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特别案卷:高中中国古代史速成歌诀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57:07
   第三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         中央集权源先秦,秦汉确立后变更。

①内    容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

门下审核是否行,尚书六部行政令。

吏户礼部兵刑工,各司其责责职明。

②评    价            三省六部分工明,相互监督效率增。

相权三分品级低,加强皇权为核心。

中央统治得加强,官僚体系趋完整。

古代官制大变更,历代沿用影响深。

2、科 举制            科举制度隋初兴,唐朝完善并继承。

①内    容           贞观进士明经科,则天科举三创新。

首创武举与殿试,“自荐”制度重贤能。

开元高官初主考,考查诗赋诗兴盛。

②评    价            重创士族控仕途,抑制门阀利国君。

统治基础渐扩大,庶族地主得参政。

读书仕途联系紧,官员素质大提升。

选拔人才君作主,中央集权局安稳。

二、军事制度

1、府兵制              西魏府兵初施行,鲜卑①从军汉②农耕。

①发    展            隋朝军籍入州县,军民同籍利农耕。

兵源扩大增赋税,民族融合国强盛。

②健    全            太宗健全府兵制,驻守关中军府增。

兵将分离利国君,出征自备民负增。

③衰    落            府兵衰落多原因,均田衰败地兼并。

兵役繁重兵逃亡,府兵为奴耻为兵。

2、募兵制             开元年间初募兵,国家供给民负轻。

免征赋役利农耕,国家军队渐强盛。
                            将帅拥兵变隶属,安史之乱犯京城。

天宝③军阀自募兵,藩镇割据渐形成。

三、经济制度

1、均田制           北魏初行均田制,隋唐沿用民欢欣。

国有土地按人分,孟子主张喜施行。

2、租庸调制           北魏初行租调制,隋唐沿用有变更。

①内    容          以庸代役隋初行,年龄限制最鲜明。

唐“庸”年龄无限定,赋税改革利繁盛。

②评    价          以庸代役分民田,生产时间有保证。

赋役减轻地开垦,政府收入有保证。

府兵巩固军费足,国富民安渐强盛。

3、两税法           天宝年间地兼并,均田租庸④难执行。

①内    容          杨炎建议两税法,资产田亩户地税。

取消租调杂税役,夏秋收税影响深。

②评    价          赋税统一财税增,权贵纳税民负轻。

a积   极          废除丁税民欢迎,赋税制度大变更。

人身控制渐放松,重大进步局限明。

b局   限         土地兼并续盛行,权贵百计掠农民。

两税之外多捐税,农民受压太艰辛。

[注释]

①鲜卑:指鲜卑族。②汉:指汉族。③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④均田租庸:指均田制和租庸制。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一、繁荣因素

                       隋唐强盛远盛名,经济繁盛为根本。

1、政治方面           一统江山国强盛,制度更新国安定。

2、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举措新,劝课农桑民辛勤。

3、民族方面           各族友好交流频,互通有无一家亲。

4、外交方面           外交政策较开明,中外交流技艺精。

5、历朝基础           历朝开发奠基础,隋唐强盛多原因。

二、农业的发展

隋唐强盛人口增,农业发展多特征。

1、土地开发            国泰民安人口增,资源开发地开垦。

与水稻高产          圩田山田湖为田,自然生态不平衡。

江淮江南多水稻,重心南移势逼人。

2、农灌发展           隋朝开凿大运河,利于灌溉利漕运。

与农具改进          唐朝水利设官员,江南水利大跃进。

江东出现曲辕犁,筒车灌溉效力增。

3、农产品商品化       经济发展多商品,茶园众多产量增。

饮茶风行民轻逸,征收茶税唐初行。

三、手工业发达

工业发展多特征,广大多高略说明。

1、产地分布广         纺织冶铁遍全国,瓷窑中原江南行。

2、生产规模大         规模庞大有例证,造船远航海上行。

洪州①年产五百艘,海湾狭小难通行。

3、产品品种多         品种繁多分工细,绫绵几十多精品。

彩瓷初萌唐三彩,秘色瓷器唐初兴。

邢窑白瓷越②青瓷,宋亳吴宣③多绫绵。

4、产品技艺高         造船安装推进器,机械动力似快轮。

冶铸铜镜多切削,焊接抛光亮如新。

丝织织法新图案,波斯风格最典型。

四、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隋唐商业多特征,“五多”明鲜略说明。

1、全国商人多         商人众多超前朝,商人商贩路艰辛。

政府开明多外商,胡商云集各商城。

2、商旅店肆多         商人水陆皆可行,运河长江多帆影。

陆路店肆备“驿驴”,客商骑用好心情。

3、财经机构多         隋唐市场超前人,金融机构唐初行。

官员收税管物价,“开元通宝”唐通行。

柜坊存放币借贷,银行机构较典型。

4、城乡市集多         隋唐城市“市”繁盛,邸店柜坊“市”中存。

城中“坊”为住宅区,市坊分开两分明。

商业买卖时限定,日中为市古风行。

边远乡村多草市,晚唐城市夜市兴。

5、闻名都市多         隋唐都市四中心,长安两“市”多商品。

洛阳漕渠开新潭,万舟云集商贸频。

扬州商品集散地,胡商云集喜盈盈。

长江运河交汇处,经济地位超京城。

物产富饶数成都,“扬一益二”④天下闻。

 [注释 ]

①洪州:今江西南昌。②越:今浙江绍兴。 ③宋亳吴宣:指丝织中心宋州(今河南商丘。亳州(今安徽亳州),吴越(今苏州绍兴一带),宣州(今安徽宣州)。④“扬一益二”:指扬州(今江苏扬州)和益州(今四川成都)。

 

第五节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北朝时期            突厥兴于阿尔泰,统一西北锻冶精。

贸易中原与西亚,桥梁作用最典型。

曾攻酒泉犯北周,石油焚敌后退军。

2、隋朝时期           隋败突厥修长城,突厥分裂又南进。

3、贞观年间           大败东突俘颉利①,开明统冶原风情。

政府设置都督府,重用突厥多首领。

控制西域西突厥,丝路受阻难通行。

唐军西征占高昌,安西都护来统领。

4、高宗时期           派兵大败西突厥,西突灭亡北疆靖。

5、则天时期           设置北庭都护府,天山以北唐施政。

二、回纥的发展

1、太宗时期           色楞格河回纥兴,突厥汗国役其民。

归附唐朝设机构,瀚海都督初施政。

2、玄宗时期           骨力裴罗统各部,玄宗册封为怀仁②。

3、肃宗时期           安史之乱八秋春,回纥平叛立功勋。

唐回③和亲兴农耕,回纥定居城邑兴。

4、晚唐时期           回纥改名为回鹘,汗国瓦解迁甘新④。

裕固维族⑤有先祖,中华民族一部分。

三、靺鞨和渤海国

1、兴    起            靺鞨渔牧在两江⑥,黑水粟末两部分。

2、黑水靺鞨靺鞨       设置黑水都督府,唐朝管辖兴安岭。

3,渤海国             粟末首领大祚荣,开元册封渤海兴。

渤海统辖忽汗州,唐朝版图一部分。

渤海仿唐建州县,丝织精美兴农耕。

四、南诏的崛起

1、政治方面            云南洱海居六诏,南诏统一政权兴。

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有先人。

2、经济方面           农业为主种稻麦,最早复种史有名。

浪剑驰名精锻冶,丝织水平赶蜀锦。

五、吐蕃统一和唐蕃关系

1、吐蕃统一           藏族祖先为吐蕃,唐时游牧又农耕。

松赞干布统各部,定都逻些⑦政权兴。

仿唐官制定法律,创制文字又建军。

2、唐蕃关系           太宗和亲嫁文成⑧,公主入藏交流频。

①和    亲            随藏书籍多技术,赞普世袭唐“册命”。

中宗和亲嫁金城⑨,唐蕃关系一家亲。

②会    盟            长庆⑩会盟誓约在,“患难相恤”情谊深。

六、阶段特色

隋唐统一多民族,巩固发展初跃进。

1、政治方面           唐朝帝王较开明,设立机构举措新。

2、经济方面           交通发达多交往,经济文化交流频。

3、民族方面           边疆各族建政权,开发边疆立功勋。

4、唐朝疆域           东到大海西咸海,东北远至兴安岭。

南及南海辖诸岛,唐朝疆域超明清。

[注释]

①颉利:指颉利可汗。②怀仁:指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③唐回:指唐朝和回纥。④甘新:指甘肃和新疆。⑤维族:指维吾尔族。⑥两江:指松花江和黑龙江。⑦逻些:今西藏拉萨。⑧文成:指文成公主。⑨金城:指金城公主。⑩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

 

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对外交通

1、丝绸之路            对外交通唐鼎盛,海陆丝路来往频。

长安西行欧亚非,登扬①乘舟到日本。

广州南行波斯湾,亚洲中华为中心。

2、开明外交           唐朝外交超前人,招引外商唐开明。

来华经商又通婚,长安洛阳聚贵宾。

二、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使节往来           中朝来往源先秦,隋唐友好亦睦邻。

设立机构“新罗坊”,接待商旅留学生。

2、文化交流           新罗立国仿唐制,设立国学授儒经。

始传汉学崔致运,《桂苑笔耕》吟诗文。

新罗国人喜唐诗,唐风唐俗到如今。

印刷制瓷制铜术,跨江东行促兴盛。

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使节往来            隋唐中日互遣使,遣唐使者频西行。

中日交流多典型,吉备真备与鉴真。

2、贸易往来           中日贸易往来频,出土货币为见证。

3、文化交流           大化改新仿唐制,都城建筑仿唐城。

鉴真东渡传文化,各级学校授儒经。

四、和印度半岛的往来

1、使节往来            中印使节往来频,郁金菩提②馈赠品。

玄奘取经那烂陀③,翻译佛经《道德经》。

义净浮海到天竺,途经印尼取佛经。

撰写大唐高僧传,南亚诸国史料存。

2、文化交流           佛教文化传中华,十位纪数南传印。

五、与中西亚的交往

1、与波斯关系         秦汉中亚来往频,安息大国史有名。

隋朝波斯互遣使,名马异药馈赠品。

唐时大食灭波斯,赴唐求援有君臣。

唐城胡商“波斯店”,定居中华成回民④。

2、与大食关系        三洲帝国阿拉伯,击败波斯拜占庭⑤。

与华通使百多春,造纸西传促文明。

六、与欧非的交往

1、与东罗马的交往     三洲帝国拜占庭,西罗⑥灭亡东罗⑦兴。

唐使西赴东罗马,丝绸瓷器欧洲行。

医术杂技传中华,中欧交往渊源深。

2、与非洲的交往       唐人杜环非洲行,著书立说写风情。

来华使者索马里,太宗皇帝迎贵宾。

非洲出土唐瓷器,贸易频繁有见证。

 [注释]

①登扬:指登州(今山东蓬莱)和扬州。②郁金菩提:指天竺特产郁金香和菩提树。③那烂陀:指当时天竺的佛教中心。④回民:指回族。⑤拜占庭:指东罗马,首都拜占庭(今土耳其伊士坦布尔),又称拜占庭帝国。⑥西罗:指西罗马。⑦东罗:指东罗马。

 

第七节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一、繁荣原因

1、政治方面            隋唐统一国强盛,文化兼容又开明。

2、经济方面           文化繁荣有基础,经济繁荣民辛勤。

3、民族方面           各族交流又融合,流派纷呈多风情。

4、外交方面           中外文化交流频,兼收并蓄风格新。

5、前代基础           六朝文化多异彩,隋唐继承又创新。

二、自然科学

1、印刷 术            雕版印刷起隋文,“废像遗经”皆“梓行”。

唐朝印制《金钢经》,现存最早印刷品。

2、火    药           火药源于炼丹家,神仙方药求长生。

中唐书籍有配方,唐末火箭用于军。

3、天文历法           天文学家僧一行,天文历法联系紧。

科学制定《大衍历》,历法体系较完整。

一行初测子午线,科学思想超前人。

4、医    学           医学进步多巨著,“药王①”《千金方》集成。

①《千金方》        医药总结多创见,药学史上远盛名。

②《四部医典》      元丹贡布藏名医,《四部医典》惊世人。

③《唐本草》        唐朝编修《唐本草》,世界最早国颁行。

5、建    筑           隋唐建筑超前人,建筑成熟多典型。

①赵州桥            李春设计赵州桥,世界桥梁史有名。

②长安城            宇文②主修大兴城,唐朝扩建长安城。

设计合理规模大,高超技术时先进。

三、社会科学

1、诗    歌           诗歌顶盛数唐朝,唐诗五万多精品。

①陈子昂            初唐子昂求革新,刚健质朴风格新。

②“孟王”          山水田园诗跃进,王维浩然③为典型。

③“高岑”          边塞诗吟将士勇,高适岑参多诗文。

④“李杜”          大唐诗坛两巨匠,“诗仙”李白杜④ “诗圣”。

庐山西望《蜀道难》,“三吏”“三别”千古吟。

⑤白居易            中唐诗坛又革新,反映现实多作品。

香山⑤讽喻《新乐府》,长篇叙事说长恨。

⑥“小李杜 ”      晚唐杜牧李商隐,忧国忧民风格新。

咏史斥责统治者,感人至深说红尘。

2、雕    塑           敦煌艺术源前秦,鸣沙山崖多神品。

雕塑绘画多隋唐,社会繁荣为见证。

莫高窟称千佛洞,佛教艺术最完整。

3、绘    画           隋唐绘画多风格,山水画鸟最典型。

①品  类            生活鲜美宗教画,线条刻画人精神。

②展子虔           “唐画之祖”展子虔,士人《游春图》美景。

③闫立本,吴道子    唐朝闫吴多精品,“吴带当风”多神品。

4、书    法           隋唐书法风格新,承先启后欧阳询⑥。

①颜真卿            “颜体”《颜氏家庙碑》,气势雄浑为特征。

②柳公权            《神策军碑》为“柳体”,风骨秀美多神韵。

③张旭、怀素        唐朝“草圣”为张旭,怀素草书多精品。

5、歌    舞           隋唐乐舞多特征,外来风格歌欢腾。

①音  乐            隋代弹奏九部乐,唐代十部歌升平。

乐曲《秦王破陈乐》,唐代舞蹈两典型。

②舞  蹈            健舞雄劲软舞美,《霓裳羽衣舞》轻盈。

 [注释]

①药王:指孙思邈。②宇文:指宇文恺。③浩然:指孟浩然。④杜:指杜甫。⑤ 香山:指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⑥欧阳询:指唐初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等三大家。⑦《霓裳羽衣舞》:由唐玄宗创作。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同期的世界

欧亚非 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

欧  洲      法国为分裂割据局面

            英国封建庄园制确立

五代宋元              东罗马帝国走向衰亡

欧亚非

                      阿拉伯国家走向衰亡

            亚  洲    日本封建庄园占统治地位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    景              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         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            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             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

①阶级矛盾            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

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

②统治内部矛盾        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

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

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

③民族矛盾            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

2、庆历新政(1043)     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

①官吏选拔            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

②精简机构            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

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

3、王安石变法(1069)

①理财措施            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

a青苗法            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 ⑤。

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

b募役法            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

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

c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

d方田均税法        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

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

e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

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

②军事措施            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

a保甲法            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

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

b将兵法             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

③教育措施            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

a科举改革           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

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

b整顿太学           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

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

④评  价 a积极方面    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

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

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

b失败因素     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

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

[注释]

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 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

第二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唐朝时期             辽河上游契丹兴,游牧渔猎后农耕。

唐末汉人闯关东,带去农耕建筑兴。

2、五代时期 ①建立政权  统一各部阿保机,太祖建国称帝君。

(916)   国号契丹都上京,任用汉人汉化深。

②蕃汉分治            蕃汉分治制度新,中央南北官分明。

南官契汉同担任,统治汉人渤海人。

契丹主宰北面官,统治契丹北方人。

③经济方面            提倡农业重农耕,封建文化渐行进。

④文化方面            契丹文字新创制,中原文化影响深。

河北蓟县独乐寺,应县木塔史有名。

⑤民族方面           耶律德光初南征,进攻后唐割幽云①。

契丹为“辽”改国号,控制长城任南行。

二、宋辽的和战

1、高染河战役            太宗统一亲北征,夺取幽云目标明。

幽州激战高梁河,宋军连败妥协兴。

“守内虚外”转防御,防范人民渐弱贫。

2、澶洲之盟(1005)      辽军南下攻澶州②,真宗亲征士气振。

①背    景            射杀敌酋挫税气,辽方求和双结盟。

②内    容            约为兄弟各守界,送辽“岁币”辽撤兵。

③影    响            宋辽结盟少战争,宋辽对峙初形成。

百年和平北疆靖,使者来往榷场兴③。

民族友好常交往,民族融合新促进。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1038)    羌族支脉党项族,中唐游牧陕甘宁。

①政治方面            元昊称帝都兴庆④,仿效唐宋官制新。

设立中书枢密院,选拔官吏科举兴。

官职羌汉两系统,各司其职利统领。

部落兵制民皆兵,兵农一体渐强盛。

②文化方面            仿照汉文楷书体,西夏文字有创新。

2、宋夏和战             元昊兴兵犯宋境,两败俱伤和议定。

取消帝号称国主,北宋册封夏称臣。

北宋每年送“岁币”,边境贸易渐繁盛。

[注释]

①幽云:指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大同)等十六州。②澶州:今河南濮阳。③榷场:宋辽夏金在边境的贸易场所。④兴庆:今宁夏银川。

 

第三节   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一、金的建立

1、唐朝时期            唐朝靺鞨两部分,渤海汉化唐统领。

黑水靺鞨居两江①,五代时期称女真。

2、建立政权(1115)   女真崛起完颜部,统一各部政权兴。

①阿骨打活动        起兵抗辽阿骨打,建立金朝都会宁②。

兴兵攻辽军连胜,猛安谋克促强盛。

②猛史谋克制        猛安谋克源部落,族内推行后变更。

军事行政同组织,户丁出征又农耕。

兵农合一利统治,金朝发展立功勋。

二、辽和北宋的灭亡

1、辽朝灭亡           金朝攻辽频频兴,辽朝衰败为内因。

(1125年)         金宋联合夹攻辽,辽帝被俘金南进。

2、“靖康之变”       金军南下攻宋京,李纲主战退金兵。

(1127年)         北宋腐朽金俘帝,“靖康之变”汉耻恨。

三、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1、南宋的建立         赵构称帝应天③府,年号建炎都临安④。

(1127年)          中原金军役汉人,太行抗金八字军⑤。

2、岳飞抗金           抗金中坚岳家军,严纪果敢远驰名。

“连接河朔”各义军,郾城⑥大捷势喜人。

郑州洛阳齐收复,进逼开封旧帝京。

岳飞兵强势日盛,功高震主遭嫉恨。

班师被害“莫须有”,抗金业绩史永存。

3、宋金对峙           南宋腐朽害功臣,“绍兴和议”略说明。

①“绍兴和议”      淮水西至大散关,中原金朝全统领。

(1141年)        对金称臣输“岁币”,割地赔款较典型。

②和议影响          绍兴⑦和议影响深,宋金对峙局初定。

双方战争渐减省,力量均衡较稳定。

金迁燕京称中都⑧,汉化加强封建性。

[注释]

①两江:指松花江和黑龙江。②会宁:今黑龙江阿城。③应天:指应天府,今河南商丘。④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⑤八字军: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赋”八字得名。⑥郾城:今河南郾城县。⑦绍兴:为宋高宗的年号。⑧中都:今北京,金迁都燕京(即北京),后改名中都。

 

第五节   元朝的建立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蒙古的兴起

1、建立政权            蒙古高原多民族,兴衰迭起多风云。

(1206年)          十二世纪蒙古兴,乱世英雄铁木真。

草原一统立功勋,斡难河源政权兴。

成吉思汗为尊称,蒙古汗国频远征。

2、征伐战争           西征中亚俄罗斯,南攻印度及夏金。

一二三四①初灭金,吐蕃大理皆称臣。

二、元朝统一与中央集权

1、元朝建立            蒙古大汗忽必烈,国号为元都燕京②。

(1271年)          统治中心为大都,统一全国又南征。

2、元朝统一           元军攻宋占临安,南宋灭亡续抗争。

(1276年)         世杰秀夫③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大都就义文天祥,崖山投海宋君臣。

3、中央集权措施       元朝疆域超前人,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中央          中央机构四典型,执掌行政中书省。

执掌军事枢密院,宗教宣政④来统领。

监察百官御史台,各司其取权归君。

②控制地方          元朝地方设行省,中书直辖冀鲁晋。

东北辽阳北岭北,省制影响到如今。

管辖琉球⑤巡检司⑥,海峡两岸联系紧。

管辖西藏宣政院,蒙藏关系超前人。

册封国师八思巴,国师创制蒙古文。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疆域辽阔           元朝疆域超前人,西伯利亚亦统领。

新藏台滇今犹在,南海诸岛属国人。

2、民族关系           元朝一统疆域广,多族国家大促进。

①各族互迁          汉族离乡到边疆,开发边疆技术新。

中原江南多民族,杂居融合似亲人。

②“汉  人”        契丹女真迁中原,民族融合成“汉人”。

③回族形成          波斯大食民迁华,定居通婚成回民。

④初辖藏台         藏台中原渊源远,吴国使台有卫温。

千年交往本一家,元朝机构初施政。

辖台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称宣政。

[注释]

①一二三四:指1234年。②燕京:今北京,元定都后称大都。③世杰秀夫:指张世杰陆秀夫。④宣政:指宣政院。⑤琉球:今台湾,元朝称琉球,明朝称小琉球。⑥巡检司:指澎湖巡检司。

 

第六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自然科学

1、三大发明            印刷火药指南针,有宋一代大跃进。

①活字印刷            隋唐印刷为雕版,发明活字为毕升。

a发   明            西夏印刷术活字,辽印《契丹藏》佛经。

活字印刷早发明,早于欧洲四百春。

b外传影响           活字印刷渐外传,东传朝鲜与日本。

西传埃及与欧洲,文化普及促文明。

②指 南 针            北宋航海有指针,“宣和图经”为见证。

南宋对外交往频,指针西传立功勋。

世界经济多交流,欧洲远航环球行。

③火    药            唐末火药用于军,发明火箭武器新。

北宋火药设机构,火药火器大盛行。

南宋发明“突火枪”,管形火器初发明。

元朝火器随西征,传入欧洲促革命。

金朝火器较发达,曾经击败蒙古军。

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又前进,典型事例略说明。

①北    宋           《营造法式》李诫编,北宋技高书为证。

②辽    代            辽代修筑独乐寺,应县木塔远负名。

③金    代            金代建筑卢沟桥,“卢沟晓月”迷煞人。

④元    朝            俊雄伟岸元大都,排水系统较完整。

3、天文历法             宋元科技多巨星,天文历法又跃进。

①“十二气历”        北宋沈括多才能,历日制度有创新。

元旦立春按时令,节气月份联系紧。

“十二气历”利农耕,元朝历法又前进。

②《授时历》          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历法举措新。

天文测量先仪表,简仪高表多创新。

主持编定《授时历》,早于欧洲三百春。

4、《梦溪笔谈》          沈括晚年著梦溪,北宋科技详说明。

中国科学里程碑,中外科技位至尊。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颂沈括卓越人。

二、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           宋代理学①初形成,儒家佛道联系紧。

朱熹理学集大成,四书集注主张新。

宇宙万物“理”为本,万物材料“气”构成。

罪恶根源为人欲,“天理”“人欲”似敌人。

“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统治为核心。

2、史    学           宋代史学亦精进,《资治通鉴》利国君。

编年通史源战国,研究历史价值深。

3、文学(宋词)       五代文学词初兴,南唐李煜最有名。

a兴    起          亡国前后词风异,柔靡愁苦两分明。

b兴盛原因          宋代词盛多原因,封建经济又前进。

市民阶级抒感情,诗歌局限词流行。

各种矛盾多激化,作家抒发爱国情。

c苏    轼          北宋苏轼多才能,宋词革新多特征。

豪迈奔放绘美景,影响深远多名品。

赤壁怀古咏明月,豪放流派代表人。

d柳    永          婉约代表数柳永,代表作品《雨霖铃》。

街头巷尾流传广,市民生活全反映。

e李清照             两宋之交李清照,南下前后词变更。

风格委婉情真挚,南下怀念故土情。

f辛弃疾            南宋稼轩②多作品,豪放风格又精进。

悲诉国破《菩萨蛮》,北望中原抒豪情。

g陆    游           陆游诗词说抗金,壮志难酬抒悲愤。

婉丽飘逸《钗头凤》,临终《示儿》悲裂分。

4、文学(活本)       宋代市民渐兴盛,市民文学多纷呈。

宋词话本③多戏剧,市民生活喜盈盈。

“瓦子”听书看表演,艺人口述后成文。

情节完整又生动,小说戏剧影响深。

5、文学(元曲)       元代富强文学兴,散曲北方歌流行。

舞台艺术元杂剧,韵文散文成剧本。

散曲杂剧成元曲,元曲代表关汉卿。

惊天动地《窦娥冤》,同情人民鞭君臣。

6、绘画艺术           北宋《清明上河图》④,东京繁华多美景。

浓绘市民风俗画,华夏美术多珍品。

[注释]

①理学:宋朝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②稼轩: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③话本:指讲故事的底本。④《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第六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1368-1840)

同期的世界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14-17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清朝(17-19世纪初)   17-18世纪封建国家的改革

                      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第一节   明朝的兴衰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    景             元末暴政民抗争,各地兴起红巾军。

①红巾军起义          起义将领朱元璋,平定南方又北征。

②明朝建立            攻占大都灭元朝,国号大明称帝君。

(1368年)          建元洪武都应天①,专制主义举措新。

2、专制措施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行政。

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

①控制中央            太祖颁行《大明律》,权贵特权特鲜明。

内容集中条理明,经济立法初施行。

主张重刑惩腐败,君主专制为核心。

②控制地方            地方各省三权分,布政使司掌行政。

监察司法按察司,都司执掌省军政。

③控制军队            明设五军都督府,统兵有权勿调兵。

兵部调兵听帝命,军队统帅为帝君。

④特务统治            明朝专制新特征,特务统治最典型。

掌管缉捕“锦衣卫”,皇帝直辖捕官民。

旋后设立东西厂,宦官统领帝掌政。

⑤控制思想            明清科举新特征,八股取士最鲜明。

四书五经来命题,八股行文禁议论。

知识分子遭束缚,利于君主育顺臣。

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1、靖难之役(15世纪初)    太祖封王到边庭,藩王势大图国君。

建文削藩燕王反,挥师南下破京城。

“靖难之役”易帝君,改元永乐都北京。

2、营建北京              朱棣诏令建北京,蒯祥主持设计新。

突出皇权城三重,宫城皇城外京城。

布局对称又庄重,黄瓦红墙喜建成。

成祖诏令迁都城,改称京师远扬名。

3、成祖主要活动 ①政治  太祖封王埋祸根,建文削藩起风云。

“靖难之役”破京师,营建北京迁都城。

②民族              册封蒙古两首领②,修缮长城北疆靖。

西南平叛黔设省③,“改土归流”明施行。

③外交              郑和西下扬国威,亚非外贸交流频。

④文化             《永乐大典》解缙编,最大类书今现存。

三、明末农民战争(1627-1644年)

1、起义原因             明朝后朝局变更,政治腐败败日深深。

①政治因素            皇帝不朝权旁落,奸臣宦官掌朝政。

严嵩王振与刘瑾,横掠百姓害忠臣。

“阉党”势大魏忠贤,迫害东林④最典型。

②经济因素            明朝权贵地兼并,农民流离起义兴。

2、概    况             明朝末年天灾频,田赋三饷⑤民难忍。

①兴    起            陕北首义数王二,序幕揭开多义军。

②发展 a张献忠        起义首领张献忠,武昌大西政权兴。

攻克成都又称帝,抗清斗争后牺牲。

b李自成             反明闯王高迎祥,牺牲后继李自成。

进军河南势日盛,“均田免粮”民参军。

攻克洛阳下西安,大顺政权败敌人。

③高    潮            闯王大军攻北京,崇祯自缢易帝君。

大顺东征山海关,清军袭击趋北京。

④失    败            闯王转战陕豫鄂,湖北通山惜牺牲。

3、功    绩             明末农民多抗争,农民战争意义深。

①政    治            封建统治遭重创,推翻明朝立功勋。

②经    济            权贵逃亡民占地,清朝田税有更新。

③思    想           “均田免粮”反地制⑥,农民抗争新水平。

 [注释]

①应天:今江苏南京。②两首领:指瓦剌和鞑靼的首领。③黔设省:明朝永乐年间平定贵州土司叛乱改设贵州布政使司。④东林:指东林党人。⑤三饷:指练饷、辽饷和剿饷。⑥地制:指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节   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1、八旗制度             明设奴尔干都司,管辖东北欺女真。

努尔哈赤反大明,统一各部八旗兴。

军事组织八旗制,对外征战又农耕。

兵民合一促发展,巩固统治渐强盛。

2、后金改清(1636)     努尔哈赤国号金,赫图阿拉①为都城。

夺取明朝七十城,迁都沈阳称盛京。

联蒙攻明皇太极,改称满洲国号清。

漠南蒙古入版图,传子顺治旋驾崩。

3、入关统一             顺治入关两先锋,总兵三桂多尔衮。

击败大顺农民军,迁都北京又南征。

南北权贵多降清,剿灭南明小朝廷。

扬州殉难史可法,南征统一国初定。

二、专制主义的强化

1、控制中央 ①三大机构  清初官制仿朱明,内阁六部多决定。

阁部之上议政处②,限制皇权较典型。

康熙设置南书房③,三权制约权归君。

②设军机处            雍正增设军机处,军机大臣为亲信。

军用大事帝裁决,中央地方皆执行。

中央集权新标志,专制主义达峰顶。

2、控制地方             诏令地方军机处,行省区域普施行。

十八行省五将军,办事大臣辖藏青④。

督抚⑤将军帝任命,统治全国压人民。

3、控制思想             清朝狂兴文字狱,顺康雍乾⑥渐攀升。

①文 字狱            加强专制树权威,压制汉人防抗争。

清朝字狱多危害,禁锢思想害贤能。

社会恐怖人自危,阻碍社会向前进。

②八股取士             明清科举有变更,科举出题唯儒经。

八股取士育顺臣,光绪维新曾废停。

三、主要帝王的活动

1、顺治措施 ①政治      入关迁都灭南明,设立阁部仿朱明。

权高议政王大臣,限制皇权字狱兴。

②其他              五世达赖受赐封⑦,闭关锁国禁海令。

2、康熙措施 ①政治     加强专制南书房,大兴字狱害臣民。

固定丁数“更名田”,田赋政策利农民。

②民族              西北平定噶尔丹,西南班禅受册封⑧。

剿抚并用平“三藩”⑨,收复台湾海疆靖。

③外交              两败俄军订条约⑩,引进西学开海禁。

3、雍正措施  ①政治     强化专制军机处,军机大臣传帝命。

大兴字狱害贤能,虚设议政王大臣。

②经济               “摊丁入亩”地丁银,经济发展人口增。

③民族             参赞大臣辖蒙古,乌里雅苏台将军。

西南西藏驻大臣,改土归流全推进。

④外交              西方教士乱朝政,清朝禁教西学停。

4、乾隆措施 ①政治     清朝乾隆盛衰分,大兴字狱达峰顶。

新疆平叛设将军[11],永久驻军边疆靖。

②民族              喜迎渥巴锡回归,金瓶掣鉴[12]定传人。

③其他              《四库全书》纪昀编,后期国衰殖民侵。

[注释]

①赫图阿拉:在今辽宁新宾。②议政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办公处所,这里指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康熙帝设立、挑选翰林院学士当值,主要职责陪同皇帝读书、写字、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④藏青:指西藏、青海。⑤督抚:指总督巡抚。⑥顺康雍乾:指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⑦赐封:指顺治帝赐封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⑧册封:指康熙赐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⑨三藩:指康熙年间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平西王吴三桂。⑩条约:指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1]设将军: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12]金瓶掣鉴:乾隆年间赐于西藏地方政府金瓶,规定驻藏大臣主持让喇嘛诵经掣鉴,决定中鉴“灵童”,经朝廷批准成为新一代达赖或班禅。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经济制度

1、一条鞭法(1581)      明朝后朝地兼并,矛盾激化税革新。

①内    容            田赋徭役与杂税,“并为一条”征白银。

人丁田亩为依据,纳银代役利农耕。

②影    响            首辅①改革张居正,纳银代役影响深。

人身控制渐松驰,农民负担有减轻。

赋役征银促生产,商品经济渐兴盛。

有利农业商品化,资本主义将初萌。

2、更 名 田(1669)     明清之交多战争,地方亡逃地归民。

康熙下诏“更名田”,明朝藩王地变更。

农民耕种地归已,土地易名民欢欣。

3、摊丁入亩             康熙田税皆更新,田地更名丁税新。

①内    容            固定丁数②收丁税,人丁增加税不增。

雍正丁税入田赋,“摊丁入亩”地丁银。

②影    响           “摊丁入亩”影响深,千年丁税终废停。

人身控制又松驰,经济发展人口增。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1、推广新作物            明清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新引进。

贫瘠土地可种植,粮食总产量激增。

2、经济作物扩种         宋元植棉遍南方,明清植棉大北进。

油料作物棉桑茶,清朝扩种多商品。

农业生产商品化,涌向市场商品增。

三、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进步特征        明清工业又前进,手工进步多特征。

①工具革新            生产工具多革新,产品质量效率增。

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远扬名。

②技术提高            技术提高品种增,双色套印加彩印。

③分工细密            分工细密行业新,社会分工区域性。

松江织造③芜湖染④,苏杭丝织最典型。

④产量大增            手工生产规模大,产量提高逐年增。

广东佛山冶铁业,日产生铁七千斤。

⑤萌芽出现            江南丝织机房兴,生产商品目标明。

2、萌芽概况             苏州“机户”设机房,雇佣“机工”获利润。

①明    朝            机户机工新关系⑤,资本主义渐初萌。

明朝中叶为萌芽,清代发展略说明。

②清    朝            工场扩大分工细,部门增多地区增。

3、萌芽受阻             明朝中叶萌芽兴,发展缓慢多原因。

①市场因素            封建剥削民贫困,无力购买工业品。

②资本因素            权贵买房重置地,扩大生产缺资本。

③税收因素            关卡林立征重税,限制生产少利润。

④外贸因素            限制外贸市场小,闭关锁国清推行。

⑤根本因素            萌芽徘徊多原因,封建制度为根本。

四、商业繁荣和外贸状况

1、商业繁荣           明清商业较兴盛,繁荣“四多”略说明。

①商 品 多            农工产品进市场,品种两百商贸频。

②商 贩 多            商人不畏旅途远,长途贩运高利润。

③商 城 多            商贸城市达数十,北京南京最繁盛。

④市 镇 多            商品经济到农村,江浙市镇工商兴。

2、外贸概况             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商贸频。

①明朝繁盛            丝瓷茶叶易珠宝,和平使者喜相迎。

明末清朝局变更,殖民东来显野心。

②清朝衰微            闭关政策清施行,限制外贸影响深。

广州一处可通商,统一管理称“公行”。

中外商人往来少,外贸微弱重农耕。

明清工商难发展,中外隔绝清弱贫。

[注释]

①首辅: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另设殿阁大学士,后称内阁,内阁首辅职责逐渐等同于丞相。②固定丁数: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2462万)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③松江织造:指明清时期江苏省松江府为全国纺织中心。④芜湖染:明清时期安徽省芜湖为全国纺织品浆染中心。⑤新关系:指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第四节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加强与蒙古、新疆的关系

1、瓦剌与鞑靼         明朝蒙古两裂分,瓦剌鞑靼各为政。

①明朝册封          永乐①册封两首领,双方安宁边疆靖。

②修缮长城          中明衰落北兴兵,明修长城防蒙军。

③保卫北京          瓦剌骑兵趋北京,于谦率军败敌人。

④鞑靼修好          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修好似亲人。

朱明册封顺义王,封贡互市数十春。

2、平定准噶尔叛乱     明末清初蒙裂分,大漠南北西三分②。

“联蒙制汉”皇太极,漠南蒙古归属清。

漠北漠西初臣服,满蒙联姻一家亲。

①噶尔丹叛乱        漠西蒙古多纷争,准噶尔部叛乱兴。

占据新疆进漠北,进攻漠南犯大清。

康熙初败噶尔丹,康雍平叛七十春。

②设置机构          天山南北喜收复,统辖蒙古机构兴。

参赞大臣科布多③,乌里雅苏台④乌将军。

3、平定和卓叛乱       晚唐回鹘迁甘新,维吾尔族渐形成。

①和卓叛乱          南疆维族称回部⑤,回部贵族叛清廷。

②伊犁将军(1762)   大小和卓⑥施逆行,“虐用其民”民难忍。

乾隆派军平叛乱,新疆伊犁设将军。

清朝调军驻新疆,开发边疆立功勋。

4、土尔扈特回归       蒙古土尔扈特部,西迁伏河⑦遭欺凌。

(1771)          反俄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多艰辛。

乾隆喜迎爱国者,民族一家多温馨。

二、加强与西藏的关系

1、明朝 ①卫所        西藏明称乌思藏,设立卫所赐印信。

藏人为官管藏事,征收贡赋境安宁。

②僧官制度          僧官制度明施行,各级僧官帝使命。

最高僧官称法王,藏教各派忠北京。

2、清朝举措           唐蕃友好一家亲,元代辖藏为宣政⑧。

①册封达赖          西藏黄教两首领,达赖统一觐帝君。

顺治喜迎又册封,“达赖喇嘛”名至今。

②册封班禅          五世班禅康熙封,“额尔德尼⑨”远扬名。

历世班禅与达赖,中央册封民信任。

③驻藏大臣          雍正辖藏举措新,驻藏大臣掌军政。

中央地方同管理,管辖加强边疆靖。

④金瓶掣鉴          达赖班禅怎继承,灵童转世怎确定。

乾隆皇帝赐金瓶,诵经掣鉴作决定。

中鉴灵童帝批准,达赖班禅民信任。

三、加强与云贵川桂的关系

1、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元初行,明朝沿用广推进。

宣慰司与土知府,西南各族任首领。

土司世袭忠朝廷,交纳贡赋掌军政。

2、“改土归流”       永乐贵州兴叛乱,明朝平叛机构新。

①贵州设省          贵州设置布政司,流官统治明初行。

②“三藩之乱”      清军入关赖汉奸⑩,分封三王埋祸根。

“三藩叛乱”吴尚耿⑾,康熙平叛国安稳。

③普遍推行          雍正边疆举措新,蒙古西藏设大臣⑿。

云贵川桂派流官,改土归流全推进。

④意    义          消除割据利统治,巩固边疆民欢迎。

经济文化广交流,多族国家又前进。

四、加强与台湾的关系

1、元明管辖           海峡两岸为一家,元朝初辖机构⒀兴。

明朝续辖小琉球⒁,明清之交有变更。

2、郑氏台湾           明末荷兰据台湾,殖民统治卅八春⒂。

(1662-1683)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抗清。

清命施琅攻台湾,澎湖一战获全胜。

投降清朝郑克爽,台湾回归民欢腾。

3、台湾设府           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大清福建省。

(1684)            联系加强促开发,巩固海防立功勋。

五、清朝的疆域

1、疆域四至            清朝前期疆域广,东临大洋西葱岭。

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库页兴安岭⒃。

东南台湾附属岛,南海诸岛全统领。

西伯利亚北接壤,内蒙外蒙隶属清。

2、行省区域制度       行省制度元初行,明朝三司实为省。

清朝承继又强化,全国划分十八省。

西藏青海两大臣,东北蒙新五将军。

掌管各族理藩院,蒙古盟旗名至今。

各级官吏帝任命,大清一统影响深。

兄弟民族五十六,开发中华立功勋。

六、多民族国家发展概况

中华统一多民族,五步发展特鲜明。

秦朝一统初建立,两汉时期初前进。

隋唐发展元顶盛,明清巩固较典型。

清朝前朝疆域广,中华版图终奠定。

[注释]

①永乐:1402年,明朝燕王朱棣即位,后称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②三分:明末清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③科布多:今外蒙古西部,清朝雍正皇帝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进行管辖。④乌里雅苏台:今外蒙古西部,清朝雍正皇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该地区。⑤回部:清朝前期,称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为回部。⑥和卓:清朝时期,维吾尔族伊斯兰教首领称为和卓。⑦伏河:指伏尔加河。⑧宣政:指元朝宣政院。⑨“额尔德尼”:即“班禅额尔德尼”。⑩汉奸:指明朝降将吴三桂等人。⑾吴尚耿: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⑿大臣:指参赞大臣(科布多)和驻藏大臣。⒀机构:指澎湖巡检司。⒁小琉球:元朝称台湾为琉球,明朝称台湾为小琉球。⒂卅八春: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达三十八年(1624-1662年间)。⒃库页兴安岭:指清朝疆域东北到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原    因            明朝前期国强盛,对外交往多原因。

七下西洋①扬国威,加强联系交往频。

珍宝特产明需求,郑和出使多远征。

2、概    况           远航亚非三十国,红海东非传友情。

①贸易交流          拜见元首示通好,丝瓷茶叶易异珍。

②使节往来          各国使节频来华,中外友好最鲜明。

③悄然结束          郑和西下目标明,宣扬国威宝船行。

随行外贸勿获利,不计效益国渐贫。

明朝国力渐衰退,航海壮举影响深。

3、影    响           十五世纪初远航,主功外交睦友邻。

①航海壮举          规模宏大历时久,世界航海远盛名。

世航先驱唯郑和,早于西欧八十春②。

②外交准则          郑和西下旗帜明,友好相处共太平。

不欺寡,不凌弱,规则确立睦友邻。

有利交往交友朋,影响深远到如今。

③华侨赴南洋        郑和西下睦友邻,国人迁徙去谋生。

定居南洋③技先进,经济交流勤耕耘。

开发林矿种橡胶,华侨南洋立功勋。

二、戚继光抗倭(16世纪中期)

1、起因 ①外因         元明之交倭患兴,武士海盗极残忍。

侵扰明朝烧杀抢,明罢市舶势严峻。

②内因              倭寇华商相勾结,共同走私共掠民。

2、概    况           十六世纪倭犯境,举兵江浙苏沪行。

沿海人民抗敌寇,明朝荡倭谴精军。

①台州大捷          浙东抗倭戚家军④,台州九捷败敌人。

江浙初年赴粤闽,戚俞⑤合作军连胜。

②肃清倭寇(1565)  沿海倭寇全肃清,抗倭业绩万代存。

三、葡萄牙租占澳门(1553)

1、起    因           葡西开辟新航路,殖民东来初殖民。

侵扰明朝葡萄牙,谎言晒物图澳门。

2、概    况           行贿明官送银两,租借澳门计得成。

修筑城垣与炮台,设置机构又驻军。

澳门领土属明清,控制军政设衙门。

3、回    归           一九九九澳回归,华夏儿女齐欢腾。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1、收复台湾            明末荷兰占台湾,殖民统治卅八春⑥。

抗清将领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抗清。

击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民欢欣。

2、开发台湾           郑氏祖孙有公论,开发台湾举措新。

军屯垦荒重农商,手工发展商兴盛。

农师传授汉农技,倡导文教境安宁。

五、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5-1686年)

1、起    因           清朝入关大举兵,东北空虚俄南侵。

强占雅克⑦尼布楚,增兵东北显野心。

清朝通谍俄不听,康熙诏令清进军。

2、概    况           清军败俄雅克萨,俄军惨败清连胜。

3、签订条约           中俄谈判尼布楚,平等协商作决定。

①内    容          边界条约尼布楚,国界两河兴安岭⑧。

部分问题⑨暂搁置,拆毁雅城迁俄人。

商旅往来凭护照,中国让步显诚心。

②意    义          中俄签约尼布楚,两江一岛⑩清统领。

华夏国土神圣地,不可侵犯显决心。

六、明清外交的时代特征

明清中外大变更,中华落伍盛衰分。

西欧发展初殖民,明清外交多特征。

1、友好交流           明朝前期国强盛,郑和西下睦友邻。

国人南迁多开发,华侨南洋立功勋。

康乾盛世帝开明,中外交往一度盛。

2、反对侵略           航路开辟初殖民,明清卫国反外侵。

抗击倭寇反荷兰,战败俄国订协定。

3、闭关政策           明清外交大变更,闭关政策全推行。

中外隔绝渐落伍,落后挨打是教训。

4、西学东渐           明清一度开国门,西学东渐一度盛。

西方科技与文化,初传中华影响深。

[注释]

①西洋:明朝时期,称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一带为西洋。②八十春:郑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早于哥伦布等人远洋航行八十多年。③南洋:明清时期称东南亚为南洋。④戚家军: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奋勇,时称戚家军。⑤戚俞:指明朝抗倭名将戚继飞和俞大猷。⑥卅八春: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达三十八年(1624-1662年间)。⑦雅克:指雅克萨。⑧两河兴安岭:指中俄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⑨部分问题:指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待议地区(外兴安岭与流入鄂霍次克海的乌第河之间的地区)。⑩两江一岛:指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一、时代特征

                          明清文化新高峰,承古萌新为特征。

1、科技方面           古代科著集大成,近代科技初引进。

2、思想方面           资本主义渐初萌,早期启蒙初诞生。

3、文学方面           文学主流为小说,市民文学达峰顶。

4、古典文化           官方编纂丛类书,中华文明博精深。

5、西学文化           西学东渐传科技,西方科学传明清。

二、自然科学

1、医药学           药物学家李时珍,考察类比多创新。

《本草纲目》万方剂,药物千八详说明。

“东方药典”①声名远,反映进化又医病。

2、农    学           明朝农学徐光启,关注百姓勤笔耕。

《农政全书》说农耕,农学体系较完整。

《秦西水法》初翻译,欧洲水利书阐明。

3、地 理 学           地理学家徐霞客,越山涉水释疑问。

记载地貌喀斯特②,早于欧洲二百春。

地理纠错③多发现,旅行游记史有名。

4、《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宋应星,明代农工详说明。

“工艺百科”④传国外,外来科技亦载明⑤。

5、外技引进           西方开辟新航路,科技东传初殖民。

来华传教利玛窦,传播科技交友人。

徐利⑥合译多书籍,中华科技血液新。

三、社会科学

1、思想哲学           明清社会气象新,资本主义渐初萌。

理学心学⑦为主体,民主思想初启蒙。

①李    贽          明末李贽主张新,否定孔子批儒经。

揭露道学多虚伪,反对封建最典型。

思想先进称“异端”,新生阶层⑧初反映。

②黄 宗羲          明末清初“三先生”⑨,批判理学角度新。

梨洲⑩揭批君主制,提倡“法治”反帝君。

“工商皆本”反抑商,学术影响到晚清。

③顾 炎 武          明清学者顾炎武,“经世致用”研学问。

理论实践相结合,著书郡国可利病⑾。

反对君主行专制,天下权归天下人。

脚踏实地新学风,后继学者学前人。

④王 夫 之          船山先生⑿思想新,唯物主义又辩证。

“气”为物质“理”规律,“天下惟器”唯物论。

“动不舍静”“静含动”,运动绝对说辩证。

否定理学主静说,船山观念地位尊。

发展观点看历史,政治趋时常革新。

2、文   

①《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罗贯中,塑造人物多典型。

历史小说第一部,三国纷争谋事人。

②《水浒转》        施耐庵著《小浒传》,梁山好汉多传神。

起义小说第一部,反对封建颂农民。

③《西游记》        吴承恩说《西游记》,唐僧取经多风云。

斩妖除怪孙大圣,长篇神话歌抗争。

④《红楼梦》        曹高⒀先后说红楼,贾府盛衰宝黛⒁情。

鞭挞礼教旧制度,封建没落有反映。

古代长篇最优秀,中外红学多争鸣。

⑤《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科举毒身心。

⑥《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蒲松龄,借写妖狐鞭清廷。

3、丛书与类书         中华文化博精深,古典文化达峰顶。

①类    书          明清编纂丛类书⒂,分别举证略说明。

a《永乐大典》     解缙主持编类书,《永乐大典》远盛名。

分类成书两万卷,万册图书今凋零⒃。

b《古书图书集成》   《图书集成》一万卷,最大类书今现存。

c《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为丛书,经史子集详阐明。

收录典籍三千种,古代文化多保存。

书成三万六千册,修书毁书⒄最典型。

四、西学东渐

1、起    因            西葡开辟新航路,殖民东来初殖民。

葡占澳门荷据台,意谴教士⒅利玛窦。

儒服汉语献“图琴” ⒆,交友儒生为殖民。

2、西学东传           教士译书传科学,传华数理艺天文。

修订历法铸火炮,中国科技血液新。

3、东学西传           明清闭关亦开明,中西交流一度盛。

儒道学说传西方,教士居华两面性。

4、衰    落           发展教徒反民俗⒇,干涉内政帝难忍。

雍正诏令禁传教,西学东渐惜暂停。

[注释]

①“东方药典”:指“东方医药巨典”。②“喀斯特”:岩溶地貌,以原南斯拉夫喀斯特地区最有名。③纠错:《徐霞客游记》中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一些错误,如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非长江支流等。④“工艺百科”:国外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⑤载明:《天工开物》收录了倭锻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⑥徐利:指明朝农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⑦心学: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等人创立心学,提出“心外无物”等观点。⑧新生阶层:指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手工作坊主等。⑨“三先生”: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⑩梨洲:黄宗羲、马梨洲。⑾利病:指顾炎武的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⑿船山先生:王夫之晚年隐居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王船山。⒀曹高: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鄂。⒁宝黛:指贾宝玉和林黛玉。⒂类书:辑录各科书籍上的有关材料,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便于录检、征行的一种工具书。⒃凋零:《永乐大典》原本一万一千多册,经八国联军洗劫,至今存世三百余册,国内有二百余册。⒄毁书: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禁毁的书籍也很多。⒅教士:指传教士。⒆图琴: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朝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等,获准在京传教。⒇反民俗: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罗子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传教士甚至干涉中国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