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和珅意思: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22:17:54

关注孩子当下的幸福

 (2011-10-27 13:53)
  • 标签: 家庭教育  张荣华  幸福   分类: 成长日记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旅途中,孩子会陪伴我们走过或欣喜、或焦虑、或辉煌、或平淡的一段路程。在成功的父母眼里,孩子是天使,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大礼;而在失败的父母眼里,培养孩子有时更像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马拉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获得今天的幸福和明天的成功?世纪AAA幼儿园举办家长论坛,邀请了张荣华教授前来讲学。我认真聆听了整场讲座,在张教授的讲座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些期许已久的答案,而同为教师,我也有了另一种层面的思考。

    我们期待给孩子的是传统的“福禄寿”,是“健康、平安、幸福”。这是我们每个父母为孩子设计的最朴素、最基本的终极目标,然而,如张教授所说,我们常常按照我们所理解的成功与幸福来为孩子铺设未来之路,甚至走着走着,我们都忘记了目标本身,而只关注了脚下的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也带来种种误区。

    例如,我们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智育。我们常问“孩子,今天你背了几首唐诗”,而较少关注“孩子,今天你快乐吗?” 不一样的问题折射出来的是育才观与育人观的巨大差异。中国的父母常常是见分不见人,注意力集中在找缺点、补短板上;西方的父母则人为重、情商为先,关注点聚焦在找优点、扬强项上。孰优孰劣,自不待言。中国学生创造力居世界末端的新闻令我们汗颜,也启父母们深思。

    再例如,我们过多的把自己认定的成功的标准强加给孩子,春节时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深刻感受到:真正的爱孩子,就是让他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支持他。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部喜剧,欢笑之余定有所悟。张教授说:成功是相对自己来说的,而不是对别人而言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并受人尊敬,这就是成功;身为父母,不要把自己以为的成功和价值观强加给孩子。我深以为然。为了理想而付出不懈努力的人是有信念、有思考的人,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一过”!我还发现:凡是做自己喜欢,且全力以赴去做的人,他不去找钱,钱会来找他,往往这种人成功看起来很容易。斯坦福大学的信条是将追求学术理想与物质回报结合起来,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将理想实现得淋漓尽致,也必定会有传统意义上的成功。退一步讲,即使没有财富和地位,只要他内心满足,又何尝不可呢?

    张教授的讲座给我以醍醐灌顶之感,很多困惑豁然开朗。他说:幸福最核心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细想之,颇有道理。当下社会,我们无法做隐士,既然必须与人打交道,就必须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孩子年少之时,更要注重此能力的训练。我自己是拙于人际交往的,也曾为此苦闷,成年人提高此项技能之困难被张教授以“老狗学不会新把戏”喻之,虽令我难为情,但给我必须现在就注重培养女儿此项情商的紧迫感。

    张教授关于情绪的论点深得我心。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情绪的理解力、表达力和控制力。尤其是控制力,对当下身处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非常6+1”(父母2人与双方老人4人共6人,照顾1个孩子)环境中的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的控制力,则能抑制优势反应、执行劣势反应。我一直悲观的认为,人天性是追逐安逸逃避艰苦的,然而,“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只有抑制住贪图享受与玩乐的优势反应,执行“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劣势反应,我们才能有所成就。有一个小细节令我有些得意,听讲座到此处时,女儿的老师杜老师发来一个信息:我在班上试过给每个孩子糖吃,只有你们家好好能控制自己说:谢谢,我不要。看来,小女的自制力还不错。

    张教授讲座中关于学习兴趣培养的案例颇为有效和实用,对四种类型的父母的界定也让很多父母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说:“懒惰的人都是勤奋的人培养出来的,粗心的人都是细心的人培养出来的”实在令象我这样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包办代替的人惊醒;他还告诫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感,最终发展到自治感;要积极看待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可以让我们欣赏。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缺点足够少,而在于优点足够大。要让孩子有巅峰体验,要激发孩子内在向上的欲望与力量。每个孩子都可以让我们感动。

    诸多观点与启示因篇幅而无法尽举,讲座给我带来的思考是深远的。行动,就在此刻。在女儿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父亲,我该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