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术视频:小窗幽记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31:18

三五、唤醒梦中之梦,窥见身外之身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译文] 聆听寂静的夜里传来的钟声,唤醒了生命中的种种迷惘。静观清澈潭水中的月影,仿佛窥见了超越肉身的真实自己。

  [评语]苏东坡在夜宿燕子楼时,曾写下“古今如梦,何曾梦觉。”的句子;就广大的时空来看,文明也不过是人类所作的一场梦。以最微细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和我们的心识肉身,没有一刹那是存在的。当我们聆听静夜的钟声时,仿佛觉察到,生命中无论多大的伤痛,或是多深刻的凝情,都不过是梦中之梦,何必苦苦执着不放呢?——明月在佛经中常为实相的象征,禅宗以指指月,不可执指作月,是指一种超越文字所能表达的实相。所谓的身外之身,乃是指我们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真实本体。这真实本体,并不在我们之外,却也不拘限在肉身之内,而是大则“横超三际,竖遍十方。”小则纳于芥子微尘。一切的符号乃至于我们的感官意识,都是相对的,这本体却是绝对的,因此,没有任何语言刻意表达它,我们也无法以相对的感官意识去揣度它。但是,它却是真实的存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真实的自我。时空对它而言,只不过是幻相,倘若我们能认证了它,它就是宇宙无穷奥秘的解答。过去有无数智者依此超越了生死与永恒刹那的界限,未来仍有无数人会做到,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这种意愿和勇气,超越生死的迷惑,寻求永恒的觉悟。

   三六、打透生死关

  打透生死关,生来也罢,死来也罢。参破名利场,得了也好,失了也好。

  [译文] 超越了生死的界限,活就能活得自在,死也能死得自在。看破了名利争逐的虚妄,就会觉得,得到了也好,失去了也好。

  [评语]打透生死关,在佛家来说,就是超越了生灭之见,体悟到不生不灭的本性。在《楞严经》上,讲到观音菩萨当初为众生时,超越生死的方法,便是由耳根超越能闻所闻的对待,再达到空掉觉知与所觉知的对待,进入一种空的境界。再把这能空所空的对待也破除掉,便达到了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程度,但是,这并非空无,而是“忽然超出世间,十方圆明。”到了这种境界,即是佛家所谓的见到自己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此时便无生死可言,这便是打透生死关了。这是在佛经上所提到超越生死而证到永恒的方法中,较常被提到的一种。——名利亦是如此。人之超越生死,乃是参破了生死的虚妄,而对名利的超越,亦是看破了名利的虚妄性。得到名利时,若是十分欢喜,这便是一种轻生,也是一种死;失去名利时,若痛苦万分,同样是一种生,也是一种死。争逐名利的人,便在生死的痛苦中流转。凡是执着于名利的人,很难超越生灭的痛苦。三七、一笔写出,便是作手

  作诗能把眼前光景,胸中情趣,一笔写出,便是作手,不必说唐,说宋。

  [译文] 写诗的人若能把眼前所看到的情景,以及胸中的情意趣味,一笔表现出来,便算是能作诗了,不必引经据典,说唐道宋。

  [评语]眼前光景是客观的世界,胸中情趣是主观的情意,将主观情意与客观意象融合,达到情景交融,表现出来的文字就是诗。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然而,不管是客观之诗人,或主观之诗人,都必须具备横溢的才华,所谓“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若能将心中所要表达的意念,一笔写出,淋漓尽致,就是个作诗好手,纵使引经据典,也未必能写出好诗来。

  三八、隐逸林中无荣辱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译文] 在隐居的生活中,没有荣华或耻辱。在选择道义的路上,也没有人情的冷暖可言。

  [评语]“ 心”是荣辱的关键,“有心”便有荣辱,“无心”便无荣辱可言。隐居山林,正因无心追逐世间的名利,当我们心中什么都不执着的时候,名利宠辱皆不会到来。“ 道义路上无炎凉”,这是勇气和决心的问题。选择道义,等于是选择了一条不好走的路。因为,既然选择道义,就必须抱着入世的精神,全身投入。不怕人情冷暖,不畏强权威势,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论是踽踽独行,或是有声气相应的朋友,都要像“过河卒子”,勇往直前。

  三九、皮囊速坏,神识常存

  皮囊速坏,神识常存,杀万命以养皮囊,罪卒归于神识。佛性无边,经书有限,穷万卷以求佛性,得不属于经书。

  [译文] 我们的身体很快就会朽坏,但是,阿赖耶识之中的业债却始终还不清。宰杀动物来养活臭皮囊的业债,将全部藏纳到我们的阿赖耶识中,使我们将来受果报。我们的觉悟本性是无边无际的,而经书中只是一些有限的文字而已,穷究万卷的经书来求佛性,一旦得到了,将会发现,经书只是方法,而不是佛性的本身。

  [评语]佛家讲十二因缘,说我们最初由一念无明(困惑迷乱),而在行为上造了种种的业。这些业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使我们因这个受染的神识而投胎,然后产生了色、受、想、行、识、五蕴,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出胎之后,便对色声香味以及思想产生相对执着,而有苦乐的感受和“我”的意识。又因为苦乐而产生爱欲和贪求,厌恶恶境,执着乐境。这些经验和记忆,都藏在能储存印象的阿赖耶识中。学佛的人所致力的,便是要将有缠缚的识,转变成无缠缚的智。佛经上有许多方法,让我们去证取这本来清净的佛性,我们研读佛经的意思,乃在通过其中的文字,去认取超越生死缠缚,转识成智的方法。但是,这无上的智慧,并不是凭我们的意识去认取的,一旦我们得到了实证,我们便可明白经书中的文字,乃是指导我们认证实相的手指,而非实相的本体。
四○、闻谤而怒者

  闻谤而怒者,谗之隙;见誉而喜者,佞之媒。

  [译文] 听到毁谤的言语就会发怒的人,最容易接受谗言。听到赞美恭维的话就沾沾自喜的人,也最容易听进谄媚的话。

  [评语]就像墙什么地方有缝,风就从什么地方进来一样,谗言本来是不会发生的,它只在容易接受谗言的人心中生根发芽,因为,听到毁谤言语不先探究虚实就发怒的人,有最适合谗言生长的泥土。所以说他是谗言发生的媒介。——同样地,一个人喜欢听恭维的话,这就变成他的弱点。大部分人都喜欢听别人赞美自己,但是,如果所赞美的是事实,那便是本当如此,没什么可喜的;假如所赞美的话超过事实,这就是虚假的话,当然更不值得高兴了。因为虚假的言语而沾沾自喜,就很糟糕了。别人一知道你爱有此癖好,就来个“投其所好”,谄媚逢迎,骗得你团团转。因此,喜欢听虚假的话的人,是很少不受人愚弄的。

  四一、人胜我无害,我胜人非福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译文] 他人胜过我,则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样他便不会在心中对我积下什么妒恨。我胜过他人,就不见得是自己的福气了;倘若遇到心胸狭窄的人,恐怕会有难以预测的灾祸发生。

  [评语]潜藏在人心中的好胜心理,可以说是争斗的根源,人之所以有自卑和自大的心理,便是从这里发生的。我们总把他人当作超越的对象,做一些未必适合自己的事,他人也同样把我们当作竞争对手。任何一种竞争,到了超过双方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十分痛苦了。很少有人相信,真正该超越的是我们自己。争强斗胜,败了不足悲,胜了不足喜。败了或许反而能“明哲保身”,胜了却反招不测之祸,因为别人心有不甘,蓄意报复。倒不如以自己当竞争的对手,一日比一日充实,一年比一年长进,不会沾惹是非恩怨,自己还能更上层楼,岂非自求多福?

  四二、闭门即是深山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译文] 关起门,就像住在深山中一样。能读书,则处处都是净土。

  [评语]将门关上,没有任何人来干扰,那种感觉,就好像住在深山中一般。深山不在远处,而在于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时空。有时,甚至连有形的门都不需要关,便能享受如处深山的乐趣。——好书之中固然有十分令人喜悦的境界,但是,书中的境界是由我们的心灵产生出来的,可见我们心中有更可喜的境界。佛家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阿弥陀佛的净土,是阿弥陀佛凭其悲愿所形成的。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一块净土,当我们眼见形相之时,心中却无形相;耳听声时,心中无声,鼻嗅香时,心中无香;舌尝味时,心中无味;身触觉时,心中无触;意思想时,心中无法;久而久之,便达到一种不动心的境界。然后,我们便能使感官和意识不与外界相勾结,而达到一种清明的状态,所有念头都不再生起。当这种境界稳固之后,我们面对任何事物,都能以一种清净而无染无着的思维去处理。无论在何种喧嚣的环境,都能保持心中一片最明澈的净土,不受任何干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深山吧!住在深山,还未必有这种绝对宁静的心境呢!

四三、欲见圣人气象

  欲见圣人气象,须于自己胸中洁净时观之。

  [译文] 想要见到圣人的胸襟气度,必须在自己内心一尘不染的时候观察,才可以明白。

  [评语]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释迦牟尼则说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可见所谓的圣人,乃至于佛,每一个人都做得,都有成为圣人和佛的潜力。但是,大部分的人在世事中流转,以致心智昏沉而蒙昧,无法静下来面对自己的生命。——圣人的本性和我们的本性是相同的,圣人就像金矿中已提炼出来的金子,而我们则是包容着许多杂质的矿物。倘若我们要像圣人一般成为珍贵的金子,就必须把心性中的杂质除去。只要我们相信自己能做到,便能由改善自己,进而改善别人。禅宗慧经禅师有一首偈是这样的:“清清净净一灵光,刹刹尘尘不覆藏,万万千千都失觉,多多少少弗思量,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但是,大部分人不是不敢承当,就是不肯承当。

  四四、成名每在穷苦日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

  [译文] 一个人成名往往是在过穷苦日子的时候,失败则是在志得意满之时。

  [评语]人在穷苦之中,比较容易立志向上,因为,困难的境况,正足以激励自己,所以,往往会不断地努力来充实自己,就像种籽在黑暗的泥土中,为了见到阳光,便不断地吸收养分往上钻。终有一天,它会冲破泥土,发芽抽枝,开出最美的花朵。——然而,人在成名之后,就容易志得意满,也失去了贫穷时那股冲劲。再加上成功之后,外界增加了许多引诱,以至于能力不断向外耗散,却没有增加。此外,一个人在成功之后,如果不懂得收敛锋芒,太过于炫耀,结果反而会招致失败。

   四五、让利精于取利

  让利精于取利,逃名巧于邀名。

  [译文] 将利益让给他人,比和他人争取利益更为明智;逃避声名比求取声名更为聪明。

  [评语]与人交往或共事,利益往往是大家争执的起因。每个人都想获得较多的利益,也因而失去珍贵的友谊,或是做人的立场,甚至丧失人格。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宁可少得一些利益,而不要伤了彼此的友谊与和气。利字旁边一把刀,可能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害别人,争名逐利者,应引为戒。——声名使一个人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但是,众人的眼光也像一条条无形的绳索,将一个人牢牢地捆住。因此,明智的人逃避声名,就好像美丽的禽鸟逃避猎枪和罗网一样;否则,一旦被捕获,就失去自由自在的生活了。所以,“逃名巧于邀名”。

四六、过分求福,适以速祸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速祸,将自得福。

  [译文] 过分地求福,将使祸事加速降临;对于突发的灾祸安然处之,自然能够逢凶化吉。

  [评语]祸事起于过分贪求,而福事却存在安分守己之中。比方吹一个气球,吹得太胀,它就会爆炸;能适可而止,它便冉冉飘升。因此,一个人过分求福,不但连原有的福分会失去,甚至招来更大的祸害。而对于突发的灾祸,则不要太过惊慌:就像走在危桥上,如果太过害怕而手忙脚乱,很可能就会掉进激流中。所以,祸福相倚,虽难预料,但也看人是否能自守福分。

  四七、看书不可拘泥旧说

  看书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

  [译文] 看书贵在能将书中的道理贯通透彻,不受旧有学说的限制而不知变通,更不可对新学说还未十分了解时,就盲目地信从。

  [评语]书是人类运用心灵、观察外界种种现象,以及对人类自身反省的纪录。根本上而言,人心才是一切知识发生的根源。各种学说,目的在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命,但是,任何学说都只具有相对真理的意义。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改变,以及人类客观环境的变迁,它可能不再适用于人类。同时,这些学说可能有错误,而对人类本身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学说的新旧对于其真确性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也许在旧学说中,我们发现了人性中比较基本而长久的东西,而新学说有时反而像走入迷宫,使人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了。因此,改善文明和人性的出发点――“人心”,成为最重要的学问。就这点而言,现代人做得未必比古人好。一切书中的道理,都比不上人心的改善,人具有使自己幸福的智慧和能力,但却不知好好掌握。

   四八、对棋不若观棋

  对棋不若观棋,观棋不若弹瑟,弹瑟不若听琴。古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斯言信然。

  [译文] 与人下棋不如观人下棋,观人下棋不如自己弹瑟,自己弹瑟又不如听人弹琴。古人说:“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这句话是很可以相信的。

  [评语]下棋难免有杀伐之气和得失之心,不如旁观者清。观棋不语真君子,眼看兵死马亡的,不说又如鲠在喉,说了又惹人厌,不如自个儿去弹瑟。但是,瑟音凄切,弹来寂寞,倒不如听人弹琴。——然而,弹琴是有心弹呢?还是无心弹呢?听琴又是有心听呢?还是无心听呢?不管有心无心,又岂在弦呢?有弦琴以有心听,何若无弦琴以无心听,更能解琴中真趣呢?世事如棋不足观,人心如琴不可弹,谁又能解“人间”这张无弦琴的真意呢?
四九、伶人代古人语

  伶人代古人语,代古人笑,代古人愤,今文人为文似之。伶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伶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很令古人见今文人,当何如愤,何如笑,何如语。

  [译文] 唱戏的扮成古人,代替古人讲话,代替古人笑,甚至替古人生气,现在的读书人写文章就仿佛如此。唱戏的在戏台上很像古人,但是一下了戏台,又恢复伶人的身分了,现在的读书人写文章又和这点很相似。假使让古人见到现在的读书人,真不知他们要如何生气,如何笑,如何讲话了。

  [评语]这里虽然是批评读书人写文章不该像演戏的人,仅是模仿古人,但是,如果我们以同样的观点来看人生,就是这么一句话:“生命应该由其内容来决定其角色。”——无论把人生的过程当作一篇文章,一首诗,或者是一出戏,当我们在模仿他人,或是不经思索就接受一种生活模式时,是否已陷入了虚伪的生命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是否与自己真正的内在完全不符?我们是否真正反省过自我的生命,才选择了这个角色?还是让角色来选择我们,自己如同伶人一般,为别人哭,为别人笑,为别人生气呢?

  五○、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译文] 读书人贫穷而不能在物质上救济他人的,逢到他人遇事糊涂迷惑之处,能够用言语来点醒他;或是遇到他人有急难时,用言语来解救他,同样是无可比拟的善事和美德。

  [评语]我们可以发现,言语是一种惠而不贵的东西,智慧更是千金不易的宝贝。读书人也许在物质上无法提供给别人很多的帮助,但是,在言语和智慧上,却可以贡献给别人无尽的宝藏。——在物质上救济人并不困难,救济人的心却很不容易;用车子载人一段很容易,为痴迷的人指引一条光明的道路却很困难。读书人在物质上也许并不富足,但是,在心灵上应该较一般人更为明智。他应该在生活和生命的智慧上,让自己成为一座灯塔,帮助众人过更和谐圆满的生活。

   五一、夜者日之余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当此三余,人事稍疏,正可一意学问。

  [译文] 夜晚是一天所剩余的时间,下雨天是一月所剩余的时间,冬天则是一年所剩余的时间,在这三种剩余的时间里,人事来往较不频繁,正好能用来专心一意地读书。

  [评语]夜晚读书,神志较为清明,因为,一日之事已毕,白日种种纷乱的念头,都已平息下来,无人打扰,正是最好的读书时间。下雨天时,人们多半不喜出门,有的人因雨而感到烦躁,然而,聪明的人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来读书,此时惟有雨声相伴,更使人心无旁骛。岂非读书最好的时候?——冬日天气寒冷,在寒气中精神更为清楚,此时读书理路甚为明白,所以最为适宜。懂得由书中汲取乐趣的人,夜晚、下雨天、冬日对他而言,都是可爱的时光。不懂得读书的人,夜晚感到无聊,下雨天觉得烦躁,冬日就干脆提早钻进被窝,真是辜负了老天的美意。
五二、简傲不可谓高

  简傲不可谓高,谄谀不可谓谦,刻薄不可谓严明,苟不可谓宽大。

  [译文] 不可把轻忽傲慢误为高明,也不可将阿谀谄媚视为谦让,待人苟酷不能称之为严明,也不能视人格卑贱为心胸宽大。

  [评语]有很多德性极容易为人混淆,不可不辨明。像人们往往以待人傲慢,来表现自己高人一等;把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的人,当作是谦虚的人。事实上,高明在于内涵,而不在外表;谦虚出于真心,而不出于假意。真正有内涵的人,绝不轻忽傲慢;真正谦虚的人虚怀若谷,并不对人阿谀奉承。——有人误把待人苛刻当作严明,又把人格卑贱视为心胸宽大。实际上,严明并不失宽大,宽大亦不失去做人的原则。苛刻不过是自私和残忍,卑贱则是毫无人格,所以,苛酷的人践踏他人,卑贱的人则是自我践踏。

  五三、画家之妙,皆在运笔之先

  画家之妙,皆在运笔之先;运思之际,一经点染,便减神机。长于笔者,文章即如言语;长于舌者,言语即成文章。昔人谓丹青乃无言之诗,诗句乃有言之画,余则欲丹青似诗,诗句无言,方许各臻妙境。

  [译文] 画家的灵妙之处,全在下笔前构思之时。此时如果有一点杂念,便无法将神妙之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善于写文章的人,他的文章便是最美妙的言语;善于讲话的人,所讲的话便是最美好的篇章。古人说的画乃是无声的诗,诗则是有声的画;我认为,最好的画如同诗一般,能无穷地展现而不着一字。如此,诗和画才算达到了神妙的境界。

  [评语]画家要下笔绘一幅画之前,必先沉思静虑,默想要表现的心灵世界,如何采撷酝酿在心灵中的风景,如何在贴切的安排中达到尽善尽美。画家画的是“意”,色彩和形相乃是他表达心中“意”的工具;倘若他在下笔之前,没有将感觉和心灵提升、纯化至某一境界,他所绘出来的画,就会有不协调的杂质出现。——画是空间的艺术,而诗是时间的艺术。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的看法,真正的诗和画是时空兼容,甚至超越时空的。诗和画的神妙处不完全在诗、画的本身,而在它的画面、文字之外,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是此理。

  五四、累月独处

  累月独处,一室萧条,取云霞为侣伴,引青松为心知;或稚子老翁,闲中来过,浊酒一壶,蹲鸱一盂,相共开笑口,所谈浮生闲话,绝不及市朝。客去关门,了无报谢,如是毕余生足矣。

  [译文] 连续数月独居,虽然一屋子的冷清,但是,却有浮云彩霞作我的伴侣,青松当我的知心。空闲时,老年人会带着幼童过来拜访,这时,我便以一壶浊酒、一盘大芋招待客人,聊的都是一些家常话,而不谈及市肆朝廷方面的俗事;聊得尽兴了,便告辞而去,不需要起身送客。如果能这样过一辈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评语]有的人认为,生命并不需要多采多姿,只要宁静安祥地过,这种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慢慢地流。——生命在平淡中有平淡的美好,这是生活在激切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活得激切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要流向大海。只要有自己生活的境界,不见得要与别人共流。溪流虽小,载得动孩童的纸船,也映得清老年人的白发,岸边的青松和天上的云彩,最能明白这水一般自在的心境啊!

《小窗幽记》还是《幽记小窗》? 书画艺术-《小窗幽记》的作者 《幽窗小记》和《小窗幽记》是同一本书吗? 《幽窗小记》和《小窗幽记》是同一本书吗? 跪求《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的全文翻译!!!!!万分感谢!!!! 《菜根谭》《小窗幽记》都只是作者的摘抄笔记吗? 弹出小窗体式公告栏代码 《小窗之歌》(舒婷)的写作背景 小窗听()不止,举杯未饮心()醉 飞机起飞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小窗子的挡板打开? 有谁知道CS中在DE-DUST2这个地形中,怎样才能跳上B雷区那个小窗口中? 网页在小窗口中打开会出现文字换行,这样整个网页的外观都变了. 装了CS1.5,画面颜色太暗,在设置里面改动没有效果,而且画面预览的那小窗口里也没任何东西?请帮忙 我的电脑有时关闭程序时系统老是弹出一个应用程序错误的小窗口说该内存不能为"written", 为什么冒险岛进去以后在选任务的地方就会弹出来,,并且有个小窗口说连接中断。。 “我们也有一扇小窗,却关的那么紧啊,不透一丝光”有哪位朋友知道全诗的,推荐一下啊?谢谢! 我把系统重装(仅格式化C盘)后再双击F盘跳出小窗口说:F盘未格式化现在就格式化吗?强行要求我格式化该盘?! 幽妍是什么意思? 暗幽为何意 幽王击鼓 翻译 竞选幽人~ 幽风依然 幽王击鼓 幽芳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