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蹄炖什么补肾:谷雨(阳历4月20日前后)食疗养生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20:31

谷雨食疗养生篇

时令物语

  斗指癸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时必雨不降,百谷滋长之意。

  谷雨时节时值阳历每年的4月20日前后,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五谷”的含意。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cC以上,寒潮天气基本结束了。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便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节气三候为:

  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

  此意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谷雨时洛阳牡丹开花。在江南,牡丹花俗称谷雨花,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凡有花之处,皆有士女游观,也有在夜间垂幕悬灯,宴饮赏花的,号日“花会”。清顾禄《清嘉录》日:“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在山东、陕西地区,是日人家贴厌蝎符于壁,认为可除毒虫,符上书咒日:“谷雨口,谷雨晨,奏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逆竭千里化为尘。

  农谚云:  

  要得棉,谷雨前。
  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
  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

  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归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校桃花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两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已进入夏季。华南则有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一22℃,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谷雨时节,细雨绵绵,桃花绽放,所以也有人称这时候的雨为桃花雨或桃花泛。自谷雨节起,是农事忙碌的开始。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长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此时,春茶也在这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长江以南地区,从丘陵到高山,处处可见汗流满面的茶农们在辛勤地忙着采茶,茶农家里忙着制茶。正所谓“阳春三月试新茶”,据说谷雨采摘的新茶,具有生津止渴、消暑清热、祛病延年的功效。 

谷雨养生经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谷雨节气时,因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要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食疗要点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染上病痛。 谷雨已是暮春时节,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从谷雨到立夏、芒种的这段时间,总是一阵闷热、一阵瓢雨,因为此时的气候正适宜谷类作物生长,尤其在南方更是如此。盛暑日渐迫近,雨亦多湿亦重,上蒸下湿,湿气与热邪相结合,称为暑湿病邪,最容易使人体有暑湿邪湿之证。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就不能上注于目而导致视物不清,或肝气郁结化热,如肝气上升扰头则会头晕目眩。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 

谷雨进补食疗方  

  熟地粥

  原料:熟地黄30克,粳米40克。

  制作:先将熟地黄切成片,用纱布包扎好,放入沙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浸泡片刻,用火先煮,经数次沸腾后,见药汁呈棕黄色,药香扑鼻时,放人粳米慢慢烹煮,待米仁开花,药汁浸入米仁内,形成粥糜,呈稀糊状,去掉药袋即成。

  用法:每日晨起空腹温热服食一次。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养血滋阴。  

  应用: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心慌、多梦健忘、手足麻木,拘挛、尽经后期、色淡量少、经闭不行;肝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消渴烦热等。

  注意:平素胸闷咳喘痰多、腹胀纳差苔腻者,不宜服。熬煮本粥时,可放少许金桔饼或陈皮末,既可调味,又可防其滋腻之弊。

  猪肝粥

  原料:猪肝100-150克,粳米100克,细葱三根,生姜三片,食盐适量。  

  制作:将猪肝洗干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同人沙锅,加水7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粥;将细葱、生姜切碎,待猪肝熟透,粥稠将熟时,加入葱、姜、食盐,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补血、益肝、明目。

  应用:肝血亏虚所致的目昏眼花、视物模糊、视力减退、两目于涩、迎风流泪,以及贫血、慢性肝炎、夜盲症等而属肝血虚者。

  注意:猪肝要取健康猪之新鲜者,本粥需现煮现吃,不宜放置过久。

  鸡肝草决明蛋汤

  原料:鸡肝50克,草决明10克,鸡蛋1个,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鸡肝洗干净,切成片;草决明人沙锅,加水适量,煎取药汁,以药汁为汤烧开后,下入鸡肝片,打入鸡蛋,加入味精、精盐调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血、养肝、明目。

  应用:肝血亏虚所致的目暗昏花、视物模糊,以及夜盲症而属肝血虚者。

  当归杞子汤

  原料:鸡肉250克,制首乌15克,当归15克,枸杞子15克,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鸡肉洗干净,切成小块;制首乌、当归、枸杞子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与鸡块同人沙锅,加水适量,先以武火烧开,后用文火慢炖,至鸡熟烂时,除去药袋,加入味精、精盐调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益精血。

  应用: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形瘦体弱、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视物模糊、须发早白、稀疏易脱、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色淡、爪甲枯脆等。

  鹌鹑枸杞汤

  原料:鹌鹑1只,枸杞子5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鹌鹁宰杀后,去掉毛爪,割开后除去内脏,冲洗干净切成小块。将鹌鹑肉与枸杞子同入沙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汤,待肉熟后,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即成,食肉、枸杞子,饮汤。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明头目。

  应用: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筋骨痿弱无力、不耐劳倦、头目昏花、视物模糊等。  

  蒸猪肝夜明砂

  原料:新鲜猪肝150克,夜明砂6~8克。

  制作:将猪肝洗干净,切成薄片,平放碟子上,放入夜明砂拌匀后,再平铺开,隔水蒸熟食猪肝。  

  用法:佐餐食用,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血、养肝、明目。

  应用:肝血亏虚所致的夜盲症、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等。  

  雉肉炒胡萝卜

  原料:雉肉150克,胡萝卜400克,茶油、香油、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雉肉洗净,切成小块;胡萝卜洗净泥沙,切成均匀薄片。将两者放人热锅内油炒,待肉熟后,加入精盐、味精、香油调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脾肾、益精血。  

  应用:肝肾精血亏虚、脾气虚弱所致的面色萎黄、唇舌甲淡白、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心悸心慌、神疲食少,以及夜盲症、营养不良性贫血等而属精血亏虚者。

常见病谷雨调治法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也是胃痛、胆囊炎、痈之类的疾病多生发时节。在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在此,我们为大家提供如下几类疾病的调治方法:

胃痛

  春季气候变化大,如果身体不能适应这一季节的气候变化,或是饮食不当,都易使肠胃受损,所以这一时期也是胃病的易发期。

  佛手茶

  用料:鲜佛手12~15克。

  制用法:将佛手洗净切片,放人杯中,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2剂

  功效:芳香理气、健胃止呕、止痛。

  适应症:肝胃气痛(包括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

  大茴香酒

  用料:大茴香9克,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大茴香加酒煎服。每日1~2剂。

  功效:行气暖胃:调中止呕。

  适应症:胃气痛。

  萝卜生姜汁

  用料:萝卜、生姜各适量(萝卜10份,生姜1份),食盐少许。

  制用法:将萝卜、生姜洗净捣烂,取汁,加食盐调匀。每次服150毫升,每日2—3次。  

  功效:宽中下气、和胃止痛。  

  适应症:胃脘部阵发剧痛、腹胀等。

  老姜红糖膏

  用料:老姜、红糖各610克。  

  制用法:将老姜洗净,捣烂取汁,隔水蒸沸,加入红糖令溶即成。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适应症:胃寒疼痛。  

胆囊炎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春季也需多注意此类疾病的调治。

  蒲公英汤

  用料:鲜蒲公英60-9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连服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应症:急性及亚急性胆囊炎、肋间痛、寒热、呕吐、便秘。

  茵陈蒿玉米须汤

  用料:茵陈蒿、玉米须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

  适应症:胆囊炎、胆结石。

  李子粥

  用料:李子120~150克,大米100克。

  制用法:将李子洗净,去核切块,加入将熟的大米粥内,再煮数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清肝涤热、生津利水。  

  适应症:胆囊炎、肝硬化腹水等。

  泥鳅方

  用料:活泥鳅2条。

  制用法:将泥鳅洗净,用刀取其背上之肉,切块,生吞服,以温开水送下,每日2-3剂。

  功效:温中益气、祛湿解毒。

  适应症:急性胆囊炎。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春季如感受风寒之邪,会聚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

  用料:当归50克,白酒500毫升。

  制用法:将当归浸入白酒内,密封贮存,每日摇荡1次,15日即成。每次服15~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补血、活血、止痛。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核桃白糖酒

  用料:核桃仁5枚,白糖50克,黄酒50毫升。

  制用法:将核桃仁捣烂,与白糖、黄酒共置锅内,煎沸即成。每日1剂,2次分  服。

  功效:补肾强腰、健脑。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丹参粥

  用料:丹参30克,粳米50克。

  制用法:将丹参水煎取汁,兑人已煮熟的粳米粥内,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  剂。

  功效:活血祛淤、止痛。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茄根防风桃仁汤

  用料: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功效:行气活血、散风消肿。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

  面部神经麻痹又叫面瘫,该病起病急骤,其表现为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等,中医称之为“中风”。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脑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环不畅、患部神经传导失调所致,在忽冷忽热的时节易因风寒之邪侵犯面而发病。

  鳝鱼血外用方

  用料:鳝鱼鲜血适量。

  制用法:将鳝鱼血涂于面部,左歪涂右颊,右歪涂左颊。每日2—3次。

  功效:通血脉、祛风痹。  

  适应症:颜面神经麻痹、口眼喁斜。

  千金子外用方

  用料:千金子5粒,米醋适量。

  制用法:将千金子研为细末,以米醋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2次。  

  功效:逐水消肿、杀虫。  

  适应症:面神经麻痹。  

  马钱子外用方

  用料:马钱子适量。

  制用法:将马钱子研为细末,加水调湿,摊于纱布上,敷于患侧面部。7~10日换药1次,连续使用直至病愈。

  功效:散血热、消肿、止痛。

  适应症:面神经麻痹。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称为疽。颈部痈俗称“对口疮”,一般从背部底部开始。

  野白菜外用方

  用料:鲜野白菜(江南野菜,又名白地黄瓜、黄瓜菜等)适量,食盐少许。

  制用法:将野白菜洗净切细,加食盐少许,捣烂后敷于患部,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适应症:痈疽、疔疮。

  番薯外用方

  用料:番薯(又名甘薯、白薯)适量。

  制用法:将番薯洗净捣烂,敷于患处。每日2-3次。

  功效:止血、止痛、防腐、消炎。

  适应症:痈、疮溃烂疼痛出血。

  赤小豆外用方

  用料:赤小豆、蜂蜜各适量。

  制用法:将赤小豆捣碎,研为细末,以蜂蜜调涂患部,干即更换。

  功效:清热解毒、润燥消肿。

  适应症:痈肿、热疖。

  绿豆汤

  用料:绿豆150-200克。

  制用法:将绿豆加水煮汤服用。每日l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适应症:痈肿热毒、发热尿闭。

时令果蔬谷排行榜

  西葫芦

  西葫芦是南瓜的一种变种,果实长圆形,绿白花,嫩时可作蔬菜。原产北美的墨西哥地区,现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北方各省种植较多。西葫芦皮薄、肉嫩、味鲜香爽口,深受人们的欢迎。

  西葫芦质地鲜嫩,含有多种的营养素:具有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清热利尿、消肿散结的功能。对烦渴、水肿腹胀、疮毒、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蕨菜  

  蕨菜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种类繁多,可食用的蕨类叫蕨菜。蕨菜先开花后生叶,春季采摘,广泛生于各地的山林中间,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各省区的山地,草坡、阔叶林间空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地及林缘,以及海拔200~1800米的高山地带都常有野生。  

  蕨菜营养丰富,清香爽口,风味独特,并具有药用滋补功能,被誉为“林海山珍”和“山菜之王”。现有人工栽培,并出口日本及东欧各国。  

  蕨菜中所含蕨素对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清热解毒、杀菌消炎,可应用于发热、湿疹、疮疡及肠风热毒等病症。并且,蕨菜所含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下气通便,可防止便秘;蕨菜能清肠排毒,可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  

  苋菜  

  苋菜原本是一种野菜,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开绿白色小花,茎为绿色或暗紫色,俗称“人青草”。苋菜内含有丰富的铁、钙等矿物质,故适宜贫血、骨折之人食用。并且,苋菜能清热利窍,滑胎易产,故适宜孕妇临产时食用,与马齿苋同食更好;也适宜产后淤血腹痛时食用。

  中国自古栽培苋菜,在中国汉初的《尔雅》中称为“蒉,赤苋”。觋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苋菜分为白苋菜及红苋菜,是春季主要蔬菜之一。

  蚕豆  

  蚕豆为豆科植物蚕豆的成熟种子,因豆荚状如老蚕,又成熟于养蚕季节、故名蚕豆。蚕豆有健脾益胃、利小便、止血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健、膈食、水肿、小便不利、吐血、胎漏等。蚕豆在八月份下种,十一、十二月生长的嫩苗可以吃,它的茎呈四方形,中间是空的,叶子的样子像饭勺头,靠进叶柄处微圆而末端较尖,面向阳光一面呈绿色,背着阳光的呈白色,一根茎上生三片叶子,二月开花像豇豆花,四川蚕豆最多。  

  蚕豆内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大豆;碳水化合物仅次于绿豆、赤豆;脂肪含量少;粗纤维的含量也较高。此外,还含有磷脂、胆碱、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钾、钠、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青鱼

  青鱼属鱼纲鲤科,体大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背面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腹部乳白,各鳍均灰黑,栖息于江河湖泊中下层,多在河床深处过冬,以蚌、蚬、螺、虾为食料。

  青鱼与草鱼、鲢鱼、鳙鱼,合称为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上海有用青鱼肝制成的传统名肴“青鱼秃肺”,由于油而不腻,嫩如猪脑,加上有养肝明目、强身健体之功效,所以历来受到中外人士的喜爱。

  青鱼肉嫩味美,刺大而少,可红烧、红焖、糖醋、清蒸,若切段薰制则别具风味。如取青鱼1000克,洗净在鱼面划数刀,以猪油煎至金黄色,投入切成方丁的水发冬菇、冬笋各50克,加葱、姜、黄酒焖片刻。再放酱油、白糖、味精、清水,以文火烧10分钟,将鱼盛入盘中,最后以旺火将锅内的余汁同湿淀粉搅匀,出锅浇在鱼上,淋上麻油,撒些青蒜,则成名肴老烧青鱼。

  枇杷

  枇杷为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树高3~5米。叶子大而长,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状如琵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以同音命名,沿用至今,通称为枇杷。枇杷是我国江南特有的一种水果,当果实成熟时,枝头硕果累累,像是金果结满枝头,故又名金丸。

  枇杷营养丰富,据科学家们分析,鲜果肉中含有苦杏仁甙,仅次于杏仁的含量,是抗癌的有效物质。另外,还含有适量的有机酸,能够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能止渴、解暑等。

  枇杷的果实与叶片均有药用价值,但相比较而言,叶片的药用功能更为广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谷雨起居宜忌  

  谷雨为春季六节气之尾,随着气温升高,气候逐渐变暖,人的皮肤松弛,毛孔放大,皮肤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这些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镇静、催眠样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所称的“春困”,就是由于季节变化所引发的一种生理现象。此时,调整好睡眠,对春季养生极为重要。

  人的起居作息应与日起日落相吻合,虽然我们今天已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的活动已打破时间的限制,但是无节制的夜生活,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因此,当进入谷雨节气,自然界万物复苏时,人们应该做到早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睡前保健的重点是调摄心神,即精神调摄,“先睡心,后睡眼”就是这个意思。在睡前半小时应使情志平稳,心思宁静,摒弃一切杂念,这是一;第二,要稍事活动身体;第三,睡前要洗面、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脚上有几条阴阳经络经过,人体有66个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都在足部交错汇集,所以用比体温高(40~45℃)的热水洗脚,如同用艾条熏灸穴位一样,能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