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古城门票攻略: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06:13

丰子恺 作品《释迦牟尼佛像》

 

 

 

【赏析】佛诞日,是北传佛教纪念和庆祝佛教创始人佛祖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日子。公元前623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在北印度,为净饭王之太子,天有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便有了庆祝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佛诞节又名“浴佛节”。

 

2、潘天寿 《鳜鱼图》 

 

【赏析】潘天寿作画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此幅鳜鱼有八大遗韵,构图精简而意远,用笔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以凝炼和沉健线条将鳜鱼的姿态描写的栩栩如生。从此画中可以领略大师笔墨的苍古、凝炼和老辣。

 

吴冠中《雨后山泉》

 

 

【赏析】吴冠中在油画中植入中国水墨的基因,又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的现代造型观念,不同媒介的互溶,使其开创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和传统精神的艺术道路。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会点上自立,也为读者建立起崭新的审美品格和审美趣味。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赏析】5月11日,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将启程离开杭州,途经北京,前往台北,与《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合璧。两岸原迹璧合是近代中华传统文化一件有意义的大事,是对当代人中华文化信仰和使命感的召唤,也是两岸文化血脉贯通的序曲。

 

傅抱石《湘夫人》

 

 

【赏析】此幅中湘夫人侧身环顾,袅娜的衣裙皆作弧形圆转,簌簌如春蚕吐丝,柔而不乱,圆而不杂。皆具有古典风貌与韵味,更兼具魏晋与盛唐的遗风及美感,高古而清逸。其笔力、线条,皆轻灵挥洒。湖水中的波浪与飘落的秋叶相衬托,深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意境。

 

陈逸飞 作品《大提琴少女》

 

 

【赏析】《大提琴少女》被公认为陈逸飞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88年。身穿紫色晚礼服少女矗立大提琴后,让画面弥漫宁静平和、美丽圣洁的气息。琴身在柔和的光源映像下显得颇富质感,少女右手的拉弦在影暗的作用下显得若隐若现,给整个画面一种光影的平衡感觉。

 

林风眠《荷塘清韵》

 

 

【赏析】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虽然徐悲鸿建立了一个牢固的西方学院派的绘画基础,但林风眠的建树更多,他开创了中国的新绘画,以富有表现力的毛笔,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与西方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意识结合起来。这种既自由又自然的结合,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

 

王蒙《稚川移居图》

 

 

 

【赏析】元代国画大家、中国国画史上最具扛鼎地位的名家之一的王蒙名作《稚川移居图》将于6月2日现身春季拍卖会。保利方面称,这件画作是中国拍卖史上估价最高的拍品,高达2亿元。

 

吴冠中《不争春》

 

 

【赏析】《不争春》画于1992年,这是吴冠中画的梅花精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著录,是吴冠中先生认为他画梅花最为精到的一件。所画梅花,铁枝繁花,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富有时代感。

 

张大千 泼彩《山水四屏》 

【赏析】大千居士的泼彩画法,大刀阔斧、一气呵成,富有气势和艺术感染力,画面的形象整体感强,色彩基调统一,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显示出清丽雅逸与细润华滋的独特神韵。

 

黄永玉 宣传画《猪羊肥大赛如牛》

 

 

 

【赏析】宣传画也叫招贴画,是进行宣传鼓动的绘画作品。标题醒目,主题突出,时代性强,政冶性浓厚,富有号召性,而且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通俗易懂。从大跃进时期宣传画可以看到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祝允明 草书《归去来辞》

  

 

【赏析】对于才子祝枝山的书法,历代俱有佳评,既继承了二王以来帖学的通畅、明快的笔法,又能抒发情性,畅抒胸臆,恣意挥洒,他的书法既有传统精髓,不狂怪姿肆,又有自己的风神气质,讲求风韵。

 

陈逸飞 油画《水乡·古镇水街》

 

 

【赏析】这件蓝色基调的水乡作品,人们看到的是温婉、宁静、古朴的江南水乡。淡淡的写意,经西洋的画笔涂抹出来,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东方唯美:穿越古城的水街、晨曦的薄雾都凝成无法用文字陈述的梦幻般的“音符”。

 

八大山人《孤禽》

 

 

 

【赏析】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以绘画为中心,对于书法、诗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由于时代特点和身世遭遇,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

 

毛泽东 手迹

 

 

 

【赏析】毛泽东曾说:“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这也许是毛泽东从借鉴古人经验和总结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书法理论。

 

齐白石《贝叶草虫》

 

 

【赏析】《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自创并独有的绘画风格与题材,在对贝叶与草虫的描绘中,细入毫微地将贝叶极细密的段段叶筋与草虫之丝丝纹脉,精细工笔描绘的工虫与简约的大写意笔触熔于一炉,在神形并貌中达成高度的艺术再现。

 

徐悲鸿《饮马图》

 

 

【赏析】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的马,笔墨淋漓潇洒,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画出了马的气质和活力,达到了“尽妙”的境界,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为世人所称道和珍爱。

 

潘天寿《高瞻远瞩》

 

 

【赏析】潘天寿作画,构图喜偏重边角,充满视觉张力。采用硬毫笔作画,画中以方笔侧锋为主,显得十分刚劲,充满厚重感。浓重的墨色与“力能扛鼎”的线质,显示出潘老“天惊地怪见落笔”的独特艺术品格。

 

郎世宁《黄刺么与鱼儿牡丹》

 

 

 

【赏析】郎世宁的「仙萼长春图册」共含16幅图画。分四时花卉,各幅间并缀以巨石、翎毛、小草,为融合中西画法的难得杰作,每幅均宽28.4公分,高33.7公分。

 

清 赵之谦《清疏图》

 

 

【赏析】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他把恽南田的没骨画法与“扬州八怪”的写意画法相结合,将清代两大花鸟画流派合二为一,创造出新的风格。由于他书法功力深厚,线条把握精到,以这种富有金石气的笔法勾勒,粗放厚重而妙趣横生。

 

启功《荷花》镜心

 

 

 

【赏析】--- 款识:白露横江晓月孤,篷窗断梦醒来初。荷香十里清难写,昨夜沉吟记已无。启功。

 

李可染 1978年作《杏花春雨江南》

 

 

【赏析】李氏所作山水画多以“墨色浓重”著称,唯“杏花春雨江南”在力求笔墨痕迹之余,用他那超越古今的用水用墨法,笔笔积染,为我们描绘一幅春雨初霁时的一片江南美景,予人深秀旖旎的视觉观感。

 

丰子恺 1948年作《春色满园图》

 

 

 

    【赏析】“满园春色关不住”。丰子恺的画多为人们日常生活情景,又具有普遍的人情世故与动人情趣,具有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特点。

 

于非闇 工笔画《白莲蜻蜓》

 

 

 

【赏析】于非,著名工笔画家、书法家。他的工笔花鸟,线条挺秀工致有力,设色强烈而不失沉稳,典雅清丽不流于娇媚,生动传神又富于装饰趣味。作品思维灵活,艺术表现丰富,充满着健康饱满乐观向上的审美情趣,对当代工笔花鸟画产生重要影响。

清 金廷标《罗汉图》


画罗汉一尊,袒胸赤足,依山盘腿席地而坐。旁边一童子炷香。山上白云缭绕,隐露山岩树枝,气氛非凡。上中有清高宗弘历题四言诗一首。人物面部勾线填色,衣纹流畅,顿挫有法。

 

王献之《余杭帖》拓本


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奉见无复日,比告何喻?愿复尽珍重理。献之白。

 

何海霞《湘西不二门》


何海霞擅长山水画,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饱游沃看,师法自然。他在水墨、青绿、界画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面貌多样,既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精致的小幅作品。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给了他不少灵感,其作品个性鲜明,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蔚为大观。

 

齐白石《桃实图


齐白石画桃,先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洋红泼写硕大桃实,渗以少许柠檬黄,再以花青、赭墨写出叶子和枝干,后用浓墨勾勒叶筋,设色浓重艳丽。与其画荷花所创的红花墨叶恰成强烈对照。此幅中,桃实的分布亦颇具匠心。

 

丰子恺 漫画欣赏


丰子恺的漫画原型来自生活,经过画笔的凝练,使日常所见的可惊可喜可悲可哂之相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此幅中的妹妹、弟弟、姊姊,即他的4岁小女儿软软、2岁儿子瞻瞻、6岁大女儿阿宝。他们随母亲到故乡看结婚,回到上海家中也结起婚来。好一幅情趣盎然的儿童生活写生画。

 

李苦禅《荷花翠鸟》


李苦禅的花鸟画以鹰、鹭等猛禽大鸟为主,接受齐白石影响而追求“意象造型”,即“不似之似”。此幅荷叶的水墨泼写,水鸟线条的拙朴;在荷花的表现上,采用写中略工的技巧,花蕊中点染花;而荷叶的脉络,则纯以干墨。在齐白石的拙朴、老辣之外更多了一点大气。

 

吴冠中《补天》


吴冠中:“画过一批人体后,忽一日,想起了女娲,女娲该是裸体的,裸体的女娲要补天,她用什么物质补天呢,她只有一个赤裸裸的身躯,于是她以她的身体补天。张开双臂,披垂了浓郁的黑发。张开的双臂与披垂的黑发构成了大大的十字架,她是耶稣。”

 

赵之谦《富贵眉寿》


此幅构图饱满,赋色艳丽,笔墨雄健,是赵之谦传世作品中极为精彩的巨制。作品笔力雄浑,真气弥漫,得力于书法之用笔。构图上枝干时而交错,时而分离,集密处与大块的留白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这种“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实出自于他的印章章法,也是他画梅常采用的构图法。

 

齐白石《竹圃晴岚》


此幅简笔画修竹,以点线形成灰色调,再以花青烘托,茅屋屋顶施以干笔枯扫,远山则是大块青花和赭石。整幅作品动与静、远与近、笔线与色块形成了质朴且奇异的结合,从而形成鲜明对比。而就是凭着这几笔单纯的笔墨,使得观者感受到了整幅画所洋溢着的浓厚的生活情趣。

 

启功 作品《朱竹映霞》


“雾散烟开竹几丛,朝霞午曝夕阳红。案头拾得勘书笔,抹出丹崖醉态浓。”

 

黄永玉《曝书图》


“东坡有晒书趣事,时人读的三两本书,亦搬上躺椅于院,干晒其肚皮,风雅不衰,端赖此辈也。”

 

吴冠中 名作《高原人家》


此作构图饱满,物象简练,具有半抽象的效果,以油画般的厚重笔触描绘出一处高原上的人家,黄土培出的泥墙以赭石用略带干涩的大笔扫出,然后用重墨写出姿态优美的婆娑树影,使柔和的墙面、天空与凝重的树木形成对比,最后用亮色点画出门里的几个人物,顿时使画面充满生气。

 

徐悲鸿《英雄独立》


徐悲鸿这幅小品,雄鸡昂首挺立有不可动摇之势,顾盼之间似在积聚着力量,准备引吭高歌,发泄出呼唤和期盼,如同威风凛凛的将军一般。观此幅雄鸡图,结构严谨,笔墨雄健,意境深沉,是徐悲鸿的一件画鸡精品。

 

姜国芳《宫门》


姜国芳成名之作,作品造型严谨,浓墨重彩,堪称中国的工笔画,而在描写事件上,也在“是与不是之间”。唯其如此,才使这件作品表达出思想的深沉,内含的充实,给观众留下的是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的是对紫禁城历史沉重的思考。

 

陆抑非《荷塘翠鸟》


此幅构图错落有致,停匀得当。中间部分花叶互拥,几欲密不可密,忽伸出一花一叶,亭亭玉立於上,并与左下角浮於水面的枯叶一高一低、一伏一立,上下呼应;叶梗和水草在其间穿插;一鸟一蜓一蛙,各择空间,自由自在。荷叶生动灵透,荷花娇艳丰腴,凝露绽放。

 

冷军 油画作品《雨香》


画面延续了冷军超写实的一贯风格,这几杆修竹几乎就是从他的画室中移栽而来,伸手可触,其乱真程度自不待言。近看画面的细部,仍然可见写意般自如的笔触,以及层次清晰的枝叶布局,丰富而细腻的色彩过渡,繁而不乱。

 

明 唐寅《骑驴归思图》


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吴冠中《竹林人家》


此幅创作于八十年代,是吴冠中的一件山水精品,画中以其独特的笔法,画出北武当山的风貌,以极写实的画法画松树,又以国画的线条画出山的轮廓,是一种典型的中西绘画语言融合的画法,这在吴冠中的笔下也不是常见的。

 

林风眠《芦塘飞鸟》


明快鲜艳的萍叶和青绿的远山构成背景叙事;而朦胧、泛著浅淡的乌晕的远天,沉默的、墨色的、在风中摇曳舞动的芦苇,以及苇丛里疾飞而过的双鸟,组成主景叙事。而锋利的芦苇尖,戟指天空,锋利的芦苇叶,与其“摇”相呼应,则又暗示了一种顽强的、不屈的生命力形式。

 

黄永玉 作品《左看右睡》


黄永玉在宋文治册页上所画的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说根据猫头鹰的习性而画。而这则成了他“仇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证明。“黑画事件”作为当时一场政治风波轰动一时,也堪称千年美术史上最荒唐的一出闹剧。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李可染所作山水画多以“墨色浓重”著称,唯“杏花春雨江南”在力求笔墨痕迹之余,犹带一点轻快的粉红色调,予人深秀旖旎的视觉观感。

 

林则徐 书法 扇面


林则徐的书法功底很深,笔墨轻重错落有致,加之清劲秀博之风,使其书法绝无矫揉造作,柔中含刚,宽博疏朗,一如人品,令人肃然起敬

 

慈禧 御笔《葡萄图》


此幅绘一树藤蔓缠绕的老干葡萄,绿叶辉映、红实垂枝、硕果累累,是慈禧画作中的一件养眼之作。

 

于非闇《雪树寒禽图》


于非闇是由院体工笔花鸟画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家。于画骨力坚实,色彩明丽,构图严谨,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为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齐白石《花鸟虫鱼册》


《花鸟虫鱼册》是齐白石绘赠叶浅予的作品,纸本设色,各纵33厘米,横41厘米,所绘都是齐白石最擅长、也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花鸟虫鱼,水墨淋漓,栩栩如生。

 

苏葆桢《葡萄》


苏葆桢作品笔力苍劲,设色秀丽,生动清新,兼采中西画技之长,具有独特风格。所画水墨、彩墨葡萄,透明鲜活,被画界誉为“葡萄苏”。

 

吴昌硕《瑞木嘉卉圖》


吴昌硕擅长大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以石鼓文入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所作花卉木石,笔力得厚老辣,力透根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

 

李可染《阳朔一景》


群山叠嶂下山脚的房屋与来往的行人,给山增添了一份亲和力,在如此细密的地方,房屋、亭台、山门井然有序;十来只小船穿行于山水间,增加了韵律感,左侧绵延的水面又使画面有了无限的延伸空间。“黑”的浓烈与“白”的透亮的巧妙运用,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澎湃!

 

明 唐寅《事茗图》


作品描绘苏州文人陈事茗优游林下、待客品茶的悠闲生活。景物设置幽雅恬静,居处前临悬崖、巨石、背靠高山、流泉,庄外溪水潺溪,绿树掩映。本幅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