼吸绵绵,因用意于呼,元气亦随呼气转入穴内,此即摄之之法,亦名武火。
(3)封炉
如觉气已归炉,即当停止武火,正当沐浴;以目寂照,以意守护,以息吹嘘,以神熏蒸,不照而照,不守而守,以文火慢慢养之,亦曰封炉。达摩谓二候采牟尼者是也。封固少时,又有动机,一股阳火从中发出,方是周天机到,行阳火之时也。真意仍坐镇丹田,分意于阳火,使到尾闾,自然冲关荡窍,妙转*矣。运一周天后,归根复命,牢牢封固;静则朗照,动则如是,神行则气行,气住则神住,行住相依,始得其妙。此万古不传之秘,吾今露之矣。字串7
4、炼药(小周夭)
真种摄归炉内,以目寂照,以意守护,封固少时,忽然一动,一股阳火从中发出,即《入药镜》所谓“鼓巽风,运坤火”之时也。当阳气动时,以神煦照,即以火炼药也;以息逆吹,使之上行,即以风助火也。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风火同用,精自化气;气受神息引吹,自然上升。升之机来则顺其机以升之,降之机至则顺其机以降之。总要明合辟之机,机动则随其机而行,机止则随其机而止,总是动而后引,静而后定,自然而然,虽有神引而不着,虽以息吹而不滞。当升机发动时,元神仍凝玄关,稍分其神以引之上升,息之吹逼,不过着意于吸机,呼则听其自然。吸机虽向下,而气受真息吹逼,反转而上升也。用升用息,不过如是,余则听其自升自降而矣。
吾道法天,故以神为日,以精为海水。以神火炼精,即能化精为气,上升绝顶也。气从尾闾上通脑海,非由夹脊上升,别无径路。此即仙人之周天,佛家之转*也。不知行几许周天,精始尽化为气。到此火足丹成,马阴藏相,正宜温养。若再行火,必有伤丹之虞。倘若见几次机动,便谓周天功效,火候未足,外肾不缩,便妄自止火,则内丹未结。
总之,造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即是真机。能于二六时中“行住不离这个”,气动则用真息摄归本炉,用武火锻炼;一动一炼,气满则真种自见。此中有二候:气动一候,积气产真种一候。又有六候:药产一候,封炉一候,升一候,降一候,沐浴二候。由阳生而采,采而归炉,此是调外药,不在六候之中。由药产而采,采而归炉,运行周天,升降沐浴,至于归根温养,余无事矣。
字串5

至于小周天纳甲、卦象之喻,子时起火,自尾闾向上,即是丑时,再上为寅时,再上为卯时,神气不行,沐浴也。如自鸣钟,内针转一周,子丑寅卯均在其中矣。药升之时,亦如此说,乃谓子丑均是微阳,至寅始三阳足备。此是借子丑二时明一阳,二阳之数,以喻药嫩之不可采,必待阳足始可采摄之义,非以子丑二时为生药之时也。即如月之三十日晦,初一日一阳生于坤,至初八日上弦,阴中阳半,又谓之二阳生,此皆指药嫩不可以采,必待十五日三阳备足,始可采取。若此时不知采取,至十六日望(按:当为“过望”或“望远”)。一阴生于干,二十三日下弦,二阴生焉,至三十日只纯阴,药老不可采矣。
总而言之,曰一阳、曰二阳,曰震、曰兑。皆是借卦爻以明药嫩之不可采;曰一阴,曰二阴,曰巽、曰艮,亦是借卦爻以明药老之不可用耳。
丹经谓周天必数三百六十息,方足一周之数。余谓但行一周,即足三百六十之之数。譬如自鸣钟指针,能统一周,即是十二点钟,何必再数分秒,徒劳神思乎!至于三十六、二十四等说,均是设词,并非令学者遇阳升时真数三十六,遇阴降时真数二十四也。气至尾闾上升绝顶。因其升,故曰阳;自绝顶下降坤腹,因其降,故曰阴,其实只一物耳。换卦抽爻,亦是此义,不过虚比,安有爻象可言哉!因一阳初动,气到尾阎,即曰复卦,又曰子时;再升为二阳,在时为丑,在卦属临;再升为三阳,在时为寅,在卦属泰;再升为四阳,在时为卯,在卦属大壮;因其阳气已盛,故此时有沐浴之说,不过停而不行之谓。稍停即有动机,复上升为五阳,在时为辰,在卦为夬;再升而至玉枕,在时为巳,在卦属干,六阳足备,故有变也。由干而变为姤,在时属午也;由斯渐渐下降,而遁、而否、而观、而剥、而坤,又归根矣。其实,十二时与十二卦均属虚比,不过气到何处,即为何时,何卦,并非真有时,有卦也。譬如太阳在北为子时,到正南又为午时,在太阳乃莫明其妙,不过世人借言为子午,以分昼夜耳。

5、止火
止火乃大丹已成,不行周天火候也。老子曰:“知止不殆”,盖言丹成当应时止火也。向之所以用火者,为炼精化气耳。精尽化气,无精可炼,则火亦无所施矣。然止火者,非不行火,不过不行呼吸之火。若此时再用呼吸,再鼓橐龠,再行周天,则是丹已成熟,复加烹炼,未有不伤丹者。古仙云:“还丹未炼急宜炼,炼了还须知止足。”盖精尽化气,阳关已闭,即当停止呼吸,以待天机。然停息非不呼吸也,唯不以呼吸催逼运行周天而已。
止火有时,不到其时而先止之,则漏尽未证;至时而不止,则火燥丹老。不前不后,适当其时,即阳光三现,乃止火景也。从阳光二现止,至阳光三现,正其时也。若到四现,则丹老矣。
止火之至,自应自应寂然定静,呼吸似有似无,神气似守非守。古仙云:“定里见丹成”,至言也。因不加温养,则大药不生。
(二)炼气化神
1、采大药
采大药时,有采之不得者,有一采即得者。设小周天不足三百六十之数,火候不足,大药难成,故采之不得。其一采即得者,亦小周天足,止火景至,六根震动齐来,百日筑基之事已完。
筑基已成,漏尽已证,内丹已结,当凝两目之光,沉于气穴,静观七日,不可少离。以俟来复之机。一离静观,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矣。寂照时不可执着,执着则大药失于玄妙;不可顽空,顽空则大药失于活泼。总要不粘不脱,始得其妙;不即不离,方握其枢。虽以七日为限,但身体健、功夫纯者,或二三日,或四五日得之者,亦有之。大药出炉,上冲下撞,其势汹汹,六景先现,如丹田火炽,两肾汤煎,耳后生风,鼻搐身涌,脑后鹫鸣,更有一道白光自下田上至明堂。此时太阳流珠与金华结合成团,方是真阴阳交媾。字串6
2、大药过关服食
大药不能自行,必真意宰之,呼吸吹之,始能过得三关。然大药上升时虽用意领,但勿着于意,宜顺其自然之机;机动则随之动,机静则随之静,不粘不脱,斯为其诀。
过关服食有两处危险,上下鹊桥是也。盖气穴间有四条歧路,上通心窍,前彻阳关,后通尾闾,下连谷道。四窍中唯谷道最危险。大药由气穴发出,上冲于心不受,前至阳关不受,后至尾闾不通,即欲下奔谷道。此时当“紧撮谷道内中提”,勿令外泄,势必转向尾闾;若仍不能过,不必强行,但以意静守,俟其动而后引,自然冲开尾闾,升至夹脊,又不动矣。仍须俟其自动之机而后引之,自然冲过夹脊,而升至玉枕,又不动矣。亦如上法,引过玉枕,升至绝顶,下至印堂,又不动矣。须俟其自动之机,而后引之,自然冲过印堂,下入重楼,点化阴质,而以中下田为一境界,作十月温养之基矣。丹经云:“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此“一点”,即胞胎也。然大药过关时既有“紧撮谷道内中提”之诀,印堂亦须用夹鼻牵牛之法脱过此危险。古之学人过此关时有玉柱下垂者,人以为坐化,不知正是走丹也。外丹遗漏,可以再炼;大药走失,最能伤人,可不慎乎!过关时更须以神主宰于中,以意引药上升,丹经所谓“两相知”之微意耳。此处有微妙天机,知此天机则三关可过,九窍易通。不知此机者,徒劳而已。天机者何?动机也。动则随之动,住则随之住。然尤恐其不周密也,更须谨闭六根,使无外驰之虞,庶几其可矣。何谓六根,眼、耳、鼻、舌、身、心是也。内视返听则眼耳无漏,夹鼻抵腭则鼻舌无漏,撮谷道、却念虑则身心无漏。六根既固,大药无漏,机动则随之动,机住则随之住,顺其机而已。顺其机而升则无间隔之虞,顺其机而降则无停滞之弊。应静之时不可强动,听其静而已;应动之时不可强静,顺其动而已。
字串3

总而言之,尾闾、夹脊、玉枕三关,每关有三窍,于过关冲窍时皆应静以待之,动而后引,既不着于意,亦不驰于意,自然而然,无为而为,过关服食之道毕矣。
3、养胎
大药入中宫后,仍以寂照为主。但此时之寂照,不同于下丹田有作有为;必寂而照,照而寂,不寂不照,不照不寂,寂照到极处,自有天然之火候,自然之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用而不息。足见十月功夫纯是沐浴温养,无为而守,似有似无,既不着相,又不落空,总要活活泼泼,潇潇洒洒,始为得法。唯寂照时,神虽居于中田,但必合下田为一虚空境界,始成一大园镜矣。若仅滞于中田,而不能连合下田,则二气不能随时生发,涵养我之元神,亦不合玄妙天机。故服食后,胎神大定,若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旺;二气不畅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养胎之本。初入定三月,二气仅动于脐轮之虚境。迨定照到四五月,二气受元神之寂照,服食已尽,而归于灭定,元神得二气之资养,圆明不昧,而得证真空。气息既定,食性已绝,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之元神而己。至于胎息之诀,到时自明。寂照至六七月,元神独明,昏沉全无。寂照至八九月,万脉归源。寂照至十月,阳神已足,智慧丛生,六通俱见,一镜独明。唯慧而不用,始成胎圆之果。否则,用其慧则累其圆明,非所宜也。
字串4

古仙云:“一年沐浴防危险。”盖防其十月之中沐浴有所失宜,寂照有所疏漏。沐浴失宜,则气息难以尽灭;寂照疏漏,则昏沉不能尽绝。是以气息有丝毫未灭,不能纯其阳明之神;昏沉有丝毫未绝,不能证其胎圆之果。必须寂而又寂,照而复照,待食脉两绝,昏散全无,而后可以脱其胞胎矣。沐浴即温养之意,温养即寂照合宜也。十月养胎,全凭寂照,其天机总在两目之光与一点真意耳。但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田化一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而愈妙,益定而益微。此十月沐浴之真功,防危虑险之妙道也。存养十月,气化神全,六脉不见,呼吸亦绝,由此还于神室,丹书喻为五龙捧圣者,此也。
此十月功用,全属自然,但静观而已。其天机总在两目之光与一点真意。万不可离了静观,离则阴魔顿生,作种种障碍。
4、万脉归源
大药服食之后,静中忽而生动,只有顺其动机用意引之上升,如大药服食状,由明堂下降中宫,与我之道胎合而为一,使不外驰,此即收而藏之之法。不但此也,静到极处,尚有两道动气从涌泉穴同时上升,至尾闾合而为一,上升至绝顶,复从明堂降下,入于中宫,亦与道胎合而为一。但收服食后之动气,须稍用呼吸,顺其合辟之机,鼓荡浑身之阴气(按:此“阴气”当是就以神气分阴阳来说的。不然,若以精与气分阴阳,则非服食以后之事。)但不可过于用意,以免伤丹之虞。

以上所言结胎后初次之动机,乃是炼形之本;静之又静,又有二气由丹田先后而上升;静之日久,又有二气从涌泉穴而上升,此皆万脉归源时也。见此诸境之后,必然息无脉绝,永归大定。此皆自然而然之动机。当此机来,不过顺其机自然引入中宫。凡所谓收者,皆收之中宫,又必用意而收。是以金丹始终,不能离意。直到还虚功成,我与虚空打成一片,而后再由泥丸宫入于性海,养至金光万道,直冲斗牛。我即与虚空合体,有意即有碍,有碍即非虚空矣,出胎之后,只此事也。
(三)炼神还虚
1、全神
十月胎功,炼气化神,神足迁之上田,以尽乳养之道。夫乳养者,使神全还虚,如小儿乍离母胎,非善护持,不足以成强健身躯也。但神未完全时,必须时时照顾,念念护持。但亦不可着于意,一着于意则不能还虚矣;亦不可失于意,一经失意,神亦弛散。是以善护持者,必将此一点真神寂照于泥丸,与下二田化一虚空境界,存之似有,守之似无,虚之又虚,空之又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无所空,始为真空,始成妙道。
神全自有神光照顶,或金光,或白光。此光一现,便知神全。此时莫教光散,须用收念之法凝神光中,引入性中,仍归定境。
2、出神与收神
字串5

十月满足,存养功纯,六通已证,满天飞雪,即是出神景矣。然出神非自能出,乃以意引而后出也。然出胎之时,亦不能离于母也。母者何?心中之性灵也。出神时非本性尽灭也。不然,一出一收者谁耶?吾之化身,岂但化一身;千百亿化,总在一意之作用耳。出时即存想泥丸,使阳神暂为依据,与中田成一虚空境界。俟顶现一明光如轮,我即用意稍稍引之,使神凝光中,久而劈雳一声,身外始有身也。此时最为紧要,必须随出随收,万不可任意流连。出时要少,出路须近,一出一收。仙经云:
“一步二步,且宜回顾”,即此意也。少出而多存养,方合玄妙天机。出则存神光轮之中,入则存神上田,始出始收,不可离此光轮。稍纵即逝,最宜留心者,此也。但收神之法,乃万古不传之秘。初脱胎时所现之金光,本我原有之灵光,亦必用法收回。若不收回此光,何以造到形神俱妙之境。但收此光时,必须将我法相注于光中,我之法身定于光中,由法身将此光收入法身之内,再由本性收回法身,定于泥丸。宜用意缓缓收之,使目观心,神亦缓缓归缩于内,再行入定之法,一定七日而后再出,由近而远,缓缓熟习,然总不可离我五尺以外。再定七日再出。以后则定十四日一出,或一定廿一日一出,或一定四十九日一出,或一定九十八日一,定日愈久愈妙。三年而后,慧力乃定,神亦坚固,飞腾变化,任意所为。若于三年以内矜奇好怪,任意化身,反减慧力。故慧而不用,方成大慧。今之学者,初下手即学上乘,命不归性,性光到底不圆。
字串4

3、还虚
还虚者,乃因未生之前原属无相,亦无天地山河之形,只昭昭一灵耳。还到此种境界,自与太虚合体,虚空即我,我即虚空。但若着意于虚空,则又有一虚空矣。如此,则虚空为虚空,我仍是我,不能与虚空合体。
五、丹法常用名词术语
明堂
明堂者,即两眉之间,俗曰山根,乃下手收念之处。此窍乃后三关之门户。坐时二目先守此窍少时,念止,即可由门户而入,轻轻下沉海底。 《阴符经》曰:“机在目”。知目乃心之先锋,目至而心随焉。一部玄功,只在慧照,二目既至,神亦随之,片时不起妄念,自然心定息调。故曰:“大道在眼前,盲者总不知”。然亦有以此“在眼前”三字而妄为解说,逐指明堂为玄关。殊不知明堂乃道之门户,金丹服食必由此处。既为门户,则不能指为玄关明矣。
黄庭
黄庭一穴,在心肾中间。不必定按八寸四分言;言八寸四分者,乃暗合天地相距之数耳。认定脐上、心下正中间即是。所以名黄庭者,以中官色黄故也。
土釜
何谓土釜?以坎纳戊,谓之阳土,坎象中陷如釜,故曰土釜。
玄关(玄窍)
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无生有,以静生动,非玄之又玄乎!此窍一开,百脉流通,非众妙之门乎!此窍道曰“玄牝”,孔曰:“密户”,释曰“玄关”。识破此门,便是真玄。否则,胡乱摸索,虽坐破蒲团,亦难与道合真。无知庸流,或指眉间为玄关,或指心窍为黄房,不知玄关与黄房正是一物耳。尚有以脐下一寸三分为玄关者,指鹿为马,更无是处。玄关乃虚无一窍,用之则有,舍之则藏。 《头陀碑》云:“玄关幽键,感而遂通”。盖未用功之先,无形象可求,难觅此窍。必凝神于下田,使性光目光常常观照;观至无人无我之境,祖气受神光煦照;蠕蠕欲动,融融自旋,即玄关露象时也。少时风生耳际,阳气大动,丹田温暖,众妙已开。此初步功夫,孔曰“退藏于密”,释曰“北斗里藏身”,道曰:“真人潜深渊”,皆凝神气穴一事耳。 《悟真》云:“若教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正指此也。老子曰:“知白守黑”,此即求之之法也。夫黑乃壬水之色,属阴,故曰坎水。坎中一点真金纯白,乃西方之本色也。知白守黑,即守其坎水,而待其真金发动。但此真金非坐到虚至极、静至笃则不生,又必借目光煦照始露形色。能得着真动,动处即是玄关。字串1
道之妙在窍,窍之要在道。不知“道”,不足以识窍;不识窍,不足以明道。故千经万典,无不注重玄关。而庸人不知道之玄,妄拟道之妙,不第无益于身,而且有碍性命,求长生而反速死,何异饮鸩酒而止渴也。自古英雄豪杰,居尘不为尘扰,处俗不为俗累,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无欲观妙,不以妙为妙,有欲观窍,不以窍为窍。不必问其窍与妙,识得动静,即识得窍妙也。不必执于动与静,能识得窍妙,即识得动静也。动出于静,不静则不动;窍生于妙,无妙则无窍。 “识得其中颠倒诀,冷冷妙性明如月,杏冥恍惚觅真种,遍地黄芽飞白雪”。仔细参详,无穷妙道尽寓其中。
天心
何谓天心?即天地之正中也。太上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守此也。太上又谓:“天地之根,玄牝之门”,即此处也。如悟空,人皆以为心,然非血肉之心,乃天心也。否则,认肉血之心为道,岂有不愤事者。如水帘洞外面,以水作帘,即坎水也。中有洞天福地,现成家当,即玄窍也。悟空树旗称王,居然主人翁矣。悟空得水帘洞后先盗武库之金,所以固后天也。人欲得其玄窍,亦必如悟空,溯流以寻其源,方有着落。

六尘
色香声味触法,谓之六尘。六尘不尽,则妙性难见;妙性难见,则慧命易失。
橐龠
橐龠者,呼吸也。即如吹火之风箱,一来一往,使火愈炽。此指内呼吸而言,非口鼻呼吸也。坐至神凝息定,口鼻之气自断,而内呼吸生焉。外呼吸离炉尚远,岂能有益于道。内呼吸一升一降,如风箱之往来,故名橐龠。
活子时
静之极,即动之渐也。唯此一动,万古密而不传,道家以之为活子时,即入手采药之始也。邵子曰:“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分明说破玄机。夫一阳初动,即冬至之子半也。 ,在人身即阳气初动,如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阴极阳复。如能此时凝神,合其动机,即是阴阳交媾也。
筑基
古仙对于筑基一事非常谨慎。遇机一动,当即起坐,不然当面错过矣。总要随机而应,常自静观,能三月不问人事,筑基成矣。基成阳缩,此亦必然之势。若阳稍有不缩,精未尽化成气,仍需炼之。必俟阳缩尽,基始完全成立。此即六通之一,所谓漏尽通是也。得此一通,即入人仙之境。
胎息
小儿在母腹中并非以口鼻呼吸。惟脐间一带与母息相通,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学道者若能凝神合气,口鼻之息亦自返回气根,不从口鼻呼吸矣。故丹经谓“真人之息以踵”。夫踵者,深之意也,神气相合,自伏于气根,若无息者然,所以谓之胎息,又谓之真人呼吸。世人不明息之真机,或以数息为调息,或以闭息为伏息,亦且不知气乃自伏,息乃自定,勉强为之,皆失自然之妙,是以终无成就也。
字串8

火与药
火即是神,真意凝聚而团结不散之谓也。药即一点生机积累成团,与真意合而为一,谨固牢藏,使不外泄之谓也。风即息是也。以神合气,以息合神,即是以火炼药也。此道家所谓武火者也。文火乃气不动时寂然朗照之谓也。药生有时,生时谓之药,药中有火也;炼丹有候,炼时谓之火,火中有药也。言药可,言火亦可。能知药火不分,即是知“道”也。
小药与大药
夫小药之为外药者,以其生于外故也;大药之为内药者,以其采于内故也。但外药生而后采,内药采而后生。何为采而后生?盖以筑基已成,精尽化气,伏于气穴,蟠结不动,非有采之之法不足以使大药出炉,过关服食,点化阴质,归于黄庭,以成十月胎基。
文火与武火
何为文火?若守若存,勿忘勿助。何为武火?绵绵不断,息息归根。 《道德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此文火也;“常有,欲以观其窍”,此武火也。非文火熏煦,则药不生;非武火锻炼,则精不化。文武应时而用,真造化自见。当文,武不得;当武,文不得。毫厘差错不成丹,信不诬也。
封炉
封炉者,采药归炉,即归土釜后,恐其走失,以意而守,不守而守;以目而照,不照而照,先存后忘,合乎自然。以文火沐浴,慢慢养之,此即封炉之要诀也。字串9
进阳火与退阴符
二六时中凝神气穴,时刻不离,文守武炼,合乎自然;凝聚既久,神气充足,真种发现,药产神知,再运周天,绝非勉强可为。经云:“气满则任督自开”。功夫到此,阳气自然上升。由是而升,即为进阳火;升至绝顶,转而下降,即为退阴符,降至本穴,即为归根,又名送入土釜。由是药生则采,入炉则炼,归根则封,以至生无可生,采无可采,外阴自缩,又应停运以止火。
日月合璧
月受日光,三日始现蛾眉于庚,此时药苗尚嫩,不可以用。至月之初八日,阳光已半,在人身正当沐浴。至十五,月光已满,正采药之时也。古仙以坎中之阳为月,离中之阴为日,欲使月吐蟾光,先须日映月窟。盖日不映照,则月不生光。故炼士欲使药生,唯于二六时中将我一点灵光、正念收敛于气穴之中,正如日月合壁,久而生光也。从此微阳累积,渐至满足,真种始生。但此间尚有微奥,非实践之,不足以悟也。
降龙伏虎
降龙伏虎,原非难事,但将一点正念收藏气穴,龙虎相抱而不离,久而虎自兴波而生,即《指玄篇》所谓“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之义。能捉得此虎,牵上昆仑,下降重楼,复归本穴,即是降龙伏虎。此法先守明堂少时,明堂发暖,似有蠕动,即从门户而入,将此正念收归土釜,静六根,却万尘,若存若亡,不粘不脱,返照此穴。如此温煦,不一时气调息定,即是无极时代矣。此时则为亥末,在日则为三十,在年则为十月,在卦则为重坤。造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即是真机。得此真机,即可运转河车。但能于二六时中行坐不离这个,气动则用真息摄归本炉,用武火锻炼。一动一炼,气满真种自见。字串7
攒簇五行
神者,火也,火生于木。气者,水也,水生于金。意者,土也,神为之体,意为之用。其实,神与意,一也。三家相见,即是五行攒簇。五行既合而为一,真息也相依而不离,此即伏气之真功。
五龙捧圣
五即土数,龙即真意,圣即大药也。盖言以真意而采取,捧过三关九窍,至干顶,而后降入中田。从此守中下二田为一,存养十月,身外始有身矣。
芦芽穿膝
芦芽即喻大药,穿膝即穿过三关之意,总是说明过关服食之正功。
折芦过江
芦即大药,江喻三关,过江即采药过关之意。采药用真意,过关亦用真意,芦上达摩即真意也。但踏芦过江而不沉溺者,亦正不粘不脱之妙用也。粘则沉,脱则离;折芦过江,既无舱舵,又鲜橹桨,一芦浮水,能不任其行动自由乎!故芦行吾行,芦住吾住。抑其行也,不能自行,必待水势流动而后顺之行;亦不能自住,必得水势平静而后随之住。亦如大药不能自行,必待真意宰之,呼吸吹之,大药始过得三关。
六、其他
1、练养生活
年事虽老,正宜抛弃闲心,救护命宝。事来则接,事去则坐,在在回光,时时返照,不即不离,方是正功;无人无我,始得窍妙。烟不可吸,邪火乱吾真也;酒不可饮,毒气戕我性也。口宜默而心宜虚,念心祛而神必清。静坐时沉心目于海底,蠕动处则默合神气于气根。呼吸不必调,气伏而自调;念虑不必祛,心定自然祛,只在逆来顺受而已。能知逆来顺受,得道必矣。字串8
但听自然,饥则食而渴则饮,闲则坐而倦则眠。二六时中莫离静观,一阳动处但须凝神。以灵觉合真动即是以汞投铅,以龙就虎,以阴配阳,以木并金,名虽众多,其实只神气而已。但能常常静观,俗事虽多而不执着,俗亦超也。

2、练养环境
远尘故清高,混俗亦明达,若执于一途,非自然之道也。初时原无三教,至今仍是一道,能行此道,不必论出世居世也;不能行此道,出世与居世等耳。山中非尽隐士,世上亦有高人。总要潇潇洒洒,不可拘拘执执。日用寻常,无非大道,庸人不知,往往求诸身外,真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也。
3、法财侣地
七日天机,非有静功则大药不生。是以用外护者,防昏沉也。入于昏沉,外护即应慢慢唤醒。总要使神气活泼,方入其妙。况一日阴未化尽,一日要食,非财则无以养命,非侣则无以奉食,非福地则无以避外侮、御猛兽,拒毒虫,此法财侣地之所以不可少也。
4、断阴魔法
学道之人每以阴魔难制为辞,不知阴魔由自心而生。能将自心归正,事事循天理,刻刻防私欲,欲念一生,即令转向理路上去,一生一转,必至生无可生,转无可转,自然欲根尽扫,天理全复。然此犹性功耳,更有捷法存焉。此法不必专心止念而念自止,不必以理制欲而欲自泯。但将我一念灵明收藏气穴之中,六门紧闭,不令稍有放纵,相安既久,自然坦坦然然,不思远离矣。
5、制睡魔法
炼丹之士,以制睡魔为第一关头。须知此魔乃我之阴气;阴多则睡,阳多则醒。坐则入于睡乡,非丹家所宜。然非不令寝眠,唯静坐时最忌昏沉。故丹经云:“运罢河车君再睡”。制伏睡魔,自有善方,每于静坐时凝我微细之神于气穴,心目所在,坦坦然然,念生即以朗朗性光照之,亦自随生随灭。一生一照,一照一灭,则睡魔无所用力矣。

  

养真集
 
养真集上卷





     通玄理而不通禅,必受固执之病;通禅理而不通儒,多成狂慧之流。求其禅儒皆通而又能贯之以道,不但今鲜其人,即古之紫衣、黄冠,下除紫阳莲池外,恒不多觏。
     丙午夏之日,偶过友人赵公斋头,见几上有《养真集》一卷。因溯其书之渊源,乃得之海甸慧福寺,寺僧得之陈提台,提台又得之其家西席,遂借归。阅之系隐士养真子所著,惜其不表姓名,盖赤松黄石者流也。其书,由儒悟禅,就虚灵而养舍利;由禅证道,借般若而炼金丹。谈空则皆拈花面壁之真传,论道则无铅虎汞龙之假借。孔颜乐处,信手拈来;濂洛薪传,随笔挥出。汇三教而同归,扫白马青牛之幻相,总百家为一辙,泄天心水面之精微。不作空中阁楼,步步阶梯;修成幻海桥梁,头头道路。衲子朝夕玩味,不须十卷《楞严》;羽客行住遵循,何用五千道德。蓦直行去,省多少云水三千,便可坐洞天十二。因其为希有之奇书,遂全忘我心之故陋,始续貂以裁狗,继付枣而登梨,以后寻真不用白云观里,从兹访道何须黄鹤楼头?采玉探珠,全望高明之慧眼;飞升羽化,庶酬作者之婆心。噫!偌大乾坤,应有知音之客;如斯世界,岂无见性之人?聊染翰而畅言,遂无心以成序。
      乾隆丁未上元观灯日,白鬓老人王士端题于尘世蓬壶。




     今夫人要做天地间第一等美事,莫如读书;要做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朱子曰:"读书将以求道,不然读他何用?至于学业乃分外事,可惜坏了多少人。"《道德经》有云:"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者帝王,皆以君道而兼师道者也。至于孔子,斯道不在于君而在于士。今非无士也,孰是见而知之者,孰是闻而知之者。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求则得之。天子得道能保其天下,诸侯得道能保其国,卿大夫得道能保其家,士庶人得道能保其身。才为人用而鲜终,德为修己而有名。 '道'则无名,而用之无穷。是故君子惟道是学,功名、富贵,皆视如浮云任其去来,而漠然无所动于其中矣。
     或问:"君子惟道是学,有所取益而然欤?"曰:"有。"愿闻焉?曰:"学道之人,是学其在我。我者也,心可广,身可润,病可愈,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
     又问:"学道之人,果有是益与乐乎?而今世人见有学道之人,共嗔为迂,何也?"曰:"《道德经》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白鬓老人曰:"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自古及今学道者纷纷,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根器高,次要读书多,三要遇人早。根器不高,不能有出世之想;读书不多,不能见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门小术之误,终不能成大道。试看钟、吕、紫阳、玉蟾、丘祖诸仙。俱是颖悟超群,胸藏万卷,更兼早遇仙师,是以名标仙籍,身出尘凡。若不得真师,断难成道。若谓余言有谬,君其问诸蓬莱。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此理流行于天地之间,发着于日用之际。事事物物,皆有当然之理,而不容己。即有所以然之理,而不可易。惟循理君子,以理观物,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因而付之,是谓无我。无我则公,公则明,明则处事当,而尽物之性矣。若以我观物,则爱憎横生,不免任情,任情则私,私则昏,昏则颠倒错乱,只知有我,不知有理也。有理斯有气,气着而理隐。有气斯有形。形着而气隐,理无不中也。不中气则偏矣,形又偏矣。中无不善,偏有不善矣。苟求化偏之不善,而归于中之善也,须于几动之始,密密省察,是发于理之中者,扩而充之;是生于形之偏者,绝而去之。久而理自常存,欲自消亡。天下之理不可不穷也,而亦不可胜穷也。有要焉,辨吾心之惑而已矣。辨则明,明则诚,诚则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有言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因圣言而扩充之。身受贫贱而慕富贵者,亦惑也。人不来学,而思往教,亦惑也。邪教惑人,王法禁之犹不止,吾欲以空言拒之,亦惑也。圣贤之道,必待其人而后行,望庸众之人为之,又非惑与。事有必不可成,物有必不可得者,而营营在心,亦惑也。人有不可强就,功有不可速成者,而孜孜在念,非惑与。素位不行,而生无益之外愿,是惑也。圣言不畏,而思非道之邪事,非惑与。明知一善是中,而不致中;明知万法惟心,而不了心。是惑也。明知生死大事,而不体验无生;明知无常迅速,而不了却无常,非惑与。理是本有的,但加提撕而自有;欲是本无底,但能照破而自无。遏欲存理,原非二事。遏了一分欲,即存得一分理,遏了十分欲,即存得十分理。益人莫大于理,而存理者少;损人莫大于欲,而纵欲者多。人之多欲,犹树之有虫,暗食于内,不久自毙。夫人以欲为乐,不知欲犹火也,不戢将自焚。神明受其熬煎,酒色耗其精气,生病生疮,昼夜叫苦。浮屠谓死后受罪,而不知生前已受之早矣。
      白鬓老人曰:"周子曰: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经年穷理之人,尚不能认理皆真,行理皆当,而况未尝学问之人乎?世之因明理而保身者固多,因争理而丧身者,亦复不少,故禅家又以理为障。

天地


      大道无形,天地是个有形底道;天地不言,圣人是个能言底天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未尝不见经书,见经书而能明其义理,与见圣人何殊?天生我形,天赋我性,内外皆天,我何敢紊?我在天中,天在我心,见天地而效其清静,与其大道不二,少有私意,获罪匪轻。形色,天性也。率天性而行,自无人欲之累,日用常则也。顺常则而动,必无逾矩之愆。人之道,无时不与天地相合。一动一静是也;人之气,无时不与天地相通,一呼一吸是也。尝见日入地中,心火下降之象;月到天心,肾水上升之象也。仰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名曰"天枢"。夫天固有枢,以为造化之本。人亦有枢,以为性命之源。均是人也,有所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试察我之心,并我之性,其合乎天地有几?合则加勉,不合则速改,而至于大人,不为忧矣。天生地成,吾人之大父母也;天动地静,吾人之大师教也。已往圣人,天地之肖子也;未来圣人,天地之慈孙也。能爱其亲者,大德必受命;能敬其师者,下学而上达。
白鬓老人曰:"人不畏天。皆因把天看远了。"此篇最吃紧处,莫过"天在我心一语"。人若真知天在我心,敢不畏乎?敢不敬乎?畏敬既久,可以明心,可以见性,可以成佛,可以作祖。所患者随知随忘耳!

人生


     人生者,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为火。火者,神也,静而生阴为水。水者,精也,神火精水,妙合而凝在两肾之间,为元炁之根。夫吾人未生以前,气禀之清浊,从天所赋,人不得而与焉。既生以后,人品之邪正,由人自造,天不得而司之。天地生人,上智固少,下愚亦少,惟中人最多。中人能自强,与上智不二;中人若自弃,与下愚何殊?今夫人,只知我是父母之所生也,不知我与父母、与天地,皆道之所生也。是故君子必求得道,而后无愧于天地,无忝于父母。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非止在春秋之人,亦在今世之人。非止在今世之人,亦在后世之人。"一人生来有一身,一身皆有一真人。真人灵妙通天地,真人清净无埃尘。真人自古不增减,真人从来莫死生。但能养得真人就,胜如贫子获万金。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者,成圣成贤;去之者,为禽为兽。是去之时,即变为禽兽,不待死后与来生也。今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不止,谓之行。一时稍止,不可谓之行矣。今夫人有五常,仁、义、理、智、信,是也。不变,谓之常。一念稍变,不可谓之常矣。是五行也,是五常也,具于人身之中,则为五脏,心、肝、脾、肺、肾是也。五脏也者,生人之大本也,伤此大本,则不能以有生。是故明医治之,必先调和五脏。发于日用之际,则为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也。五伦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废此达道,则不可以为人。是故先王教人,先明五伦之理。而今世人,有堕肢体,去人伦,以求道者,彼固不知其非也,世人惊以为贵而尊奉之,此亦不知其非也。
白鬓老人曰:"气禀之清浊从天,人品之邪正由己。"此固说得好。 "一时稍止,不可谓之行;一念稍变,不可谓之常。"说得尤好。




      人皆曰:"人上六十,一年老了一年;人上七十,一月老了一月;人上八十,一日老了一日。"予今八十有余,将如之何?自今以后,多活一日,是天假道之一日也,敢虚度乎?今纵得道,已是迟了,岂容再迟?
     昔有三个老者,言及无常。有一老者曰:"今年酒席筵前会,不知来年又少谁?"又一老者曰:"你说底远了,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天明穿不穿。"又一老者曰: "你说底还远了,这口气既然出去,不知进来不进来。"智者不失时,勇者不再计。今日知道,今日就该下手;此时得知,此时就是下手之时。若曰:"今且不暇,姑待异日。"只恐你要做时,却又做不得了。人有三宝,曰"精"曰"气"曰"神"。老来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老来之气惟恐泄,气泄则死;老来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精何以不竭?必也远色乎;气何以不泄?必也寡言乎;神何以不离?必也无欲乎。神不可以强留,心息相依则神自留矣;气不可以轻泄,忘言守中则气不泄矣;精不可以漏失,还精补脑则精不漏矣。
     或问:"人老血气既衰,如何可补?"曰:"慎言语可以补肺,节饮食可以补脾,绝思虑可以补心,去嗔怒可补肝,断淫欲可以补肾。"请益曰:"不患不补,惟恐补而又损。"我故尝曰:"百日补之不见其有余,一旦损之遂觉其不足。"视彼草木,其叶蓁蓁,秋后落叶,生理归根,归根不死,来春复生。由是观之,生生不已,天之道也。各归其根,物之理也。知其理不悖其道者,其惟真人乎?故真人之息以踵,踵犹根也。三冬归根之时,宜静养之。
白鬓老人曰:"心息相依,忘言守中,还精补脑,则三宝固矣。"慎言语,节饮食,绝思虑,去嗔怒,断淫欲,则五脏足矣。三宝既固,五脏又足,有不延年益寿乎之理?




      病何由而生也?皆因妄想而生烦恼,烦恼既生,则内伤其心,心伤则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肺气必亏,故至发咳,咳作则水气竭绝,故木气不充,发焦筋痿,五脏传遍而死矣。人当妄想萌动之时,即疾病发生之时也。今人不察,必待疼痛着身,才为有病,而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人之一身,外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也。内有七情,喜、怒、哀、乐、忧、恐、惊是也。因七情而病者,为内伤而成不足之症。因六淫而病者,为外感而成有余之病。不足宜补,有余宜泻。后天有形之血气受伤而病者,药石针灸可以治之。先天无形之精神内伤而病者,非反观静养不能愈也。十大名医,治人身病;三教圣人,治人心病。亲朋有病皆知去看,自己有病却不知看。若知自看,内看无心,外看无身,心身既无,受病者是谁?不病者是谁?见得分明,自然无事。常想病时,则尘情渐减;常防死日,则道心自生。昔子元有心病,遇一高僧,谓之曰:"贵恙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夫妄想有三,或追忆数十年荣枯恩冤,即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强生意见,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也。或期日后富贵如愿,或望子孙及时登荣与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也。三者妄想,忽生忽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是妄,遂即消灭,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恐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又曰:"贵恙亦是水火不交,凡溺爱佳冶而作色荒,此是外感之欲。或夜思佳冶而成梦遗,此是内生之欲。二者染着,耗散元精,若能断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于思索文字,忘其寝食,谓之理障。经营职业,不惮劬劳,谓之事障。二者虽非人欲,亦损性灵。若能缓之,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以下交于肾。故尘不相缘,根无所偶,反流归一,六用不行。"子元如其言,独处一室,扫空万缘,坐至月余,心疾如失。自家有病自家知,即知须要早时医,倘若忌医终讳病,无常临到悔追迟。
白鬓老人曰:"谚云「心病难医」。非难医也,不得其法,不行其法耳。三教圣人,善治心病,一语可为患心病者指南,谁其信之?谁其行之?昔余为抱关吏时,患脾虚下泄之症五年,奄奄一息,百药不效,万无生理。因谢绝人事,反观静坐,闲校心经一卷。百日后,经完病愈。此余即验之奇方。故敢告之有痼疾者。




      人当血气强壮之时,驰志六欲,无所不为。及血气受伤,百病生焉,死期将至,纵有满堂儿女,也替不得,无数金银,也买不得。至死方悔,迟了!谁不怕死?当怕之于未死之先,若待将死之时而怕死,则死难免矣。谁不怕病?当怕之于未病之先,若到有病之时而怕病,则病难治矣。试观天下之物,有重于性命者乎?试思天下之事,有大于生死者乎?人莫不好生也,但不好长生之道;人莫不恶死也,但不恶取死之事。人在世上,事事相续,必死而后己。直等到临死,有什方法可以躲得?不如急早回心,将种种尘缘一齐放下,做个长生出世之人,不亦善乎?
     或问:"尘缘缠绕,日久年深,一旦就要放下,不亦难乎?"曰:"只是你不肯放下,是以说难。设若你死,还有不放下底么?今虽未死,权当已死,一齐放下,有何不妙?"又问:"放下个什么。"曰:"放下四大五蕴、情识种子。真修行人,恰似大死一番,却活才好。大死人也,无世界缠绕,也无妙道理,如此大休歇,方为了当。""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吾夫子教人急切之语,盖谓: "上士闻道,了生死于片晌之间也。"
白鬓老人曰:"昔人云「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若有人能向死前休者,不但其死必迟,而且可以了生死。




      人只为一个爱字,不能除却。爱名利,遂为名利所缚;爱酒色,遂为酒色所缚;爱身家,遂为身家所缚;爱子孙,遂为子孙所缚。将此真性缚得七颠八倒,往来人间,受无限之苦。受父精母血,始结成胎,衣胞犹如囹圄拘束其身,母吃热底,如滚汤浇身;母吃冷底,如寒水逼体。及至气满胎全,急要撞出,必将衣胞先挝抉数日,衣胞才破。人只知为母底腹痛之苦,不知为子底更受无数底苦楚。至于分娩,"呱"底一声,受苦于胎中才尽,又有一身之苦随至,内患饥渴,外畏寒热,变蒸痘疹相继而作,此童蒙之苦也。及至成人,事业临身,为君王者忧社稷,为士庶者忧身家。昼夜焦劳,坐卧不安,五火俱动,焚其天和,随身疾病不禁。夫人也始成病苦,终至死苦,后有报苦,历劫轮转,无有休息。释氏曰:"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今人苦恼都是自作自受。有不知是苦,而误入其中者;有明知是苦,而脱离不得者。语曰:"莫言婚配早,婚配后事难了;莫言中会高,中会后业大了;莫言耕种饱,耕种后苦多了;莫言僧道好,僧道后心难了。"
     或问:"世人之苦多在身,学人之苦独在心,无绳而自缚,无事而自忙,要收收不来,要放放不下,如之何则可?"曰:"学人未得真传,其苦有如斯也。苟得真传,收放由我,何苦之有?况学道是个安乐法门,凡说下苦,便是个外道。"
      白鬓老人曰:"世人常谈谓人生下时,必"呱"的一声,可见从此皆是苦境。余谓不然,皆因迷了真性,纵欲不遂,是以百苦丛集。若肯回心向道,万物皆备于我,乐莫大焉,何苦之有?"

性命


      学道入门,先须理会性命二字。性有性源,心地是也;命有命蒂,真息是也。命蒂要固,性源要清。
     或问:"性源如何清?"曰:"内外两忘则清矣。""命蒂如何固?"曰:"神气相守则固矣。"性即神也,命即精与气也。 《太极图》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而人始生焉。"所谓性,即无极之真也;所谓命,即二五之精也。无易子曰:"性具于心,心空一分则性见一分,心空十分则性见十分,性见则性尽矣。是止念即所以尽性也。性尽一分则神气凝一分,性尽十分则神气凝十分。为学别无工夫,不过从容至之而已。"大抵工夫全在止念,心息相依,此法最为直捷。何也?气乃神之母,神乃气之子,心息相依,如子母相见,神气融浑,打成一片,紧紧密密,久久而成大定。此之谓归根复命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也。邱祖师曰:"息有一毫之未定,命非己有。"我则曰:"心有一丝之未忘,息不能定。"夫人有天地之性,有气质之性。天地之性,太极之全体也,才到阴阳五行处,便是气质之性,即此太极之体,堕在气质之中,非别有一性也。张子曰:"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或问:"善反有道乎?"曰:"有"。 "愿闻焉"。曰:"儒曰洗心退藏于密;佛曰观自在;老曰复归于朴,是善反之始也。儒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曰照见五蕴皆空;老曰复归于婴儿,是善反之中也。儒曰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佛曰无眼、耳、鼻、舌、身、意;老曰复归于无极,是善反之至也。人性本善,有不善者,气质之性也。知是气质而不为其所使,便是变化气质之方。八十五岁大老汉,每日静坐无事干。道义明了没底说,经书见了懒待看。识得一性是主宰,照破万缘皆空幻。散淡逍遥自在活,再不与人闲扯淡。"
     白鬓老人曰:"无极之真,理也,性也;二五之精,气也,命也。从古多少大儒,发明一理二气之奥。可见天下无无理之气,亦无无气之理。其在人也,无无命之性,亦无无性之命。奈释道二教弟子各执一端,纷纷聚讼。究之总因太极之理并未深明,是以性命之源裂成两片,遂至释门崇性学,道家重命功,分门别户,如道冠僧帽之不同,殊令大彻大悟者喷饭。吁!胡不取此篇而玩索之?




      人只一个心,向外是情,向内是性,顺去是识,逆来是智。今要将顺去向外者转而逆来向内,必也反观乎?盖反有能回能复之义,而观有能照能了之功。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机在目,故目用在内而心亦随之在内。不但在也,而且定矣。此心一定,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饵甘津,足蹑火鼎,其妙有不可尽言者。
     人只一个真心,因何而妄?迷则似有,觉则还无。我故曰:知妄无妄,要放即放。诚,是去个伪;敬,是去个慢。当妄想纷起之时,不用止绝,直反看其心,看他想底是什么,但回光一照,当处即寂。学道无别法,时常返照便是学,无了妄想便是道。朱子曰:有一分心向里,得一分力;有两分心向里,得两分力。若紧紧收拾,不要逐物去了,安有不得其正者?虽半月间可验也。又曰:求放心者,非是别求一个心来存着,只才觉放心,便想此心是我底心,须要由我使,不得信从他往外去了。虽锢蔽之久,猛可醒来,大喝一声,百邪皆退。继之以观心,心无;继之以依息,息住,而神随之俱住焉。此之谓真人之息以踵。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惟此心耳。佛言作恶之人,来生变为禽兽;予谓丧心之人,当时变为禽兽。何也?形虽是人,心已不是人了。见境心不动,则名不生,不生即不灭,则此心不为尘缘所缚,无缚即解脱矣。
      白鬓老人曰:《大学•正心章》前言四样"有所",是有心之病,则心不得其正;后言"心不在焉"四句,是无心之病,心亦不得其正;究竟并未指出正心功夫,教学者无从下手。此篇既指出正心之功,又指出心正之效,条分缕析,字字金针。吾人诚能遵而行之,不但可以希圣希贤,并可以成佛作祖。有志斯道者,胡不勉旃!




      七情已见前篇,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哀则气消,乐则气散,忧则气结,愁则气下,惊则气乱。乖戾失常,变生诸病,为心腹膨痞,为腹胁刺痛,为咽喉窒塞,为上气喘急,为五积六聚,夹血而为症,夹水而为癖,痰涎或因之以凝结,如絮如膜,不可胜纪。故善养者,摄情归性,乃却病之良方也。情者,性之向外而动也。圣人养之于未动之先,故能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过而不有,涉而不流,譬如明镜照物。美者,物之美也,不因之而生爱念;恶者,物之恶也,不因之而生憎心。故曰: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大公云者,纯是天理,无一毫人欲之私也;顺应云者,有物必有则,行其所无事也。
     定性书曰: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又曰: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朱子曰:"忘怒则公,观理则顺。"二者所以为自反而去蔽之方也。得道之人,内外空寂,静中反观,了无一物,则身寄寰中,而心超物外矣。
      白鬓老人曰:古人云:"太上忘情",非忘情也,摄情归性也。人能摄情归性,在儒谓之收放心,在道谓之炼还丹,日久功深,自能似佛之如如不动矣。




     人心要死,其机贵活。死,谓死其欲念;活,谓活其理趣。夫思者,心之活机,无邪其纲也,九思其目的也。思道为正,思物为邪。道,我固有之也。思,我固有之道,思即是道。思到妙处,洒然会心,优游悦怡,始可谓之自得。若思索虽深,心气耗竭,纵有所见,非自得也。不思而得者,圣人也;思则得之,贤人也;不思不勉之谓诚,即赤子不学不虑之良知是也。择善者,择此不思不勉而已矣。
     人心有七孔,多为血丝所锢,如要开通,非学思不能。思有钻研之义,学有印证之功。思学兼用,何道不得?理有未通者,如面墙而立,思如墙上钻穴,钻得一穴,透得了一穴之明,先小后大,久则并其墙而去之,则豁然大通,无复障碍矣。 《礼》云:"俨若思。"俨则不苟,若则不苦,不苟不苦,可谓善思也矣。 "君子思不出其位",谓之思;但出其位,则谓之念。思是入道之门,念是障道之根。
      白鬓老人曰:儒曰思,释曰参,道曰悟,皆用心求道之名也。少年要用心,中年要养心,老年要息心,则功夫得其当矣。儒曰化,释曰了,道曰得,则功夫无可用矣。




      只因不觉,忽然念起,是谓无明。无明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观心空此,其念自止。止念不难,能反诸一念未起以前,则念自不续矣。未起以前,浑然无极,而今要会一念不起,便是当察念之所由生也。因现在生过去,因过去生未来,现在若无心,过去自然了。人我之见固是念,法爱之见亦是念,必尽除之而后可。用心止妄念,妄念反觉多。试看他念甚,其念自消没。修真要止念,止念要观心。观心心不有,心无境自空。心境既然无,止观亦何存?
     圭峰曰:"密密觉察,勤勤观照。习气若起,当处即休,切莫随之,免落凡夫,纵情亦莫减之,免堕二乘。"夫圆宗顿教,毕竟如斯,但与本性相应,觉知自然无间。 《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即心得无心者,不灭心相而分别也;既念而无念者,以念无自性,缘起即空也。
      白鬓老人曰:用心止念,未必能止。即使止住,念去止存,此止独非念乎?犹逐张三而留李四也。初学之人每受此病,然则如何而可?必也坐忘乎?忘则无我,我尚然无,谁来起念?




      人心各有所好。好者,心之所独注,有不期然而然者,竟不知其所以然者也。夫以一念而分人品之高下,一时而定终身之成败,不可不慎也。使其所好者,仁义也,礼乐也,诗书也,不问而知其为贤也;使其所好者,佚游也,博弈也,酒色也,不问而知其为废人也;使其所好者,苑囿也,渔樵也,不问而知其为细民也;使其所好者,斗讼也,骄傲也,兵刃也,不问而知其为凶人也。凡好玩乐戏耍者,其失有五焉:一曰亵体,二曰劳神,三曰伤财,四曰失时,五曰误事。纵情精巧,不能致远,是以君子不为也。
     白鬓老人曰:大凡人之偏好,皆从无始劫带来种子。非彻悟以后,要改甚难。




     人之一身,前有三宫,曰泥丸宫、绛宫、黄庭宫,为神气栖泊之所;后有三关,曰尾闾关,曰夹脊关,曰玉枕关,为神气通畅之路。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又曰:"汤武身之也",只是反求诸己而已矣。汤武能反求,汤武身中有个尧舜;吾人能反求,吾人身中都有尧舜。反观其身,气在其中矣;反观其气,神在其中矣。君子以身任道,故身修而道立,小人以身循欲,故欲滋而身亡。 《楞严经》曰:"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知六根,一时清静"。
     人之不能得道者,皆为形所累也。欲除此累,须知此身是不牢之物,最苦之躯,无主之形,脓血尿屎之袋,浑身内外,无一点好处。为什么你要吃好的,穿好的。每到人前夸伶俐,卖俊俏,指使底人意乱心迷。把世上人都被弄坏了。死了生,生了死,从无量劫来受过无数苦恼,终无出期。我今立志学道,把你始未缘由都看透了,再不受你迷惑,再不受你指使,渐作入空慧,顿用舍身法,坠肢体,黜聪明,抱而弗离道,可几乎?仙家修身,必返其体,神即炁凝,炁即神注,性命双修,道器相乘,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白鬓老人曰:老子云:"外其身而身存",长春真人云:"百计以养身,即百计以昧心",再兼看皮囊歌,自能全身放下。




      人身之脉,正经一十有二,奇经有八。惟任督二脉系人之生死。凡夫任脉之在腹者从下而上行,督脉之在背者从上而下行,前后间隔,化机无本,遂以禀气之浅深为寿命之修短。仙家识得任总诸阴之会,督统众阳之纲,二脉若通,百脉皆通,故退阴符,进阳火,而行河车运转之法。其法凝神入气穴,是谓归根,神气相守,抱一勿离,迨夫静极而动,是神复乘气根而上升于泥丸,于是河车之路始通。要知河车之路即吾身之任督二脉也。气之始生也,郁蒸于两肾之间,泛溢于五腧之上,乃经水乱行,不由沟洫也。吾急以神斡归尾闾,而上至于夹脊,夹脊难过,舌柱上腭,使之上风府而直至泥丸,神与气交会于此,其疏畅融液可知。少焉变为甘露,急将舌放自鹊桥而下,通开会咽,过重楼,游绛宫,复归于所藏之处而休焉。如此循环灌注,久之纯熟,气满三田,上下交泰,所谓"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白鬓老人曰:其法以下数句,万卷丹经不能出此,出此便是旁门,老子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正谓此也。宝之秘之,尤愿与上等根器者笃行之。

尘世


      摇动之谓尘,变迁之谓世。世有治乱,治世贵才而见,乱世贵德而隐;人有老少,少年贵学而勤,老年贵养而静。唐虞之世有许由,孰忧孰乐?叔季之世无严光,孰清孰浊?吾人涉世如渡河,凡有陷溺处,要知避之。良骥至捷,常受风尘之苦;玄龟虽灵,难逃刳肠之祸。相彼飞鸟,乘风而起,择木而栖,何其适也。只因贪食,误入于笼,求脱不得。今夫爵禄,亦人之樊笼也欤!春秋不用孔子,春秋之不幸,后世之大幸也;玄德能用孔明,玄德之大幸也,孔明之不幸也。古人所行之淑匿,与今人所行之是非,并自己所行之得失,事属已往,俱是尘世中之精扯淡,说着何为?念着何益?不说不念,则心静矣。心静便是道,今日之洒脱处,皆从先年之不如意得来;今日之不如意处,安知非异日之洒脱乎?
     白鬓老人曰:心静便是道,可见道不远人;世人之不得意处,正高人之得意洒脱时也。参!参!

名利


      学道之未得者,皆妄念之不绝,有以障之也;妄念之不绝者,皆名利之难忘,有以牵之也。苟欲绝妄念,必先把名利照破而后可,名为造物之所深忌,利是人情之所必争。故名利杀人甚于戈矛,何也?戈矛杀人,人知避之,名利杀人,死而不悔。
     古之有道者,多为佯狂,盖不欲人知也。今之人,但有寸长,而欲表暴于世者,陋矣!君子学道,将一切好胜逞能之心,俱都忘尽,暗暗潜修,道明德立,犹未能焉。故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利之为物也,无德而使人亲,无火而使人热,无权而使人不惮其劳,无情而使人一刻不忘。使学道者见之而败德,使治世者见之而枉法。自古人心国法,多为利所害。天下有大害,藏于大利之中,而人不知,非不知也,为利所昏也。犯法之赃,犹犯病之食也。窃取时惟恐其不多,败露时惟恐其不少。一物也,何前后之异若斯也?利与害相随故也。设若见利时即思有害,而苟且之念必念可息矣。君子积德,德能润身,亦能荣身。故大德者,位禄名寿,不求而自至;小人积财,财能养身。亦能害身。故财多者,忧患恐惧,欲去而不能。
白鬓老人曰:"名为造物之所深忌。"固说得好。 "利之为物"以下数句,尤说得透骨透髓。商贾闻之,亦当点头,况士大夫与学道之人乎?




     今夫天地,一大夫妇也,能生万物。夫妇,一小天地也,能生男生女。大抵人道通乎天道,顺施之可以生子,逆取之可以成仙。古仙有曰:"子要不老,还精补脑。"脑也者,诸髓之海也。淫佚之精,是诸髓之所化而出也。好色之人多患头痛,脑空是也。噫!油尽灯灭,髓竭人亡。楚馆秦楼,非乐地也,陷人之罟获也;歌妓舞女,非乐人也,破家之鬼魅也。人都怕鬼,独不怕家中有妆扮之鬼,钩人神魂;人都怕虎,独不怕床上有同眠之虎,吃人骨髓;人都怕蛇,独不怕衾中有缠人之蛇,吸人血气;人都怕贼,独不怕夜间有盗阳之贼,害人性命。色之害人也,大矣哉!非不知戒也,戒而又犯,将以为美乎!殊不思耳中有垢,目中有眵,鼻中有涕,口中有涎,腹中有尿屎,阴中有浓血,腥臊臭秽,处处不洁焉。娇娆巧媚,诈为亲爱,其实狠毒。无知愚人,为之心醉,图取片时之欢,不顾百骸之枯,败德损身,为害最大,应当远离,如避盗贼。贼劫人财尽者穷。色盗人精竭者死。
白鬓老人曰:"洞宾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悬利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人骨髓枯。 ”中年以后之人,尚不能深信此言,而况少年乎?而况无知之少年乎?




      事有不可以行诸身者,即不可以萌诸心;有不可以对人言者,即不可以告天知。就此四可不,时时检点,则近道矣。天下事机会难逢,可为者不可自诿,自诿者无功。不可为者不可强为,强为者取败。事之来也,莫不有理。君子论是否,小人论利害。人当无事时,心要常存腔子里,不可暗中妄想;有事时,心要专在理上,不可强从己见。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天下至难为者,其事有二,莫如过海、与上阵。人犹不畏其难,而有为之者。至于学道有反求即得之易,不似过海之险也;有天理自然之安,不似上阵之危也。既易且安,而人鲜有为之者,何哉?
白鬓老人曰:"高明人之事多从外来,且能就事了事;痴愚人之事多由内生,偏会就事多事。"高明人事来应之以理,自然如庖丁之解牛官止神行;痴愚人事来,应之以私,自然如鹬蚌相持,渔人享利。




     万物之有生于无,凡人之情着于有。能究常无固难,常无其有更难。人要欲立常无之地,必主以性。主以性则未始有物,己忘而物自化,物虽满前常归于无矣。庞居士曰:"但自无心于万物,那怕万物常围绕。"人有妖人,物有妖物,皆能迷人。彼岂能迷人哉?还是人自迷之也。百字碑曰:"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见物之美者,而生一爱念,此心便为他引去,即是迷了。看透一物,不受一物之迷;看透万物,不受万物之迷。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天下事事物物,自有个停停当当底道理,一毫私意用不得。故曰:"天下何虑?"君子就事了事而不生事,因物付物而不着物。程伊川曰:"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己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时,而不知自己身与心,已先不好了也。"今夫人房舍、衣服、饮食、器皿,多耻不如人。至于学问不如人,良心不如人,却不知耻,抑独何哉?弗思什也。
白鬓老人曰:"己忘而物自化。"可见内因有己,外才有物。内己若忘,外物自化。世人弃真觅假,尚曰:"予智!"





      《论语》记孔子绝四而以无我终之,盖谓意必固皆因有我而言也,惟我无则意必固与之俱无矣。 '我'是众私之根也,无我则根断而众私不生矣。
     今人有心制行,有一不为我者乎?不利于我,即功略盖世,见以为分外也,而弃之矣。有利于我,即升斗锱铢,裂形陨身而亦趋之矣! ‘我’之为害何大也!惟无我则私化行端且忘形骸矣!有何物之累哉?遍索诸形之内,何者是‘我’? ‘我’见既无,得大解脱。
      《永嘉集》曰:"无明不了,妄执为我,我见坚固,贪瞋邪见,横计所有,生诸染着,知身是幻,了无自性。"
     色即是空,谁是我者?一切诸法但有假名,无一真实,四大五蕴一一非我,和合亦无,内外推求毕竟无我,详看'我'字,从二戈而成,一正戈一反戈,狠浊杀生之祸皆因有'我'而起也,故心于道者先要无我。
     白鬓老人曰:"世人所谓我,非真我也,识神之作崇耳。"昔人云:"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又云:"去后来先作主人。"若不将金钵覆住,金箍棒打死,则取经降魔,皆六耳猕猴之事未假。




     学道之士先要认得真假,而后可以入道矣。尝观作戏者穷通得丧、离合悲欢,外像宛然,心内坦然。彼何所得?能不动心若斯也。彼明知形象假妆,情境假作,互换互移而无损益于己也,学者观之可以悟道焉。又见提偶者手舞足蹈,恍若人形,不知者观偶观线,却不思线上有人,提而后能动,倏尔人去,偶线俱在而不能动。今夫人之形骸其偶乎?气血其线乎?真性其人乎?又见耍戏法者,变名易质以炫观者,庸愚见之目眩心惑,称为奇妙。世间一切有为法,你来哄我我来哄你,颠倒倒颠,与耍戏法何异?见之而目不炫、心不惑,则近道矣。又见挑灯击鼓,燃灯击鼓,令人齐来看影,其心与目俱随影转,丢下自己一个皮壳却不知看,及至油尽灯灭,种种幻态皆归于无,智者观之可以悟道。
     当其无而生有也,有亦非有;及其有而归无也,无亦非无。夫何以故?缘会之“有”,“有”无自性,故言“非有”以破常见,性空自无,无显真体,故言“非无”以破断见。小而昼夜生死,大而元会运世,皆可触类而旁通矣。学道者须知一性是真,万缘皆假,一切日用养生之物皆假中之尘垢也,胡为乎与凡庸之辈争多寡,较美恶于尘垢之间哉。
     白鬓老人曰:"忧人知戏是假,学人认世为真,岂学人反劣忧人乎?"欠悟耳!言“非有”以破常见,言“非无”以破断见,二语尤精。人能参透,自然不着有无。




     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动念而生一切境也。念若不生,境自无了,及穷动念,念亦空寂。既知迷时无失,悟亦无得,以无住真心不增减,故心因境起,借心观境,见物生心,虽居山林海岛都是尘劳。人恋境,境弄人,人失其正而发狂;情逐物,物引情,神离乎舍而成痴。好境歹境总是境,境虽杳来而非有;邪念正念皆属妄,念纵纷起而亦无。勿谓五欲为乐,迷而忘返,必至伤身而伤命。
     当知一性是真,抱之弗离,却能消魔,破五浊世变作净土,归根复命,凡身结成圣胎。三界唯心所作,何不将心先了;六尘借识而入,直要把识顿绝。赤子浑然无识,尘缘滚滚永无可人之窦;真人纯然是智,法界朗朗尽是了妙之乡。
     白鬓老人曰:"境无苦乐,从心所起。同一岳阳楼,有心旷神怡之人,即有感极而悲之客。"昔人云:"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非道德深厚者,难以语此。




     本来之性,真净明妙,虚彻灵通。迥出思议之表,无异同,无分别,悟之则菩提岸,迷之则生死海。小儿未识父母谓之"朴",能识父母谓之"痴"。痴者,心病也。见识一长发热是心病,而身随病也。由是而生分别是'识',领纳在心是'受',思念是'想',贪着是'行',汗秽是'色'。如若降伏识神,莫如变识为智,何哉?识尝逐境而忘返,智能了境而不着。逐境不了,何智非识?了境不着,何识非智?切要而言,止此一心,放去是识,收来是智,但有分别,即堕情识,稍有攀缘,即是妄想。不知直下尽了,才得清净。
     白鬓老人曰:"小儿才识父母,已露识神伎俩。"见识一长是心病,知此病者,几人?逐境是识,了境是智,放去是识,收来是智,字字指得分明。的确可称黄帝看症,歧伯立方,其如众生之不信何。




     有心失理之谓恶,无心失理之谓过。语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言可以恕人,不可以恕己。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予今行年八十有五,八十四年之非能尽知乎?已往之非犹且不知,近日之非未易知也,何哉?迷则执非为是,悟者见是犹非,省不止三,悟岂容再。朱子曰:"日用之间知此为非即不如此,便是去病之方。若问何由能不如此?便是骑驴觅驴。"
     学者在净修口业、身业、意业,三者而已。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意过难。有志者必就难处用力速改,而后可以入道也已。
     或问:"人有罪,可忏乎?"曰:"昔者所作,无大无小,内外求之,了不可得,名「真忏悔」。 "又问:"人有誓愿,怕犯何如? "曰:"迷则说誓,悟则全无。 "今试求之,誓愿安在?得大解脱。
     白鬓老人曰:"儒理去非存是,禅理是非不着。因不着,方能解脱。"




     善也者,太极一动所生之阳也,人得之以为性,故人性皆善。修养之家要养得阳在,天之阳生于十月纯坤之后,规中真息是也。释氏为示劝惩,说天堂地狱,善恶因报分毫不爽,必待异日与来世也。吾夫子只曰:上达下达,坦荡荡、长戚戚。
     夫上达者日进于高明,非天堂如何?下达者沉溺于卑污,非地狱而何?坦荡荡者随在无非乐地,福谁如之?长戚戚者到处俱是陷阱,业莫大焉。盖作善作恶之时,即受福受业之时,捷如影响,不待异日与来生也。
     或问禅者曰:天堂地狱是有是无?曰:"欣怖在心,善恶成境,但了一心自然无。"或问:"心如何了?"曰:"善恶都莫思量。"或问:"为善与学好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问:"其目何如?"曰:"耳不听淫声是好耳;目不视邪色是好目;口不出非言是好口;心不起妄念是好心;手不取非礼之物是好手;足不踏非礼之地是好足;本尧舜之道以治其民者是好君;学伊吕之道以事其君者是好臣;学孟母择邻以教子者是好母;学曾参养志以奉其亲者是好子。"
     又问:"今之所谓修路、修庙、修来生者,果有好处乎?"曰:"吾闻圣人有言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凡舍身而曰有修者是之谓不知本。
     白鬓老人曰:太极一动,所生之阳为性,可谓天命之谓性第一注脚。欲养此阳,又指出规中真息是也。可谓合盘托出鲜能知味,能修身内者几人,身外之修,宜乎众矣。




     梦何为而作也?总是沉迷不醒,一个识神变作种种幻境。三界四相唯一梦心,梦中变异,无中生有。正作梦时苦乐身受,忽然觉来一切顿无,非觉始无,本来无故。证道歌曰:"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山河大地皆梦中境也;王侯将相皆梦中人也;三教圣人皆先觉人也;三教经典皆解梦书也。
     苟知世事皆空,生死一梦,无罣无碍,名为“觉了”。昔者白云先生睡醒,金励问以世事。先生曰:"两仪之下孰尔孰我?千载之中,谁兴谁亡?说者非项羽是刘邦,记者非灵君是元亮,谈者太丘悲范滂,看来都是尘土中泥涂,总不如一杯浊酒,一局残棋,一枕鼾睡,身内乾坤随我收放。"
     励曰:"先生以一睡收天地之浑沌,以'觉'来破古今之往来,妙哉睡也!亦有道乎?"曰:"有道!凡人之睡也,先睡目后睡心;吾之睡也,先睡心后睡目;吾之醒也,先醒目后醒心。目醒因见心,心醒不见世,不见世并不见心。宇宙以来治世者以玄圭封,以白胜出。出世者以黄鹤去,以青牛渡。训世者以赤子推,以录图画。吾尽付之无心也,睡无心、醒亦无心。"
     励曰:"吾欲学无心,如何则可?"曰:"对境莫认心,对心莫认境,如是而已矣!焉知其它,觉来无所知,知来心愈困,堪笑尘世中,不知梦是梦。"
白鬓老人曰:"心醒不见世,可见着境者皆在梦中。"




     人之真性,即人之元神也。以其灵明而莫测,妙应而无方,故名之曰'神'、谓之'元'者,所以别于后天思虑之神也。神来人身者生,神去离身者死。何以知‘神’来?念止神即来。何以知‘神’去?念动神即去。形者,气之宅也,气在则形不衰;气者,神之母也,气在则神不散。人为善则神聚而灵,人为恶则神散而昏,人有病则神离形而不受其苦,人有难则神先去而不当其殃。人一息不得神,则一息不至。人有三谷,其虚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上曰"天谷",泥丸是也。为天根,神之本宫,故神居天谷,则精化炁,炁上升,九年天宫满,而天门为之开通矣。中曰"应谷",绛宫是也。为布政之明堂,故神居应谷则耳有闻、目有见,五官效职,而百骸为之从令矣。下曰"灵谷",丹田是也。为藏修之密室,故神居灵谷则视者返、听者收,神气相守,而营魄为之抱一矣。
     白鬓老人曰:“元神”二字,说得极明白,不然必认后天思虑之神为神矣。念止神即来,念动神即去,尤为下手口诀。有病则神离形而不受其苦,有难则神先去而不当其殃。非神化之人,断不能道神化之妙,世之津津论神者,何尝梦见。

养真集上卷终
 
 
养真集下卷




    凡人之气前升后降,真人之气后生前降。气之有出有入谓之凡息,不出不入谓之真息。盖凡息既停而真息自动,息之所以停者,非强闭之不出也,乃虚极静笃,心愈定而气愈微耳。其法:行住坐卧摄心归静,未来不想,既往不思,久之神与气会,情与境忘,神凝气结,只有一息腹中旋转,不出不入,名曰“胎息”。
    此息既生,牢守虚静,练精化气,通透三关,灌注三宫,是谓“真橐龠、真鼎炉、真火候”也。 《翠虚篇》云:"昔遇真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气之初,所禀父母精气而成者,乃吾人各具之太极也。真人神依于息,深入于本穴之中,绵绵若存,无少间断,故得“专气致柔”之妙,而能观其复也。
    太上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人得天地之气以生,呼吸者,橐钥之机。真息者,呼吸之气也。然此真息为受气之蒂,生气之原。呼吸升降,互相迭推,与阴阳相应,刻漏相准,故曰:"周天息数微微数,玉漏寒声滴滴符。"
   或问:"以真息为火,亦有说乎?"曰:"非以真息为火也。火,人神也,息,乃火之橐钥也。盖橐钥绵绵不绝,即真人之息以踵也。"故曰:"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住天然。"
   夫人之一身总是一气之周流,气通则快,气塞则病,故手舞足蹈以养其气血。此法不拘时候,得便就行,必要专心闭息,则神气充满而气易流通。仍要怒目切齿,则严密武毅而邪念自无。行此数次,而后静坐,最能除妄消病。此一段功夫大有益处,不可忽诸。
白鬓老人曰:仙家秘而不传者只一命功。所谓命者何?气是也。此篇既指出"不出不入谓之真息,"又说出"凡息既停,而真息自动。"盖凡息者,人生的一声,口鼻通气。所谓后天之气也。后天之气既通,必得乳食之养,少加蒙盖则死矣。先天之炁则不然,一任母腹之十月,胞衣之包裹,终不能死,其何故也?既此篇所谓腹中旋转不出不入是也。修炼之人,摄情归性,日久功深,返本还元如婴儿在母腹中一般。世之所死者,不过口鼻无气耳。今活时,口鼻已经无气,又死个什么?世之不信仙道者,皆因未明其理,未见其人耳。




   真人练精化气,凡人气化为精。古人比之为'汞',谓其最易走失也,喻之以'龙'谓其最难降服也。学道者固守而不失焉,名曰:“筑基”。神与炁精常欲去,人但留得住,使之不去,可以长生。魏伯阳曰:"凡说抽铅填汞,实是还精补脑。"
   或问:"学道之人多患梦遗,练睡固难,服药不效,如之何则可?"曰:"转牵白牛,则不走矣!"
    又问:"人言玄牝立则真精固,玄牝如何立?"曰:"谷神不死则立矣!"问:"谷神如何不死?"曰:"无欲静极,则不死矣。"
   尝入元帝庙,见龟蛇盘纠。夫玄帝,天神也,而居北辰,人神独无所居乎?维天之所在,紫微居其所而不动,天之极立焉,造化所由生也;维人之所在,黄庭立其所而不迁,人之极立焉,性命之所由固也。故善养者将神火精水凝在一处,犹如龟蛇盘绕混成一块,再不间离,久之静极生动,真火薰蒸,金精吐艳,冲关透顶,灌注上下,此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
  白鬓老人曰:无欲静极则谷神不死,谷神不死则玄牝立矣。玄牝立则真精固,真精固则永无走失之患。可见梦遗之病,皆从色心未退而起。人真能堪破色魔,一心清净,则龙不难降,汞不妄走矣。若功夫未到之人,偶有遗失之病,须用牵转白牛之法,其法不拘布帛,做一小兜,将外肾兜起,栓在腰后裤带之上,此病自免无须服药也。




   道是个无言底圣人;圣人是个有言底道。虽曰有言,不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非强其所难知难能也。古之教人者,便是教以圣人之道。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是训蒙时即以学圣望之,而学者可不以学圣自勉乎?
    慨自孔子之道不着,而佛老之教兴,自佛老之教乱传,而邪说之风起。老子曰:"修己之身,其德乃真。"舍身而言修者,假也!今之求仙佛者,往往绝人逃世以求之,彼以为有身家、有妻子、有人事皆能累人,故不能成仙成佛也,必绝人逃世以为之。殊不知仙佛之道不离身心,果能正心修身,有身家可居,有妻子可乐,有人事可以磨练,故在家亦可以成圣成贤、成仙成佛,何必弃其所甚便者,而必为其所不便者乎?
    白鬓老人曰:说出家可以成仙成佛者,人或信之。说在家可以成仙成佛者,人不信。其何故也?皆因未真明其道,未真穷其理耳。独不思仙佛必得出家方成,难道圣人亦必得出家方成乎?何世人着相之什也!




   学也者,适道之路也。圣经贤传其路引乎?后是邪教大作,其言与行果合于圣经贤传乎?但有不合焉,即为魔说。学道者只要收得身心牢固,舍身心而别处用功,便非正道。学道不是说过便罢,亦不是知道便了,必要实实的向自己心中,将一切物欲打扫得干干净净,自然合道。
    学道之志,贫当益坚,老当益壮。或为客气所使,外物所夺,其咎不在气与物也,皆是志不立之病。只可责志,反复寻思,必见病痛处,决裂底断了,譬如抽骨换髓,涤肠洗胃,另换了一个人,破死底做上一番,何事不成?
    圣人之心与人同耳,何独常清常静耶?此无它,只是见得真、养得定。惟性见得真,一切幻境不能迷乱;养得定,一切好物不能摇夺耳闻目见。譬如饮食日日要用,日日又要化而去之,若化去不尽,停滞在腹中,久而成病。
   白鬓老人曰:世间学者如牛毛,大约非名即利,名利之外如此好学,如此用功者,几人?故吕祖云:"天涯间说人寻我,走遍天涯不见人。"诚哉是言也!




   学莫先于致知,致知在格物,必学了思,思了学,至于豁然贯通,则知至矣。知至则意诚心正,可次第而得知矣。学者识见有限,天下义理无穷,故有所知,必有所未知。及知其所未知,更有所未知,故诗人有如切如磋之喻。
    人非无知也,而真知为难,人之于珠玉也皆欲以手执之,以怀藏之。何哉?盖真知其为宝也,学道者如是真知,不患其不力矣。人之于砒刀也,皆不敢以舌尝之,以身当之。何哉?盖真知其能伤人也。去恶者如是真知,不患其不净矣。
    人心本明,只为物欲所蔽便昏了。若知是物欲所蔽,便是明处,紧紧着力主定,今日去些,明日去些,忽生忽灭,汝知之乎?知而能照则可不生不灭,至于不生不灭,则心定而性尽矣。汝今之一气,一出一入,汝知之乎?知而能依则可以不出不入,至于不出不入则气全而命立矣。
   白鬓老人曰:今日论知、行,多云知易而行难,殊不悟所知者皆圣贤之枝叶、皮肤耳!真精髓、真命脉,曷尝容易知哉!人若真知,必肯真行,其不肯真行者,仍是假知。




     知、行,原是合一之功。常常保得知在,便是能行,若一刻不行,便是一刻昏了。君子以身体道,凡身之所在即道之所在。是故行有行功,立有立功,坐有坐功,睡有睡功,随在无念,随在是功。凡有行不来底,只是知不真,知理果真,自然乐于循理,故曰:"学不厌者知也。"若见理未真而勉强果行者,意气能有几何?至于意尽气弛,自当行不去了。
    时当晚夕,此君子晏息之时也,随当收敛神室,抱一弗离,故无世情缠绕,亦无玄妙道理,乍同死人,始可谓大休歇。至于梦寝无颠倒,而后见主敬之功。迨至来朝,此君子日新之时,也随当蚤起,日求其所未至。有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志,积日成月,积月成岁,不论三年五载,而学不至于圣人者,未知有也。瞬存息养,功无间断于俄顷,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或问:"天理如何全?"曰:"必得时时存养。"又问:"人欲如何净?"曰:"只是日日消磨。"人皆有良知良能,然良知贵致,良能贵充,致而充之,在于勤学好问而已矣。
     吾人真性灵而最神,念动即飞,不见其形。若欲留之,须察其宗。机常在目,宅安于心,心常清静,神水归根,久生至宝,渐渐充盈,周流上下,遍体生春,练己纯熟,对境忘情,采取灵药,用阳制阴,养成圣胎,号曰"真人"。
    白鬓老人曰:常常保得住,知便是行。此一语非透重关者,不能道破,至论晏息日新,瞬存息养,日就月将,天理必时时存养,人欲当日日消磨,尤为十二时中忘不得之注脚。




     圣贤言语都是实事,依而行之,可以修己,可以治人。凡看书必要要看通彻,体认在自己身上,才有得力处。大学下手功夫,全在「格物致知」。看佛经一藏不如玩《心经》一卷;玩《心经》一卷不如解「观自在」三字。 《道德经》五千言,其要全再"虚心实腹"四字。
     凡人之患,在好言人之是非;学道之患,在好执己是。予尝自警曰:"先年所学多知多能,近日所作,或诗或文,检点起来都是心病,今急要去。默而搜寻,天下治乱付诸罔闻,人间是非置之不论,憨憨傻傻,兀兀腾腾,万物无有,三际皆空,尘缘断尽,神气归根,大道已了,何必寻人?言言实践,句句相应,来日有限,切莫因循。言行相顾,圣人称其君子;予能言而行不逮,圣人讥其为朽木、为粪土。"
     或曰:"子,儒者每引佛语,何也?"曰:"今之儒者名利熏心,专格虚文以干禄位,偶有厌世离尘者出乎其间,不思明德新民是何物?知止能得是何事?往往悖儒而求仙佛,不知吾儒之所谓圣,即玄释之所谓仙佛也。予若以佛老之语为异而不言,彼必以予未知伊之妙,彼且争立门户各建旗鼓,纷纷纭纭未有已时也。"
     白鬓老人曰:每见世人观书如市中驰马,大段落尚不能分明,而何敢叩其精细乎?何敢望其领悟乎?古人云:"书读千遍,其意方见。吁!一味匆忙,虽涉猎五车何益?

省察


   省察者,省察我之心。一日十二时,几个时在内,几个时在外?如是之人自有得力处。
     昔有陈烈自察其心,用黑白二色豆以记之,起一善念取一白豆置于盘中,起一恶念,取一黑豆置于盘中。初则黑豆多,继则黑白相半,久则白豆多于黑豆,又久则纯是白豆无一黑豆,又久则白豆亦无。如此拙法,亦有可取者也。
     省察即是觉照,克治即是改过,存养即是主敬。大道虽无修无证,尘情要日消日磨。人只一个心,要在内者是谁底心?忽然走在外边又是谁底心?察得分明,而后可以进修。
   省察要细心,克治要果决,存养要宽裕:此三样功夫日日要用,至于无功可用则成矣!或谓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在上智,容或有之,不敢谓人皆可能也。
白鬓老人曰:此三样功夫,即圣门口诀,有志希贤希圣者,勿忽!




   本性灵光无有生灭,亦无增减,虽锢蔽日久,灵光一耀,可以灭千恶而生万善。但保得灵光常在,与圣人何殊?或问:"如何保得灵光常在?"曰:"必也敬乎!惟敬则保得灵光常在。"
   戒慎恐惧固是敬,兢兢业业亦是敬。敬则不生妄想,不随昏住。允矣存心之要,修己之法乎。自古圣人以此传心,今夫人正衣冠,净思虑,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主一则自无邪僻矣。
    心者,身之主也。敬者,心之至也。今夫入庙而生敬者,为有神像在上耳,却不思自己身中有个真真底鬼神在里面,慢不知敬,独何欤?程明道曰:"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
   程伊川曰:"周先生说一者无欲也。寻常人如何便是无欲?只在敬字上步步挨去执持得定,只如此下手用功,时时惺惺,莫令昏昧,一二日便可见效。"
   规矩,方圆之至也;准绳,平直之至也;人而左规矩、右准绳,人之至也。规矩准绳者礼也,礼以敬为本。国无礼则盗贼起而丧其国;身无礼则情欲胜而丧其身。
    白鬓老人曰:朱子解敬字,谓主一,毋适褚事能主一,则心专而神住,游思妄念,自不能起。道家谓之抱元守一,禅家谓之不二法门。

克治


     圣人有言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夫损者,损过以就中也,损末以还本也。损人欲而还天理也。
   凡去私欲必先克己,克己如克敌,必先知敌之所在而后可以进兵,直捣其穴而焚其巢,使无遗类,才得太平。
   自治宜严,如农夫之去草,必先去其根而后无复生之患;省察如缚贼一时不可放松,克治如杀贼必须一刀两段。攻人欲者必如此而后成功。
   克治者去其所本无也,须知本来自无,非克治而后无也。存养者保其所本有者,须知本来固有,非存养而始有也。
    白鬓老人曰:初进步入必得如此克治,如此加工,方是真学道底人,将来可望其成,否则悠悠忽忽,朝勤暮惰,虽到老来,亦是途中汉耳。




  《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人心之所不能静者,皆欲牵之也。夫人一身皆动,惟背不动。一身皆有欲,惟背无欲。故文王教人当「止心于背,」不获其身者,忘我也。忘我则生欲之根绝矣,是静而止也;不见其人者,是忘人也,忘人则可欲之事泯矣,是动而止也。试思民止邦囗,鸟止邱隅,夫物各有当止之所也。而况于人心乎?程子曰:"人心必有止,无止则随物是听,何所往而不妄也。止有二义:一是安住于此而不迁也;一是断绝乎是而不复也,二义相须,入道之方也。
   白鬓老人曰:不获其身,是无我。不见其人,是无人。可以见文王当日已有无我、无人之指趣,岂必待佛入中国而后有无我、无人之论哉?




   夫人起得身来,终日营营,绝不知此心去向,或有知存者,又多用强制,强制则反伤其心。 《阴符经》云:"火生于木,祸发必克。"者此也。人心至活而神,当平其性,顺其机以养之,不令一毫放逸,一毫勉强,一毫间断,始可谓之养心之法矣!孔子所谓“止于至善”,老子之“似或存”,释之“观自在”。
    盖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机在目。目用在内而心即随之在内,故目观自在。观者,反观也;自在者,心自在也。人若反观久之,不但心在而心竟定矣!神气一定,恍若初醒,真如天地交泰,其妙有不可尽言者。 《心经》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
    今夫日落室内,此暗不知从何而来,及点起灯时,此暗不知何处去了。要知灯无逐暗之理,暗无畏灯之情,此有彼无,毫不费力。灯明可以喻“觉照”,暗可以喻“无明”。
    应观过去诸法恍惚如梦,现在诸法迅速如电,未来诸法黑暗如漆。又观世间一切有为之法须臾变坏,历劫以来受过无限苦恼,宜速远离。行住坐卧皆应止观双行。止是“寂静”,观是“惺惺”。
    或曰:"如何是明心?"曰:"虚心是明心,四相俱无,万法皆空。""如何是见性?"曰:"率性是见性,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白鬓老人曰: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可见人之一心易放难收,学问吃紧处在此,功夫下手处亦在此。若能刻刻回光返照,小则见性明心,大则成佛作祖,了心经谓观心得道,并非虚语。 www.taoismcn.com

存养


    “存养”二字原不相离。若不能存,养个什么?存其心便是养性。未发要存养,已发要省察,私意要克治,克治毕又要存养,三者递相为用,一刻不可间断。
    存心非是用力把持,只要清心寡欲便是存心。须知此心觉即来,不觉即去。必如之何而后能常觉,常不去乎?只在熟之而已。尝见养山禽,非家中物也,只为养的熟了,放之亦不肯去。况心是我心中故物,养之果熟,岂尚有肯去之理乎?
    朱子曰:"涵养本原之功,诚易间断。然才觉断,便是接续处,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积累将去,久之自然接续,打成一片耳。"
    精气神得其所养而长者生,失其所养而消者死。试察一日之间,得其所养而长者几何?失其所养而消者几何?则生死可以自知,而无用卜为度也。学道之功要一日密似一日,一时密似一时,久之自熟与道合一矣!
    白鬓老人曰:人能反观则神气全归于内矣。神气既归于内焉有不却病延年之理乎?邱祖语录中,谆谆以此引人入道,其如不遵不信何?存养功夫难得熟,熟则打成一片,在儒谓之即心即理,在释谓之即心即佛,在仙谓之与道合真。世之半途而废者,总为心生,心生功有间断,西游记到九十七八回才敢说猿熟马驯,吁!熟岂易言乎?




   夫人自有生以来至于今日,皆以情欲用事,习染已深,一旦求得清净,事非容易,故必以持戒为先。
    持戒者须净修三业,三业为何?身、口、意是也。不杀、不盗、不淫是净修身业;无妄语、无绮语、无两舌、无恶口是净修口业;除贪、除瞋、除邪念是净修意业。
    视听言动如颜子之四勿,是持戒之至也;克伐怨欲如原宪之不行,是持戒之粗也。子谓:"君子有三戒。"盖谓君子常存戒慎之心,一生不为血气所使也。
    又曰:"君子有九思。"盖谓君子之心常惺惺,不用持戒而自无不戒也,《楞严经》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
   白鬓老人曰:净修三业,是禅门之戒,四勿九思,是儒门之戒,初学之人不得不刻刻尊行,到家之人不得不椿椿扫却。




   定性书曰:"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与其是内而非外,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心本欲定,不能定者,念实累之矣!若止念存心,无所以乱此心者而心自定矣。
   云门曰:"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入乎大定。"须知定中之道有三焉:一曰天生定,谓本性寂然原自不动;二曰修成定,谓涵养纯粹,自性澄澈;三曰宇泰定,谓虚心顺理,行所无事。
    庄子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古之得道者以恬淡养智,智生而无以知为也,将睡犹未睡,世事无所知,身心寂不动,便是三昧时,在因谓之“止观”,在果谓之“定慧”。
    白鬓老人曰:两忘即颜子之坐忘也,能到两忘,何愁不定?




《语》曰:"人心如水。澄清之可照须眉,但一桡之天地易位。"须知慧中之道有三:一曰人空慧,谓了悟无生、无我、无人;二曰法空慧,谓了褚阴诸法,缘假非实;三曰空空慧,谓了境智俱空,是空亦空。
    初修定者忽发神通,或知宿命过去之事,或知异日未来之事,或得他心智,辩才无碍。此无他,我儒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者,此也。
    学道至此,多有贪着世间名利恭敬,俱属有漏,神气因不能固,多致尸解,须急弃之,有漏之法虚妄故也。 《道德经》云:"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白鬓老人曰:水澄可鉴须眉,心澄可了生死,澄到无我无人处,便是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窥不破之机,故曰:"极乐世界"




   一部中庸,皆言“诚”也。择善固执,求诚之事也;参、赞、位、育,至诚之功也。至诚之谓圣,天道也;存诚之谓贤,人道也。法天始能成人,尽人可以合天,故曰:及其成功一也。
    天之道惟诚,故能生万物;帝王之道惟诚,故能化万民;圣贤之道惟诚,可以备万善。慎独致曲,是日用间求诚最紧要的功夫。至诚可以动天地而格鬼神。
    盈天地间,无处不见鬼神。人虽不见鬼神,未尝不见天地。夫鬼神者天地之灵,天地者鬼神之迹。君子畏天命即所以畏鬼神也。世之人敢为不善者,只畏人知,不畏天知。畏人知者伪也,小人也。畏天知者诚也,君子也。
    白鬓老人曰:儒家去尽虚伪,则为至诚,至诚者,圣人也。道家炼尽阴私,则为纯阳,纯阳者,真人也。殊不知诚即真也。真即诚也。昔人云:"天下无二道,至人无两心,"诚哉是言!




   孝也者,百行之本,万善之源也。立身行道终身之孝也,服劳奉养一时之孝也。
    古语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一举足、一开口、一动念不敢忘父母,无辱身丧心羞亲之失,可谓孝矣!"我尝曰:天地全而生之,人全而归之,一举足、一开口、一动念不敢违天地,无辱身丧心逆理之失,可谓仁矣。父母者,一家之天地也。孝子事父母,如事天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人事天地当如事父母,富贵利达,处之而不逾其则,贫贱患难,受之而不失其正。
   或问曰:"父母既没,何以行其孝也?"曰:"子之身父母之遗体也,谨守之而不失,即所以事父母也。人之性天地之降衷也,培养之而勿丧,即所以事天地也。"
   白鬓老人曰:人能成圣,则人称其亲为圣父圣母,人能成仙则人称其亲为仙父仙母,人能成佛,则人称其亲为佛公佛母,人若庸碌一生,吾不知人如何称其亲矣。




   今世之人得道者鲜矣!非道之难得也,知之未真,守之不固也。人德之功自诚意始;崇德之功自诚意始;修道之功自迁善始。
    圣人有言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夫人之初谁非赤子哉?惟能去净习染,还我赤子之初,圣人之德如斯而已矣。
    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此五者天下之达道也,舍此五者而言道,外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舍此三者而言德,悖德也。
    古人一怒而安天下,我今以一怒而安斯心,可谓大勇也。尤贵智以助之,仁以成之。智则觉而不迷,仁则纯而不杂,三者备可谓至德而成,大道始凝矣。
    子曰:“据于德。”据者,固执之谓。惟固执,则一得永得而弗失之矣。久则熟,熟则化而为仁。
    白鬓老人曰:朱子曰:"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吾人平日须当痛自检点,果有真知乎?果有真传乎?纵有所闻所见,不过浮浮泛泛而已矣。有则更当勉之,无则自问安乎?




   仁者,人也。人而不仁,欲成真人,无有是处。吾谓儒之所谓仁,即佛之所谓“舍利”,仙家之所谓“金丹”也。心者,仁之舍也,仁者,心之主也,但将此心打扫干净,随觉元气复来,四体百骸无不充畅,旋视万物同一自得之象,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为天地生生之理具于人心,谓之曰仁,取其能生故也。果核之实亦谓之曰仁,亦取其能生故也。人何不将此生生之理存养于心哉?吴临川曰:“仁者寿”,吾尝持此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貌之厚重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盖温和也、慈良也、宽宏也、厚重也、简默也,皆仁之一端也,其寿也宜矣。临川论有仁之一端,尚且能得寿,若并五者而俱有之,其寿之长也不问而可知矣!仁者乐山,夫山之为物也亘古不迁,是凡物之有寿者莫若山也。山能常静,仁者常静,静则神凝气结,精满形固,岂有不寿者哉?
    白鬓老人曰:颜子问仁,孔子教之以克己复礼,行干之道。令其一刀两段,即禅家所谓顿教也。仲弓问仁,孔子教之以居敬行简,行坤之道。令其循序渐进,此禅家所谓渐教也。自关里已用此义教人,又何待南能北秀,始有顿渐之殊哉?




   周子曰:圣人主静立人极。夫极者,人之大中也。圣人主静,非以静为善而故主之也,是万物无足以扰其心,不求静而自静也。今之求静者未得真传,皆曰:“紧锁心猿,牢栓意马”,至于栓锁不住,遂谓此心终不可得而静也。殊不思此不致知之过也。致知则明,明则见得天下之理都是停停当当底,一毫私意着不得,此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也。外忘名利则身安,内忘思虑则心安也。
    人皆曰:“身安便是福”,我则曰:“心安便是道”。慧可见达摩曰:“其心未安,乞师与安,”摩曰:“将心来,与汝安。”可曰:“觅心了不可得。”摩曰:“我与汝安心竟。”其诀曰:三际求心心不有,寸心觅妄妄原无,妄原无处即菩提,是则名为真得道。
    告子之不动心,是不得勿求,遗弃而不动,后世枯槁之士皆告子之流,非见道者,谁知其谬?
    白鬓老人曰:人能内忘思虑,外忘名利,则主静工夫,不待言矣。若思虑未除,名利未断,纵静片时,焉能长久把捉与自然,看破与未破,毫厘之分,天壤之异。




    乐莫乐于得道,士庶得道,其乐过于王侯;苦莫苦于失道,王侯失道,其苦大于乞丐。一日学道一日快活,日日学道日日快活,终身学道终身快活。学道原是安乐法门,是以圣人学之不厌。
    周茂叔教二程氏寻孔颜乐处,是乐也在各人身中,反寻之而自足。孟子谓君子有三乐:一曰天伦之乐,二曰性份之乐,三曰名教之乐。其乐在天与人者,我不得而必之,其乐在我者,胡不自尽焉?
    今夫人有不为人役者乎?有不为物役者乎?有不为形役者乎?人能去此三役,则可与之言乐矣!尝见茫茫之人筋疲力尽,但得放下,便觉快乐。学道之人若能放下,其乐倍于世人万万矣!
    先年予尝盛暑远行,见老者坐于凉树之下,以为极乐矣。予今闲暇坐在凉树之下,不见乐处。何哉?先年以劳视逸,故若是耳。意者贫之视富、贱之视贵,皆若是乎?为人只可素其位而行,故能无入而不自得焉。凡愿外之心俱属无益,一切攀缘业债是非功过,皆由此愿外之一念起,可不慎哉?
    白鬓老人曰:学道为安乐法门,人多目之为苦,名利是极苦之事,人反视之为了,慧眼与肉眼原该有如此之异。

太极


   太极者,两仪之祖也。两仪者,天地之祖也。天地者,万物之祖也。用祖炁以修身则固,取祖炁以书符则灵。太极在吾人是谓玄牝,乃真精妙合,自然而成,是神气之根而性命之窍也。大要在观天之道,执地之行,二者尽之矣!一阴一阳两者配合,天地之道也;日月运行昼夜交光,天地之行也。故曰天地位设而易行乎其中矣!
    易,谓坎离是也,圣人知其如此,故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兔为药物,其中消息盈虚之数,则又准之以火候。 《阴符经》曰:日月有数,大小有定,神明出焉,圣功出焉。总而言之,盗机逆用,尽之矣!
    天地既判,日月运行,照耀交光,而造化生焉。日月者,天地阴阳之精神也,于卦为坎离。离中之阴是为乌精,坎中之阳是为兔髓。丹法以乌兔为药物,不过是识五脏之精,盗其机而逆用之耳。
    是药物也,生产有时节,采取有铢两,颠倒有法度,其要在于月出庚初,铅生癸后,日月交光,阴阳和气,自然而成,故丹之为字像日月。或问:何谓金液还丹?曰:以其既失而复得谓之还,以其采取水中之金,合以己汞而成,谓之金液。
    白鬓老人曰:太极在天为理,在人为性,两仪在天为气,在人为命。其实理外无气,气外无理,可见性命并非在两处,修性即所以养命,犹实腹即所以虚心也。




   古圣相传只有一个“中”字。不偏不倚,“中”之体也;无过、不及,“中”之用也。尧曰:"允执厥中。"夫执“中”,兼动静而言也,静则执此“中”以存心,动则执此“中”以应事。允者,信也,有因时随事自然执“中”,无一毫勉强间断之意。
    舜曰:"惟精惟一"。灼见元微曰「精」,始终不二曰“一”。言人必有惟精之见,惟一之守,而后可以执“中”。允字内已赅此意,恐人不解,故益明言之。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有念,人心也。无念,道心也。言人心易炽,道心易没也。此言危微之机以惕人,欲人慎乎执“中”也。
    李延平危坐终日,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以前气象何如?而求所谓“中”也。如是者久之,而知天下大本,真在乎是也,故曰:"学问不在多言,但静坐澄心,体验天理,天理若见,人欲之私皆消退矣!"
    李清庵曰:"此“中”非中外之中,非四方之中,又非在中之中,念头不起处是也。"《易》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
   白鬓老人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清庵此语可谓画龙点睛之手。延平先生终日危坐,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以前气象,正是允执厥中,日久功深则人欲变为天理,妖精尽化如来,功夫全在洗心退藏。

学圣


    古人有言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天生底圣人,汤武是学成底圣人。老君曰:"我非圣人,学而能之。"或问周茂叔曰:"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
    学道便是学圣人。道我固有不从外来,圣非绝德可学而至。吾人之性与圣人同,能尽其性便是圣人。学举业者能中举人,人皆知之;学圣人者能至圣人,胡不知也?
    吾夫子信己可以为圣人,故学而不厌;见世人皆可为圣人,故诲人不倦;欲以圣人之道化天下,故周游列国;欲以圣人之道教后世,故删述六经。儒者之所谓圣,即僧道之所谓仙佛也。
    佛者觉也,仙者山也,此古来命名之义也。予相佛一字更有说焉,佛字从人从弗,弗者不也,有不为人欲为义焉。人而能为人之所不为则可以成佛矣!仙字从人从山,山者静也,有常定常静之义焉。人能如山则可以成仙矣!
    放下便是佛,提起就成仙,如何能作圣?惟一无二三,看来儒释道皆以无欲而成。彼有所贪而为之者,百无一成。
    或问:欲学圣人,其如习气难除何?曰:惟不肯除是以说难,若肯除之,刻下即休。何也?一切习气皆是虚妄,心迷似有,心悟则无,非悟始无,本来无故。
白鬓老人曰:道我固有,不从外来;圣非绝德,从学而至。此四语可以开圣门之堂奥,长学者之精神,孟子生于孔子百年之后,愿学孔子,所以至今人称孔孟。

坎离


   或问:《易》有八卦,求道之人多言坎离,何也?曰干阳坤阴,南北相对,此先天之体也。干阳一动,便是歪风,故干之中爻,直入坤之中而止,则干成离,坤成坎矣。夫南北者,天地之两枢也,先天卦位,本乾坤所居,今退处于无用之地,而以坎离代之,则后天之用行矣。
   坎之真炁化而为铅,即天一所生之水也,离之真精化而为汞,即地二所生之火也,故男得其精用精者化,故顺成人,女得其炁,用炁者昌,故逆而成仙,以先天未扰之真铅,制后天久积之真汞,则相爱相恋,如夫妇子母之不忍离,皆自然而然,有不知其所以然者。
离为日,日秉阳精而离之中爻,却是阴,是阴藏于阳之宅也,其在人也少阴之数八,男子得之,故二八而真精通,少阳之数七,女子得之,故二七而天癸至,岂非阳得阴数,阴得阳数,而互藏之义,因以见之哉。故人欲求道,必得坎中阳爻复入离之中爻,然后可以复乾象而还大道也。且夫阴中之阳以动为主,故取坎之期,惟慎其动,阳中之阴以静为主,故填离之后,致养于静。
   白鬓老人曰:用精者化,世人皆知,用炁者昌,人皆不知。以先天未扰之真铅,制后天久积之真汞,此二语泄一部《悟真篇》之秘,得诀者自知。取坎之期,惟慎其动,填离之后,致养于静,尤为要紧口诀。

开关


   人身之中,有任督二脉,当其在胞胎中,其脉常运未尝间断,神气混合以通先天,及其胎分蒂绝,其脉遂分而为二。任脉主阴,起于承浆,而终于长强;督脉主阳,起于会阴而终于人中。阴阳不交,前后间断,泥丸不能与丹田相通,丹田之气,不能与尾闾直透,关窍不通,化机无本,以禀气之浅深为寿命之修短,自其生之时,已定其死之日矣。
   古先达人,得跻长生者,盖有周天升降,河车运转之法,使二脉相接循还无端,三关开通周流不滞。其诀:于子前午后,盘膝端坐,四门外闭,两目内观,湛若止水,寂如空室,未来不想,既往不思,心不生灭,气不出入,调息良久,注想丹田,守气勿散,才觉丹田气动,即将鼻息紧闭,下腹微协以意,气通尾闾。尾闾通即将谷道轻提,舌拄上腭用意并提,徐徐运上泥丸,泥丸气达是谓还精补脑,少焉化为甘露,从鹊桥而下,即将舌放自然会咽开通,用意轻轻送归元海,此为一度。如此三百六十为一周天,行之日久,自然气机流转,骨节疎通,三关渐开,二脉寻后泛曹溪路,有感即通,入众妙之门,元精不走了。此一节即可长生,至于抱元契虚,脱胎神化,别有妙乘实从此权舆也。
   白鬓老人曰:调息功夫,一旦伏住,后天之气积气开关。自然反回先天路径,所谓寻着来时路也。

就正


   孔圣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心专力勤,可谓学得其宗矣。犹必就正有道者,非过谦也,是求益也。真有见夫天下之道理无穷,一人之学问有限,是故大舜圣人也,犹必好问而好察迩言,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颜子大贤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自古以来,圣不自圣所以成其为圣,贤不自贤所以成其为贤。今人不然,自称遇师而不察师之真伪,自称闻道而不察道之深浅,误入旁门,盲修瞎炼,终无一成。彼认假为真,执迷不悟,即有怜其误而告之以正道者,彼亦不信也。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今世诸家谈道者皆仁智之见,求其本末兼该、上下俱尽、性命双修、道明德立,必待笃好之士。常怀就正之心者,始可与言道也已。
    有道之士可以成己成物,可以泛应曲当,譬之洪钟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叩而鸣则人以为怪钟矣!叩之不鸣则人以为废钟矣!故有道之士因人而施,不至失人,亦不至失言也。
    或问:"而今世上纵有慕道之士,其如有道者之难遇何?"曰:"世上经书皆有道之所留也,就经书而就正者,但得不悖,其教我者不亦多乎? "
   白鬓老人曰:就有道而正焉,非己有道焉能知人之有道?况道有大小之不同,邪正之过异。己有正方知人之正,己无邪方明人之邪。若一味皂白不分,逢人求教,其不入于旁门外道者,鲜矣!




   余尝谓:"大修行人必得学禅家参悟,用道家功夫,敦儒家品行。其何故也?"人不学禅家参悟,则心性不能明彻;不用道家功夫,则神气不能相抱;不敦儒家品行,则必至好奇尚怪,惊世骇俗而后已。是本欲学仙、学佛,反成魔王妖孽。试看往古今来,得正道而行成者故多,入于傍门而丧身失命者,亦复不少。故邱祖云:"试叩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空老。"又云:磨砖作镜,积雪为粮,悮了几多年少!吁!世有躬行深造者,必能默契余言。
   丁末花朝日,白鬓老人再笔。

度人经全文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道言: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空而来。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气朗清。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做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座,元始天尊,悬座空浮于五色狮子之上。
  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
  说经二遍,盲者目明。
  说经三遍,喑者能言。
  说经四遍,跛疴积逮,皆能起行。
  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形。
  说经六遍,白发反黑,齿落更生。
  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
  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
  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渡,咸得长生。
  道言:
  是时,元始天尊,
  说经一遍,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二遍,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三遍,西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四遍,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五遍,东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六遍,东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七遍,西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八遍,西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九遍,上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十遍,下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十遍周竟,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一时同至。
  一国男女,倾心归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迮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天人仰看,惟见勃勃,从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国人廓散,地还平正,无复欹陷。元始即于宝珠之内,说经都竟,众真监度,以授于我。当此之时,喜庆难言,法事粗悉,诸天复位,倏欻之间,寂无遗响。是时天人,遇值经法,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缀,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
  经始出,教一国以道,预有志心,宗奉礼敬,皆得度世。
  道言:
  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亦是魔王内讳、百灵之隐名也,非世上之常辞。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
  诵之十过,诸天遥唱,万帝设礼,河海静默,山岳藏云,日月停景,璇玑不行,群魔束形,鬼精灭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
  至学之士,诵之十过,则五帝侍卫,三界稽首,魔精丧眼,鬼妖灭爽,济度垂死,绝而得生。
  所以尔者学士,秽气未消,体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束缚魔灵,但却死而不能更生,轻诵此章,身则被殃,供养尊礼,门户兴隆,世世昌炽,与善因缘,万灾不干,神明护门。斯经尊妙,独步玉京,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巍巍大梵,德难可胜。
  道言:
  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阙,游宴玉京也。上学之士,修诵是经,皆即受度,飞升南宫。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暂灭,不经地狱,即得返形,游行太空。此经微妙,普渡无穷,一切天人,莫不受庆,无量之福,生死蒙惠,上天所宝,不传下世,至士斋金宝,效心盟天而传。轻泄漏慢,殃及九祖,长役鬼官。
  侍经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营卫神文,保护受经者身。
  道言:
  正月长斋,诵咏是经。为上世亡魂,断地逮役,上南宫。七月长斋,诵咏是经,身得神仙,诸天书名,黄箓白简,削死上生。十月长斋,诵咏是经,为国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镇国祚,保天长存,世世不绝,常为人君,安镇其方,民称太平。八节之日,诵咏是经,得为九宫真人。本命之日,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气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名书上天,功满德就,飞升上清。
  道言:
  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气之中,内外翁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罗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焕室内,项生圆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密咒曰: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者,侍香玉童,传言玉女,五帝值符,值日香官,各三十二人,辟启所言,今日吉庆,长斋清堂,修行至经,无量度人,愿所启上彻,径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毕,引气三十二过,东向诵经。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百魔隐韵。离合自然。混洞赤文。无无上真。
  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朗三景。是为天根。上气复祖。唯道为身。
  五丈开廓。普殖神灵。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
  无文不度。无文不生。是为大梵。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上极无上。大罗玉清。渺渺劫仞。若存若亡。三华离便。大有妙庭。
  金阙玉房。森罗净沾。大行梵气。周回十方。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中有南极长生之君。
  中有度世司马大神。中有好生韩君丈人。
  中有南上司命司录。延寿益算度厄尊神。
  回骸起死。无量度人。今日校录。诸天临轩。
  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上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下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十方至真,飞天神王,长生度世,无量大神。并乘飞云,丹舆绿辇,羽盖琼轮,骖驾朱凤,五色玄龙,建九色之节,十绝灵旛,前啸九凤,齐唱后吹,八鸾同鸣,狮子白鹤,啸歌邕邕,五老启送,群仙翼辕,亿乘万骑,浮空而来,倾光回驾,监真度生,诸天丞相,南昌上宫,韩司主录,监生大神,执箓把籍,齐到帝前,随所应度,严校诸天,普告三界,无极神乡,泉曲之府,北都罗酆,三官九署,十二河源,上解祖考,亿劫种亲,疾除罪簿,落灭恶根,不得拘留,逼合鬼群,元始符命,时刻升迁,北都寒池,部卫形魂,制魔保举,度品南宫,死魂受炼,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长存,随劫轮转,与天齐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难,超凌三界,逍遥上清,上清之天,天帝玉真,无色之境梵行。
  东方八天
  太皇黄曾天,帝郁鉴玉明
  太明玉完天,帝须阿那田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齐京
  玄胎平育天,帝刘度内鲜
  元明文举天,帝丑法轮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憓延
  虞无越衡天,帝正定光
  太极蒙翳天,帝曲育九昌
  南方八天
  赤明和阳天,帝理禁上真
  玄明恭华天,帝空谣丑音
  耀明宗飘天,帝重光明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辩
  虚明堂曜天,帝阿加娄生
  观明端靖天,帝郁密罗千
  玄明恭庆天,帝龙罗菩提
  太焕极瑶天,帝宛离无延
  西方八天
  元载孔升天,帝开真定光
  太安皇崖天,帝婆罗阿贪
  显定极风天,帝招真童
  始皇孝芒天帝,萨罗娄王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闵巴狂
  无思江由天,帝明梵光
  上楪阮乐天,帝勃勃蓝
  无极昙誓天,帝飘弩穹隆
  北方八天
  皓庭霄度天,帝慧觉昏
  渊通元洞天,帝梵行观生
  太文翰宠妙成天,帝那育丑瑛
  太素秀乐禁上天,帝龙罗觉长
  太虚无上常容天,帝总监鬼神
  太虚玉隆腾圣天,帝眇眇行元
  龙变梵度天,帝运上玄玄
  太极平育贾弈天,帝大择法门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诸天隐讳。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灵章。
  诸天隐韵。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灵。
  九和十合。变化上清。无量之奥。深不可详。敷落神真。普度天人。
  今日欣庆。受度历关。
  诸天请灭三恶,斩绝地根,飞度五户,名列太玄,魔王监举,无拘天门。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升,中斗大魁,总监众灵。青帝护魂,白帝侍魄,赤帝养气,黑帝通血,黄帝中主,万神无越。
  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黄天魔王,横天担刃。五帝大魔,万神之宗。飞行鼓从,总领鬼兵,麾幢鼓节,游观太空,自号赫奕,诸天齐功。
  上天度人,严摄北酆,神公受命,普扫不祥,八威吐毒,猛马四张,天丁前驱,大帅仗旛,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敢有干试,拒遏上真,金钺前戮,巨天后刑,屠割鬼爽,风火无停,千千截首,万万翦形,魔无干犯,鬼无祅精。
  三官北酆,明检鬼营,不得容隐,金马驿程,普告无穷,万神咸听,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元洞玉历,龙汉延康,渺渺亿劫,浑沌之中,上无复色,下无复渊,风泽洞虚,金刚乘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溟涬大梵,寥廓无光,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八威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梵气弥罗,万梵开张,元纲流演,三十二天,轮转无色,周回十方,旋斗历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总气上元,八景冥合,气入玄玄,玄中太皇,上帝高真,泛景太霞,啸咏洞章,金真朗郁,流响云营,玉音摄气,灵风聚烟,紫虚郁秀,辅翼万仙,千和万合,自然成真。真中有神,长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执符把箓,保命生根,上游上清,出入华房,八冥之内,细微之中,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十转回灵,万气齐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上开八门,飞天法轮,罪福禁戒,宿命因缘,普受开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闻诸天,诸天之上,各有生门,中有空洞,谣歌之章,魔王灵篇,辞参高真。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
  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祅魔精。斩馘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音章
  落落高张。明气四骞。梵行诸天。周回十方。无量大神。皆由我身。
  我有洞章。万遍成仙。仙道贵度。鬼道相连。天地渺莽。秽气氛氛。
  三界乐兮。过之长存。身度我界。体入自然。此时乐兮。皆由我恩。
  龙汉荡荡。何能别真。我界难度。故作洞文。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笑尔不度。故为歌首。
  第三色界魔王歌曰
  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部制我界。统乘玄都。有过我界。深入玉虚。我位上王。匡御众魔。
  空中万变。秽气纷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难固。鬼道易邪。
  人道者心。谅不由他。仙道贵实。人道贵华。
  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诵之百遍,名度南宫;诵之千遍,魔王保迎;万遍道备,飞升太空,过度三界,位登仙公,有闻灵音,魔王敬形,敕制地祇,侍卫送迎,拔出地户,五苦八难,七祖升迁,永离鬼官,魂度朱陵,受炼更生,是谓无量,普渡无穷。
  有秘上天文,诸天所共崇,泄慢堕地狱,祸及七祖翁。
  道言:
  此二章并是诸天上帝,及灵魔王隐秘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辞,言无韵丽,曲无华宛,故谓玄奥,难可寻详。上天所宝,秘于玄都,紫微上宫,依玄科四万劫一传,若有至人,斋金宝质,心依旧格,告盟十天,然后而付焉。
  道言:
  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末学之夫,亦有疾伤。凡有此灾,同气皆当,齐心修斋,六时行香,十遍转经,福德立降,消诸不祥,无量之文,普渡无穷。
  道言:
  夫末学道浅,或仙品未充,运应灭度,身经太阴,临过之时,同学至人,为其行香,诵经十过,以度尸形如法,魂神迳上南宫,随其学功,计日而得更生,转轮不灭,便得神仙。
  道言: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国主有灾,兵革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疫毒流行,兆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师友命过,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戒斋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曰无量,普渡天人。
  道言:
  凡有是经,能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灾之日,发心修斋,烧香诵经十过,皆诸天记名,万神侍卫,右别至人,克得为圣君金阙之臣。诸天记人功过,毫分无失,天中魔王,亦保举尔身得道者,乃洞明至言也。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道君撰
  <元始灵书上篇>
  东方八天
  广生高映。觉元洞虚。应玄九真。化交肇图。文灵运构。宗范玄都。
  感变总括。威昭自成。绿岑迁景。皇道含明。天琳耀耀。气晶育魂。
  融罗负立。圆英隐旻。期巨神包。洪纲告宁。
  南方八天
  章炎通泛。坚敷澄宗。虚象玄华。龙阳舞穹。微正霄艳。渊太凝冲。
  元关三纽。大梵飞空。隐觉龙益。天伦庆呈。神户缠络。真元散精。
  净握冥照。回合升迁。导骞宴云。灵应腾天。
  西方八天
  刚泽微控。阴峻孤仪。贯气明素。宸洞开微。周化幽应。澄辉帝台。
  平遐挹虚。恢茂童池。结飙临育。丽无散开。阳通百六。沉芒隐阶。
  幽廓冥默。真峰会灵。坚丕顺道。告命骞林。
  北方八天
  龙安洞变。纯阳隐玄。方本还气。象伏高员。神变惠允。解炼灵根。
  赤精纯道。城号威尊。利云友常。亿仞中丘。郁成琼垒。谣音庆流。
  受位玉室。大宪通幽。玄章焕落。纲轮乃周。
  <元始灵书中篇道君撰>
  东方八天
  亶娄阿荟。无恕观音。须延明首。法揽菩昙。稼那阿奕。忽诃流吟。
  华都曲丽。鲜菩育臻。答落大梵。散烟庆云。飞洒玉都。明魔上门。
  无行上首。回蹠流玄。阿陀龙罗。四象吁员。
  南方八天
  南阎洞浮。玉眸诜诜。梵形落空。九灵推前。泽落菩台。绿罗大千。
  眇莽九丑。韶谣缘邅。云上九都。飞生自骞。那育郁馥。摩罗法轮。
  霟持无镜。揽姿运容。馥朗廓奕。神缨自宫。
  西方八天
  刀利禅猷。婆泥咎通。宛薮涤色。太眇之堂。流罗梵明。景蔚萧嵎。
  易邈无寂。宛首少都。阿鉴郁竺。华莫延由。九开自辩。阿那品首。
  无量扶盖。扶罗合神。玉诞长桑。柏空度仙。
  北方八天
  玃无自首。九日导乾。坤母东覆。形摄上玄。陀罗育邈。眇气合云。
  飞天大丑。总监上天。沙陀劫量。龙汉瑛鲜。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恶奕无品。洞妙自真。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道言:
  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明礼,地祇侍门,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谣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祅束手,鬼精自亡,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真,大量玄玄也。
  <元始灵书下篇天真皇人撰>
  东方八天
  森角储云。九魂炼晶。枳默窥玦。浮枚臼存。鹿几阳房。碧提质回。
  池滇党负。趾逭谒势。忝章变瑜。兰泮璧环。亢滂野生。极中昆清。
  曜展洞涸。寂无眇凝。素荷虚罗。皇达元灵。
  南方八天
  炎镀绰堂。太逍谣隅。历遐荐漪。周扃加图。披峣蹊躆。觚坛浑都。
  戢芸荼炫。井欺持蒲。掌维迮仪。奕洸琅璀。扁屡益但。幽微毕雷。
  涓湟实东。赤曜丛稽。玉玄演候。柏渠至规。
  西方八天
  镐正左适。婆泥煞灵。悲昭均疆。洎南磛魁。静夷损光。混元觉缘。
  道守岑遥。绵徵知宣。太灵淹漠。昺和卢随。哲京常华。墟咸坚沙。
  栗铎黜株。会衍球裴。卓云青府。页睹般基。
  北方八天
  洼孩蒙甘。翠宇九兰。萧勾连兴。龙汾神关。沟沦沉魔。豁蛮祈通。
  玄寥亢息。无知肆明。莽修吉夕。馥坛时畎。汤长敷昌。匪庸谨济。
  朝康堲宽。秘法侈宣。广帝理生。卫肇宏人。
  天真皇人,梵气玄辽,天宝自然,八合之音,主治世会,地垒洪泽,变灾厄难,诵咏之者,禳辟妖祥,清静道气,无不宁也,地官奉书,百灵敬畏,神朱写文,服佩明验,施之于至学,不宣于下俗也。
  太极真人颂
  神云焕层虚。梵罗屯碧霄。元始九龙驾。皇人按青駋。灵光集万真。
  珠景开阳寥。出示灵宝篇。福德由是招。洞玄隐高严。玉音泛云璈。
  无量匪得思。道海生波涛。法义同涓流。滋植成嘉苗。用以拯饥穷。
  教兴卫中朝。帝尊寿亿年。太平灭兵刀。稽首望玉宸。灵华散金毫。
  关于度人经的修法:
  度人经作为道教第一经,绝对不是一篇文字那么简单。伴随这度人经传下来的,还有一套修持方法。这种修法,称为大梵隐语修持。
  大梵隐语的功能是修道者在修炼与阴阳两界的沟通运用中最稳定的功能。修行到一定的阶段后可以与神灵交流,与万物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宇宙之迷,并可以同时出现很多神奇功能,比如预测,先知先觉,写文章如有神助,提升第六感,治疗疑难杂症等。
  具体的修法属于密传,但已经有隐真在慢慢的择人传授。

  心境

道是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表达出来的,道是无法用人类的思维来思考的,超越思想、意念后,即可得道,宇宙天地运动着,人类社会发展着,产生、壮大、衰弱、灭亡,又产生、壮大、衰弱、灭亡,往返循环,没有开始结尾,你争我斗,你胜我败,伟业、衰落,层出不穷,一幕一幕,来来往往,一幕与一幕,好象一样,其实又不太一样,争斗着、参与着、喜厌着、来了去了、一会为主一会为次。用语言说出来,就好象用嘴巴吹影子一样,用大脑的思维去想,就好象用刀刻灰尘一样,人类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宗教家大伟人,他们的学说,其实在创造迷幻,道,鬼神都不知晓。
道,是不可作为的、不可达到的、不可进出的,不可探测的、不可分割的,所以道,称做天意,称做命运,称做神奇,称做最开始,称做万物之母,称做上帝,称做自然规律,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天意,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命运,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神奇,宇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开始,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人怎么会不是这样呢?每个人都可称为天,每个人都可称做神,每个人都可以致命通元,不可以认为那是天,这不是天,不可以认为那是神,这不是神,不可以认为那是命,这不是命,不可以认为那是元,这不是元,所以真正得道者,从任何一样东西中,就知天尽神,致命通元,求道时,通过学习、体验这些不同的名词、现象,找到那同一统一的实质,得道后,已经与宇宙万物的实质相同相熔,却忘记了曾经求道时,所学到的名词、现象。观察、研究道,如同观察、研究水,大江大河大海被认为是水,怎么观察、研究也观察、研究不全面,但是,不知道我自身的津液涎泪都是水。

道,没有个体,得道的圣人不会认为这个东西是道,那个东西不是道。道没有范围,得道的圣人不会认为自己进到道的里面了、自己从道的里面出来了,道,是超越有无的,因为没有认为这个东西有道,所以也不存在着这个东西没有道的问题,道,是超越得失的,因为没有认为我得到了道,所以也不存在我失去了道的问题。

不明白道妄意猜测的人,好象射击覆盂,高水平的,得到金玉,中等水平的人,得到角羽,劣等水平的人,得到瓦石,那么这些东西是不是覆盂呢?只有放置的人清楚。陶泥能烧结出上万种物品,但没有一种物品能做成陶泥,能损坏陶泥。道能产生出万物,但没有一物能生成道,能损环道。道茫茫然,没有知识,心傥傥然,没有挂念,物迭迭然,没有分别,电闪雷鸣一来,接着就是飞沙走石,。得道的圣人清楚,心、物、道是一回事,不会认为最初期的一和后来的非一不一样,不会认为后来的非一能损害最初期的一。把一个盆当成沼泽湖泊,中间放一块石头当成岛屿,小鱼儿在里面环游,不知晓有几千万里,无头无尾没有穷尽。什么原因?盆里的水没有源头没有归属。得道圣人所讲的道,同样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因此,变化呈现出万事万物而没有穷尽。

对道不要产生喜爱,喜爱是水,对道不要进行观察,观察是火,对道不要追随,追随是木,对道不要用语言说出,语言是金,对道不要用大脑思考,思考是土。只有得道的圣人不离开金木水火土、不离开宇宙万物、不离开人类社会人情事故,而明白道的真谛。心念没有生出的时候、宇宙万物没有产生的时候,道已经本来就在那儿了。乌云庶天,江湖上阴暗下来,在湖里的游鱼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忽然眼前一亮,看见食物在那儿晃动,以为自己幸运,得到老天的恩赐,一中吞下食物,没想到被渔人的鱼钓钓上岸而死。追求道的人不明白“我”是没有个体的,他们就象那钓上岸的鱼儿。世界上有很多所谓得道的练法修法、绝技招式,有的方法怕别人也学会,几个人在私下潜心修炼,有的方法是世界上的人都明白的得道的好方法,有的方法强大盛行被很多人吹宠,有的方法衰落被人们遗忘,如果执着这些方法,就是事业,如果不执着这些方法,就是道。道,终究是不能得到的,那所谓的得到了道,其实叫德,而不叫道,道,终究是不可行的,那所谓的得道行为,叫圣洁的行为,不叫道,得道的圣人因为明了德,有圣洁的行为,所以能充分的享受活着的乐趣,得道的圣人因为明了道是不可得的,也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所以能体验到死后的奇妙,凡是听到讲“道”的理论之后,有所作为有所追求和目标的人,他还是个人,凡是听到讲“道”的理论之后,不再有所作为不再去追求什么,他已和日月天地相熔融。有所作为,一定会有失败,有所追求有所目标,一定会有灭亡,所以早晨听了关于“道”的理论,晚上心里的追求、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全都没有了。

情欲冥灭者,是圣人,情慈心善行为美者是贤人,情邪心恶行为劣者是坏人。圣人是情欲冥灭者,从有到无,所以拿不出什么东西在人前显示,贤人恶人是情欲的产生者,从无到有,心意和行为隐藏都隐藏不了,贤人恶人有大智慧有小聪明,这就是一切动物之类的生命所具有的本能,圣人将情欲都冥灭了,所以动物所具有的智慧聪明经验,他们都没有了。全宇宙中,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不要看到圣人勤劳不懒散,就认为道由勤奋而成,不要看到圣人不被任何事所动摇,就认为道因坚定的执着而获得,圣人的行为,就好象发射出去的箭,按宇宙规律而行,并不按自己的喜好而行,圣人的坚定不动,就好象箭握在手中,还没有发射,按客观存在的需要而坚守不动,并不是按自己的喜好而不动,如果以言行学识追求道,你解释我,我解释你,转来转去,永远也不可能得道,应该明晓语言如同泉水的声音,行为如同禽鸟在飞行,学习如同捕获影子,知识如同晚上做梦,一切意念、行为都没有的时候,就和道相契相溶了。办成一件事情、造出一件物品,是很难的,道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要,是很容易的。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建成难,损坏容易。

一把火烧毁了上万个物体,物体没有了,火存在在什么地方?道能冥灭万物,万物没有了,道存在在什么地方?人活在世上,有活一天死的,有活十年死的,有活百年死的。活一天死的,就好象一瞬间得道,活十年百年死的,就好象过了好长时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才得道。人活着的时候,不管他怎样,都叫生,不叫死,同样,没有得道的人,不管他的行为如何奇妙、事迹如何显赫、学问如何深博,都只能叫事,不能叫道。

人们不知晓,我所说的道,是没有言词可说出的、没有行为可表示出来的,如果通过言词、行为去追求道,忽然遇到特殊的事情,便认为这就是道,殊不知舍源求流,永远也找不到源头,舍本求末,永远也找不到根本。

学习射箭学习骑马学习弹琴学习下棋,没有一件是可以一瞬间学会的,只有道无影无踪,所以能够一瞬间就得到。两个射箭的人相遇,可以分出谁的水平高,谁的水平低,两个人下棋,可以分出谁胜谁败,两个得道的人相遇,都拿不出来可显示的,因为拿不出来可显示的东西,所以就没有谁高谁低谁胜谁败。

我所讲的道,如同大海,投进去亿万斤金属,也看不见,投进去亿万斤石头,也看不见,投进去亿万斤拉圾,也看不见。大海能容纳小鱼虾,能容纳大鲲鲸,各条河流的水都流进去,大海不会因此而水多,从大海中取出很多水,大海因此也不会水缺。我所讲的道,如同在暗处,站在明处的人,看不见暗中的一件东西,而站在暗处的人能看见明处的所有东西。坏人的想法、手段,属于恶的范畴,好人的想法、手段,属于善的范畴,得道圣人的思想、行为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没有可归属的范围,因为无可归属,所以才是道。我所讲的道,如同利剑,用剑割物,剑是我的好工具,用手握剑,剑就要伤我的手。笾枝不问豆,豆不问笾枝,石头不问瓦片,瓦片不问石头,道就在其中,所谓问所谓答,只不过是空气在嗓子眼跑来跑去,和道的在不在有什么关系。

仰慕道的人如同拐子,追求道的人如同瘫痪,只知晓道的现象,不知晓道的本质,所以圣人不会仰望道,觉得自己渺小、贫乏,不会因为自己得道了,觉得自己伟大、丰厚,得道的圣人不向高人索取道,也不会把道给愚人。
第二章
天地

开天辟地。

关尹子说:饭碗、脸盆、瓶子、水壶、酒杯,都可以创建天地。龟盖、草节、瓦片、石头,都能够告诉人吉凶。从这些现象我们就可以知晓天地万物的规律,随随便便一个物品都包涵了宇宙的规律、所有的物品都包涵了宇宙的规律,谁也不用从谁那儿借助。

用我的精华,再结合他的精华,两种精华互相反应,对应的神明就产生出来了。一个雌性动物和一个雄性动物的精华融会在一起,就产生出一个蛋,一个公的动物和一个母的动物的精华融合在一起,就产生出一个胚胎,这个生命的肉体是双方的精液形成的,这个生命的性情是双方的心意形成的,性欲产生了精液,爱慕产生了神明,性欲属于水的范畴,爱慕属于火的范畴。因为爱慕身体就产生了各种激素和精液,这属于木的范畴。双方的爱慕所产生的神明形成了,相对应的性欲所产生的激素、精液也聚结成了蛋卵、胚胎,这属于金的范畴。因爱慕而产生的意念,使各个空间的种种因素,向创造出一个生命的方向聚合而来,肉体的性欲所产生的激素、精液,来创造这个生命的肉体,爱慕的心意所产生的神明,来规划这个生命的性质、过程,如此一来,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在这个四维空间中诞生了。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气的变化运动所成。

气充满太空,气分散开来,升上去,成为这个东西的天,气聚结起来降下去,成为这个东西的地,升升降降,循环不停。升,属于火的范畴,降,属于水的范畴,准备升,还没有升上去,属于木的范畴,准备降,还没有降下来,属于金的范畴,以木的性能为主的物体,钻头快速钻它,可以钻出火来,绞压机绞压它,可以绞压出水来,以金的性能为主的物体,敲击它可以敲出火来,放在炉子中熔炼它,可以熔炼成水,属于金、属于木性能的物体,内在包含有气的聚结降下的水性,同时也包含了气的分散上升的火性。金木的水性,创造了事物的形象和大地,金木的火性,创造了事物的规律和天空,木的水火之性,创造了生命的灵魂,金的水火之性,创造了物质的体魄。气的运往不停,创建了时间,气的分布、聚散,创建了空间、方位。土的性质,一直在其中,明白这一切又可以显示出来。

世界上的人数超过了几十亿,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同一个人,每天夜里做的梦也不相同,在梦中有天有地,有人有物,都是人心里想的。梦中天地、万物、环境、人物、事情等等,复杂而繁多,但是人们都不知晓,现在看到的这个客观存在的天地万物,也同样是心里想的。

我所看到的、体验到的天地,就是我生命中的天地,天地与我相通相溶,我和天地好象分离,其实是一会事。巨大的天地,有物质、有形象、有运数、有时间、有空间、有方位,我同样有这些,但我还有超越这些的心识,所以可以开创各种各样的天地。

有的生命在胚胎时就死了,有的生命在蛋卵时就死了,它们又是生命又是物体,巨大的天地中,象这样的好似生命又好似物体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天地只不过是我的心识而已。譬如,手不接触刀刃,刀刃不会伤害人。

梦里、镜子里、水影里都有天地,想去掉梦中的天地,就不要睡觉,想去掉镜子中的天地,就不要去照镜子,想去掉水中的天地,就不要在水杯中装水,梦中、镜中、水影中有没有天地,不取决于梦、镜子、杯中水,而取决于我睡不睡觉、照不照镜子、给不给水杯装水,所以圣人要想去掉天地,不直接去天地,而是去掉自己的心识。

天不会自己创造自己,由其它东西来创造它,地不会自己创造自己,由其它东西来创造它,譬如:房屋、木船、马车,由人来将其创造出来,它们自己不会创造自己,创造它的,却无生无灭,无天无地,无个体无范围。

元气的运行产生了时间,元气还没有运行之前的道,就不会有昼夜时间,元气的范围产生了空间,元气还没有范围之前的道,就不会有东西南北上下。什么是元气还没有运行前?举个例子,譬如,用扇子扇风,扇子没有摇动时,空中是没有风的空气,扇子一摇动,空气变成了风;什么是元气还没有范围前?举个例子,譬如,用钻头钻木头产生出火,钻头没有钻动时,木头里有产生火的因素,钻头开始钻,产生火的因素变成了火的形态。

气候的寒暑温凉的变化,就好象瓦片石块,放在火中就热燥,放在水中就湿寒,呵气就温暖,吸气就冰凉,都是因为外面的因素来来去去,使石瓦的温度有变化,而石瓦本身并没有变化。又譬如,水中的影像有来有去,而水并没有来去。人用衣服摇动就产生风,人用嘴呵气就产生水,人用水倒进水就产生声音,人用石击打石就产生光,知晓了这个理,就知晓了人也如同天地一样,风雨雷电都可以创造出来。风雨雷电都是因为元气而产生,而元气是因为心产生的。心中一直想热火,时间长了,就会觉的燥热,心中一直想冰水,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湿寒。知晓了这个理,就知晓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通过观察云彩的变化,就可以知晓今年庄稼丰收与否,通过观察八个方位的情况,就可知晓当时的吉凶。这是因为好坏顺逆灾难吉祥,都是因为元气的不同运行、聚散而已。
人、我、天地都是元气聚合、分布而已,都是一回事,只不过人有自我的私心,才分别出人、我、天、地。天地本身就是道,万物本身就是道,我本身就是道,道就是道,如果离开了天地、万物、生命、人类、我,也就没有了道。


第三章

得道圣人

关尹子说:圣人治理国家,不以自己主观的意思来治理国家,所以,聪明能干的人就把他放在需要聪明能干人的位置上,愚蠢无能的人就把他放在他能胜任的位置上,不以自己的是非标准来处理事情,而是按客观上的规律来处理。圣人知晓古今是一回事,所以有时,以古代的历史来认识事物,有时以现在的事实来认识事物;圣人知晓内外是一回事,所以有时以事物的本质来认识事物,有时以事物的现象来认识事物。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会积累在道中,所以道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会在道的外面,所以万物都在道的包涵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道的角度来讲都是简简单单的,根本没有任何难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道的角度来讲都是相通相溶的,所以采取一些方法,可以万物可以互相转变。

知晓世界是中庸的,以此可以创立社会的礼节,知晓世界是和谐的,以此可以享受生命的快乐,知晓世界是大公无私的,以此可以分配社会上的财产,知晓世界是周而复始的,以此可以防止自己犯罪,知晓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以此可以创立法律,知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元气聚积、散开、分布,以此来观察、研究事物,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圣人不会以自己立场、解度来治理国家,而是以社会上各种人的立场、角度来治理国家,人们都把功劳归功于圣人,圣人把功劳归功于社会大众。所以尧、舜、禹、汤这几位皇帝,治理国家,人们都说非常自然.

老天覆盖着所有东西,有生机勃勃活着的,有被杀害而灭亡的,这并不是老天喜欢谁不喜欢谁;太阳照射着所有东西,有的生长得漂亮,有的生长的丑陋,这并不是太阳对谁厚爱对谁薄情。圣人的行为、方法,完全符合道,并不是圣人自己有意要这样,圣人的高尚品格、高尚行为,是因为圣人完全符合了天意(天的自然规律)而反映出来的,并不是圣人主观上想做一个高尚的人,才有高尚的品格.行为;圣人处理社会上的事情、人与人的关系是以人的本性来处理的,并不以圣人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处理。所以圣人没有道,没有德,没有社会经验。

圣人知晓“我”,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的我,我和别人、万物都是相同相通的,所以和别人没有任何隔阂,表现出来就是仁;圣人知晓事情,没有你的事情我的事情,所以在处理事情时,所用的方法,表现出来就是义;圣人知晓立场、观念、情欲是变化无常的,没有个固定的状态,所以用戒律来规范它们,表现出来就是礼;圣人知晓思想、认识、念头是变化无常的,没有个固定的状态,所以用心灵深处的大智慧来观照它们;圣人知晓语言、文字是变化无常的,一会这样说这样写,一会又那样说那样写,没有个固定的状态,所以向别人许若的话,不再改变,一一照办,表现出来就是信。
圣人知晓“我”,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的我,所以没有“私”的概念,表现出来就是仁义礼智信的言行、处事方法,其实仁义礼智信,对得道的圣人来讲,是一回事,在他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仁义礼智信这样的名词、概念的。

不要根据得道圣人的行为来观察、认识道,道是没有任何痕迹的;不要根据得道圣人的言语、文字来观察、认识道,道是说不出、也写不出不的;不要根据得道圣人的才能来观察、认识道,道是没有任何作为的;不要根据得道圣人的容貌来观察、认识道,道是没有形象的。行为再高尚,也没有跳出高下的范畴;言语、文字再公正,也没有跳出是非的范畴;才能再出神入化,也没有跳出刁滑、笨拙的范畴;容貌再特殊,也没有跳出美丑的范畴。得道圣人凭借自己的行为、语言、文字、才能、容貌,成为人们敬仰的圣人,但不知真正要认识圣人们,却不能从他们的行为、语言、文字、才能、容貌来认识他们,只有抛开他们的行为、语言、文字、才能、容貌,才能真正的知晓圣人是怎么回事。
圣人学习蜜蜂的组织形式,创立了君臣制度;圣人学习蜘蛛的结网形式,创立了国家管理制度;圣人学习拱鼠的社会形式,创立了礼节、风尚;圣人学习蚂蚁的战术方法,创立了军队制度。众人向贤人学习,贤人向圣人学习,圣人向万物学习。只有圣人和万物相同,只有圣人的心意和自然规律相投相通,不分彼此,所以圣人没有“我”的概念,没有“私”的概念。

圣人观察全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全是道,盛旺衰败如一,相熔相离如一,始终如一,青色黄色如一,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如一,圣人不爱恋道,也不厌弃物,不尊敬君子,也不贱弃小人。圣人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虽然各不相同,来了去了,生了灭了,有的好有的不好,直的方的,只不过都是事物的相互转变而已。

人们不知晓圣人和一般人一样,淹没在芸芸人群中,同样的吃饭上厕所,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不以为自己是得道的圣人。圣人和众人相比较,饮食衣服相同,住的房子坐的车船相同,富贵贫贱相同,每个圣人都和众人相同,每个众人也和圣人相同,人们敬仰圣人的万能、伟大、高尚,好象这些就是圣人的品质,又好象这些不是圣人的品质。

一个鱼儿想异于其它鱼,离开水跃到岸上就死了,一个老虎想异于其它虎,离开大山,进入城区,就被人擒拿了。圣人和众人没有什么不相同的,只不过,圣人不被任何事物、观念、思想、风俗、经验所束缚。
道没有任何作为,那些世上所谓称做道的,其实不是道,都是事;道没有形体、范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物质和精细的物质(精神),不是道。得道圣人竟然不能向人们展现出自己的道。

圣人所讲的语言、写的文字的含义,就如同没有敲钟时,钟的声音;圣人的行为,就如同车子走过的影子、船走过的水痕。圣人知晓道,用什么名子都无法称呼、用什么语言都无法讲清,道退出了生命中所有的语言;圣人知晓道,用什么聪明才智都无法明白,道超越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

虫子吃蛇,蛇吃蛙,蛙吃虫子,互相吃,圣人讲关于道的语言、文字也是如此,言语、文字总是存在着有和无的弊端,刚刚说了有无,就把人们拘禁在有无中了,为了让人们冲出有无的束缚,再讲不是有、不是无,这样又把人们拘禁在非有非无中了,为了让人们冲出非有非无的束缚,又再讲去非有去非无,随之去非有去非无,又产生了弊端,言语、文字就好象用钢锯锯木销一样,所以得道的圣人,不给人们留下一言一语。

如同龙如同蛟如同蛇如同龟如同鱼如同蛤,龙千变万化,可以化成蛟、蛇、龟、鱼、蛤,蛟,只不过,就是蛟,不能变化成龙,也不能变化成蛇、龟、鱼、蛤。圣人就是龙,贤人就是蛟。

得道圣人的心念不会居住在任何境界中,所以,圣人的形象千变万化,一会儿是佛,一会儿是仙,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鬼,一会是风,一会儿是光,一会儿是石头,一会儿是星球……。圣人行动起来,象水的形状一样,随着外界的环境而变,自己没有固定的形状,圣人静下来,象镜子一样,不论镜子里的影像,怎样千变万化,镜子都不会变一点点。圣人对客观存在的反应,象敲击的声音一样,敲一下,响一下,自己不会响,圣人就象死尸一样,不会为自己去挣去争去斗,圣人寂静的象静静的清水一样,没有杂质,没有波动,圣人与万事万物一接触,就相溶相和了,没有任何阻隔和差异,圣人得到什么,就好象失去什么一样,因为圣人没有私、没有我,所以也就超越了得失的范畴。圣人不会成为人们的榜样,也不会追随别人的足迹。

圣人混浑,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所以他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宇宙中,各个空间畅游,他有时是金,有时是玉,有时是粪,有时是土,有时是鸟,有时是兽,有时是山上的物质,有时是深海里的物质,有时是权达贵人,有时是狂妄之徒,有时是愚蠢小人。
会弹琴的人,弹琴时有悲伤的心,人们可以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凄凉的气氛;弹琴时有思念的心,人们就可以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迟疑、等待的气氛;弹琴时有怨恨的心,人们就可以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环绕不散的气氛;弹琴时有仰慕的心,人们就可以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仰望相依的气氛。所以悲伤、思念、怨恨、仰慕,不是手,不是琴,不是丝。悲伤、思念、怨恨、仰慕,从弹琴者的心中产生,传递到手上,再从弹琴者的手上产生,传递到琴上,琴丝将悲伤、思念、怨恨、仰慕通过声音传递到空中,听琴的人们通过耳朵入到自己的心中,为什么会这样传递?因为每个人都有道,每个人都在道中,心从道中而来。

从圣人能表现出来的言行、思想中,可以知晓圣人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圣人能清楚的感受到表现不出来的道,这是圣人和一般人的差别。

利害心越明白,与亲人之间不会和睦相处;聪明愚蠢的心越明白,就交不到朋友;好坏是非心越明白,就办不成事情;爱美厌丑心越明白,就不能和人、物相溶合,所以圣人浑然一体,没有分别。

世上的人愚蠢、笨拙,是因为自己的妄想、执着,把自己禁锢在了自己所追求的圈子里,出不来了;圣人的愚蠢、笨拙,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居住的圈子。其实,人们不知晓,圣人有时愚蠢,有时聪明,有时笨拙,有是巧妙。

为了自己也成为一个得道圣人,象圣人学习者,是贤人;为了自己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好人,象圣人学习者,是圣人。为了自己也成为一个得道圣人,象圣人学习者,追寻着圣人的足迹,因自己的求道之心,将自己禁锢在这个心中,反而离道越来越远;只是为了自己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好人,没有追寻圣人的足迹,反而与道相和相契。

贤人要求上进,追求高尚的品格、伟大的事业、宇宙的真理,厌弃卑鄙、没有志向、不懂道理;一般人,不求上进,言行庸俗,胸无大志,不明事理;圣人通达上下、好坏,所以和贤人相溶合,和一般人也相溶合。圣人所能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贤人、普通人,没有了贤人、普通人的表现,圣人什么也表现不出来。

天下之理,男人倡导,女人跟随,牡的在前面跑,牝的在后面追,雄的鸣叫,雌的回应,圣人根据这些,创建了人类社会的礼节、律法,贤人将人们的言行、思想禁锢在这些礼节、律法中。

圣人的道,虽然能迅速千变万化,但表现成贤人的言行时,却象老鳖一样缓慢;圣人的道,虽然比宇宙中最细微的东西,还要细微,但表现成贤人的做事方法时,却象棋子棋局一样有形象有气势。

称做圣人的所得到的道,给人们的感觉,一会儿好象茕然独立,不和任何东西粘连,一会儿好象通彻万事万物,所有的东西里都有道,一会儿好象隐藏的极其深奥,根本就发现不了,一会儿好象堂堂磊磊,眼前都是道。

圣人的道,能将万物做为木偶一样来指挥,而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一样东西能动得了道,所以道高贵于万事万物。

云彩的卷舒,小鸟的飞翔都在虚空中,所以云彩才能变化莫测、小鸟才能自由飞翔,圣人之道,也是如此。
已有 6 人评分 铜币 棒棒糖 收起 理由 jiangqing + 2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存真道人 + 20 不错,,很好 青崖逐月 + 2 四季花 + 20 百科全书,不错 心无杂念 + 1 十分感谢 kmxjx + 1 辛苦啦。谢谢

总评分: 铜币 + 40  棒棒糖 + 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分享0 收藏7 3 0 道来源与心,来源于你的最深处~

使用道具 举报

陀螺 陀螺 当前离线
UID
27362
性别
主题
5
贡献
3 点
帖子
2040
积分
1393
精华
4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28 小时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5-7
最后登录
2011-5-12
居住地
天津 河北区
狗仔卡

金牌会员

123

金牌会员, 积分 13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7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5431 个
铜币
4648 个
贡献
3 点
帖子
2040
积分
1393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5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 发表于 2009-5-21 08:21:59 |只看该作者 导游辛苦啦。谢谢 一头猪能拱倒篱笆墙。

使用道具 举报

陀螺 陀螺 当前离线
UID
27362
性别
主题
5
贡献
3 点
帖子
2040
积分
1393
精华
4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28 小时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5-7
最后登录
2011-5-12
居住地
天津 河北区
狗仔卡

金牌会员

123

金牌会员, 积分 13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7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5431 个
铜币
4648 个
贡献
3 点
帖子
2040
积分
1393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5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3# 发表于 2009-5-21 08:23:28 |只看该作者 谢谢。道友整理此文辛苦啦 一头猪能拱倒篱笆墙。

使用道具 举报

liugaodong liugaodong 当前离线
UID
1501
性别
主题
1
贡献
0 点
帖子
112
积分
129
精华
0
威望
11 点
在线时间
22 小时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8-3-19
最后登录
2011-7-25
居住地
江苏省 苏州市
狗仔卡

中级会员

道长

中级会员, 积分 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908 个
铜币
849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112
积分
129
威望
11 点
阅读权限
2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 发表于 2009-5-21 08:52:04 |只看该作者 道友 太有才啦 真理只有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fenglan1022 fenglan1022 当前离线
UID
28960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37
积分
24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5-21
最后登录
2009-8-19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48 个
铜币
206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37
积分
24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 发表于 2009-5-21 12:01:54 |只看该作者 多谢,希望多翻译三经

使用道具 举报

坠辰 坠辰 当前离线
UID
28691
性别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6
积分
8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5-20
最后登录
2009-5-22
居住地
山东 菏泽市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04 个
铜币
209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6
积分
8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6# 发表于 2009-5-21 13:14:08 |只看该作者 谢谢前辈

使用道具 举报

ding1990hn ding1990hn 当前离线
UID
26723
性别
主题
1
贡献
11 点
帖子
1332
积分
1106
精华
1
威望
3 点
在线时间
249 小时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9-5-2
最后登录
2011-5-12
居住地
河南 郑州市
狗仔卡

金牌会员

行者

金牌会员, 积分 11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4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8684 个
铜币
9476 个
贡献
11 点
帖子
1332
积分
1106
威望
3 点
阅读权限
5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7# 发表于 2009-5-21 14:09:17 |只看该作者 我靠,这么多内容,得写多长时间啊,先收藏了。拜谢

使用道具 举报

gyd781223 gyd781223 当前离线
UID
10394
性别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188
积分
371
精华
0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10 小时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8-10-23
最后登录
2011-7-28
居住地
辽宁省 葫芦岛市
狗仔卡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3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9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574 个
铜币
2633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188
积分
371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3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8# 发表于 2009-5-21 14:21:03 |只看该作者 我的也是先看的很好的 欢迎大家交流心得

使用道具 举报

我心似水 我心似水 当前离线
UID
28927
性别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26
积分
39
精华
2
威望
2 点
在线时间
3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5-20
最后登录
2009-5-21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339 个
铜币
282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26
积分
39
威望
2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9# 发表于 2009-5-21 20:14:59 |只看该作者 呵呵!~多多交流。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能提高你们的悟性!~ 道来源与心,来源于你的最深处~

使用道具 举报

so420675 so420675 当前离线
UID
27603
性别
主题
0
贡献
12 点
帖子
26
积分
39
精华
0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4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5-9
最后登录
2009-5-27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24 个
铜币
238 个
贡献
12 点
帖子
26
积分
39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0# 发表于 2009-5-23 14:38:36 |只看该作者 太谢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space space 当前离线
UID
29131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9
积分
9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5-23
最后登录
2009-5-24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20 个
铜币
200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9
积分
9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1# 发表于 2009-5-24 07:54:32 |只看该作者 好长啊,要好好研究研究。

使用道具 举报

cheerio cheerio 当前离线
UID
29093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31
积分
29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5-22
最后登录
2009-12-3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42 个
铜币
216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31
积分
29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2# 发表于 2009-5-24 08:29:25 |只看该作者 估计看完这些,你大概已经挂了。。。

所谓悟而后修实在很寒碜人,如果一世不悟,那书不是白读了?来世可不会有记忆,还不如勤修,就算今世不成就,来世也慧根深种。

修得入门了,自有名师来寻,想悟,还是得多亲近自然啊。

使用道具 举报

qq895516609 qq895516609 当前离线
UID
29830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2
积分
5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5-30
最后登录
2009-5-30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11 个
铜币
211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2
积分
5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3# 发表于 2009-5-30 14:44:33 |只看该作者 终于找到组织了!!!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悟无道 悟无道 当前离线
UID
4159
性别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98
积分
174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2 小时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8-7-12
最后登录
2010-5-3
狗仔卡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1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1628 个
铜币
1715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98
积分
174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2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4# 发表于 2009-6-5 09:40:46 |只看该作者 多谢》》》》》》》》》》》》》》》

使用道具 举报

kmxjx kmxjx 当前离线
UID
30061
性别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223
积分
295
精华
0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50 小时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0-10-27
居住地
云南 昆明市
狗仔卡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2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5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5923 个
铜币
6906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223
积分
295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3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5# 发表于 2009-6-6 09:53:20 |只看该作者 辛苦啦。谢谢 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前往目的地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什么。
http://www.xiuzhenba.com/bbs/space.php?uid=30061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获得什么样的结果!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无杂念 心无杂念 当前离线
UID
30365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16
积分
18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6-5
最后登录
2009-6-12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26 个
铜币
203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16
积分
18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6# 发表于 2009-6-6 18:57:11 |只看该作者 慢慢研究···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墨子 老墨子 当前离线
UID
32111
性别
保密
主题
2
贡献
0 点
帖子
494
积分
375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4 小时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6-25
最后登录
2011-6-12
狗仔卡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3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5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180 个
铜币
1973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494
积分
375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3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7# 发表于 2009-7-16 12:54:51 |只看该作者 慢慢研究···

使用道具 举报

hk78 hk78 当前离线
UID
30925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9 点
帖子
157
积分
130
精华
0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1 小时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9-6-11
最后登录
2011-2-17
狗仔卡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1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654 个
铜币
518 个
贡献
9 点
帖子
157
积分
130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2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8# 发表于 2009-7-16 13:03:04 |只看该作者 好长啊         谢谢啊

使用道具 举报

cel01el cel01el 当前离线
UID
17916
性别
主题
17
贡献
8 点
帖子
1087
积分
930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25 小时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09-1-24
最后登录
2011-8-2
居住地
湖南 邵阳市
狗仔卡

银牌会员

银牌会员, 积分 9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 积分
金币
1 个
棒棒糖
7483 个
铜币
7659 个
贡献
8 点
帖子
1087
积分
930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4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9# 发表于 2009-7-20 12:07:47 |只看该作者 道友呀你慢慢发呀。。。。这么多貌似很有心理压力 人生幾何,易生易滅,如彼石火,不得長久,如彼浮漚,豈能堅固。生老病死,日夜相侵,變滅不常,須臾散壞,宜爾忘乎目,則光溢无極,泯乎耳,則心識常淵,兩機俱忘,淳淳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无倫,我之所維,與天地共為長久。

使用道具 举报

qxy15261361415 qxy15261361415 当前离线
UID
27053
性别
主题
37
贡献
1270 点
帖子
382
积分
699
精华
0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10 小时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09-5-5
最后登录
2011-8-17
居住地
江苏 连云港市
狗仔卡

银牌会员

银牌会员, 积分 6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1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3261 个
铜币
4326 个
贡献
1270 点
帖子
382
积分
699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4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0# 发表于 2009-7-20 12:36:34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啊,复制一下呵呵 旧日星辰耀华天,九天逍遥青云仙。凌天剑尊弃轩冕,红尘一梦十八年。

使用道具 举报

cqhtye cqhtye 当前离线
UID
4499
性别
主题
5
贡献
11 点
帖子
747
积分
1247
精华
0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707 小时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8-7-22
最后登录
2011-8-17
居住地
重庆 江北区
狗仔卡

金牌会员

居士

金牌会员, 积分 12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53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7413 个
铜币
1788 个
贡献
11 点
帖子
747
积分
1247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5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1# 发表于 2009-7-20 15:06:30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谁都无法一时看完.慢慢来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孑孓 孑孓 当前离线
UID
34364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3
积分
6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7-20
最后登录
2009-7-20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13 个
铜币
210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3
积分
6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2# 发表于 2009-7-20 19:08:09 |只看该作者 太i 服了you啦

使用道具 举报

362757520 362757520 当前离线
UID
34366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26
积分
28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7-20
最后登录
2010-12-12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354 个
铜币
314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26
积分
28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3# 发表于 2009-7-20 20:30:06 |只看该作者 道友 太有才啦

使用道具 举报

deicide000 deicide000 当前离线
UID
33097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3
积分
8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10-5-30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07 个
铜币
204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3
积分
8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4# 发表于 2009-7-20 22:20:38 |只看该作者 ●人皆恶之。
人人都讨厌造作恶事的人啊!
●刑祸随之。
刑罚和灾祸,也就跟随而来。
●吉庆避之。
吉祥和喜庆,都远远的避他而去。
●恶星灾之。
恶煞凶星,也同时降下了灾殃给做恶的人。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遇到他人急切的需用,例如生病的时候,急需用医药,死丧则急需要殓葬,饥寒则急需要衣食等等;我们应该要慷慨的解囊,及时的帮助,以应急需;遇到他人发生灾难,例如水灾、火灾、车祸、家破人亡等等,我们应该要随着自己的力量,去救护、解除他人的危难,使其能够转危为安。

哪些刑罚和灾祸都上他们自己做了坏事而得来的,是天在惩罚他们,哪么我们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不是去和天作对吗?   我在这里想不通.如果在他们作恶之前制止他们这还说得过.你们对我所说的有什么想法?????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桥思梦 小桥思梦 当前离线
UID
26355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40
积分
31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4-30
最后登录
2010-9-10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494 个
铜币
489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40
积分
31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5# 发表于 2009-7-21 21:11:07 |只看该作者 辛苦啦。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wewe430 wewe430 当前离线
UID
28172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25
积分
27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0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5-13
最后登录
2010-5-7
狗仔卡

新手上路

火水云君

新手上路,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307 个
铜币
359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25
积分
27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6# 发表于 2009-7-21 23:58:20 |只看该作者 LZ,辛苦呢··········无量寿佛 道如何
道又如何
不求其它
只求超脱俗世
还我本心

使用道具 举报

xylyg xylyg 当前离线
UID
34483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10
积分
9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7-22
最后登录
2009-7-22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20 个
铜币
210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10
积分
9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7# 发表于 2009-7-22 15:38:49 |只看该作者 读后有感,准备开始中

使用道具 举报

coolcool帅 coolcool帅 当前离线
UID
36239
性别
保密
主题
1
贡献
0 点
帖子
10
积分
19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8-8
最后登录
2011-8-14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48 个
铜币
205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10
积分
19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8# 发表于 2009-8-11 16:45:24 |只看该作者 这么长。。。

使用道具 举报

清风山泉 清风山泉 当前离线
UID
35708
性别
主题
0
贡献
12 点
帖子
251
积分
313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11 小时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8-4
最后登录
2010-5-28
居住地
安徽 合肥
狗仔卡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3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7 积分
金币
1 个
棒棒糖
3173 个
铜币
4385 个
贡献
12 点
帖子
251
积分
313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3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29# 发表于 2009-8-11 17:37:42 |只看该作者 谢谢。道友整理此文辛苦啦

使用道具 举报

不相似 不相似 当前离线
UID
37998
性别
保密
主题
0
贡献
0 点
帖子
24
积分
22
精华
0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 小时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8-18
最后登录
2010-10-1
狗仔卡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金币
0 个
棒棒糖
227 个
铜币
206 个
贡献
0 点
帖子
24
积分
22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10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30# 发表于 2009-8-18 20:26:14 |只看该作者 加一下我的QQ怎么样173018516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入住

天外飞仙

在论坛活动了一定时间后即可申请领取

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修真论坛    繁體 | 网站统计

与本站在线网友聊天

 

GMT+8, 2011-8-17 18:33 , Processed in 0.6513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1 Comsenz Inc.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