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泽:梁山众将死亡顺序之谜(连载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7:25:53
本文是继续上一篇没完成的《梁山众将死亡顺序之谜(连载五)》。今天该轮到郝思文和张顺了。

  十五、大哥都罩不住的郝思文

  如果评梁山众多好汉中谁死得最惨,郝思文肯定是排名比较靠前的一个。郝思文是被方天定碎剐了的。剐刑,比较常见的名词就是“凌迟”,学名“磔刑”。中国历史上受过剐刑的,最著名的莫过于金庸心目中的英雄袁崇焕袁督师了。纪连海老师在《百家讲坛》讲到袁崇焕忠心耿耿却身受剐刑时,情难自已,潸然泪下。对于剐刑的理解,老人家教导俺们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看来想要受到剐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犯罪级别得和“把皇帝拉下马”看齐才行。不过郝思文显然没到“不剐不足以平民愤”的级别。
  《水浒传》中取人性命的方法很多,什么砍头、挖心是比较常见的,而不幸被碎剐过的人有几个,头一个是王婆,就那个撮合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王婆,第二个是黄文炳,外号黄蜂刺的那厮,被李逵给碎割了吃的,第三、四个是奸夫淫妇贾氏和李固,第五个就是这个郝思文了。郝思文同学不幸与那几个反面人物为伍,应该不是件开心的事情。
  郝思文要死,那是必然的,因为他是关胜的副手。在政治运动中为了关胜的安全,作为小弟的他就必须得死。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同为关胜的副将,宣赞先死,郝思文后死?第二个,为什么郝思文死得这么惨?有什么原因?
  郝思文和宣赞同为关胜的副将,但是宣赞显然对关胜的影响更大一些,别看关胜有一个好的祖先,可他在当时也就干了个蒲东巡检,若没有宣赞这个伯乐,关胜也不会在32岁时(注1)就做到征讨梁山的“领兵指挥使”,实现了人生的一次大飞跃。关胜原来做的巡检是个多大的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武警中队中队长,管着百十来号人,算是基层领导干部,而因宣赞的举荐,关胜一下子被提拔到征讨梁山的野战军总司令,手下有着一万五千人,一跃当上了北宋的高级将领,从这点上来说,宣赞对于关胜可谓有知遇之恩。除此之外,若是关胜仅仅是以蒲东巡检的身份上梁山入伙,以他上山之后又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伟业推断,仅凭其血统,他断无可能做到排名第5这么高的位置。
  与宣赞相比,郝思文不过是关胜的结拜弟兄。宣赞刚到蒲东巡检司(即关胜的办公室)的时候,“关胜正和郝思文在衙内论说古今兴废之事”,看来北宋的公务员很好当啊,上班时间净是吹水聊天了。给宣赞介绍完了郝思文,关胜说“得蒙太师呼唤,一同前去,用功报国,有何不可。”此处没提郝思文原来是干嘛的,很显然郝思文此时是个没有官职的平头百姓,只不过因为是关胜的拜义兄弟,因而也一举当上了征讨梁山的先锋官了。
  现在他们仨的关系就很清楚了,宣赞是关胜的恩人,而关胜又是郝思文的恩人。所以,对关胜作用更大的宣赞先死,作用小些的郝思文后死。
  那郝思文为何又死这么惨?
  郝思文无论是在政府官中混,还是在入伙梁山之后,都是很窝囊的,虽然关胜说过他“十八般武艺,无有不能”,但以他的表现,和关胜对他的评价实在是相差甚远。郝思文被俘上山,是被女将扈三娘用红棉套索给活捉的,在归顺梁山之后,打凌州时又被单廷珪给生擒了。俗话说事不过三,郝思文前两次被俘都没有生命危险,这一次被方天定部下不知名的将校给活捉了,可就没这么幸运了,落到方天定手里,直接导致了他的惨死。郝思文如此武艺不济,哪来的“无所不能”?看来,“能”不“能”是一回事,而“精”不“精”,又是一回事了。
  郝思文之死,固然有其本事不济的原因,但是按照“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他应该是关胜一派的牺牲品。首先,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虽然靠着关胜这棵大树,可以保证他在和平时期可以升官发财,但是在战争时期,弓箭可是不长眼的。其次,他的死,是领导给了关胜的一个下马威。关胜之所以在大聚义时排名这么高,有宋江有意利用他为梁山涂脂抹粉的因素,并不是他本事有多高,倘若他也像他的祖上关羽那样眼睛长在额头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那么就需要小小地警告一下,免得不识抬举。郝思文之死,意味着即使关胜排名多高,声望多高,也都是像浮云那样是虚的,他根本无力保护自己最亲密的弟兄。
  郝思文死后,讣告称:杰出的替天行道主义战士,梁山的优秀成员。
  
十六、被当作牺牲品的张顺

  张顺,死得冤!
  张顺是宋江的嫡系亲信,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是揭阳镇(江州)派的得力干将,宋江发配江州之时,张顺和李逵打了一架,在陆地上李逵厉害,在水里张顺厉害,谁也没欠谁的,于是这“黑白双煞”都很“可爱”了。看此二人打得热闹,宋江便充当和事佬从中讲和,于是便收服了两个小弟。宋江在江州监狱度假的时候,隔三差五出来和张顺他们喝酒,日子是过得很惬意的。梁山好汉闹江州劫法场时,张顺也跟着大伙上了梁山。走上革命道路了之后,张顺立功颇多,加上本身水性了得,所以很受读者喜爱。
  除了是宋江的亲信,张顺对宋江还有救命之恩。老人家教导俺们说,功高莫过于救驾,宋江背上生大疽之时,若非张顺举荐安道全,梁山的第四代领导核心估计就要进行选举了,继任者无论是谁,对于宋江的招安路线是否还坚决执行,那是难说得很。
  但是张顺还是死了。
  张顺之死,在我看来,是宋江忍痛牺牲掉自己的爱将的。宋江并不想让张顺死,但张顺的死,对于巩固宋江的统治是很有好处的,这叫以小换大,这叫无毒不丈夫。
  自领命出征方腊以来,梁山方面损兵折将,每仗都是惨胜,全无当初三败高俅、两败童贯的威风八面,也全无征辽时的有惊无险。征方腊还没打几仗,一堆地煞级别的副将已经死的死,伤的伤,天罡中公孙胜走了,杨志病了,徐宁死了。这在梁山的征战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此时已经到了军心涣散的时候了。
  如果说梁山革命集团在投降大宋之前的革命纲领是“替天行道”的话,那么,征辽之后他们作为一个军事集团仍然独立于大宋的军事体制之外,他们的革命纲领又是什么,或者说,他们此时的信仰是什么?赖以维系众将跟随宋江卖命的动力是什么?
  似乎找不到。
  所以众将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做。聪明人公孙胜早已看破宋江这一套,飘然而去,而其余人等纵使那时看不破,那么到现在还看不出来前方就是死路一条?我相信,很多将领已经在思考,这场战争是否是正义的?是否值得打?虽然聚义后宋江经常以众人上应星曜作为理由来维系大家的感情,但既然“当初梁山泊发愿,五台山设誓,但愿同生同死”,为何又先死这么多人?很显然,那些都是屁话。
  所以张顺就死得恰到好处。前面说过,张顺不仅有着宋江亲信的身份,还有着宋江的救命恩人这一身份,他对于宋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将张顺作为牺牲品,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这在历史上有过类似的事情。
  读《明朝那些事儿》,靖难之役的东昌之战时,朱棣同学的手下第一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大败,精锐丧失怠尽,手下弟兄们的士气低落,此时想要继续通过战争抢夺皇位,谈何容易?这时,职业造反家道衍(即姚广孝同学)出主意了,建议朱棣厚葬张玉。朱棣采纳了道衍的主意,要求所有的手下都参加张玉同学的葬礼,并自写了悼文,而且还当着众人的面脱下了衣服烧掉以表示自己悲痛的心情。朱棣手下诸将看到之后莫不纷纷流下眼泪,表示愿意继续作战,为张玉复仇。
  什么叫领导艺术?这就叫领导艺术。什么叫政治思想工作?这就叫政治思想工作。
  当年明月同学此时说了一句:死人往往比活人更好利用。
  宋江对待张顺也一样。
  张顺之后,也是极尽哀荣。《水浒传》中写道,“宋江叫小军去湖边扬一首白幡,上写道:‘亡弟正将张顺之魂’,插于水边西陵桥上,排下许多祭物。”并请灵隐寺僧人做了场盛大的法事以祭奠。在张顺灵魂附体到张横身上捉了方天定之后,宋江又“建立庙宇,题名金华太保”,待最终平了方腊,还“特奉圣旨,敕封为金华将军,庙食杭州”。
  这一切,是不是都和朱棣同学祭奠张玉很像?除了张玉的灵魂没有附体在别人身上,别的情节,一概都很像。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成书,朱棣同学对于亲自拿刀砍人是很有天赋的,但是对于读书,估计不是十分在行,因此他是否读到《水浒传》并照葫芦画瓢,我们就无从得知了。对于如此相似的情节,我的朋友慕容恪说,“领导们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说,张顺是被牺牲掉,他的死有两个作用。第一,给了宋江作秀的理由。第二,明确告诉弟兄们,说大伙儿“上应星曜”不是说着玩的,你看,张顺这不都成神了么,还会附体到张横身上,只要你们继续为俺卖命,死了也一样可以像他那样成神嘛。
  这就是张顺的死的作用。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有的人的死轻于鸿毛。对于宋江而言,张顺的死那是比喜马拉雅山还是要重的,毕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方腊还远未平定。如此搞了一招,大伙儿又有继续拼命的动力了,对于宋江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
  所以这件事情一定要办好。如何办,就看宋江的操作了。
  很显然,张顺的成神是件扯淡的事情,谁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梁山好汉中被神化了的有四个人,公孙胜、鲁智深、戴宗、张顺。其中前面三个人都活到了解放后(即平方腊),只有张顺是在征方腊时死的,因此他的成神,是被强加上去的。
  此外,为什么张顺的灵魂不附到阮小七身上,只附到了张横身上?所以“张顺灵魂附体”这一出戏,一定得找宋派的头领来演,否则就容易出差错。
  最后,破杭州城时,“李俊、石秀首先登城,就夜城中混战。止存南门不围。” 也就是说,留着南门给对方突围,这是有着明显的战术意图的,意为引诱对方从此处逃跑,然后设置伏击点,很容易将敌人捉获。因此,方天定必然是从南门突围,也必然是被宋派头领捉住砍了头,最终这一功劳,被硬说是张顺附体到张横身上的功劳,只要当事人不说,谁也没看见,这戏就没有破绽。
  如此一来,宋江的计策就圆满了,只是可惜了张顺兄弟。  
  张顺死后,讣告称:梁山革命集团的优秀成员,久经考验的替天行道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梁山水军的杰出的领导人。

  本回过后,梁山108人仅剩下87人(实为88人,杨志已丧失战斗力,故只算87人)。从下一回起,头领们就成批成批地死了。。
-----
注1:关胜面见蔡京之时,说过“小将三旬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