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250: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39:30

                                                                     坟坨中学   朱连伟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乐园,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师生课堂生活的一部分。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重学业成绩的评价,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过分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获取知识的过程的评价;过分偏向个别学生,忽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这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即“评价要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美学生的一切结果,保持和激励学生一切创造的欲望。”
一、对小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 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2. 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5.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查结合。 
二、树立知识掌握与思维品质培养并重的发展性评价观。
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得如何,更应注重知识在学生活动中的“载体”作用,要能透过知识掌握这个现象看学生思维的本质,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想象能力、意志品质和创新意识等,抓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评价,保持、激励其积极性。
三、树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发展性评价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的倾向依然存在。为结果而评价,学生只记住结果,只会依赖别人的“告诉”,是浮于表面的。长期的这种惰性的积淀,就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就会丧失个性。而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和在此过程中的外显行为特征,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水平等。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的平台。如果只评价学习结果,就很难看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学生的一些“超常规的、反常规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做到“结果与过程并重”。
四、树立外在表现与内在情感并重的发展性评价观。
对学生外在表现的评价是指对知识掌握的水平、操作技能等的评价,而对内在情感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毅力、意志、行为习惯等的评价。前者表现为对智力活动的评价,后者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情感的评价。师生共同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快乐的学习化环境中,教师要尊重、相信、理解和爱护每位学生,把学生看成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和同行,进行平等探索、协作,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积极营造一种融洽、和谐、协调的学习环境,达到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中只有对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情感都给予肯定的评价,既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更要重视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发展。比如,在教学时,允许学生插话,提出问题和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学生有独特见解或新颖解法时,应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和其他同学都是尊重他的;当学生对解答某道题目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毫无结果时,教师不能冷嘲热讽,而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忍毅力、锲而不舍的品质,给学生以自信,为学生成功学习创造条件,这样才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树立“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并重的发展性评价观。
把评价的过程当作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自我调控和自我塑造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一句简单的话语:“你觉得你的想法哪些地方没有他(她)周到”、“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还需努力”、“你们觉得老师说(做、写、画……)得怎么样”等等。转变单向性的评价方式,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多维的评价“互联网”,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而且敢于否定,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相互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评价学生,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学生却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客体地位,等待着老师的指点、评说,很少有自主展现的机会。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是具有生命的人。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指令者”,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地引导学生评价自己、评价同伴,而且还可以评价教师。
总之,我们要注意评价结果的正面效益,利用评价结果,督促学生自查不足,并自觉加强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堂评价改革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评价教育活动,它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改进,它更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进一步推动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深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