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禅茶院地址:“千红一哭”忆宝钗-文艺创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20:37

《红楼梦》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而完美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小说史上任何一部名著所不可比拟的。它以贾府为背景,出场人物达六百多人。作者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形像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尤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在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深刻性上,这一形像并不比贾宝玉、林黛玉的形像差,只不过前者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后者的毁灭是殉道者的悲剧。我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薛宝钗:

一、容貌丰美

《红楼梦》中薛宝钗“艳冠群芳”,是美中的佼佼者。薛宝钗的形貌美,书中是逐步展现的。先是她在随家人上京的路上,作者在介绍薛家家世人丁时说她“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到了贾府,通过众人之眼,再点上一笔:“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到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她,才有一段工笔细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描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是不事装饰的自然美,宝玉觉得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在第二十七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作者把宝钗比作杨贵妃在书中不止一次, 宝玉生辰的那晚,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宝钗体态丰满,肌肤白暂,把宝钗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博学多才                              

薛宝钗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览群书。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的脚印去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

三、尊重长辈

宝钗不仅在平时能顺长辈之意,讨长辈喜欢,当长辈遇到尴尬难堪之事时,她也能主动为之解难,使其舒心。第七十七回中,凤姐生病,需要二两上等人参。王夫人东寻西找,找到的竟然是一些须末和“朽糟烂木”,王夫人只好命人到外面去买。薛宝钗刚好在座,她主动说自己可以买到“原枝好参”,并亲自去办。面对此事,王夫人十分尴尬,自嘲说:“‘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回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堂堂贾府,竟然找不出二两上等人参,当着客人(薛宝钗)的面,王夫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了:没找到人参倒还次之,这面子可就丢大了。薛宝钗的一席话,巧妙的化解了王夫人的难堪:把别人认为值钱的人参散掉,这才是大户人家的风范;如果把人参藏在家里,那才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气呢!王夫人听了这句话,心里非常高兴,忙点头道:“这话极是”。如此乖巧伶俐,善解人意的人,怎么不惹人喜爱呢?
     她孝敬母亲,审时度势,《红楼梦》第四回: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写字为事,只留针衲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四、平等待人

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平等待人。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在贾府,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地位是森严的,能以平等的身份和下人说话的也只有宝玉和宝钗,而宝钗更注重在人格上尊重对方。

五、能方能圆

宝钗性格的圆滑主要表现在第27回上半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宝钗因探望黛玉未果回转时,见彩蝶翩翩,心中十分喜爱而扑之,却不小心碰见红玉和坠儿的窃窃私语,她们因担心“机密外泄”,正准备打开窗格子察看动静,宝钗心中暗自吃惊:“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躁了。况才说话的声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于是宝钗故意放重了脚步,笑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又往前赶,两人都唬怔了……宝钗心中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此事有故意陷害林黛玉黛玉的嫌疑,然而,仔细分析,却也并不是刻意陷害,如果当时宝钗是从史湘云或别人处转来,那么宝钗脱口而出的就很可能是别人了。

而宝钗性格的方正则体现在第三十七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林黛玉借着酒劲写了一首描写螃蟹的诗,如下: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这首诗分明是在讥讽薛宝钗的“胖”。这时宝钗对黛玉还以颜色:“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说着也写了出来。大家看时,写道是: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诗的中间四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其实也是暗中讽刺黛玉和宝玉的。

六、宽容大度

薛宝钗在宝、黛、钗爱情婚姻中的态度和作用历来是分析宝钗这一形像的重要内容。在二人关系的开始阶段,她们之闻确实是颇为紧张的。黛玉利用—切机会处处对宝钗投以充满敌意的、锋芒毕露的讽刺,总是警惕地暗中窥探宝玉和宝钗的动静。面对黛玉的反感和排斥,宝钗并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而是相反设法化解她和黛玉之间的矛盾。在感情方面,宝钗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黛玉对宝玉和宝钗之间的交往有醋意,宝钗就处处注意远离宝玉,尽量与宝玉少单独接触,依次来消除黛玉的疑心。在和黛玉的交往中,宝钗非常注意用她的善意和诚心来打动黛玉。第四十四回中,贾母和众人喝酒,行令时,黛玉一不小心说出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两句诗。作为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竟然在这种场合中说出了“不正经的闲书”中的诗句,是一种相当不得体的行为,幸而当时贾母没有发觉。宝钗当时听了出来,但是她并没有作声,而是事后悄悄地提醒了黛玉。黛玉最终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谁知她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宝钗以她的赤诚之心,使她唯一的“敌人”也成了知心朋友。

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放心,并最后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符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圆滑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同“元、迎、探、惜”四春和湘云黛玉等相比较,宝钗的确更为老成一些。许多人认为她老谋深算,然而从《红楼梦》第一页翻到最末尾,却不曾发现她算计过谁。在众姐妹中,她宽厚仁慈,不计名利,不宣扬自己,更不曾打击什么人;在才学上,只有黛玉能与其媲美,但她不心怀嫉妒。她关心照顾黛玉,视她如亲妹妹。面对黛玉的冷嘲热讽 ,她故作不知,坦然相对。在黛玉失口说了句禁书中的话时,她不但没有当众揭穿,而且背地里悄悄地指给她,并推心置腹地告诉她自己以前也看过这样的书。在能力上,探春和她不相上下。在凤姐病倒,宝钗探春理家时,宝钗处处帮助探春,一点也不拆她的台……这综综件件哪有“处处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影子?然而,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贾府统治者所以选中了宝钗,是喜欢她“品格端方”,“稳重和平”,而决非她玩弄了什么阴谋诡计的结果。如果把宝玉与宝钗的婚姻说成是宝钗煞费心机造成的“金玉良缘”,恰恰否定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宝、黛、钗三者的爱情婚烟纠葛,到头来都是一场悲剧——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信奉者的双重悲剧——尽管二者的意义不同——却都是悲剧,真是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婚姻悲剧的意义正在这里,它所批判的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深度也正在这里;这个悲剧并非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并不亚于宝、黛二形像。无论是黛玉葬花,还是宝玉哭灵,无论是晴雯惨死,还是金钏跳井……无不令人落泪。然而她们的悲剧都是很明显的,很自然地令人对其产生怜悯之情。而薛宝钗却不然,她似乎什么都得到了,而其实却什么都没得到……

·作者: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