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常平有哪些玩具厂:滑子菇生长的三次提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9:50:29
  

滑子菇生长的三次提速

 (主持人)欢迎收看《科技苑》。您刚才看到的这种蘑菇叫做滑子菇,也叫滑子蘑,因为蘑菇表面会分泌一层滑滑的黏液,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在辽宁省岫岩县,当地的传统做法是每年2月份接种,9月份开始出菇,中间的管理期长达200多天。可是今年夏季,一个叫马俊生的种菇大户,通过三次提速,居然把滑子菇的管理期缩短到了73天。

    每天清晨6点钟,马俊生的工人就开始了当天的第一次采收。6月下旬开始出菇的这批菌棒可以采收到7月底,因为菇蕾萌发的速度很快,所以工人们一天要采三遍蘑菇。

    (采访)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蔬菜协会会长马俊生:现在咱这一个房间是300平方米,咱每天产量是多少?是500斤。

    在马俊生的滑子菇已经开始收获的时候,周边的其他农户大棚里,所有的菌盘还都只是黄灿灿的一片,见不到半个菇蕾。物以稀为贵,这个时候采收到的滑子菇无疑能卖上个好价钱。

    (采访)马俊生:老百姓正季出菇是2元8,我现在采的鲜菇是6元,就是说有3元钱的差。

    夏季能够采收滑子菇,这的确是个稀罕事,售价高出一倍也就很自然,可是为什么其他农户种的滑子菇在这个季节里就不出菇呢?

    (采访)马俊生:滑子蘑出菇的要求温度,只要你给它创造8oC到22oC之间的温度,它就会出菇。因为农户家他现在根本创造不了这种温度,所以他的盘就得休眠,等到秋天的9月份才出菇。

    原来是夏天的高温导致了其他农户家的菌盘不出菇。滑子菇是低温接种低温出菇的菌种。当气温超过25度,菌丝就开始进入休眠期,这是滑子菇独特的生理习性。辽宁省岫岩县是我国滑子菇的主产地之一,每年2月份气温回升到零上4、5度时,当地农户们开始接种,菌丝经过3个多月的生长,也就是到5月中旬达到生理成熟。这个时候,气温已经升高到25度左右,于是菌丝开始分泌蜡质,在培养料的表面形成一层蜡膜,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用休眠的方式来度过6月到8月这一段高温期。

    (采访)马俊生:它这个发得就非常好,菌膜有弹性,按完了它会回来。它这个蜡膜体现得非常明显,你看这种,如果它这个菌盘不形成蜡膜,它这个到秋天这个盘就会废掉了,它现在这个盘长得非常好,都形成蜡膜了,它只要有这层蜡膜,蜡膜就是保护菌丝的铠甲。

    靠着这层铠甲的保护,菌丝一下子就得休眠3个月。对种菇的农户们来说,这三个月里不但颗粒无收,而且管理起来还相当费心,因为这铠甲也不是万能的。面对7、8月份当地可能高达三十四、五度的高温,菌丝依然面临着烧菌的危险。

    (采访)农户葛绍军:如果真正达到高温的话,就是今天达到35oC这棚里头,那几个小时之后菌丝就死了。

    要想让休眠的菌丝顺利度过高温期,种菇的农户们一刻也不敢闲着,大棚里的温度得随时观察,一旦发现温度升高,就得赶快采取措施给菌盘降温。

    (采访)农户葛绍丽:必须得保持在25oC、26oC,这个温度是适合它休眠的。要是高于了26oC以后,就是微喷了,要是上到30oC马上就得降温。都用那大水管子往上浇,出来以后这身上全湿透,就剩下牙还没湿,全是这样的,一天没有遍数浇,就是非常辛苦。

    即便是这样没有遍数地浇,那也只是暂时降低菌盘表面的温度而已。当地传统的种菇大棚大都是用木棒、草帘搭建的,保温性能差,高温烧菌的风险时刻存在,再加上杂菌的污染,经过一个休眠期,农户们经常是损失惨重。

    (采访)马俊生:有很多农户做了一万盘,最终成品率只能剩35%-50%,剩下就全部损失掉了。

    (采访)农户葛绍军:主要是这个温度,咱们都是靠天吃饭的,靠自然,大自然,现在咱们的温度不行,掌握不了。

    (主持人)90多天的休眠期,农户们管理起来费功夫不说,气温高了损失还很大。于是马俊生就琢磨了,能不能让滑子菇不休眠?如果菌丝生长成熟了就让它直接出菇,既能提前90天采收,又能减少菌盘的损失,多好啊!那么,要想打破休眠,就必须得把温度控制在8度到22度这个范围之内。

    马俊生当年可是岫岩地区有名的种菜状元,5年前他开始种植蘑菇,在经历了大棚种菇的种种艰辛之后,今年夏天来临之前,他建起了这个工厂式的厂区,选用新材料来搭建菇房,这是他实施控温手段的第一招。

    (采访)马俊生:我这个棚子的材料是采用复合彩钢板,复合彩钢板有很多种,我这种是高密的,就是适用于冷库这种板,它是隔热又隔凉,就是说夏天热度进不去,冬天冷气进不去。这种板是将来食用菌发展的换代产品。板里面是十厘米的高密度苯板,外面是0.45厘米的铁皮,夹的,这种板,我们这个屋面板是采用蓝白板,带沟带棱的,这种也是高密度的苯板,它是做屋顶的。这种是做墙体的,就是它俩搭配上,加上一道钢梁就可以生产食用菌,一年四季可以生产。

    十厘米厚的高密度苯板,里外再加上两层铁皮,用这样的材料建成的墙体和屋顶,隔热又隔凉,保温性能也不错。不过光靠外部的改造,还不能让室内温度达到打破休眠状态的温度,于是马俊生采取了第二招。

    (采访)马俊生:我这是井,这就是我制冷的关键技术。现在水温是11oC,我们岫岩的地下水常年都是11oC到14oC之间。我就用这个井水来降温,因为我这个彩钢房里常温比正常外面温度要低。我用11oC的冷水来降温,就正好适合滑子蘑出菇的温度。 利用温度较低的井水,一天三次定时喷洒,再加上复合板的隔热、保温作用,马俊生把出菇房里夏季的温度稳稳地控制在21度左右,正好达到了滑子菇出菇所需温度的上限。按照井水冬暖夏凉的特性,冬季把出菇房的温度保持在8度左右,也就是出菇温度要求的下限范围内,应该也是能够实现的。

    (采访)马俊生:滑子菇正常出菇的温度需要8到22oC,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只要你创造这个温度了,它就会给你出菇。

    由于营造出了适合出菇的温度,马俊生的滑子菇不但夏季能出菇,冬季也能出菇,基本上能够实现周年生产。而利用井水来降温、升温,也则使得他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采访)马俊生:我算了一笔账,如果我整个工厂要上8匹的空调算,一年的电费就将近300万元。我用这个井,冷水来降温,我就省了200多万。

    (主持人)马俊生的第一次提速,通过调节温度直接跨越了滑子菇的休眠期,一下子就把生产周期缩短了90多天。可是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在开始休眠之前,滑子菇的菌丝发菌还需要115天。马俊生觉得这个周期也太长了。他决定再次提速,通过四招把这段发菌期给缩短!缩短到多长呢?60天!

    要想缩短滑子菇的发菌期,那就得要加快菌丝的生长速度,同时还要控制住杂菌的生长。马俊生在经过几年的观察和多次试验之后,采取了一套与当地传统种菇方式完全不同的技术。首先他把种菇的培养料变成了发酵料,而不是传统的半熟料。

    (采访)马俊生:发酵料是怎么个概念?就是把锯末攥成堆,把营养搞在里头,攥成堆,让它堆7天以后就能烧到60oC,然后再翻堆,经过5次翻堆之后才能变成发酵料,发酵料就不用再经过蒸了,直接就可以接种。

    制作发酵料得花30多天的时间,因为隔7天就得翻一次堆,前后要翻5次,比较费工费时,但是马俊生觉得,关键环节上必须多下点功夫。

    (采访)马俊生:发酵料最大的好处它是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一些有益菌,抑制杂菌生长,所以你把菌种接里面以后,杂菌生长得很慢,菌丝生长很快。

    发酵过程虽然不能完全杀灭杂菌,但是能够产生有益菌,有益菌拉了杂菌的后腿,自然为滑子菇的菌丝跑马圈地赢得了时间。

    而传统的半熟料栽培,是先给培养料拌上水,然后把拌了水的料放到锅里去蒸,蒸两个小时以后倒出来,放凉了再制盘、接种,这种半熟料加工起来比较快,但是它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

    (采访)马俊生:这种就是说,如果木屑水吃得很少的情况下,蒸不透就容易杂菌感染,这样就是对产量就会有影响。

    在杀菌不彻底的情况下,培养料里面的蘑菇菌丝和杂菌的菌丝是同时发育的,一般情况下,杂菌长得比较快,一旦它们占据了地盘,就剥夺了蘑菇菌丝生长的空间。

    (采访)马俊生:所以,发酵料是将来食用菌发展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能把发酵料做好了,你的成功率可能增加一倍。

    半熟料改成了发酵料,可是马俊生觉得还不够,他又想了一招,把农户们惯用的点播方式变成了混播。所谓点播,就是把培养料先装盘,然后在表面撒一层菌种。

    (采访)马俊生:农民为了省嘛,省种子,他就是点播。它长得缓慢,它得长一个多月才能长满。

    点播接种,因为菌种只是撒在菌盘表面,而且数量较少,所以菌丝生长的方向是先横向长满表层,然后再向菌盘里面长,要完全长满需要30多天。

    而混播呢,则是把菌种直接打碎了,掺到培养料里面搅拌均匀,一起装袋。

    (采访)马俊生:我们这种装袋叫混播,种子多。开始出菇的时候,不是靠料出菇,是靠这种菌种,菌种拌得不是多嘛,这种菌种能占20%。长满的速度特别快,从接种到长满也就是20天左右。所以,我们这个菌棒污染率会降到很低。   采用混播方式,因为菌种数量多,又均匀地混在培养料里面,所以菌丝生长起来是四处开花,很快就能连上,长满整个菌棒只要20天。这个过程,马俊生又比传统的方式缩短了一半时间。不过,从菌丝长满菌棒到生长发育成熟,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发菌期,马俊生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过程缩短呢?

    (采访)马俊生:我这个做法是什么呢?是我人为给它创造昼夜温差,所以它积累的温差温度就很快。30天就相对积累500多oC的温差,所以这个菌棒开袋就可以出菇。

    在发菌期要积累500度的温差,滑子菇的菌丝才能成熟。这可是马俊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为什么传统发菌,周期需要115天,马俊生经过反复计算之后认定,这是一个温差积累的过程。

    (采访)马俊生:为什么他需要115天呢?就是他从2月份开始制棒,2月份在我们东北,白天是4oC,晚上就是0oC到—1oC,所以它温差就是特别小。它经过115天的时间,它的温差就积累到将近500多oC左右。

    发现了这个规律之后,马俊生决定,把制棒的时间从2月份推迟到4月下旬,等到5月中旬菌丝长满菌棒之后,就可以通过人为拉大每一天的温差,来缩短积累温差所需要的时间。那么他用什么办法来拉大温差呢?

    (采访)马俊生:我们白天把草帘卷起来,让棚内温度达到28oC,等到傍晚时候,把帘子放下来,头半夜也保持在20oC之间,到了后半夜温度降下来之后,我们马上把帘子撩起来,撩起来之后让它达到1oC、2oC,这时候就是28oC和1oC、2oC之间有20oC的温差,我们反复这么做,做30天,这个菌棒的温差就达到了。

    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得比较慢,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要到5月份才会比较明

    显。马俊生算准了这一段时间,提前一个月接种,等菌丝长满之后,他通过人为控制草帘的升降,白天增加日照提高温度,夜晚加大通风降低温度,一天积累20多度的温差,30天就能积累够500度左右的温差。而且为了达到更好的调温效果,马俊生还把当地传统的菌盘改成了菌棒,菌棒的体积只有菌盘体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它的表面积却增加了不少。表面积大了,温度变化就快。

    (采访)马俊生:因为那盘不好控制,是大面积压在一起的,想叫它降温很难。我们这个棒就是说,如果温度,棒内温度达到34oC的时候,我们很快能降下来,他的盘降不下来。

    (主持人)菌盘变成菌棒、点播变成混播、发酵料替代了半熟料、再加上人为拉大温差,这四招结合在一起,马俊生实现了第二次提速,115天的发菌期,恁是被他压缩到了60天。可是马俊生还不满足,他琢磨着要在出菇的环节上再提一把速。

    按照传统做法,到了8月下旬,就该准备出菇了。出菇的第一道工序叫做“开盘”。就是把包裹菌盘的塑料布完全打开,然后用刀在菌盘表面划开口子,一个菌盘通常要划8条平行的口子,因为菌盘表面有蜡膜覆盖,划开蜡膜水才渗得进去。开盘之后给菌盘浇水,被称为“打水”。

    (采访)农户葛绍军:在8月末开盘,就像刚才那么样开盘。开盘之后,停三天之后打水,刚开始打小水,打小水之后过十几天,十五天之后能见菇芽,二十天之后能看着菇蕾,能开始捡盘、捡蘑菇。

    开盘以后要20多天才能采菇,马俊生觉得太慢了,他认为这是开盘方式不合理造成的,因为包裹菌盘的塑料布全部打开之后,菌丝吸收水分的同时,蒸发也很强。而菌盘的含水量要达到自身重量的20%以上时,菌丝才会形成菇蕾。菌盘一边吸水一边蒸发,自然就拉长了蓄水的时间。所以,马俊生又改了,在菌盘变成菌棒的基础上,工人们只是在菌棒的套袋上斜着划三刀,再拉一条长长的口子,打成三个交叉,根本就不再撕掉菌棒的套袋。

    (采访)马俊生:你看我这个口是这么划一刀,这么打一个叉,这么打一个叉,这就打了三个叉。打叉的地方这是第一朵、第二朵、第三朵,这一个棒上就三个口。我开完这三个口就开始喷水,这个菌3天就开始活了,苏醒了,苏醒活了之后,吸水之后它就开始萌发,13天之后就会显出菇蕾。

    别看只是几个小小的口子,但这渗进去的水却是只进不出的,菌棒蓄水的时间自然就缩短了。而且由于滑子菇的菇蕾具有丛生性,成簇生长的时候速度更快,菌膜上划开的三个交叉口,正好满足了菇蕾成簇生长的需要,马俊生管这叫“定向出菇”。

    (采访)马俊生:定向出菇的你看,我们每个口旁边,十字花都出菇芽子,非常好,这个是第二阶段。第三个阶段,过几天之后,我们全是这样的,定向一撮一撮的。这有小口这样都出来了,非常好。其它的地方非常光,一点点蘑菇都不出,就定向出菇。

    别看只有三个口子出菇,但交叉划口对菌丝的刺激,正好促成了滑子菇成簇生长,这样会比分散出菇速度更快,产量更高,品质也更好。而且,采收的时候也更加方便,一把下去就是一大撮。

    (采访)马俊生:你看咱这撮蘑菇出的,非常齐整,大小非常均匀,这几撮蘑菇出的,这旁边开的小口,也照样在往外拱,所以它的产量,定向出菇的产量非常好。我要采收的时候,就这疙瘩最集中,这三撮蘑菇长好就是将近小一斤产量。

    (采访)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蔬菜生产管理局局长田兴华:马俊生这种种植模式,是由传统种植方式向工厂化种植方式进行提升的一种中间过程,他的重要意义在哪儿呢?主要是在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摆脱自然条件对生产的约束,实现工厂化以后,我们就可以人为地创造环境,实现滑子菇产量的大规模提升。

    (主持人)原本是春种秋收的滑子菇,到了马俊生这里,通过三次提速,不但实现了周年生产,而且一年能种八回。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工厂化生产过渡,这是作为原产地的岫岩县,在提高滑子菇品质和产量方面,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也为将来真正实现滑子菇的工厂化生产,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好,感谢收看今天的《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