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评书:中国古代才女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3:49:03
您正在查看 "中国古代才女篇" 分类下的文章
【笔阵图】___(东晋)卫烁   2009-06-18 06:52

【笔阵图】: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

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

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

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喑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

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

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

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

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

君子时复览焉。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

。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前

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册之松烟

,代郡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

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

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

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

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

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

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撇」如陆断犀象之角。

「竖」如万岁枯藤。

「捺」如崩浪奔雷。

「折」如百钧弩发。

「钩」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

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

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员备如篆法,飘飘洒落如章草,

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

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

造妙矣,书道毕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1) | 浏览(409)   【中国古代十才女】——(明)黄娥 2009-03-15 09:37

【黄娥】: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人。

杨慎之妻,世称黄安人、黄夫人。父珂官尚书,自幼

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政德十四年(1519)与杨慎

结婚不久,慎谪守云南,长达30年之久,长期留居夫家

新都区,管理家务。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期间,以《寄外

》诗闻名当世。又工于散曲,在明时已有刊本《杨升庵

夫人词曲》5卷,又有《杨夫人乐府》,但其中多与杨

《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

杨升庵夫妇散曲》,风格缠绵悲切,有“曲中李易安”

之誉。 她博通经史,擅制词典的才名为艺林传颂。状元

郎杨慎对自己妻子的才学叹赏之极而致于崇拜,称黄娥

为“女洙泗(女孔子),闺邹鲁(女孟子),故毛语

(女毛公)”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140)   【中国古代十才女】——(元)管道升 2009-03-15 09:31

【管道升】:元代女书画家。字仲姬,一字瑶姬。

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緁妻。仁宗延 四年(

1317)封魏国人,世称“管夫人”。信佛,与孟緁

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尝手书《

金刚经》数十卷,施名山寺。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命书《千字文》入藏秘书监。善画墨竹,亦工观音

、佛像,笔意清新。论者谓“晴竹新篁,是其所创”

亦能诗。其翰墨词章,书牍行楷,殆与赵孟緁不

可辨同异。传世作品有至大元年(1308)作于碧浪

湖舟中的《水竹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大德六

年(1302)作《鱼篮观音图》轴,藏日本大阪市立

美术馆。《墨竹图》卷用笔尖劲,密叶处有赵孟緁

加笔,落款“仲姬画与淑琼”,图录于《中国绘

史图录》。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139)   【中国古代十才女】——(宋)朱淑真 2009-03-15 09:26

【朱淑真】:宋代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及生

平事迹均不详。《蕙风词话》称"淑真与曾布妻魏氏

(魏夫人)为词友","则是北宋人无疑"。生于仕宦家

庭,善绘画、通律、工诗词,有人据朱淑真《璇玑

图记》作于绍定三年(1230),定为南宋人。但魏仲恭

《断肠诗集序》作于淳熙壬寅(1182),则绍定当为绍

圣(1094~1098),与魏夫人生世相合。她出生于仕宦

家庭。父亲曾经"宦游浙西"。朱淑少喜读书,酷爱

文学,善为诗词。自称"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

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水月在

手诗序》)。她主要生活在杭州,出嫁后又跟随丈夫

游宦异乡。从诗集中可以看出她曾到过淮南,也曾远

潇湘。因婚姻不遂素志,所以精神极其痛苦,悒悒

而终。词多幽怨,流于感伤。语淡情浓,形象鲜明,

风格丽婉,影响大于诗,历来受到重视。名句有

“楼外垂杨千万缕”、“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

卧”等。她是宋代仅次于李清照的杰出女词人。也

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

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据传朱淑真一生创作的诗

词很多,她死后"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

"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

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

“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

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

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

。”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

李清照并驾齐驱。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240)   【中国古代十才女】——(唐)鱼玄机 2009-03-15 09:18

【鱼玄机】:(约844——约871年)字幼薇,一字蕙兰,长

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市民家女,姿色倾国,天性聪慧

,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十五岁被李亿补阙(掌讽

谏之官)纳为妾,与李情意甚笃、但夫人妒不能容。唐

宗咸通时,李亿遣其出家,在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但她

对李却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她曾漫游江陵

汉阳、武昌、鄂川、九江等地以遣怀;亦曾放纵情怀以求

知己。《北梦琐言》说她“自是纵怀,乃娼妇也。”她

与许多文士,如温飞卿等交往甚密,以诗相寄赠,但终是

孤零一身,她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

”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后因妒杀侍婢绿翘,被京兆尹

温璋处死。所著有《鱼玄机诗》,目前传世共50首,其

多清词丽句,又对仗工稳。多与温庭筠等以诗篇相赠答《

全唐诗》卷804存其诗1卷。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110)   【中国古代十才女】——(唐)薛涛 2009-03-15 09:13

【薛涛】: (约768~832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

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

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

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

□、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

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

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

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

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108)   【中国古代十才女】——(唐)上官婉儿 2009-03-15 09:06

【上官婉儿】: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

上官仪孙女。巾帼宰辅第一人。麟德元年(664),上官仪

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

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

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

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677),上官

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

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

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

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

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

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

,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

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景龙四年(710),

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中宗复辟

,拜上官婉儿为婕姝,旋拜为昭容。六月,唐中宗被韦后

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

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

。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

党羽。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

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刘幽求拿着遗诏在李隆基处为其说

项,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活了46岁。

    开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

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

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192)   【中国古代十才女】——(东晋)谢道韫 2009-03-14 21:40

【谢道韫】:(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

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著名才女。她出身于晋代王

、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谢道

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

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

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

才女、奇女。 在谢家众多的儿女中,历史上所说的“谢

家风范”,在谢道韫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公元399

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

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

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

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

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

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

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

为人所传诵。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

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拟嵇中散

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谢道韫和

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

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

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

名门,却也命运多舛。后世遂称女子的文学才能为“咏

絮才”。《红楼梦》有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中就用“咏絮才”说黛玉。可惜其作品今仅存文1篇,

诗2首。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315)   【中国古代十才女】——(东晋)卫烁 2009-03-14 21:34

【卫铄 】:字茂漪,自署和南,人称卫夫人。生于晋

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卒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

)。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东晋女书法家。卫夫

人族祖卫灌,官至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仅善草

书, 人称“一台二妙”。从父卫恒,官终黄门郎,亦善

书法 ,著有《四体书势》。父卫展,历官江州制史、廷

尉, 卒于官。卫夫人少好学,酷嗜书法艺术,很早就以

大书 法家钟繇为师,得其规矩,特善隶书。据她自述:

“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她曾作诗论及隶

书体 ,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其书法作品虽未能

流传 至今,但从前人的有关论述中,尚可窥见其风格之

大概 。晋人钟繇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说:“碎玉壶之

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充分肯定了

卫夫 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对

钟繇 书法风格的继承,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

更流 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唐代韦续则曰:“卫夫

人书 ,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

影; 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

来比 拟其书法,可知卫夫人的书法充溢着美感,带有女

性特 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又与钟繇迥异其趣。这是卫

夫人 结合自身气质特点,在学习钟繇基础之上的发展和

创造 。韦续因此将卫夫人归入著名书法家,列为上品之

下,即第一等第三级。唐代李嗣真对此持相同意见,并

指出卫夫人“正体尤绝”。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灌

甚至把卫夫人的书法归入妙品,仅仅屈居最高一等神品

寥寥数人之下。美术史论家张彦远对卫夫人的评价则要

相对低一些,他将卫夫人归入中品之上,即第二等第一

级。但同时说:“李妻卫氏,自出华宗。”由以上评述

,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卫夫人在当时书坛上的重要地位。

   卫夫人不但在书法艺术实践上有突出成就,不让须

,而且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有重大建树和比较全面

的论述。她撰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参考

有关的书法理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她在书中首先

,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

源,师法古人,反对谙于道理,学不该赡,以致徒费

神,学无成功。卫夫人又提出,在学习和创作时,要

意选用笔、墨、纸、砚的品种和产地,强调工欲善其

,必先利其器。又着重指出,执笔要有讲究,不同书

应采用不同的执笔法,并加以具体分析,说:“有心

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

者,心乎不齐,意后笔先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

笔后者,胜。”超出了单纯论述执笔的范围,而对书法

艺术中的笔、意关系和书家修养等作出深刻的论述。对

书写不同字体时的用笔,卫夫人亦有精辟论述,她认为

用笔有六种方法,如篆书是“飘扬洒落”,章草为“凶

险可畏”,八分书为“窈窕出入”,飞白书为“耿介特

立” ,倘能“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则“斯超妙矣,

书道毕矣。”应该说,卫夫人关于用笔的论述,在今天

也仍然有其可取之处,她实质上是就此提出了书法家把

握不同字体书写风格的问题。具体到笔划上,卫夫人针

对七种不同笔划的书写,提出七条标准,卫夫人对七种

基本 笔划的描述,形象生动,恰合关窍,实为初学书法

者良好的入门途径。此外,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还提

出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

,善写者不鉴”等理论原则,也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卫夫人概括她对书法艺术总体的

认识 ,提出了“力筋”之说。她认为:“下笔点墨画芟

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笔力者多骨,

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

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实质上

是卫夫人毕生从事书法艺术实践所得,代表了她对书法

艺术理论总的认识,为后代书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

径,也成为中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对

历代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卫

夫人的《笔阵图》参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论点,但卫

夫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功不可没。

   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


少年时曾拜在门下,学习书法,其后青出于蓝,成为中


国书法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卫夫人成年后嫁给汝阴太


守、汀州刺史李矩为妻。有子名李充,官至中书侍郎,

受其母影响,亦颇有书名。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284)   【中国古代十才女】——(西汉)班婕妤 2009-03-14 18:22

【班婕妤】:汉成帝妃,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

是名门之女,班固祖姑。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

,立为婕妤。班婕妤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所以

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

师益友,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

,无人可及 。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但数月后夭折。

她虽然承宠 时间很长,却再也没有生育。赵飞燕姐妹

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

侍奉太后于长信宫。《团扇诗》应是作于长信宫中,这

首小诗词彩清新,情致哀怨,而表现的却委婉含蓄,有

一种怨而不怒的气度。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380)   【中国古代十才女】——(前秦)苏若兰 2009-03-14 18:08

【苏若兰】:名蕙,字若兰,武功(今陕西人)人,

是前 秦(公元351年到385年)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

若兰知识 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才情之高,慧

心之巧,其《璇玑图》构思之奇,古今罕有。窦滔有个

宠姬名叫赵阳台 ,若兰十分嫉妒,每每相见,总免不了

一番嘲讽,窦滔常常为此遗憾,心中十分不快。一次,

窦滔到襄阳做官,若兰不肯与他同往,他就带着赵阳台

去赴任,渐渐和若兰断了音言。若兰十分悔恨,悔恨之

余,便用吟诗作文来排遣 孤寂时光。后突发奇想,又经

反复推敲构思,将所写诗词编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

的文字里。然后怀着满腔幽思废寝忘食地把诗词织在八

寸见方的五色锦缎上。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

》。


     武则天评《璇玑图》“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

古迈今。用文字织成回文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

》,也称苏氏惠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此图八百多字,

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

,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诗一千多首 ,才情之妙,贯古超今。织者的悲欢忧乐,

忠愤感激,好贤厌恶,跃然纸上。若兰派人把织好的锦

图送到襄阳,窦滔读后十分惭愧,幡然醒悟,当即打发

赵阳台返回关中.并用隆重的礼仪,把苏若兰接到襄阳

,自此以后,夫妻更 加恩爱。苏氏之《璇玑图》在我国

古典小说《镜花缘》第41章里有完整的记录。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394)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东汉)班昭 2009-03-11 14:53

【班昭】:(约49—约120),又名姬,字惠班,是东

扶风安陵(现咸阳市)人,当代的大文豪班彪之女,

班固、 班超之妹,班固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杰出的史

学家和文学家 ,二哥班超,是一个投笔从戎的志士,

两次出使西域,是 打通“丝绸之路”的赫赫功臣,还

是现在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的创造者。在父兄的影响和鼓励下,班昭从童年开始

就熟读儒家经典和史书,再加上班昭 拥有浑然天成的

灵性之美及端庄气质,很快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历史、

地理等知识,是班氏家族中博学多才的才女。数 召入

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号

曰 曹大家。有《女诫》七篇,数千年来作为中国妇女

的行为准则,影响了后来整个两千年的中国观,可说

对后世影响深远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

中国古代女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著述的女子,

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

治家。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曹世叔活泼

外向,班 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

活得十分美满, 生有一个儿子。但好景不长,不久丈

夫就病故了,她便开始 守寡,以后也不曾再嫁,班昭

的个人生活是相当不幸的。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的哥哥班固修《汉

书》,班固从小博览众书,才思过人,不料就在他快

要完《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

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成。这部书

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

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 史记》齐名,全书

分纪、传、表、志几类。班昭的学问十分 精深,据说

连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 跪在

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在70多岁高寿之年,

班昭写出了《女诫》,计1600字。《诫》包括:“卑

弱”、“夫”、“敬慎”、“行”、“专心”、“

曲从”和“叔” 七篇。本是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科

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 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

各地,《女》倡导的“三从四德”,“生男如狼,犹恐

其尪;生如鼠,犹恐其虎”,“夫 淤娶之义,无二适

之义”,“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和自由。中国封建社会 一整

套的封建道德将中国妇女打入无底深渊,无独立人格,

精神畸形,成为男人的依附品,成为这些封建礼教的

牺牲品 ,班昭的《女诫》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成

为封建礼教的帮凶。

    班昭的二哥班超,一生出入西域沙场,年近七十

萌生返 乡归隐的念头。无奈朝廷没有许可,班昭对年

事已高却仍客 居异乡的二哥,不禁油然而生怜悯、同

情之心,于是代兄上 奏章给皇帝,奏章中句句真挚感

人,连汉和帝看完之后也心 生同情,于是立即派遣戊

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而班超终得以

告老返乡。班昭以其真诚及文采感动皇帝 助兄达成落

叶归根心愿,在当时传为佳话。此外,班昭还写 过赋

、文等十六篇文章,她一生的作品,后来由儿媳丁氏

整 理为《曹大家集》。不过,今已佚失,只能看到

《东征赋》等八篇流传下来。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154)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南宋)李清照 2009-03-10 21:55

【李清照】:(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

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

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和哥们李奕柯是当时的礼部员外郎,母

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宋史·李格非

传》中提到)。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

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

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李清

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

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

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藏书。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

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1127年,靖康之

变后,她与赵明诚 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

分文物、藏书。后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

、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 孤寂中度 过了晚年。

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她的《声声慢》就创作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

头的几 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因此可说李清照

的作品是和愁字 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

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 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

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

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

高的文学价值。她是一位在诗、词 、文、赋都有

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

《词论》,主张「词 ,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

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 并批评了从苏轼到秦

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

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词人 连遭国破、家亡、

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比如 那首著名

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掺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

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

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 项羽的宁死不屈

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 淋漓尽致。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0) | 浏览(319)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西汉)卓文君 2009-03-10 21:30

【卓文君】: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汉代

才女,她貌美聪明,精诗文,善鼓琴,家中富贵,

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好音律,十七岁新寡

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一曲《凤求凰》:“凤

兮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

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多情而又大

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

,一见钟情。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

,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

,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夜

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当垆卖酒为

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

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后卓王孙碍于

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

终于成名天下,成为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司马相如久居京城,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

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

忘却。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

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

少了一“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

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

《怨郎诗》。其诗曰: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

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

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

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

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

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

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

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卓文君又作《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

头,蹀躞御沟止 ,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

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

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闻君有二意

,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

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

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美丽的哀伤。凄

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

,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

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

,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

汤汤,与君长诀!”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

文君事用为典故。司马相如看完信,细细品读,其爱

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不禁惊叹妻子才华横溢。遥想

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

之事.卓文君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

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

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

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

。她的一生,应该是值得的,比如充满浪漫色彩的夜

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见钟情,比如与爱的人携

手终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复何求?后来人们根

据这个事还有一首诗:


         《望江亭》


          当炉卓女艳如花,


            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


            卿须怜我尚无家


            句首四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 
 

类别:中国古代才女篇 | 评论(1) | 浏览(201)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东汉)蔡文姬 2009-03-10 21:19

    【蔡文姬】:(约公元177年?),名琰,字明

姬,为避司昭 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

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 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还

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洛阳 是文坛的领袖。

蔡邕和曹操还是挚友。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

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还兼长辩才与音

律,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

断了 这种幸福。东汉政府的腐败,董卓把持朝政

董卓为巩固自 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

他一日连升三级, 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

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后董 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

被收付庭尉治罪。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

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

可惜好景不长, 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

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 ,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

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 父亲的反对,

毅然回到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 掠去

,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饱尝了

异族 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居南匈奴12年,并育

二子,此间她 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

语言,留下了动人心魄 的《胡笳十八拍 》。在这

十二年中,操也基本扫平北方 群雄,把汉献帝由

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

两,白壁一双,把蔡文姬赎了回来。蔡文姬是悲苦的,

“ 回归故土”却不能“母子团聚”。蔡文姬在周近

的卫护下回 到故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

在曹操的安排下,嫁 给田校尉董祀,时年三十五岁,

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 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 并不十分和谐。

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思念儿子,整日神思 恍惚,

又已是残花败柳,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

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迫于

丞相, 只好接纳了蔡文姬。婚后的第二年,董祀犯

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

府求。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蔡文姬悲惨的身

世也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从而放过了董祀。从此董

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夫妻双双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

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相敬相爱,一

直到老。

           曹操有卓越的文学才华,还特别爱书,在一次闲

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

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

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

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命蔡文姬凭

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足见蔡文姬的才

情。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

《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

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

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蔡文姬一个博学

多才的女子,一生三嫁,命运是如此坎坷凄惨,婚

姻生活如此不幸。她最后嫁给董祀,生有一儿一女,

晚年还算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