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看望贾静雯:要读书还是要过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9:42:31
要读书还是要过节?

 

不久前,关于设立“国家读书节”的说法,之所以引起诸多争论,并不是在是否要“读书”的问题上有分歧,而是对“设立国家读书节”的提法有争议。“读书”很重要,“读书节”不重要,“关于读书节的提案”更不重要,后面的问题就像“兔子的汤的汤”一样寡淡无味。把这个问题的三个层面分清楚 ,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口舌之争。

经常读书的人和完全不读书的人,对要不要“读书”的问题没有什么疑问,问题主要出在半读不读的人身上。首先是那些在读与不读之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人,整天都在纠缠着是不是要“读书”问题。当他们被“读,还是不读”的问题折磨得精疲力竭的时候,便转而向社会和公众寻求支持:要读大家一起读,借此一劳永逸地解决他们的“读书”疑心病。另外还有一种人,自己固然喜欢读,但同时要用“过节”的形式诱惑别人一起读,而且还要强调读纸质的图书。为什么不可以用电脑或者手机,阅读PDF格式、JAR格式、TXT格式的电子书呢?

接下来的问题是,利用“节日”的权威能解决问题吗?如果觉得一个问题很重要,就设一个“节”,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设立“唱歌节”、“纳税节”、“廉政节”?孩子们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吃饭了,专门吃零食,事关重大,是不是要设立一个“吃饭节”?每一天都设一个节日?节日太多就没有节日!而且,随便设立节日,就是对节日的本义的歪曲。

传统节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里,生命体验与自然变化交织在一起,既是对时间流逝的焦虑,也是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追思和警觉,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强制性设立的节日,大都与老百姓无关,都不具备全民性,都是小圈子里的事,都是挂在日历上的一个想象性的时间断裂。传统节日不是对时间的中断,而是对时间的救赎,也是人与时间和解的特殊方式,它让人们恢复对时间的感知和体验,恢复感悟自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能力。只有那种与民族记忆和对生命时间体验有着深刻关联的传统节日,才具有生命力。没有人有权力随便设立节日,设了也白搭,包括读书节。

可见,当人们不愿意读书的时候,肯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靠“过节”是无济于事的。何况读书是一件个人的事情,需要安静的心境,“过节”太吵闹,对读书不利。如果他们还要坚持设立国家读书节,我看他们根本就不想读书,而是想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