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藏海为什么对付张家:治疗夜啼外用偏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5:01
灯芯蝉衣散--涂于口唇内治疗夜啼方
把这篇精彩文章收









你已经是第 3209 位访问本站的网友,欢迎你的光临!
【组成】蝉衣(去头足)3个、朱砂1克、灯芯草0.5克
【用法】共研细末。鸡冠血调匀睡前涂抹患儿唇内
【偏方适应症】小儿夜啼
灯芯蝉衣散--涂于口唇内治疗夜啼方相关链接:
《品汇精要》:灯心草,莳田泽中,圆细而长直,有簳无叶。南人夏秋间采之,剥皮以为蓑衣。其心能燃灯,故名灯心草。由其性味淡渗,故有利水之功。而《本经》乃言为席,非也。其席草亦产江南,形比灯心草细而短,自是一种,实非此类也。 纲目》:灯心草即龙须之类。但龙须紧小而瓤实,此草稍粗而瓤虚白。吴人栽莳之,取瓤为灯炷,以草织席及蓑,他处野生者不多。.《药品化义》:灯心,气味俱轻,轻者上浮,专入心肺;性味俱淡,淡能利窍。使上部郁热下行,从小便而出。主治咳嗽咽痛,眼赤目昏,淋闭水肿,小便不利,暑热便浊,小儿夜啼,皆清热之功也。世疑轻淡之物,以为力薄而忽略之,不知轻可去实,淡主于渗,惟此能导心肺之热,自上顺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其力。
治疗夜啼外用偏方:
重要说明:新生儿用药为成人1/6量;乳婴儿为成人1/3--1/2量;幼儿为成人量的2/3量;学龄期儿童为成人量。成人量为成人一般量,非最大量。
1、大茴香、小茴香、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适用于啼哭时哭声低弱,睡喜倦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症属脾胃虚寒型夜啼者。
2、五倍子30克,研极细末。每晚取适量药末,用小儿自己的唾液调成糊状,再涂在患儿脐孔中,外以胶布贴紧,翌晨去掉。
3、吴茱萸10克,研极细末,每晚睡前用蛋清调成2个小饼,敷于两足心,外用布带束之,晨起除去。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成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中心、外贴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每晚1次,连续2-3天。适用于啼哭时哭声低弱,睡喜倦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症属脾胃虚寒型夜啼者。可引热下行。
4、飞朱砂3克,白芨1块。先将白芨一端切平,次将朱砂放粗瓷碗底上,滴清水数滴,以白芨平面将来砂磨成糊状备用。每晚睡前用新羊毫笔蘸朱砂糊涂于患儿鸠尾穴(俗称心窝处)及两手心和两足心。适用于夜间突发啼哭,似见异物状,哭声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惕,面色青灰,脉来急数症属暴受惊恐夜啼者。
5、生枣仁10克,捣碎,置伤湿止痛膏中心,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3天。可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夜啼。
6、黑丑(即牵牛子)七粒。制用法:将黑丑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定。适用于啼哭之声响亮,见灯火加剧,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较红紫症属心火偏亢夜啼者。
7、乌药、香附、紫苏、小茴香、陈皮、食盐各等量。制用:各药混合,入锅炒热,用布包熨神阙穴及院腹部。每日一次。适用于啼哭时哭声低弱,睡喜倦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症属脾胃虚寒型夜啼者。
8、牛蒡子五十克,珍珠粉二克,朱砂三克。制用:共研为细末,每用一克填脐,包扎固定。用于小儿夜啼。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9、吴茱萸三十克,五倍子十五克,面粉十五克,朱砂六克。制用:共研为末,水调为糊状。敷患儿肚脐及脚底涌泉穴。用治小儿夜啼。主治:各种类型的小儿夜啼。具有温脾清心,镇惊安神作用。来源:《穴敷疗法聚方镜》。
10、药物:羌活、防风、天麻、薄荷、黄连、甘草、全蝎、僵蚕、陈胆星各六克,犀角片三克,朱砂三克,牛黄一点五克,冰片少许,麝香少许。
制用:前十味药用麻油熬膏,黄丹收,再入余药搅匀,摊贴胸、脐。用治小儿夜啼。来源:《理沦骈文》
11、朱砂适量。制用:朱砂研成细末,加水调匀,敷贴于劳宫穴(双侧)、涌泉(双侧)。每日中午、晚上睡前各敷一次。适用于啼哭之声响亮,见灯火加剧,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较红紫症属心火偏亢夜啼者。
12、陈茶叶适量。制用:研成细末,用酒调。敷在小儿脐部,盖以药棉,布带包扎。用于小儿夜啼。主治:食少腹胀,烦躁不安,尿黄者。来源:《中医外治法》。
治疗夜啼食疗偏方:
1、鸡蛋壳适量。将鸡蛋壳炒黄研细末。蘸在乳头哺乳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