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生命的战斗 水主:「大公报五虎将之一」李子宽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49:11
「大公报五虎将之一」李子宽先生2008年01月05日 【字号   

图:大公报同仁从左至右:袁光中、费彝民、李子宽、汪英宾、曹谷冰、金诚夫

新记《大公报》时代,被称为「大公报五虎将之一」的李子宽先生,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大公报经理。由于他不苟言笑,沉默寡言,因此人们对他的了解较少,连他的子女也说与父亲接触少,了解更少。我是一九四六年进报馆的,在经理部负责文书档案,因此与报馆领导层接触较多,对李子宽先生比一般职工了解得比较多。

李子宽为人清廉正直,工作认真负责,对报馆忠心耿耿,他的质量,深得总经理胡政之先生的信任和重用。

李子宽生活节俭,不讲究外表,一头花白头发,一副眼镜由于戴久了,松了,所以总架在鼻梁上,因此他经常仰头看人。他常年穿著一身蓝灰色半旧的西服,双手插在裤袋内,一双半旧的皮鞋,彷佛从来没有擦过鞋油。

李子宽是江苏常州人,曾在常州最好的中学省立第五中学读书,与我国早期革命家瞿秋白、张太雷为同窗好友,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以后在上海、重庆等地工作,虽然长期辗转南北,却仍然是一口常州话,可谓「乡音未改鬓毛衰」。

不顾个人安危,抢救报馆财产

一九四七年秋,临近下班时,紧挨著报馆的弄堂突然起火,熊熊大火逼近报馆,此刻,李先生正在外工作,闻讯赶到报馆,他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冲进经理室保险柜,取出金条(每条十両重)。由金条沉重,他拿不动,仓促中丢下一根在地上,消防队员捡到还给他。李先生从报馆中冲出时,淋了一身水,他毫不在意。他这一行动,在报馆职工中引起轰动,都说李先生真了不起。

以身作则,真诚对人

很多人都认为李子宽倔,不随和,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我认为李子宽为人正直,不善敷衍人,不会吹牛拍马,真诚对人对事。胡政之总经理才放心地把上海馆交给他负责(当时有沪、津、渝三馆,上海馆是重点)。解放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管理层预支薪水是正常的事,我亲眼看过帐册,李先生以身作则,他是预支薪金最少的一个。由于他没有按月将工资交给家中,引起他妻子的怀疑。出纳课课长陆联芳对她说,李先生经常把工资放在办公桌抽屉内,当报馆「头寸」周转不过来时,他便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这是我亲耳听到陆联芳说的。报馆领导层的夫人冬天穿的是灰背、黄狼皮大衣,而李太太穿的是一件普通市民穿的海虎绒大衣。

人称「抠门经理」

李子宽的不随和,几乎众所周知。沪馆社评委员李纯青的妻子生孩子,急需要钱,他到经理部请李子宽批借薪条,被打了折扣。因为李纯青从不借薪,他很生气,一怒之下当场将借条撕了。这件事引起编辑部同仁的反感,说李子宽「抠门」。经理部职工了解李子宽个性,借条都请副经理费彝民签批。李子宽的长子李延宁,说他父亲大权旁落是自找的,说他父亲是胡政之的「看家狗」。这句话虽然不好听,但实际是这样,用报馆的钱,对李子宽来说,比用自己的钱还心痛。

解放前,报馆每年端午、中秋、春节举办同仁聚餐联欢会,一九四八年中秋节联欢会在报馆农场其美路举办,其中有一个抽签游戏,编辑部许君远主任,性格开朗、活泼,他抽到的签是「李先生客气一点点」,引得全场哄堂大笑。这个小插曲,实际上是影射上述同仁预支薪水事件。此刻李子宽并不生气,这说明他心胸坦荡,不计较小事。

坚持抗日,不畏日寇威胁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时期,李子宽为上海馆负责人,他不畏强暴,坚持抗日,不断派记者采访报道日寇侵略残杀中国人的消息。因而日本特务要暗杀他,先买通了他的车夫阿四。阿四忠厚、善良、爱国,他不为金钱所诱惑,通知李子宽多加防备,离开上海,李子宽不怕日本特务的暗杀,继续发放有关日寇侵华的新闻,并一直坚持到报馆迁移到重庆时,才离开上海。

支持子女参加革命

李子宽的两个女儿很早离家参加革命。他的长子李延宁,解放前考取燕京大学,因参加革命而辍学,解放后李延宁为新华社驻法国、美国记者。李子宽的次子在上海中学读书。有一次我到他家,听得客厅内欢声笑语,很热闹,保姆告诉我这些学生经常在这里聚会,商讨如何迎接上海解放。李子宽支持学生活动,为他们提供活动的场地,并要学生们多加注意。李子宽身为大公报经理,这是一顶安全的保护伞,所以学生们也乐于经常在他家聚会。

卷筒纸事件的风波——拒绝检讨

解放前,李子宽是上海市报业同业工会理事长,他的职责之一是给上海各报馆分配从加拿大进口的卷筒纸。解放后所剩卷筒纸不多,遂暂停分配。沪馆印刷没有纸时,李子宽就动用了这些卷筒纸,为大公报印刷出版救急。李纯青当时是大公报党的负责人,他认为不经批准,擅自将卷筒纸给大公报用,这是违反了纪律,要李子宽作深刻检查,并要将检查张贴在营业大厅的过道上。李子宽认为他是为公,不是为私,不是贪污。解放初期人们认为检查是奇耻大辱,伤了他的自尊心,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离开大公报。

但是李子宽家中没有积蓄,没有工作,就断了经济来源,生活困难,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李子宽于一九五四年又回到大公报,为上海办事处负责人。

不能落井下石

早期中共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与李子宽是同窗好友,瞿秋白亲自刻了两枚印章送给李子宽作为纪念品,李子宽视之为珍宝。「文革」期间,红卫兵抄家,把瞿秋白所赠印章抄走,他很心疼。红卫兵疾言厉色地要他揭发瞿秋白,李子宽说:「我虽与瞿秋白是同窗好友,但他早期并没参加革命,后期的事我不了解,没什么可以揭发的。」

一九七六年我去上海探望他,李子宽告诉我,红卫兵要他谈瞿秋白的事,李子宽说,我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乱说,做落井下石的事,只是那两枚印章一去不还,我很遗憾。

剩余粮票上缴国家

一九五四年李子宽任大公报上海办事处主任,又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兼文史资料工作委会副主任,负责主编《上海文史资料》。三年困难期间,粮食定粮供应,他的儿子粮食不够吃,问李子宽能否将多余粮票支持给他。李子宽一口拒绝,说粮食是国家供应的,我剩余的粮票应该上缴国家,你自己的粮票应该好好计划,不应该问我要。这件事是他的长子李延宁告诉我的。我们听了深受感动。


以上这些点滴回忆,有的似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由此可以反映李子宽的为人,他是一位襟怀坦荡,克己奉公的正人君子,我们都深切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