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什么地方最刺激:资本论》与世界经济(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21:29
十一、期货商品之资本化

  55.在交换市场中,商品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称性,导致具有重大需求之商品,可得到购买者较慷慨之支付。

  需求愈大者,得价(销售附加值)愈高。需求价格与成本价格之差价,是商品成本外之新增附加值(第二次利润)之来源。

  56.除生产成本价值、市场销售价格以外的第三种价格是资本期货价格。

  期货之投资,是以金融手段牟利之投资。其投资目的是卖出而非购买(为卖而买)。换句话说,购买期货目的不是消费,而是以投资套利,“囤积居奇”。(战国商人吕不韦之供养秦公子,所谓“奇货可居”,也正是投资于一种政治期货。)

  57.居奇者必待高价而沽出。

  期货交易之本质,是金融资本之投资。期货交易形成第三价格(期货价格),此即资本定价权决定之价格。在当代金融化之期权经济中,不是成本,不是市场,而是资本预期投入决定未来商品之长期市场价格。

  [按:石油期价在2008年7月的一周内先涨起20%,八月后又跌去20%,反映的当然不是市场供求关系。其价格变动源于金融货资本在期货市场之短期之流入与流出。资本期货价格决定商品市场价格。]

  耐用消费品(包括房地产)、装饰品及艺术品之高昂价格,本质也都是资本期权投资之价格。

  十二、通胀与通缩

  58.关于所谓“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即流通之货币。膨胀,即货币供应增多。紧缩,即货币供应减少。

  59.流通中之货币量与物价有函数关系:货币流通总量过多则物价上涨,总量不足则物价下跌。

  [实际上,这是一个极简单的四则运算的比例关系。100元货币对100件商品,则每件1元。1000元货币对100件商品,则每件10元。]

  十三、竞争导致垄断

  60.垄断。私有,独占就是垄断。

  垄断之前提是私有制。垄断即独占,独家占有。垄断者可为私人,也可为国家。现在,私有化的鼓吹者在大呼反垄断——反对国有企业之垄断。殊不知,公共资源在私人资本或外来资本手中被垄断,将比在国家手中更坏。目前的房地产业巨头垄断就是例证。所以小民百姓倍受高房价之折磨。

  垄断是保持供需不对称的手段,是高利润的条件。垄断愈高,则供需不对称之程度愈高,利润即愈高。

  61.竞争结局必然导致垄断。

  资本在市场上竞争,小资本失败退出市场,导致资本的集中和大资本垄断局面的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史,就是资本巨头、垄断势力的发展史。

  十四、社会经济之三大要素

  62.资本包涵:可增生产品(实物:资源、技术、劳力)和价值增殖之元素(资金)。

  从重农主义到亚当·斯密都认为:有三种“资本”:自然资源(土地及其天然产品)、人类劳务(人力)、资金。

  即:土地、人、资金。而马克思则增加一项:工具——技术。

  63.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工具(生产力)决定论。”

  马克思认为:技术、工具的改进,导致生产方式的变化,经济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手工磨代表封建社会,蒸汽磨代表工业资本社会。)

  64.经济生产之三要素(土地、人力、资金)。

  (1)土地

  土地作为资本的增产能力是重农主义的发现。这种能力使一粒种子,生长为万颗果实。但是土地作为生产资源,其产物是实物。可产生高利润之土地是以土地占有作为资本,即一项金融资产,地权资产。土地占有权之转让,所得谓之“地租”。

  (2)劳动(劳动能力,智能与体能)

  须区分:劳动,活态活动,创造性过程中的人力活动。劳动能力(旧称劳动力),人类的创造性潜能。

  (3)资本(金钱)

  资本市场,即直接购买资本品(股票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之市场。

  土地作为资本被使用时,其经济利得叫“地租”。地租之演进是由实物形态(古典社会),转变为货币形态(资本化社会)。

  十五、地租

  65.什么是地租?简明地讲,地租就是土地的使用费用,亦即土地的市场供求价格(故地租亦即地价)。

  66.地租与土地价格具有直接关系。地租受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影响。需求愈高,地租(地价)愈高。不同区位之土地有不同之市场需求。由此形成的区位地租(地价)差异,称作“级差地租”(李嘉图)

  67.马克思曾就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给出过一个一般性的定律:年地租/资金年利率=土地基础价格。(这个公式可以称作马克思基础地价公式)

  马克思说:“地租表现为土地所有者出租一块土地而每年得到的一定的货币额。任何一定的货币收入都可以资本化,也就是说,都可以看作一个虚拟资本的利息。这样资本化的地主形成土地的购买价格或价值。但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资本论》第3卷,702页)

  地租是与土地的所有权即垄断权直接关联的。换句话说,土地是谁的,谁就拥有地租,地租就向谁支付。

  十六、货币向金融资本之转化

  68.货币向资本的突变。

  货币有两种形态:

  1、实体价值货币,作为商品的货币

  2、虚拟价值货币,作为价值符号的货币

  前者是贵金属币。后者是纸币以及其他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虚拟货币,(如电子币)。金钱(货币)本身并非资本。以金钱增生金钱,这种金钱就成为“资本”。

  69.马克思指出:货币也是商品,具有四种功能。

  价值尺度(价值符号)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储藏手段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一种信用记号。

  货币是价值的载体,所以是储藏手段。

  70.决定货币流通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投入流通之货币数量之增减与该种货币之币值(购买力)成反比,而与市场之商品物价水平成正比。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休谟—李嘉图货币定律。

  在中国古代,这一规律早在《墨子》及《管子·轻重》中已有阐述。晚唐之财政家陆贽则明确指出:“物之贵贱系于钱之多少。”“钱少物贱”,“钱多物贵”。(《陆宣公奏议全集》卷4)

  十七、虚拟资本之形成

  71.实物货币是商品。

  纸币是虚拟商品,是信用证券。

  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是资本的直接形态,即由金钱可以直接创生金钱。G→G'

  72.货币,虚拟价值的实物表现。贷币之自我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自身可以作为商品,其交易地即资本市场。

  商品市场交易商品。

  资本市场交易资本。

  马克思说:“在这里’它‘被看做一个价值额的独立表现,自行增殖、自行增加的价值。它会生产利润。资本作为资本,变成了商品。

  预付的价值额要作为资本流回,就必须在运动中不仅保存自己,而且增殖自己,增大自己的价值量,也就是必须带着一个剩余价值,作为G+△G流回。”

  G→G→W→G → △G

  (货币资本)(产业资本)(商品)(利润)(利息)

  73.马克思最早提出“虚拟资本”的概念。他将虚拟资本放在金融资本之下:

  1、生息资本

  2、信用资本

  3、虚拟资本

  74.资本的历史形态升级:

  (1)商业资本

  (2)生息资本(高利贷)

  (3)产业资本

  (4)金融资本

  (5)虚拟信用资本(金融期货及指数化金融产品)

  75、马克思说:货币资本是资本的纯粹形态。

  G—G′,其中G′=G+△G,即创造更多货币的货币。“这是被缩简成了没有意义的简化式的资本最初的一般公式。这是已经完成的资本,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在生息资本上,这个自动的物神,自行增殖的价值,会产生出货币的货币,纯粹地表现出来了,并且在这个形式上再也看不到它的起源的任何痕迹了。”

  作为资本,货币的使用价值是创造价值,创造一个比它本身所包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十八、利润递减及利润率之平均化

  76.市场经济的动力是竞争:

  (一)产业领域的生产者竞争,导致产品成本下降,效益递减。

  (二)商业领域的卖方竞争,导致商品价格下降(但是买方竞争则促使价格上升)。供需关系的均衡点决定市场价格的定位点。

  (三)资本领域的投资竞争,导致资本自由化流动。不同行业资本的利润率,由于资本竞争趋向平均化,导致利润率递减。

  77.“竞争首先在一个部门内实现的,是使商品的不同的个别价值成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但只有不同部门的资本的竞争,才能形成那种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的生产价格。这后一过程同前一过程相比,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更高的发展。”(马克思)

  78.马克思的利润率公式:

  可变资本品/固定资本品=绝对利润率

  资本的有机构成(有机结构):有机构成愈高,则剥削性愈强,创生绝对利润率愈大。

  实际上,现实经济运动中的利润率公式与马克思的计算方式不同。即:

  总价格/总成本(涵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利润率

  但在总成本中,可变资本/固定资本的比率确实提供了利润的创生空间。因此:

  总价格/可变资本/固定资本=利润率

  利润的增减与利率升降成反比。

  79. 利润规律及利润平均化规律:

  行业间之投资竞争导致利润率之趋向平均化。

  投资之自由化,导致资本追逐高利润行业。(股票及证券市场)

  资本投入的增多意味着供应增多,因而利润下移,最终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效益递减,其极限即平均利润率(在此之下得负值)。

  80.平均利润率是资本竞争的产物。

  马克思说:“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这个部分要由产业资本家支付给货币资本家,利润本身表现为利息的最高界限,达到这个最高界限,归执行职能的资本家的部分就会等于零。

  利润率的高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成反比,利息是由利润调节的。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的有最后决定作用的最高界限。

  要找出平均利息率,就必须:1.算出大工业周期中发生变动的利息率的平均数;2.算出那些资本贷出时间较长的投资部门中的利息率。自然利润率和自然工资率那样的自然利息率,是没有的。”

  81.利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利率是利润率的尺度:利率高于平均利润率,则投资萎缩。利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则投资旺盛。

  十九、信贷与集资

  82.信用制度即借贷制度。借贷资本的供给和借贷资本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当时市场的利息状况。利率、利息率是出借货币的市场价格。

  汇率即不同货币相交换的市场价格。

  利率规律:借贷资本(贷款)的供求关系,决定市场的利率。

  83.马克思说:“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利率转化为利息。

  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不仅在法律上有不同的身份,而且在再生产过程中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总利润会分成两部分:利息和超过利息的余额。”

  84.马克思说:“在资本家的脑袋里必然产生这样的观念:他作为企业主收入远不是同雇佣劳动形成某种对立,不仅不是他人的无酬劳动,相反,它本身就是工资,是监督工资,wages of superintendence of labour,是高于普通雇佣工人工资的工资。

  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与工人相比,不过是在进行另一种劳动。”

  85.股票市场之本质基于货币出贷(信用)以及预期投资机制。

  86.股票价值

  (1)真实价值应等于平均利润率(产业投资平均利润率)

  (2)股值的虚拟性:

  ①股票之基本发行价格。

  ②股票之虚拟需求价格(市场需求估价,实际是对某股票投资的预期利润估价)

  (3)资本泡沫的形成。(虚拟股价值对发行股价值的比例愈高,泡沫愈大。)

  87.剩余价值理论的目的是解释利润的来源。

  利润,一是货币意义的利润,一是实物意义的利得。前者是投资利得,后者来自生产技术之增长。

  (生产技术之发展,创造商品总价值的增长,同时稀释单位商品内的价值涵量。)

  投资利得,来自剩余价值。交换利润,来自供需之不对称。供需趋向对称,导致利润率的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