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周庄:教育,被扭曲的“灵魂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0:51:58

教育,被扭曲的“灵魂工程”!!

教育,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之一,教育事业的崇高之处是教化人们的灵魂——精神和思想。正是由于教育作用的独到之处,人们才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桂冠戴在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头上,由此可见,在世人的惯性思维中,教师的灵魂是纯洁的,教育事业是干净的,从事教育事业的场所——学校,自然就是神圣的、洁白无暇的象牙塔!

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同时也是教化人的灵魂的手段。

教师,是指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如唐韩愈《师说》注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授业就是教学生怎样做事;解惑就是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释疑。

由此可见,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事业,从古至今没有任何统治者敢于忽视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这一事业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统治者都会不惜重金保证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几年前,从教育事业被别有用心的人企图变为教育产业时,就遭到了几乎全社会的一片讨伐之声。经久不息的有关教育改革的论战至今没有停下来。在这些年的时间里,由于国家高层迟迟未对教育改革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作出明确的表态,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几乎没有人站出来明示,致使教育改革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发生了不少匪夷所思的怪事。

中国教育由于在产业化的默许下越走越远,“金钱教育”已经成了教育的特征,正是由于“金钱教育”扭曲了教育事业的强国本质,才使得教育腐败在腐败行列中凸显后来居上的趋势。伴随着“金钱教育”和教育腐败的层出不穷,也造成了不少的有关“教育血泪”事件的发生,有的甚至为求取受教育的权利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这场教育产业化的所谓改革中,原本以“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清高自豪的少数教师,由于抵挡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自愿不自愿地放弃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桂冠,自身的灵魂被教育产业化下的“金钱教育”彻底地扭曲变形了。发生在教育产业化这条“魔鬼改革”道路上的悲剧事件,的确是罄竹难书人神共诛,笔者在此已经没有必要再作赘述了。

改革对于中国非常重要,尤其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在中国的改革中应该首当其中,义务教育既然是中国的国策,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就是国家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然而遗憾的是,正是由于国家对教育产业化的长期暧昧态度,才使得教育产业化的改革在一片反对声中陷入了长期矛盾的困境。教育事业这个“灵魂工程”被扭曲成充满铜臭味的教育产业,其直接原因就是错误的人才观念,在这一错误的观念指导下,教育的第一本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传道内涵被人为地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教育的唯一成果——文凭,教育把文凭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长期以来,这种篡改教育第一本义的事实,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教育的目的认知定格在教育的成果——文凭上。文凭作为教育成果的错误教化,自然使传道育人的教育本义失去了意义。

当传道育人的教育本义从教育事业的“灵魂工程”中被删除后,以文凭为教育成果的“授业”和“解惑”就成了教育产业化的理由,出多少钱获得多少“授业”和“解惑”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具有买卖性质的教育产业了。“金钱至上,文凭为王”的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灵魂思想,当今的教育隐喻告诉人们,“传道”的教育不能当饭吃,只有在“授业”和“解惑”的教育中获得文凭的人,才算获得了吃饭的凭证。正因为今天的教育没有了传道育人的“灵魂工程”实质,社会道德的全线溃败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教育产业化把教育事业这个“灵魂工程”扭曲变形,但理智的人们并未停止对教育产业化的讨伐之声。教育产业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育事业资源被高度垄断,颁发文凭证明也同时变成了垄断的权力,而义务教育恰恰成了垄断目的下的遮羞布,这块遮羞布早已让人们读不懂承担义务教育责任的对象究竟是谁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2004年的9月2日,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网上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教育部历来是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因为教育是一个要体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部门,教育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对凡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所以将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我们办学宗旨,也违背了我们的办学方针,也直接违背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说,直接违背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则。所以,产业化的问题,我们教育部是坚决反对的,是绝对不能把教育产业化的,教育产业化了就毁掉了教育事业了”。对于教育产业化的提问,张副部长还说:“我也不能否认,这种思潮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领导者那里,在一些学者那里是有的,有一些人现在都在鼓吹这个东西。比方说,我最近发现有个别地方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都以改制的名义卖掉了,卖给私人了,这就是这种错误思想的直接原因,这个我们坚决反对”。张保庆副部长的讲话,究竟能不能代表国家意志,笔者还不能完全肯定,但作为教育部的高级官员,笔者认为这些讲话绝不会是儿戏!因为,如今重回教育改革道路的国家决心,也在证明教育改革绝非儿戏!!

教育这个已经被扭曲的“灵魂工程”,在张保庆副部长的表态后,我们又看到了教育事业被重新正名的希望,而这个希望也是为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呐喊正名的人们的希望,那些“金钱至上,文凭为王”的教育产业化的鼓吹者,是到了该清醒的时候了!规范教育事业这个“灵魂工程”,不单单是政治目的,更多的是要让教育这个“灵魂工程”培育出具有社会责任的生产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要民办教育,私塾教育和公办教育能够实现真正的平等办学,中国的教育事业就能够实现百花齐放!

               2009-1-15

教育的形式不应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哪种模式好,我们就采用哪种模式,教育部此次教育改革目的应该是寻求一种让大家的满意的教育吗模式吧教育作为强国之本,理应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是一项福利事业,应该由国家负责,这样才能保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因此教育是有政治性的,那种把教育当作赚钱的产业来搞的做法是严重错误的。试想把我们的年轻一代都交给黑心的、只想赚钱的老板去培养,他们将会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肯定都培养成了资产阶级的接班人了,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还能不危险吗?某些人的改革是自毁社会主义的长城,从教育也可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样的改革人民绝不能答应!我们是否对教育产业化概念或理论存在误读或误解,难道教育事业没有产业功能吗?教育事业容纳了那么多人员去就业,消耗了如此多资源,产出上,不仅短期内直接拉动了国内有效内需,中期上,有一大批科研成果产生并转化为生产力,长期上,培养了无以计数的合格劳动力,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尤其在后工业化时代,教育事业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发挥产业功能更加明显。教育的其他非货币化功能更无法计算。教育事业的经济功能在当今时代就是表现为产业功能,就应该激发和利用这些产业功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当然教育的消费与福利性质并没有因此而被抹杀或忽视。
说得好.教育产业化危害人民,危害国家和社会,危害子孙后代。国家应尽早采取有力措施还其本来面目。不去努力推动选人用人的制度改革,从上到下的教育、医疗改革都是空话。说的好!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十年栽树,百年树人”大家都清楚。教育的投入到见效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与急功近利的商业化、产业化根本无法衔接。特别是人的理想道德教育,更非一朝一夕之事。教育的评价标准只能是人的德才“优质率”、“合格率”,而不是商业利润,现今知识化的高犯罪率,就是“铜臭”腐蚀了灵魂。第一搞得像个衙门等级森严身兼官职教授老板数职,见面都不知道怎么称呼才合适般配妥当些。第二搞得像个自由市场超市随便出入要啥有啥,里面各类公司饭馆酒店招待所林立看着别扭。第三搞得老师学生面目模糊不清难以辨别认识,季节不分乱穿衣奇装异服花里胡哨不像个样子。第四搞得缺乏学术氛围学习目的不纯追求名利,教授办商店开门头网吧在家里收学生开小灶挣钱独吞。这些年一直在提这样的口号:知识改变命运.表面看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由教育部门大张旗鼓地,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就要置疑了!知识改变谁的命运?是国家的还是民族的?还是家乡的?实际上已经只是指个人价值的实现了.这样,现在年轻人就理直气壮地或者不择手段地要改变自己,极端个人利益成为合情合理,一心要升官,要出人头地!
年轻人特别想进公务员,除了稳定外,另外就是把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都寄托在升官上,就是官本位极度现象.为什么?就是当了官就能出人头地,就能前呼后拥,就能有职有权有待遇,就能有专车解送,吃喝不愁.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要市场经济,一方面又要凝聚人心,一方面要继承党的传统,一方面又要适应时代,一方面要艰苦奋斗,一方面又吃吃喝喝,一方面纠风,一方面照旧.一方面公仆,一方面老爷,一方面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方面待遇优厚,养尊处优,一方面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方面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走马观花.前呼后拥走场秀.而教育部门没有也难以引导教育,甚至失职,这样下去,就只剩下只教书不育人了!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历史上的统治者要富民强国,想发展教育,但真正的教育是有教无类,是因材施教,是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的,所以统治者又害怕发展教育。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产业化是正确的,这是教育产业化的正常。
中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与厂家联手,实行产业化,也可以探索的。
初等教育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曾经受到过产业化的毒害,走过一些弯路,这是一些没有责任感的学者和没有民族责任感的官员造成的。中央已经认识到了这中间的不对,正在想办法纠正,但要在短时间内将其毒素全部清除,是十分困难的。
如何办教育,是一个必须建立在民族责任感基础上进行广泛思考的问题。
孔子反复强调观察人不仅听其言,还需要认真观其行避免上当受骗。但是话语是打通心灵一把钥匙,言为心声不说怎么拉近人们距离呢,结论是行不通的纯粹是异想天开,所以该说的还是要说但说无妨千万莫怪罪。别人怎么评论不去多想随便说去好了,最重要的一点必须讲明白说清楚,就是不要把高大的说得渺小庸俗不堪,或把渺小说得高大无比吹嘘的高不可攀,这是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问题,绝对不可以信口开河充分顾及人的感受才是。教师,中国的农村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现在该不该教师们富了呢?如果国家工资仍然仅够吊命,那教师们有没有什么其他法子呢?可以考虑在国办学校(一定规模的各级学校)进行校长民主选举的试点:
实际上,现在的校长负责制几乎成了校长所有制,
校长都喜欢被称为老板,
他们也觉得自己就是老板,
他们的所作所为也绝对老板!
——大家知道医院院长、大学校长大都由资深专家教授担任
——中学的校长书记呢?有不少是由乡镇书记升任的
他们象抓GDP、抓计划生育一样抓教学和管理,
——可以考虑:党委推荐、个人自荐、民主推荐校长候选人2至3位,由相关单位领导和学校教职工投票选举,选举结果再由党委常委会讨论,任命。每年通过无记名投票进行考核。
什么都可以搞产业化,唯独教育和医疗卫生不能搞产业化,全民必须免费教育,全民必须免费医疗,这是国家无可推卸的责任。白话的讲,教育有两个目的:育人和育才。前者可谓之全民教育,而后者则可称为选拔性的人才计划。国家的强盛直接表现在后者的完善程度上,但根本着眼点应放在前者上,只有做好前者,才能保证后者的健康发展。
教育产业化作为我国积极对外开放,体制不断健全完善过程的产物,在基于我国人口多,多处条件仍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较为“明智”的举措,但是正如市场有自身盲目性一样,教育产业化也应当更充分的受到国家控制的辐射。在普及教育日臻成熟下,国家的重心应朝着人才培养问题上转移,如何科学的健康的培养人才,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以及这样的一个体制形成问题应当成为国家和社会所共同面对的并应得到妥善的处理。否则让教育沦为“两极分化”的牺牲品,无异于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几十年来的努力予以否定。
身为农村初中义务教育的老师,我感觉教师是在夹缝中活着;社会要求老师培养高分的学生,老师的福利待遇职称也看他教出
多少高分的学生,对教和初三中考科目不沾边的老师(如体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职称晋升的可能。看待初中义务教育,社会的舆论实际上以高分为标准,没有高分,老师在县城、郊区的学校呆不下去......这样的现实,不知道有几个老师清楚“灵魂工程”是何含义,就如同没人说得清素质教育为何物
反对教育产业化,说归说,但下面各搞各的。拿我们县来说吧(重庆市铜梁县),原本一个已经办得很红火的公立初中,忽然之间就卖给了私人老板,然而老师们的工资还是国家财政出,私人老板出奖金,这样一来,这个学校的老师们的收入就比纯公立学校的老师高几倍了。招生呢,在全县范围选,招一个好学生(就是分数高)还给该生老师几百到上千的好处费,这样一来,全县所有的小学老师都说那个学校有多好,这种局面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而且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了:每年8月末(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提前到10月),该校就要组织选拔考试(可以说全县所有的成绩不是很差的小学毕业生都去参加了的),并且要交3000元(2008年的10月就提前组织了2009年新生的选拔考试,交费提高到8000——12000)才有资格参加,报名费50元。其他学校收的学生就是剩下的成绩差的了。县里为什么支持,据说领导们有些猫腻在里面的。楼里居住着一对老两口,终生与医学门类打交道,貌相典型的南方人特征,膝下无儿女抱养个女儿。男人是医学院二级老学究,女人教会出的高级助产士,工资收入当时算是不错了,生活十分吝啬从不乱花钱,男人姐姐长期住在弟弟家里,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次去食堂买回几个糖三角,弟弟发觉一个少了个角,吩咐姐姐跑腿再去食堂换,这事医学院传的沸沸扬扬,人们冷嘲热讽挖苦这家抠门,与葛朗台没什么两样很相似。两口装做没听见满不在乎,后来老教授当上了正院长,聊天他说凭心而论没兴趣,可上面委以重任只好如此,非党员穿着朴素没有架子。前几年老两口相继去世了,把藏书连积蓄都捐献学院,抱养的闺女早已出嫁搬走,单位效益差日子并不富裕,据说养父母没给留下什么,轰动了整个医学院角落,人们老印象发生180度逆转,对老两口给予了最完美称赞,每当想起发自内心肃然起敬,事虽不大谁又能以企及呢。八年前有幸到泰山医学院检查教学工作,刚才谈的哪位老学究院长已然卸任归隐。中午和院长等下人一道用餐饮酒谈天说地,谈及学院的发展状况席间发出一片龃龉怨言,说哪个老院长学究气息太重不懂行政,耽搁两件政事缘于教育厅出于尊重厚爱,先后批复学院经办硕士点拨付资金建设教师宿舍,但均被退休老院长一口回绝阻挡回去没办成,不然早早就可以继续申请办理博士点工作站了,教师公寓也决不至于如此寒酸紧张破败。闻罢唏嘘不已感觉做人太难总免不了闲话,老院长清贫日子过惯了对学术更是不一般的高,思维方式不像现在的凡人只要有人给就要,而且是变着法地厚着脸皮不择手段进行索取,也不管够不够资格有没有能力弄来再说,至于误人子弟何足挂齿根本不值得一提,反正有好事就应该争取消极抵触就是错的,洒家说老院长就是这么个人过去之事不说也罢,现在去争取来得及反会更好关键先把学办好,不就什么都有了一切事宜全看你们的了。提起老学究难免一肚子话题,三十年前倒不显得老态龙钟,在院子里早出晚归不知忙些啥,医学教授除了教研还能做甚。有时照面有话没话聊上几句,他没个人孩子格外偏爱别人的,程度超出想象人处处有感觉,知名教授做到这点很不简单。他当院长直到辞世见面稀少了,可仍旧对他抱有浓厚的雅兴,比他高的教授住着不止一个,哪些学者派头十足不爱搭理人。
老院长没有不良嗜好不沾酒,扶植的副手们也没抽的喝的,上级难得来人显得异常清净些,
教师员工不同看法说也没用。老的退后新的吃喝招待通行,学院里顿时热闹许多车水马龙,
都说吃喝便于笼络人的感情,他是特殊不吃不喝却记得牢,看来记忆切勿仅凭借个人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