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孙鹏强上张老师:茶具里面也有礼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4:55:39
礼俗是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茶礼俗同样是茶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些礼俗往往是通过茶具的使用表现出来的。根据礼俗的要求,茶具的使用有一定的忌讳。如宋代居丧时,家人饮茶或以茶待客,不能用茶托。周密《齐东野语》中“有丧不举茶托“条,专记这种风俗,说“托必有朱,故有所嫌而然“,即说丧事忌讳红色。这种礼俗,不仅一般平民都要遵守,连皇家也不例外。再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茶具忌倒扣放置,因为只有死人用过的器皿才倒扣。此外,饮潮汕工夫茶时,最忌“强宾压主,响杯楝盘“。客人喝茶提且时,不能任意把血脚在茶盘沿上擦。茶喝完放且要轻手,不能让且发出声响。否则就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现代葛军制紫砂金钱豹壶
清代官场上流行过一种“端茶送客“的札俗。官场往来,尤其是上司召见属下,大官接见小官,或一言不合,话不投机;或正事已毕,小官还无告辞之意,大官便双手端起茶杯,左右侍从见了,立即齐呼“送客!“于是客人不得不起身告辞。这样,“端茶“就成了“逐客令“。不平等的是,下级对上级是不能耍这种威风的,否则,就端掉了自己的乌纱帽。
更多情况下,茶具是用在表示喜庆、吉样、礼貌的民间礼俗活动中。旧时新人拜完天地,照例要闹新房。据清人记载,有一种形式叫“合合茶“,就是让新郎、新娘面对面坐在一条凳上,互相把左腿放在对方的右腿上,新郎的左手和新娘的右手相互放在对方肩上,新郎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新娘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并成一个正方形,然后由人把茶杯放在其中,注上茶,亲戚朋友轮流把嘴凑上去品茶。另有“桂花茶“、“安字茶“等,都是闹房中的花样。
在南方客家人和土家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吃茶法一一喝擂茶,并有一套专门擂茶的茶具。
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生叶(指从茶树采下的新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等三种生原料,经混合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相传三国时,张飞带兵进攻武陵壶头山(今湖南常德境内),正值炎夏酷暑,当地又蔓延瘟疫,数百将士病倒,张飞本人也未能幸免。正在危难之际,村中一位草医郎中,有感于张飞部属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便献出祖传除瘟秘方擂茶,结果茶(药)到病除。其实,茶能提神桂邪,清火明目;姜能理脾解表,去湿发汗;米仁能健脾润肺,和胃止火,所以,说擂茶是一帖治病良药,是有科学道理的。
与古代相比,现在的擂茶在原料的选配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今制作擂茶时,除茶叶外,往往还要配上炒熟的花生、芝麻、米花等,另外还要加些生姜、食盐(或糖)、胡椒粉等。通常将茶和多种食品、作料放在特制的擂钵内,然后用擂棍用力旋转,使各种原料相互混合成酱,取出后,一一倾人碗中,用沸水冲泡,用调匙轻轻搅动几下,即调成擂茶。还可做成食擂茶,即把擂茶吕进大米饭里,7,昆成粥状,加上虾米、花生、葱、韭菜、大蒜、萝卡干等炒熟配料。配料可按各自口味选择,少则三五种,多则二十余种。
擂茶所用茶具,一为“擂钵“,陶制,口径约一尺半,内壁有辐射状纹理;二是“擂棍“,以油茶树木或山植木制成,长二尺多;三是“捞瓢“,以竹片编制而成,用于捞滤碎渣。这三样茶具,俗称“擂茶三宝“。在南方一些地区,喝擂茶已成习惯。人们中午干完活回家,在用餐前总以喝几碗擂茶为快。有的老年人倘若一天不喝擂茶,就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爽,视喝擂茶如同吃饭一样重要。不过,
现代朱升常砂逸竹壶
倘有亲朋进门,那么在喝擂茶的同时还必须设有几碟茶点。茶点以清淡、香脆食品为主,诸如花生、薯片、瓜子、米花糖、炸鱼片之类,以增添喝擂茶的情趣。在台湾等地,擂茶已逐渐成为社交礼俗,在婚嫁寿诞、亲友聚会、乔迁新居、添丁升官等喜事时,都要请吃擂茶。中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礼俗,对茶具的使用也有要求。
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以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人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茶不可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客人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应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点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现代人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可见茶具摆放的科学化、公平化、方便化和人性化,既可体现出现代文明,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