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紫菱的真实姓名:同一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5:34:35

同一性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逻辑中的“同一”问题

  世界万物“莫不相同”,它们有相同的本原,相互一致,相互依存,构成统一的整体;世界万物又“莫不相异”,它们各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的运动和变化,使世界异彩纷呈、斑斓多姿。同与异是对立面的统一,“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同一论”既考察事物(系统)相同的一面,又考察事物(系统)不同的一面,“是描述、阐发事物(系统)同异关系的哲学理论”。[1]同异关系是事物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人们认识事物,建立逻辑系统的最基本依据。人们认识事物既可以同中求异,也可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认识千差万别的个体事物及其运动形式,形成千差万别的个体概念及其感性概念;异中求同,寻求事物的类型,寻求事物的规律,寻求事物的本原,形成种类概念,形成科学规律,形成物质(或精神)的本体论。分析事物,划分概念是同中求异;综合事物,概括概念或规律是异中求同。由内涵索外延是同中求异,由外延索内涵是异中求同。对现实事物作共时性考察主要采取同中求异,对历史事物作历时性考察主要采取异中求同。形式逻辑对现实事物作共时性考察,可以称为共时性逻辑,主要特征是同中求异;辩证逻辑对历史事物作历时性考察,可以称为历时性逻辑,主要特征是异中求同。共时性的形式逻辑确认事物或概念间的差异区分,“A是A,不是非A”,“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起绝对作用;历时性的辨证逻辑探寻事物或概念间的同一演变,“A是A,又是非A”,传统逻辑的基本规律失去了效应。林耐的生物学物种系统以形式逻辑为基础,它的物种区分十分明确;达尔文的生物学物种系统以辩证逻辑为基础,认为生物的进化是连续的,不承认物种的存在。[2]以哲学的“同一论”来考察逻辑现象就可以看到,逻辑中也存在“同一”理论。  逻辑中的“同一”问题是“同一性的可替换原理”能否成立的问题。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引入了“同一”概念,他说:“我们如果把一种事物在某个时间和地点存在的情形,同其在另一种时间和地点时的情形加以比较,则我们便形成同一性(identity)和差异性(diversity)的观念。我们如果看到任何事物在某地某时存在,则我们一定会相信(不论它是什么),它就是它,不是别的——虽然别的东西在同时在别的地方存在,而且在其他各方面都和它似。”[3]在这里,洛克所强调的是一个事物与其自身同一,应当是不成问题的。莱布尼兹也思考了相同的论题,他解释说,词项是同一的或一致的,就是说它们能在随便什么地方,以一个代之以另一个而不改变任何命题的真值。A=B表示A和B是同一的。[4]这样,“同一”便成了指代同一对象的两个词项或名称之间的关系。例如“三角形”与“三边形”表示同一个东西,那么这两个名称或表达式可以随时互相替代。莱布尼兹的这一“同一东西的不可分辨性”思想后来被弗雷格引进到逻辑当中,成了现代逻辑十分重要的运算原理,即“同一性的可替换原理”。但是这一原理引入逻辑当中并没有经过严格论证。正如涅尔所说:“同一理论被认为是逻辑的一部分,但是为什么它被包含在逻辑当中,这并不十分清楚,敌对的批评家可以提出以下的异议:弗雷格并没有给予我们对逻辑的一般的解释。”[5]当然弗雷格对此也不是毫无解释,他的论文《论涵义和所指》[6]就是对“同一”问题所作的专题解释。他在文中感叹道:“'同一’(sarmeness)观念令人深思。它提出了一些颇不易解答的问题。同一是一种关系吗?是对象之间的关系呢,还是对象的名称或指号之间的关系?”他选择了后一种说法,并提出了“涵义与指称”理论对“同一”问题作出了解答。但是,以逻辑中的同一理论来考察,现代逻辑属于共时性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在运用它的概念时严格讲究概念间的差异区分,求异而不求同,因此不存在运用概念的所谓“同一”关系;概念具有结构系统的观点认识到,在形式逻辑的概念结构系统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概念;弗雷格的解答不能令人信服;“同一性的可替换原理”并不成立。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 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


 同一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逻辑中,同一(identity)关系通常被定义为只在一个事物和它自身之间成立的关系。就是说同一是两元谓词 "=",使得对于所有 x 和 y,"x = y" 为真,当且仅当 x 和 y 是同一个事物。

同一是传递的、对称的和自反的。

它是最常见的模态逻辑的一个公理,对于所有 x,如果 x = x 则必然 x = x

参见

  • 同一律
  • 等于
  • 外延性

同一性(Identity)奇迹百科

[源自拉丁文idem,同样]同一性有两种解释;其一解释成跨时间的单一性,其二解释成差异中的同样性。这两个概念是联系着的,因为要将某个事物认作跨时间上同样的,不能不将一个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不过,每一解释都带来它自己特有的问题。 
作为跨时间的单一性的同一性相当于变化中的同样性。常识认为一个事物可以不顾各种变化而保持自身不变,但要说明这如何可能却是很困难的。跨时间的同一性引出了诸如实体的性质、现象对实在的关系、人格同一性的条件这一类的问题。作为差异中的同样性的同一性引出了有关类型同一性(由许多事物共同享有的同样性)的问题,以及有关个体同一性(一事物之为其自身,并能与同类的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所依赖的同一性)的问题。后一个问题被称作个体性问题。 
要说出一既定种类的两个或更多事物是否相同,我们必须指明它们的同一性条件或同一性的标准。不同种类的事物是根据不同的同一性标准来确定的。在逻辑学中,同一性是以等值关系为特征的,是根据所谓的“莱布尼茨定律”或不可分辨者的同一性来确定的。不可分辨者的同一性是指,如果属于一个事物的每一性质也属于另一个事物,这两个事物是同一的。 
当代关于同一性讨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把同一性问题放入意义理论中。同一性被认作关系而不是性质,并进而被认作是对象的名称或记号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对象之间的关系。许多哲学家追随弗雷格论证说,如果一个同一性句子真的是关于对象之间关系的,那么它在认知上是无意义的;而正因为它是关于对象的记号之间的关系的,所以它才是有意义的。弗雷格提出了如下卓越而有争议的主张:为了理解同一性陈述怎样成为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区分记号的含义与指称。 
关于事项可以偶然同一的观点已经受到克里普克的有力挑战,他论证说,虽然各种同一性可以根据经验来发现,但它们仍然是必然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