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重生之常在:改革开放解放了剥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4:58:45

在这个论坛上,针对当前的弊端,重新呼唤毛泽东精神回归的贴子得到广大网友的的推崇,除了这是广大网友对当前社

上种种污点的反感外,更多的是对当前腐败现象的着急心情的反应.

就改革本身,争论最多的就是私有制的重新产生并不断壮大.似乎平民再次遭到剥削,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本人不是学的文科,更没有系统地看过资本论,现就自己的经历,妄论剥削一词,供网友评判.

 

先看看汉语词典的解释:剥削――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有所有权来进行的.我想就以此为基础讨论这个词的含意.

 

剥削的由来

人类社会自原始社会开始,集体狩猎,成果平分,基本上没产生剩余价值,所以也就不存在夺取别人劳动果实的现象(剥削).所以我说,剥削是随着人们生产率的提高,创造的劳动价值增多,多出了自己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时,他的被剥削才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原来的计划经济时代有没有剥削?

许多网友否认了它的存在,然而根据我上面的推论,说要否认它是不客观的.尤其是前三十年,国家实行的是低工资制,所以那时能积累更多的财富,以用于大量的基本建设,以及三线国防建设(按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也是完全必要的).当今的巨大的国有资产,除了建国时接收的原四大家族的资产外,其中的绝大部分应该全是当时的广大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累积的结果.

 

计划经济那时代,农民没有出卖劳动力的自由

经过三年自然灾害,调整过后,国家经济稍会恢复了元气,就在农村搞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对于那些利用宅旁自留地中长的蔬菜,只能自用,不准出售,否则就是资本主义的露头,是批判的重点对象.农民只能参与集体劳动并按工分领取年终的分配,至于强劳力一年下来取得的工分,能领到多少回报,各地虽有差别,但是能有个温饱就不错了.七五年底,我们去德清参与宣传"农业学大寨"时,亲身体会到了,当时生产队小队长布置安排生产时的艰辛.春节前回杭,去农民家买鸡蛋还是偷偷摸摸的呢!那里农民春天,还要以红薯当主食.天长日久的生产劳动,是不能天天以雷锋精神来指导生产的,集体劳动的生产率低下是当时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

当时的农民被束缚于农村的土地中,无法去外面,因为到了城里没有粮票,就没有吃的,无法在城里生活.而且城里的企业不能随便招农村的农民,他们若想到城里来工作,还需持有村里的充许他出外打工的证明信.城市企业才可录用他.

 

城市里的青年人,除了考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出去外,城市里最便捷的途径是顶职(同时父母中需要有一个退休).真到了无法安排时,就动员上山下乡,成为当地的知识青年.可现在就是还有那么些网友说,那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接受再教育,从让年青人在青年时多吃点苦,以锻炼其意志这一角度考虑,的确也不乏其正确的一面,但是当时城里没有那末多的劳动岗位,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实在是想被剥削而无门啊!!不信你去问问那些青年,当时若城里有工作好做,而且还不会被扣上破坏上山下乡的罪名的话,谁真愿意远离父母,只身到几千里外的农村独立求生啊!现实情况证明,文革后期,除了个别情况外(已经在农村结婚生子),绝对大多敉的原下乡知青已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如何评价当前改革中新出现的剥削?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出现了一批新富,所以资本主义复辟也就很自然地会被人们时时提起,并不断呼吁毛泽东的归来,在这个议题上,我与这些网友的观点又有了分歧,现特申述如下

 

首先,我承认他们(指企业家,而不是那些白领),是靠剥削积累起了财富,但是我又认为这里面有他们的贡献所在,理由是正因为他们的工作,他们组织了生产,使原来无所事事,或者说是未充分发挥出潜力的劳动者,有了出卖劳动力的可能性,就能多创造了一些财富,既使劳动者增加了收入,又让创业者有了剥削他们剩余价值的可能性.从为全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的总量来看,我看这是件好事.每当看到我国民族工业的产品,频频于国际会议上亮相时,我心中的愉悦感会油然而生.

 

其次,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就是希望更快地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广大的战争中磨练出来的领导干部,都曾经一次次地呼吁要"抓革命,促生产",前三个字是形势所逼,不能不提,后三字是这些老干部心头之愁.你如翻翻当时的报刊,四人帮控制的宣传部门,频频地影射周总理常常以生产压革命.因为这些老干部都没有忘记自己革命的宗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当然,这也是毛主席宗旨).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是以生产率提高,社会财富增长为前提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特别是农村出现了一批能人,很多人已经成了拥有亿万财富的企业家,与他们成长的同时,社会财富也大大地增加了.广大的遭他们剥削的劳动者也增加了收入(与原来的情况相比较).

 

顺便说一下,在生产率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些文体,卫生,教育,广电,旅游....等部门的就职人员也就会不断增多,他们没有直接生产出生活物资,那他们的劳动收入算是剥削所得,还是被剥削后的所得?我的看法是:他们也是劳动者,只是他们生产的是精神文化产品及服务性质的产品,随着一,二产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一部分产业的比例必然增大,这就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是压制黄赌毒等社会弊端的任务,会同时加重,这是客观规律,无法回避的.

                             

剥削与被剥削,在生产率高度发展之后,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国家要做的,只是在如何不断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并同时注意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运用国家的行政手段,调节税收政策,避免出现过大的贫富差距,把全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都提高起来.曾经有网友说,就平均水平而言,当前的生活水平比三十年前没有什么提高,笔者认为那是不客观的.客观的,只是贫富差距比以前增大了.说此类话的朋友,呼唤着毛泽东的再现,扇动二次革命,以求平均主义的再现,其实绝对的平均主义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在毛泽东时代,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活水平与广大劳动者还是有明显差别的,只是差距没有当前那么大而已.   

 

笔者发此文的目的,是想与广大的网友探讨,我们看问题的评判标准,是否应该看政策执行的结果,客观上是否的确已经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包括物质与文化),并且能有战略的眼光决出决策,防止国家的财富不会被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