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任梁 姐姐:有关中学生佩带首饰的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18:54

关于中学生佩带首饰的现象

组长:黄秋茗

组员:羊民 羊龙   符令才 孙惠娜  李艳娇  王永春  李贤和

邓发振  李秀邓  陈良友

导师:陈虹

关键词:佩带首饰

内容摘要:首饰不应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气质风度和审美格调的表现。但由于场合不同以及不同的约定俗成,首饰佩戴用有着特定的规范,不可随心所欲。中学生活是人生的一个过渡阶段。中学生们还不懂得如何进行真正的消费,我们首先要会做人,学会深入的思考,必须体会到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们不能浪费父母的血汗钱。浪费父母的血汗钱是对父母的不尊重,是对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无视。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还能有所作为吗?我们作为学生,本职就是好好学习,在学习以外进行过多的消费,就是显得没有太大的意义。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合理消费的例子有太多太多,是什么造成了这些现象呢?是生活,是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是复杂的,但也是可改变的。我想对所有的中学生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热衷于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所以中学生应正确看待佩带首饰的现象,中学生的消费应以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为基准。

 选题的缘由:

当今时代,首饰成为人们整体风采的重要点缀,与人的气质、容貌、发型、装束浑然一体,将会更加优雅美丽,仪态大方。随经济的发展,利弊的事情都普遍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追求美成为人的天性,但是怎样才是美,却是因人而异的.一般说来,不同年龄各有自己的不同的美,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追求时尚的念头也逐渐的进入我们的校园,很多的同学盲目的去追求,我们组之所以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没有正确的审美观.我们组研究的课题---关于中学生佩带首饰的现象,主要是针对中学生的追求时尚带来的后果。及其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给盲目追求时尚的同学带来一些建议。

第一章:绪论

当今时代,首饰成为人们整体风采的重要点缀,与人的气质、容貌、发型、装束浑然一体,将会更加优雅美丽,仪态大方。随经济的发展,利弊的事情都普遍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追求美成为人的天性,但是怎样才是美,却是因人而异的.一般说来,不同年龄各有自己的不同的美,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追求时尚的念头也逐渐的进入我们的校园,很多的同学盲目的去追求,我们组之所以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没有正确的审美观.我们组研究的课题---关于中学生佩带首饰的现象,主要是针对中学生的追求时尚带来的后果。及其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给盲目追求时尚的同学带来一些建议。

第二章:中学生佩带首饰的原因

1.       调查方式

(1)    调查对象:初三的各别班级,共发问倦300份

(2)    调查方法:学生采用班级体答卷的形式,当场答卷当场收卷 

1.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你喜欢佩带首饰吗?

喜欢75%       不喜欢15%       偶尔10%

(2)    你喜欢买首饰吗?

喜欢75%        不喜欢10%    一般 15%  

(3)    你会经常向家长要钱买首饰?

会55%         不会12%        不经常33%

(4)    流行带这种首饰品时,你会积极去买吗?

会50%         不会35%       看情况15%

(5)    你对学校禁止学生佩带首饰的规定是赞成还是反对?

赞成40%    反对50%      无所谓10% 

(6)你对身边的同学佩带首饰,追求时尚有什么看法?

1 .看起来 比较有信心吧

2 .显的自己比较阔 [穷的人是没钱做这种事的]

3 .不会被社会淘汰 [人的势力眼的很可怕的]

4 .跟自己的同学有共同兴趣吧 [一样的话 有的聊]

(7)说说你心中美的标准?
  1.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追潮流 在社会上流行的,就是美的 

  2.两个字“感觉” 外在一般就行了 太漂亮不好。

调查发现: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花钱缺少计划性、科学性,对自己的经济来源缺少认识,不了解挣钱的难处,许多同学存在:“有钱就花,没钱再要”的思想。说明社会对中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陷,中学生基本上不了解消费这个概念和消费的意义。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花钱甚至也是大手大脚的,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造成中学生佩带首饰的原因主要有:追潮流,追时尚青春期和青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渐趋成熟,但在心理上还有待于完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平衡也不稳定,时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容易偏激和冲动,同时他们又很敏感,极易察觉并受到社会上流行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他们如果缺乏正确的、有力的、能够为他们所接受的引导就很可能出现上述思想行为的偏差。花钱买各种各样的。消费观不强,容易迷失方向。

结论:

首饰不应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气质风度和审美格调的表现。但由于场合不同以及不同的约定俗成,首饰佩戴用有着特定的规范,不可随心所欲。现在的中学生普遍花钱缺少计划性、科学性,对自己的经济来源缺少认识,不了解挣钱的难处,许多人存在:“有钱就花,没钱再要”的思想。说明学生、社会对中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陷,中学生基本上不了解消费这个概念和消费的意义。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花钱甚至也是大手大脚的,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第三章: 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1.美是什么 

大千世界处处有美。秀丽的山川原野,缤纷的花卉草木,呖呖莺歌,翩翩燕舞,鳞次栉比的建筑群,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超众出群的英雄业绩等都蕴含着美。

若问什么东西是美的,人们能举出许多事例,但要问一下美到底是什么?事物具备什么条件才是美的呢?人们往往就会回答不清了。是的,这个问题已困惑人们2000多年了。

早在古希腊时期,博学的哲人们就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中,有一篇名为《大希庇阿斯篇》的文章,就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文章是以对话形式写的,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很有意思。一个说“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另一个说“一匹漂亮的母马也是很美的”,还有美的竖琴、美的汤罐等。这里只说了许多美的事物,而未说出美是什么。文中还提到,用来喝汤“木汤匙必然比金汤匙较美”,这里实际是说“适用即美”;他们还说,雅典娜神像没有用黄金而用云石雕塑,也很美,这是主张“恰当即美”。还有美就是家里钱多,身体好;美就是德高望重,得到全希腊人的尊敬,自己替父母举行隆重的葬礼,死后又由子女替自己举行隆重的葬礼,等等。

争论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寻找的是“美本身”,即构成美的事物的共同特质,而不是美的事物。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无论在人与人、或国与国之中,最不容易得到人们赏识,最容易引起辩论和争执的就是美这个问题”。通过这场讨论,最后他们认为得到了一个益处,“那就是更清楚地了解了一句谚语:“‘美是难的。’”

从此,柏拉图提出的寻求“美本身”,即我们说的“美的本质”的问题,就成了2000多年来的千古之谜。

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从认识论角度,认为审美是一种能够清楚地感觉却无法明确判断的认识,人们很难给自己的审美趣味找出理由。他说:“例如我们看到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于什么好什么不好,尽管很清楚地意识到,却往往不能替他们的这种审美趣味找出理由,如果有人问他们,他们就会回答说,他们不喜欢的那些作品缺欠一点‘我说不出来的什么’。”黑格尔也指出过美的难解之处和要害,他说:“乍看起来,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是不久我们就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

在我们中国自古就有“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春兰秋菊各有所爱”的说法,实际上是认为美没有客观标准;也有“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的说法,又强调了美有客观性。

我们认为,美是难的,也是可以被认识的。我们首先需明确“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是解决美是何物,而是解决美的事物为何成其为美。美离不开审美对象——客观事物,美的事物以其蕴含的内容和外在形式(包括声音、色彩和线条),令人产生一种身心愉悦的感受;美也离不开审美主体——人,审美对象的美,必须通过具体的人去欣赏和感受才能体验和领悟。因而,美是人与客观世界建立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实用关系、科学关系、伦理关系、宗教关系等,而是一种审美性质的关系。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体现为审美对象对人的一种精神的和情感的价值——令人愉悦的精神价值。

美(和美的事物)都是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之所以具有令人愉悦的精神价值,正是因为人们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上欣赏到自身的聪明、才智、理想和力量。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使我们或悦耳悦目,或悦心悦意,或悦志悦神。它们以自身的美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要,使人们身心愉悦、精神振奋、心灵净化。因而,我们认为美具有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价值。

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有一头美丽的卷发,深得画家列宾的嘉赏。诗人请画家画像,画家欣然同意,准备画好这头卷发,表现出诗人的丰采。不料诗人来到画家面前时,却提前把美发剃掉了。列宾很不理解,不无遗憾地问诗人这是为什么?马雅可夫斯基风趣地解释说:“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品格。我怕你在画像时只注意我的头发而忽视了对我的精神、个性的表现,便把它剃掉了。马雅可夫斯基画像剃美发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则是心灵很美,而相貌很丑的人。罗曼·罗兰著的《贝多芬传》中对他的描绘是:他矮小臃肿,额头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斯头上的乱蛇’”。眼睛细小又深陷,“射出一道犷野的光”,“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左边的下巴(即下巴的左边)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据莫希尔斯说:“他的微笑是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治疗的哀伤’”,“他的脸时常变化……‘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犷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

然而,贝多芬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充满激情的美妙乐章。尤其是他与厄运搏斗的精神,更为后世留下一曲心灵美的赞歌。他终生与贫困、疾病、孤独作斗争,特别是同可怕的耳疾苦斗近30个春秋。他呼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直到耳朵全聋,他仍然作曲。贝多芬以他高尚的品德,坚强无比的意志,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世代人民的崇敬。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音乐美的化身,他是一位完美的艺术家。贝多芬的经历与成就,是内在美补充外在美,内在美高于外在美的生动例证。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充内而形外谓之美。”(《正蒙》)就是说一个人具有充实的、美好的内在品质,而且以美丽可爱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是一个完美的人。然而,心灵美与外在美相比,心灵美是更重要的。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就说过:“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只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而且,天生丽质的美,将随岁月的流逝而消逝,只有美德是长存的。

我们应该记住海涅的名言: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灵魂更美、更好的东西了。在青年时代就努力塑造美好的心灵上下功夫。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的情感,审美观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

美的感知不止是瞬间的,还应是持久的,是震撼心灵的。学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是形成健全审美心理结构的关键。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审美心态、审美角度、审美标准、审美想象力和深刻的审美理解力。低年级的中学生审美心理结构较单纯,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复杂,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也趋于成熟,发挥生物学科教学内容的优势,可以促进学生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和正确审美观的形成。
   美的直观表现首先是色彩和形态,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揭示色彩美和形态美的本质,充实美的内涵。生物课上讲解花色、毛色、肤色、色素的种类、色素比例和颜色成因等内容,能使学生了解天然色彩美的来源。缤纷的色彩让我们赏心悦目。
    探讨审美观,得先明确什么是审美,什么是美感。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对象进行观赏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美感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由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美的享受,是精神得到某种满足和感受的情感表露。
    我们大力倡导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的正确审美观,以达到美化社会、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的目的,以真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科学、尚真诚。
    宇宙万物,真的未必都美,但凡美必真。这是一条美的原理。任何虚假的东西都与美无缘。虚伪的爱情,犹如阳光下的肥皂泡,虽绚丽多彩,可惜转瞬即逝;“口蜜腹剑”的人,虽貌似真诚,不过纸终归包不住火。
     科学是探索天地间一切事物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最注重实事求是,率性而行。天上飞鸟,“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随行列而止,委虫也而处”,按照自身固有的生存规律,即鸟的真性情活动,自由自在,这就是飞鸟的美;社会形态,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规律,由低级走向高级、由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愈演愈文明、愈变愈完好,这就是社会形态的美。人生亦然,真诚做人,在人生旅途的大风大浪里,坚持实事求是,不虚伪、不造作,真喜、真想、真爱、真恨,表里如一,形神一致,努力按照世界万物和社会人生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物我的真性情去缔造幸福的社会,这就是人生的美。 以善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教化、尚伦理。
    无美不善与凡美必真相对应,这是又一条美的原理。人世间,一切恶的东西都无资格跨进美的圣殿,而且还在美的排斥之列。诚然,花花世界,无奇不有,貌美心善的人有之,貌美心恶的人亦有之。然而,披着羊皮的狼与毒蛇化成的美女,只能骗得世人怜爱于一时,岂能迷惑世人于长久。
    孔子论美,不但常常与善相联,而且有时还把善与美合而为一。例如他主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赞扬“里仁为美”,提出为政的前提是“尊五美,屏四恶”等,或美恶对举或仁美并论,都是把美当作善的同义语而使用。在孔子看来,只有寓善于美、美善统一,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东方美的哲学的核心,以善为美的目的在于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化人们在美的享受中,愉快地接受善的熏陶,尚伦理,讲礼仪,善化社会、美化人生、移风易俗。
以纯朴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本色、尚自然。
    “人之初”和“物之初”,未经人为的原始状态,就是人的本色、物的本色,质纯形朴,淡雅高洁。庄子赞美这样的本色,“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而众美从之”。庄子以为能体现纯朴的人,应尊为大千世界的“真人”。纯朴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传统美德。
    就生活实践而论,“家贫多扫地”,同样给人以环境美的享受;“贫女勤梳头”,同样给人以形象美的好感。当年毛泽东在延安曾留下这样一幅照片:以简陋的空间为背景,他身着粗布便服,双膝补了两块大小对称、干净整齐的补丁,正在打着手势作讲话状。如此简陋的背景和朴素穿着,却丝毫没有损害人物的完美品格,相反,更加烘托出一位革命领袖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严肃庄重、质朴无华的高尚风范。这就是一代伟大“真人”的纯朴形象。“真人”天然去雕饰、爱淡妆、重神韵、呈风骨,与自然合一。
    我们崇尚“真人”,以纯朴为美,但并不赞成完全顺应自然的无为之美。人类社会的美是有为的,美是一种发现,又是一种创造,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样特性。菩萨低眉是美,金刚怒目也是美,富丽堂皇是美,小巧玲珑也是美,雍容华贵是美,端庄俊秀也是美。燕瘦环肥,各有千秋。在人类现实生活中,以纯朴为美,既不排斥对自然美、社会美的适当加工和对艺术美的独立创造,也不排斥美的多样特性。我们倡导的纯朴美乃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美的理想、美的追求和美的境界。
    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三者完全协调一致,相得益彰。一切科学真理从来就是朴素无华,一切社会道德也从来就是朴素无华。熔真、善、纯朴于一炉,化真、善、纯朴于一体,晶莹圣洁,熠熠生辉,此乃人间的至美。

2.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审美观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一切审美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可能确立科学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否则,就会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因此,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健康的审美观,是青少年审美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阶段。这个阶段正是他们最爱美,最想表现美的时期,同时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因此,对“美”有一个正确、恰当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树立一种健康、正确的“美”的观念,那么对他们今后创造完美人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四章 盲目追求时尚的影响

不管你在哪所学校,当你走进校园时,我想看到的都是行行色色的学姐、学弟。这行行色色的就是校园的潮流吧!但我们还是在学校,看到很多的女同学的穿着实在令人毛骨悚然,心里也是别有滋味。我们说时尚可以追求,但那种超越学生时代的时尚还是避而远之的好,最好不要追求的那么快,以这种形态穿梭在校园和街上的时候,不仅仅回伤害你自己还会伤害别人。举例而说,您貌美如霜在加上你的穿着倾动着你的身材,让你伤害的是那些对恋情追求偏激的人起疑心,虽然这种事情在我国很少见,国外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会使学生受到身体上甚至心灵上的伤害,反之而说也会伤害对方的心理!

例如:时尚流行,负债消费之源。

记者采访时发现,现在的校园里“贵族化”消费是以负债消费为轴心的。很多学生,住的不是学校的宿舍,而是自己租来的套间。胸前挂个手机,手里提个笔记本电脑,从头到脚名牌包裹。一打听,却绝非“豪门子弟”,乃是负债消费催生的新新人类。这样的学生在象牙塔里也并非凤毛麟角。
   中学生敏锐的时尚触角决定了其消费的特殊性:依赖型的经济来源和追求潮流的对抗性。其羞涩的钱包决定了他们的引领潮流必然是以负债消费为前提。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大学生的消费。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频频更换手机。从绿屏换成蓝屏,从蓝屏又换成彩屏,有了彩屏又追慕带摄像头的。不少大学生更换电脑的频率和电脑的更新换代是保持同步的。内蒙古大学中文系的王宇飞3年期间把自己的收听工具从卡式随身听换到WALKDISK,现在又换成了价值2000多元的MD。
    有些学生追求名牌,崇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很普遍。“是否流行”已经成为大学生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为了追求时尚,一些学生只好舍弃自己的学习时间,通过家教、到公司兼职等赚外快。女生对潮流的把握就更为准确而熟稔。资生堂的眼霜,美宝莲的睫毛膏、琳琅满目的小饰物是很多女生的必备之物。
   “用廉价化妆品,害怕被别人瞧不起”,这是一个大三女生的无奈之言。内蒙古工业大学大四学生杨颖对记者说:“相貌也是现代社会对女生的一个重要的参评指数,打扮的漂亮工作都好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买高档化妆品、衣服也是一种当下的潜在投资。”这表明,现代的中学生更注重个人形象,更急于跟上时代的步伐。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王志和老师告诉记者,负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消费、盲目攀比的“示范效应”。当一部分学生都做同一件事情或处于某种状态时,就会产生一种群体压力,其他学生会受到这种压力迫使,模仿他们。否则,就会感觉到自己被排斥于群体之外,产生不协调感。
    内蒙古大学的张婷认为,人情之风、追赶潮流,加上商家的无意引导,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让某些人头晕目眩起来,影响了中学生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这种负债消费只能为社会“奉献”许多极具破坏性的享乐主义和不切实际的消费文化。中学生负债高消费与商品社会大环境的熏染密不可分。社会的非理性消费导向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负债消费,不能承受之重 。
   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一部分家境富裕的靠父母就可以“潇洒”埋单,但是这部分贵族学生毕竟是少数。毋庸讳言,大多数中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附于家庭,一般都是由父母、姐妹、兄弟供给,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家教、翻译等自己的劳动勤工俭学。
   据了解,目前,中学生除每学期需缴纳几千元的学费之外,每月生活费少则三五百、多则千元之数。曾有人形象地把这笔开支比喻为“压在身上的大山”。一个父母两人就职的家庭,应付子女的学杂、生活费已经压力很大。如果父母年届退休,或逢“下岗”待业,则其艰难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中学生的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会让自己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会为自己坠入债网而不安。在校园,负债消费使很多学生耽于物欲,发展严重者则引起经济纠纷,动武斗殴,影响同窗友谊,甚至引发犯罪事件,于社会治安不利。
    我并不是说不支持时尚,也不是封建,校园时尚是时代的潮流,不过我们在穿着打扮上要体现你的身份,不要想着那种成熟女性美,中学生过于穿着还会影响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许你会认为别人和你有区别,你们之间肯定没有共同语言,其他人也会认为与你有差距,无法沟通,这样同学之间的友谊 是无法建立的!
总而言之,中学生在穿着上应该着体,学生时代不要失去了童年的美丽,过早的把自己边的成熟,会伤害自己和身边的人!

我们不否认中学生追求时尚有一定的好处,但从现实以及长远角度考虑,中学生还是不应追求时尚的。
第一,从历史的角度看:从“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到国粹“三寸金莲”,从拿破仑时代欧洲妇女兴束腰到今天一些人在耳朵、鼻子甚至嘴唇上钻眼,这些我们都应提倡吗?是不是我们都应学习这些追求所谓的时尚呢?
第二,从社会角度看:现在的社会时尚已经独挡半边天,时尚的追随者无不为社会的流行而牵动,我们不得不承认时尚失去社会的发展,而今天,我国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中学生,21世纪的青少年,将来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难道不应响应政府的号召吗?
第三,从学习角度看:学生追求时尚会使学习成绩有相应的影响,使们分散学习精力,无心学习,中学生应该以学为本,素质教育为辅,而不是一味去搞些和提升自己学业无关的事,花的是宝贵的时间。学校是一个大集体,要给人整齐划一的感觉,才能体现出一个集体的模样,体现出学校的教学规范,有些老师也不禁感叹:“随着时尚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的穿着打扮,思想趋向于个性化,有损校园形象。
第四,从个人角度看:我们没有经济能力,过分追求时尚会加重父母的负担,难道我们真的要用父母血汗钱来追求这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时尚吗?更重要的是,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可塑性太大,自制力太弱,审判意识较朦胧,盲目追求时尚,既有碍于自己的形象,也不利于培养自己的健康个性,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来看,中学生都是不应该追求时尚的,请大家不要被时尚迷惑,掉进“时尚的漩涡”中。
    中学生有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学校规范,不是社会流行什么,就可以随意追求。中学生的时尚追求是受双重规范制约的,即社会和学校。比如,化妆、染发、早恋等,虽然社会盛行,但中学生就不能热衷此道。回顾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事情还少吗?而这追求时尚,仅仅是头脑发热,缺乏理性的行为,给中华民族、百姓苍生造成多大的灾难啊!如今倒好,人们似乎走出了过去政治的狂热,走入了经济的“冷静”,但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冷静了吗?不说其他,单就流行,我们依然处在非理性状态。真正的个性就是做回自己

对于中学生,如果把打扮自己、追求时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那么学习一定会更好。”赞同穿校服,穿校服一方面不会引起攀比,另一方面能够时刻提醒自己的身份是中学生。而有的同学小小年纪就对流行的本质颇有认识:“时尚潮流变得那么快,我们追是追不上的。     一个劲地赶时尚说不定到头一无所获,穿名牌的劲头不如放到学习上来。”中学生应该有最纯真、最自信、不做作的“个性”,朴素整洁才是中学生的。“我认为现在的中学生喜欢新鲜的东西和另类的形象很正常,因为中学生不喜欢循规蹈矩。但是真正的个性就是做回自己。看自己的性格、爱好、形象,不要去模仿别人,要对自己有信心。”我觉得追求外表时尚的行为是愚昧的,在我看来我们只有做自己,穿自己合适的衣服才是最明智的。有句话说‘我不追求时尚,我要让时尚来追我’,很对。”
      老师说青春就是美 ,中学生真正的个性应该是做你自己,拥有最纯真的个性。”中学生爱美很自然,但是学生应该懂得怎样爱美,追求美不应该盲目,其实青春就是中学生最好的打扮。
对时尚的追求驱使他们互相攀比,加重了家庭负担。一部分学生上课发短信、下课聊天,更有甚者课堂上的手机铃声引起秩序混乱。
    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自有风采。请相信,青春最自然,展现心中的真善美,热爱生活,别让“追求时尚”蒙住双眼。

第五章  建议

家长

    应加强对青年一代现实状况、流行趋势的了解,包括思想、文化、文艺、网络等等,在掌握大趋势的情况下,引导孩子吸取有益的、健康的东西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和丰富他们的经验,帮助孩子识别和摒弃糟粕。另一方面家长应该和孩子加强交流沟通,学会换位思考,以取得孩子的认同。只有在孩子认同的情况下,家长的正确观念才能为孩子接受。最后,家长可以对一些非原则问题采取视而不见的方法,不要把一些简单的小事联想得很复杂,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自身:

从自己来说,中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以节约为荣,加强消费观念,中学生要在正当的方面消费,学习工具等,花钱要合理,不要只为饰掩面子,就花费大量的金钱在不必要的方面上,这是不可取的。我们现的生活水平已远远超过了父辈们青少年时的生活水平。虽然生活好了,但父辈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丢掉。直至今天,这些精神仍为人们所提倡。 我经常见到一些大手大脚花钱,潇洒消费的学生。他们整天无所事事。一想到花钱就立刻精神抖擞,似乎父母挣的钱就是给他们花的,是天经地义的。但他们从来都不想一下这钱是怎么来的,他们,真的太失败了!应该知道父母一定是在为你好。他们可能不理解你们,可能不了解时尚,可能跟不上流行趋势,但他们首先是最爱你的。父母有青年人所不具有的生活经验和睿智,孩子不应一味的看不起父辈,而应该试着去了解他们,应该尊重他们、相信并接受他们的一些判断。

第六章   后记

我们组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接受到这门课程,在这半个多学期里,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共同的努力,互相帮助,虽然我们从中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也发生过一些冲突,但是我们最终都成功的完成了这并不完美的结题报告。在此,我们小组对各给予我们帮助的同学们老师们表示感谢,尤其要谢谢我们的指导老师。

小组的感想

符令才:我们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来评定一个事物。更不能进行审美。

李贤和:学了审美学,领悟了审美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可以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有限中回归无限!

羊民:审美学的境界并不是要我们看破红尘,而是“跳出三丈外,不在无行中”,在纷繁复杂的尘世当中,独具只眼看待世间万物!

羊龙: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孙蕙娜: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

王永春: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

李艳娇:档中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

李秀邓: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邓发振: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

陈良友:中学生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黄秋茗: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小组的总体感想:

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真的是太不懂事了。我只考虑自己花钱是否痛快,而从不去想自己花的钱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消费观念需要改进,我不能再毫无意义的浪费钱了。我必须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让我以后所花的每一分钱都充实而有价值。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冲动浮躁心态向更趋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行之有效中学生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分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 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中学生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六章: 参考文献

1.www.baidu.com

2.www.goo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