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区属于哪个市:声乐知识无声练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8:52:40
无声练习册无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文峥嵘)
[时间:2009-12-30 09:36:00] [点击:342] [分类:2008年第4期]

无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文峥嵘

(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歌唱是人体肌能科学合理运动的产物。声乐教学中的无声练习可加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帮助在声乐学习中解除挤卡,保持上下的通畅。本文对什么是无声练习、无声练习的几种方法以及无声练习的心理联系作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声乐;无声练习;心理;机理

  [中图分类号]J6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56(2008)04-0063-02

 

1无声练习

 

  声乐训练是将歌唱发声有关的部位调节成最佳状态,使它们协调、配合发出最美好的声音的特殊的练习。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因情绪紧张或口腔不放松,声音的音色变干、变白,高音出现破音,吐词含糊不清,不能很好的表达词义的现象,这说明身体肌能与歌唱本身的思维没有协调一致。而无声练习是有效地培养喉器及周围可供助振的部位,形成倒漏斗式基音管形及发音歌唱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在练习基音管形成及发音过程中,同时也训练了声带拉长、缩短、变薄的技巧和能力。

 

  无声练习作为声乐学习的基本功练习,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嗓音科学家研究无声练习,大多以一些嗓音病变的人作为对象来进行矫治、观察和研究。而以歌唱者作为研究对象来注入或引进无声练习的相关方法、手段,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有声练习无法达到的训练目的,也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1.1几种行之有效的无声练习

 

  目前,据笔者所了解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几种练习方法有:第一,以放松舌根为主的无声练习;第二,以放松下巴为主的无声练习;第三,正确的控制气息;第四,“蛤蟆气”的练习。

 

  1.2无声练习的基本方法

 

  以放松舌根为主的无声练习:头颈略前倾;自然的张大嘴巴;把舌头自然地伸出口外,把舌部尽量推出,在抬头的同时微笑,可促使下巴解除紧张,这是一个很好的纠正方法。

 

  在这个练习中以斜线以轴心,切记不可随意左右摇晃,舌根向两边甩动而轴心始终不动,这样下巴和伸出的舌部才能得到放松。而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或许会出现头晕,那是因为轴心没有把握坚定,颈部的肌肉用力不够,没有找到正确的支点,这也是检验运用此练习的正确与否的关键。当完全掌握了正确的练习方法后,可以发现下巴和舌部紧张的情况可以轻松的消除。这种训练特别适用于长期用挤卡喉咙来歌唱以至声带损坏的歌手。在练习之初,歌唱者会有力不从心或后颈肌肉僵化的感觉,此时可以休息几分钟后再进行练习。

 

  1.3以放松下巴为主的无声练习

 

  无论是在歌唱中或演讲中,甚至是平时讲话,我们不仅讲究咬字清晰,同时也注重整体美,在很多时候,下巴这一部分的肌肉容易产生紧张,这样不仅不利于歌唱,同时从外观上来看也不美观,下巴紧张就不自觉地向前伸,并且一直处于僵硬状态,很不好看。那么,如何能让下巴也能放松呢:①略为弯身而使头部稍为前倾;②把下巴靠在钢琴上;③做好上述准备动作之后,抬头看天花板,思想集中在要利用头后部肌肉力量来把头抬高,而始终想要让脸下部及下巴一带完全放松;④头往上抬两抬下巴不离开钢琴上面,口自然向上张大,抬头而下巴不能跟着往上走,虽然结果也是把口张开,但这样的张开口是不会有意识的。初学者有着天生的张口习惯,一说到张口,下巴就往下移动,上述的方面就是要避免下巴的肌肉紧张。

 

  1.4正确控制呼吸

 

  呼吸的原始功能是维持生命,从本质上和生理上来说,歌唱的呼吸与说话时是完全一样的,但在运用上两者之间就存在着很大差别。在歌唱时,歌唱者要有意识地去吸气,并保持把所吸入的气息分配在所要发出的一定音高、音长、音强乐句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某些歌者因为担心气不够用,就吸进大量的空气,结果还是觉得气不够用,而且唱起来感觉憋得难受。这是因为气吸得过多、过满,导致呼吸肌肉群用力过多,造成肌肉僵持。因此正确的歌唱吸气,应保持一种积极放松的状态、正确的歌唱姿势:适度抬起胸部、两肩下垂、颈部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

 

  首先做第一个无声的呼吸练习:吸完气后,把舌尖轻轻触下门齿,发出“丝丝”声,一口气吐得时间越长越好,要求呼出的气息要均匀、平稳,让“丝丝”声强度一样,不可忽强、忽弱,呼气越慢越长,就越能体会到呼吸的对抗作用,和气息需要有意识控制的力量。传统声乐有一种利用吹蜡烛练气的方法,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置于前面,吹蜡烛时,不许将蜡烛吹灭,要求慢慢地把蜡烛把火苗吹向一个方向,且火苗要平稳,摆动幅度不能大。练习后,如果自己的后腰和腹部有酸痛的感觉,说明你找到了呼气时对抗或者说是控制的正确感觉。

 

  第二是叹气动作的无声练习。叹气是指用叹气的感觉,而不是把体内的气全部呼出去。叹气动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人人都会做,而且比较容易找出放松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息保持中,用积极兴奋的感觉来歌唱,这样气息不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畅。保持叹气状态歌唱时,如果感觉腰腹部膨胀而不僵,胸部扩展而不憋,气息有控制的流出,这样的感觉就对了。

 

  第三种无声呼吸的练习方法是坐在椅子上,为了掌握把气息更多地送到背部,用这种姿势把气息吸到背部。这种姿势排除了用腹部或胸部用力吸气的可能,而有用助于找到吸向背部的感觉。这种方法有助于正确发声机能活动的感觉。

 

  上述有关调整呼吸和气息的几种无声练习,对达到歌唱呼吸的平稳性与自如性有非常重要地作用。

 

  1.5关于“蛤蟆气”的练习

 

  所谓“蛤蟆气”是中国京剧传统的称呼,据说是因为练习时腹部起伏跳动象蛤蟆在喘气。主要的练习方法是这样的:身体站稳,慢慢地吸气,吸到胸腔饱满时,就一方面尽力维持胸廓饱满状态,另一方面则运用横膈膜与腹肌相对地不断地作短而轻微的“呼出”、“吸入”、“呼出”、“吸入”动作,到实在无力继换时才可停止,在此基础上再逐次加快呼吸的速度。

 

  “蛤蟆气”练习时的姿势与感觉:身体站立;吸气到胸腔约60-90%饱满;吸气时让腹部放松而腹上部缩进;口自然张开;舌部与下巴放松;胸背部感到相当用力,以保持胸膛挺高,胸部深处也必然有吸气的感觉;准备停当,即令腹上部突然缩进来“吓”气;在胸廓很坚定的情况下这样“吓”气,“吓”出的气必定很有弹性。歌唱者如果能坚持练习,必能解除挤卡,保持声音上下通畅,气息的连贯。

 

  2无声练习的心理联系

 

  2.1声乐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声乐艺术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声乐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声乐教师、学生及一切演唱者的心理现象与教学实践的一门新科学。声乐艺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声乐教与学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科学规律。具体地研究歌唱与发声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规律和产生的生理机制,研究演唱的个体心理特征形成过程的规律和条件,以及歌唱与发声的心理活动过程和演唱个性的关系。

 

  2.2无声练习心理与机理的协同作用

 

  注意、感知、记忆等是思维的基础,但想象和思维几乎是不可分的,思维的过程几乎处处离不开想像,想像当中也同时进行着思维。同样,在声乐的无声练习当中,思维也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些练习的方法,如何让歌唱者明确当前的坐标,思维就发挥上了作用。思维包括了分析与综合、比较、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还有解决问题和创新当中的思维方法。而以上五种方法又以比较、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与无声学习联系紧密。在寻求正确的练习途径时,思维的比较就作了很好的引导,将不同的练习方法和所达到的效果加以比较,找出原因,分析一致性与区别,这样使歌唱者心中那种比较正确的概念更加明晰,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同时发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不过,无论在哪种思维中比较的方法分析事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标准的统一和稳定。不然比较就失去了意义。那么,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声乐的思维当中都是很有用处的。在无声练习中,寻找相同的契点或对其有选择的训练,这都是要依靠这两种思维来做衡量的标准。

 

  2.3心理与机理在教学中的配合

 

  歌唱是心理学的,也是物理学的。人的身体肌肉,发声器官都充满了神经,这些神经组成遍布全身各种器官的联络网,那些从身体表层通向大脑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或叫感觉神经。当采取某个步骤,把信息传给你的肌肉,就叫做传出神经,或称运动神经,它是人的一个先天的、完整的心理反应系统。歌唱活动是一种独特的高级行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呼吸器官、语言器官、共鸣器官、表情与表演器官等生理动作的巧妙组合。而无声练习的动作机制与机能,就是由于生理事实引起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心理意向又指导或影响着生理动作。而且练习中的心理动作必定受心理的注意、意识的支配和控制。想象可以使我们人一个抽象的、可以理解的领域去认识体会一个真实的而摸不到的领域,把思维转化为物质。从正确的想象发展成一种正确的技能,使人容易接受,便于渗透在行动中。在教学中,使用心理教学法,深化这种练习的根本依据与规律,从而启发歌者的内心感觉,对其进行调节与控制,提高教学效率及水平。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声乐教学中,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1.

 

  [4]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张欣.音乐鉴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文峥嵘,女,武汉软件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