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杨洋动漫图片:【漫步乐海】门德尔松交响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0:04:50
大家好!我是“印象上海”“美术大家”专栏1号特约投稿人紫月幽然。
谨以此文,祝专栏创建者杰瑞和所有博友们快乐、幸福、健康。
I'd like to dedicate this article to Jerry and all programa's fans, wish you a happy and healthy life。

',1)">',2)">
 
',3)">
',4)">
',5)">
专辑英文名: Mendelssohn Complete Symphonies
专辑中文名: 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
艺术家: Wolfgang Sawallisch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1967, NPO
发行时间: 1991年
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作曲:Felix Mendelssohn
指挥:Wolfgang Sawallisch
演唱:Helen Donath, Rotraud Hansmann, Waldemar Kmentt
演奏: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合唱团:New Philharmonia Chorus
录音:London, 6/1967
CD编号:Philips 432 589-2
资源出处:eMule search
专辑介绍:
门德尔松在19世纪时影响力之大,可以媲美贝多芬。就连莫扎特17岁时的作品,都不能与这位德国作曲家诸多早期作品的巧思相比拟。尽管门德尔松的作品不像贝多芬那样充满时代的气息,但他在创作中保持了严肃的态度,在尊重古典传统的同时,丰富了创作题材,完善了表现形式。他的作品把浪漫主义的特点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既带有古典主义作品的严谨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格。创作风格素以精美、幽雅、华丽而著称,被誉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门德尔松被认为是继贝多芬之后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长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对德国、捷克以及斯堪的那维亚的民族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
',7)">
',8)">
c小调第一交响曲,Op.11
作于1824年,呈献给伦敦爱乐协会,属他15岁生日之前的作品。在此之前,其实12-14岁期间,他作过12首交响曲,这是第13号,但布莱特科普出版社出版门德尔松作品全集时,因早期作品为习作,且已遗失,故这一首开始,编为第一号。这首交响曲明显同时受韦伯、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的影响,1827年2月1日在莱比锡首演。
c小调奏鸣曲式快板以音阶性进行与琶音所构成的第一主题始,这一主题有莫扎特主题的味道,但是门德尔松自己的进行。降E大调第二主题以小提琴呈现,小结尾与韦伯《自由射手》序曲风格相近。发展部很简洁,以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前的木管经过句及小结尾材料为主构成。再现部后以C大调而进入激情洋溢的终结部。
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康塔塔交响曲),Op.52
颂赞歌 (Lobgesang)
1840年6月为在莱比锡举行的现代印刷发明人格登伯格400周年纪念日而作,实际是为3位独唱者和混声合唱而作的交响清唱剧。在这首作品总谱上,摘录有马丁·路德的题辞:“我在赐予我们以一切艺术的主的奉献中,特别地想见到音乐。”其歌词选自马丁·路德的德译圣经,此曲呈献给萨克森王腓德烈·欧格斯德,1840年6月25日在莱比锡圣托玛斯教堂首演,由门德尔松自己指挥五百人演出。
门德尔松在这首《交响康塔塔》(Symphony-Cantata)中,更因他对巴赫圣咏曲浓厚兴趣与了解,深获古典主义的神髓,使他在此曲中运用了路德教派的“圣咏”(chorale) 第73首——“我们感谢我们的上帝”(Non Thank we all our God);还大胆模仿了贝多芬《合唱交响曲》在终乐章加入人声的圣咏形式;虽然此曲知名度不及《意大利交响曲》,本质上也缺乏贝多芬的在《合唱》奏鸣曲中抒情与戏剧的冲突。但他所达到的,却是成功的将一连串的旋律,部分地均衡的展示了出来,优美而动人。此曲共分为交响乐与合唱两部分:计有管弦乐三个乐章;声乐七个乐章。
a小调第三交响曲,Op.56
苏格兰 (Scottish)
作于1830—1842年间,而其创作灵感始于1829年5月,应伦敦爱乐协会之约首赴英伦之时。此年7月,门德尔松到苏格兰,在爱丁堡霍里路德古堡遗迹诞生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他在信札上曾写道:“日近黄昏时,我们来到霍里路德堡,玛丽女王居住、恋爱的地方。那里值得一看的是爬上迂回的楼梯后,可看到一间小屋。当年追踪者爬上楼梯,在这里发现李吉奥,硬将他从屋里拖出,在隔了3个房间的拐角处将他杀死。四周的东西已经朽坏了,从中还可以望见蓝色的天空。我今天就在这间古老的房子里,找到了《苏格兰交响曲》的灵感。”门德尔松所说的古堡典故为,1566年3月9日夜,深得女王幸宠、被称为“外交顾问”的意大利乐手维多·李吉奥被一群贵族所杀。这首作品呈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即霍里路德古堡主人——苏格兰女王玛丽的第九代孙女,1842年3月3日,由门德尔松自己指挥爱乐乐团首演。该曲实际完成时间要比其第四和第五交响曲都晚,但编号相反。
乐曲一开始的行板是一个冥思的引子,表现了门德尔松的怀古之情。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灵巧而又伸展,音调具有苏格兰民间舞曲的风格,华丽流畅而略带悲哀。次乐章谐谑曲的主题,据说取自一首古老的五声音阶风笛曲,明朗轻快的苏格兰舞曲风格的主题,表现了高原湖泊地带的村镇农民们淳厚朴素的生活情趣。第三乐章d小调柔板由弦乐声部奏出,忧郁而优美,似乎是在遥望远处孤寂的山村、深深的森林和荒凉的古城。终乐章以a小调活泼的快板回到第一主题的狂热与激烈,充满了苏格兰风味。
A大调第四交响曲,Op.90
意大利 (Italian)
门德尔松于1830 - 1831年间在意大利旅行,得到灵感而完成这首交响曲,在那里观光的游客很少能像门德尔松一样准备周全,充分感受意大利的风情的同时,也能够如此精炼地捕捉住这么多样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欢愉带给听众。门德尔松熟悉意大利音乐传统,而且他不仅能欣赏教堂和歌剧院音乐,连街头的声音都会令他悸动。
1832年门德尔松回到柏林,把罗马写下的乐曲大纲加上血肉,让这首交响曲展现出意大利精神和人民的温暖活力。这首曲子写了一年,其中充满色彩、抒情旋律和活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写景音乐,同时也是门德尔松最受欢迎的交响曲。
在狂热的第一乐章中,明亮的A大调传达出热爱生命的人刚踏上意大利本土时,那让人种目不暇接的晕眩感,高崇的主题与快速的八分音符代表喜悦。其余的乐章则呈现出意大利其他的特色:第二乐章较为简短,以带着悔悟意味的d小调描述朝圣者的苦行,伴随着徐徐前行的低音旋律与圣咏般的内声部;第三乐章表面上是诙谐曲,有流畅的装饰音,描写月色的小夜曲。终乐章充满热情,并以维苏威火山的威力爆发出来,是a小调强烈的萨尔塔雷罗舞曲(一种快节奏的三拍子舞曲),虽然音乐是门德尔松本人的手笔,但灵感显然来自意大利那波里曲风。
d小调第五交响曲,Op.107
宗教改革 (Reformation)
有人认为门德尔松的交响曲不甚关注重大题材,缺乏宏大叙事的气魄,其实不然,他的第二交响曲《颂赞歌》即《康塔塔交响曲》正是为纪念活字印刷术发明400周年而作,虽然门德尔松本人更愿意把它称作是“一部宗教清唱剧”,但《宗教改革交响曲》作为一部标准的交响作品是为纪念奥格斯堡会议这一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里程碑事件而创作应属确定无疑,相比之下,巴赫的第80号康塔塔1730年也是作为纪念《奥格斯堡信纲》曲目上演, 而且也是由路德的《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谱曲而成,名气却要大得多。很明显,不仅对门德尔松的误解与这部《宗教改革交响曲》长期被忽略有关,而且这部作品显示的创作方向转变也连带地遭到了忽视。
《宗教改革交响曲》虽然是“第五交响曲”的别称,但依写作年份排序,它实际是门德尔松的第二部交响曲。这部编号为Op.107的d小调交响曲写于1830年,适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奥格斯堡神圣罗马帝国会议三百周年。这一重大的宗教事件进入门德尔松的视野决非偶然。门德尔松出身殷实犹太家庭,宗教信仰氛围的濡染在其少作中即有体现,据传,他在10岁时就为圣经《诗篇》第19篇《神之行彰显其荣》谱曲。对宗教题材的热情一直延续到门德尔松创作生涯的晚期,除了《宗教改革交响曲》,后来取材于《新约·使徒行传》、《旧约·列王纪》的两部清唱剧《圣保罗》和《以利亚》也都是他的代表作。
门德尔松运用圣诗519首“德勒斯登阿们”于此曲的第一乐章导奏(Introduction)和再现部。后来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 1883)在他的乐剧《帕西法尔》(Parsifal)也使用了“德勒斯登阿们”当圣杯(Holy Grail)的主导动机(Leitmotiv)。宗教改革交响曲,第四乐章应用EIN FESTE BURG曲调2次,起初以G大调圣诗呈现然后转为D大调6/8拍子以奏鸣曲式及圣咏幻想曲形式处理。虽然第五交响曲不是孟德尔颂最杰出的作品,却最能表露出他虔诚的信仰。
● 沃尔夫冈·萨瓦利什
- Wolfgang Sawallisch (1923 -)
德国著名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23年生于慕尼黑,11岁开始学习钢琴,后入慕尼黑高等音乐学校就读。他的音乐深造受战事影响停顿了一段时期。毕业后在奥格斯堡歌剧院和亚琛歌剧院任指挥。这一期间的工作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7年开始即从事音乐工作,六年后成为德国最年轻的音乐总监。萨瓦利什30岁的时候,因在拜罗依特歌剧节上成功指挥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从而名声大噪。在37岁后的十年间,分别在汉堡出任音乐总监和在汉堡国家爱乐团担任首席指挥,在此同时并蒹任维也纳交响乐团的首节指挥,并获选为这两个乐团荣誉会员及专业指挥,成就骄人。1971年获聘为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次年1972-1980继Paul Kletzki出任著名的瑞士罗曼特管弦乐团的艺术总监。
萨瓦利什的指挥风格富理性而又冷峻,在流畅的音乐线条下面展现出无比明晰的层次。他最为杰出的演奏是对德奥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的精彩诠释。其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交响乐作品的录音堪称经典。此外他指挥的许多部歌剧也是精彩纷呈。萨瓦利什是当代仅存的几位具有纯正德奥风格的指挥大师之一。(以上文字整理自<百度百科>等)
专辑曲目:
Disc: 1
Symphony No.1 in C minor, Op.11
1. Allegro di molto
2. Andante
3. Menuetto. Allegro molto
4. Allegro con fuoco
Symphony No.3 in A minor ‘Scottish’, Op.56
5. Andante con moto - 2.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6. Vivace non troppo
7. Adagio
8. Allegro vivacissimo - 6. Allegro maestoso assai
Disc: 2
Symphony No.2 in B flat ‘Lobgesang’, Op.52
1. Maestoso con moto - Allegro - Maestoso con moto come I
2. Alles was Odem hat, lobe den Herrn - Lobet den Herrn mit Saitenspiel - Lobet den Herrn, meine Seele
3. Saget es, die ihr erl?set seid - Er z?hlet unsre Tr?nen
4. Saget es, die ihr erl?set seid
5. Ich harrete dem Herrn
6. Stricke des Todes hatten uns umpfangen
7. DIe Nacht ist vergangen
8. Nun danket alle Gott - Lob, Ehr'und Preis sei Gott
9. Drum sing ich mit meinem Liede
10. Ihr V?lker! brignet her dem Herrn - Alles danket dem Herrn - Alles was Odem hat, lobe den Herrn
Disc: 3
Symphony No.4 in A ‘Italian’ Op.90
1. Allegro vivace
2. Andante con moto
3. Con moto moderato
4. Saltarello. Presto
Symphony No.5 in D minor ‘Reformation’, Op.107
5. Andante-Allegro con fuoco
6. Allegro vivace
7. Andante
8. Choral "Eine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 Andante con moto-Allegro vivace
本资源来自Emule搜索,感谢原发布人的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